學習《文選》有關經濟、創新和企業改革的體會
時間:2022-12-12 06:08:00
導語:學習《文選》有關經濟、創新和企業改革的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選》第一、第二、第三卷收入的是同志從1980年8月21日至2004年9月20日共24年這段時間內的重要著作。共有報告、講話、談話、文章、信件、批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示、命令、題詞等203篇?!段倪x》的出版發行,是我們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的一筆新的寶貴財富,為我們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為奮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途上的中國人民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這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考驗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關鍵時刻,為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健康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主要就自己學習《文選》有關經濟、創新和企業改革方面的一些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重搞活經濟體制,把國企改革放在重要位置
1999年8月12日,同志在大連主持召開東北和華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時就《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作了重要講話,這是同志在西南、中南、西北和華東地區進行一系列調研和座談后對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全面論述。講話中闡述到:堅定不移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進一步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加強黨對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工作的領導。講話中,指出:第一,必須不失時機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使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發展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斷保持和促進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的必然要求;第二,必須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堅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方向,大力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切實解決國有企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建設高素質的經營管理者隊伍。從強調的這兩點來看,集團公司從2000年起不斷深化改革的路子是走對了,從體制單一的工廠制到公司制的轉變,目前又在積極推行多元化的投資合作改制,雖然在改制的過程中,由于政府、企業的實際情況,遇到的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比較多,但我們總體的思路是正確,也符合中央和國務院企業改革的大方向。
其實在文選的第一卷中,也就是1995年6月26日同志在長春主持召開企業座談會時講話就指出國有企業的改革的重要性和在國家經濟中的的地位,在當時的座談會上,說到: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不是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的是要使國有經濟和整個公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始終保持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如果失去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搞好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既是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關系到社會主義制度命運的重大政治問題。要全面準確地理解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這四句話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缺一不可,不能只強調一個方面。要在深化企業改革中發展和壯大公有制經濟。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大方針。要把深化企業改革同加強企業管理結合起來,同促進發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結合起來。深化企業改革,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要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
從兩次在東北三省就國有企業改革的講話中可以看出,國有企業有搞活,要做強做大,特別像我們這樣的高能耗企業,在企業改制過程中要把“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四句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大家知道,市場競爭要以產權明晰為基礎,產權模糊必然引起競爭不公平。從理論上說,依據馬克思的觀點,產權規則的確立是市場交易得以產生與運作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產權制度,則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進行市場交換,從而也就無市場而言,更不用說市場競爭,所以我們在改過程中這一點必須要理順,產權理不順,企業的改制就不會成功,也達不到提高效益目標。市場是為參與者進行未來收入流控制權轉讓的過程,它關注的是未來收益和成本流所有權和控制權的交換。因此,市場交易是商品交易與制度交易的有機統一,市場交易的有序運作和市場競爭的公平展開,必須輔之于一套市場制度規則,其中核心的是產權規則。在我國經濟轉軌時期,正是由于國有企業存在較為嚴重的產權模糊,才滋生出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激勵本相容和權責利不對稱以及企業對市場競爭的不依賴性,由此導致國有企業產生“負贏不負虧”的惡性競爭的產權基礎。由此可見,要做到充分而公平競爭,其前提與基礎是必須明晰產權,這也是我們企業改制的關鍵所在。另外,就產權結構或配置來說,誠然優化企業產權結構,將企業剩余索取權與剩余控制權合理地搭配,劃清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對經營者構建有效的利益激勵機制,是提高企業績效的必要條件。但是我們在改制中也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是現代企業存在高度的分工合作,其效率本質上是一種“隊生產率”,很難劃清合作成員之間的單獨貢獻,而且,在社會化流水作業的生產條件下,要做到合作成員之間的責權利關系經渭分明,是完全不可能的。第二企業都會存在程度不同的委托關系,盡管通過合理配置產權、規范企業合同關系,可以減少所有者和者之間的矛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績效,但是不管如何界定、配置產權,都會存在所有者與人之間的利益矛盾和產權在主體間的模糊關系。第三是依據產權結構調整論的觀點,優化產權結構,合理配置企業控制權,主要是解決企業經營者的利益激勵問題,沒有設計到一般的勞動者,也沒有涉及到精神激勵,所以不能充分地發掘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與聰明才智。由此看來,產權明晰是相對的,其作用也是相對的,我們作為企業的決策層、經營層必須在改制過程中關注到這幾點,這樣企業改革后才能更健康地運行下去。
二、創新意識不斷增加,構建和諧社會的意識已形成
1998年6月1日,這是同志會見出席中國科學院第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會的部分院士和外籍院士時發表了主題為《創新的關鍵在人才》的講話,主強調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創新,勇于創新。文中指出:科技創新已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要加快建立當代中國的科技創新體系,全面增強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這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至關重要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的進步,都要靠不斷創新,而創新就要靠人才,特別要靠年輕英才不斷涌現出來;大力培養任用年輕人,這應該成為我們推動科技創新、知識創新和其他各個方面創新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1999年8月23日,同志在全國技術創新大會上又發表了主題為《加強技術創新的講話,論述了加強技術創新的重大意義和根本途徑。講話中指出: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必須把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促進生產力發展的質的飛躍,擺在經濟建設的首要地位,這要成為一個重要的戰略指導思想;加強技術創新,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會真正形成推動技術創新工作的有效機制;必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創新路子,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盡快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配套體系,積極推進國家知識創新體系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兩次講話都把創新和人才結合在一起,這也正是當前我們企業所需要的。一般而言,創新有兩種模式,即封閉式創新和開放式創新。就企業創新而言,封閉式創新主要關注企業內部,而開放式創新則強調在企業外部擁有廣泛的知識和技術,并且可以通過市場的方式使用這些技術。封閉式創新的基本特點是:為了從研發工作中獲利,我們必須自己進行發明創造;開放式創新的基本特點是:通過合作,讓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所有的聰明人都為我們工作,人想這兩條路地當前我們企業困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難的情況下都需要。當然,企業不是孤立存在的,企業的創新活力如何,還取決于社會環境。從社會和政府層面思考創新,以下幾個條件非常必要:第一,社會文化氛圍應激勵創新、寬容失敗。任何創新都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都包含著一定的風險。社會文化氛圍激勵創新、寬容失敗,有利于創新成果的涌現。第二,社會的價值評價體系應能夠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從事研究開發、從事企業家層面的工作上來。第三,政府應努力創造平等進入、公平競爭的環境。市場經濟的魅力就在于競爭,只有競爭,才能激勵創新。第四,切實保護知識產權,努力降低知識產權市場的交易費用。第五,對相關產業要有適度的保護和支持。即使是發達國家,也是借助保護才發展起來的。第六,提供有利于企業創新的公共產品,如良好的教育和基礎研究等。我想只有這樣和諧發展起來,我們的企業就會有更寬的生存空間,也會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