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閱作文心得體會
時間:2022-09-27 02:47:00
導語:批閱作文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學生的一篇篇作文,不外乎拔草、做飯、洗衣、扶盲人過馬路……老而又老的題材,沒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體驗,沒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孩子的心是最純潔、最真誠、最美好的??墒牵⒆拥墓P下的作文內容為什么如此空洞、枯燥,感情為什么如此單調、蒼白?分析其原因,不僅僅是自身素材的匱乏,更重要的是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通過分析自然、社會,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受、態度和看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何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呢?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品味情感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和靈魂,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或悲哀……無不浸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只有很好地體會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基調,才能準確理解文章的主旨。準確理解文章的情感,也就能把握文章的主題了。為此,我們首先應讓學生學會“感動”。語文教材里,有許多詞句優美、感情真摯的文章。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例如,教學《魯本的秘密》這一課,我就讓學生回憶《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體會魯本愛媽媽,偷偷艱辛地攢錢,為的是在母親節這一天送一支漂亮的胸針給辛勞的媽媽積淀情感,而重病纏身的母親還要推著下肢癱瘓的兒子去北海公園看花,結果心愿未了,臨終前念念不忘的仍是生病的兒子…….母親愛孩子,孩子愛母親,這是多么感人的情呀!教學《小抄寫員》時,學習了敘利奧關心體貼父母、勇于承擔家庭責任的美德后,我又讓學生說一說《魯本的秘密》《秋天的懷念》的故事,再次教育學生父母的愛是無私偉大的,回報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資格;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我動情地告訴學生——那一聲聲“精彩”和“糟糕”,無不浸透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企盼……一次又一次動情的講述,學生深深體味到了孩子與父母之間不可分隔的情感——那就是愛。而在教學孟郊的《游子吟》時,同學們分明已深深品味到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他們滿懷深情地吟誦:“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二、激發閱讀熱情,積淀情感
魯迅先生說過,讀書“要像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爆F在的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偏低,我曾對所教的學生進行調查:接觸過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只有幾人,家中有訂閱少兒雜志或報刊的也只有幾人,而買書的大多只買作文選之類,少部分偶爾完全不看課外讀物……如此不愛讀名著,不愛讀書,疏遠書籍,寫出來的文章自然空洞乏味,視野狹窄,淺薄幼稚!于是,我告訴學生,古今中外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文學家,無不在青少年時代就博覽群書。例如,我國明代杰出的地理學家徐霞客,自小勤奮學習歷史、地志、山海經和一些旅游探險的書籍,這些都為他后來用優美的散文和日記體裁寫成《徐霞客游記》奠定堅實的基礎;當代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教授,他們不但對數學有很深的造詣,而且喜愛文學,能背不少詩詞,寫出優美的文章。針對學校圖書室存書量不多、書籍老舊且學生自身少書、閱讀量少的情況,我帶領學生成立班級圖書角,每人貢獻幾本,再把書籍進行歸類,按類別抄寫在紙上并張貼在教室墻上,供同學們參考借閱。為了豐富班級圖書角,我常把給我的孩子訂閱的雜志,如《故事大王》《兒童漫畫》《我們愛科學》《兒童文學》等等都貢獻出來。為了保證閱讀時間,我每星期抽一節課讓學生閱讀。我還鼓勵學生課外進行廣泛而大量的閱讀,不僅能開闊視野,而且能受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熏陶,充實文化底蘊。為了激發同學們的閱讀熱情,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①、新聞報道。每節課前5分鐘,由一位同學從指定觀看的電視節目,如:《異想天開》《智慧樹》《東方兒童》《神奇地球》等節目中,任選自己喜歡或感受最深的內容向同學們介紹,且談談自己的體會。②、課本劇表演。如學習了《小抄寫員》這一課,我要求同學們分角色分情節表演課本內容,尤其是表演被父親發現秘密后的情景時,同學們更真切地體驗到了什么是父子情深。③、開展辯論會、故事會,評選“最佳辯手”“故事大王”。為了有話可說,學生就得讓充分地占有材料。于是,學生們的閱讀熱情可空前高漲了,他們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參加比賽,評選優秀……在緊張激烈的參與中,學生們不僅豐富了知識,而且審美能力提高了。除此之外,我常鼓勵學生制作卡片、剪貼報紙、摘記背誦格言名句等等,使閱讀積累逐漸形成習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比缭谝淮伟肫诳荚囍校魑念}目為“——,我為您驕傲”,陳龍同學寫下了題為“雷鋒叔叔,我為您驕傲”的作文,開頭是題記,引用了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他在文中談到,以前自己并不喜歡幫助他人,是雷鋒叔叔讓他懂得這樣做是不對的,自私自利的人是渺小的,從此他熱情地幫助別人,并且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看了這位同學的作文,我既驚訝又欣慰,驚訝的這篇作文取材的新穎獨特、與眾不同,欣慰的是這位同學平時的閱讀積累已見成效,成了考場上信手拈來的素材。如果每個學生有了充實的文化底蘊,積淀了豐富的情感,那么還擔心學生寫出的文章詞匯貧乏,內容空洞,毫無審美情趣嗎?
三、關注生活,體驗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停。”生活是情感的源泉,情感的基礎。只有熱愛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寫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應引導學生在關注自然,關注生活的同時,熱忱地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用積極的心態投入生活,熱愛生活,感悟生活,發現人生中的真善美,抒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學生的生活面不是很寬廣,為此教師應設法為學生創造“生活”,如:去大自然中觀賞花開花落,調查家鄉環境變化,訪問社會各界的先進人物事跡,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利用特定的節日舉行文藝表演……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也一向關注生活,常利用生活中自己所見所聞的感人的故事教育學生。如針對某些學生常不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和他們頂嘴,有的甚至和父母產生矛盾等情況,我給學生講述了《五歲的出走》這個故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小時候一直被寄養在外婆家,五歲那一年,有一次親戚給外婆家送來許多螃蟹,貪嘴的他從螃蟹下鍋就坐到飯桌旁,一直吃到所有人都離開了還意猶未盡。舅舅開玩笑說小外甥陪客的功夫好,他一氣之下離開外婆家踏上回家的路。當那孩子一路邊走邊玩了幾個小時,終于回到十多里外的家時,外婆一家已因為他的“失蹤”陷入了恐慌——外婆幾次昏倒;舅舅和幾個小伙子到河邊打撈,一網下去撈上一個小孩,以為是小外甥,嚇得一頭栽到水里;爸爸騎車從學校往家趕,看到河邊圍滿了人,一下子重重摔倒在路上,當得知不是兒子,頭破血流的爸爸立即又飛一般地往家趕……同學們靜靜地傾聽著,有的低下了頭,他們顯然從故事中產生了情感的共鳴,感悟到了親人們對孩子那血濃于水的愛。
四、用心感受,抒發情感
“為文者,情動而辭發?!薄扒閯印笔窃从谌藗儗ι畹挠眯母惺芎蜕钊胨伎嫉囊环N感受。一片嫩綠的新芽、一束活潑的陽光,一株粉紅的桃花,一聲溫暖的問候、一個會心的微笑……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讓我們感悟到生命的愉悅,喚醒傾吐的欲望。這,就是寫作。從實質上說,作文就是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試想,對豐富多彩的世界置若罔聞,熟視無睹,甚或無動于衷的人,又怎能寫出激情飛揚、感人至深的文章呢?例如,當學生深深體味到了孩子與父母之間深深的愛時,我不失時機地問:“同學們,父母親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多少辛勞呀!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你能否提筆把你的感受寫一寫?”結果,那次同學們的作文寫得特別有感情,有的同學寫媽媽每天早出晚歸干活,回家還要做家務,真辛苦!有的同學寫自己長大懂事了,有一次媽媽生病,給媽媽煮稀飯;最難忘的是賴喬帆同學在《愛,伴隨我成長》中寫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愛,就這樣伴隨著我成長了。一轉眼,我已經是13歲的小姑娘了——健康、聰明、活潑。九年了,爸爸媽媽辛勤的汗水終于澆灌出芬芳的花朵——優異的成績,閃光的獎狀……夢中,一個可愛的小天使甜甜地笑著,扇動著美麗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飛翔在藍天上……啊,那個幸福的小天使不就是我么?”啊,這是多么真實的感受,多么真摯的情感??!
情感既是生活的積淀,又是文章的靈魂,也是學生作文的內驅力。只有引發出學生的寫作沖動,調動了學生的習作情感,學生才能在激情滿懷中寫出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讓學生敞開心扉,放飛心靈的翅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吧!因為,情感之花一旦綻放,將最芬芳、最甜美、最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