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化教育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05 02:09:00
導語:感化教育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感化教育是我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作法??倳浽邳h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备谢逃褪侨宋年P懷和心理疏導的一種有效方式。所謂感化,就是用行動影響或善意引導,使人的思想、行為逐漸向好的方面轉化。因此,感化教育的原則只能是: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那么,怎樣才能將感化教育正確運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呢?筆者以為,應該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做起:
一、疏導感化。就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用講道理的方法來感染職工,進而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因此要做好這項工作,一定要堅持在疏通中引導、在引導中疏通,疏導結合的原則,并要注意做到:狠抓苗頭、防微杜漸,不要等問題大了再去解決;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不做空洞說教;循循善誘,啟發自悟,不可強制武斷;表揚為主,批評為輔,以激發被教育者的上進心;滿腔熱情,平等待人,不以訓人者的架式與對方談話;因人而異,區別對待,不搞千篇一律;允許反復,持之以恒,要有耐心和毅力;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才能效果好。
疏導感化,雖以“和為貴”,但絕不是不要批評,不要紀律,對違規違紀的行為,照樣要進行批評教育給予處分,這與疏導感化并不是相互對立,而是相輔相成。
二、信任感化。就是以信任而敢于寄托的心理狀態,在與被教育者的自然交往中,從語言與行動的結合上使其受到感染、受到正確的思想教育。這里,信任的意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信任是理性的信任,是多次感性相信的飛躍;二是信任是建立在雙方基礎上的信任。如果只是一廂情愿而不是雙方互信,那么就不會實現信任感化。但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點來看,在一切事物矛盾中,總是存在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兩個方面,并且主要矛盾起著領導和決定的作用,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因此可以說,在領導與群眾這對矛盾中,領導是信任的主要矛盾方面,領導必須正確對待群眾,把握住相信群眾這一關鍵,才能提高感化教育的效果。例如在用人的問題上,對犯有錯誤的同志不能采取一成不變的態度,而應該用發展的眼光正確看待犯錯誤的同志,既要嚴肅認真地給予批評教育,又要真心實意地歡迎他們改正錯誤,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其進步,并給以其改正錯誤的機會,在使用上不歧視,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三、地位感化。就是保障員工在企業中應有的主人翁地位,從而使其樹立主人翁意識,增強其做好工作的責任感。這一方法,在改革開放特別是在當前大力提倡培育企業精神,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形勢下顯得尤其重要,而實施好這一方法,關鍵是要實實在在地搞好民主管理,“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見《十七大報告》),使職工真正體會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及肩負的責任。在民主管理諸多活動中,鼓勵職工積極參與民主評議黨員、民主測評干部和提合理化建議等活動,為職工參政議政提供具體的條件和環境,從而激發起廣大職工說主人話,辦主人事,干主人活的積極性。
四、關懷感化。就是關心職工成長,真心實意地為其排憂解難,以此來影響其思想。當然,關懷可體現在方方面面,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政治上關懷。就是從人生道路與方向上關懷,盡力鼓勵人們的自尊心和上進心,通過政治關懷,引導職工走正確的道路,如入團、入黨、爭先、晉級等,搞好對職工的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工作上關懷。就是對職工在工作和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情況的關懷,如安全技術、質量、工作條件和環境等,要盡力給予經常過問或改進。三是生活上關懷。就是對涉及職工生活各方面的問題如房子問題、孩子問題、戀愛問題、經濟問題、傷病災禍問題、家庭糾紛問題以及下崗人員的再就業問題等都要進行關懷,不斷幫助其解除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使其時時體會到黨的溫暖,自覺地團結在黨的周圍。這就是說,一個好的領導者必須要學會關心人、愛護人,只有你體貼了大伙,大伙干起工作才會心甘情愿,這些東西帶來的力量,是行政命令永遠辦不到的。
五、形象感化。就是領導者用自己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率先垂范的美好形象來教育和感化職工,使其受到啟發和激勵。這一方法尤其是對那些當前經營狀況不佳,暫時出現困難的企業非常重要。因為,企業越是困難,職工群眾就越是關注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日常工作中,我們聽到這樣一句話:“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還有一句叫做:“領導帶了頭,群眾就有勁頭。”所有這些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領導者自身形象的影響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實施好形象感化,領導干部就必須做出好樣子,時時處處嚴于律己,模范帶頭,做出表率。
上述五種感化方式是辯證的統一,在進行具體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應因地、因時、因人制宜交互使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