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業和諧建設心得

時間:2022-11-22 04:45:00

導語:非公企業和諧建設心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公企業和諧建設心得

新形勢下,提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層次,開辟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新境界,是一項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倳浽谥醒朦h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高度闡述的關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回答了我國社會轉型的關鍵目標,揭示了和諧非公企業建設的現實需要,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走出新路、開辟新境界提供了理論依據,指引了明確方向。 和諧非公企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和諧非公企業在這個大系統中處于重要基礎地位。

非公企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經濟條件。沒有經濟高度發展為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企業迅速發展,現在,非公經濟總量占國民經濟總量1/3強,一些地方已超過50%,像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溫州達到了80.3%。非公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最具增長性的力量,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堅實的經濟條件。

非公企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就業支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保持合理就業水平,不斷解決人口就業問題。非公企業在就業吸納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成為解決我國人口就業的主要渠道。在2002年,非公經濟吸納就業量已占全社會就業總量的42%,在城鎮的就業比重已超過70%。

非公企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產品需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另一個要件,是社會產品有效滿足社會成員的需求。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產品緊缺,社會成員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得不到滿足。改革開放特別是1992年以來,我國積極發展非公經濟,非公企業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產品,促進了我國由短缺經濟向相對過剩經濟的轉變。

非公企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微觀保障。非公企業是社會的細胞,自身和諧構成了整個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另外,非公企業遍布社會各個領域,如果不和諧,會產生連鎖效應與放大效應,直接影響城鎮、社區、農村和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的和諧。發展充滿活力、企業內部和諧、企業與外部環境和諧,是和諧非公企業的主要特征

和諧非公企業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發展充滿活力,這是和諧企業的集中體現,也是首要條件;二是企業內部和諧,包括企業內部人的自身、人與人的和諧等;三是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和諧,包括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等。

和諧企業的內涵特征,首先體現在發展活力上。只有具備較強發展活力,源源不斷創造財富,取得利潤,建設和諧企業才有可能,也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企業發展活力大體包括:一是企業主體的活力,表現為企業主的投資積極性和企業職工工作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貢獻各自聰明才智;二是作為企業生產直接構成要素和資源的活力,表現為各種要素、資源合理匹配,發揮最大整體效益;三是企業制度的活力,表現為企業制度能適應競爭和發展的需要,實現制度系統的自我延續、自我調控、自我更新并發揮其功能。這幾個層面不可分割、互為前提,統一構成企業得以生存發展的現實力量和動力源泉。

和諧企業體現在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關系上,要求企業主與企業職工、企業職工與企業職工之間團結互助、平等友愛、融洽相處。與其他社會組織相比,有一些非公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更為激烈,一些不良社會風氣諸如誠信缺失、惟利是圖、拜金主義等在一些企業也有較大市場,這就更加要求企業內部應該具有和諧的人際環境。

企業與企業的和諧主要體現在競爭的和諧。和諧企業建設,不能采取“你死我活”的過度競爭方式,而要采取“合作共贏”的合作競爭方式。

在社會責任主動承擔方面,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是簡單的付出,而是對企業與社會“兩利”、“雙贏”的行為,能夠使企業在社會公眾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社會信譽度,從而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所以,企業與社會的和諧,應體現在企業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如照章納稅、合法經營、安全生產、參與公益事業等。

非公企業黨組織是和諧非公企業建設的核心力量和諧非公企業建設,須通過調動各方積極性、有效協調矛盾、合法經營、建設先進企業文化來實現。企業黨組織在這些方面發揮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是核心力量、主心骨。

調動企業各方積極性。在非公企業,企業主追求利潤最大化,企業職工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由于兩者目標不同,靠企業主不可能最大限度調動企業職工積極性。企業黨組織是實現黨整體利益的具體承擔者,現階段使命是調動、激發企業主和企業職工兩方面的積極性,用共同目標統領、凝聚、激勵企業各方力量。

協調勞資矛盾。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勞資矛盾在某種程度上將長期存在,而且,隨著需求層次的提高,勞方在工作環境、福利保障、技能培訓等方面向企業提出更高要求,這與企業給予的滿足形成很大落差,如果處理不好,將導致勞資矛盾嚴重激化。這種矛盾,代表資方利益的企業主解決不了,代表勞方利益的工會也不能解決。一般而言,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沒有自身具體利益,角色超然,工作超脫,在協調和處理勞資矛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導企業合法經營。合法經營是和諧企業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有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企業黨組織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比較全面和實時的了解,對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有比較深入的把握,可以通過自身努力,積極教育、引導企業主貫徹黨的要求,自覺合法經營。而且,企業黨組織肩負的使命和承擔的責任,使之具有引導企業合法經營的重大義務;企業黨組織密切聯系企業主和企業職工的獨特優勢,使之具有引導企業合法經營的必備條件。

建設先進企業文化。當前,社會上一些封建迷信、宗教宗族等落后文化滲透到企業中來,一些腐朽思想侵蝕著企業主和企業職工的頭腦,需要用符合時代要求的先進文化進行統領。企業黨組織可以發揮獨特的思想政治優勢,向企業主和企業職工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倡導積極健康的先進企業文化,形成和諧企業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把和諧非公企業建設作為新時期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中心任務

當前,實現企業黨建工作質的躍升,必須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題,把和諧企業建設作為中心任務和根本目標,從企業內部需求出發,毫不動搖、開拓創新地推進。

及時確立時念。首先,確立以和諧企業建設統領企業黨建工作全局的理念。其次,確立激發企業黨建工作內源動力的理念,在利用外力推進企業黨建工作的同時,切實激發內源動力,變“要企業抓”為“企業要抓”。再次,確立以遵循企業生產經營規律抓企業黨建工作的理念。

重新審視目標指向。在非公企業,企業主與企業職工具有不同的目標,黨也要在其中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企業黨建工作目標指向只有與三者目標指向相一致,才具生命力。把和諧企業建設作為企業黨建工作目標,既貫徹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體現了黨的意志;又把企業黨組織的使命與企業主和企業職工的利益有機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工作開展,從思想上、政治上統領企業發展全局。

突出抓好組建質量。要堅持“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組建到哪里”的原則,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同時,要突出抓好企業黨組織的組建質量,大力加強企業黨組織先進性建設,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在和諧企業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努力打造良好環境。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整合各方力量,合力推進。一是加強宣傳,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使企業主自覺地支持企業黨建工作,使企業黨組織自覺地圍繞和諧企業建設開展工作。二是強化領導,構筑有效的工作機制,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有關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整合資源,加大支持力度,有意識地為企業黨組織有效開展工作注入政治資源和行政資源,使企業的一些合法求助能夠通過企業黨組織得到解決,大力提升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的地位。

積極推進制度創新。目前,地方黨委還沒有專門的組織機構負責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對企業黨組織的指導和服務不夠,與企業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而且,也存在著企業黨組織的組織空間和活動空間相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體系而言有被邊緣化的傾向,存在凝聚力弱化、作用力虛化的現象。解決好以上問題,必須按照有利于促進和諧企業建設,有利于企業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有利于密切黨群關系的方針,創新企業黨建工作制度,以制度來保證和諧企業建設黨建工作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