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學發展擴大內需保持增長

時間:2022-09-27 10:21:00

導語:利用科學發展擴大內需保持增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用科學發展擴大內需保持增長

擴內需保增長成為應對金融危機的當務之急。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外部市場明顯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必須實現外需增長向內需增長的轉變。省實現這種轉變,一要增加資金投入,優化投資結構;二要提高收入水平,促進消費較快增長。

遼寧經濟連續五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2008年經濟增長不僅繼續實現了兩個不低于”還在全國位居前列。但是經濟的周期性回調和國際金融危機的相互疊加作用,自2004年以來。使遼寧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09年,面對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保增長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保增長既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時在保增長”中還要進一步推動科學發展,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實現遼寧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擴內需保增長解“近憂”

促進消費較快增長。消費需求作為國民經濟的最終需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僅是強有力的而且也是最平穩和持久的保持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的同時,遼寧還需進一步破解消費難點,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最終實現消費和投資協調發展。一方面繼續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其消費能力。提高居民收入是擴大消費需求的根本之策,只有居民收入增加了才能有效擴大消費需求。通過增加中低收入戶的就業機會、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增加對中低收入困難群體的生活補貼等措施,繼續增加中低收入戶家庭收入。積極創造條件,把農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對農村的投入,貫徹落實國家制定的增收減負政策,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從多方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強社會保障,激發預期消費。省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已初步形成,并在調節收入分配、保障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保障水平低、保障范圍小等問題。為此,要充分利用財政手段,繼續完善以養老、醫療、失業為主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財政轉移力度,不斷增加公共產品供給,緩解居民消費后顧之憂,改善居民的消費傾向和消費預期,切實解決居民關心的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問題。

經濟發展是以必要的經濟增長為基礎的受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世界和中國經濟發展放慢的影響,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遼寧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也開始顯現。如何防止經濟增速過快下滑,促進就業,解決好民生問題,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首要任務。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外部市場明顯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必須實現外需增長向內需增長的轉變。

優化投資結構。遼寧投資拉動型經濟的特征非常明顯,增加資金投入。全省的生產總值中,通常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率達七成以上。這意味著,對遼寧而言,保住了固定資產投資,就基本能保增長。擴大固定資產投資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最現實、最重要的途徑。實現我省今年固定資產投資1.3萬億元的目標,不僅要盡可能多地爭取國家資金和銀行貸款,充分利用各類政府性建設資金,還要靈活運用財政政策工具,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促進民間資本投向生產流通領域,吸引外資和南方的資本進入遼寧。投資結構上,一是要支持裝備制造、冶金、石化、農產品加工四大產業和信息產業的發展,加快沈西工業走廊和大連“兩區一帶”裝備制造業集聚區的建設,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二是要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對鐵路、公路、城際間輕軌等交通設施支持力度,增加對工業園區、產業聚集區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投入,增強產業園區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大對農業農村投入,支持防洪體系、水源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增加發展現代農業的投入,促進農業、畜牧業、漁業、林業倍增發展;四是要保證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的投入,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增加對農村公益性事業的投入,改善農村交通、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