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學習體會感言

時間:2022-02-19 05:33:00

導語:十二五規劃學習體會感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二五規劃學習體會感言

十二五”時期,全球經濟在經歷了百年難遇的金融危機之后,逐步走入一個調整和轉型階段?!笆濉?a href="http://www.trq119.com/article/zuixinshisi/xeth/xuexixindetihui/201102/420429.html" target="_blank">規劃充分考慮了全球經濟進入“后危機時代”的基本世情,力求在規劃制定中,“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為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而言,“十二五”規劃將不僅僅影響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路徑,而且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一、“十二五”時期的全球經濟

“十二五”時期世界將進入“后危機時代”,這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其表現為世界經濟在結構變動過程中的逐步復蘇。在這個階段,由于金融危機帶來了全球經濟格局的調整,世界經濟的重心和主題也隨之發生改變。具體而言,“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及其主題的變化表現為以下五個層面。

第一,全球經濟發展重心將“回歸”實體經濟領域。相關研究表明,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超出了實體經濟承受范圍,是產生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是金融深化的必然結果。虛擬經濟具有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的基本特征,它以服務于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隨著社會信用的擴張,虛擬經濟的規模迅速擴大,甚至超過了實體經濟。以美國為例,2007年其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30倍。這種情況下,虛擬經濟發展嚴重脫離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泡沫化”極為嚴重,成為導致本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由此,“后危機時代”,通過金融體系“去杠桿化”擠壓經濟中的“虛擬泡沫”,使整體經濟發展重心回歸實體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一大特征。

第二,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將“重塑”經濟平衡狀態。全球經濟失衡被認為是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源,失衡的經濟增長模式在危機后必將難以為繼,世界經濟結構將出現一次大的調整。而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支點在于各國經濟結構的轉變,體現為各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由此,各國經濟結構轉變帶來的世界經濟重新平衡將成為“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三,全球經濟格局變動將“催生”新一輪產業革命。從世界經濟發展歷程看,人類應對經濟危機并最終擺脫危機“后遺癥”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對外戰爭和國內革命,另一種是新技術革命。其中,實施新技術革命的社會交易成本較低,是最為積極和有效的“去危機”手段。1857年,以生產過剩危機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危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美、英及歐洲大陸許多國家的企業在此次危機中紛紛破產。但是,之后十年內,以電氣化為核心的產業革命給資本主義國家注入了增長動力,使這些國家迅速擺脫危機,走上經濟高速發展的道路。而1929-1933年的“大蕭條”之后,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廣泛應用為特征的產業革命的發生,為美國等發達國家在20世紀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提供了新的源泉。由此,經濟危機往往伴隨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而本輪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格局變動必將“催生”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

第四,全球經濟發展亮點將“凸顯”低碳經濟和綠色增長。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跡象趨于明顯,以發展“低碳經濟”為核心的“綠色增長”模式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標準模式”,各國只有在這個基本模式框架中尋找符合本國的發展路徑,才能融入新的世界經濟體系,促使本國經濟良性發展?!暗吞技夹g”可能成為“后危機時代”新技術革命的主要方向。在“低碳技術”推動下,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創造“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的新增長動力,尋求經濟的“綠色增長”,將是“后危機時代”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遵從的主題。

第五,全球經濟合作主題將“鎖定”區域經濟一體化。金融危機發生后,由于各國經濟迅速下滑,導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勢力重新抬頭。由此,各國開始強調地區合作的地域開放性和領域協調性,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有加快的跡象。例如,歐盟通過地中海聯盟擴大了區域合作的邊界,東非共同體、東南非共同市場和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南共體)決定加強合作,西半球國家決定成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體等。與此同時,中國-東盟(10+1)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也是此次危機中區域一體化的亮點。由此,“后危機時代”,全球范圍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可能迎來新的高潮。

二、“十二五”規劃的全球戰略

從本質上來說,“十二五”規劃是我國的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方案。然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針對“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發生的新變化和新調整,“十二五”規劃中比較系統的“蘊含”了中國政府的“全球戰略”。

第一,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加快內外結構調整?!笆濉币巹潓⑼ㄟ^推進城鎮化進程、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強政府民生投入,以及加快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等多重措施,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同時,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最終,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并以此促使中國從“外供型”經濟轉向“內供型”經濟。

第二,加快出口商品結構升級,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十二五”規劃將通過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和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等措施,延長加工貿易國內增值鏈,促進出口結構的轉型,加快在全球價值鏈上的攀升和升級,力爭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辦公室”和“世界總部”。

第三,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參與全球科技革命進程?!笆濉币巹潓⑼ㄟ^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加強基礎前沿研究、實施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工程和將科技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等措施,增強共性、核心技術突破能力,力爭在某些領域與發達國家共同引領全球科技革命;同時,加快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