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細節讀后感

時間:2022-09-21 04:17:00

導語:經典細節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典細節讀后感

讀《名師課堂管理的經典細節66》,她或簡單或深刻地為我們娓娓道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一度撞擊感動著心靈,頓然有些故事曾經生動的出現在了自己的經歷中,帶來陣陣共鳴,這引導我進一步走向更高境界的心靈殿堂。于是對教育,我體會到了那份愛的付出與收獲。因此,我要說,讓愛充滿教育的生命吧。

愛的思考

又是一名班主任,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只有在學生面前率先垂范,樹立良好的人師”形象,這樣才能深深地影響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使學生能接受老師、信任老師乃至崇敬老師,教育”才能得到良好的實施。而要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喜怒哀樂,去了解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什么,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這種愛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當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帳,只會向我投來冷漠的眼光;而當我無視”自己的尊嚴,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并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教師對學生愛的表達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點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當做老師。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一道防線。

曾經反復地追問: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有人告訴我愛。那么愛的本質是什么?再沒有人能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愛太復雜了復雜到不能用確切的言語來表達。但是學生用純潔無瑕的眼神表達了對教育之愛的理解:愛=自由+幸福。

才有資格說一聲,只有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心靈的自由和生活的幸福。愛學生的于是努力塑造自由的心靈,栽培幸福,義無反顧地用愛追求著教育的最高境界。

尊重、尊嚴、愛

不管滋潤了哪一位性格不同的學生的心田,愛猶如春雨。都會產生巨大的效應—使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產生向上的力量,進而自厲進取。正因為如此,學生渴望愛的撫育,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最求。如果教師用這種殷殷的師愛建立起師生間真摯的感情,就會收到神奇的教育實效。因此,一名優秀教師形象的核心是熱愛學生。

要教導他有時很困難,對于孩子。有時也很容易,就像陶行知曾說過的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師。只要你真正去愛他會愛你得更深、更真切。當愛存在與師生之間的時候,就無堅不摧。作為一個教師,當然需要淵博的知識,也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本領,但更需要愛。

處在成長期的學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與脆弱,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更需要老師的悉心呵護。此前提下,學生才會在一種健康、自由、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教育,自覺學習。

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愛學生。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喜怒哀樂。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先生那里,師愛的最高境界不是母愛,也不是父愛,而是朋友之愛,同志之愛,因為這種愛的基礎是平等: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

這不是尊嚴,有些教師總喜歡在學生面前表現出“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派頭”從中體驗著自己的尊嚴”其實。只是威嚴。真正的尊嚴是敬重而非敬畏。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課時,面對學生的問候,不是禮節性地點點頭而是充滿真誠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氣溫驟降,感到寒冷時,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學生“多穿一件衣服”學生生日到班主任微笑地送上一張賀卡;節假日,邀約學生(或被學生邀約)去遠足郊游、去登山探險;課余,與學生一起評論甚至爭論一下奧林匹克運動會對北京、中國和世界的影響、上海合作組織的前景或世界杯足球賽的風云…

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并不是我們個人的。蘇霍姆霖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里的愛一方面是指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愛,一方面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愛。這兩方面應該是師德建設的核心,也是學校開展師德建設的著眼點。因為有了對事業、對學生的愛,就有了無窮的工作動力,就不會覺得教師工作清苦,也就不會有體罰和變相體罰等不規范行為。有人說:新世紀的教師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愛孩子,面對燦爛的生命笑不起來的人應該離開教師隊伍。這句話對教師提出了最起碼也是最根本的要求。也有人認為隨著現代化教育手段的蓬勃發展,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載體,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將發生很大變化。但我國著名教育家顧明遠教授認為,任何現代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教師作為學生領路人的作用,代替不了教師對學生人格的影響,教師的智慧和人格是無法代替的。

因此,師德教育首先要強化愛的教育,把愛事業愛學生作為師德建設的切入點,著眼點。我們應該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育人水平,以良好的師德去感染學生,同樣,也會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