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一反兩講活動體會
時間:2022-10-19 03:22:00
導語:教師學習一反兩講活動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學校關于認真開展“反暴力、講法制、講秩序”專題學習教育活動的總體安排,我院領導高度重視、在動員大會之后,立即組織全體老師,采取學、聽、講、談、看、等多種形式,調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開展教育活動,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開展“反暴力、講法制、講秩序”教育,是認真貫徹中央關于維護新疆穩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應對新疆穩定形勢的新變化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
我國是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法律的尊嚴不容踐踏,人民利益不容侵害。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哪個民族,不管是出于什么動機,任何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何種方式從事分裂國家、破壞民族團結的活動,都必將會受到依法處理,嚴厲打擊。對于那些膽敢以身試法、搞暴力恐怖活動的犯罪分子,我們的政府將會嚴懲不貸,絕不手軟。這幾起暴力恐怖犯罪案件的發生,再次告訴我們同境內外“三股勢力”斗爭是長期的、尖銳的和復雜的。
面對這一組組數字,面對暴力恐怖分子制造的又一場血案,我的心中除了憤慨,便是久久難抑的悲痛。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圣領土,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漢就在西域設置都護府,自那時起,新疆就正式納入中華版圖,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成為我們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上世紀80年代國際形勢的急劇變化,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加大了"西化"和"分化"的力度,新疆的民族分裂主義又逐漸活躍起來,他們大肆在意識形態領域散布和鼓吹泛伊斯蘭主義,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進行所謂的"圣戰"、"反漢排漢"、""、"建立東突劂斯坦國"等民族仇視言論和制定分裂主義政治綱領宣傳活動,并且撰寫反動文章,詩歌,舉辦地下講經學經活動,播放反動音像制品,傳閱反動書刊,頻頻地制造暴力恐怖事件,濫殺愛國宗教人士和廣大干部群眾,制造宗教狂熱。分裂分子的所作所為其目的就是要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制造混亂,向各族人民灌輸分裂思想,同我們爭奪廣大人民群眾,就是要消弱廣大人民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就是要利用宗教分裂主義思想干涉破壞司法、教育、婚姻、破壞安定團結,最終達到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推翻社會主義制度,將新疆分裂出去,建立"東突劂斯坦國"。西方反華勢力與國內外疆獨勢力相互勾結,狼狽為奸,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慘絕人寰的暴力恐怖事件,卻還滿嘴的“民主、自由”,他們是國家的罪人,是歷史的罪人,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二千多年來,新疆各族人民為了祖國這塊熱土的繁榮和昌盛,灑下了辛勤的汗水,貢獻了聰明才智,各民族兄弟不但互幫互助,而且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為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國家統一的意識和理念是我國各族人民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礎,也是維系中華文明延綿不絕的強大力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紐帶和兄弟情誼,共同捍衛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共同推動了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5000年歷史沉淀的文明基石,960萬平方公里的共同家園維系著56個民族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疆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五十六個民族血脈相連、風雨同舟,必將戰勝任何艱難困苦,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今天的中國是強大的中國,團結進步是當代的歷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鬧獨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堅決反對,并以徹底失敗而告終??κ?、和田、阿克蘇的暴力恐怖事件只是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的惡毒行徑,他們的行為不會影響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團結和和睦相處,喀什市、和田市、阿克蘇市會在各族人民的團結、努力下,一定會不斷地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的反分裂斗爭是長期的、復雜的、尖銳的斗爭,在開展這場斗爭中,要增強思想政治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堅決與破壞民族團結和分裂祖國的丑惡行徑,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采取不同的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實施多層次的思想教育工程;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學生的愛國意識,認識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徹底認識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丑惡本質,決不給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提供任何可乘之機。
作為高校的教師,教育學生增強法制觀念,知法、守法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認真履行職責,把我們學校打造成“平安校園”。努力做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鞏固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做好本職工作,確保教學任務和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同時,要繼續保持立場堅定、態度明確、堅決反對民族分裂,從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鋼鐵長城,積極為建設平等的、團結的、互助的、和諧的民族關系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 上一篇:郵政企業入職培訓學習體會
- 下一篇:鄉鎮新農村改建情況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