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節感想3篇
時間:2022-03-25 08:59:17
導語:最新清明節感想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
我們懷著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烈士陵園是那么莊嚴、肅穆,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我還知道一些英雄事跡比如說,舍身炸碉堡;女英雄劉胡蘭面對死亡面不改色;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大部隊車輛,英勇就義;及等等一些英雄人物。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
當我站在紀念碑前,不禁在腦海里浮動先烈們英勇無畏的身影。在那樣一個年代,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幸福,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進行艱苦卓絕的戰爭,在歷史的天空已經留下他們堅毅執著的面孔,使他們永遠長眠在我們腳下的這片熱土上。
今天我們站在21世紀的延邊大地上;懷念那些英勇抗爭的烈士們。我們將用行動去感謝他們,去紀念他們,以優異的成績去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今天,我們邁著沉重的腳步,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了那些為建設新中國,為趕走日本侵略者而壯烈犧牲的英烈們的墓碑前,表達我們對先烈們的祝福和敬意。
活動開始后,我們先圍繞墓碑走一圈,在墓碑的后面,刻著幾個鏗鏘有力的大字,使我頓時感到氣氛很莊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祖國的大地。我思緒萬千,我既沒有烈士們的勇敢,也沒有烈士們的精神。如果我現在還不好好學習,長大做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怎對得起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呢?
隨后,三位大姐姐為我們講述了周文彬、蔡德辰、劉玉林三位烈士的事跡。然后,我們把小白花放在胸前,為烈士們默哀一分鐘。同時,一曲哀樂悠然響起,柳枝不再搖晃、小鳥不再歌唱、河水不再流動,他們似乎都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聲音。此時的我,也沒有了往日的高興,周文彬、蔡德辰、劉玉林、、、劉胡蘭,一個個革命先烈的光輝形象呈現在我眼前。仿佛我現在就在戰場,親眼目睹了他們的犧牲過程。先烈們這是為了什么?就是為了能把祖國建設好??墒撬麄冞€沒有完成心愿就永遠地倒在了祖國的大地上,不過請你們放心,你們沒走完的路我們接著走!
默哀畢后,我們將一朵朵小白花小心翼翼地放在烈士碑前,你們的肉體雖然走了,但是你們的精神不會走,它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它將永遠激勵我們前進,它將永垂不朽!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沈兆云烈士的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鋼鐵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竟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勢,宣布了蔣家王朝的滅亡,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成棟梁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第二篇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日各紛然”(宋·高翥《清明》)。所有清明的詩都在表現一群群男女老少帶著一臉虔誠祭祖掃墓的情景。清明也是我國農事活動的重要節日。農諺說:“清明谷雨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它還是人在一生或一年之中立志和發奮讀書的大好時節。記得,十五歲那年清明節,我就曾端抄過宋代王禹翶的《清明》詩勵志:“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正是年少的立志,才有我年長后的立人、立德、乃至于立業。
清明一詞,除專指一個節日外,其字面含義又常使人想到世道的清明。因此,清明還是一個理想社會的追求。閑時讀史,總忘不了春秋時期的介子推,他曾隨晉國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流亡19年。在生活艱苦之時,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公子重耳充饑。后來,重耳即位,介子推陪老母盡孝隱住綿山,不愿受封領賞,晉文公采取錯誤的焚山措施,介子推仍不出山而被焚。文公大哭,在山頂的樹洞里發現一封介子推的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悔,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愿政清明復清明!據說,晉文公依照介子推的遺言,勤政清明,成了春秋一代霸主。如今我們提出的“和諧社會”應該就是今人所追求的清明吧。一個民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當是現代人對清明的詮釋。
凝望窗外忽而飄落的雨絲,想起故鄉田野那些高高拱起的青冢,那些驟響的爆竹,清明這個特別的節日,它所揭示的生之倥傯與死之烏有,最容易使人感悟生死的不可逾越,以及生命的匆匆,世事的難料。我們需懂得“視死如生”,學會在破中立,在亡中生。以淡泊澄明的心境,過好每一天?!皾M街楊柳綠如煙,劃出清明三月天”。春色無邊之季節,我們暫且卸下心靈和工作的羈絆,沐浴四月的薰風,去看看楊柳嫩色與溪水新綠。
又是一年春草綠,千里東風任夢遙。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描寫清明的一首詩。
清明節里,人們祭祀死去的親人,心里充滿悲傷。所以謂之“欲斷魂”嘛!清明節里,人們還會干什么呢?還會禱告上帝(俗稱老天爺),祭祀烈士!
在掃墓之前,我們聽了老爺爺對往事的回憶。他說:“日本侵略中國時,把中國踐踏的不成樣子,中國人奮起反抗,組成了紅軍隊伍。我們農村人也得反抗,抗戰隊伍叫做土八路。這紅軍歷盡苦頭,兩萬五千里長征啊!他們翻雪山,過草地,吃草根,多么艱苦啊。他們因為俄,喪失了生命!你們生活在這個無戰爭的年代,有這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一定要好好珍惜。將來把祖國健身的更強大!”
聽完老爺爺的講述,我們邁著沉痛的步子走向了烈士墓,一路上,我再也沒有言語,心想著過去的抗戰日子。那是多么的艱苦,使人聲淚俱下。那時,日本人侵入中國,對我國實行三光??燒光殺光搶光,我國人民奮起反抗,組成了紅軍隊伍,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一路上,我國隊伍翻雪山,過草地,吃盡了苦頭;一路上,又有多上中國人失去生命?!指揮紅軍取的了勝利,苦日子才到了頭!現在,我國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奔上了小康社會,農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這樣,我們就放松警惕,揮霍金錢么?回答是否定的!先烈們為了這一天,甚至付出了生命,我們能把先烈們的勞動毀于一旦么?我們能辜負先烈們的希望么?能讓先烈們白白犧牲么?當然不能!我們應居安思危,時刻警惕,不能再讓中國被侵占,被傷害了!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在這個美好,舒適的壞境中,我們應該去努力,去奮斗,,去報效祖國,共同建設美好的明天!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清明節是祭掃陵墓、緬懷故人的節日。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在這樣一個年份里的清明時節,我們緬懷的除了故去的親人,還有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為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而英勇戰斗、血灑疆場的民族英烈.他們拼命的戰斗難道不是為了祖國的明天,祖國的未來嗎?紅軍戰士長途跋涉,都在步步泥濘的路上走著,他們沒有松懈過,一生都在拯救祖國,保衛祖國。沒有他們,哪來如今的美好的家園,哪業如今的富裕生活,他們是創使者,他們尊敬他們是理所當然的。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贊揚過他們,他們百折不撓,奉獻生命,為了革命的斗爭而光榮殉職,總之,一句話——他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我熱愛他們,我贊揚他們,我崇敬他們。他們為了革命的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殘暴折磨中,他們沒有透露半點消息,寧愿死也要守住黨的秘密,他們寧愿做光榮犧牲英雄,也不愿做茍且偷生的叛徒,這就是我們中國烈士的特點,我也因此對他們產生了無限的敬佩,無限的感慨,我也要因此而贊揚他們,他們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感謝者,他們是神圣的,沒有人能取代他們。在我的眼里,他們是光明的象征,他們是戰勝一切的力量。只要想著這些革命先烈,我就會覺得自己是多么的美好,在這個富裕的社會主義國家中,我是多么的美滿和幸福,而在那個艱苦的斗爭社會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我要鄭重的烈士們說:“偉大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的斗爭勝利了,我們這一代少年將再次繼承你們努力開辟下來的光輝道路,我們將要去建設祖國的明天,我會認真的學習,學好本領,長大后再繼續工作——建設祖國!你們安歇吧!我會努力去做的,我敬愛的烈士們。我熱愛烈士,熱愛祖國,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我將永遠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中國有輝煌的歷史,有鐵一般的熱血男兒,有著那種致死不悔的精神,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祖國的未業而奉獻一切。我是革命烈士的后繼者,我一生的求學難道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嗎?作為身為中國人的我,去繼承先烈的遺志是理所當然的。我真想像烈士那樣,做到永垂不朽。我這個報效祖國的決心是無法動搖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看到了嗎?在當前這個繁榮昌盛的時候,我們青少年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你們高興嗎?在這清明之際,獻上一朵純潔的白花,代表我的深深敬意,我向你們莊重宣誓:“我們不會辜負你們的厚望,將再度繼承你們的事業,我將用自己滿腔的熱血,來好好的熱愛祖國,發揚祖國的光輝傳統,創造出另一個燦爛的明天。)
第三篇
每當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有這樣一個節日,讓我們祭祀祖先和悼念已逝的親人,并走進春日陽光中春游踏青,感受萬物復蘇的氣息,與自然溝通,與活著的人和逝去的親人溝通,感悟生命,感悟自然,這個節日就是清明節。古往今來,清明節激發起詩人們的詩情雅興,在這個節日里,人生的悲歡離合、生與死的際會多重感遇交織在一起,成為詩人們創作的催發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關于清明與寒食的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些數量可觀、色彩紛呈的詩歌,造就了清明節獨特的文化魅力。
清明節的兩項主要活動:掃墓和踏青,都在古詩中有所反映,這些清明節古詩,一方面寄托了對祖先及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描寫了人們郊游賞花等清明節習俗和活動的情景。其中最負盛名、流傳最廣的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意境空靈,描繪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每逢清明節都要被人提起。
清明節在萬物復蘇的季節祭祀和悼念亡靈,引發詩人們對生死、對人生的思考,如宋代大詞人蘇軾在其《東欄梨花》一詞中的句子:“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北磉_對人生幾何的感慨。還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的《清明》詩:“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碧N含詩人對人生的思考:人無論貧富賢愚,歸宿都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人生的生離死別不可避免,當自己最親近的人逝去,這樣的離別是最慘痛的離別。清明節是寄托人們對逝去的親人思念和愛的節日。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詩:“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北M寫生離死別的傷痛。宋代詩人楊萬里《寒食上冢》寫道:逕直夫何細,橋??擅夥觥_h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表達詩人掃墓路上的哀傷心境。
踏青也是清明節的風俗。杜甫《清明》詩云:“著處繁花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艷明眉,爭道朱蹄驕齒膝。”表現踏青的熾盛場面。宋代吳惟信的《蘇真堤清明即事》:“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蔽那椴⒚乇憩F了一幅春游畫卷。還有關于清明節插柳、蕩秋千、放風箏、蹴鞠等活動在古人的詩歌中都有表現,體現了人們珍惜大好春光、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唐代韓翃的《寒食》中的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是流傳很廣的名篇。
清明節也是一個詩歌的節日。重溫這些古詩,讓人感受清明節久遠的詩意。
- 上一篇:縣林業局工作總結3篇
- 下一篇:清明節朗誦詞范文3篇
精品范文
10最新稅法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