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干群和諧的整改措施

時間:2022-07-05 10:44:00

導語:促進干群和諧的整改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扶綏縣推行干部駐村夜訪制度的調查與思考

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而干群和諧則是推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扶綏縣以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為契機,轉變干部作風,創新工作思路,推行“駐村夜訪”制度,把大量矛盾和問題解決在當地,讓群眾心情舒暢,確保了大局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其做法很值得借鑒。

“駐村夜訪”的積極效應

“駐村夜訪”就是鄉鎮干部利用晚上時間進村入戶走訪群眾,與群眾促膝交談,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了解群眾的所需所想,切實幫助群眾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生產生活上的難題?!榜v村夜訪”較好地解決了“白天干部下村,群眾下地干活;晚上干部回鄉,群眾收工回家,雙方碰不到一塊”的矛盾,有利于增強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是新形勢下轉變干部工作作風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農村經濟得到長足發展,農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是,農村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群眾生產生活中還面臨較多困難。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滯后于市場需求,農民增收不快、不穩、不高;農村中各類矛盾糾紛,尤其是“三大糾紛”呈易發、多發、頻發的態勢;反映群眾利益訴求的渠道不夠暢通,解決群眾難點熱點問題沒有形成有效機制,等等。有效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從農村實際出發,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實踐表明,“駐村夜訪”制度是一個好制度。一是能面對面解決群眾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二是能及時傾聽群眾的呼聲,不斷改進工作方法與工作作風;三是為群眾伸張正義、討回公道創造一個平臺,促進依法行政和保障社會公正;四是能及時傾聽民間疾苦,及時向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消除其思想上的疑團,及時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駐村夜訪”的具體做法

“駐村夜訪”始發于扶綏縣的龍頭鄉。龍頭鄉干部通過晚上下訪,傾聽民聲,了解民意,使隱藏在基層的一些矛盾能及時化解,一批實事得到推進。扶綏縣委認真總結這一經驗,以點帶面在全縣11個鄉鎮推行。其具體做法是:

第一,制訂“駐村夜訪”制度。一是實施“夜訪”調度,每月一訪;二是實行“夜訪”公示,告知村民:何人、何時,到本村解決何問題;三是規范信息收集,每事一記;四是做好回訪反饋,每事一復。

第二,搭建溝通平臺。一是每一個黨員干部印制包括姓名、聯系電話和服務承諾的《干部聯系卡》,發放給所走訪的每戶群眾;二是各鄉鎮24小時開通服務熱線,并向社會公布服務號碼,接受群眾的咨詢、求助與意見建議;三是發放征求意見表,搭建群眾需求訴求“納言平臺”;四是設立干部意見監督箱,搭建“監督平臺”。

第三,建立“駐村夜訪”長效機制。一是“夜訪”情況公示制。每月定期對干部夜訪情況,包括夜訪時間、夜訪對象、夜訪結果、承辦事項和完成時限在村(居)委會予以公示。二是“夜訪”工作例會制。每月召開一次夜訪工作例會,研究在夜訪中發現的問題,交流工作經驗,有針對性地加強工作指導,推動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夜訪”幫扶互助制。針對夜訪中群眾反映的問題,干部個人無法獨立承辦的重大問題和事項,由干部所在單位和掛點聯系單位負責協助辦理。四是“夜訪”工作獎懲制。把干部夜訪工作的情況、成效與干部年終考核、評先評優掛鉤。

“駐村夜訪”的啟示

從實踐來看,“駐村夜訪”取得良好效果,突出表現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促進干群關系和諧。通過對扶綏縣推行干部駐村夜訪制度的調查,我們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啟示一:推行干部“駐村夜訪”制度,有利于密切干群關系。領導干部駐村夜訪,蹲點調研,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分析矛盾,傾聽民聲,了解民意,體現對群眾的尊重,更體現對群眾的負責,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啟示二:推行干部“駐村夜訪”制度,有利于進一步發揮民主,推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通過“駐村夜訪”,鄉黨委、政府能夠更直接更廣泛地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使決策更加科學,更加符合民意。

啟示三:推行干部“駐村夜訪”制度,有利于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在“駐村夜訪”過程中,廣大干部注意把解決實際困難同教育引導群眾、做過細的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積極開展普法工作,教育和引導農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及時發現和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把矛盾解決在基層。

啟示四:推行干部“駐村夜訪”制度,有利于促進干部作風的轉變。干部下訪取得實效,除了制定制度,量化考核外,關鍵還在于干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的轉變。要更好推行這一制度,就必須弘揚求真務實作風,力戒飄浮,摒棄形式主義,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