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提升措施

時間:2022-09-12 04:28:00

導語:農產品質量提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質量提升措施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農產品質量是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外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設立標準、質量等技術壁壘,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一個重要手段。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國際貿易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市農委堅持不懈狠抓“六大措施”,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一是抓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創建。懷遠縣榮獲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和固鎮縣全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固鎮天源棉花、王莊花生和淮上區八大集生豬3個被納入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懷遠縣20萬畝綠色食品標準化(小麥)原料示范基地、固鎮縣45萬畝綠色食品標準化(花生)原料示范基地被農業部授牌。全市有17家企業的22個產品獲綠色食品標志認證,22個產品獲無公害產品認證,26家企業(協會)、20多萬畝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全市種植業農產品生產正向規模化、標準化、無害化方向邁進。

二是抓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全市已建成有萬頭以上規模養殖場5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37個,標準化養禽小區42個。有以“八大湖”為中心的名特優水產品生態養殖基地。這些基地普遍采用統一品種、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技術標準、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可靠性。

三是抓農業生產投入品監管。每年都制定全市農資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集中開展農業生產環節用藥及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監督檢查,加強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依法懲處違法行為,規范流通,防止含有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獸藥或者其他化學物質的農業投入品進入農產品生產經營環節,嚴格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監管,有效地凈化了生產源頭。

四是抓農業標準化技術服務和培訓。市農委組織修訂了36項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積極開展標準化技術推廣應用,動員農技推廣隊伍、科研機構、農民專業組織和龍頭企業的力量,加強指導,每年都要組織全市范圍內的“放心農資下鄉暨春季農技培訓宣傳周”活動,深入鄉村農戶,走進田間地頭,把優質放心農資送到鄉村,把有關法律法規宣傳到戶,把識假辨假知識傳授給農民,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傳授到農民手中,特別是加強禁限用農獸藥有關知識的培訓,做到縣不漏村,村不漏戶,確保法規要求和強制性標準進村入戶。

五是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全市動物檢疫部門嚴格實行動物防疫雙軌目標責任制,責任層層包到村,以創新工作機制,狠抓春防、秋防措施落實,加大畜禽免疫工作力度。落實動物防疫資金,積極儲備防疫疫苗、消毒藥品和各類防控物資,保證全市動物防疫工作的順利完成。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達100%,掛標100%,免疫卡發放率100%;雞新城疫、豬瘟等常規免疫工作也都及時到位,確保了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

六是抓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市已建成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市畜牧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市蔬菜批發市場蔬菜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淮上區、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站組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定期不定期開展蔬菜農藥殘留、豬產品“瘦肉精”殘留檢測,并抽樣畜產品、水產品送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進行違禁藥物殘留檢測。同時配合商務部門按照“定點屠宰,集中檢疫”的管理體制,嚴格加強肉類產品檢疫,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