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留問題整改措施
時間:2022-10-21 05:23:00
導語:農村三留問題整改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的“三留”(留守光棍、留守兒童、留守婦女)是經濟欠發達向發達發展過度的產物。“三留”人員主要集中在經濟欠發達和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農村,這部分人員絕大部分居住在自然環境比較差,自然資源比較匱乏,其突出表現是家庭收入比較低。“三留”人員的長期存在或總量不呈下降趨勢,不僅給社會穩定帶來諸多的影響,而且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也難于構筑。為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務必對農村中的“三留”人員存在給予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使“三留”人員逐年呈下降趨勢。
一、“三留”人員引發的社會問題
農村中的“三留”人員大量的形成和存在,對一個地方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兒童的成長、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都有著不利一面。
(一)不利于社會的穩定。首先從農村中的“光棍”來看,他們絕大部分是健康的,他們同我們生存在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和城市居民一樣,同樣也有七情六欲,但由于始終找不到一個性伴侶或一個發泄的對象,便尋機對農村中的老、弱、病、殘、未成年、農村中的寡婦、留守婦女等作為性侵略對象,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據有關媒體報道,有一個省某個縣,該縣檢察院2006辦理的強奸案中,有70%的發生在偏僻的農村或經濟不發達的鄉鎮,這些案件中又有90%是“光棍”的“杰作”,可見“光棍”的大量存在對社會的危害極大;此外,大量的“光棍”聚集在農村,有的“光棍”認為一生討不到一個老婆,這一生算完了,他們對自己的父母、社會不盡責任和義務,成天游手好閑,有的賭博、酗酒、,有的偷雞摸狗、滋生事端;有的還專門打聽誰的男人外出打工了,誰的老婆喜歡偷情,然后趁其家人不在,死皮賴臉的坐著不走,如果達不到某種目的,不是把她們的雞子、豬子毒死,就是毀壞她們責任田的莊稼,讓人苦笑不得。其次,從農村中的留守婦女來看,應該說大部分留守婦女是盡職盡責的,上孝父母、下關照孩子;但是也有一部分留守婦女,趁丈夫不在家,有的與公公婆婆無理取鬧,有的大打出手,搞得村子里烏煙瘴氣;此外,更為嚴重的是,由于有的丈夫長年在外,留守婦女一整年得不到性生活,嗅不到一絲男人味,這時有的蠢蠢欲動,與農村中的“光棍”、有婦之夫干起了偷情之事,使左鄰右舍不和睦、不團結。如鄂西北某縣一個山區鎮,有一個留守婦女守不住寂寞,與該村的一名“光棍”偷情多年,為了偷情方便,消除其情婦大伯哥(情婦丈夫的哥哥)看不慣的障礙,聯手對其下毒手,他們以外出打魚為名將其推下險巖致其死亡。案件經公安、檢察院、法院審理真象大白后,這名“光棍”被判死刑,并與2006年12月份執行,與其偷情的這名留守婦女被判無期徒刑。再次,從留守兒童來看,有一部分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親情感,內心比較壓抑,日常少言寡語,缺乏與老師、同學的主動交流,有的甚至自私、嫉妒、孤僻,這說明這部分的留守兒童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很有可能對家庭、社會產生不良的后果;此外,還有少數留守兒童,由于學習沒有人督促和監護,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久而久之,成績跟不上,再加之沒有是非辨別能力,與社會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迷戀上網、早戀、講哥門義氣、打架斗毆,對女孩子進行性騷擾,有的甚至敲詐學生錢物等等,其后果不堪設想。
(二)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有的“光棍”,尤其是年齡在50歲以上的“老光棍”,思想是消極的,有著活一天算一天思想,根本沒有致富和外出打工的欲望,這樣一個資源得不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實際上是一個資源的浪費,對生產力也是一個破壞;話又說回來,人類繁衍后代本來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但大量的男青年不能結婚,會導致一個地方的人口非正常的減少、斷層,不僅不利于當地經濟和諧發展,而且很容易引發一些社會問題。二是從農村中的留守婦女來看。由于大部分青壯勞動力的外出,其責任田和當地的農村公益事業交給農村中的“三八九九”(是指農村中的留守婦女和上了年紀的老人)部隊來負責,家里的養豬、養牛、養羊、養蠶等都由留守婦女和上了年紀老人來完成,雖然目前農業機械化作業在廣大的農村已經普及,但這些機械只能對平原和丘陵發揮作用,對山區農村基本上是沒有用武之地。由于農村的活是個季節性較強的活,在短時間內不能完成,就錯過了最佳時機,農作物就可能減產和減收;雖然農業減收由外出務工彌補了其損失,但畢竟農業受到了損失。目前國家對農業給予了各項補貼,旨在保障我國糧食的安全,但由于農村中的一些地方留守婦女無能力完成其耕種,拋耕、拋荒的事在有的地方時有發生,這是很危險的。
(三)不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從留守的“光棍”來看,“光棍”的形成有諸多原因,既有貧困的因子,也有文化水平低的因素,留守的“光棍”由于不愿外出,不愿參與各項活動,他們接受現代信息和新生事物較慢,思想觀念也比較落伍。雖然各級政府以及社會各界舉辦了各種掃盲班、實用技術培訓班,但大部分“光棍”、尤其是“老光棍”都不樂意參加,對生活沒有充滿信心和勇氣,與現代文明和現代科技拉開了遠大的距離。從留守的兒童來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一般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留守媽媽。留守兒童由媽媽監護到還好說,其學習成績還不錯,要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這種隔兩輩、相差50歲的人監護,其留守兒童的德、智、體無法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因為農村中的爺爺、奶奶本身文化水平并不高,無法對孩子的作業進行日常輔導,只求孩子吃飽、穿暖,不出意外,那能顧得上孩子的學生成績呢?同時,有的留守兒童,思想有壓力,覺得低其它同學一等,有的想念爸爸和媽媽,上課精力不集中,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久而久之,其學生的成績自然跟不上。據我們調查某山區鎮一所小學,被調查一個班的16名留守兒童,有11名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護,這11名留守兒童的綜合成績是:有1人占班上成績第14名,有2人占班上成績的18名和22名,其余8人都是班上的40名以后。
二、有效解決農村“三留”人員的措施和設想
農村中的“三留”人員是一個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產物和象征,過多的“三留”人員出現和聚集,不利于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更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引起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一)增強工作責任。解決農村中的“三留”問題,事關農民群眾的利益,是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紐帶和橋梁,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內容和體現,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解決“三留”人員納入日常工作內容,最起碼的是各級黨委、政府每年的1號文件要提到“三留”人員。同時,要建立工作責任和目標。主要領導要負總責、親自安排和布置;分管領導要具體抓,時時過問,事事督辦;相關部門要專心致志抓,要向關心親朋好友、家庭成員一樣來對待;尤其是山區基層黨組織,要制定解決“三留”人員工作規劃,要對“三留”人員登記造冊,解決一個、消號一個;要簽訂“三留”人員工作責任狀,責任狀要像計劃生育責任狀一樣具有剛性和硬性,確?!叭簟惫ぷ髯坑谐尚А?/p>
(二)創新工作機制?!叭簟比藛T最核心的問題是“光棍”漢的問題。如何減少現在的農村“光棍”。我們認為,可以采取三種方法和方式。一是采取文化搭臺、“光棍”唱戲的方式。由文化、工會、民政、財政、婦聯、勞動等部門對一個地區的“光棍”、未婚女青年、農村和城市中的寡婦進行實名登記,并印發擇偶條件、標準,然后組織他們相互聯歡、相互見面,相互了解、相互溝通。二是建立完善“紅娘”婚姻服務所。由民政、勞動、工會、婦聯、財政等部門委托社會中介機構,成立婚姻介紹服務所,不定期向求婚人員征婚信息,并由中介服務機構積極引見,增加相互間的了解,加深彼此間的感情。三是有計劃的組織“光棍漢”外出打工。由勞動人事、民政等部門采取推薦、專送等方式,有計劃組織現有的“光棍漢”外出務工,使之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并在日常打工中與未婚女性、離婚女性、喪偶女性進行感情交流和感情溝通,增強相互之間的感情,這是解決目前“光棍”的一條更直接、更加有效的措施。我們調查了一個山區村,據該村老支部書記說:該村共有87戶426人。1996年,該村共有單身漢36人,其中40歲以上的“光棍”有12名。經過“光棍”10年多時間的外出打工,絕大部分“光棍”都學到了1――3門專業技術,年均打工收入1.5萬元左右,有31名在外討到了媳婦,據說個個長的都不錯;沒有找到媳婦的5名50歲以上的“光棍”存款都在3萬元左右。
(三)保護留守婦女的合法權益。據有關媒體報道,目前,我國現有留守婦女4700萬人,農村留守婦女這個龐大群體普遍存在情感生活的難言之隱,一方面,男人外出打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農活全靠“半邊天”,一個婦女得干兩個勞力的農活,勞動之繁重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男人外出了,贍養老人,養育孩子,洗衣做飯,喂養雞鴨豬牛等繁瑣的家務事也全落在了留守婦女的身上,同時,由于丈夫長年不在身邊,生活中缺少關愛,感情上出現空缺,飽受相思之苦,不少農村留守婦女精神負擔很重,時不時還有性侵害,農村留守婦女處于弱勢地位,其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因此有必要進行立法維權。一是社會各界要關心農村留守婦女。要從政治上、生活上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為農村留守婦女日常中的生產和生活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建議中央或省、市、自治區,從立法的角度,及時出臺《農村留守婦女、留守兒童保護法》,通過立法來對這一弱勢群體進行有效保護,使全社會都來尊重留守婦女、關注、關心農村留守婦女。二是要為農村留守婦女創造感情生活條件。用工單位要多安排農民工的休假事宜,并盡量錯開客流高峰;同時,務工人員在休假期間,用工單位或企業要像國家對待國家干部或國營企業工人一樣帶薪休假,不得因農民工請假或休假,就扣農民工的工資和出勤獎,更不能因請假探親而對農民工除名。此外,交通運輸部門也應該考慮農民工的實際情況和經濟情況,在傳統節日等探親高峰期,為農民工提供經濟便捷的交通工具;有條件的地方,地方政府可用專車接送,為農民工返鄉、外出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三是財政、民政、勞動、工會、婦聯等部門要支持農民工團圓的“安樂窩”建設。在用工單位、企業建造一些家庭旅館,便于農村留守婦女進城與丈夫團圓、相聚,解決農民工、留守婦女長期分居而帶來的生活錯位、感情缺位的問題;同時,用工單位、企業也要建造一些留守婦女進城與丈夫相聚場所,并為他們食住提供便利。
(四)建立留守兒童監護體系。據統計,我國目前農村有留守兒童2000萬。為了使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能夠在好的環境下茁壯成長,須建立留守兒童監護體系。一是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由班主任對留守兒童建檔立卡,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家庭狀況及住址、學生成績,學生性格及習慣,學生健康狀態等,由班主任對留守兒童跟蹤管理。二是建立監護人互訪制度。學校、學生監護人的爺爺、奶奶等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互訪,或定期召開學生監護人會議,通報學生在校德、智、體情況,加強相互間的溝通和配合,共同行使和管理、教育好留守兒童的責任和義務。三是班主任要爭當留守兒童的知心朋友。留守兒童有一個共同弱點,就是自悲、壓抑,而班主任是接觸這些兒童機會最多的良師益友,為此,班主任要與留守兒童經常談心,了解留守兒童思想上的困惑,物資上的困難、學習上的疑難,做學生生活上的知心人、學習上的引路人,成長路上的航標人。四是要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或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不定期組織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參與社會一些公益活動。如,開展一些社會公德教育,參加公、檢、法等政法部門舉辦的公捕公判大會或社會舉辦的警示教育等,使學生遠離不良習氣,從小從思想上牢固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五是開展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綜合整治。徹底清理學校周邊的網吧、游戲室、歌舞廳、洗腳屋、桑拿室等;同時,公安等政法部門要對學校周邊的“小混混”和敲詐學生錢物的要狠狠打擊,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打擊一起,還學校周圍一片寧靜。六是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對留守兒童實行集中寄宿。由學校指派專人負責留守學生日常起居,對留守兒童實行封閉管理,學生確需回家或定期放假的,要實行學校、監護人雙方簽字制,以明確雙方監護的責任。通過集中寄宿的辦法,確保留守學生不孤獨,有溫暖;同時,婦聯、民政、勞動、工會、財政等部門要聯合推行“媽媽”制。監護人能夠找到親戚朋友作為自己孩子“媽媽”那是最好的辦法;不能實現的,由上述部門從社會上聘請有責任、有文化、有素質的女性作為“媽媽”,對留守兒童實行托管,并由政府或被托管的監護人支付勞動報酬。七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政府應加快取消與戶籍相聯系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逐步實現以戶籍制度改革為中心,拆除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徹底打破維系多年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間的有序流動,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五)建立健全“三留”人員籌資渠道。解決目前農村“三留”人員有許多工作要作,需要一些硬件投入,必須有穩定的投入渠道來保障。一是建議中央和省(市)、自治區把農村“三留”工作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內容,預算安排專項資金給予支持,重點用于舉辦農村“光棍”聯姻會、聯歡會、“媽媽”的補貼等一些“三留”人員活動場所的硬性投入。二是開展對口幫扶。由民政、財政、勞動、工會、保險、婦聯等社會各部門開展對口支援,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有智的出智,有力的出力,形成全社會的支援和幫扶,形成投入合力。三是轉變觀念,采取誰投資誰受益。允許社會上有能力的人投入建設一些“三留”人員活動場所,由投資人享受其收益;此外,政府還要按其解決“三留”人員貢獻大小給予以獎代補,補貼的標準也可以按人、也可以按場(次)。四是建立“三留”人員基金專戶。由地方財政集中管理,專戶儲存、專款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