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辦實施農民增收整改措施
時間:2022-03-15 03:03:00
導語:農機辦實施農民增收整改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召開后,*省農機辦及時向省政府分管省長和秘書長進行了匯報,研究提出了發揮農機化作用促進農民增收的工作措施,并按照省政府領導的要求,主要通過以下五種形式對會議精神進行認真貫徹落實:
一、以研究農機化促進農民增收的具體措施為重點,通過會議進行貫徹
8月14日,*省農機辦在威海市召開了全省農機局長會議,研究落實了農機化為農民增收的五項具體措施。一是不斷調整農機化發展結構,培植農機化發展新的增長點,通過確保農機總量的穩定增長,拉動農村的投資與消費,促進農民增收。力爭今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8700萬千瓦,農機總值420億元,帶動農機投資60億元。二是進一步開拓農機銷售、農機修配、農機作業三大市場,通過市場的擴張與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年內三大市場的從業人員突破600萬人,比上年增加10萬人,完成經營收入220億元。三是大力組織實施農機化創新示范工程,通過農機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特別是實施機械化保護性耕作,促進農民增收。四是繼續抓好農機跨區作業品牌建設,通過引導跨區機收作業向跨區耕作、種植、水利、農田基本建設等方面拓展,促進農民增收。全省計劃完成秋季跨區作業收入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億元。五是大力發展秸稈經濟,通過推廣應用機械化秸稈還田、青貯、顆粒飼料加工、汽化、秸稈板加工、生物堆漚等綜合利用技術,促進農民增收。全省計劃秋季完成玉米秸稈機械還田1450萬畝,機械秸稈青貯740萬噸,秸稈顆粒飼料加工出口20萬噸,為農民增收9.16億元。定于9月中旬召開全省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議,重點展示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和新機具,研究落實進一步依靠機械化措施發展秸稈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具體措施。
二、以促進農民再就業和增收為目標,通過培訓班進行貫徹
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結束以后,*省連續舉辦了一系列培訓活動。一是于8月14日至18日,舉辦了全省農機化新技術培訓班,重點圍繞玉米收獲、秸稈綜合利用和保護性耕作,對全省160多名縣以上農機推廣人員進行了專門培訓。二是于8月16日至19日,舉辦了全省農機校長培訓班,實地學習推廣了青州、平度農機校搞好農機職業技術培訓,推進農民再就業的經驗,為各市和部分重點縣培訓農民再就業師資骨干60多名。三是8月24日開始,舉辦了基層農機人員培訓班,圍繞如何創新服務機制和模式、加強組織協調、推廣實用技術、促進農民增收,進行了專項培訓。培訓基層業務骨干近300名。四是組織開展了農機大戶培訓工程,發動各市縣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現場參觀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培訓農機大戶和各類農機致富帶頭人8000多人次。
三、以組織好秋季農機化生產為主要內容,通過文件進行貫徹
圍繞貫徹會議精神,充分發揮農機化在秋季增收中的作用,*省農機辦先后出臺了三個文件。一是爭取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的通知》,就發展秸稈經濟,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全面部署。二是圍繞落實省政府《通知》精神,制定了搞好秸稈綜合利用的實施意見。三是下發了《關于做好秋季農機化生產工作的通知》,對組織開展秋季農機化生產,充分發揮農機化作用,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提出了具體要求。各市也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與支持,陸續出臺了一些加快發展農機化、促進農民增收的文件。煙臺市政府制定了《關于加快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見》,提出用5年時間,通過發展農業機械化,替代和轉移60萬農村勞動力,使農民直接和間接增收60億元。濰坊市委、市政府決定,把培育發展農機大戶納入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突出抓好的十件大事之一,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5年時間,發展固定資產超過150萬元的農機大戶10個,超過60萬元的100個,超過20萬元的1000個。通過實施農機大戶“十、百、千”建設工程,培養一批農機致富帶頭人,輻射帶動3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
四、以“興機富民”為核心,通過開展“雙先評比”進行貫徹
為鼓勵各地做好農機化工作,加快農機化發展,為農民奔康致富做出新的貢獻,*省農機辦與人事廳聯合在全系統組織開展了農機化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評比工作。通過評比表彰,衡量出在“興機富民”中做出的突出貢獻,展示出農機化整體工作水平在全國或全省的位置,體現出創新與發展的精神風貌。在全系統形成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加快發展、興機富民的工作熱潮。
五、以轉變作風、優化農民增收環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制定便民措施進行貫徹
在推行一站式服務、承諾服務和開展農機“管理工作規范化建設年”活動、“文明監理、優質服務”示范窗口創建活動、農機安全村創建活動的基礎上,*省農機辦結合全省農機化工作的實際,以農機監理為重點,以農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牌證管理為突破口,于今年8月份制定出臺了十條便民服務新措施:一是對考領農業機械駕駛證的人員年齡上限由現行的60周歲,改為只要身體檢查合格,即可申領農業機械駕駛證。二是對個體或聯戶的農業機械,由現行的每年檢驗兩次,改為每年檢驗一次。三是現役軍人和警察、退伍軍人,可以憑相關證件直接考領農業機械駕駛證。四是取消農業機械行駕證件丟失登報聲明的規定,對申請補領的,由過去的30天改為48小時內辦結。五是暫住人員申請考領農業機械駕駛證的,由向其戶籍所在地農機監理部門發函書面查詢改為網上核對。六是農機監理部門可以在具備條件的農業機械交易市場或大型生產廠家設置辦理牌證業務的服務窗口。七是農業機械號牌號碼,在當前號段內可由農民機手自主選擇3次。八是農業機械轉籍過戶、駕駛員轉籍,部分登記項目不夠規范的,由轉入地農機監理部門負責聯系并更正。九是農機監理部門對2臺以上的農業機械申請登記或5人以上考領農業機械駕駛證,可以上門辦理手續。十是對輕微農機事故,可由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十條便民服務措施的實施,對優化農機化發展環境,實施工作提速,促進農民增收,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 上一篇:刑事訴訟限度畢業論文
- 下一篇:刑事訴訟證據研究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