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人才管理工作措施
時間:2022-02-25 08:41:00
導語:衛生人才管理工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廣大人民群眾,促進全市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市政協年工作安排,由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牽頭,組織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和市衛生局、市編辦等部門負責人,于年6月對全市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深入到、、三縣的縣直醫療單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進行實地查看,聽取縣人民政府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并與部分市、縣政協委員和縣直有關部門、基層醫療單位負責人座談,共同分析了我市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形成了進一步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共識?,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基本情況
“十一五”期間,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衛生改革與發展全局,深入貫徹執行國家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決定,大力發展基層衛生事業,扎實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城鎮居民醫保等各項惠民政策,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著力完善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切實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大力推進縣、鄉(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不斷改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全市衛生事業得到健康有序發展,“以縣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基層衛生三級網絡體系進一步健全,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穩步提高,有效緩解了群眾看不起病、看病難、看病貴的實際困難。截至年末,我市共有縣、鄉兩級基層醫療單位148個,其中,縣級醫療單位45個(縣人民醫院10個,中醫院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個,婦幼保健院10個,衛生監督所10個)、鄉(鎮)衛生院103個。在職職工4579人(縣級2768人、鄉級1811人),衛生技術人員4091人,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59人。有正高級職稱10人、副高級職稱184人、中級職稱990人、初級職稱2507人。在崗執業(助理)醫師1902人,執業注冊護士1165人,另有1024人沒有取得行醫資格。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546人,專科學歷2227人,中專及以下學歷1318人。??萍耙陨蠈W歷人員占總數的67.78%。核定編制床位4751張,實際開放床位5641張,每千人口擁有病床1.85張。有村衛生室981個,在職村醫1873名,平均每個村衛生室有村醫1.9名,獲得村醫證書的有1400名。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38名,中專學歷水平的907名,高中學歷443名,初中學歷485名。有執業醫師7名,執業助理醫師33名。各級財政對村醫月平均補助為92元/人。
二、全市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積極有序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工作,始終堅持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為關注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充分認識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支持,科學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有效措施,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精心組織,穩步有序推進醫療衛生各項改革,進一步加大醫療衛生公共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改善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廣大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二)注重人才,不斷充實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動衛生事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醫療衛生需求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超前謀劃,積極推進,在衛生人才培養目標與規劃、經費安排、編制增加、人員招錄、待遇提高等方面為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特別注重用好用活衛生人員招錄政策,積極做好招錄和引進衛生技術人員工作,加大人才招聘、引進力度,不斷充實全市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年以來,全市公開招聘縣、鄉衛生技術人員400余名,引進衛生特殊專業人才近100名。
(三)強化培訓,積極培養技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依據國家和省的培訓項目,通過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全科醫師、鄉(鎮)衛生院產科醫師培訓;選派縣、鄉衛生技術骨干到省內外醫療單位進修深造;建立和完善省內外衛生專家對口支援制度,由衛生專家到我市醫療單位臨床帶教、培訓人員;建立和完善市、縣級醫療單位掛鉤鄉(鎮)衛生院臨床帶教、培訓人員制度等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方式,切實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初步形成了一批基層衛生技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年以來,全市共培訓縣、鄉衛生技術人員2000余人次,其中到省外培訓100余人次;培訓村醫1584人。
(四)深化管理,努力促進基層衛生人才成長。近年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單位遵循醫學人才成長規律,兼顧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為進一步激發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工作熱情,積極探索,加強管理,全面推行全員聘用制和中、高級職稱競爭上崗制,推行和完善業績與報酬緊密掛鉤的分配制度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衛生技術人員學習、鉆研醫療技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進了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成長。同時重點用好現有衛生人才,適時引進高層次衛生人才和緊缺專業急需人才,進一步更新改善衛生人才結構,為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五)增強服務意識,大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單位以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務人員整體素質為目標,以改善醫療服務態度、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優化醫療服務環境為重點,完善制度,強化教育,高度重視醫德醫風建設,要求廣大衛生技術人員牢固樹立救死扶傷、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自覺遵守職業道德,樂于奉獻,廉潔行醫,熱情服務,切實整治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初步建立了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縣、鄉兩級基層衛生人員編制總量不足,使用臨時工多,醫療單位經濟負擔重,安全隱患大。目前,雖然我市縣、鄉兩級基層醫療單位核定編制數為5729名,實有在崗職工4579名,還有空編1150名。但根據國家和衛生、人事編制部門有關規定和我省云醫改〔〕1號文件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經測算,我市縣、鄉兩級基層醫療單位編制總數應為6800名左右,至少還缺編1000名左右。由于人員不足,造成各級醫療單位使用臨時工比例增加,現全市縣、鄉兩級基層醫療單位共使用臨時工1124人,占全市在職衛生人員總數的24.6%。支付臨時工費用每年每人平均15000元左右,總支出約1686萬元,大大增加了醫療單位的經濟負擔,給提高醫療質量和保障醫療安全帶來了很大隱患。
(二)縣、鄉兩級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緊缺,難以滿足群眾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我市每千人口只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59人,遠低于全省2.92人的平均水平。由于衛生技術人員缺少,多數縣醫院、鄉(鎮)衛生院的衛生技術人員外出進修、培訓難安排,上班人員頂班、加班頻繁,妨礙了衛生技術人員業務素質和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造成部分縣醫院、鄉(鎮)衛生院配置的一些新設備、新儀器無人操作而閑置,少數科室的醫療業務無法開展,加之多數鄉(鎮)衛生院由于技術、設備、房屋等條件差,工作、生活條件艱苦,一部分衛技人員、尤其是技術骨干人才不安心、不甘心在基層醫療單位工作,千方百計往城鎮調,往縣以上醫院調,加劇了農村衛技人才的短缺,人才梯隊的青黃不接,勢必造成衛生事業發展的滯后,從而與城鄉居民就醫人次成倍增長、人民渴求享受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現狀極不相適應。
(三)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招錄、使用、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創新。目前,我市醫療衛生人員編制雖有較多空閑指標,但因財力困難、招錄方法缺乏針對性、靈活性以及部分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工作、生活條件較差等原因,存在招錄不到衛生技術人員、浪費招錄指標,少數新招錄的衛生技術人員不安心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動手能力差,適應本職工作慢等現象。同時由于用人、管理、激勵等方面的機制不健全,基層衛生人才成長缺少應有的活力和激勵,部分衛生技術人員疏于學習和鉆研,醫療技術和業務能力提高緩慢。
(四)縣、鄉(鎮)、村三級衛生技術人員素質有待提升、結構有待優化。目前,我市縣級醫療衛生技術人員中,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只占21.72%,有高級職稱的只占6.9%;鄉級醫療衛生技術人員中,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只占5.73%,有高級職稱的只占1.32%,還有17.45%的衛生技術人員未評聘職稱。村醫中,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只占2%,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的只有7人,獲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的只有33人,還有437名未獲得村醫證書。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市縣級醫療衛生技術人員中,缺少具有一定權威和影響力的專家型的學科帶頭人,專業骨干數量不足,難以滿足人民享受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鄉(鎮)醫療衛生人才隊伍薄弱,骨干衛生技術人員少,人員分布需進一步調整優化;村醫的學歷和診療水平不高,醫療服務能力亟待進一步加強。
(五)醫德醫風建設仍存在薄弱環節。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包括醫德醫風在內的優質醫療衛生和保健服務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需求,不但使各級醫療單位在醫德醫風建設方面不斷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環節:一是少數衛生技術人員缺乏愛崗敬業精神,事業心、責任心不強。二是少數衛生技術人員服務意識淡薄,缺乏與患者溝通。三是少數衛生技術人員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把單純追求經濟利益作為最高準則。四是村醫的醫德醫風教育和管理也比較滯后。這些問題,往往導致少數病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延誤病情,甚至造成醫療糾紛或事故,損害了醫療單位、醫務人員的社會形象。
四、幾點建議
(一)加大投入,進一步營造加快基層衛生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各級黨委、政府和衛生行政等部門要把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發展衛生事業、推行衛生惠民工程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切實把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主動爭取,加大投入,不斷改善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條件,積極鼓勵衛生技術人才到基層、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去鍛煉,為衛生技術人才的成長創造必要的條件,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要強化醫療單位內部管理,努力為衛生人才健康成長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成才環境。要關注村醫,逐步提高村醫的補助標準。要采取政府補助、單位自籌、社會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籌資建立基層衛生技術人才培養基金,重點支持培養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積極引導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醫務工作者的良好風氣,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進一步優化衛生工作者的執業環境。
(二)完善機制,進一步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各級政府黨委、政府要把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納入當地人才工作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緊緊抓住科學編制全市“十二五”衛生事業發展規劃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完善在核定編制、招錄人員、職稱評聘、進修深造等方面有利于衛生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具體政策和措施,科學核定和使用衛生事業編制,加強對臨時工、村醫等編外人員的管理,嚴格控制縣、鄉醫療單位新招編外臨時工,逐步減少聘用臨時工數量。二是進一步深化醫療單位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著力推行和完善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衛生、人事、編辦等部門要加強合作,指導醫療單位認真研究和靈活應用招錄政策,爭取實施更有利于招錄到綜合素質高、安心基層工作的衛生技術人員的招錄辦法措施,構建起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平臺,促進人才脫穎而出。三是進一步制定完善和落實好基層職稱評聘相關優惠政策,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在職稱評聘上給予政策傾斜,切實留住基層人才,壯大基層醫療機構高素質人才隊伍。四是制定獎勵優秀衛生技術人才的政策,由政府或衛生主管部門定期表彰優秀衛生技術人才,表彰在培養衛生技術人才工作中成績優異的醫療單位。五是制定出臺我市定向培養邊遠地區基層衛生技術人才的政策措施,重點培養當地懂少數民族語言的醫生和全科醫生,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層衛生人才隊伍。
(三)強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基層衛生人員醫療服務水平。一是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和實施專家團隊建設項目等方式,加快對業務骨干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努力造就出一批有一定權威和影響力的專家型學科帶頭人。二是全面落實國家和省的人才培訓規劃,有針對性地制定醫務人員培訓計劃,建立脫產培訓與在職培養相結合、分類培訓與重點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教育體系,大力加強內部人員培訓,重點培養衛生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使培訓從一般性的知識補缺轉移到開發人才的潛能、激發創造力上來,不斷提高培訓實效。三是要建立人才培養激勵約束機制,把教育培訓作為上崗、任職、晉升的必備條件,促進在職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參加學歷教育、技能培訓、臨床進修等學習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醫療服務水平。四是加大市、縣級醫療單位對鄉(鎮)衛生院的臨床帶教和業務指導力度,加強對村醫的培訓和管理,逐步辭退經培訓后仍未取得村醫證書和不能勝任工作的村醫,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安全。
(四)廉潔從醫,進一步加強基層衛生人員醫德醫風建設。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單位要高度重視醫德醫風建設,進一步強化院長一手抓醫院管理,一手抓醫德醫風建設的“一崗雙責”制度,完善院長任期目標管理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政治理論、人生觀和職業道德教育,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積極引導和激勵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尊重患者,熱情服務,精心診療,不斷改進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進一步強化安全責任意識,加強行風建設和廉潔自律,堅決查禁醫療衛生行業中的不正之風,努力創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促進全市衛生事業健康向前發展。
- 上一篇:略談經濟法是二次分配的法
- 下一篇:經濟法在社會公共利益本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