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路局自查整改措施

時間:2022-05-15 02:49:00

導語:市公路局自查整改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公路局自查整改措施

公路局收到《關于對年政風行風建設意見和建議的反饋》后,對所反饋的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承諾:

一、關于公路維修管理不及時,給駕駛造成車輛損害的問題

我局公路養護一直堅持“有縫就灌、有坑就補”的預防性養護理念和“養護365”的工作理念。特別是近幾年以來,為確保病害修復及時,改變傳統維修管理模式,分階段性維修和跟蹤性維修兩中維修管理模式協調運作,制定了市縣站三級巡查督辦管理規定,加大了公路巡查頻率,對裂縫、坑槽、車轍等病害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治,今年共完成刷油25.2萬平方,挖補、貼補4.4萬平方,處理路面裂縫43.3萬延米,路網綜合優良路率一直位于全省前列。同時由于養護資金所限,按省廳局制定的分類養護標準,將路網分為精心呵護、重點養護和盡力維護三類路段,避免出現裂縫現象。

二、關于修好的公路“開膛破肚”的較多,影響正常交通秩的問題

我局管養的國道、省道路面全部是高等級路面,在養護過程中堅持“有縫就灌、有坑就補”的預防性養護理念,每天對公路進行巡查,發現裂縫及時灌封、坑槽及時修補,延緩了公路的破壞程度。同時每年制定科學的維修計劃,按一定周期采取罩面等措施提高路面通行質量,在國、省道上“開膛破肚”的維修現象已消除。同時,在養護施工時嚴格遵循安全作業規程,并制定交通組織方案,避開交通高峰,確保了交通正常運行。

三、關于“公路改造升級應與地方規劃一盤棋,避免整個地方交通的癱瘓”的問題

我市國、省道規劃主要依據《市城市總體規劃》進行編制,充分與區縣地方規劃相銜接,確保公路規劃與地方規劃保持一致,并根據規劃、路網現狀以及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安排年度建設計劃。同時在國、省道路網改建工程實施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嚴格按照國家規范或上級部門的要求,采取半幅施工措施或及時對外信息、設置標志標牌提示過往駕乘人員進行繞行,確保工程實施期間的正常通行。

四、關于建議取消路附線收費、緩解路交通壓力建議的問題

公路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為一個規模較大的組群式城市,區縣間交通主要依靠國、省道干線公路。從年代起,市、區兩級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依靠“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政策,籌措了大量資金,有效彌補了市、區財政資金不足的缺口,構筑起連接全市五區三縣、高新區的“三縱三橫”交通主干道,路網結構和道路等級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市利用貸款資金先后完成了國道、路附線、路等路段的新建、改建項目,等級以上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今年我市又進行了路附線北延、路北延等重點工程,雖然我市的財政收入狀況較年代有了很大改善,但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依然制約著交通等基礎設施的發展,“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仍然是我們籌措公路建設資金的重要途徑。

路附線收費站由政字號文件批準設立,并于年1月10日開征通行費,年國家實施稅費改革并取消政府還貸性二級公路收費站,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撤銷公路收費站的《公告》,附線收費站屬繼續收費的站點。為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我們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對區車輛實行一日一票通的優惠政策;路收費站于年3月5日由遷至線段并開始收費,目前對市的車輛免收通行費。自年以來,路附線和路的車流量一直比較穩定,并未因收費站的設立而發生大的變化,因此路附線收費站的設立并不是造成路交通壓力問題的主因,從我們的調查情況看,路的堵車問題主要集中在路與西外環路路口,其周邊有多處物流園,大量的大型車輛在此云集,造成了該路段的局部交通阻塞。同時對于路交通壓力大的問題,我們近年來也始終高度關注,今年開工建設的路附線北延工程,就是市委市政府為改善路網結構,緩解路交通壓力而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該項目由路附線于國道交叉路口向北跨濟青高速至路形成西外環路,全長14.6公里,概算投資3億元,竣工通車后將對我市南北方向的車輛特別是大型車輛起到分流作用,有助于緩解路的交通壓力。

五、關于路施工沒有公示完工的大體時間,且修路的時間過長,給企業生產帶來諸多不便的問題

經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批準,依據交規劃號文,對路至段立交橋及路面改造工程實施改造。為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確保車輛行車安全,我局與市交通警察支隊先后在大眾日報(3月13日)、中晨報(5月5日)、大眾日報(6月13日)全封閉通行或半幅封閉通行公告,并在項目部、工程起止點(或重要路口)設置工程項目公示牌,內容包括:工程概況、開竣工日期、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質量、安全、廉政監督電話。

為保證施工質量,公路工程施工需要合理的施工周期,同時考慮到路沿線企業眾多、車輛通行壓力大,我局科學組織,精心管理,對部分路段實施半封閉施工,并加強與公安交警等部門的協作,及時向社會交通管制及路況信息。半幅施工路段設置標準統一的隔離墩,加強對施工便道、交通便道的維護,穿村路段和施工現場用彩鋼板進行隔離或圍封,確保施工及車輛通行安全。路口至大道段、路口至段已于9月底通車。

鐵路立交橋原橋為四幅(快、慢車道各兩幅),始建于1985年,為鋼筋混凝土簡支T梁橋。設計荷載為汽-20,掛-100。建成通車以來,隨著交通量的不斷增長,特別是超限、超載車量的急劇增加,該橋非預應力孔出現橫隔板鋼板脫焊、單板受力、橋面縱裂等病害。年市承辦省運會,春節過后,市內多條道路全封閉施工,過往車輛大量繞行路,交通量劇增。該橋病害發展尤為迅速,預應力橋T梁橫隔板連接鋼板也多處開焊、橋面鋪裝出現多條縱向裂縫,單板受力情況嚴重。年初原方案僅對老橋進行簡單加固,重新做橋面鋪裝,估算投資200萬元。隨著橋梁病害的不斷發展,原方案已不能徹底解決現有病害。年6月,經省橋梁檢測中心鑒定為四類橋,需盡快加固改造。該立交橋中跨上跨膠濟電氣化鐵路,橋下分布有4條27.5KV供電線路,距T梁底0.7米,距蓋梁最小水平距離1.5米,南跨橋下布有三條鐵路線(為貨場專用線),這給橋梁加固帶來很大困難。為盡量減小加固改造對鐵路運營的影響,我局邀請國內知名教授-清華大學博導、省內公路及鐵路橋梁專家多次進行現場勘查及研討改造方案,最終確定采用國內較為先進的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進行橋梁加固改造。經積極爭取,省局批準將該橋列入危橋改造計劃,并追加投資2740萬。該橋于8月底正式動工,截止目前,加固改造主體已完成,正在進行預應力張拉、壓漿及附屬工程施工,預計12月中旬可開放交通。

針對交通安全設施問題,我局于6月10日專門組織交警部門、區及高新區修路指揮部對路湖田至西官莊段改建工程交通安全設施設計進行評審。8月31日,由區修路指揮部牽頭,市公路局改建辦、鎮政府召開了路至段改建工程附屬工程及中央分隔帶開口施工專題會議。該段共設置開口42處,其中行人通行路口17處,機動車通行路口25處,這些路口設置是由沿線區縣指揮部、交警部門共同研究確定的。目前,中央分隔帶防撞護欄仍有24處至今受到沿線企業、經營業戶阻撓無法施工,給正常通行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F正積極與區、高新區修路指揮部對接,盡快協調解決阻撓施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