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打算和措施

時間:2022-05-09 08:51:10

導語:司法局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打算和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局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打算和措施

自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我局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做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積極討論共謀發展,圍繞“鞏固提高、培植亮點、特色創優”工作思路,努力為我縣司法行政工作以及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奉獻力量,全面深入推進各項工作的創新開展,并力爭在近期內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現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得打算和措施報告如下:

一、高度重視,及時學習,深刻領會精神實質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我局立即組織召開了學習會議,深刻領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研十八大報告,制定出詳實、周密的學習計劃,局黨支部要求將黨的十八大精神,特別是同志所作的工作報告,納入局黨支部、干部職工會議及各種培訓班的重點學習內容,確保會議及培訓人員、內容、時間和質量的落實,并明確指定局紀檢組對黨員干部自學情況進行檢查。

二、突出主題,強化措施,全面推動各項工作創新開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八精神,不僅僅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定要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和行動上來的。我局對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要求和任務進行認真研讀,結合履職,確定了我局干部職工更新發展理念、創新思維方式、改進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的各項強有力的措施:

(一)、狠抓隊伍建設,著力提升素質。1、全民動員。分別于11月8日上午和11月12日上午迅速召開局長辦公會、局支委會,認真研究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的和落腳點,具體制訂工作措施和目標。并及時召開全系統干部職工大會、黨員大會,分組召開企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征求意見座談會。全面動員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每人于11月15日前撰寫一篇心得體會;2、成立領導機構。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班子成員任副組長,有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要求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把學習心得貫穿到實際工作中去。3、推進主題活動。深入開展“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4、提升“三治”成效。著力開展發展提升年“治庸、治懶、治散”活動,轉變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能;5、狠抓窗口形象。抓好以民主評議基層司法所及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窗口單位為主要內容的政風行風評議工作。

(二)、完善工作機制。1、加強特殊人群管理,創新社會穩控機制。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管理好勞教強戒人員、社區矯正對象和刑釋解教人員三類特殊人群。堅持勞教工作首要標準,全力確保勞教所持續安全穩定,深入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加大對社區服刑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的監督、管理、教育、安置和幫扶力度,逐步完善銜接,安置,幫扶一體化工作模式。依法對社區矯正人員監督和管理。做到“接得上、管得住、控得牢、矯正好”,降低重新違法犯罪率,最大限度化解不和諧因素,為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2、加強人民調解,創新矛盾調處機制。社會矛盾化解是社會管理工作的基礎工程。繼續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聯動,加快發展醫療糾紛、交通事故糾紛、物業管理等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健全大調解工作格局。深入開展爭當人民調解能手活動,切實提高廣大人民調解員的調節能力和水平。全面開展人民調解‘大排查,大調解’活動,把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3、加強法制宣傳,創新預防教育機制。普法依法治理是健全化解社會沖突的法治化機制,是促進社會管理由運動式推進向法治化管理轉變的有效途徑。根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現實需要,宣傳與促進社會管理創新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創新法制宣傳的方式方法,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開展“法律六進”,結合地方特色推動基層民主法制建設。4、加強法律服務,創新權益保障機制。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和保障機制。發揮法律服務職能,讓法律服務成為暢通群眾利益訴求的重要路徑。發揮律師、公證、司法鑒定,基層法律服務等法律服務隊伍的作用,梳理和引導民眾的情緒和訴求,化解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系、維護公平正義。創新手段,提高質量,有效整合法律服務職能和資源,指導律師參與信訪調處和處理重大群體性事件、敏感案件。加強司法考試和司法鑒定工作,服務好考生,促進司法公正。5、加強法律援助,創新訴求表達機制。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機制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也是司法行政工作注重服務保障民生、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管理職能之一。深化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建立完善便民服務窗口,豐富服務內容,推動網絡建設,整合服務資源,打造“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推進法律援助服務標準化建設,健全信息管理體系。實現“應援盡援”目標,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難群眾。

三、把工作落到實處

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系統工程,堅持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廣泛調動所有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做好此項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工作。一要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為局主要領導的“一把手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領導機構,制定實施方案,做到人員、投入、工作、責任“四到位”。增強基層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保障,為工作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二要加強統籌協調,增強工作合力。司法行政工作實質上是一項需要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通力合作的社會事業,司法行政機關必須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整合各項職能,動員社會力量,統籌兼顧,把社會組織和公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關注度、參與度,作為檢驗司法行政機關社會動員能力高低的答卷。發揮普法、社區矯正、安置幫教領導小組等成員單位的作用,發揮律師協會、公證協會、司法鑒定協會等行業協會的自律性作用,讓行業協會真正成為社會管理組成部分。調動基層司法行政組織的積極性,形成司法行政機關與社會力量互聯、互補、互動,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的工作格局。三要充分發動群眾,夯實工作基礎。找準司法行政工作與群眾工作的結合點,把群眾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出發點和落腳點,打牢群眾基礎。把執法過程變成做群眾工作的過程,使司法行政工作更加貼近群眾,更好服務群眾。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把公平正義落實在司法行政工作的實踐中,著力解決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根據群眾特別是城鄉低收入階層和弱勢群體對法律服務的不同需求,科學配置法律服務資源。四要加強隊伍建設,提升能力水平。圍繞市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特點規律,探索司法行政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新方法、新途徑,推動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及時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形成長效機制;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經驗的總結和探索,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理論支撐。加強教育培訓,貫徹落實省市“干部培訓綱要”,提高隊伍的政治水平和把握運用法律政策能力、處置突發事件能力、服務群眾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執法管理監督全程化、實時化、公開化,提高司法行政機關的公信力和服務社會管理創新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