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疫情防控工作措施
時間:2022-01-08 09:33:18
導語:全鎮疫情防控工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健全完善指揮體系
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與應急處置相結合,進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指揮體系。
1.堅持防控指揮體系不變。抓緊完善與疫情防控形勢相適應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監測預警、風險防范、防控救治、信息、交通管控、社會穩定、物資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針對疫情不同風險等級和響應級別,提出應對處置意見和方案,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
2.調整充實防控工作專班。在領導不變、組織不變、機制不變的前提下,合理調整充實防控隊伍,保持防控力量,做到防控思想不松、力度不減、隊伍不散,督促指導各行業各單位落實落細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推進常態化防控機制有效運轉。
二、強化監測預警報告
充分利用大數據,加強公共衛生相關數據匯聚共享,多渠道開展監測和多點觸發預警,及時發現疫情線索,發揮村(社區)疫情防控主陣地作用,實施精準排查,落實“四早”要求。
1.重點單位監測報告:養老機構等民政服務機構、監管場所、學校和托幼機構、餐館、農貿(集貿、冷鏈食品)市場等重點場所要落實主體責任,做好機構內人員及從業人員健康監測,每天檢測體溫,觀察詢問,及時發現發熱、干咳、腹瀉等可疑癥狀人員,及時送至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診斷排查。
2.村(社區)監測報告:各村(社區)明確責任人,組織衛生服務人員、村社(駐村社)民警、網格員等,主動開展巡查搜索。各級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要匯總分析疫情線索,及時分類信息,推送至相關村(社區)進行核查,對發現疑似癥狀人員,要及時將其規范送至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診斷排查。
3.流動人員監測報告:交通運輸部門要做好相關場所、交通工具衛生消毒等工作。發現發熱等疑似癥狀人員,要及時轉送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診斷排查,并報告當地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
三、強化核酸監測檢測
切實發揮核酸檢測支撐作用,組織重點人群落實“應檢盡檢"措施。對“密切接觸者,境外返新(市)人員,發熱門診患者,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等重點人群要做到“應檢盡檢",并根據不同情況定期檢測。
四、加強高風險人群管理
健全完善各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加強對境外和中、高風險地區入(返)新(市)人員排查、核實、管控,嚴防疫情輸入。
1.加強入境人員管控:實施境外人員從“國門"到 “家門”的全程閉環管理。
(1)各村(社區)要掌握海外鄉親歸國人員動態情況,做好本地僑胞、在外留學生、海外確診治愈后出院患者等穩定在當地工作。
(2)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對目的地為我鎮的入境人員,嚴格對其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后繼續實施居家醫學觀察措施14天的措施。
2.強化村(社區)精準防控:落實屬地責任,按照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和重點人員進行分類管理,充分發動群眾對轄區新進人員實施精準摸排,確保不漏一人。強化“大數據+網格化"管理,采取村(社區)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完善重點人員健康管理信息系統,落實境外、中高風險地區入(返)新(市)人員信息登記和健康跟蹤管理,對相關人員及時發放健康告知書,開展健康狀況問詢,查驗“健康碼"等。督促居家醫學觀察對象落實“一人一間”、不外出等措施要求。村(社區)嚴格落實人員健康等相關信息申報制度,及時主動報告本轄區有近14天高中風險地區入(返)新(市)人員信息,并規范處置。依法追究瞞報、謊報健康信息的人員責任,發現偷私渡非法入境人員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告。
五、強化重點公共場所疫情防控
各類公共場所加強“驗碼、測溫、不聚集、戴口罩”防控措施。除此之外,一要督促超市、集市、農貿市場等生活人員密集場所落實清潔消毒、通風換氣、公共衛生和公共秩序維護等措施。二要督促交通人員密集場所落實公共區域、交通工具等通風、清潔、消毒以及人員流向引導與防護指導等措施。三要要督促賓館酒店嚴格落實入住人員健康信息登記制度。四要督促餐飲場所合理設置就餐設施和餐桌距離,嚴格控制聚集性桌餐,避免聚集性排隊等待,提倡分食就餐。
六、做好應對疫情準備
要繼續堅持前期有效經驗做法,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四早"措施,及時有效阻斷疫情傳播,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全力做好醫療救治等工作。立足秋冬疫情防控需求,做好核酸檢測、專業隊伍、備用醫院、隔離場所、醫療物資各項準備,做到秋冬季疫情防控人員到位、設備到位、設施到位、物資到位、能力到位,做到有備無患。
- 上一篇: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實施意見
- 下一篇:鄉鎮掃黑除惡三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