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作風建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1-08 09:15:00
導語:黨員干部作風建設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是學習放松。主要表現在黨員領導干部學習意識不強,有厭學情緒。對與自己提拔升遷有關的培訓學習態度比較積極,很少錯過。相反,對常規性培訓學習卻不夠積極,經常“掉頭”。據調查,每次常規培訓,總有少部分領導干部提前“掉頭”。甚至有的領導干部對上級黨校接受培訓、專門學習這樣難得的機會也不珍惜,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而是熱衷于“認認人,養養精神,溝通溝通個人感情”。有的對機關正常的理論學習不重視,甚至應付了事。由于不注意學習,一些領導干部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缺乏廣泛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系統的理解,在執行上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有的領導干部對法律法規知識、市場經濟知識知之甚少,工作起來有時連續失誤。如有的鄉鎮領導干部在計生、民政、土地、安全工作中,常常出現違法違紀現象,造成群眾上訪。
二是作風漂浮。少數領導干部不把群眾利益擺在第一位,服務基層、群眾的自覺性較差,工作責任心不強,以小團體、個人利益為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權謀私,吃拿卡要;部分行政審批事項前置條件較多,辦事程序繁瑣,手續復雜,重審批輕管理、重罰款輕幫扶。不愿意聯系和接近群眾,遇事不走群眾路線,靠主觀做決策。把工作簡單地停留在開會、發文件上,很少深入基層,對群眾的真實想法不了解,呼聲不傾聽,甚至對群眾疾苦視而不見。
三是缺乏民主。有些部門雖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但只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缺乏認真地堅持和落實。有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規定得比較原則、籠統、伸縮性大,執行起來較困難。有的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質量不高,議論工作多、思想交鋒少,和稀泥多、揭露矛盾少,自我批評談現象、互相批評談希望,致使少數領導干部不能顧全大局,在班子內部鬧不團結,搞無原則糾紛,在權力上爭大小,在利益上爭得失,在用人上搞親疏。還有的部門“一把手”我行我素,搞家長制、一言堂,把“民主”僅僅看成是形式,特別是對反對意見更聽不進去。在研究重大經濟問題和人事問題時,黨委成員看一把手臉色行事,用形式上的民主進行掩蓋,實質上一個人說了算。
四是為政不廉。一些領導干部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淡化了公仆意識,加之社會上腐敗現象的影響和監督機制不健全,產生了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有的領導干部不能自覺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有關規定要求自己,公款吃喝,相互宴請。有的借蓋房、搬家、過生日、子女升學、參軍、婚喪嫁娶之機,搞宴請,借機斂財。雖然紀檢監察部門制定了具體規定,加大了處罰力度,但仍有個別領導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暗中以小規模、多層次招待的辦法進行宴請,逃避檢查。有的個別領導干部,不能發揮表率作用,不嚴格遵守工作時間,中午喝完酒下午不上班,工作時間坐公車到基層游玩,甚至到一些嚴禁領導干部出入的場所。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教育培訓不到位。近幾年,在黨員干部隊伍作風教育上,我們制定了許多制度,研究了許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實際效果還不夠理想。一是在教育對象劃分的層次性不強,沒有根據領導崗位的不同進行教育。二是沒有針對在理想、宗旨、紀律、作風、廉政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不能觸及思想和靈魂。三是教育管理不規范,沒有把干部的學習情況同干部提拔使用掛起鉤來。
二、管理監督不到位。在干部管理監督上,我們也研究了一些制度,但還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和實效性,尤其是在執行上缺乏應有的力度。在工作中,存在著管理監督跟不上的現象,注重使用,輕視管理,對領導干部作風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及早發現,及時解決。往往是不出問題不教育,不造成影響不談話。對作風上出現問題的干部,在教育時往往是一般問題點到為止、問題嚴重組織調整,缺乏從根本上解決的措施,致使有些干部屢教不改,對其他
干部不但達不到教育目的,有時反而產生負面影響。
三、干部制度改革不到位。近年來,我們在干部制度改革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行了公開選拔、公推直選等,但是改革的力度不夠大,步子比較慢。一是干部選拔的民主程度還不夠,群眾參與面還比較小,選人用人的范圍還不夠寬。尤其是對優秀年輕干部選拔任用的力度不大,備而不用、備用脫節的問題還一定程度地存在,影響了領導班子整體更新速度,造成黨員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提高較慢。二是干部“下”的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開,“下”的標準不夠明確,操作程序不夠具體,措施還不配套。一些素質較差,工作進取心、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任職多年政績平常的領導干部沒有得到及時調整,仍然平平穩穩地占著位子,影響了干部工作積極性和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針對我縣黨員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和產生問題的原因,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逐一解決。
一、打破體制“瓶頸”,改善作風建設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體制性障礙客觀上在一定程度上庇護了干部不良作風。一是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大力推行審批、登記、收費等“一站式”管理,提高行政效益,糾正干部工作拖沓風氣。二是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實行政務上墻、運行程序上墻、收費欄目和標準上墻,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克服干部的衙門作風。三是積極探索改革縣鄉機構改革,結合縣鄉換屆,進一步理順職能關系,精減干部隊伍,促進黨員干部作風改善。四是加大縣鄉會計核算中心和政務中心監督力度,對各部門預算外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從源頭上遏制個別干部鋪張浪費的不良作風。
二、堅持創新機制,改進作風建設方法。一是建立學習教育互動平臺。緊密結合各部門行業特點和黨員干部思想實際,制定《黨組織中心組理論學習培訓計劃》,采取個人自學與集體培訓、書本教育與電化教育、理論灌輸與開展實踐活動相結合等形式,加強對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理論學習的檢查、督促、考核。二是建立領導干部抓落實制度。實行會議內容、時限三級審批制度,實行領導干部聯系點和掛重點企業、重點工程制度,建立目標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保證領導干部集中精力抓大事。三是完善考察和識別干部的選人用人機制。在民主推薦、組織考察和任免決定等程序中,嚴格按照《干部任用條例》的要求,堅決打破“暗箱操作”,大力推行推薦預告、考察預告、差額考察、考察結果通報、干部任免票決等制度,擴大群眾在干部工作中的“四權”。
三、注重監督防范,確保作風建設質量。一是健全行風評議工作體系。調整充實部門行風和干部作風評議領導小組,完善評議考核制度,組建干部作風督查組,設立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的監督。二是定期進行干部作風評議。召開征求意見會,開展問卷調查,發放征求意見卡,完善群眾來信訪制度,調動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三是拓寬監督渠道,發揮好多層面的監督作用。對因監督不力、下級出現問題的,要追究領導責任,以增強各級領導抓班子、帶隊伍的自覺性。要教育“一把手”增強“主角”意識,敢抓敢管;教育班子成員增強責任意識,搞好互相監督。通過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談心活動、個別交換意見等形式,把監督工作落到實處。要廣辟渠道,廣開言路,完善社情民意反饋網絡,了解和掌握更多、更真實的信息。對廣播、電視等輿論監督不設限制、不劃框框,凡是涉及干部作風的問題,不怕丑、不護短,予以曝光。通過多形式、多層面的監督,把干部作風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以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 上一篇:中小型泵站研究論文
- 下一篇:水利建設質量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