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收支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11:40: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財務收支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財務收支審批制度必要性論文
當前一些單位內部管理松弛、控制薄弱,從源頭上給舞弊,腐敗行為予可乘之機。同時造成了單位資產的流失,了利潤水平,從而降低了其市場競爭力。為適應加入WTO的客觀要求,在新形勢下加強單位內部控制是管理制度建設的首要課題。2000年國家先后了《法》及《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試行)》,從的角度對內部控制作出規定。意在規范會計行為,強化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提升單位內部經營管理效果,杜絕違法行為于未燃。
內部控制是保證單位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糾正錯誤和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貫穿于單位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存在經濟行為,就需有相應的內部控制。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單位內部的職責分工、責任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財產物資管理制度等有關管理制度中,都應具體體現內部控制的要求。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作為內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得是否、完善,對單位的財務管理影響重大。
一、制定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的必要性
內部控制制度劃分為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兩大類。內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沒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如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如由非出納人員每月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具體規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過這種控制,可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保證組織機構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與有效運用,提高經濟核算的正確性與可靠性,推動與考核單位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二、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設計的原則
1、全面控制和重點控制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單位必須對所有的財務收支進行全面控制。所謂全面是指三個方面,一是全過程的控制,不僅包括經濟活動各個環節中涉及支出類業務的審批,還包括如銷售單、供貨合同等收入類業務的審批;二是全員的控制,包括單位領導在內的所有職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辦公費、投資、差旅費、業務招待費等所有費用項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對諸如基建投資、兼并等重要的財務收支項目,應實施重點控制,嚴格審批。
探究優化賓館內部財務收支管理論文
摘要:在賓館,建立內部牽制制度,能夠確保賓館的有利管理,防止弊端。
關鍵詞:賓館;財務收支;內部控制
賓館是服務行業中經營范圍比較廣泛的企業,執行的是企業會計制度,主營業務為住宿、餐飲,其他業務有零售、洗浴等,涉及到的收入核算有住宿、餐飲、會議、租賃、商品零售等收入,支出核算有餐廳材料的出庫、客房銷售備品、水果、煙酒等成本類科目,有工資、水電、折舊等費用類科目;涉及到收支結算業務的相關部門很多,在管理中應綜合各部門業務特點,充分落實《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要求,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每項經濟業務都由兩個以上部門同時完成,相互牽制,相互監督論文。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單位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單位實現發展戰略。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單位內部控制措施主要有: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此外常用的控制方法還有:內部報告控制、復核控制、人員素質控制等。建立內部牽制制度,確保有利管理,防止弊端:明確牽制制度的原則、組織、分工;對有關人員和崗位制定牽制規定,保障牽制制度實施的規定。要掌握整個成本控制實施情況如何,要對食品飲料的收入,成本消耗進行統計,編制出收入和成本報告,以此考核標準成本預算的實施情況,并提出改進措施,控制實際成本消耗。制訂各種消耗定額、開支標準,按節約、合理的原則制訂和修改。包括材料定額、工時定額、流動資金定額、勞動保護用品配置標準、各項費用開支標準等。編制內部價格,滿足會計核算,內部經濟核算和經濟責任劃分的需要。制訂與企業內部管理經濟責任的劃分、考核相配套的內部價格,如材料、產品、工具、內部勞務的計劃價格、調拔價格、內部結算價格等;明確價格制訂、修改的權限和實施的部門。
本著開源節流、降低成本、減少浪費的理念,重點加強餐廳的收支管理。餐廳是整個企業中收入的重要部門,也是支出最大的部門,各相關的崗位設置是關鍵,至少應設置采購員、質檢員、保管員、領料員四個崗位,分別由兩個以上部門負責,餐廳根據每日訂餐情況及日常用量提出每日材料采購計劃單,由總務部負責根據餐廳上報的計劃采購,保管員負責入庫、出庫管理,質檢部和餐廳主要負責質量和數量的檢驗,最后由餐廳根據當天用料派員工領料并辦理領料手續,授權各部門經理審核、簽批。在菜品的加工中采用材料定額控制,由質檢部門不定期抽樣調查,減少原材料的浪費。各部位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發現問題都有義務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應逐級報告盡快解決。
數量和質量比較好控制,較難控制的是價格,在管理中實行“價格公示制度”能比較好地控制這一弊端,由于是長期進貨,定點送貨,價格一般都比市場價格要低,定期將原材料價格在公示板上公示,接受全體員工的共同監督,這樣能夠更加公開透明。這種政府采購公開招標的方式還擴展到米面、調料、備品、燃料等大批物資的采購上,具體做法是,由兩家以上符合標準的供應商帶著樣品參加投標,由使用部門提出用量及標準,由員工代表投票選定質優價廉的商品,由采購人員負責采購,按照審批權限逐級辦理采購申報、付款等相關手續,這樣執行與決策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防止浪費和腐敗。
賓館財務收支的內部控制探討論文
摘要:在賓館,建立內部牽制制度,能夠確保賓館的有利管理,防止弊端。
關鍵詞:賓館財務收支內部控制
賓館是服務行業中經營范圍比較廣泛的企業,執行的是企業會計制度,主營業務為住宿、餐飲,其他業務有零售、洗浴等,涉及到的收入核算有住宿、餐飲、會議、租賃、商品零售等收入,支出核算有餐廳材料的出庫、客房銷售備品、水果、煙酒等成本類科目,有工資、水電、折舊等費用類科目;涉及到收支結算業務的相關部門很多,在管理中應綜合各部門業務特點,充分落實《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要求,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每項經濟業務都由兩個以上部門同時完成,相互牽制,相互監督。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單位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單位實現發展戰略。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單位內部控制措施主要有: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此外常用的控制方法還有:內部報告控制、復核控制、人員素質控制等。建立內部牽制制度,確保有利管理,防止弊端:明確牽制制度的原則、組織、分工;對有關人員和崗位制定牽制規定,保障牽制制度實施的規定。要掌握整個成本控制實施情況如何,要對食品飲料的收入,成本消耗進行統計,編制出收入和成本報告,以此考核標準成本預算的實施情況,并提出改進措施,控制實際成本消耗。制訂各種消耗定額、開支標準,按節約、合理的原則制訂和修改。包括材料定額、工時定額、流動資金定額、勞動保護用品配置標準、各項費用開支標準等。編制內部價格,滿足會計核算,內部經濟核算和經濟責任劃分的需要。制訂與企業內部管理經濟責任的劃分、考核相配套的內部價格,如材料、產品、工具、內部勞務的計劃價格、調拔價格、內部結算價格等;明確價格制訂、修改的權限和實施的部門。
本著開源節流、降低成本、減少浪費的理念,重點加強餐廳的收支管理。餐廳是整個企業中收入的重要部門,也是支出最大的部門,各相關的崗位設置是關鍵,至少應設置采購員、質檢員、保管員、領料員四個崗位,分別由兩個以上部門負責,餐廳根據每日訂餐情況及日常用量提出每日材料采購計劃單,由總務部負責根據餐廳上報的計劃采購,保管員負責入庫、出庫管理,質檢部和餐廳主要負責質量和數量的檢驗,最后由餐廳根據當天用料派員工領料并辦理領料手續,授權各部門經理審核、簽批。在菜品的加工中采用材料定額控制,由質檢部門不定期抽樣調查,減少原材料的浪費。各部位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發現問題都有義務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應逐級報告盡快解決。
數量和質量比較好控制,較難控制的是價格,在管理中實行“價格公示制度”能比較好地控制這一弊端,由于是長期進貨,定點送貨,價格一般都比市場價格要低,定期將原材料價格在公示板上公示,接受全體員工的共同監督,這樣能夠更加公開透明。這種政府采購公開招標的方式還擴展到米面、調料、備品、燃料等大批物資的采購上,具體做法是,由兩家以上符合標準的供應商帶著樣品參加投標,由使用部門提出用量及標準,由員工代表投票選定質優價廉的商品,由采購人員負責采購,按照審批權限逐級辦理采購申報、付款等相關手續,這樣執行與決策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防止浪費和腐敗。公務員之家
財務收支審計分析論文
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企業管理者更加講求管理、防范風險、追求經濟效益。把管理審計作為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將以查錯糾弊為主的財務合規型審計轉移到以內部控制和管理審計為主,即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更符合管理者對審計工作的要求。結合工作實際,本文就財務收支審計如何向管理審計延伸談點粗淺的體會和看法。
一、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的必然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企業經濟活動將逐步呈現有序狀態,經濟違規現象逐步減少。同時,由于審計工作逐年深入,會計信息、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基本得到控制,矛盾不那么突出了,審查財務收支合法性、財務狀況真實性、財務成果正確性的財務收支審計的局限性逐漸顯露出來:如果單純揭露違紀違規問題,片面強調監督職能,管理中的差錯漏洞從賬面難以反映,從而削弱了審計的服務職能。而管理審計則彌補了這些不足。由此,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成為必然。
首先,管理審計是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內在需要,已經在理論與實踐方面得到普遍理解和認同,逐漸成為企業內部管理和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競爭的核心是經濟效益,企業管理只有在競爭中不斷得到改善和加強,才能獲得高效益。這就要求借助管理審計的職能作用來滿足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需求。改進內部審計,調整組織結構,適應新的體制,已經成為企業加強管理,完善控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選擇。
其次,開展管理審計也是內部審計自我發展的需要。審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幫助被審計單位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措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管理工作,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因此,作為高層次的企業內部監督管理部門,審計要全方位、全過程參與企業管理,特別要加強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管理審計應該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核心,是內部審計存在和發展的核心業務,是提升內部審計地位和內部審計管理層次的需要。
第三,管理審計立足點高,定位準確,便于內部審計開展工作。管理審計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涉及企業所有經營活動,參與企業管理的全過程,通過對企業經營流程和內部控制狀況的調查分析,提出改進管理的建議,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企業的一個內部組織機構,了解企業的經營環境,熟知企業的經營活動,可以隨時掌握企業內部經營活動及其變化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內部審計與企業有著共同的目標。這種“天然”優勢使它更適合做管理審計工作。
企業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論文
各單位建立并實施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這是會計法的基本要求。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作為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應該得到各單位的重視。然而,我國目前許多企業的財務收支審批制度還很不完善,實際工作中暴露的財務收支審批方面的問題也較為嚴重。如何設計企業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設計的原則
1、全面控制和重點控制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企業必須對所有的財務收支進行全面控制。所謂全面是指三個方面,一是全過程的控制,包括采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二是全員的控制,包括單位領導在內的所有職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材料費、人工費、差旅費、業務招待費等所有費用項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對重要的財務收支項目,應實施重點控制,嚴格審批。
2、事前審批和事后審批相結合的原則。審批制度作為企業控制財務收支的一種重要途徑,不僅包括事后的審批控制,還應該包括事前的審批控制。特別是對于一些發生金額較大或者重要的財務支出,必須進行事前審批。
3、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作為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重要內容,必須遵循不相容職務必須分離的原則。這也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稌嫹ā访鞔_規定,“記帳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4、科學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應堅持科學性原則,盡量做到理論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應該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使制定的審批制度盡量切實可行。如果企業重視科學性而忽視實用性,設計的制度只能作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相反,如果企業重視實用性而忽視科學性,設計的制度雖然簡單易行但卻“漏洞百出”,同樣達不到內部控制的目的。
財務管理論文-淺議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的設計
財務管理論文
當前一些單位內部管理松弛、控制薄弱,從源頭上給舞弊,腐敗行為予可乘之機。同時造成了單位資產的流失,影響了利潤水平,從而降低了其市場競爭力。為適應加入WTO的客觀要求,在新形勢下加強單位內部控制是現代管理制度建設的首要課題。2000年國家先后了《會計法》及《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試行)》,從法律的角度對內部控制作出規定。意在規范會計行為,強化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提升單位內部經營管理效果,杜絕經濟違法行為于未燃。
內部控制是保證單位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糾正錯誤和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貫穿于單位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存在經濟行為,就需有相應的內部控制。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單位內部的職責分工、責任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財產物資管理制度等有關管理制度中,都應具體體現內部控制的要求。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作為內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得是否科學、完善,對單位的財務管理影響重大。
一、制定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的必要性
內部控制制度劃分為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兩大類。內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沒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如企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如由非出納人員每月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具體規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過這種控制,可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保證組織機構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與有效運用,提高經濟核算的正確性與可靠性,推動與考核單位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二、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設計的原則
經濟責任審計與財務收支審計關系論文
經濟責任審計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作為兩種不同審計類型,在我國審計發展的不同時期發揮了各自不同的作用。從現代審計歷史來看,審計的類型有多種多樣,早期審計多為弊端審計,后來又出現了資產負債審計(也稱信用審計),進而發展成財務報表審計,這些都屬財務審計范疇。國家審計產生以后出現了財政審計,進一步發展產生了績效審計。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家為了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督,正確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職責。在全面總結荷澤地區干部離任審計的經驗后,于1997年中紀委等五部委下發了《關于開展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通知》,1999年5月24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和《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2000年12月26日審計署以審辦發〔2000〕21號文形式頒發了《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實施細則》和《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實施細則》,2001年2月1日以審辦發〔2001〕7號文件形式頒發了《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監察部、人事部、審計署關于進一步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意見》,從而確立了經濟責任審計在我國審計上的地位。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一種新的審計類型與以前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只有正確認識二者的關系,才能充分發揮二者在經濟監督中的作用。一、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相同點(一)二者產生的動因相同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形成是審計產生的動因。因為無論是古代王室審計、官廳審計,還是現代國家審計;無論是內部審計,還是社會審計;無論是政府內部審計,還是企業內部審計,其建立都是以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為基礎。受托責任關系是資源占有人實現對資源的有效管理與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證機制,而審計則是受托責任關系能夠順利實現的必要手段和保證機制。由于資源占有人要對所委托的資源進行管理和監督,受托人要向委托人證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資源的情況,而審計人恰好獨立于受托責任關系雙方當事人,且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能夠為受托責任關系雙方提供良好的專業服務。審計人為了客觀公正的監督和證明受托人履行合同責任的情況,就產生了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二)審計的主體相同經濟責任審計雖然設立了專職的審計機構,但是,在日常審計中其審計的主體仍然是審計體系中的國家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中,國家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更是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梢?,無論是經濟責任審計,還是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審計的主體都是相同的。(三)審計程序相同經濟責任審計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程序是一致的。二者都需要經過審計計劃或委托、審計準備、審計實施、編制審計底稿、審計報告、審計結果報告六個階段。只有實施這樣的審計程序,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審計項目。(四)審計范圍相同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其所在部門、單位財政、財務收支或所在企業資產、負債、損益情況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當負有的經濟責任所進行的審計監督行為。而財務收支審計是對國有經濟、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實施監督的行為。從二者的審計定義可以看出,二者的審計范圍是相同的。它包括市(縣)級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國有金融機構和企事業組織,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單位。二、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區別(一)審計目標不同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是通過對責任者所在部門、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及有關經濟活動負有的責任進行審計,加強對責任者的管理和監督,正確評價責任者的經濟責任,促進責任者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職責。其重點是對責任者經濟責任的評價。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目標包括五個方面:1.存在或發生。是指審計要認定資產負債表所列的各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項目是否存在,損益表所列的各項收入費用在會計期間是否確實發生。2.完整性。是指審計要認定在會計報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項目是否都進行了會計核算并在會計報表中反映。3.權利和義務。是指審計要認定在某一特定時期,各項資產是否確屬被審計單位權力,各項負債是否確屬被審計單位的義務。4.計量與計算。是指審計要認定各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和支出等會計要素是否正確計量,是否按適當的金額進行核算,相關的計算是否正確。5.揭示和披露。是指審計要認定會計報表上的特定組成要素是否被適當加以分類、說明并在會計報表上反映。財務收支平衡的最終目標是檢查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其重點是檢查。(二)審計對象(審計客體)不同依據《縣級以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和《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是市(縣)轄區直屬的黨政機關正職領導干部,以及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群眾團體和事業單位正職領導干部(包括主持工作的負職),鄉鎮黨委和人民政府正職領導干部,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以及國有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國有金融機構的法定代表人。
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對象是行政機關、企事業組織和其他經濟組織的財政、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是責任人,而財務收支審計的對象是經濟活動。(三)審計的內容不同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或者財務收支計劃的執行情況和決算;預算外資金的收支、管理情況;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財政、財務收支的控制制度及執行情況;國有資產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況;重大決策的合規性和科學性;個人是否有違反廉政勤政規定的行為;其他需要審計的事項。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主要內容是:1.資產審計。是對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所進行的審計,主要審查其真實性、合法性。2.負債審計。是對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的審計,主要審查其真實性、完整性。3.所有者權益(凈資產)審計。是對企業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行政事業單位的專項基金、結余所進行的審計,主要審查其真實性、合法性。4.損益審計。是對企業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及行政事業單位收入、支出、結余所進行的審計,主要審查其真實性、完整性。(四)審計的目的不同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是在查明財政、財務收支以及資產、負債、損益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基礎上,查清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財政、財務收支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以及遵守國家財經法規情況等;分清領導干部對本部門、本單位財政、財務收支中不真實、資金使用效益差以及違反國家財經法規問題應當負有的責任;查清領導干部個人在財政、財務收支中有無侵占國家資產、違反領導干部勤政廉政規定和其他違法亂紀行為。從而達到確定其經濟責任,評價其工作業績的目的,為組織、人事、紀檢部門提供使用、管理和評價干部的參考。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目的是通過對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的審計,揭露其在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單位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經濟責任審計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目的的區別是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是評價,而財務收支的目的是糾偏和服務。(五)審計評價的指標體系不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經濟指標評價、內控制度評價、個人廉潔自律情況評價等。經濟指標評價又包括收入任務完成率、資產增值、保值率(目標完成情況指標),財政收入真實率(真實性指標),共商稅收成本率(效益性指標)。內控制度評價主要是評價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個人廉潔自律情況評價主要評價個人是否遵守有關廉潔自律的規定。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評價,主要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技術指標的評價,引導被審單位的經營行為,幫助被審單位尋找差距及產生的原因,促進被審單位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主要包括:1.反映單位效益狀況的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2.反映單位營運狀況的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包括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等)。3.反映單位償債能力狀況的資產負債率(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三、經濟責任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的聯系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審計程序、審計方法、審計內容與經濟責任審計的一致性,決定了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利用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成果。這是因為,在審計程序上二者都經過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審計報告等階段。在審計方法上二者都利用了現有審計的手段和方法,如健全性測試、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在審計內容上二者都是對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計。因此,在輪審的前提下,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充分利用在一定時間和空間積累的財務收支審計資料,只有這樣,經濟責任審計才能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任務,發揮更大的作用。
財政局會計室上半年工作總結
今年上半年,在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各股室同志們的密切配合與大力支持下,會計室全體同志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除嚴格按照財政法規和財務管理制度的規定辦理好各項財務收支、賬務處理等日常事務性工作外,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積極參加本單位組織的各項政治、業務學習并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2、認真撰寫財政工作信息、科研論文。今年上半年,在《徐州財政會計》雜志上1篇。
3、及時準確地編報了20*年度會計決算報表、統計年報和住房基金年報。并對20*年度財務收支狀況進行了認真分析。
4、打印和裝訂20*年度會計檔案,隨時準備移交局檔案室。
5、及時準確地編報各類月度和季度財務報告、統計報告。定期向領導匯報財務收支及管理情況,并對財務狀況認真分析和調查研究,提出改進的措施和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審計報告質量問題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審計報告質量
論文摘要:提高審計報告質量水平,必須從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實施審計、按照審計方案確定的內容和重點開展審計、客觀公正地進行審計評價三個方面入手,并把握好報告內容、事實表述、適用法規等六個方面的具體要求。
今年6月1日開始施行的修訂后的《審計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審計機關應當將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送達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主管機關、單位。審計署《2006至2010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做到所有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項目的結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及其他不宜對外披露的內容外,全部對社會公告,逐步健全科學規范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隨著審計報告使用主體的日益廣泛和公眾對審計報告的日益關注,審計報告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審計人員必須采取謹慎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反映審計事項的結果,使審計報告的質量經得起各種檢驗。
一、提高審計報告質量的前提條件
(一)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實施審計。
國家審計是依法進行的審計?!秾徲嫹ā穼徲嫵绦蜃鞒隽司唧w而明確的規定,如“提前3天送達審計通知書、審計報告應當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應進行三級復核”等。而審計報告中的許多內容與依法審計是分不開的。如果是因為沒有依照法定程序實施審計而造成的程序上的違法,那么無論多么完美的審計報告也是經不起法律檢驗的。因此,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實施審計,是編制好審計報告的前提。
審計資源節約型作用論文
論文關鍵詞:資源節約型社會效益審計資源審計
論文摘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我國目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就審計工作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中的作用進行論述,以期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要求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對資源的消耗,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這里所說的節約有兩層涵義:一是在經濟運行中減少對資源的消耗,二是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近年來審計在規范經濟運行秩序,堵塞經濟漏洞,懲治腐敗,促進黨風廉政建設中發揮的監督作用越來越大,發揮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在開展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手段,在規范經濟秩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監督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更主要的是對資源的有效使用和損失浪費問題進行監督。
資源節約型社會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
既然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離不開審計,那么在新環境下審計如何在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中發揮作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