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初中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23:22: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成人初中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成人初中教育

秋季教育事業計劃

為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地位并適度超前發展,促進各類教育事業協調穩定發展,根據省、市要求,結合我市“十一五”教育規劃,現將08年秋季教育事業計劃安排如下:

一、小學教育

2008年秋全市小學一年級城區計劃招生30個班,1500人左右。農村計劃招生115個班,5000人,班均學額中心小學一般控制在50人以內,村小控制在45人以內。

二、初中教育

2008年全市共有小學畢業生為8499人,其中城區1771人、農村6728人,按有關文件精神,保證小學畢業生全部升入初中,全市擬招收初中學生8499人,其中城區招收46個班(含贊化、南海、陽光對農村招生11個班),計2300人,具體為贊化學校(城區751人+農村249人),南海中學(城區470人+農村230人,其中宏志班1個),城北中學(城區350人),第二中學(城區200人),陽光學校(農村50人)。農村初中招收124個班計6199人。初中班級計170個。

三、普通高中教育

查看全文

農業局郊區教育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市郊區工作會議精神,現就進一步加強本市郊區教育工作提出若干意見如下:

一、進一步加大郊區(縣)政府對義務教育的統籌力度根據《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精神,義務教育的主要責任在區、縣、各區、縣要承擔起本區縣范圍內實施義務教育的職責,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均衡化,同時落實鄉(鎮)政府的相應責任。要從**的實際出發,著重解決好義務教育支出標準的統一性與鄉(鎮)財政能力差異性的矛盾,切實幫助一些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財政困難的鄉(鎮),防止這些鄉(鎮)與其他農村地區以及全市的教育差距不斷擴大。區縣政府要切實加大調控力度,通過轉移支付、專項撥款等辦法,對財政困難鄉(鎮)進行扶持,推動鄉鎮之間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與此同時,鄉(鎮)政府要繼續承擔轄區內義務教育的辦學責任,包括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開展社區教育,維護學校治安環境,負責組織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等。

在城鎮建設中,要加強基礎教育學校設點布局的規劃,確保公建配套政策的落實。

二、在教育費附加中繼續安排農村教育專項資金,井對財力相對困難的地區重點傾斜

(一)每年繼續安排農村教育專項資金5000萬元。其中,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4500萬元,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安排500萬元。

查看全文

教育事業發展工作匯報

20*年全省教育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全省教育事業取得了新進展。

一、義務教育

小學招生規模略有下降,學校數和在校生數繼續減少。20*年全省共有小學5233所,比上年減少435所;招生64.23萬人,比上年減少0.96萬人;在校生4*.07萬人,比上年減少21.11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90%,其中男女童凈入學率達到99.88%和99.92%,女童高出男童0.04個百分點。小學畢業生數85.91萬人,比上年減少7.69萬人。

小學教職工和專任教師略有減少,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繼續提高。全省小學教職工282805人,比上年減少3514人;其中專任教師254717人,比上年減少3600人。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9.69%,比上年提高0.12個百分點,小學生師比16.02:1,比上年的16.61:1有所降低。

初中學校數略有減少,招生數、在校生數和畢業生數明顯下降。全省共有初級中學22*所,比上年減少46所;招生86.58萬人,比上年減少8.*萬人;在校生278.28萬人,比上年減少19.90萬人;畢業生102.43萬人,比上年減少9.*萬人。初中在校生年鞏固率98.48%,初中三年保留率97.93%,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6.00%。

全省初中專任教師187646人,比上年減少1540人。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8.24%,比上年提高0.72個百分點。生師比14.83:1,比上年的15.76:1明顯降低。

查看全文

教育局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報告

教育部

(20*年*月)

20*年是我國全面實施“*”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各級教育規模持續增長,入學機會進一步加大,教育資源配置水平有所提高,非義務民辦教育發展尤為迅速。

義務教育

到20*年年底,實現“兩基”驗收的縣(市、區)累計達到2973個(含其他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05個),占全國總縣數的96%,“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98%。

小學招生數略有增加,校數和在校生數繼續減少。20*年全國共有小學34.16萬所,比上年減少2.46萬所;招生1729.36萬人,比上年增加57.61萬人,增量主要在農村;在校生1*11.53萬人,比上年減少152.53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27%,其中男女童凈入學率分別為99.25%和99.29%,女童高于男童0.04個百分點。小學畢業生數1928.48萬人,比上年減少90.99萬人。

查看全文

小議中學生人際關系

摘要:初中生的人際交往論文及人際關系對其學習、生活及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初中生的人際關系可分為兩大類,即縱向人際關系與橫向人際關系。橫向人際關系對初中生的成長影響更大。在縱橫人際交往中,初中生逐漸學會正確對待他人評價,學會客觀評價他人和自我,從而不斷走向成熟。

關鍵詞:初中生;縱向人際關系;橫向人際關系;自我評價;他人評價

初中生的人際關系可分為兩大類,其與家長和教師的關系可以認為是縱向人際關系;與同伴的關系是橫向人際關系。初中生的人際關系比小學階段更加復雜和多元。在人際交往中,可以鍛煉初中生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競爭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培養他們善良、正直、寬厚、樂觀等良好性格,使他們成為社會、家庭、學校所悅納的人,尤其異性交往能力的鍛煉,對于他們今后婚姻家庭一生的幸福,都有極大影響。缺少人際交往這一課,他們成人后,費很大的勁也未必能彌補這種缺失,因為已經形成的孤僻、自卑、怯懦、多疑、嫉妒、不合群等不良性格會遭到集體的排斥”。在人際交往中,初中生就是通過不斷體驗和感受他人評價及不斷調整自我評價,從而逐漸走出幼稚、依賴、偏激、封閉的狀態,并逐漸使自己更加成熟、獨立、理性和開放。最終,初中生學會積極參與各種交往活動,形成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縱向人際關系

初中生的縱向人際關系出現了新的轉型,處在轉折期:由小學時期的“兒童—成人”關系逐漸轉變為“成人—成人”型關系。正如有的心理學家所描述的,在少年與成年的關系上,少年正處在從“聽話”向“平等”過渡時期。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初中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增長,有強烈的“成人感”,然而,初中生此時的心理還不成熟,還存在著心理發展的另一面——依賴性。這表現為,初中生想獨立,但對一些難以處理的問題還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幫助,特別是在自己遇到人生苦惱時更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幫助和指導。家長和教師也因此對兒童的成長總放心不下,不敢放手,總是苦口婆心地說教,采取封閉式、防范式的教育限制兒童的交往和活動,有時甚至采取指責等方式對待他們的獨立或“反抗”。家長和教師的不信任、過分關心、過多干擾或無謂的指責,常常容易激化矛盾,使初中生產生抵觸、消極情緒,甚至出現對抗家長和教師的現象,或者自我閉鎖,并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到拒絕成人的關心和幫助。初中生的不良人際關系,在下面的數據中已清楚的表明。據有關調查顯示,“在人際關系方面,有22.45%的中學生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與同學、老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融洽,不善與人交往,與別人合作有困難。其中,有3.8%的中學生人際關系很差,很難與他人融洽、愉快地相處。這些學生給人的感覺是缺乏熱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歡強詞奪理,不合群、孤僻,或者愛發脾氣、罵人等等。”另據調查顯示,“約有69%的學生感到無法與父母交流和溝通,對于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煩惱和問題,42%的學生認為難以與父母交流,27%的學生表示從不與父母交流?!笨梢哉f,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是困擾初中學生心理的主要問題。他們不能正確處理與老師、同學的關系,尤其是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常令她們煩惱。這必須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重視。

并不是說初中生與家長和教師的關系一定就是矛盾和斗爭,只要方法得當,家長和教師在幫助初中生形成和諧的縱向人際關系方面是大有作為的。進一步講,作為父母和教師,只要充分認識到他們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滿足他們需要一個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間和時間的需求,理解他們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積極引導,不斷提高他們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形成和諧的縱向人際關系。

查看全文

初中生人際交往及人際關系論文

初中生的人際關系可分為兩大類,其與家長和教師的關系可以認為是縱向人際關系;與同伴的關系是橫向人際關系。初中生的人際關系比小學階段更加復雜和多元。在人際交往中,可以鍛煉初中生的“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競爭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培養他們善良、正直、寬厚、樂觀等良好性格,使他們成為社會、家庭、學校所悅納的人,尤其異性交往能力的鍛煉,對于他們今后婚姻家庭一生的幸福,都有極大影響。缺少人際交往這一課,他們成人后,費很大的勁也未必能彌補這種缺失,因為已經形成的孤僻、自卑、怯懦、多疑、嫉妒、不合群等不良性格會遭到集體的排斥”。在人際交往中,初中生就是通過不斷體驗和感受他人評價及不斷調整自我評價,從而逐漸走出幼稚、依賴、偏激、封閉的狀態,并逐漸使自己更加成熟、獨立、理性和開放。最終,初中生學會積極參與各種交往活動,形成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縱向人際關系

初中生的縱向人際關系出現了新的轉型,處在轉折期:由小學時期的“兒童—成人”關系逐漸轉變為“成人—成人”型關系。正如有的心理學家所描述的,在少年與成年的關系上,少年正處在從“聽話”向“平等”過渡時期。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初中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增長,有強烈的“成人感”,然而,初中生此時的心理還不成熟,還存在著心理發展的另一面——依賴性。這表現為,初中生想獨立,但對一些難以處理的問題還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幫助,特別是在自己遇到人生苦惱時更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幫助和指導。家長和教師也因此對兒童的成長總放心不下,不敢放手,總是苦口婆心地說教,采取封閉式、防范式的教育限制兒童的交往和活動,有時甚至采取指責等方式對待他們的獨立或“反抗”。家長和教師的不信任、過分關心、過多干擾或無謂的指責,常常容易激化矛盾,使初中生產生抵觸、消極情緒,甚至出現對抗家長和教師的現象,或者自我閉鎖,并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到拒絕成人的關心和幫助。初中生的不良人際關系,在下面的數據中已清楚的表明。據有關調查顯示,“在人際關系方面,有22.45%的中學生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與同學、老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不融洽,不善與人交往,與別人合作有困難。其中,有3.8%的中學生人際關系很差,很難與他人融洽、愉快地相處。這些學生給人的感覺是缺乏熱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歡強詞奪理,不合群、孤僻,或者愛發脾氣、罵人等等?!绷頁{查顯示,“約有69%的學生感到無法與父母交流和溝通,對于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煩惱和問題,42%的學生認為難以與父母交流,27%的學生表示從不與父母交流。”可以說,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是困擾初中學生心理的主要問題。他們不能正確處理與老師、同學的關系,尤其是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常令她們煩惱。這必須引起家長和教師的重視。

并不是說初中生與家長和教師的關系一定就是矛盾和斗爭,只要方法得當,家長和教師在幫助初中生形成和諧的縱向人際關系方面是大有作為的。進一步講,作為父母和教師,只要充分認識到他們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滿足他們需要一個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間和時間的需求,理解他們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積極引導,不斷提高他們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形成和諧的縱向人際關系。

二、橫向人際關系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學生如果能很好地處理同學間的人際關系,那么也就有了社會交往的基礎,有利于提高今后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對于學生個體的健康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相對于與家長和教師關系比較緊張而言,初中生與同學及同齡人間橫向關系就相對融洽和活躍,絕大多數初中生樂意和同齡人交談而不愿意同父母談心,在同齡人中間,他們平等相待,想法接近,觀念容易一致,沒有心理上的壓抑感。需要注意的是,零點調查公司在一項調查研究中發現,中學生的社會交往關系往往集中于合意組群間的交往。即交往的成功與否,與交往者是否“合其意”具有非常重要的關聯。而且,通過考察中學生與他們的好朋友在一起時的重要活動內容可以了解到,他們主要的活動內容屬于溝通性的、娛樂性的,而做作業相對所占比重較小,而且與朋友在一起的時間可能是中學生覺得生活最有趣味的時間段了。[1]另據研究發現,兒童愿意待在學校的重要原因,也是因為他們在學校里有朋友、有友誼,這是學校吸引他們的關鍵因素。比如,有些學習落后的學生,可能得不到一些教師(當然,這些教師只能算作不合格的教師)的喜歡,甚至經常招致批評。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愿意到學校來,如果教師提出讓他們回家,不要再來上學了,他們就會感到恐慌和失望,因為他們不想離開同學和朋友??梢?,同學、朋友間的交往對初中生的生活影響非常大。同時,也應注意到,校園人際關系困難的學生日益增加。尤其要引起重視的是,據研究,受等級制度、官本位制度及腐敗之風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初中生人際關系趨向成人化,這也是導致有些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此外,還有許多因素影響初中生的人際關系。

查看全文

縣職業教育的對策與思考

按照縣委的安排,近一段時間,我們圍繞我縣職業教育如何發展,職業教育如何為縣域經濟服務的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也進行了一些理性思考?,F將調查與思考的結果報告如下:

一、發展職業教育的必要性和有利條件

通過調研,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到:職業教育作為教育與經濟的一個重要結合點,是把人力資源轉化為智力優勢,把智力優勢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橋梁,是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實力和發展后勁的基礎和動力。發展職業教育勢在必行。

1、發展職業教育,是培養實用型人才,推動縣域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h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實用技能型人才。據預測,隨著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將出現技能型人才嚴重短缺的局面。從我縣實際看,目前縣域經濟的發展已經受到人才短缺的嚴重制約,特別是今后隨著我縣食品加工、醫藥化工、機械加工、礦產建材、服裝包裝工業體系的逐步形成,必將出現相關專業實用技能型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立足現實情況,著眼長遠發展,可以肯定地說,職業教育發展的規模和水平將直接影響縣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抓職教。因此,推動縣域經濟的持續發展,要求我們必須首先從職業教育抓起,從培養人才入手,特別是從培養門類齊全的實用技能型人才入手,為縣域經濟發展培養和儲備人才,進而提高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產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帶動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2、發展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者素質,推進農業人口非農化進程的重要途徑。我縣農村有40多萬勞動力,按照目前的農業生產力水平,只能容納15萬左右的勞動力。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的現實和立足于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大力推進農業人口的非農化進程,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我縣每年輸出勞動力近10萬人,靠技能打工的不足10%,其中近70%的外出打工人員在打工前未接受系統培訓。由于勞動力素質低,技能差,制約了勞動力轉移的數量和層次,使我縣的勞務輸出形成了靠體能打工的多,靠技能打工的少,臨時性打工的多,常年性打工的少,招工報名應聘的多,錄用合格的少的“三多、三少”局面。因此,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已經成為推進農業人口非農化進程的必然選擇。

3、發展職業教育,是優化教育結構,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現實需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兩大支柱,必須協調發展。在我縣,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很快,但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滿足不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全縣每年初中畢業生1萬人,升入普通高中7000人,沒有升入高中的約3000多人,初中段流失的學生3600人;高中畢業生7000人,升入大專院校5000人,沒有升入大專院校且放棄回讀的800人;轉業兵200人,這樣,每年新增流入社會的青年約計7600人。這些青年都應該接受職業教育,但目前只有10%左右的青年能夠到職教中心學習。沒有接受職業教育的青年流入社會后,致富無技術,就業無門路。目前,我縣職業教育在辦學規模上,只有26個教學班,1028名學生,職普比例為1:20,與國家要求的1:1相比差距很大;在整體布局上,全縣只有一所職教中心,沒有形成職業教育網絡和體系;在辦學條件上,校舍嚴重不足,教學設施落后,機床、縫紉機等實訓設備還是七、八十年代生產的;在師資力量上,專業教師短缺,難以滿足辦學的需要;在自身功能上,職教中心的輻射功能、示范功能和服務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些問題,與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滿足縣域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極不相稱,迫切要求我們迅速改變這一狀況,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

查看全文

教育工作發展任務通知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關部門:

現將自治州2008年度縣市教育工作發展任務主要指標下發給你們,請認真予以落實。州政府教育督導室在年底前將對各縣市完成情況進行督導評價,結果將作為2008年表彰“創教育強縣市的依據。

一、“兩基”工作主要指標(一)普及程度指標

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縣城達到100%,農區達到99.9%以上,牧區達到99.8%以上;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縣城達到99.9%以上,農牧區達到99.5%以上(不含不足齡生);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縣城達到95%以上,農牧區達到90%以上。

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縣城達到99.5%以上(不含盲童),農牧區達到99.4%以上;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縣城達到99.2%以上,農牧區達到97%以上。

小學輟學率縣城控制在零,農牧區控制在0.2%以下;初中輟學率縣城控制在0.3%以下,農牧區控制在0.4%以下。

查看全文

農村學校教育政策評析論文

一、“三教統籌”

20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三教統籌”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倡導和支持。“三教統籌”一般含義是指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要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相互配合,共同發展??梢?,“三教統籌”問題也是與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密切相關的一個問題。各地農村相繼出現了一些“三教統籌”的典型經驗,例如:有些鄉鎮將農民夜校、農業技術推廣站、種子站等機構整合、撤并到農村中學,農村初中“一校掛三牌”實施“三教統籌”;農村初中教師學習農業技術并承擔當地農村農業技術推廣;農村學校開發有關課程,培訓農民技術員,對農民開展掃除文盲、掃除科肓教育;等等。

不可否認,“三教統籌”是農村教育改革的有益嘗試,但是,作為一項政策,有些問題還需要討論。

(一)“三教統籌”的內涵表述不完全一致,沒有公認的解釋

我們可以從許多文獻和領導人講話中找到“三教統籌”的來源依據。1987年國家教委、財政部《關于農村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1990年國家教委印發的《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工作指導綱要(試行)》、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及2001年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等文獻中都論述到“三教統籌”,主要指的是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1999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促進農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統籌協調發展。2003年5月30日,國務院總理在中南海主持召開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指出,促進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統籌”和“農科教結合”。2003年9月20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的決定》指出,農村教育要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

從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等文獻和高級領導人的講話看,“三教”中的職業技術教育有時表述為職業教育,另外,普通教育、義務教育、繼續教育及??平逃扔袝r也被強調。各種表述不統一,“三教”到底指的是哪“三教”很難確定,這樣作為一項政策導向就容易產生混亂。

查看全文

成人教育發展與人力資源的開發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根據國家關于農村教育改革的發展目標,探討辦好農村成人教育的思路、辦學形式、發晨的突破口及教育資源分配與人力資源培養的關系。

論文關鍵詞:成人教育,農村教育;人力資源

2003年2月14日中國教育部公布了“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提出了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重大戰略問題的思路、對策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戰略構想與具體行動方案,這個報告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中國是人口大國,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把人口大國建成人力資源強國,這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同仁必須思考的問題。面對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客觀需求,要改變我國人力資源的現狀,只重視學歷教育顯然不適應我國農村人口教育實際,我們深深地覺得成人教育的擔子非常沉重,成人教育的思想觀念必須轉變。我們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農村成人教育在我國人力資源的開發方面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了解國家政策。重視解決“三農”問題

解決農村人口的人才培養是成人教育發展的關鍵。農村教育是新形勢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人口教育程度低,嚴重制約農村脫貧奔小康目標的實現。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00年我國從業人員的主體仍然是初中和小學畢業生,占從業人員的75%左右,其中接受過小學教育的占33%。接受過高中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占12.7%,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占4.7%。我國目前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僅為52.6%,尤其是中部地區一些人口大省的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多年徘徊在45%左右,有近半數合格初中畢業生無法升學,這種受教育比例遠不能滿足現代經濟對勞動者知識、技能的需要。陳至立2003年9月19日在《加快發展深化改革開創我國農村教育工作新局面》中強調,“發展農村教育,使廣大農民群眾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顯然,現在從事農業生產也被看成是一種職業,這是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國家整體實力提高的必然要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中國的教育要從“點”走向“面”了。因此,我們必須看清教育發展形勢,提高認識水平,把教育思想統一到中央決策上來,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關心農村教育的發展,群策群力面對農村教育的嚴峻問題,以更大的決心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農村成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步伐,促進農村教育上新臺階。目前國家已經把發展農村教育當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抓,這是改變農村成人教育現狀,大力發展農村教育的巨大歷史機遇。面對廣闊的農村,多樣的知識需求,知識與經濟效益結合的縝密程度,都昭示著農村成人的非學歷教育變成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成人教育單位必須改變過去的學歷教育觀念,根據我國農村發展現狀,實現教育觀念上的創新,以滿足農村教育上的需求。

二、轉變辦學觀念。更新辦學思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