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選拔領導公共科目全真模擬試題及答案31

時間:2022-04-28 05:44:00

導語:公開選拔領導公共科目全真模擬試題及答案31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開選拔領導公共科目全真模擬試題及答案31

公開選拔領導干部考試

公開選拔領導干部考試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正確,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寫在括號內。每題1分,共20分。)

1.行政行為已完成原定目標、任務,實現了國家的行政管理目的,應予以()o

A.撤銷.B.變更

C.廢止D.宣布無效

2.調研員是對應于()的非領導職務。

A.廳司級副職

B.縣、處級正職

C.縣、處級副職

D.鄉處級正職

3.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是()。

A.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B.普遍和特殊的關系

C.理論和實踐的關系

D.精神和物質的關系

4.真理和謬誤互相貫通的含義是指()。

A.真理就是謬誤

B.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C.兩者沒有確定的界限

D.真理中包含著謬誤

5.靜止是運動的()。

A.根本屬性

B、特殊狀態

C.承載主體

D.內在根據

6.我國經濟發展帶動全局的戰略重點,是()。

A.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保證能源和交通發展

B.教育和科學

C.培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與世界經濟接軌

7.我國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革實行規范的股份制改造,因為股份公司()。

A.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B.體現了公有制的特征

C.是適應社會化生產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

D.是職工當家作主的有效形式

8.我國現階段,不同國有企業的職工,付出同樣的勞動,獲得的勞動報酬會有所差別,這是因為()。

A.按勞分配要使一部分企業先富起來

B.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C.按勞分配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D.按勞分配的實行與企業經營成果聯系在一起

9、改革的實質和目的是()。

A.否定或取消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B.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

C.實現現代化軍事強國的戰略目標

D.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0.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必須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因為只有這樣的價格機制,才能()。

A.反映價值和供求的變化,引導資源合理配置

B.保持價格與價值的一致,實行等價交換

C.適應市場供求變化,實現經濟協調發展

D.促進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應有的權益

11.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法律事件()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A.必須B.可以

C.不能D.可能

12.在訴訟期間的最后()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A.二個月B.三個月

C.六個月D.十二個月

13.()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A.電影、電視。錄像作品

B.未發表的作品

C.司法性質文件

D.計算機軟件

14.下列哪種情形,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A.工商局工作人員劉某在市場檢查時發現個體攤販王某售賣的食品不合格,便沒收了王某的營業執照

B.政府工作人員張某周日借用單位的車去商場買家俱,途中將一小學生撞傷

C.某公安局認為李某是某重大案件嫌疑犯,便將其逮捕,后發現李某確實無罪

D.某鄉政府以整修公路為由,從農民的公糧款中扣留了一筆款項

15.下列有關我國刑法溯及力的陳述,正確的是()。

A.沒有溯及力

B.有溯及力

C.有條件的溯及既往.

D.我國刑法對此無明確規定

16.下列是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是()。

A.10周歲以下的未成年的

B.18周歲以上失去勞動能力的人

C.16周歲以上不能辨別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D.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能獲得勞動收人的人

17.我國制定的旨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的計劃是()。

A.火炬計劃

B.星火計劃

C.863計劃

D.信息計劃

18.在黨的七大所作的政治報告是()。

A.《兩個中國之命運》

B,《愚公移山》

C.《論聯合政府》

D.《新民主主義論》

19.黨的最終目標是()。

A.消滅剝削,解放全人類

B.消除貧困,實現四個現代化

C.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D.一國兩制,統一中華

20.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

A.戰爭與和平

B.緩和與動蕩

C.和平與發展

D.環保與人權

二、多項選擇題(下面每題的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個正確,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填寫在括號內,每題1.5分,共30分)

1.IBM公司制造的深藍計算機戰勝了世界頂級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這一事實表明()。

A.電腦具有比人腦更高級的運動形式

B.電腦是人腦的延伸,是人類擴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腦的運動與電腦一樣,歸根到底是電子等物質粒子的運動

D.電腦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識,電腦戰勝人腦,實質上是人類自己戰勝自己

2.我國人民民主專政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關系是()。

A.前者是后者的依據和前提,后者體現前者的性質和要求

B.前者指國家性質,后者指國家機構

C.前者是國體,后者是政體

D.前者是國家權力機關,后者是國家管理機關

3.人們制造強大的火箭,克眼地球引力,發射地球衛星,這說明()。

A.人們不僅可以認識規律,而且可以改造規律

B.規律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浮現在事物表面的東西

C.規律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被人們所認識和利用

D.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4.判斷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的性質,主要看該社會的()。

A.經濟基礎的性質

B.國家政權的性質

C.思想體系

D.科學技術水平

5.唯物辯證法關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訴我們()。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B.解決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決

C.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是不變的

D.抓住了主要矛盾時,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決

6.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符合下列哲學原理:()。

A.普遍聯系原理

B.內因外國關系原理

C.辯證否定原理

D.矛盾同一性原理

7.在當今世界許多地區民族沖突迭起的情況下,我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因為我國()。

A.民族矛盾的根源已完全消除

B.形成了平等、互助、團結、合作的新型民族關系

C.杜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消滅了民族壓迫

D,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8.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二大我國()。

A.實現了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全面的撥亂反正

B.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C.將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D.及時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9.按勞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形式有()。

A.福利性分配

B.資產性分配

C.經營性分配

D.保障性分配

10.精神文明建設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

A.理論指導B,精神動力

C.思想保證D.智力支持

11.中國共產黨處理黨際關系的準則是()。

A.求同存異B.完全平等

C.獨立自主D.互相尊重

12.社會主義法的制定和實施可能()。

A.適應經濟規律,對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

B.改變經濟規律

C.不適應經濟規律,對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

D.創造經濟規律

13.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下列親屬中屬于法定繼承人范圍的有()。

A.配偶

B.父母

C.子女、兄弟姐妹

D.祖父母、外祖父母

4.我國民法調節的對象包括()。

A.財產關系

B.人際關系

C.人身關系

D.思想關系

15.下列有關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的表述,正確的是()。

A.審查的主體是人民法院

B.只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理

C.只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不對抽象行為進行審查

D.原則上只作合法性審查,不作合理性審查

16.在國際風云變幻的條件下,社會主義中國之所以能夠站得住,原因在于()。

A.我國的人民政權是經過長期的人民革命戰爭打出來的

B.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堅持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

C.我們有一個深深扎根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的久經考驗的中國共產黨

D.我們黨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E.我們黨制定了符合最廣大人民利益和要求的基本路線

17.1919年發生的五四愛國運動,其重要歷史意義是()

A.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由學生。工人和其他市民興起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賣國賊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性革命運動

B.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C.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開始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

E.在思想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18.黨章規定,黨的紀律處分有()。

A.警告和嚴重警告

B.記過和記大過

C.撤銷黨內職務

D.留黨察看

E.開除黨籍

19.海洋技術也叫海洋工程,其中包括()。

A.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技術

B.海洋礦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技術

C.海洋化學資源的開發利用技術

D.海洋動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技術

E.海底電纜鋪設技術

20.政府實施產業政策的措施有()。

A.直接投資

B.強制性行政管制

C.制定行政法規

D.政府引導和協調

E.財政、金融、價格等經濟手段

三、判斷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劃V,錯誤的劃X。每題1分,共20分)

1.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創造客觀世界

2.并非所有的現象都是表現本質的,偶然的、零星的、稍縱即逝的現象就無本質可言。

3.社會的人的感覺不同于非社會的人的感覺

4.在社會發展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劇中人,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劇作者。

5.學哲學、用哲學,離不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這兩個對子。

6.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7.黨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的任務仍未完成。

8.外匯管理政策不屬于貨幣政策,不屬于對外經濟政策。

9.在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障以側重于救災濟貧為主,屬于低水平的輸血型的保障。

10.現階段愛國統一戰線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11.懲罰是刑罰的基本特征,但對于犯罪分子來說,適用刑罰并不在于或不僅僅在于懲罰,而為了改造他們。

12.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可以構成挪用公款罪。

13.考任制源于西方的文官制度,為亞洲各國所效仿。

14.各級政府機構中存在的所謂歸口管理的關系是一種典型的行政協調關系。

15.公務員申訴控告制度是為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防止受到公務員侵犯而制定的一種制度。

16.微電子技術是微小電子元器件和電路的研制、生產以及用它們實現電子系統功能的技術。

17.重組DNA技術和基因工程是兩個內涵完全不同的概念。

18.中共中央在《關于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抗日根據地工作的指示》中,號召全黨全軍實行精兵簡政。

19.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的重大歷史意義之一是推翻并結束了中國兩千多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20.同志反復強調要講政治,所謂講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

四、簡答題(每題6分,共24分)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2.為什么說黨是領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3.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是什么?

4.堅持黨的領導與改善黨的領導的關系是什么,

五、論述題(16分)

為什么說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試用這一原理說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堅持生產力標準的重要意義。

六、作文題(40分)

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2.B3.B4.B5.B6.A7.C8.D9.B10.A11.A12.C13.C14.B15.C16.D17.A18.C19.C20.C

二、多項選擇題

1.BD2、AB3.CD4.AB5.AD6.ABC7.BCD8.ABCD9.ABC10.ABCD11.BCD12.AC13.ABCD14.AC15.ACD16.ABCDE17.ABCDE18.ACDE19.ABCD20.ABCDE

三、判斷題

正確的有:1,3,5,6,9,11,12,14,16,18,19,20。

四、簡答題

1.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社會保險制度是指根據國家立法,對于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暫時失去工作的勞動者,由國家(社會)給予物資幫助的制度。社會救助又稱社會救濟,是在社會成員不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時,由國家和社會按照法定的標準向其提供滿足最低生活需要的資金和實物援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和社會為公民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證一定生活并盡可能提高生活質量的資金和服務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社會優撫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特有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國家和社會按照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對法定的優撫對象提供的確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資金和服務的社會保障項目。

2.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由我們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它所擔負的歷史使命以及黨同全國各族人民血肉相聯的關系決定的,也是我們黨在長期斗爭實踐中歷史地形成和確立起來的。門)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完成歷史使命的首要條件。第一,只有在黨的領導下,無產階級才能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下,認清自己的階級地位和歷史使命,成為有覺悟的階級;第二,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組織起來,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第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在正確綱領、路線的指引下,使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沿著正確軌道前進。(2)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第一,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找到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第二,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長期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穩定的社會環境。第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動員和組織億萬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而奮斗。

3.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武裝的、采取自我批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是中國民主革命戰勝強大敵人的三大法寶。

4.堅持黨的領導與改善黨的領導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是改善黨的領導的前提,沒有堅持就無所謂改善。改善黨的領導是為了更好地堅持黨的領導。因此,我們在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同時,不能否定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性;相反,也不能借口改善黨的領導來動搖黨的領導地位,否定黨的領導作用。

五、論述題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兩對矛盾構成了整個社會的基本矛盾。它們的相互作用就成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在社會基本矛盾中,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因為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生產活動是其他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從而最終決定上層建筑,并推動社會形態的更替。生產力是人們不能選擇的客觀物質力量,它決定了社會規律的客觀性,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無論。在此基礎上,歷史唯物主義承認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生產關系)具有能動作用,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這種反作用是有限度的,歸根到底依賴于生產力的狀況。

按照這一原理,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都要以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作為標準。

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它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決定一切社會活動的物質力量。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的矛盾。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逐步解決這一矛盾。只有發展了生產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增加了國家的實力,才能顯示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使社會主義真正地鞏固發展起來,使我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無產階級政黨的一切活動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標準,這與生產力標準是完全一致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戰爭、奪取政權、改造生產關系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同時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解決也依賴于生產力的發展。

六、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