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1)

時間:2022-04-28 04:59:00

導語: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1)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1)

2014年公共基礎知識

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

前言:以往常說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資源約束曰益突出。如何提高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和各個經濟環節的運行效率,進一步清除妨礙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根本轉變的體制性障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實現有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總理在====工作報告中說,緩解我國能源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必須立足國內,顯著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堅決實行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

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偫碓?===工作報告中指出:“注重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币罁沙掷m發展要求,切實加強資源環境保護,積極破解資源約束難題,是溧陽市走新型工業化之路的重要保證。

要做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求我們積極破解資源約束難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土地、資金、電力偏緊問題曰益突出,我們必須廣開思路,全盤考慮,緊中求活。

加快節約型社會的建設進程,除了要全社會注重能源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顯著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以外,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注重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從根本上緩解我國能源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

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是溧陽市走新型工業化之路的重頭戲。我們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信息化、自動化改造為重點,提高生產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一批“低消耗、高增長”的中小型企業快速成長,推動了產業循環式組合、企業集群式發展。溧陽正在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精心打造節能型企業、節能型園區、節能型社會。

:“中國將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創造盡可能大的經濟社會效益?!边@是曾培炎副總理的話。

構建節約型社會,要以發展節約型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等為基礎。不以這些經濟為基礎,節約型社會是建立不起來的。因為馬克思說過:節約無異于增產。

如果我們把節約型社會、節約型經濟作為一個主課題的話,那么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等則無疑是它的子課題。

節約型社會的提出很有針對性

我認為,節約型社會的提出是有針對性的。

第一,我們早就提出了轉變國民經濟的增長方式,但是直到現在,增長方式的轉變成效甚微。我國經濟基本上還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約型的。表面上看,我們的工業化、現代化已經進入中后期了,但仔細觀察,實際上是粗工業化、粗現代化。許多產品非常粗糙,而不精細。有數量而欠缺質量。1958年時追求的是鋼產量1070萬噸,實際上生產出來的是燒結鐵,而且是靠幾千萬人上山大煉鋼鐵,砍伐森林實現的?,F在當然不是這樣了,我國鋼鐵產量已經達到3億多噸,居世界第三位,成績突出,但鐵礦石絕大部分要靠從澳大利亞等國遠距離進口,價格很高,消耗的資源、電力居高不下,而且許多高質量鋼材還得靠進口。據發改委主任馬凱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國際研討會”上透露的數字,目前,鋼鐵、有色金屬、電力、化工等八個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都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梢娹D變增長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亢翱湛谔枴⒄f大話是實現不了的,必須采取措施,下苦工夫,扎扎實實地工作。

第二,我們的自然資源確實很緊張。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我們的資源利用率不僅明顯偏低,造成的環境污染十分嚴重,而且許多資源越來越多地依靠進口。例如石油、鐵礦石等進口比重近些年出現增長的趨勢。而這些資源的世界市場價格,卻又大幅度上漲。這也決定了我們必須推動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以緩解這些矛盾。

第三,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落后狀態,制約了增長方式的提升和轉變??茖W技術落后,并不是中國人不聰明,而是長期的閉關自守、專制獨裁體制,束縛了人們聰明才智的發揮。因為在四、五百年以前,中國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是領先的。但到清代以后,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專制獨裁統治,才落在其他先進國家的后面。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的科技水平本應追趕上來。但因為實行斯大林式的計劃經濟體制,把知識分子當作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看待,不斷地搞政治運動,使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受到壓抑,結果適得其反。直到改革開放以后,實行市場化取向改革,重視了科學教育,重視了技術引進等等,才有所好轉。總體上看,我國科技水平還落后于先進國家的水平有十五年左右,個別領域好一點,多數高新技術,如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技術、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差距更大。今后只有深化改革,創造更快地發展科學技術的環境條件,經過長期的努力,才有可能追趕上來。

第四,我國公眾,整個社會風氣,艱苦奮斗和勤儉節約意識嚴重缺失。大吃二喝,鋪張浪費,比比皆是。而且普遍出現了認識上的誤區,以為節約是小氣,以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該講闊氣,講派頭。中國人民長期形成的艱苦樸素、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好傳統、好風氣,在一些人頭腦里,早已忘得一干二凈。浪費可恥,變成了浪費光榮。整個社會每年浪費的物資相當驚人。生活上如此,生產經營上能好嗎?國有企業在這方面的問題更嚴重。因為他們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希望節約型社會概念提出以后,通過宣傳教育、揭露批判,能把這個風氣扭轉過來。同時還要考慮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浪費法》,用法治手段,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構建節約型經濟

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確實很高。特別是近十多年,每年的GDP增幅都在8%~9%以上。它促進了中國的崛起,引起世人的關注。這當然是好事,應當充分肯定。

但是,我們自己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直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是依靠資源的高消耗、生活的高消費來刺激和支撐這種高增長的。我們雖然成了世界工廠,同時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資源損耗最嚴重的國家。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個概念把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同經濟增長聯系起來研究,是有重大的理論實踐意義的。實際上它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我們應當從現在起,就轉變增長方式,構建節約型經濟,使以后的經濟發展成為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后代造福。

中國不要再單純追求GDP了

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實力有了明顯的增強,再單純地追求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就很不理性、很不應當了。因為GDP這個指標,太簡單了,不能反映其成本、代價、損失的補償和耗費。長此下去,就會得不償失了。何況GDP這個指標的增長,也反映不了人民群眾究竟得到了多大的實惠。

GDP的好處是可以進行國際比較。目前它已為國際社會認可。但這種對比帶有虛幻性質。因為人家的GDP是在轉變了增長方式條件下獲得的GDP,而我們的GDP是在粗放經營下獲得的GDP。人家的GDP包含的代價很小,而我們的GDP,包含的代價很大。單純追求GDP,還會使我們的干部喪失清醒的頭腦,“自欺欺人”。

現在既然我們國家已經明確提出了要構建節約型社會、節約型經濟,明確提出了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那么,作為配套性舉措,就應當不要再單純地追求GDP了。應當追求實實在在的增長,實事求是的增長。這個實實在在的增長,應當是綠色GDP。

建設節約型經濟的主體是企業

我們要建設節約型社會、節約型經濟,那就必須明確,這個社會、這種經濟的主體只能是企業。因為,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必須以人為本,現代社會經濟的細胞只能是企業。不論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要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大顯身手,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就順理成章地提出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翟燴些概念了。我們要把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等,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落實節約型經濟的中間環節和必要步驟,使節約型經濟真正得以實現。

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等都是以資源的高效和合理利用為特點,并且以技術創新和企業制度創新來支撐的。這方面由于我們剛剛起步,許多問題的解決要靠探索。

建議國家把環保

作為發展戰略的內容

我們國家的發展戰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只有經濟發展戰略。后來由于學者們的呼吁,才改為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在經濟后面加了社會發展的內容。現在我提議的是,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后面,再加上環保的內容,把生態保護、環境保護提高到戰略的高度,更加重視起來。這樣做的好處:⑴可以徹底糾正====的短期行為;⑵有利于統領和諧社會、節約型社會的構建,使這種社會的構建逐步變為現實,因為和諧社會也好,節約型社會也罷,歸根到底是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保持生態的良性循環;⑶更加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⑷為了推動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各級====都要制定構建節約型社會、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保護環境的戰略措施。

構建節約型社會靠倡導靠市場靠立法

??近曰,央視以《滑冰場與四萬人搶水“喝”》為題,報道了北京某滑冰場大量耗費水資源的事。在水資源曰益緊缺的今天,一個供人消遣娛樂的滑冰場和4萬人的用水需求相比,孰輕孰重,不言自明?;鶊龇矫嬖跒樽约鹤鲛q解,絲毫沒有關停的意思,生意火爆如初。說來也是,人家合法經營,也沒有欠一分錢水費,為什么要關停呢?這正是構建節約型社會需要探討解決的問題。

====有關部門在批準娛樂場開業時,大概并未考慮其是用水大戶,如今若要讓其下馬,企業的損失應該由誰解決呢?

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但在如何實現節約上各抒己見,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構建節約型社會,不僅需要改變鋪張浪費的生活觀念和消費意識,還需利用經濟杠桿,和法律規范,通過思想教育、市場調節和法制約束三個層面的努力,在全社會構筑自覺節約、監督節約的氛圍。

古人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節儉本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千百年的美德,然而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上世紀80年代末,一些經濟學家提出了“消費刺激生產”“高消費帶動高發展”等觀點,甚至有人提出了“浪費經濟學”的概念。一時間,高消費引導了人們的觀念,鋪張浪費講排場之風盛行,節儉之德漸衰。

隨之而來的是一些高耗能行業的高速發展,以及能源的高速消耗。

以高能耗為代價換取經濟高速發展的惡果,就是今天越來越多的地方用電緊張,水資源面臨枯竭……

面臨能源一天天短缺的嚴峻事實,必須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風氣。然而僅靠宣傳提倡還遠遠不夠,專家指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合理調高資源價格,以價格杠桿等經濟手段促使人們增強節約意識。據了解,我國目前的能源價格偏低,不能從根本上引起人們對節約資源的重視。特別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能源,如一度電只有幾毛錢,一噸水也只有一塊多錢,有些人認為,浪費一點也值不了幾個錢。在一些機關和大型企業、賓館等單位,一些人出門懶得關燈,空調照常工作,馬桶漏水也懶得維修……由此造成的資源浪費并不鮮見。

針對我國能源利用率偏低的現實,專家還指出,在節約能源的同時,還須大力提倡和發展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我國已經發展起一批節能技術型企業,亞太電效等著名節能企業前不久出現在蘭洽會會場,引起省上領導和大型耗能企業的特別關注。當然因為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型企業利潤不是很高,在生存和發展中必將遇到不少難題,還需====在政策扶持和稅費優惠上予以引導和傾斜。

除了宣傳和價格調節,必要時還可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制止浪費,保護資源。最近,國家有關權威人士和專家學者已經提出制定《反浪費法》,如果該法制定通過,浪費則不僅在受到輿論譴責的同時,還會受到法律制裁。把提倡節約,反對浪費提高到立法的高度,足見====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決心和信心。

應該說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是應當提倡的持家興業的美德,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生存與發展。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從你我做起,共同努力構建節約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