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地聯考申論真題解讀
時間:2022-04-28 04:45:00
導語:十三地聯考申論真題解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公考聯考申論題材是城市公用設施保障(交通、醫療、教育)與節約用水。考試主題是建設服務型政府和資源節約型社會。
考試主題建設服務型政府和資源節約型社會是目前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題材與社會生活結合比較緊密可談性強??荚囶}材是廣大考生平時復習常見的內容,部分考后都覺得在意料之中。2014年公考聯考申論的考試目的仍然以解決問題的資料概括能力為主。寫作形式比較常見,相當于倡議書格式。
共有五道題
1、城市公用設施指的是那些方面?指出它的重要作用?150字
參考答案:城市公用設施包括::
(一)市政設施:城市道路、城市橋涵、城市排水設施、城市防洪設施、城市道路照明設施;
(二)公用設施:城市供水設施、城市供熱設施、城市燃氣設施、城市公共客運交通設施。
(三)專用設施:學校、幼兒園、醫院、郵局、社區活動中心等。城市公用設施重要作用:一是提供生活和休息的場所;二是保障功能,三是產業發展和服務功能。
2、“不健康”在資料1中指的是什么?100字
參考答案:“不健康”是指城市公用設施存在的問題。一是設施建設滯后,總量不足。二是設施使用年限過長、老化嚴重。三是發展不均衡。四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五是缺少統一規劃,重復建設,浪費現象嚴重。3、假如你是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去寫一篇關于一個節水宣傳資料?400字
參考答案:(1)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城市節水工作
(2)推進循環用水,創建節水型城市
(3)節約用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4)創建節水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
(5)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
(6)人人關心節水,時時注意節水
(7)大力推廣節水型用水器具和設備,提高用水效益
(8)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實現人水和諧
(9)加強城市節約用水,保障供水安全
(10).加快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損
(11)嚴格節水管理,促進節約用水
(1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
(13).強化監督管理,堅決制止一切浪費水的行為
參考答案: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公用事業(典型的如自來水、燃氣、公共交通等)一直采取國有國營、地方政府運作的發展模式。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問題比一般競爭性領域國有經濟更為典型。目前,我國的城市公用事業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主要包括公用事業企業公司制改革、政府規制體制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三個方面。三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其中公用事業企業的公司制改革是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其改革的路徑、進程直接關系到改革的績效。而公用事業企業公司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則是如何適應現階段城市公用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建立和完善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使公用事業企業成為法人主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在完善政府監管體制的同時,實現公用事業由政府運作向企業運作的過渡和轉變。
一、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勢在必行。城市公用事業和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燃氣熱力、市政設施、公共交通、園林、市容和環衛等等行業,是城市為市民提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目前,市政公用事業發展歷史欠賬多,基礎設施短缺仍是困擾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突出矛盾。更為嚴重的是,我國的城市公用事業一直具有自然壟斷性,即使在改革開放以后,這一領域仍是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由政府投資建設,財政補貼運營從而導致:投融資渠道不暢通。機構臃腫、設施能力不夠、運行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而要解決上述問題,改變過去由政府包攬一切的傳統做法引入市場機制,是當前的一項迫切選擇。
二、引入市場機制改革公用事業運作模式。第一,擴大公用行業融資渠道,實現投資多元化。一是通過股份吸納外來投資;二是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三是間接融資,向銀行貸款;四是以企業資產或特許經營權作抵押,向銀行或社會事業單位借款;五是提高收費;六是提供附加服務,增加收人。
第二,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盡快健全市場準入制度。要盡快建立公開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經營許可制度,規范市場進入行為,既保持適度的競爭,又要維護各類和各段時期競爭者的公平權益。政府可以通過向企業提供經濟利益補償、給予適當特許權利、控制關鍵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審核權、取消經營資格以及保留必要的懲處手段等,加強政府在維護社會公正和公平方面的宏觀調控能力。
第三,以產權改革為核心,建立富有活力的企業經營機制。公用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必須堅持一條原則:改革模式可以多樣化但必須要有產權意義上的改革,以此為基礎,構建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市場體系。國內外歷史經驗已經反復證明,不能靠單純的國有企業加上所謂的“科學管理”,再加上一般現代企業制度加剝離副業的改革模式。目前,我國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國有企業也開始進入產權層面的改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產權改革不是一賣了之,出售只是產權改革中的一種形式。就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來說,涉及產權改革的有很多形式,如BOT、部分的股份化、外資嫁接改造、特許經營等都屬產權改革,BOO和租賃合同也是其中幾種市場化模式。
三、保障公眾利益是公用事業改革的重要前提。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使得公用產品的提供方式發生了改變,即公用產品及服務由原來的政府生產、政府直接提供,轉變為政府組織企業生產、政府間接提供。但是,公用事業的惟一目的是為城市市民提供最好的服務,這是一個基本前提。因此,在公用事業市場化的過程中,如何保障市政公用事業的公共品屬性,就成為公用事業改革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城市公用事業改革的最核心要求。
四、完善監管體系推動公用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引入市場機制是公用事業改革的重要內容,但同時要看到,公用事業市場化、產業化的改革,不單純是投入方式的變化,即由過去政府的單一投入變為政府、社會多元投入,其本質上是政府管制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5、國家節約水資源提出方案和措施。800字解決我國的水問題,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以建立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把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合理配置放在突出位置,促進資源與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第一,國務院發展計劃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宏觀調配。全國的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中長期供求規劃,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經國務院發展計劃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后執行。地方的水中長期供求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依據上一級水中長期供求規劃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訂,經本級人民政府發展計劃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后執行。水中長期供求規劃應當依據水的供求現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流域規劃、區域規劃,按照水資源供需協調、綜合平衡、保護生態、厲行節約、合理開源的原則制定。
第二,國家對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內行業用水定額,報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質量監督檢驗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并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行政主管部門備案??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計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用水定額、經濟技術條件以及水量分配方案確定的可供本行政區域使用的水量,制定年度用水計劃,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年度用水實行總量控制。
第三,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資源費。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是水資源管理中兩項非常重要的制度。我國是人均水資源非常緊缺的國家,而且時間和空間分布非常不均勻,與土地、礦產等資源不匹配。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有利于水資源統一管理,有利于國家對水資源的有效控制、合理配置,有利于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有利于遏制用水浪費,保護取水權人的用水權益,促進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第四,用水實行計量收費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用水計量,是促進用水戶節約用水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用水只有計量,才能準確反映各用水戶用水的多少。有了用水計量,還只是促進節約用水的第一步,還必須實行計量水費制度,也就是根據各用水戶用水計量計收水費,才能激勵用水戶通過節約用水,節約水費支出。這樣,用水戶用水的多少就和自己的經濟利益直接掛起鉤,就能夠促進節約用水。為了激勵各用水戶進一步節約用水,還需要制定各行各業和生活用水的用水定額,根據用水定額和各用水戶的產品量和人口數,下達各用水戶的用水總量,即用水計劃,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在定額以內的用水量,實行平價收費,超過定額以外的用水量,實行平價基礎上累進加價收費,這樣就能進一步促進各用水戶節約用水,以減少自己的水費開支。
第五,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推行節水灌溉方式和節水技術,對農業蓄水、輸水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滲漏措施,提高農業用水效率。農業是我國最大的用水行業。1949年我國農業用水量約為1001億立方米,占全國用水量的97.1%。到2014年,該比例相對下降,但農業用水的絕對數仍然大大超過工業和生活用水量?,F有蓄水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失修、漏水嚴重。據統計,全國8萬多座水庫,有1/3存在不同程度病險漏水問題。許多灌區只修了干渠和支渠,而且漏水嚴重,支渠以下的渠系修建不全,有的配套率不到20%。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0.43,僅為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單方水的糧食生產能力只有0.85公斤左右,遠低于2公斤以上的世界水平,大水漫灌方式普遍存在,一畝地平均用水約500立方米。每年干旱面積達4億畝,缺水300億立方米。因此,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出路在發展節水農業。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制定促進節水的政策,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把推廣節水灌溉作為一項革命性的措施來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
第六,工業用水應當采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增加循環用水次數,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國家逐步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藝、設備和產品,具體名錄由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制定并公布。生產者、銷售者或者生產經營中的使用者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停止生產、銷售或者使用列入名錄的工藝、設備和產品。
第七,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廣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強城市污水集中處理,鼓勵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對節約用水的管理,建立節約用水技術推廣體系,培育和發展節約用水產業。單位和個人都有節約用水的義務。從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節約和管理的各個環節上,采取各種有效的對策措施。在全面節水的基礎上,減少水的跑、冒、滴、漏,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積極開發新水源,重點抓水的重復利用和污水再生利用。國家厲行節約用水,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
第八,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應當制訂節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設節水設施。節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第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采取措施,改善城鄉居民的飲用水條件。進入21世紀,雖然我國加大了環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力度,水質惡化的勢頭有所控制,但從總體上來看,水污染的趨勢很難避免。現在我國農村還有4300萬人飲用水困難,即飲用水量尚不能保證供給。此外,中國有79%的人口正在飲用細菌含量較高的水,1.7億人正在飲用受到有機物污染的水,1.1億人正在飲用高礦物質含量的水,5000萬人正在飲用硝酸鹽含量高的水。面對這樣的飲水狀況,我國政府近年來通過發行國債來加大城鄉供水、水污染處理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用水條件,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
第十,使用水工程供應的水,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向供水單位繳納水費。供水價格應當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確定。根據國家經濟政策和當地水資源狀況,對各供用水分別核定。改為供水價格應當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確定,即供水價格既要考慮補償供水單位的供水成本,也要考慮供水單位的合理收益(利潤)和國家稅收,還要根據供水的水質情況的不同,實行不同的水價,同時,還要根據不同用水戶的承受能力確定不同的水價。
- 上一篇:申論考試通知
- 下一篇:為玉樹送祝福送希望活動方案
精品范文
10十三五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