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語句表達真題及解析

時間:2022-03-16 05:41:00

導語:公務員考試語句表達真題及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考試語句表達真題及解析

語句表達:要求你從語法、語氣、語義等方面對有關語句做出判斷。請開始答題:

46、下列四句話匯總,存在歧義的一句是:

A.在公共汽車上售票

B.在公共汽車上作案

C.在公共汽車上看書

D.在公共汽車上寫字

答案:D

解析:該句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乘坐公共汽車時(在紙張上)寫字”,一是“把字寫在公共汽車上”,存在歧義的原因是方位詞界限模糊。

47、在旅游者途徑和逗留的地方構成接待群體的居民,有權得到旅游者對他們的習俗、宗教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因為這些都屬于人類的共同遺產。他們有權自由地適用自己的旅游資源,同時通過__他們__的態度和行為,使他們的自然和文化環境得到尊重。為了對這樣的理解和尊重提供便利,旅游者應該尊重接待群體的習俗、傳統和宗教的做法、當地的禁忌、名勝和圣地,在旅游者途徑和停留的地方構成接待群體的居民,應使旅游者受到好客、禮貌和尊重。

這段文字中,劃線部分的“他們”指代的是:

A。旅游地居民

B。旅游者

C。旅游資源

D。人類遺產

答案:A

解析:“他們”是人稱代詞,不可能指物,故CD容易排除?!八麄儭笔恰奥糜握摺弊鹬氐膶ο?,故“旅游者”不可能是“他們”。

48。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兼并戰爭日趨劇烈,社會矛盾空前激化,游俠在民間悄然興起。他們蔑視法律,標榜正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輕生死,重承諾,以抑強扶弱為己任。游俠的作為無形中威脅到封建法制,因此遭到了儒、墨、法等學派的敵視和攻擊。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諸子百家的著述中很少記載游俠的事跡。盡管如此,游俠故事在民間仍然廣泛流傳。

游俠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反映了當時的社會:

A。上下各種矛盾空前激化

B。封建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C。游俠行為威脅封建法制

D。反對儒、墨、法等學派

答案:A

解析:A項是“游俠在民間悄然興起”的原因,也是“游俠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的社會基礎。B項“封建法制遭到嚴重破壞”無中生有,因為文中只是說“游俠的作為無形中威脅到封建法制”,尚未達到“嚴重破壞”之程度。C項所答非所問,“游俠行為威脅封建法制”是儒、墨、法等學派敵視和攻擊游俠的原因,卻非“游俠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意義。D項無中生有,憑常識亦可排除。

49。道德屬于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道德”一詞源于古希臘語,當時指的是習俗風尚?!暗馈笔侵甘挛镞\動變化必須遵循的普遍規律、法規,“德”指道德、美德、品德。在我國首先把“道德”兩字連用成一詞的是戰國時茍況的《勸學》篇。他說:“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彼J為人們學了“禮”,按“禮”的要求去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也就達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

這段文字闡述的主旨意思是:

A。道德的內涵B。道德的起源C。道德的境界D。道德的范疇

答案:B

解析:先歸納各句句意,第一句講了“道德”的范疇和起源,第二句講了“道德”的內涵,第三句到五句講“道德”在我國的起源,注意第五句只是荀子對“道德”最高境界的理解。然后從結構上分析,前后是總分的解說關系,前半段粗略介紹范疇、起源和內涵,后半段詳細展開。本題與2014年國考第二題結構非常相似,可以說是后者的翻版。

50。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在在采摘食物時,由于饑不擇食可能吃到有毒的野草果,以致患上疾病甚至死亡。為了防止中毒,他們就對采集的各種植物,經過上千次的嘗試、體驗,逐漸積累了一些藥物知識?!痘茨献印ば迍沼枴分杏涊d:“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痹谶@些資料中可以看出,原始人就有了為他人不中毒,而自己去嘗試的自我犧牲精神。

這段文字主要闡述的主旨意思是:

A。原始人自我犧牲精神

B。我國醫德思想的起源

C。“神農嘗百草”的來歷

D。藥物知識的積累過程

答案:A

解析:本段結構清楚,前面舉例,最后一句是作者對例證的闡釋,亦即論點。

51。王師傅工作勤勤懇懇,,他卻謙虛地說自己做得還很不夠。

填入橫線最恰當的一句話是:

A。被群眾評選為勞動模范B。群眾評選他為勞動模范

C。群眾把他評選為勞動模范D。他成為勞動模范

答案:A

解析:本題考前后主語一致,第三個分句的主語是“他”,這個“他”顯然是“王師傅”,前一句的主語應當與之一致,據此可以排除BC。A項省略主語“王師傅”,但仍與第三句一致。D項的表述缺乏鋪墊,與后句的“謙虛”語意上不連貫。

52。學會普通話是為了與人交流,學會方言則是為了傳承文化。這一主張聽起來似乎不無道理,其實很荒唐。方言的文化價值只是其用于人際交流的工具價值的衍生物,既然普通話已足以勝任人際交流,方言的工具價值之皮猶不存,其文化價值之毛將焉附?再說,同時掌握普通話和方言談何容易。一個說方言的人很難同時說好普通話,反之亦然,因為二者難免“串味”。

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A。同時掌握普通話和方言不是一件容易事

B。學了普通話,沒有多大必要再去學方言

C。方言主要用來傳播文化,不是用來溝通

D。普通話和方言作用不一,不能等同視之

答案:B

解析:主旨題,需要分析結構——原文是駁論體,首先提出批駁的對象“學會普通話是為了與人交流,學會方言則是為了傳承文化”,然后從兩個層面(論據)進行批駁,一是“方言的工具價值之皮猶不存”,二是“同時掌握普通話和方言談何容易”。A是論據,作用是支持論點而非論點本身,CD都是批駁的對象,唯有B項是受到支持的論點。

53。下列選項中,關聯詞語搭配最好的一項是:

A。驕傲的人哪怕有天大的才能,卻難以受到眾人的歡迎

B。平時來這里游覽的人尚且這么多,節假日來的就更多了

C.雖然家里經濟條件很差,然而他學習的熱情始終高漲

D.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了為了什么人的問題,就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答案:B

解析:A項前句是讓步關聯詞“哪怕”,后句卻是轉折關聯詞“卻”,應替換其一。C項“雖然”應和“但是”連用,“然而”一般單用。D項前句是必要條件關聯詞“只有”,后句卻是充分條件關聯詞“就”,應替換其一。

54、將下列句子按語序先后排列得最連貫的一項是:

1直到1757年,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已經確立很久。

21882年,教皇才被迫承認地動學說。

3科學終于以偉大的不可壓抑的力量戰勝了神權。

41616年起,教皇宣布把《天體運行》列入禁書。

5地動學說成了天經地義,這才解除禁令。

A、13524B、42135

C、41523D、14523

答案:C

解析:本題較易,文中有明顯的時間線索,由三個時間可確定判斷基點是4—1—2,簡單選C。

55、看來,不只是貴族有偏見,平民也自有平民的偏見。這種偏見就是看不見每個人都應該享有人之為人的尊嚴和獨自為人的權利。由于我們在這方面迷失太久,今天,無論是尊重自己的權利,還是尊重他者的權利,都需要經過艱苦的學習。我們要早一天學會這些東西才好。只有先學會了尊重自己和尊重他者,我們才能開始學習有尊嚴的生活,我們才能有尊嚴地生活在這片大地上。

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A、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是自己獲得尊嚴的前提

B、不論貴族或平民,都有得到別人尊重的權利

C、先尊重自己,還是先尊重他人,困擾著世人

D、當今很多人都不會尊重別人,只知索取尊重

答案:A

解析:B偷換概念,將“尊重自己和他人”偷換成“貴族和平民”。CD無中生有。

56、下列句子中,語意前后矛盾的一句是:

A、流動人口的增加促進了城市的發展

B、辯論雙方你來我往,舌劍唇槍,臺上一度出現令人尷尬的冷場

C、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D、只要看到一張張微笑的面龐,你就會覺得付出是完全值得的

答案:B

解析:B項錯誤比較明顯,前句“你來我往,舌劍唇槍”說明氣氛熱烈,后句卻說“一度出現令人尷尬的冷場”,前后矛盾。

57、下面表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我將離你而去,邁著緩慢的腳步,帶著最沉重的心情,離開最惱人的城市,告別最難忘記的朋友

B、經過這一段思考,終于使他明確了今后的人生道路,決心重新振作起來,一切從頭開始

C、地處熱帶、亞熱帶的廣東、廣西、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區的南部,氣候炎熱,陽光充足,各種農作物生長茂盛

D、在一些人對他從事的工作不理解的時候,也曾使他受到很大的壓力。

答案:C

解析:C項錯誤比較明顯,第一個分句缺主語。

58、下面四個單句,與例句的語法結構相同的是:

例: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成為合格的畢業生。

A、我告訴他一件事B、大家都知道他是新來的學生

C、連長派通訊員送信D、老張想推開門進去把工具取出來

答案:C

解析:例句是兼語句,“每個同學”既是第一動詞“希望”的賓語,又是第二動詞“成為”的主語。C項“通訊員”既是第一動詞“派”的賓語,又是第二動詞“送”的主語。兩句結構完全相同。

59、通過城市化,人類能夠實現高度社會化和組織化,能夠加強交流和交換,使人類的內心得到某種滿足。但這只是滿足了人類內心多種要求中的一種。今天我們所面對的是,這種社會化的要求片面地膨脹得太厲害,更多的要求受到了嚴重的遮蔽和壓抑,比如跟自然和諧一致的要求,跟其他生命和平相處的要求,跟宇宙生命的邏輯和諧一致的要求等等。片面地滿足人類的一種要求,必定導致生命狀態的傾斜和殘缺。當前我們所感受到的自然生態不平衡、文化生態不平衡,可能都是由人類自身精神生態的傾斜和殘缺造成的。

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A、人的欲望膨脹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無限的發展下去

B、交流是人所有欲望中最根本的,所有活動都由此而起

C、社會、自然、文化都需要平衡,人類的心也需要平衡

D、自然的不和諧源于人心不和諧,治理自然先要治理人

答案:C

解析:A偷換概念,與原文就不符,原文是“社會化的要求片面地膨脹得太厲害”,A項將“社會化的要求”偷換成“欲望”。B項無中生有,原文沒有講到交流是人最根本的欲望。D項錯因之一是絕對化,原文只是說自然生態不平衡“可能”由人類自身精神生態不平衡造成,是一種不確定的推測,D項去掉“可能”,變成確定的斷語,錯因之二在于概括得不夠全面,本段不限于講自然與人心的關系,還包括“社會化”、“文化生態”。C項是最全面的表述。

60、要挑戰,必然有失敗,有遠大目標的人一定會有失敗??墒?,懼怕失敗就不是年輕人了。懼怕失敗的人,可以說他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人年紀大了,自然而然就變得保守謹慎,也不去嘗試進行種種挑戰了。比如經營者,年齡大了就不敢挑戰新事物,所以常被趕下第一線。時代在進步,但他們不敢挑戰,到了一定年齡,就被就上一句“老而成害,請回家吧”,趕出公司。

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A、懼怕失敗不是年經人應該有的B、懷揣遠大理想的人都是年經人

C、不敢挑戰失敗是人衰老的標志D、年紀大不是壞處,反而是好事

答案:A

解析:BD都是無中生有的信息,容易排除。C不但是無中生有,而且違反常識。由“懼怕失敗就不是年輕人了”可推知A正確。

61、大賽中,總是有發揮失準、名將落馬情況,這類案例在全運會、亞運會、奧運會中俯拾皆是。許多優秀運動員臥薪嘗膽,十年磨一劍,千辛苦,萬努力,但關鍵時刻功虧一簣,留下“常使英雄淚滿襟”的終生遺憾。關鍵時刻運動員為何發揮失準?這既是媒體炒作的賣點和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是運動心理學探索的重要方向。研究結果表明,這一現象可能同自我意識水平升高有關。

根據這段文字,關鍵時刻運動員發揮失準的主要原因是()

A、關鍵時刻功虧一簣

B、媒體大肆炒作和百姓津津樂道

C、將過多的注意集中在自我表現上

D、在觀眾面前進行自我表現的愿望不強

答案:C

解析:此題較易,根據末句可知,C項是該句的同義轉述。AB不是原因,D正好說反了。

62、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化養老是大勢所趨,那么,政府應不應該介入社會養老保險?在政府介入養老保險的理由這個問題上,存在許多對立和爭議。由于社會養老保險能起到“安全網”和“減震器”的作用,而且在創立之初帶有明顯的強制性和政府行為特征,所以許多學者將其產品(服務)屬性歸為中央(或地方)提供的公共產品。實際上,嚴格從公共產品所具有的三個特征(不可分性、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來考察,養老保險并非公共產品,而是具有私有產品的性質。

下面最符合這段文字意思的一項是:

A、政府應該介入社會養老保險

B、養老保險似乎應由市場提供

C、政府不應該介入社會養老保險

D、養老保險似乎不應由市場提供

答案:C

解析:末句出現轉折,是作者對前句“許多學者將其產品(服務)屬性歸為中央(或地方)提供的公共產品”的批駁,作者認為“養老保險并非公共產品,而是具有私有產品的性質?!庇芍赏浦狢正確。A項與作者結論相反,BD結論不確定,而作者觀點卻是明確的。

63、舊歷二月初二龍抬頭。名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坑,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按河曩F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云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后,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祈望龍抬頭出來鎮住毒蟲。

這段話的主要目的是告訴我們:

A、龍抬頭的歷史記載

B、龍抬頭的祭祀活動

C、龍抬頭的來歷

D、龍抬頭的節令

答案:C

解析:主旨題。A項貌似合理,但《帝京景物略》不是正式的歷史典籍。B項不是主要目的,文中并未以祭祀活動為主要內容,D項“節令”是指節氣的氣候和物候(即自然界的變化),而文中說的是人們為什么要給二月初二起“龍抬頭”這個稱號。C項概括全面,原文圍繞“龍抬頭”稱號做文章,指出了兩個起因,一是祈望下雨,二是祈望鎮住毒蟲。

64、雪卡毒素屬于神經毒素,無色無味,脂溶性,不溶于水,耐熱,不易被胃酸破壞,主要存在于熱帶珊瑚魚的內臟、肌肉中,尤以內臟中的含量較高。雪卡毒素主要影響人類的胃腸道和神經系統,雪卡毒素中毒的癥狀與有機磷中毒有些相似,一些受害者開始感到唇、舌和喉的刺痛,接著在這些地方出現麻木;另一些病例首先的癥狀是惡心和嘔吐,接著是口干、腸痙攣、腹瀉、頭痛、虛脫、寒戰、發熱和肌肉痛等癥狀,接觸冷水猶如觸電般刺痛,中毒持續惡化直到患者不能行走。中毒癥狀可持續幾小時到幾周,甚至數月,最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概括上述表達意思最準確的是:

A、雪卡毒素屬于神經毒素

B、雪卡毒素的存在

C、雪卡毒素中毒的癥狀

D、雪卡毒素的特性、存在和危害性

答案:D

解析:主旨題。ABC都是文章某個局部的概括,而非整體的概括,唯有D項具備整體性。

65、明恩溥在《中國人的素質》(1894年)里所指出,中國政治家的生活和國事文件,好像盧梭的懺悔一樣,充滿著最崇高的情感和最卑鄙的行為。他殺了一萬個人,然后引述孟子的一段話,講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他把修河堤的錢裝進自己的腰包,結果使全省慘遭洪水之害,然后他再悲嘆耕者失其田。

上述語句表述的主要意思是:

A、中國人表里不一

B、中國人很虛偽

C、中國人喜歡引經據典

D、中國政治家很虛偽

答案:D

解析:主旨題。ABC主語錯誤,文章講的是中國政治家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