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06:37: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孩子心理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孩子心理教育

學校德育教育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摘要]本文就學校德育應重視生命教育闡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即生命教育:現代教育不可遺漏的一環,學校教育是孩子教育重要的實施者,也應引起反思。

[關鍵詞]教育德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它應當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理解生命,豐富心靈,堅定信念。在新的形勢下政治課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價值。作為教育者,我們也應努力追求一種充滿生命體驗、感悟生命意義的教學新境界。

一、生命教育:現代教育不可遺漏的一環

生命教育就是指在個體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有目的地進行生存意識熏陶、生存能力培養和生命價值升華,最終使其生命質量充分展現的活動過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質量,凸現生命價值??茖W技術迅猛發展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間,然而現實教育卻不知不覺偏離了正確的發展軌道,遮蔽了塑造人心靈的真諦:對純粹知識的追求、對實用技術的向往。其結果是使本來應當促進學生生命完善和人性豐富的教育,變成了壓抑學生個性、禁錮學生精神世界的機械訓練。教育界在近幾年提出了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全新的教育理念,針對中學生生命意識的缺失現象,在學校中開展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生命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急需拓寬。生命教育不能再僅僅局限于青少年,而應該成為全民教育、全社會教育。

請關注幾則案例:

查看全文

現代孩子德育教育對策論文

[摘要]本文就學校德育應重視生命教育闡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即生命教育:現代教育不可遺漏的一環,學校教育是孩子教育重要的實施者,也應引起反思。

[關鍵詞]教育德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它應當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理解生命,豐富心靈,堅定信念。在新的形勢下政治課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價值。作為教育者,我們也應努力追求一種充滿生命體驗、感悟生命意義的教學新境界。

一、生命教育:現代教育不可遺漏的一環

生命教育就是指在個體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有目的地進行生存意識熏陶、生存能力培養和生命價值升華,最終使其生命質量充分展現的活動過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質量,凸現生命價值??茖W技術迅猛發展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間,然而現實教育卻不知不覺偏離了正確的發展軌道,遮蔽了塑造人心靈的真諦:對純粹知識的追求、對實用技術的向往。其結果是使本來應當促進學生生命完善和人性豐富的教育,變成了壓抑學生個性、禁錮學生精神世界的機械訓練。教育界在近幾年提出了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全新的教育理念,針對中學生生命意識的缺失現象,在學校中開展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生命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急需拓寬。生命教育不能再僅僅局限于青少年,而應該成為全民教育、全社會教育。

請關注幾則案例:

查看全文

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策略分析

摘要:無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操作策略技巧方面,家庭教育都需要專業的引領與指導。立足學生九年一貫的發展歷程,基于不同年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借助九年一貫學制的家校人力資源,創新性開展銜接互助式家庭沙龍,搭建跨年級親子同場溝通的平臺,發揮心理健康教師、家庭教育專家的引領作用,為破解家庭教育的焦點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行動策略。

關鍵詞:九年一貫制;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策略

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根本著眼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意義與作用,引領家庭教育走出誤區,指導家庭教育改進策略,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的素養與技能,進而使家庭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支撐、有益補充和積極延展,才能提升家庭教育在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綜合育人格局中的正效能,更好地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無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操作策略技巧方面,家庭教育都需要專業的引領與指導??茖W而有實效的家庭教育,不僅需要符合家庭教育自身的客觀規律,還需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學校的心理教師毋庸置疑是發揮引領作用的理想人選。如何立足學生九年一貫的發展歷程,基于不同年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搭建親子充分溝通的平臺,進而破解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焦點問題,成為我們研究的起點。借助九年一貫學制的家校人力資源,創新性開展的銜接互助式家長沙龍,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行動策略。

一、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的內涵

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是指九年一貫學制學校在小學低中、中高年段銜接年級,尤其是小初銜接年級開展的,不同年級的學生、家長、班主任及心理教師、家庭教育專家同場進行的,基于焦點問題解決的開放式、自主研討的教育沙龍。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可以充分發揮九年一貫學制優勢,以“過來人”“回頭看”的方式,將高年級學生、家長經歷過的親子焦點問題、領悟到的問題成因及解決問題的經驗策略分享給低年級的學生和家長,實現銜接互助;可以通過師生、家長、班主任、心理與家庭專家同臺互動、平等交流的方式,實現面對面的無縫溝通,規避信息損耗的同時,多角度、更專業地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實現自主成長;可以在心理學及家庭教育專家的引領下,使家長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階段特點和成長規律,樹立科學、正確的現代家庭教育理念,進而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的素養和能力,實現可持續的自我完善。

二、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的實施流程

查看全文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

摘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幼兒園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基礎部分,更應該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三至六歲的幼兒正是個人道德情感和是非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加強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為幼兒的成人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幼教工作者應該將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發育成長相結合,發現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提高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幼兒園是一種學前教育機構,通常是對三至六歲的幼兒進行統一的德育和智育,讓幼兒的身體、智力、心理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不僅能夠讓幼兒學到簡單的知識,還可以讓幼兒從小就接觸集體生活,體會交朋友的樂趣,培養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園教育作為教學體制的基礎部分,對孩子的一生的發展都會起到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的身心成長和道德品格培養都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一、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

(一)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成為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肯定。就目前的幼兒園教育來說,對幼兒的智力開發和知識教育為主要工作,經常會忽視對幼兒的心理教育,認為幼兒年紀太小,不適合進行心理的教育,即使部分幼兒園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只是走形式,或僅僅對性格內向和存在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教育,然而事實證明,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幼兒來說非常重要,能幫助幼兒順利的度過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銜接時期,并且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

查看全文

小學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體會

摘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針對性,起到激發其內在的動力。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雙重教育管理,爭取家長的支持,讓家長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有所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把被動的講授式變成學生喜于去探究,樂于去學的教學方式,使我們的孩子成為社會型人才,讓孩子們受益終身。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提高認識;主動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現在很多的社會現象也告訴我們對于孩子們的心理是值得關注的!我們教育的成功與否并不是再看這個孩子的成績而是越來越傾向于對這個孩子的性格,態度,品行的考察。作為一名班主任,平時和孩子接觸的也非常多,接觸了各式各樣的孩子,也讓我更加的認識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1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針對性

對于班級的每一位學生,我們是否真正的了解了每個孩子的特點以及他們背后的故事,在孩子純真的外表下,我們又是否能看到他們內心的脆弱那?可能因為你的不小心的一句話就會給一個幼小的心靈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那?那年是我上班的第一年,年輕我有些自以為是,認為粗暴的管路就可以擺平一切,可是事情就不是我想的那樣。這一天我讓同學們把父母的聯系方式寫下來,有事我可以及時和家長溝通,可是她只寫了姥姥的聯系方式,不假思索的我便很嚴厲的問她“你怎么沒又寫父母的聯系方式那?”,她一句話也不說開始掉起了眼淚,此時的我不知所措,一個這樣簡單的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什么要哭?我過于嚴厲?還是我傷害到了她?上百個問號在我頭腦中瞬間閃過。事后我才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離異,由爺爺撫養,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母親的工作環境也不好,從來不會向外人提及到自己的父母,而且對這類話題非常的敏感,性格偏執,喜歡攀比,總是和同學說不到幾句話,有時還會在角落里偷偷掉眼淚,在描寫媽媽的作文中更也只是草草幾筆。對于這類孩子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首先我們就要先走進他們的生活,深入去了解她的各個方面的情況,做到無所不知,有的放矢,而不是對這種情況為什么會發生而一無所知。其次我們就要謹言慎行,注意自己的言辭,保護他們易碎的心靈,我們要著重培養他們自信、自強、獨立,從而克服自卑、自責,鼓勵他們從自己的生活中走出來,讓他們感受到身邊的愛是無處不在的,并且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從而培養他們自尊心。此時教師必須具備心理學專業知識,樂于看,善于說、喜于聽,敢于做。除此之外,還要耐心細致的說教,不厭其煩的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最后我們應給予美好的期待讓孩子知道老師是對自己有期望值的,從而起到激發其內在的動力,努力改變自己,在老師期盼的目光中逐漸走出困擾。

2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雙重教育管理,爭取家長的支持

查看全文

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在社會各項事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尤其是物質生活水平高度發達的今天,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本文從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成因進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解決的辦法,相信對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創新,當前人們的生活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家長的壓力增大導致對學生的心理負擔增重。家長們的盲目攀比心理讓孩子的心理充滿著負面情緒。很多學生家長特別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導致孩子滋生了諸多心理方面的疾病。在我較長的教學生涯不斷地研修,調查總結了一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家長的重視,認為這是一門沒必要關注學習的課程,只需要偶爾聽、學即可。

2.學校不重視,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必修的課程來對待,認為學生只要學好語數英三門主課,心理就不會出現什么問題?;旧喜话才艑iT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往往片面化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教育。

查看全文

幼兒心理教育及氣質培養綜述

幼兒心理教育和氣質的培養是當前幼兒心理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學前兒童生理和心理特征與學齡兒童有很大的區別。教師要利用所學的知識對兒童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工作,培養其健全的人格,使其對社會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一、什么是人的氣質

氣質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認識、情感、言語、行動中,心理活動發生時力量的強弱、變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穩定的人格特征。氣質是兒童人格形成的基礎之一,對兒童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氣質在新生兒時期即有表現:如有的嬰兒安靜,有的好哭,這必然影響其父母或哺育者與嬰兒的互動關系,從而影響人格的形成。因此,判斷和培養良好的氣質,對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幼兒教育中正確區分孩子的不同氣質并因材施教

1.氣質類型及特點關于兒童氣質的類型,目前研究比較認同的是凱根的劃分,他從抑制程度進行分類,將兒童氣質分為抑制型、非抑制型和自我保護型三種,這三種類型各具特點。(1)抑制型氣質:其特點是兒童在接近陌生的人或物時,表現出一種非常拘謹的神態。他不去主動接近陌生人,而是會看著陌生人,退回到家人身邊或某個角落中,表現出一種緊張和焦躁情緒。(2)非抑制型氣質:特點是兒童面對陌生的人和物時,不會有拘謹表現,而是會旁若無人地繼續自己手邊的活動,甚至能主動接近陌生人,大方地交流,表現得極為放松和自然。(3)自我保護型氣質:這種氣質類型的兒童是介于上面兩種之間的,他們在陌生人的面前不再表現出害羞,但是仍對陌生事物和環境存在防備或回避心理,內心多少會有一些緊張的因素存在,他們往往是通過不予理睬、逃避等方式來掩飾自己的緊張情緒。

2.不同氣質的兒童的教育方式(1)非抑制型氣質。就是外向型的兒童。一方面要繼續鼓勵他們多參加各種有益活動和與人溝通交流;另一方面要重視和加強他們在日?;顒雍鸵巹t方面的教育。(2)偏抑制型氣質。即性格內向的兒童,這類兒童多數比較敏感。因此,日常生活中教師或家長要通過表揚的手段,鼓勵他們主動和大膽參加活動,用一個眼神或動作為他們加油鼓勁,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3)自我保護型氣質。對于這一類兒童,教師和家長要格外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要鼓勵他們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保持和他們交流感受,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表達自己、健康成長。綜上所述,教師只有把握教育的普遍規律和兒童的氣質特點所在,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兒童有個性地均衡發展。

查看全文

在良好的氛圍中成長

在良好的氛圍中成長

--試論當前兒童的心理狀態及其教育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迅速變革,成長中的兒童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社會心理壓力,在學習、生活和社會適應方面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許多孩子追求物質上的享樂,對學習提不起精神,好高騖遠,缺乏毅力,精神寂寞,甚至個別出現逃學、吸毒、自殺等現象。如何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困境呢?孩子們的這些心理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追根溯源,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從社會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發生了深刻的改革。社會的發展與變革,對兒童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也帶來了不利影響。一般說,社會對個體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家庭、學校、環境等渠道來實現的。

一、家庭方面。

這些孩子大多數家庭結構不正常,父母離異多,單親家庭使兒童經常性產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氣氛不和協,父母經常吵架,讓孩子時時感到焦慮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從事經商或人體企業等行業,終日忙于外頭的工作,經常外出,孩子或獨自在家,或交給別人看管,缺少親情,時常感到孤獨寂寞,同時,由于競爭激烈,風險系數增大,父母在外面經受了更大的壓力,困擾與挫折,家庭往往成為其宣泄壓抑的場所,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引起孩子嚴重的內心沖突和緊張。一方面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好,家長在物質上是盡可能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長又望子成龍,對子女的期望很高,壓力很大。前者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難以應付挫折;后者又使他們面臨重重挫折,經受種種壓力,讓孩子在無休止地陷于較嚴重的心理不平衡之中而難以自拔。

二、學校因素。

查看全文

個人年度總結 -學校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迅速變革,成長中的兒童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社會心理壓力,在學習、生活和社會適應方面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許多孩子追求物質上的享樂,對學習提不起精神,好高騖遠,缺乏毅力,精神寂寞,甚至個別出現逃學、吸毒、自殺等現象。如何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困境呢?孩子們的這些心理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追根溯源,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從社會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發生了深刻的改革。社會的發展與變革,對兒童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也帶來了不利影響。一般說,社會對個體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家庭、學校、環境等渠道來實現的。

一、家庭方面。

這些孩子大多數家庭結構不正常,父母離異多,單親家庭使兒童經常性產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氣氛不和協,父母經常吵架,讓孩子時時感到焦慮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從事經商或人體企業等行業,終日忙于外頭的工作,經常外出,孩子或獨自在家,或交給別人看管,缺少親情,時常感到孤獨寂寞,同時,由于競爭激烈,風險系數增大,父母在外面經受了更大的壓力,困擾與挫折,家庭往往成為其宣泄壓抑的場所,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引起孩子嚴重的內心沖突和緊張。一方面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好,家長在物質上是盡可能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長又望子成龍,對子女的期望很高,壓力很大。前者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難以應付挫折;后者又使他們面臨重重挫折,經受種種壓力,讓孩子在無休止地陷于較嚴重的心理不平衡之中而難以自拔。

二、學校因素。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同樣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尊心,教師對學生隨意發表否定性評價,如笨蠢豬等,使學生形成低下的自我概念,產生自卑感,并引發退縮,破罐子破摔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又如,教師對學生過高的期望和要求,也會對學生造成過重的心理壓力。

三、社會環境。

查看全文

留守兒童賞識教育論文

1.家庭教育

父母在外出打工時,應及時與留守兒童和學校進行溝通。多數父母將孩子送往學校后,基本不與老師聯系,老師不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父母也不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父母應該經常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當孩子孤獨失意時,盡可能的為孩子分擔痛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回家與孩子團聚。當孩子不夠自信時,要對孩子進行鼓勵。學會賞識教育,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賞識孩子,做到掙錢與孩子的教育兩不誤。

2.學校教育

學校在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素質的同時,還要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訪談與培訓,注重開展心理教育,隨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情況。教師要多角色的轉換,由單純的教授知識向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轉變,多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文體活動,激發學生的熱情。此外,教師還要全方位的關愛留守兒童,像他們的父母一樣,在課堂上積極鼓勵他們進行思考,不斷的給予肯定,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3.社會教育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事關和諧社會的建設,社會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環境??梢栽谏鐓^成立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積極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為孩子提供必要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全方位的關愛留守兒童。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的宣傳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與抵制誘惑的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