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策略分析
時間:2022-04-07 09:29:23
導語: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無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操作策略技巧方面,家庭教育都需要專業的引領與指導。立足學生九年一貫的發展歷程,基于不同年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借助九年一貫學制的家校人力資源,創新性開展銜接互助式家庭沙龍,搭建跨年級親子同場溝通的平臺,發揮心理健康教師、家庭教育專家的引領作用,為破解家庭教育的焦點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行動策略。
關鍵詞:九年一貫制;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策略
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根本著眼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意義與作用,引領家庭教育走出誤區,指導家庭教育改進策略,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的素養與技能,進而使家庭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支撐、有益補充和積極延展,才能提升家庭教育在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綜合育人格局中的正效能,更好地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無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操作策略技巧方面,家庭教育都需要專業的引領與指導??茖W而有實效的家庭教育,不僅需要符合家庭教育自身的客觀規律,還需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學校的心理教師毋庸置疑是發揮引領作用的理想人選。如何立足學生九年一貫的發展歷程,基于不同年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搭建親子充分溝通的平臺,進而破解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焦點問題,成為我們研究的起點。借助九年一貫學制的家校人力資源,創新性開展的銜接互助式家長沙龍,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行動策略。
一、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的內涵
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是指九年一貫學制學校在小學低中、中高年段銜接年級,尤其是小初銜接年級開展的,不同年級的學生、家長、班主任及心理教師、家庭教育專家同場進行的,基于焦點問題解決的開放式、自主研討的教育沙龍。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可以充分發揮九年一貫學制優勢,以“過來人”“回頭看”的方式,將高年級學生、家長經歷過的親子焦點問題、領悟到的問題成因及解決問題的經驗策略分享給低年級的學生和家長,實現銜接互助;可以通過師生、家長、班主任、心理與家庭專家同臺互動、平等交流的方式,實現面對面的無縫溝通,規避信息損耗的同時,多角度、更專業地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實現自主成長;可以在心理學及家庭教育專家的引領下,使家長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階段特點和成長規律,樹立科學、正確的現代家庭教育理念,進而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的素養和能力,實現可持續的自我完善。
二、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的實施流程
(一)問卷調查,鎖定焦點問題。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的目標是指向問題解決的,因此前期的焦點問題調查顯得非常重要。為了全面把握不同年段親子焦點問題的實際情況,我們面向不同學段的學生設計了“家庭教育現狀及專業需求調查”“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青春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等系列問卷,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選取不同年段的學生和家長作為調查對象,展開調查。在數據統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例如,在青春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的數據統計中,最困擾孩子們的五大問題分別是:因為作業字跡不好或做題馬虎被批評;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被批評;面對困難,想“另辟蹊徑”解決,父母卻推崇“吃苦耐勞”;父母總是把自己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指出很多缺點;好朋友都有的玩具、都玩的游戲或是都看的娛樂書籍,父母卻不肯給自己買,且沒有商量的余地。而最困擾父母五大問題是:孩子寫作業不認真,做題馬虎,常常因為簡單題丟分;孩子學習效率低,磨磨蹭蹭,很晚才能睡覺;孩子生活懶散,沒有養成收拾房間、整理衣物的習慣;孩子規劃能力差,不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事;孩子有拖延傾向,如果大人不監督其效率就不高。我們發現,不論是共同困擾孩子和父母的學習問題,還是并不太統一的生活習慣、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令孩子和父母煩心的焦點卻背道而馳:孩子最煩惱的是“爸爸媽媽怎么什么事都管著我,我怎么做什么都不對”;而令父母最煩惱的恰恰是“我都說了這么多遍了,你怎么就是不聽,就是改不了”。這顯然暴露出了青春期家庭教育矛盾的本質所在。問卷調查的結果提示我們,有些家長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特點并不了解,其青春期家庭教育理念還存在問題;而青春期的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的過程中,顯然也存在言行不一、自我約束性不強、溝通解釋不到位等諸多問題,這都亟須一個面對面的交流平臺或契機來有效地解決。(二)公告,征集沙龍成員。抓住了家庭教育的焦點問題及本質矛盾之后,家庭教育的沙龍便有了明晰的任務與方向。我們首先圍繞青春期家庭教育“你們別總管著我”這一焦點問題,面向六至八年級全體學生家長招募第一批自愿互助式沙龍成員,家長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學校家庭教育公眾號后線上報名。報名時除了填寫自然情況及聯系方式外,還要簡單描述當下正困擾自己的家庭教育問題,以備我們同質篩選。(三)組建團隊,構建系列主題。歷時一周的自愿報名結束后,我們通過整理報名資料,篩選出13名被同質性問題困擾的家長,組建正式團隊,并舉行了第一次沙龍的“破冰”座談。在這次沙龍中,我們除了詳細向團隊成員們介紹銜接互助家庭教育沙龍的活動宗旨、目標、任務、內容和形式外,還與家長們分享了前期調查的數據結果和在幾個年級社會情緒能力課程親子交往專題教學中搜集到的孩子們的真實想法。心理教師開誠布公、自我表露式的分享,奠定了互助沙龍平等包容的交流氛圍,家長們很快打消了防御心理,紛紛講述了困擾自己的實際問題,心理教師詳細加以記錄。最后我們對每位家長闡述的問題給予了初步的回應及解決問題策略的點撥,個別高年段的家長還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分享了經驗。第一次“破冰”沙龍在理解、接納與互助的氛圍中結束了,留給所有團隊成員的是對隨后系列沙龍活動的期待。(四)層層遞進,破解焦點問題?!捌票鄙除埥Y束后,心理老師對團隊成員提到的13個具體的青春期家庭教育案例進行分析、整理,最終形成了“青春期的孩子到底該不該管”“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怎樣管”“青春期不同階段的家庭教育注意事項”三個主題,分三次(利用周五下午時間連續三周)層層遞進開展互助沙龍活動。圍繞“青春期的孩子到底該不該管”“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怎樣管”兩個主題的互助沙龍,邀請了自愿報名的家庭成員(家長和孩子)、中高年段的心理老師同時參與?;ブ除垙牟シ藕⒆觽兊碾S機采訪或焦點問題心理劇開始,主持人請孩子和家長分別對焦點問題舉牌表態,再進一步采訪家長和孩子的感受與想法,親子之間無法達成共識時,由心理老師站在專業的角度分析矛盾背后的深層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或新策略,隨后進一步征詢當事人的意見或是高年段家長、學生的建議,大家一起來完善具體的做法,最終達成三方認知的一致,進而改變家長和學生對待焦點問題的態度。例如,在“東西亂放,要不要及時整理”“作業都寫完了,剩余的休閑時間如何安排”“考試成績不理想,最期望父母怎樣幫助”等問題上,家長和孩子的認識就很難統一。而這些認知上的差異,恰恰是引發親子沖突的根源。針對父母和孩子的認知如何統一的問題,心理老師給出的建議是,家長和孩子因為認知起點、思維方式和人生閱歷的差異,追求認知上的完全統一是不現實的,但正因為家長比孩子更成熟,可以更全面、客觀、理性地處理問題,因此家長才需要去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成長需要和心理發展特點,進而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滿足其合理需要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和矛盾。這樣就把親子間各持己見的“辯論賽”引向了“親子行為背后的真實訴求是什么”的深度思考中來了。而換位思考、有效幫助才是親子焦點問題得以解決的前提。(五)分享升華,凝練有效策略。系列主題沙龍的最后一次,我們圍繞“青春期不同階段的家庭教育注意事項”展開,指向完善策略的可操作性,進一步明晰與鞏固團隊成員形成的正確的青春期家庭教育理念,起到深化的作用。此次沙龍我們沒有邀請孩子參加,是為了進一步幫助家長明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心理老師詳細分析了不同年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成長需求和承受的環境壓力,幫助家長明晰雖然同樣處在青春期,但面對六至八年級的孩子,家庭教育的策略卻有很大差異,而這期間銜接、過渡的注意事項就會直接影響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的效果。心理老師在分析六至八年級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面臨的不同學習任務以及對應產生的不同需要時提醒家長,他們的孩子處在逐漸步入青春期的不同階段。雖然青春期的孩子都具有關注自我體驗、獨立性增強、情緒化、同伴至上和疏離權威的心理特點,但這些特點與不同年級的學業任務相結合,反饋出來的成長需要卻差異很大。比如,六年級的孩子,比七、八年級的孩子課業負擔輕,對學習尚未形成緊迫感,休閑時間多,他們渴望在時間管理上得到父母的監督和指導,但又討厭父母給他們報補習班、布置課外作業、搶奪他們的娛樂時間,所以家長如何民主地引導孩子合理地規劃時間是滿足他們成長需要的關鍵。而處在七年級下學期和八年級的孩子,隨著課業難度和強度的加大,同伴間變得關注考試分數,為了樹立自己在同學中的形象,孩子們開始變得重視學習,但這時家長能夠提供的學習上的幫助卻越來越少了,輔導作業時頻繁出錯或是干脆不會,加之對孩子所處的具體問題環境不了解,給出的提高成績或是化解人際交往矛盾的建議就會無效,這些都會導致孩子拒絕再接受父母的建議。所以,這一時期聰明的父母會從精神和情感層面給孩子足夠支撐。父母會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鼓勵、支持孩子繼續向前;父母也都會接納孩子的喜怒哀樂,與孩子產生共鳴,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同時家長還要高度關注孩子在學業上遇到困難時的心態變化,避免一部分孩子“破罐子破摔”,甚至將精力轉向網絡游戲。因此,合理使用手機及網絡游戲成癮的防控,也是這一時期的重點。當然,如果家長在孩子急需幫助時還能進一步給出十分正確的提醒、建議和實質性的學業幫助,效果會更加理想。家長要切記的是,提醒、建議和幫助,不是指揮,更不是事無巨細的包辦代替。這才是青春期孩子愿意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心理教師專業的分析和可操作性的引領,激發了八年級家長及學生的“回頭看”,大家紛紛在具體操作環節分享經驗,沙龍在互動交流的高潮中結束。
三、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的作用與思考
(一)積極作用。1.充分發揮家校教育資源整合的力量。九年一貫的學生與家長資源同樣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發揮優勢的潛在力量。尤其是三、四年級及六、七年級這樣的銜接過渡年級,學生學習任務的難度、強度的調整,往往會給學生及家長帶來適應方面的問題。而借助銜接互助式家庭教沙龍,可以更有效地傳遞專業的聲音和“過來人”的經驗,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發揮家校教育資源整合力量的新策略。2.為實現親子有效溝通搭建優質平臺。解鈴還須系鈴人。家庭教育焦點問題的破解,離不開親子的有效溝通。而日常生活中,親子有效溝通的難點恰恰在于開誠布公、彼此接納、相互尊重的氛圍。由于親子矛盾很難用“是非觀”加以判斷,往往是站在父母或孩子不同的視角看問題,其主張都具有合理性。因此,矛盾的調和必然要基于充分了解對方后的換位思考。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讓存在親子矛盾的家庭處在心理教師、家庭教育專家和高年級學生及家長的大背景下討論問題,可以及時有效地聽到專家、“過來人”對焦點問題的專業看法或真實感受,有利于家長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生活及成長的真實需要,同時也有利于孩子了解專家及同齡人父母解決焦點問題時的態度及方法,最終必然有利于親子間理解、接納和問題解決。(二)深入思考。1.需要豐富的課程資源支撐。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不是“曇花一現”的活動,而是指向問題解決的系列課程。因此,心理教師應立足校本,定期廣泛開展問卷調查,面向學生及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焦點事件訪談,以專業研究為載體,系統設計開發沙龍的主題、內容及實施方案,形成切合本校家庭教育實際需要的家庭教育系列校本課程。2.需要堅實的組織機制保障。為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的課程開發提供堅實的組織機制保障,是確保其積極有效、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課程的開發工作并不是心理教師“據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任務,必然需要學校領導、德育部門及班主任的全力支持與積極參與。學校應以心理教師為核心,組建包含學校主管領導、德育研究室、班主任、家長委員會核心成員在內的項目團隊,以科研模式為載體,穩步推進課程開發工作。3.需要充分發揮家長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的主體是家長和學生,充分發揮家長和學生群體的潛在教育資源是提升沙龍實效性的關鍵。在家長群體中,可能會存在教育專家、咨詢師、家庭教育的成功實踐者等,他們可以提供專業資源,而且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的家長面對同一焦點問題時更有利于形成多元視角的頭腦風暴,從而大大提高解決焦點問題的效率;而學生群體的參與,將以往家庭教育只面對家長、家長回家后再作用于孩子的間接過程,變為家庭教育同時面向家長和學生的直接過程,這更有利于轉變學生對焦點事件的認知,當場的操作演練也更有利于塑造親子間全新的解決問題的行動模式。銜接互助式家庭教育沙龍應充分發揮利用家長及學生資源解決焦點問題的這一優勢。
參考文獻:
[1]劉琳琳.沙盤游戲助力家庭教育的探究——青島“心驛站”家長沙龍體驗式親子活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
[2]董巍.基于社會情緒課程提升家庭教育實效性的實踐研究[J].遼寧教育,2018(11).
[3]蘇嵐穎.同伴互助式家長沙龍——一種解決青春期家庭教育困惑的模式初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17)
[4]沈端芳.家長心理教育沙龍——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有效模式[J].成功(教育),2012(4).
作者:董巍 單位:遼寧省實驗學校
- 上一篇:談談素質教育中職美術教學
- 下一篇:傳統文化與現代家庭教育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