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時間:2022-05-27 10:46:44
導語: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將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進行有效銜接,是目前我國全面開展鄉村建設、推進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從根本上體現出我黨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而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僅需要科學、合理的處理兩個戰略方向之間聯系,還需要積極探索兩者發展方式和渠道。本文首先介紹了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性,并且以此作為基礎,結合農村建設的實際案例,總結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策略。
關鍵詞: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公共服務性;生產模式
我國的農村脫貧政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致使農村生產模式產生了巨大轉變,尤其是貧困地區的鄉村經濟發展結構中,無論是居民整體收入情況,還是其精神層次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1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性
對于鄉村振興以及精準扶貧來說,幫助貧困人民脫離貧困現象,最終實現生活的基礎保證,成為我國政治管理勝利的主要標志,是構建我國鄉村脫貧政策和戰略的主要優化與發展方式之一,是全方位、多角度開展鄉村振興的基礎條件。現階段,我國在各行各業積極開展相關的脫貧政策以及技術討論,其中農村精準脫貧以及振興模式,在長時間的實踐過程中得到了全面數據應用和信息操作,而在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中,怎樣使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取得精準扶貧成功,有效削弱鄉村發展在結構體制上的阻礙,是目前我國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實現農村精準脫貧,以此作為基礎完成鄉村振興的高效連接,才能從根本上完成扶貧資源和目標的高質量、全方位的鄉村振興戰略要求?,F階段我國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發展重點則是在振興方面,只有在鄉鎮基礎環境的基礎條件上,才能有效完成農業生產的全面振興,從根本上提升政府的服務性。比如,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基礎建設以及振興進度,進而提升農村居民的整體生活品質,政府以及農業管理部門,不斷調整和管理農產品種植和生產流程鏈,全面建設出“一村一品”的特色生產方式。并且充分結合線上互聯網發展模式,最終形成全新的業務生態環境。除此之外,政府還相繼推動農村自然環境和生活管理政策的開展,不斷引導農村居民開展廁所革命等環保項目[1]。在農村精準扶貧中,其工作重點主要是針對貧困現狀進行綜合分析,以此作為基礎尋找出貧困問題的根源,出臺精準扶貧的最終政策。比如:政府想要從根本上發展經濟發展和脫貧政策,就需要充分結合農業產品共享政策、文化發展政策以及精準輔助政策等相關方面。有效實現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優化,將農村精準扶貧發展政策與具體目標相互統一,堅持以人民作為核心出發點,建設信息以及經濟模式共享額基礎農村新環境,充分發揮出國家集中形式的制度長處。第一,根據農村和鄉村發展現狀,開展持續性的技術支持,尤其是針對農村深度貧困區域,從根本上提升人民群眾的自我發展和經濟提升的基礎能力。其中,農村精準扶貧政策和鄉村振興政策開展的主要核心則是不斷強化農村地區的核心動力,進而有效實現從外界幫助轉化至自身運轉,最大限度增加農村高水準、高品質的內部生產動力,進而不斷鞏固脫貧政策的實際效果。第二,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效為農村發展指明了今后的主要發展方向。而在農村建設過程中,“三農”政策貫穿于工作流程中,其作為保證我國民生的基礎項目,從根本上幫助農民穩定農村建設、發展農村致富道路、保證農村民生等方面。所以在保證農村開展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的同時,還應該將兩者相互連接,以此為貧困地區指出清晰明了的發展模式和目標,也為完成現代化農村建設奠定基礎條件和環境。
2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實際案例
清水縣在鄉村發展過程中,是相對典型的傳統農業種植縣以及國家重點扶持縣。目前主要管轄區域的10個鎮8個鄉260個行政鄉村1028個自然鄉村,其中鄉村總人口數為32.67萬,從事農業的人口數為29.99萬人。并且根據清水縣歷年來的數據和信息可以發現,清水縣積極開展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后,其貧困鄉村的數量大幅度下降,脫貧攻堅戰略得到了明顯發展效果。而在大量的數據和信息背后,付出的則是黨員干部和管理部門辛勤努力。
3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發展策略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渠道在于科學、合理的開展相關管理政策,并且以此作為基礎,實現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作為核心方向,科學實踐得出的結論可以證明,在農業發展道路上,只要堅持長遠計劃,并且因地制宜,才能有效實現農村精準扶貧以及鄉村振興相結合[2]。
3.1農業生產模式轉型升級
在鄉村農業生產和種植方式的提升和完善過程中,只有不斷構建出貧困地區的整體結構產業模式,才能成為鄉村脫貧發展的核心因素和基礎條件,其中鄉村貧困地區在整體農業生產產業生產鏈的優化、擴張等方面,不僅有利于帶動地區的主要經濟結構發展,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升貧困地區的農民經濟結構收入,進而全面提高鄉村經濟發展技術手段,尤其在鄉村農業生產和種植方面,能夠有效實現精準化扶貧政策,從而有效與鄉村振興資源相互連接。在農業發展和種植生產來說,只有最大限度延伸農業產業生產模式,才能全面增加鄉村農業整體生產質量和效率,進而成為貧困地區脫貧的核心經濟技術手段,也同樣成為鄉村產業結構的重要技術條件和基礎保證。現階段,我國大部分農業生產中的扶貧項目,仍然出現生產范圍相對較小、銷售渠道少,抵抗經濟風險能力較低、產品相同程度高等不良特點。為了進一步打破農民生產中經濟無法有效增加的相關問題,其中鄉村政府以及社會企業團隊,同樣積極尋找鄉村貧困地區,進而引進全新產業生產基于,以此作為基礎條件,不斷深化打造現代化農村精準扶貧政策。因此,只有不斷在新時代現代化社會主義體系條件下,實施精準扶貧鄉村農業生產產業聯系,才能科學、合理利用農村生產和種植資源,實現鄉村生產模式徹底轉變。想要從根本上提升農村經濟結構體制,將集體經濟模式作為經濟發展和轉變的基礎,積極推動產業振興,不斷引導經濟幫扶作為結構主體,因地制宜,深化開展企業、農戶的全新合作模式,同時引入互聯網線上運作模式,從根本上推動農村發展進程。
3.2構建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對于農村發展戰略來說,農村精準扶貧政策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鏈接的基礎,是專業人才的管理,無論是農村精準扶貧還是鄉村振興政策,都無法離開人才的管理。所以想要不斷開展農村脫貧,就需要積極培養充分了解農業發展、熱愛農業種植、熱愛鄉村發展的三農組織結構,以此作為基礎,不斷構建和完善技術人才的保證制度和降低結構體系[3]。第一,在精準扶貧政策上,積極引進和吸收技術返鄉的鄉村創業模式、大學生村官等,將其充分的應用在農村基層的管理崗位上,以此為鄉村振興發展策略,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保障結構組織。第二,在鄉村引領人的培養上,還應該積極發揮帶頭作用,從根本上努力克服農村的落后思想,并且積極形成技術創業和學習的良好氛圍和環境。第三,在農村建設過程中,需要以創業基礎強化作為基礎保證,由于農業生產和種植受到自然環境、市場需求以及天氣溫度等外界因素的多重影響,所以農業自身的抗擊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在實際開展三農政策和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構建出完善的專業人才培養策略,通過多渠道、多樣化的經濟融資模式,建立相應的創業保證資金,從而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的創新能力,強化農業抗風險水平。根據我國目前鄉村扶持政策開展現狀進行綜合分析,想要有效開展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就需要將扶貧和振興作為核心重點,其中經濟扶貧的重點包含了激勵貧困地區和人們的農業思想,讓貧困地區的人民有意識的開展脫貧活動。
4結束語
由此可見,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現階段我黨對于鄉村發展和農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完整的規劃出成長線路,并且以此為基礎,在各級職能部門的引導和規劃下,集合社會和農村的全部力量,積極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相關工作,真正意義上表現出我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決心和信心。
參考文獻
[1]孫志國,劉紅,劉之楊,等.武陵山片區恩施州智力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基于農業知識產權保護與智力資源開發[J].…江西農業學報,2018,30(5):135-141.
[2]陳勝,肖蕊,冉建,等.精準扶貧與鄉村建設解讀:以廣安市前鋒區精準扶貧工作的調研為例[J].特區經濟,2019,368(9):69-71.
[3]陸亞玲,袁泉,張暢,等.高職院校服務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的思考:以揚州市職業大學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458(16):13-14,16.
作者:王麗莉 單位:中共清水縣委黨校
- 上一篇:互聯網環境商務英語翻譯研究
- 下一篇:農產品品牌商貿英語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