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學年個人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6 04:52: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研究生學年個人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導師 汽車 實踐能力 知識結構 研究方法 論文寫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美國、日本、德國、瑞士等國都高度重視培養創新實踐人才,它們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實踐活動、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① 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加之我國加入WTO,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是和國際企業的競爭,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為提高產品技術水平、突破技術難關,對研究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因為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但是這些企業認為,目前的研究畢業生素質與企業要求有很大的差距,缺乏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②因此,對于我國汽車類專業學生而言,在不忽視理論能力的同時,更應加強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汽車類碩士生導師就面臨研究生培養方式的變化,汽車類專業碩士生導師應該如何及時實現角色轉換,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擔負起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的重任,這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僅就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談幾點體會和想法,以供大家參考。
1 提高導師自身創新實踐能力
1.1 提高導師自身的創新實踐意識
自身具有創新實踐意識是研究生導師培養學生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前提,是引導學生發揮創新實踐潛力的首要環節。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主要源自導師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意識,因此需要導師的具有創新激情及實踐的意識。③
1.2 提高導師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由于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對學生人格精神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同時,研究生教學與本科生教學相比,沒有系統和嚴格的評價標準和操作規范,因此導師的責任心就更為重要。
1.3 提高導師自身的專業能力
研究生導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良好的專業能力無疑是重要的。如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為了保持處于學科研究的前沿位置,導師不僅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要有扎實的基礎,還要時刻關注學科前沿研究,并在某一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不斷提高和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
1.4 提高導師自身拿項目和取得成果的能力
汽車類導師由于專特殊性,特別強調和產業的結合,因此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不斷地拿新的研究課題及經費,從而有條件帶動學生的學習與研究,使他們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得到鍛煉和培養,不斷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實踐能力。豐富充足的科研經費是科研活動的動力燃料,是研究生導師做出創新成果、不斷提高實踐能力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支撐條件和堅實基礎。④除此之外,還要善于總結、及時總結,把研究過程中的新思路,新成果通過論文、專利、獎項的形式表達出來。
2 學習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2.1 了解相關制度及流程
首先要了解自己學校研究生培養的具體規定、條例以及相關操作流程,對這些規定、條例及流程,研究生導師要心中有數并能夠按規完成。除了學校相關規定外,研究生導師也要有符合自己研究方向的一套“流程”。不同類的學生,具體的“流程”也應有所區別。
2.2 熟悉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及時間節點
(1)首先要求學生按照相關規定修滿相應課程的學分,打好專業基礎。良好的基礎是提升創新實踐能力的前提條件,也是研究生學習的基本要求。(2)指導學生廣泛地查閱專業相關的文獻資料。鼓勵學生利用好學校圖書館和網絡資源查閱相關文獻,多渠道地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開闊學術眼界,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文獻綜述。(3)幫助學生學習研究課題開展需要用到的軟件,在課題開展中形成科學可行的研究問題。讓指導的學生參與到正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從中選取某個小的方面作為具體的研究問題。(4)針對汽車類專業的特點,知會學生三年3個階段,獲得3個階段性成果。通過第一學年的課程學習、文獻閱讀、軟件學習,第一學年底撰寫開題報告;第二學年開展課題研究,撰寫中期報告;第三學年使學生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結合課題研究成果形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并撰寫畢業論文,進行畢業答辯。
2.3 加強研究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
在目前的新形勢下,研究生導師必須轉換思維,將自身的科研成果與社會相聯系,提高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努力走出去,利用自身的學術理論優勢,和工礦企業中的工程師聯合起來,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自身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導師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以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實踐中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同時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具有較強創新實踐能力的高級人才。⑤
3 掌握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具體方法
為了在研究生指導過程中,優質高效地培養出優秀的研究生,需要在方法上不斷地創新和探索,我們課題組認為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經常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學科背景不同,個人能力不同,研究方向不同,性格不同,溝通的方式也應不同,導師要采用學生喜歡的溝通方式,不宜居高臨下。(2)在入學時給一個完整的培養方案,讓學生了解整個流程,在每學期初給每一位學生安排具體的計劃,并檢查和督促他們的執行情況。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對學生要進行適當的管理,但是不能一刀切,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安排不同的計劃。(3)給研究新生灌輸理念,導師指導研究生的過程和原來傳統教學有所不同,不完全是一個“我教你學”的過程。汽車類專業碩士研究生應著重培養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導師并不能手把手地將創新能力交給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除了需要導師的指導,也需要學生自己不斷領悟并提高。但是不管怎樣,學術面前人人平等,導師和學生應互相探討,互相促進。研究生導師要在和學生的互動中不斷提升自己,和自己的學生一起成長。(4)導師應把學生放到實際課題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5)在課題研究階段給予學生一定的研究補貼,能讓學生做到基本生活費用自理。(6)了解學生以及他們的職業目標,給予他們最好的建議,幫助他們做準備。在就業過程中導師要積極主動為研究生就業提供指導和幫助。
基金項目:長沙理工大學教改項目(JG1342)
注釋
① 戴敬,王石,馬斌.新形勢下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與影響[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4):473-475.
② 張亞麗.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多元化的探討[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65-67.
③ 譚源淵.研究生導師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7.3:49-51.
篇2
[關鍵詞] 臨床藥學;研究生;培養方案;復合型人才;科研
[中圖分類號] R9-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01-0129-03
臨床藥學(clinical pharmacy)是指以藥學知識為基礎,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研究及干預藥物在患者體內的藥效動力學及藥代恿ρЧ程,從而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經濟性的一門綜合性學科[1]。本概念最初于1957年由Donald Francke首次提出[2],并于1966年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UCSF)率先創立臨床藥學專業[3]。臨床藥學于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1989年由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建立了我國首個臨床藥學本科專業,至2014年全國共有32所高等院校具有臨床藥學專業,其中有12所院校具有碩士培養點,9所院校具有博士培養點[4-6]。作為首都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我院于2014年申請并獲得臨床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和培養點,負責培養本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部分七年制在校生的實習帶教。在培養過程中,通過與臨床科室的交流及畢業生的反饋,筆者發現,現普遍實施的臨床藥學教學模式無法滿足臨床對藥學人才的需求,臨床不僅需要臨床藥師提供藥物咨詢、指導服務,更需要臨床藥師提供設計、分析、實施藥物試驗的科研服務。據此,經導師組調研與討論,決定對在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加強對科研能力的培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對本單位對該學科的學科建設、課程安排及人才培養方案做一總結,以供同仁參考。
1 培養對象與目標
臨床藥學是以向臨床提供具有藥學、臨床、科研能力的臨床藥師為培養目標的學科,故本學科的培養對象須具有臨床藥學的本科教育背景,但由于我國臨床藥學起步較晚,各高校的臨床藥學本科教育規模普遍偏小,而現今社會對臨床藥師的需求量較大,因此可將招收條件放寬至具有藥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等相關專業的本科學歷。在培養過程中,不僅需使研究生掌握為患者提供合理化用藥方案的能力,還需以研究生可獨立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藥物問題、分析藥物問題、解決藥物問題為最終培養目標。
2 培養模式
2.1 培養時限
臨床藥學的培養時限一般為3學年(6學期)。但由于本培養點的規模有限,本校報考人數較多,故目前僅招收本校臨床藥學5年制本科生,根據培養方案,可將本校臨床藥學本科的第五學年與研究生階段打通培養,這是由于臨床藥學第五學年本為臨床實習,而本培養點即是臨床單位,故將本科與研究生階段打通,在保證本科質量的前提下使總學程達到3年。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學生有更加充裕的時間接觸臨床一線,更能保證教學的質量與連續性,并可壓縮培養周期,即“5+2”培養模式。
2.2 培養方式
2.2.1 導師組負責制 為保證培養質量,由本校臨床藥學系負責32個月實踐培養計劃的制定與輪轉編排,并由導師、藥學部的相關專家組成導師組,對研究生的實踐培養進行有效指導。在培養過程中,再由臨床藥學系集中組織安排進行階段考核、結業考核、學位論文開題與答辯。
2.2.2 ??贫ㄏ蚺囵B 研究生在首都醫科大學完成必修課學習后,導師根據課題背景、優勢學科、研究熱點及學生個人興趣對其??品较蜻M行定位。研究生將以個性化的??品较蜻M行臨床實踐與科學研究。
2.2.3 藥學實踐 在進行臨床實踐前,研究生需對本單位的藥物品種、藥事管理細則、科研課題及藥學部運轉模式有一定的認識。故在臨床實踐前,研究生需進行為期10個月的初級臨床藥學實踐,在藥學部門診藥房、病房藥房、靜脈配液中心、藥檢室、實驗室及藥庫等各個崗位進行輪轉培訓,培訓包括對藥品的檢驗與調劑、靜脈配液方式、用藥干預、治療藥物監測及用藥咨詢等。在輪轉期間,藥學部還會安排各崗位負責人對研究生進行統一的講座培訓,使學生快速的、正確的了解各崗位的工作職責與工作內容。
2.2.4 臨床實踐 在完成藥學實踐后,研究生將進入為期1年的高級和??婆R床藥學實踐階段。學生按照自身??品较蜻M入各臨床科室,在臨床藥師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藥學監護。在此期間研究生需掌握本??朴盟幤贩N、適應癥與藥物遴選方法、用藥原則、用藥時限及藥物不良反應辨別方法等內容,并在本專業臨床藥師及臨床醫師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的初步的用藥監護。
2.2.5 科研實踐 本培養點推薦研究生住校學習,研究生自入學始,即對其進行科研培養。在臨床實踐及科研實踐期間,布置工作量較小的相關科研任務,囑其利用業余時間完成,并安排研究生對老師及學長的實驗及科研進行觀摩,使其在觀摩期間迅速掌握相關實驗設計、實驗方法、實驗步驟、標書及論文撰寫等相關科研內容。
在完成初級臨床藥學實踐后,研究生進入為期1年的臨床高級和??扑帉W,以及科研實踐階段。導師根據其??品较?、課題背景及學生個人興趣圍繞當前臨床研究熱點及難點進行科研選題。選題需具有一定的高度,并應涉及藥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學、藥劑學、循證醫學等多個學科,從而使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對相關科研方法及手段有更深的理解,并通過實驗結果對臨床用藥提供一定的理論及數據支持。
2.2.6 培訓及交流實踐 為加速臨床藥學的學科建設,本培養點著重培養研究生的自主學習、溝通及言語表達能力。研究生在學期間,導師組努力為學生爭取參加各種學術講座、專業培訓及學術會議的機會,并鼓勵學生在會議過程中進行匯報、發言及交流。另外,導師組每兩周安排的一次學術交流會,研究生定期進行數據匯報,并對研究內容及難點、問題進行交流與討論。這不僅可使導師了解每個研究生的實驗進程與實驗問題,還可使研究生拓寬眼界,了解其他??频南嚓P知識與研究現狀。
3 成果
3.1 熟悉藥學業務工作
據了解,部分臨床藥學培養點忽略藥學實踐過程,從而加大臨床實踐幅度[7-10]。這雖可加深學生對臨床藥學的認識,但研究生在實踐中卻不了解自身科室的藥品品種、藥事管理細則及科室運轉模式,從而在臨床實踐中面對醫生、護士及患者所提出的問題無從解答[11-13]。由此可見,藥學實踐是臨床藥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本培養點研究生在藥學部輪轉過程中,不僅熟練掌握本單位用藥目錄,更對各崗位工作內容及職責有了深刻的認識,使研究生在查房過程中能夠為臨床提供準確的藥品信息及藥事管理細則。
3.2 臨床藥學能力增強
在本培養模式下,研究生在臨床中發現及解決藥物問題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據相關臨床科室反映,對于藥物品種、適應癥、用法用量等常見問題,學生可根據已有知識或用藥手冊迅速給出結果;而對于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辨識、非常規用藥等復雜問題,學生可通過文獻檢索、專家咨詢等方式獲取正確信息,再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反饋于臨床。由此可見,??婆囵B下的研究生已得到各臨床科室的肯定與認可,這不僅為臨床合理用藥做出了貢獻,還為臨床藥學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3.3 科研水平提高
在此培養模式下,研究生的科研思維與科研能力均有顯著的提高。研究生不僅可以按時高效完成論文開題、中期匯報、論文答辯等環節,還在與同學的相互幫助與合作中,對其他??朴辛艘欢ǖ牧私?。2015年以來,本學科點已畢業和在讀的4名碩士研究生,共發表SCI論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其中有2篇論文分別獲得2014年和2016年北京藥學年會優秀論文的二等獎和三等獎。由此可見,在此模式培養下的研究生不僅擁有了良好的科研思維與寫作能力,還加深了對??扑幬锏睦斫馀c感悟,臨床藥學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顯著提高。
3.4 交流溝通能力增強
在眾多的科室會議、用藥宣教、學術會議中匯報及發言中,研究生的言語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及溝通技巧均有顯著的提高。在不斷地鍛煉中,學生漸漸從中找到了自信,辦事能力及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 總結
4.1 ??婆囵B的優勢
本培養點研究生在第二學期即明確自身的??品较?,有助于學生盡早對??浦R進行學習與梳理。通過對??扑帉W知識的研究,不僅能對該學科有更深層次的認識,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專業的藥學服務;還能更為快速的掌握臨床藥學的工作內容及研究方法,在學習其他??茣r也可觸類旁通,提高自身學習及工作效率。此外,??婆囵B也為科研課題指明了研究方向,使臨床與科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避免科研與臨床脫鉤的現象。
4.2 加強科研培養的優勢
目前,臨床需要精通藥學、臨床及科研的復合型藥學人才,而傳統培養模式下的臨床藥學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無疑是其短板[14-17],故加強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加深其對??扑帉W知識及問題的理解,還能切實分析、解決臨床中的藥物問題,提供可靠的理論及數據支持,使藥學與科研真正服務于臨床。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專長,也成為其就業的敲門磚[18-20]。
4.3 展望
誠然,本單位展開的臨床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剛剛起步,各個方面的建設均處于摸索階段,在某些培養環節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正與臨床藥學在國內的學科現狀相一致。但筆者相信,在大家對臨床藥學教學的不斷嘗試、探索與挑戰下,最終會摸索出一條適合于中國國情的臨床藥學的特色發展道路,臨床藥師也會隨著工作的深入得到醫生與患者的認可和信賴。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Pharmacy. Acute care clinical pharmacy practice:Unit-versus service-based models[J]. Pharmacotherapy,2012,32(2):35-44.
[2] Bond CA,Raehl CL,Franke T.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 hospital pharmacy staffing,and medication error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J]. Pharmacotherapy,2002,22(2):134-147.
[3] T雪雷. 臨床藥學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 重慶醫科大學,2015.
[4] 張琴. 臨床藥學現狀和發展研究[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6):750-752.
[5] 吳永佩,顏青. 臨床藥學學科建設的內涵、范疇和發展趨勢[J]. 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4,23(3):133-159.
[6] 吳永佩,顏青. 臨床藥學學科建設與相關概念的探討[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14,23(2):69-72.
[7] 龍萍,吳方建. 臨床藥學與臨床藥學學科建設[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2,32(11):884-886.
[8] 趙奎君,續暢,王秀娟,等. 臨床中藥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J]. 中國現代醫生,2016,54(7):136-139.
[9] 楊志海,張幸國,馬葵芬,等. 我國臨床藥學學科發展現狀調研分析及思考[J]. 中國藥學雜志,2015,50(17):1553-1557.
[10] 張鳳,夏天一,高守紅,等. CNAS-CL01準則在臨床藥學教學和科研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藥業,2016,25(18):11-14.
[11] 馬葵芬,張幸國,王融溶,等. 基于國家臨床重點??粕陥髷祿治雠R床藥學科研現狀[J].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6,33(1):94-97.
[12] 劉耀武,印曉星. 臨床藥學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初探[J]. 西北醫學教育,2015,23(3):427-429.
[13] 張文悅,翟所迪. 臨床藥學本碩連讀六年制的實踐和科研模式探索[J]. 中國藥房,2008,19(13):1028-1029.
[14] 趙宇昊,唐燕,李書珍,等.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臨床中藥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 28(12):1891-1892.
[15]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淺議臨床中藥學學科內涵建設[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11):139-140.
[16] 蔣學華,李喜西,曾仁杰,等. 臨床藥學學科與學科的可持續發展[J]. 中國藥房,2008,19(13):965-968.
[17] 顏海弟. 我國臨床藥學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改革對策[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15):143-147.
[18] 張冰,金銳,吳嘉瑞. 基于現代中藥師知識框架構建臨床中藥學課程[J]. 藥學教育,2011,27(5):23-25.
[19] 李曉平,邵宏,唐忠婷,等. 國外52所大學臨床藥學專業研究生教學體系的比較[J]. 中國藥事,2007,21(11):934-938.
篇3
一導師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職責要求與優勢
第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導師職責的應有之義。導師負責制是當前高校采用較多的一個模式,是由導師對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專業學習、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并全面負責的人才培養制度?!督逃筷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0〕11號)明確規定,教書和育人是導師的兩大基本職責,要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責任人的作用。因此導師的作用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專業知識和研究視野方面,引導研究生向縱深方向發展;二是在道德品質、個人修養上引導研究生健康成長。這些都凸顯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的教師的本質和要求。
第二,研究生的現狀要求導師必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傮w上看,廣大研究生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努力學習、獨立意識強、思維活躍、積極進取。但是,在研究生招生規模日益增加和社會多元化思想影響下,研究生群體不僅在年齡、受教育程度、社會閱歷等方面存在差異,思想基礎、價值觀念也表現出多樣化,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巨大挑戰。有些研究生信念淡漠、情感迷惘、公德缺失、責任感不強;注重個人利益,功利性色彩嚴重,集體觀念淡化,組織紀律性差,生活無動力,學習無目的;許多研究生面臨包括來自生活、學習、發展、人際、經濟、工作、戀愛婚姻、家庭和就業等多重壓力,一些心理承受力比較差的研究生感到不堪重負,產生憂郁、自閉、孤獨、失落、茫然、焦慮等心理疾患,甚至由于絕望而選擇結束生命;有些研究生認為自己交了學費是教育消費者,學校應該提供像商家對顧客一樣周到細致的服務,他們對學校的一些管理規章制度和做法表現出一種盲目性、極端性地懷疑和抵觸,甚至逆其道而行之;社會對研究生評價更注重他們的業務能力、外語水平,部分研究生自覺不自覺地表現為重業務技術、輕思想政治的狀況。[1]在新時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的研究生,如果不重視他們的現實狀況,不切實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必然會形成高學歷層次不穩定的人群,無疑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而研究生對所遇到的困難挫折和認識上的迷茫,也迫切希望有人,特別是閱歷豐富的、他們最為敬重的導師能給予指導或提供解決問題的意見。
在這種情況下,要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從思想觀念、工作機制、教育內容、方法途徑以及隊伍建設上進行改革,使之適應并服務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形勢和要求,幫助研究生解決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個系統工程,要充分調動發揮好專職隊伍、研究生骨干隊伍、導師隊伍三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作用,而其中導師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地位與作用尤其重要。
第三,導師在研究生德育引領方面更具優勢。研究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和科研工作的,在長期一對一的教育模式中,接觸最多、對個人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自己的導師。導師也因此比較容易掌握研究生的情況。[2]絕大多數研究生在和導師的接觸和交流時,都能夠主動跟導師談心,包括傾述自己的苦惱和不解,這時導師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方式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從而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而導師對研究生來說有極大的權威性,導師的人品、學識、道德對研究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那些知識淵博、教學有方、道德高尚、富于人格魅力的資深導師深得學生崇敬,導師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導師和其他教育力量相比,如專職輔導員、教務員等其他管理人員,更具有智慧、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權威。當研究生中出現一些消極苗頭和言論時,導師的一席談話往往更能讓他們欣然接受或認真反思及時修正。因而,相對于輔導員和其他任課教師而言,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長期以來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在工作機制中并沒得到充分體現。目前,在組織體制上,研究生培養規模較大的高校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實行二級管理:在組織機構上學校設立專門的部門,如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或在研究生院(部、處)設立研究生黨委(黨總支);在院系層面,則由黨委(黨總支)負責。在隊伍上,校級有專門負責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副書記,院系有負責研究生思想工作的副書記和研究生專兼職輔導員。在這種體制下,傳統教育體制中長期存在的工作“兩張皮”,即“德育歸學工口,業務靠培養口”現象仍普遍存在,導師只負責專業指導,專兼職輔導員具體負責研究生日常事務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因他們工作分工職責不同而分離。
第二,相當部分導師對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上有偏差,存在“重業務、輕政治”的思想。他們認為導師職責就是負責研究生的學業發展,指導研究生學會“研究”、學會“做學問”,往往把自己限定在指導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層面上,更多關心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的導師甚至公開反對研究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思想教育主題活動以及學術活動,認為研究生要專心搞學術搞科研,其他活動最好少參與或不參與。對其所帶的研究生中出現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差,受到感情、生活、工作問題困擾產生較大的思想波動,心理問題突出等情況掉以輕心,置之不理,認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而且還是高層次人才,本身具有良好的素質,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夠自行解決,自己插手就是干涉學生的自由,侵犯他們的隱私。就算要管,那也是輔導員的事。
第三,一些導師責任心不強,忽視自身的道德修養,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導師除了指導碩士、博士,還要指導本科生以及其他專業學位的學生,加上其自身有科研、教學任務,還經常外出開會、講學,一學期下來跟學生見不了幾次面,專業學習方面都指導不了,更別說學生的思想教育問題了;研究生導師雖然都是本專業領域的專家,但有的導師知識結構與時代脫節,缺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知識和經驗,沒有掌握研究生的特點和成長規律,也不愿意補充學習相關知識,處理問題態度粗暴、方法簡單,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激化矛盾;有的將自己和研究生的關系定義為“老板”和“打工者”的關系,將學生視為廉價勞力;有的導師學術道德低下,浮躁而急功近利,帶頭搞學術腐敗,剽竊別人的勞動成果或隨意篡改科研數據;有的自詡權威,吹噓自己的學術成果和學術地位,打壓他人的研究等等,這些都極大地損害了導師的形象,在研究生中造成極壞的影響,讓學生們對導師的人格道德產生懷疑和不信任。
第四,導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約束機制和評價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很多高校雖然出臺了關于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及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條例等文件,對導師要成為學生生活上的關心者、學業上的指導者、思想上的引導者提出了明確要求,并作了相關規定,但大多都是宏觀的空洞的內容,對導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無相應的有效評價機制,可操作性不強,對于不愿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是成效差的導師也無切實可行的懲罰措施,結果干好干壞一個樣,起不了獎勤罰懶的作用。
三創造條件,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加強導師師德建設,確立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責任人的職責。建立導師思想政治教育責任制,明確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職責與要求,強化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要求導師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理念,在培養、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要將培養研究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放在首要位置,并貫穿于教學、科研等具體培養環節的全過程。導師自身也要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準則,模范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并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學術學風等方面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同時也要加強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特點、方法的研究與探索,努力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第二,明確并量化導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建立操作性強的考核獎懲制度。導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培養研究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修養,關心研究生的思想、學習、科研、生活,培養嚴謹的科研態度和良好的學術道德。導師每個月至少要與研究生進行1次思想交流,以及時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每學期要與各培養單位分管領導或研究生輔導員聯系2至3次,及時反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況;對研究生每學年1次的思想政治表現進行了解和考核,并把評語和考核結果寫入研究生的學年總結鑒定表中,存檔備案;參與研究生違紀處理、疾病、事故、心理健康等突發事件的處置;積極參與并組織、督促研究生參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要建立研究生德育工作評估制度,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實情況和效果作為評價和衡量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標并列入研究生培養工作評估體系。對研究生導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況的考核由各培養單位負責,各單位要根據學校的要求制訂具體的考核辦法,定期檢查“研究生導師工作筆記本”,了解導師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職責的情況,每學年或者每屆所指導的研究生畢業時對導師進行一次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向學校提出是否繼續聘用為導師的建議。其中,對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職責不力、各方面反映意見較大、出現重大問題或事故的導師,由各單位提出處理意見,經學校審核后給予相應處理。學校每年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業績突出的研究生導師進行表彰,并考慮撥??钤O立“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獎勵金”,每2年舉辦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大力宣傳研究生導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先進事跡和典型經驗,以營造教書育人的濃厚氛圍。
第三,搭建導師思想政治工作平臺,拓寬導師工作渠道。一是網絡平臺?,F在是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導師應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充分重視并善于利用網絡構建交互式的徳育平臺。要建立導師個人主頁,用QQ、MSN、微博等與學生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便于指導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即使導師外出,也可使用移動網絡與學生溝通,這樣就能有效解決導師由于工作忙而難于與學生見面聯系的問題。二是交流平臺。學校要定期召開導師德育論壇,專門就導師如何有效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專題研討和經驗交流,以拓寬導師的工作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實踐平臺。安排黨員導師兼任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或負責聯系一個研究生黨支部,直接參與指導和組織研究生的黨建和思政活動;安排導師帶隊參加研究生的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了解國情、社情、民情,要求導師必須擔任1至2個研究生社團的指導老師等等,盡量為導師創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機會,這樣導師的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才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四,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解決研究生思想問題的同時要解決研究生的實際問題。要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研究生心理發展規律,充分考慮研究生的內在心理需要,充分考慮研究生的個體差異,因勢利導。[3]首先要堅持文以載道,做到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通過組織學術沙龍、學術交流,將研究生吸收到導師的科研項目團隊,或從科研經費中抽出部分資金專門用于研究生科研資助,以解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問題,同時加強思想教育與專業教學的相互滲透,實現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有效統一。其次,要將心理教育和就業指導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過就業指導,開展“成功觀”、“就業觀”教育,解決研究生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研究生提高克服困難、經受考驗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解決適應學校學習生活和社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鵬.研究生思想特點研究文獻綜述[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0.3:(55-56).
篇4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為培養本國高端國際化人才參與全球競爭,招收優質來華留學生,服務于國家外交及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已成為必然趨勢,而學生的國際流動則是評估一個高校國際化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在分析國內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新趨勢的基礎上,結合南昌大學實際情況,提出了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校發展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若干策略及建議。
關鍵詞:
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校;研究生培養;國際化;策略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為給國家培養更多能參與全球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同時吸引大量外國優質生源到我國接受研究生階段教育,服務于國家外交及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已成為必然趨勢?!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也明確提出:“要擴大教育開放,通過各種形式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要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不斷提高來華留學教育質量?!迸c世界高水平大學相比,我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尚處于起步摸索階段,尚未形成統一體系和模式,不同層次高校國際化發展水平極不均衡,國際化項目形式較單一,受益學生范圍小,來華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數量少,生源質量還有待提高,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校尤其如此。
一、全球學生國際流動情況概述
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國際間的學生流動(studentmobility)日益頻繁,但流動目的國仍然集中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根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2013年的權威信息,2011年,全球430萬國際流動學生選擇的流動目的國中,赴美、英、澳、加、法、德六國學生數占53%,其他所有國家占47%。國際學生的大量招收給上述六國帶來了豐厚的“外交紅利”,也給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招收國際學生的學費收入緩解了本國政府對國民教育財政投入的壓力。同時,大量招收國際學生給本國高校創造了長期穩定的多元化校園文化氛圍,與將其本國公民培養成全球公民的目標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政策,鼓勵學生雙向流動,成為了新興的留學目的國。韓國提出要使其國際學生人數在2020年達到20萬,并為此在簽證政策、獎學金、質量保證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日本也計劃到2020年使其外國留學生數量從目前的13萬人擴大至30萬人。馬來西亞政府也通過向外國學生提供獎學金、放寬勤工儉學政策和移民政策等優惠條件,吸引留學生。
二、國內高校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新趨勢
1.研究生全球流動更加頻繁2014年,我國留學生輸出人數約為50萬人,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留學生輸出國地位。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EE的《2014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數據顯示,2013-2014學年,留美中國學生人數總計有27.4萬余人,其中40.3%學生攻讀本科,42.1%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與此同時,來華留學人數逐年遞增,2014年,作為亞洲第一大留學目的國,共有來自203個國家和地區的37.7萬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我國留學,較2013年增加了5.77%。其中,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數僅占4.8萬,約占全部來華留學生的12.73%。來華外國研究生的增多,與中國學生一起進行學習和科研活動,對校園國際化氛圍的形成大有裨益。2.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形式更豐富與以往相比,研究生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形式更加豐富,除赴國外繼續攻讀更高學位外,利用寒暑期學習短期海外課程,通過中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項目或學分互換項目,到國外進行一學年或一學期的交流學習、課題研究或實習,出國參加國際會議等多種交流形式在我國高校廣泛開展。3.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發展迅速通過國外著名高校在中國建立校區,合作辦學項目引進國外優質課程等方式,學生不出國門,用更少的花費就可以接受國外高校相同質量的研究生教育。4.研究生師資國際化程度逐步提升外教的聘請不再僅限于語言類專業,擔任專業課外教數量增加,國外院校高水平學者教師來華短期授課次數增加。同時,具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的本國教師數量逐年提升,為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提供了師資保證。5.學生個人對接受國際化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漲除政府及高校的統一規劃和布局外,更多的研究生向往通過各種途徑接受國際化教育,參與國家交流活動,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增加自身的競爭力。
三、南昌大學研究生培養國際化現狀
南昌大學作為江西省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作為江西省內留學生人數最多的高校,學校非常重視國際化辦學,先后與30多個國家(地區)的8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學校積極開展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除積極爭取國家留學基金委及江西省支持選派優秀研究生赴國外學習外,也為在讀研究生設立了出國深造獎學金。結合學科優勢,學校成立了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中德研究院、中法中心等,并與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成立食品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選派優秀研究生赴合作院?;驅嶒炇遗c國外導師共同進行科研項目。學校重視通過合作辦學項目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1996年,與法國普瓦提埃大學合作舉辦了碩士層次企業管理專業教育項目。截至目前,已有1000余名學生通過該項目赴法留學。設立南昌大學獎學金,廣泛招收碩士和博士來華留學生。注重利用已有國際交流與合作資源助力于研究生的聯合培養。如我校人文學院在國際交流學院及海外兩所孔子學院設立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實習基地,使該專業學生畢業前100%具有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經驗,30%具有海外教學經歷。當然,與經濟發達地區高校相比,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還處于初級階段,國際合作交流項目數量少,形式單一,學生受惠面小,雙語或外語授課碩士課程少,來華外國研究生數量和質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四、欠發達地區高校提升研究生培養國際化策略與建議
1.大力推動與國外頂尖高校在線教育除少量國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學校資助項目外,對于普通研究生來說,無論是出國進行長短期學習,還是在國內就讀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對其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有較高要求,這也是制約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校研究生國際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笠幠T诰€開放課程”(MOOCs)以及國外名校提供的遠程教育課程,可以為學生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在線優質課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梢試L試利用有限的教育國際化經費購買類似教育產品和設備,提高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水平。
2.實施教師海外培訓計劃和國外優質師資引進計劃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離不開國際化的師資。一方面,我們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加大外籍教師特別是專業類外籍教師的聘請力度。另一方面,應有計劃地選派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到國外進修深造和開展科學研究,并與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建設相結合,加強對緊缺課程師資、骨干師資的培訓。出臺激勵措施鼓勵這些歸國教師開發雙語或外語授課課程。南昌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進行了深度的合作,每年互派師資進行深度的科研合作,特別是在臨床醫學和生物醫學方面簽訂了年輕教師的聯合培養與繼續深造的合作協議。
3.結合學校學科優勢,深化合作辦學項目的深度和廣度注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和內涵建設,著眼長遠,真正將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學校相應學科的發展作為合作辦學的首要任務。南昌大學的臨床醫學作為優勢學科,具有大批的高層次人才在南昌工作,通過這批高層次人才與國外頂尖高校合作,從而能夠結合本地優勢與國外高校的先進教育資源,打通臨床醫學類留學生從本科至碩士、博士的貫通式培養模式。
4.大力招收優質外國留學生,增強學校國際化氛圍結合學校學科優勢,通過開設高水平高質量的外語授課課程吸引優秀外國留學生前來進行研究生階段學習,加強中外學生交流,增強學校國際化氛圍。通過與國家教育部、外交部、省外辦等政府機構的合作,南昌大學與多個國家的省州政府簽定了留學生外派計劃,吸引了南非、約旦、印度、俄羅斯等國家的留學生來華學習,其專業覆蓋面涵蓋了醫學、工程、語言、經濟,以及基礎科學等各個方面,多元的文化碰撞,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已有不少留學生在漢語大賽、專業競賽中嶄露頭角。
五、結束語
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需要不斷探索、不斷改革、不斷總結其過程,因為授課語言的制約,我國在制訂相關政策時不可完全照搬英語國家發展模式,而應借鑒一些官方語言非英語國家的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成功經驗。我國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出現了一種新的態勢,即學生流動更加頻繁,國際化形式更加豐富,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日益迅速,師資國際化程度逐步提升,學生個人對接受國際化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漲。南昌大學作為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一所綜合性高校,在學校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中“削減本科生數量,2020年研究生數量占全部學生數的1/3”的目標下,提升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水平對學校的發展尤為重要。但因為基礎薄弱等原因,目前學校的研究生培養國際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建議采取大力推動與國外頂尖高校在線教育,有計劃地實施教師海外培訓計劃和國外優質師資引進計劃,結合學校學科優勢,深化合作辦學項目的深度和廣度,大力招收優質外國留學生,增強學校國際化氛圍等措施,使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得到更大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和改革綱要(2010-2020)
[2]韋薇.試析韓國留學政策現狀及對中國的啟示[J].科教導刊,2014(5上).
[3]日本文部科學省官方網站.[EB/OL].[2010-7-29].
[4]馬聯.馬來西亞教育聯盟推出一系列留學優惠政策[J].僑(113):27-28.
篇5
1我國護理學學位授予情況
1.1我國的學位制度我同學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學位分學上、碩上、博士_一級。圍家教育部1997年頒布的“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規定,授丁學位的學科門類為12類,醫學為其中之一。醫學門類一級學科有8個,即: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巾醫學、中藥學。護理學同內、外、婦JL等臨床學科一樣,屬于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
1.2學研究生培養類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98年下達“關于調整醫學學位類型和設囂醫學專業學位的幾點意見”,規定學研究生培養類型分為“醫學科學學位”(科研型)和“醫學專業學位”(臨床)兩種。醫學科學學位主要側重學術理論水平和實驗研究能力,目標是培養從事基礎理淪和應用基礎理論的人員;而學專業學位主要側重從事某一特定職業的實際丁作能力,目標是培養高級臨床醫師、口腔醫師、牛防疫和新藥研制與開發的應人才。
2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及方法
2.1培養目標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護理教育、科研和臨床能力,在護理專業領域學有專長的高級專業人才。該目標與護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養目標既有聯系又有別。相對言,本科牛畢業后是面向大臨床的專業人才,而碩士生更強調專業特長,博1:生更側暈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學制脫產學習和在職學研究生學制有所不同。前者為3~4年,研究生入學需參加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考試科目為英語、政治、基礎課(內外科護理學、病理生理學)和專業基礎課(基礎護理學)。在職學者入學考試科目為英語、護理綜合(內外科護理學、基礎護理學、護理心理學),成績合格者6年內可申請在職碩士學位。
2,3培養流程脫產學習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養時間內,須按期完成下列任務:第一、二學期制定培養計劃,參加學位課程學習;第三學期參加教學(臨床)實踐,繼續專業課學,完成預實驗和開題;第四學期參加教學(臨床)實踐,開始課題研究,發表文章,進行中期考核,符合條件者可申請提前攻博;第五學期繼續課題研究;第六學期撰寫論文,完成畢業答辯。
2.4獲得學位條件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授予醫學碩士學位,獲得學位的條件包括:(1)學分積滿:科研型學位、專業型學位的學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類課程學分均不能低于規定標準;(2)答辯合格;(3)通過國家大學生英語6級考試;(4)。
3提高培養質量的主要環節
3.1建立專業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是整個專業教學汁劃的核心,因而構建科學的、富有護理特色的研究生課程體系是提高護理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2004年,我們調整課程設置,力爭逐步建沒和形成體現護理發展主流、符合高層次護理人才知識結構要求的課程體系,開設公共必修課4門、專業必修課、專業課、選修課9門。鑒于部分專業必修課教材存在知識老化、內容簡單、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問題,我們編寫專業教材3本,其中《危重癥護理學》獲2004年國家教育部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3.2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要培養出高層次的跨世紀護理人才,就必須有高水平的導師隊伍。選好導師,發揮導師教書育人的作用是保證研究生質量的關鍵。
3.2.1嚴格導師遴選和資格審杏,確保導師質量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導師隊伍,必須嚴格研究生導師的遴選和資格審查。首先,導師必須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獻身護理事業的高尚情操和優良品德,有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其次,導師要求有副教授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項目和研究經費;最后,實行導師資格的滾動管理,改革導師終身制,以保持導師隊伍的高水平,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2.2加強導師培養,提高導師質量教育乃終身之事,并}一勞永逸。導師也要不斷接受教育才能適應指導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們有計劃地組織導師糾高水平的醫學院校和科研機構交流和學習,以加強其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提高其綜合素質。我們提供的培訓途徑包括:(1)面上培訓:1—2次/年;(2)學歷教育;(3)出國進修:3—5人次/年,時間3個月至兩年。這些培訓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導師的視野,豐富完善了導師的知識結構,提高r導師指導研究生的能力。
3.3規范課程學存研究生課程學習當中,選課是關鍵,突出一個“用”字;學習是重點,突出一個“思”字;教學是保障,突出一個“精”字;考試是檢驗,突出一個“活”字。
3.3.1選課開學一周內,導師根據研究生所學具體專業要求,以加深基礎、拓寬知識面、構建研究生最佳知識結構為準則指導研究生選課。選課在網上進行,不得隨意變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須變動已選課程,研究生需在開學1個月內提出書面申請,經導師同意。部(院、系)批準后方可到研究生院辦理。
3.3.2教與學提倡研究型學習,鼓勵學員多參與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以提高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張開放性教學,實行教授負責制,授課形式多采用小班課、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
3.3.3考試考試實行教考分離,形式靈活多樣,一門課程綜合運用幾種考試方式。常用的考試方式有:(開)卷、撰寫論文、口頭答辯、小組競賽等。學員即使免修某些課程但仍須參加該門考試;無故缺課時間超過規定學時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點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試資格。
3.4嚴格培養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點的管理。從第二學年開始,管理主抓3個環節:開題、中期考核、答辯。
3.4.1注鶯選題,使研究生邁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廣泛閱讀文獻,把握本研究領域內國內外現狀及發展動態的基礎上和導師商定具體研究課題。開題在護理學科內集中組織,在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委員會成員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為外校專家。委員會成員根據開題報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報告從課題的科學性、先進性、應用性、可行性4個方面對課題進行評價,判斷研究生是否能夠研究該課題。
3.4.2按期進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過程質量考核的內容主要為政治思想品德、理論知識水平、科學研究工作情況??己说姆椒ㄊ怯勺o理學科成立中期考評組,然后集中進行考核??己顺绦驗?首先導師介紹研究生簡歷、培養情況,并對研究生進行評價;其次研究生匯報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科研情況;冉次考評組在廣泛聽取意見和查看資料的基礎上對研究生進行評議。綜合評定等級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評小組的意見進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評,若仍不合格,則終止培養或延期畢業。
3.4.3認真把好答辯關,保證研究生終末質量學位論文答辯是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中最后和最鶯要的一個環節,把好答辯關對保證研究生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把答辯關時我們主要守住兩個關口:申請答辯條件審查和答辯。
3.4.3.1研究生申請論文答辯條件(1)修滿規定學分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2)開題通過,資料齊全;(3)中期考核合格;(4)專業課考試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論文;(6)論文盲審通過。論文評閱對論文答辯能否通過起重要的作用。為了客觀、公正地評價論義,保證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審核質量,我們聘請校內外在護理學上有較高造詣的專家評閱學位論文,并實行匿名評審機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請答辯的論文中隨機抽取并送外單位匿名評審。經評閱專家認真評閱審核后,未達到答辯基本要求的論文,要認真修改,經修改仍達不到要求則不予答辯。
3.4.3.2答辯的組織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預答辯的基礎上,護理學科集中組織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由5—7名成員組成,其中校外專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導師在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指定2名書面評審員,以進一步詳細審閱論文。答辯時采取導師回避制度。委員會成員提出各種問題必須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礎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等。答辯結束后,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表決,獲半數以上通過時,才能通過答辯。
篇6
關鍵詞:研究生;德育工作;實效性
在當今多元文化激蕩、并存的國際社會環境背景下,國外社會思潮不斷涌入我國,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更有甚者會對國家和社會的安全與穩定造成不利的局面。黨在十報告中又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是我黨首次將“立德樹人”理念上升到教育根本任務的高度上來,足顯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高度重視?,F今,我國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效果不顯著,如何更好的增強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成為德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就是指教育者開展德育實踐工作所取得的實際效果與教育目標相吻合的程度。也就是說在一定社會歷史環境中,教育者根據人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設定教育目標與內容,針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實際狀況,把握德育工作的運動和發展規律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展規律,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德育工作,根據德育工作結果考察德育工作(過程)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質的提升造成的具體的有效的正面影響,是一種具有衡量德育工作與教育目標相吻合、相接近、相一致程度的肯定意義的關系。
二、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現狀
1.育人模式單一與育人者非“育人者”
近年來,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各高校都在提倡將“教育、管理和服務”三者相結合的教育理念來開展高校的德育工作,呈現出大勢所趨之勢。然而,高校的德育現狀依然是延續傳統單一的說教式教育方式開展。對于研究生來說,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研究生群體具有年齡跨度較大、不同社會經歷、需求層次較高、自我意識較強等特點,對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層次和不同需求的研究生,采用一樣的說教內容,老師處于絕對主導地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受到壓制,沒能形成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德育課對于老師來說就是說教著“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思想上對德育工作幾乎沒有產生任何情感體驗,反倒催生厭煩情緒。
德育工作的開展有賴于教師的組織和實施,因此,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結果與教師的理論素養、個人魅力和施教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育者在日常生活活動中,能夠主動、積極的調查研究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能夠及時有效的掌控、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效預測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發展變化情況,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如果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對學生所面臨的德育問題總是處在被動應付地位,盡干一些“亡羊補牢”的事情,或是忙于自己其他方面的事情,這與教師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不符。而在高校德育中,部分研究生德育教師未能承擔起研究生德育這一重要職責,幾乎很少關注研究生的思想和行為狀況,沒有進行及時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更有甚者,將德育工作這份教師主業變為“副業”,將搞科研項目這個副業變為“主業”。這就是所謂育人者非“育人者”之所在。
2.研究生德育層次、目標不明確
研究生德育這種層次與目標的不明確性包括兩個方面:研究生群體內部之間和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德育延續上。首先,研究生群體包括碩士與博士研究生,兩者在年齡上跨度較大,加之研究生還有在職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之分,這就導致研究生群體具有不同社會生活背景和不同社會經歷等特點,這也決定了研究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呈多元化的趨勢,在多元化的思想觀念指導下,其對社會行為的認知、感受、體驗和實踐方式也有不同,個人內在發展所需的較高精神需求也呈現出不同層次,這對德育工作者來說針對不同較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制定相應的德育目標是一個重大挑戰。其次,研究生與本科生之間,從教育角度來說,具有延續性、階段性和層次性等特點。兩者的關系主要有三種:本升碩、本碩連讀和本直博。三者的共性在于都是由本科生進入研究生學習,這也正是問題出現的關鍵點。在本科教育階段主要接受的是“老師教——學生學”的教育模式,在學習的問題上,老師總是已經將問題一一解答送給學生;在生活上,有輔導員為其指導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而研究生學習講究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研討,老師引導學生,學生自我思考,與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剛進來的本科生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老師的引導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上,研究生的生活環境與本科生相比也發生了巨大轉變,由于研究生自我意識較強、心理比較成熟、人員比較分散,研究生的學習生活絕大部分由自己支配,強調自我管理,這與本科生的輔導員管理有著顯著差別。
3.研究生精神世界深層次的思想問題難以觸及
對于多數研究生來說,正處于社會心理、人格特征已經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他們中不乏有豐富的社會工作經歷,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對于這樣一個自我意識較強、心理成熟的群體,“常人”是很少觸及他們精神世界的靈魂深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經濟生活和就業,二者是一個相互關聯的統一體。在經濟生活方面。目前,就在校碩士生來說,其每月的經濟補貼只有兩三百塊錢,遠遠不夠生活費,加上研究生的自我意識強,礙于自尊心,不愿向家里要錢,為了生存只能找份兼職工作,承受著較大身心壓力,對研究生學習和科研造成一定不利影響。在就業方面,據統計,2009年到2011年,本科生的就業率均高于研究生,說明研究生的就業情況不是很樂觀。自從2002年研究生擴招以來,十年間招生人數翻了一倍,2012年研究生招生達58.4萬余人??梢园l現,目前研究生就業競爭壓力大是不爭的事實,對此研究生的心理相比以前發生微妙變化,部分研究生出現的自信心受到打擊、思想波動大和情緒浮躁等情況。出于那顆“愛榮拒辱要面子”的心理,很少有人愿意將其內心深處的心靈之窗向外人敞開,而是竭力防范保護著。比如有的研究生由于自身能力素質的問題,鑒于當前的就業壓力,對研究生就業前途產生困惑和迷茫;有的研究生根據市場就業薪資情況,對研究生學習期望值下降,產生失望、自卑心理等。
三、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實效性思考
1.堅持主導性教育和集體自我教育
堅持主導性教育就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意識形態教育,它規定著高校人才培養、發展科學、服務社會的發展方向,防止多元文化背景下一元性主導與多樣性共同發展的現象發生,引導和規范其它多樣文化朝著符合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要求的不斷改造、豐富和發展。
堅持主導性教育對一個國家、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僅靠這種正面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得發揮自我教育的功效。研究生是一個知識文化水平較高、自主意識較強的群體,說明研究生的理解認識能力和自覺學習能力較強,這符合自我教育開展的基本要件。由于研究生有博士和碩士、全日制和在職之分,其社會經歷和背景差異性很大,這種差異性通過溝通交流能夠達到互補的功效,這為開展集體自我教育提高了可能。由研究生自行組織或是導師組織,以聚會、座談、研討等多種形式開展集體自我教育活動,由于參與者都是受教育者,這為自我教育提供了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對發生在校內外的社會熱點問題和研究生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在這場“小型研討會”上參與者的思想價值觀念都潛移默化的受到了影響,這種“影響”更加能夠得到研究生思想情感的認同和內化,教育實效性強。
2.加強德育師資隊伍建設和研究生分階段重點施教
德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水平高,為研究生德育工作分階段、有重點的開展提供了條件。多年來,本科生、研究生不斷擴招,導致本科生、研究生的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不相吻合,導致本科生、研究生就業出現一定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解決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著手,可以適當延長研究生的在校學習時限,分階段、有重點的培養。比如將碩士研究生的學習時限統一調整為三年制或更長,在研究生學習期間,避免將研究生的專業學習課程全部安排在研究生第一學年全部完成,可以適當分散部分課程在第二學年完成,組織相關社會實踐活動,使研究生有更多的時間研習學習課程,并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實際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研究生的實踐能力。由于研究生畢業的下一站就是步入社會,因此,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應當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的社會發展要求和時代精神,有針對性地加強研究生關于創新精神、拼搏精神、科研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重點培養,使研究生畢業結束后能夠盡快與社會發展要求接軌,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事業建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事業建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3.加強溝通交流,解決研究生思想深層次問題
由于研究生是一個思想價值觀念趨近成熟的群體,一些內心深處的思想心理問題不愿向外人提及,研究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和身心健康成長受到一定影響。思想上的問題只能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來解決,而在溝通交流的這個環節中,“關心”的因素不可或缺。無論在言語還是行為上,長期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是打開研究生內心深處心靈枷鎖的鑰匙。加強溝通交流來解決研究生思想深層次問題的德育工作主要落在研究生導師身上。對于研究生導師來說,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是已經結婚且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對人生的領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對研究生學習期間乃至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的思想心理狀況等有著豐富的體驗,這對于解決研究生的思想心理問題是非常寶貴的無形教育資源。研究生導師要定期與研究生進行溝通交流,多關心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了解和掌控研究生的思想行為狀況,在師生之間逐漸建立起一座互信的橋梁。在對研究生長期的細致關心基礎上,根據研究生所反映的思想心理問題,亦或是根據自己多年來德育工作的經驗總結,將研究生可能面臨的相關思想和心理問題對研究生進行一一耐心解答,解答研究生的思想問題,疏通其心理障礙,正確引導研究生的人生發展方向和目標,促使研究生在思想情感上實現認同。
參考文獻
[1] 劉濟良.德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刁承湘.研究生德育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 石書臣.主導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主導性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4] 林寧.從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轉化[J].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4).
篇7
一、產生背景及活動開展概況
湖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同時也是研究型大學,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及創新型國家的偉大征程中,理應發揮其獨特的人才培養優勢,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大批棟梁之才。在指導學生生涯發展規劃的過程中,湖南大學主要依靠思想政治輔導員制和全員導師制,輔助以班級(全程)導師制的模式來實施,通過千年學府文化熏陶、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科研興趣培養、開設生涯規劃課程以及高年級學長學姐的幫扶等實際工作或活動來支撐,形成了一個面向全體本科生的龐大的生涯發展指導體系。實踐證明,這種機制是可行的,也是有效地。但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網絡時代帶來知識和信息的大爆炸,加上學校擴招而致的學生人數增加,使得學校在教育、管理和培養學生上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這種大的背景下,研究生參與指導本科生開展生涯規劃這一輔助的人才培養方式應運而生。
自2008年起,湖南大學數學與計量經濟學院(2008年開始)、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2009年開始)兩院系先后在本科學生中開展了選派優秀研究生到本科班級參與生涯指導的工作,在院系中取得了良好反響。
筆者所在的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于2009年開展一項名叫“優秀研究生擔任本科班級學習指導員”的生涯發展指導活動,當年即有32名研究生被選聘至2009級17個班級擔任學習指導員。2010年9月至10月,由當時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肖月華老師牽頭,分團委張佳老師負責組織,學院五位助管具體負責,在2009年第一批學習指導員活動開展的基礎上,面向全體研究生選聘本科班級學習指導員,活動開展年級擴大至2008級、2009級和2010級等三個年級,學習指導員群體也由原來的32人增至現今的59人。這些學習指導員在選派至本科班級后,以朋輩的身份迅速融入本科班級中,積極引導學生培養有效學習方法、指導本科生開展生涯發展規劃、鼓勵和幫助學生參加科研,在參與指導和實施的過程中,他們與學生結下了深厚友誼,為班級建設和學生個人發展做出了努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活動開展的現實意義
1.指導本科生在大學期間各階段的學習、工作、生活,幫助學生合理制定生涯發展規劃。研究生與本科生由于經歷相同、年齡相似等特點,與本科生交流溝通更容易,其學習經歷、工作經驗、社會認知和人生體味更能讓本科生接受,使本科生信服,其成功經歷也讓本科生更易實現??梢哉f,研究生參與指導本科生這一工作,有立竿見影之效。
2.引導本科生認識科研、熱愛科研、參與科研,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輔助培養研究型精英人才。作為傳統的工科院系,電氣學院在科研上具有強大的優勢。如何發揮出優勢,培養出人才,筆者認為僅靠學院現有的教學資源是不夠的,需要發動我們的研究生群體,有效利用該群體具有的科研優勢,在遵循以“導師制”教學為主的人才培養方式下,輔助進行研究生幫帶本科生的人才培養工作,從本科生入學開始抓起,組建各種形式的幫帶小組和科研團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科研潛力。
3.實現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在研究生參與指導本科生這一過程中,不僅能讓本科生在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有所收獲,也能使研究生實現能力與素質的提高。在交流、指導過程中,研究生自身不可能是百科全書,自身也需要不斷學習,在這樣一種環境和氛圍中,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均不同程度的得到了鍛煉與提高。因此,該項工作是一個能讓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實現雙贏的工作。
4.輔助思想政治輔導員和導師開展工作,使學院在本科生培養工作上更加全面,更加到位。思想政治輔導員和班級導師由于身份的不同,時間的限制,與本科生交流不能完全對接,而研究生由于本身就是學生身份,而且與學生同吃同住,因此與學生交流溝通、開展工作更加容易和方便,能更真實的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情況、心理問題等,對學院培養人才起輔助支撐作用。
三、實施方案和思路
研究生參與指導本科生生涯發展規劃活動,是一種朋輩之間的互幫互學的學習活動。國內外目前還尚未形成完善的實施體系[2-3],也鮮有該類的學術研究成果見諸報端。以電氣學院開展的學習指導員活動為例,學院對此項活動的具體實施模式和工作開展機制仍處在探索階段,其當前的總體思路和做法是:
①前期——在學院組織下,積極發動優秀研究生參與,通過面試和組織考核,確定選聘人員,結合學習指導員自身特點,再將其分派至本科班級;
②中期——學習指導員在分派至各班后,根據班級特點和學生個性需要,有針對性的開展生涯規劃指導活動;
③后期——對學習指導員進行工作考核和總結表彰,對考核通過的在本人自愿原則上予以續聘(其中對特別優秀的進行宣傳和表彰),對不合格的則撤銷該研究生與對應班級的學習指導員身份。
四、實踐效果
在學院領導的重視,以及全體輔導員老師、參與該活動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對研究生指導本科生開展生涯發展規劃活動的實踐與探索,該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上達到預期效果,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賀的成績。該項活動的繼續深入開展也獲得了學院領導、輔導員老師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同學們的擁護和好評。
1.依托具有科研優勢的研究生群體,學院了成立電氣院創新創業團隊。為最大限度的發揮研究生的科研優勢,學院分團委于2008年牽頭成立了電氣院創新創業團隊。創立該團隊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研究生的引導和幫扶下,使我院本科生群體的整體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同時積極利用國家和學校給予的扶助政策,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國家和社會服務。事實證明,這項舉措是正確的,也是成功的。在電氣院創新創業團隊的幫助下,我院孵化出了6支創業團隊,獲得了包括“挑戰杯”在內的20多項科技大獎,在這其中,我們處處能看到本科學生活躍的身影,這也為本科生的將來職業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參加學校組織實施的SIT項目人數以及“主動跑關系,找學長求幫助,找導師要項目”的學生逐年增加,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得到鍛煉與加強。在全國大型科技比賽中,參賽的本科生隊伍已成為我院學生獲獎群體中的一支生力軍。在2009年第四屆和2010年第五屆全國“飛思卡爾杯”智能車比賽中,由導師指導,研究生幫帶的本科參賽學生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在2010年全國“電腦鼠走迷宮”比賽中,本科生參賽隊伍也收獲頗豐。這些成績的取得,與研究生參與指導本科生活動的深入開展是密不可分的。研究生進入本科班級指導學習生活、引導本科生參與科研已成為我院人才培養的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3.本科生在學習、工作、生活等諸多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指導與幫助,生涯發展規劃更加務實,人生發展路線更加清晰。參與指導本科生活動的研究生大多是研究生群體中的學習尖子、工作能人、科研牛人和社交強人,他們的學習經驗、工作心得、科研收獲和生活體會是在學習與實踐中一點一滴積淀下來的,正是本科生求之不得的寶貴財富,能夠讓本科生在求知、求職、做人等方面少走許多彎路。與此同時,在研究生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下,本科生的生涯發展規劃在好高與平庸中找到了平衡點,達到理想遠大,腳步務實的效果。
4.研究生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社會交際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進一步得到了鍛煉與提高,綜合素質得以提升。研究生參與本科生生涯發展的過程是一種教學相長的過程,研究生需要交流自身心得體會、指導學生個性發展、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其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得到了考驗,也得到了鍛煉。參與該項活動后的研究生都有很深的感觸,他們的各項能力與素質得到提高,受益匪淺。在2009—2010年學院“兩爭兩為”總結表彰大會中,張永旺、王玲和劉建成等三位學習指導員因工作能力突出,榮獲“優秀學習指導員”榮譽稱號,他們是研究生參與指導本科生生涯發展規劃這一特殊群體中的先進代表,其先進事跡是廣大研究生甘于奉獻、勤于探索的縮影。
5.促進了學院良好院風、學風的形成,進一步加強和鞏固了學院優良的育人氛圍。良好院風、學風的形成需要大批能讓同學切實受益的校園文化活動作為載體來支撐,需要大量積極且較易讓本科生接受的思想作為助手來推動。研究生在參與本科生生涯發展規劃制定的過程中,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沉穩的為人風格,勢必影響和熏陶本科生的求學態度和人生觀,對學院良好學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學校實施“本科生—研究生”貫通培養的進程中,對一定限度的緩解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對鞏固育人氛圍和深化人才培養改革,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由于該項工作在國內還沒有成熟,也無具體的機制來規范其操作,因此我院在開展該項活動時是抱著“邊探索,邊學習,邊總結”的態度來實施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值得我們總結和深思。
1.學習指導員的選拔、管理和考核制度還有待進一步細化。由于學習指導員活動在我院還是剛起步,處于摸索階段,因此大部分規章還不十分明晰、不很規范到位,甚至存在制度的“盲區”,在具體執行和落實過程中無章可循,無據可依,對學習指導員開展活動不能形成有效的監督。這些都不利于該項活動規范化、高效化、精細化開展。
建議學院在總結前期學習指導員工作的基礎上,充分聽取各級領導和老師的看法,收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建議,對規范學習指導員活動開展的各項制度進行一次修訂和完善,使該項活動盡快步入正軌,最大限度發揮該活動的作用。但也應該注意的是,學習指導員活動是一種志愿者形式的互助活動,在制定制度時,要考慮到研究生的實際情況,把握分寸,同專業化的導師隊伍區別對待。
2.參與活動的研究生服務意識、責任意識以及工作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比較突出。通過對我院學習指導員活動在本科班級開展情況的抽樣調查,我們發現:有少數學習指導員在應聘后不能積極主動的開展工作,長期不與學生見面,不與學生交心,不給學生指導,學習指導員的身份形同虛設;有部分在開展活動過程中,敷衍塞責,流于形式,傳授的心得無指導意義,開展的活動無實質內容,對學生的學業生活、生涯發展等起不到任何幫助作用;有個別人在開展工作過程中,由于自身經歷和能力限制等因素,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活動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任由學習指導員隊伍中這些不好的現象、風氣存在和發展下去,勢必影響學習指導員隊伍的形象,最終導致學習指導員活動的破產。
鑒于學習指導員隊伍與學生會隊伍存在一定的共性,建議學院可以借鑒學生會的運行模式,引導學習指導員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與此同時,學院應進一步加大對學習指導員隊伍的指導、管理、培訓和考核力度,使學習指導員明白自身肩負的責任與義務,做到盡職盡責。
3.研究生參與指導本科生生涯發展活動還沒有真正形成“分級實施、因材施教”的機制。學院在選聘學習指導員活動后,對學習指導員活動開展的分級實施工作還有待加強。開展學習指導員活動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大學學業、制定生涯規劃。眾所周知,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四個學年(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都有不同的課程學習計劃和個性發展需求,學校制定專業培養方案也是考慮到這一點的。學習指導員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把握學生在成長的各個時期的需求規律,深刻領會學校的育人方案,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做到對四個年級分級實施,對學生個人因材施教,使具備不同特質的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合理發展、健康成才,真正發揮學習指導員的“指導”作用。
4.活動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形成深入人心的氛圍。研究生參與指導本科生生涯發展活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形成品牌效應,需要長期宣傳,力爭讓廣大的老師、同學認識、接受并參與其中,在全院范圍樹立一種“人人都說這個活動好”的良好口碑,藉此打造我院人才培養品牌。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這種宣傳效應,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享受其樂,得到實惠,健康成才。
五、結語
研究生指導本科生開展生涯規劃是一項長期工作和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領導、老師,以及全體同學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需要規范化的制度和一定額度的經費支持作為保障,更需要作為最大受益主體的本科生積極參與,才能有效實施,深入推進。
但是,在開展該項活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由于研究生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加上自身學業和科研任務繁重、社會經驗和認識不成熟等諸多因素的限制[4],因此研究生參與指導本科生生涯發展這一活動只能是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的一種輔助支撐,不能將其作為學院培養人才的主要開展者和實施者,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不會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參考文獻]
[1]于永,高艷陽,儀建紅.本科生導師制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17(10):109-110.
[2]范新南,黃波,朱昌平等.研究生模式在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3(1):89-92.
[3]俞曉菁,葉志清.研本互動式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學校管理,2009,11:26-28.
篇8
關鍵詞 能力;教改;實踐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由單個教師進行教學,存在的缺點是:(1)教師在完成上課,輔導、改作業后,已沒有時間追蹤科學的發展前沿,了解數學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情況,因而在教學中難以體現出數學在科學和工程中的應用。(2)當今高等數學的教學是在這樣一種條件下進行的:計算機技術和數學軟件如Matlab、Mathematics、ansys等高速發展,使得數學在工程技術中的應用變得很方便,數學滲透到了產品設計、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中,一個教師在時間、精力、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做不到會用各種數學軟件,精通一種軟件也很不容易,無法有效的指導學生編程。(3)由于一個老師對多個學生,因此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存在溝通障礙,溝通方式單一。(4)高等數學的教學是在一個學年完成,一年的時間中,同一個老師進行教學,學生會產生審美疲勞,有部分學生會對對老師產生厭煩的感覺,這種情緒不利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5)教師不容易發現自己課堂講授的缺陷,學生不喜歡聽也只能被動的聽,時間長了,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無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傳統教學存在的這些缺欠應怎樣解決?
一、教學團隊的組建和團隊成員的職責
針對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采取的措施是成立教學團隊進行高等數學的教學。用教學團隊進行教學的實踐從2006學年開始,得到學校、理學院的支持,由數學系牽頭組織教學團隊進行高等數學的教學。團隊成員由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高學歷的青年教師、不同專業的在校研究生構成。一般是由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主講教師,青年教師和在校研究生擔任輔導教師。團隊成員的選擇和團隊成員的職責有如下的特點:
(1)主講教師:由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主要的工作是講授好每一節課。主講教師對高等數學的核心是無窮小分析有著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能緊扣怎樣用無窮小分析來描述運動和變化這個中心,講課時不能就概念講概念,就推導講推導,而要通過細致的講解讓學生體會到用高等數學的方法描述運動的妙處。幫助學生將無窮小分析方法融入到他們的思維中,幫助他們逐漸習慣于用無窮小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運動和變化。主講教師是團隊的當然負責人,因此主講教師除了完成自己制定教學計劃、備課、講課任務外,還要幫助團隊成員充分理解教學目標,充分了解自己的任務就是協助主講教師實現教學目標。團隊成員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主講教師要及時幫助,支持團隊成員提出的有利于提高學生成績的想法。
(2)助教:由青年教師或在讀研究生擔任。主要的工作是輔導學生、解答學生在學習中的疑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學生不愿學數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認為學數學沒有用處,由于課時少教學內容多,主講教師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講清數學的應用是不可能的,泛泛的介紹又達不到效果,高學歷的青年教師或在讀研究生在這方面正好有優勢,他們針對教學內容選擇一些實際問題在輔導時講解,使學生體會了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強大功能。他們還組織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成立課題小組,在業余時間指導課題小組的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建模方面特別是編程方面給予學生的指導非常具體細致,學生在研究課題中長了見識,開了眼界,激發了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雖然參與的學生按比例很少,但這些學生在班上起到了帶頭的作用,改善學習氛圍,使主講教師的課堂講授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3)教學團隊的運作:每周集體備課一次,集體備課的內容主要是對上周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交流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各樣情況,討論教學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并研究提出解決方案,調整安排下周的教學工作,確保下周的教學工作實現教學目標。集體備課時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或看法,特別在怎樣講述概念、選擇習題、確定解法等關鍵問題上達成統一的觀點,使團隊的教學活動能促進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的實現。集體備課激發了團隊成員的智慧才能,使之取長補短,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團結協作。集體的力量能夠戰勝教學中的重重困難,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集體備課,成員間增進相互了解,消除了許多誤會,團結在一起,一心一意的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團隊的教學目標
我們的教學團隊不但要在教學中完成高等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而且在這個基礎上制定了更具體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是:
(1)要讓學生認識到:目前人類整個的思維系統是由5個層次構成,由低到高分別為:圖像思維、語言思維、文字思維、符號思維、硅基電子思維。人類的思維形式是與人類的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語言思維是與漁獵社會相適應;文字思維與農耕社會相適應;符號思維與工業社會相適應;硅基電子思維與信息社會相適應。就目前的發展水平而言,符號思維和硅基電子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思維形式。這兩種思維的核心是數學思維。與文字思維不同,數學思維要經過有意識的、長時間的甚至是痛苦的學習和訓練才能養成。而學習高等數學是訓練數學思維最重要的也是基礎性的手段。
篇9
關鍵詞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 碩士研究生 復試 臨床技能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6.023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nrollment Re-examination
ZHANG Haoxuan[1], ZHAO Yuanqin[1], LU Dongbing[2], YAN Faping[3]
([1] Bengbu Med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fice, Bengbu, Anhui 233030;
[2] Bengbu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Bengbu, Anhui 233030;
[3] Bengbu Medical Colle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er, Bengbu, Anhui 2330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enrollment re-examination of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 Methods 2012-2013 apply for my school master's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graduate survey by the re-examination of the present times, questionnaire,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in undergraduate clinical ability. Results graduates in the subject was more than time graduates, students of different ability for clin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management of beds and served as chief resident time. Conclusion graduate enrollment in medical work, but also to the greater proportion of re-examination. Re-examination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selection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assessment of candidat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erms of abi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the use of scientifically correct way to tes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ndidat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ine specialty degree; graduate; re-examination; clinical skills
在我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對于我國高等醫學院校研究生的教育以及學位等有重要意義。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是指在通過一系列的培養后,使得該類學生成為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①②我國在2009年開始招收應屆本科生為醫學專業的學位碩士研究生,對于我國的醫學研究教育結構有很大的調整優化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以及生源結構均發生了變化。一個合格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技能非常重要,不管在復試中還是之后的研究生培養中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本次對于我校兩個年級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復試情況中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復試臨床技能的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調查對象:選取2012-2013年報考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并通過復試的研究生為本次的調查對象。
(2)調查方法:針對所選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生隨機發放180份問卷,平均每個年級發放90份。問卷內容主要是針對一些會影響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其中包括臨床能力培養、生源、臨床實習安排和科研能力等內容設計??偣彩栈貑柧?56份,其中有效問卷有12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2.05%。
(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以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檢驗,若P<0.05,則表明差異顯著。
2 結果
(1)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一般情況:對于收回的128份有效問卷中,女生為60人(46.88%),男生為68人(53.12%);其中歷屆本科生為24人(18.75%),應屆本科生為104人(81.25%)。
(2)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本科階段的科研能力培養情況:由于在2009年我國開始招收應屆本科生為醫學專業的學位研究生,使得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以及生源結構均發生了變化。對于回收的128份有效問卷中,在本科階段便進行基礎研究的為3人(2.34%),進行研究與臨床相結合的學位為17人(13.28%),有27位(21.09%)學生主要從事臨床應用的研究,進行臨床實踐總結的學生為8人,占6.25%,有18位學生,即占14.06%的學生在本科期間主要攻讀的是臨床病例的分析研究,多數學生即55人(42.97%)主要在本科期間是對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并且對于應屆畢業生以及往屆畢業生在本科期間對于所做研究的時間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出應屆畢業生從事課題的時間明顯多于歷屆畢業生。占33.65%應屆畢業生從事課題研究占8~12個月,而對于24個月以上長時間的課題研究不管是應屆畢業生還是歷屆畢業生均無,這可能與本科生的課程以及學年的設置有關,這使得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生沒有大量的時間(≥24個月)來專門從事相關課題的研究。
(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本科階段的臨床能力培養情況:由于一個合格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技能非常重要,故在研究生復試中對于學生的臨床能力的考核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128份有效問卷反饋的數據的調查分析,發現不同的生源對于臨床能力在管理床位和擔任住院總時間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別,即P<0.05,而在工作時間,管理床位數以及獨立操作等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別,即P>0.05。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得,對于報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并且通過復試的學生中,每天的工作時間小于6h的占16.41%,而每天的工作時間≥6h的則占83.59%??梢元毩⒐芾泶参坏膶W生達55人,占42.96%,而不能獨立管理床位的占57.04%,共73人。在128名學生中占75.78%的學生能都獨立管理床位大于4張,而僅有24.22%的受訪者獨立管理床位的數量小于4。有66.4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時?;蛘呓洺W约邯毩⑦M行醫療操作,而僅有43名受訪者表示他們偶爾或者很少進行獨立的醫療操作。有48.44%的學生表示在醫院的總時間小于3個月,而又51.56%的受訪者在醫院的總時間均大于等于3個月。
3 討論
至2009年起,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生源主要由應屆畢業生本科以及歷屆本科生組成,主要來自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本研究中受訪應屆本科畢業生為104人(81.25%),歷屆本科畢業生為24人(18.75%)。學校從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出發,即為國家培養高水平臨床實踐技能的應用型醫療人才,必須嚴把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成績關,另一方面也更應強調在復試中對學生臨床能力的考察、考核。③但是由于不同的學生的畢業院校、考生的個人經歷、理論功底以及臨床實踐經驗等的不同均會造成他們的臨床實踐能力參差不齊,在加上現行社會上就業壓力大,許多學生以考研來躲避就業的壓力便會花大量的時間在考研上,從而忽視了本科的臨床實踐能力的鍛煉,在正式成為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前他們的主要臨床實踐的鍛煉基本來自本科教育的臨床實習。故在復試中考核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非常有必要。因此本校從2012年開始,在復試中對報考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考生統一要求進行臨床技能考核。根據實際情況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要求,組織各學科專家組,確定各學科臨床技能考核內容,編制統一的考核評分標準和詳細的考核用表,制定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臨床技能標準化考核辦法。通過在復試階段進行臨床技能考核,不斷完善與生源特點和培養要求相適應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評價體系,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選拔質量。
在本研究中發現不同的生源對于臨床能力在管理床位和擔任住院總時間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別,而在工作時間,管理床位數以及獨立操作等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別。一般來講,如果學生能夠在取得國家執業醫師資格后再攻讀相關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生源質量,其原因就在于歷屆本科生對于臨床有較為扎實和透徹的了解,對于自己的薄弱方面以及感興趣的方面更加明白。在某一方面也說明歷屆本科生源在某些臨床技能方面優于應屆本科生源。
許多醫學院在培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時往往認為科研比臨床更為重要,這也使得許多同學在研究生階段花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埋頭于科研事業中,而無法從事相應的臨床實踐技能的鍛煉,這對于研究生將來從事相(下轉第58頁)(上接第47頁)關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不管在本科階段還是研究生階段學校都應該注重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強調臨床技能的培訓以及考核,聘請專業的教授以及醫師專門指導學生的臨床實踐操作。實行科室的輪轉責任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臨床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本研究中受訪者每天的工作時間小于6h的占16.41%,而每天的工作時間≥6h的則占83.59%。不能獨立管理床位的占57.04%,共73人。在128名學生中占75.78%的學生能都獨立管理床位大于4張。有43名受訪者表示他們偶爾或者很少進行獨立的醫療操作。
總之, 在醫學專業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復試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復試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考核手段,應強化考生在臨床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采用科學正確的考查方式,針對考生的特點,確保生源質量。在復試中增加臨床技能考核,可以推動我校本科臨床實踐教學及臨床技能考核改革,強化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發現培養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和規范臨床教師帶教培訓;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的臨床技能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對我校臨床實踐教學、臨床技能培養和臨床技能考核能起到推動作用。
課題名稱:校級課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臨床技能考核的探討”,課題編號:jyxm1157
注釋
① 董靖竹,薄紅,周佳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考試模式的研究與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2):163-164.
篇10
關鍵詞:就業壓力;地方師范院校;文科類研究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5-0266-02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型。代表高等教育高層次水平的研究生在就業競爭中已不再具有絕對優勢,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在研究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大背景下,地方師范院校碩士研究生就業則更是雪上加霜。就目前地方師范院校文科類研究生就業類型來看,總體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趨勢,主要有以下幾種:最理想的狀態是進高校,哪怕是??圃盒;蚵殬I技術學院;其次是進國家級、省市級重點中學或通過招考進入公務員系統、企事業單位;如果以上途徑都不行,就選擇去公司、企業等,或者為暫時緩解就業壓力準備考博繼續深造,抑或暫時待業在家以尋求更多的求職機會。在這種就業壓力較大且就業途徑呈現多元化趨勢的現狀下,地方師范院校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該何去何從?下文擬從地方師范院校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和研究生四大能力的培養來分析這個問題。
一、多層次分類培養研究生
我國開始實施學位制度以來,至今已有三十二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之初,社會急需人才,然而當時條件非常有限,只有少數德高望重、具有歐美留學經歷的老先生才能培養少量研究生。當時的中國碩士研究生只能按三年制全日制,強調綜合研究能力的精英化模式來培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國力不斷增強,市場經濟越來越成熟,開始對高層次研究生人才提出了新的多層次的需求。如自1991年工商管理碩士專業研究生(MBA)應運而生,是我國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開始,經過22年的發展,我國的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已由面向企業管理的MBA一種發展為教育、法律、公共管理等覆蓋很多行業和領域的在職研究生教育體系。從2009年開始,地方師范院校開始招收教育類的全日制兩年制專業學位碩士,往后的研究生的擴招也都主要集中在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擴招上。
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我們更應不斷探索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新模式。以地方普通師范類院校為例,雖然在學研究生的比例在學校學生構成中所占比例較小,學校主要以本科教育為主,但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仍是地方師范院校研究生教育的主體。在就業壓力面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可采取多層次分類培養的方案來緩解就業壓力。如學生在經過一年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后,第二年根據自愿原則,按理論研究型人才和實踐應用型人才兩個模式進行分類培養。
選擇理論研究型碩士生,安排學生在第二學年進一步加強理論專業課學習并參與課題研究,鍛煉科研能力,積累學術經驗。通過接觸課題研究,使學生在具體的科研實踐中審視自己,并準確定位。在學生自我準確定位的基礎上進行分流,對適合且愿意從事學術研究活動的研究生群體加以引導,鼓勵他們考博,進入更高一層的學習和研究,對喜歡從事學術活動但暫不準備考博的研究生則繼續開展若干課題研究,在實踐訓練中掌握較好的理論研究方法,積累較為豐富的經驗,也可后期適當選修部分應用課程。
選擇實踐應用型碩士培養模式的研究生,在第二年可以通過修讀若干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將第一年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理論應用能力。聘請一些具有相當經驗的專家學者教授,為學生創造盡量多鍛煉能力的機會。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和完成也強調密切聯系實際問題,不強調理論的創新性,而是注重靈活應用理論分析并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
二、注重地方師范院校碩士研究生四大能力的培養
(一)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需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科研能力主要包括發現科學問題的能力,通過利用信息化手段、分析科技文獻探索來解決科學問題的科研實踐能力,研究論文的寫作能力三方面。大學是開展科研活動的重要場所,不管是從事教學、管理還是學生工作,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尤其重要。即使是待在中小學和職業學院也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將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相結合。
學術交流活動可以使研究生在與他人的思想“碰撞”中產生新的構思、新的設想,是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為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學校要從制度的層面積極創建活躍的學術交流氛圍,規定研究生每年或每學期應該參加學術活動的次數,并進行考勤計入學分。其次,導師要主動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加強內部交流,組織討論,交換信息,共同提高。多給予研究生一些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參與或承擔導師的課題申報工作,直接參加項目的研究,在實踐中逐步提升科研能力。再次,學生工作者可以創設一些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學生活動。例如在研究生中定期舉辦學術評比活動,鼓勵研究生科技創新。專門為研究生設立科研項目,并配以一定的科研經費,以此吸引并激勵研究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術活動中來,使研究生在參與具體的學術實踐活動過程中逐步提高科研能力,為日后從事科研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二)培養研究生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師范院校研究生的基本技能。師范院校畢業研究生大多走向教學崗位,不管是大學、中小學抑或職業學校,具備較高的課堂教學能力是順利就業的基本條件。“教學能力是指以一般能力(智力)為依托,通過特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順利完成教學工作并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率、效果的個體心理特征。”[1]從教育學角度看,教學能力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能力以及教學研究能力。
為了提高研究生的教學能力,研究生教務管理部門可以在研究生實習前一學期安排學生試講,研究生先分組練習,給每組分派教學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集中訓練一段時間后再由學院領導和相關專業教師組成的試講驗收小組進行嚴格檢驗,并總結經驗教訓。試講驗收合格后,在研究生中舉行競教比賽,可分中學組和大學組,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對教學能力突出的研究生加以表彰。這樣不僅增強了研究生群體的競爭意識,而且使廣大研究生在比賽中不斷充實提升自己。
導師是研究生的第一責任人,同時也是研究生課程教學的主要承擔者。碩士生導師應該認真思考如何提高師范院校研究生教學能力的問題,并將這個目標貫穿于研究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包括課程教學目標、教學環節的設置和安排等。師范院校的研究生導師除了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外,還應重視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設置一些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教學環節,并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教學實踐機會。
(三)培養研究生綜合能力
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研究生與本科生形成了“搶飯碗”的就業局面,研究生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在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的基礎上,著重彰顯各方面較高的綜合能力。作為地方師范院校,應該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努力提高研究生綜合能力。
首先,注重研究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從在讀研究生所處的人際群體來看,研究生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生同導師、輔導員所構成的人際關系,二是研究生之間相互作用所構成的人際關系,三是研究生同學校、社會其他成員交往所構成的人際關系。鼓勵研究生勤讀書,但不死讀書,要懂得從書本中走出來,將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多與老師、同學交流探討,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深化問題,并解決問題。懂得將書本上的理論和成果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特別是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的應用型研究生更應該多走向社會,走向基層教育單位,在實踐中檢驗成果。
其次,注重培養研究生組織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和為人處事的技巧等。鼓勵研究生多參加學生活動,將部分同學吸納到研究生會組織中,在研究生會這個平臺上,通過組織各種研究生活動,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在老師和同學之間的協調溝通能力,在實踐中學會一些為人處世的技巧。
(四)培養研究生就業能力
具備一定的就業能力是研究生順利就業的基本條件之一?!熬蜆I能力是指個體能夠滿足組織需要,獲得并且保持工作、在工作中發展以及應對工作中出現變化的能力?!盵2]概括起來主要包括自身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獲取就業信息的能力、面試能力和正確的擇業心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提升研究生的就業能力,促使畢業研究生成功就業。
第一,積極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奥殬I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一生職業發展道路的設想和規劃,它包括如何在一個職業領域中得到發展,打算取得什么樣的成就等問題。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盵3]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成功就業的第一步,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對自己的興趣、氣質、性格和能力等進行全面分析,客觀認識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并充分考慮職業的區域性、行業性和崗位性等特性。
第二,積極開展求職技能培訓。求職技能包括獲取就業信息的能力、擅于抓住機遇的能力、自我推銷能力、面試能力等。獲取就業信息的能力是成功就業的有效途徑,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短信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第一時間內獲取到相關就業信息。面試能力是成功就業的關鍵,在較短的面試時間內,盡展自身特長和優勢,揚長避短,通過得體的姿態語和言語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印象。通過開展求職技能實訓課,培訓研究生的自薦、面試、禮儀等求職技巧,使學生掌握撰寫自薦材料、獲取就業信息渠道、學會與用人單位談判的技巧。
第三,培養研究生良好的就業心態。始終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是成功就業的保障,研究生要積極、主動尋求就業,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破除傳統就業觀念,打破行業和地域限制,實現多元化就業。當然,對于師范生來說,教學能力強也是成功就業必不可少的條件。
綜上所述,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地方師范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培養應在采取分層、分類培養模式的基礎上,著重加強研究生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綜合能力和就業能力四大能力的培養,在提升地方師范院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基礎上,促進研究生的有效就業。
參考文獻:
[1]申繼亮,王凱榮.論教師的教學能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0(1):64.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