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師生實習個人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5 12:44: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臨床醫師生實習個人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通過提高對醫療教學大查房的認識,明確主任教學查房目的,探索規范教學查房的程序和內容,并將教學查房工作貫徹于各級醫師教學之中,旨在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拓寬醫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自我學習和實踐能力,為醫學生向臨床醫生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規范化 主任教學查房重要意義
臨床教學查房是醫學院校重要的教學環節,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更好地將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年輕醫生延伸擴展理論知識,提高臨床技能水平的有利時機。
1 明確教學查房目的,提高教學查房認識
教學查房是以教學為目的,通過教學查房使學生的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得到有機的結合,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通過教學查房中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及相關的物理化學檢查等全面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建立疾病診斷,達到對疾病的全面認識,有效地幫助完成實習醫生的學習任務。各級醫生通過教學查房,能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及臨床實踐技能,增強對疾病診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提高科研及教學水平[1]。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往往以臨床查房代替教學查房,其實二者存在著很大差異。醫療查房的目的是解決病人診斷及治療問題,對于病人病情進展、變化等提出治療方案,根本目的在于解決病人的治療問題[2],它的主體作用是上級醫師。教學查房目的是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使其進一步把醫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的主體作用,搞好教學查房是培養醫學生向臨床醫生轉型的主要保證。
2 教學查房具體方法
2.1 教學查房參加人員: 科主任或學科帶頭人教學查房要求全體醫師、進修醫生、實習生、護士長參加。
2.2 查房前準備工作:選擇臨床科室收治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疑難病例。所有參加查房的人員必須提前熟悉病人的病情以及各種輔助檢查結果、治療方案等,閱讀相關專業著作或文獻,帶著問題 參加查房。
2.3 查房的順序和內容:教學查房順序:①由實習醫生脫稿報告病史(陽性體征、有鑒別意義的陰性體征、相關的輔助檢查陽性結果、目前診斷及治療方案、治療效果、病情演變、目前狀況等);②上級醫師進行必要的補充。③實習醫生進行體格檢查。④主任或學科帶頭人邊跟患者溝通邊示范體格檢查的手法,針對實習醫生體檢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糾正。⑤主任用啟發式教學提示臨床思維的方法,結合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結果等分析、歸納、推理得出診斷。各級醫師、進修醫師、實習醫師等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觀點,以互動的形式討論病情的發生及發展,提高對疾病的認識。⑥主任對教學查房進行系統的概括和總結,從基礎理論出發,結合臨床實際,認識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提出合理的治療方案,提示疾病的預后。同時傳授與所選擇病例相關的新進展、新技術。
3 主任教學查房的重要性
從歷次的科主任教學查房中發現普遍存在的原因如下:①實習醫生對病人的體檢手法不熟練,其次是臨床分析不全面。②帶教人員對疾病的新進展、新技術方面的內容講述過少。以上這些都是所有教學醫院臨床科室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3.1 教學查房是培養優秀教師的搖籃: 評估專家從教學準備、一般要求、教學安排、病史匯報和補充、體檢示范、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互動效果、教學形式等方面考評臨床帶教老師,通過教學查房的規范開展,可以從中發現優秀的臨床帶教老師,同事也能暴露教學查房工作中的不足。
3.2 提高教學水平,促進醫院發展。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是促進醫院發展的主要保證。高層次的教學和科研既可以提升醫院的知名度,又能創造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有利于學校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3.3 規范教學查房,提升醫院內涵建設:規范文化教學大查房是醫院提升內涵建設的一大舉措,通過教學查房可達到以下目的:①集思廣益:解決患者診治過程中的疑難問題;②交流信息:通過病例討論,給各級醫生提供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③培養人才:在病例查房講座之前,各級醫生需要悉心思考并閱讀相關文獻,并向上級醫師求教,這一過程對年輕醫師是一個很好的培養機會;④增強凝聚力:通過主任教學大查房形式,不但患者病情得到全面的評估和及時的治療,而且能使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醫生與患者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協作,工作氛圍的改善,有利于科室和個人的發展。⑤增加互動效果:帶教老師針對同學對病史的詢問、體格檢查、診斷、鑒別診斷、治療方案等進行總結,糾正錯誤,通過對單個病例交流學習全面的教學查房,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開闊學生裝視野,增強師生的互動效果,⑥營造學術氛圍:通過開展科主任教學查房活動,加強了醫務人員和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教學查房過程中規范化、標準化、師生互動、討論熱烈,充分體現出和諧的人文氛圍和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
3.4 提高醫療教學質量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五環節: 規定教學查房對于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強化臨床醫生的教學意識,提高醫院醫療質量,減少醫療糾紛,掌握學科前治的最新動態起著積極促進作用。因此,重視和規范教學查房,是提交教學質量、加快人才培養的集中體現,是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
4 體會
教學查房可以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提高實習醫生某種疾病的認識,從而提高對疾病的觀察能力,臨床思維,維合分析能力和臨床操作能力,培養學生掌握人際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同時能很好地指導實習生掌握如何收集病人資料、分析病人的心理狀態及病情變化,培養學生在真實感知中理解知識,發現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促進實習醫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今后我們在教學查房工作中應該注意做到如下幾點:①加強教學查房量化考評工作保證教學查房規范開展;②提高教師教學意識和教學水平;③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④適當增加學科新進展技術的總結;⑤大力提倡啟發教學,增加師生互動,活躍查房氣氛。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教學;醫學影像
中圖分類號:G642.0;R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206-03
隨著影像規培制度的實施,有效的影像科醫師的培訓對于培養合格的影像學技術人才是至關重要的。通過5年的學習和實習,醫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但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臨床是規培階段必需解決的問題。PBL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提倡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重視學生學習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谶@一理念,在學生掌握了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在日常帶教中,結合臨床工作,對臨床病例進行討論的過程中,積極融入PBL的理念,寓教于臨床,將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反復貫穿于臨床工作中。我們通過分析387例實施改良后PBL討論病例模式,評估討論過程及結果,探討PBL在臨床工作和教學中實施情況。
材料和方法
387例影像學病例包括普通X線檢查、CT、MR及DSA。參與討論的醫師共包括13名影像專業醫師(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3人),影像醫學專業規培醫師8人,全科規培醫師14人;臨床相關專業醫師16人。平均每個病例參與討論的人數為8.6人±2.3人;每個病例平均讀片討論時間為18.6min±7.5min,討論時間安排在每個工作日8:00am-9:00am。前一日由主讀醫師選取有討論價值的病例,并通過PACS和RIS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討論前準備,包括病史的了解和采集,相關檢查和實驗室資料等。當班醫師(住院醫師、規培醫師)首先描述所見征象,然后結合臨床資料做出診斷,提出鑒別診斷。參與醫師各抒己見,同時提出各自的診斷意見。讀片主持醫師進行歸納、總結,做出診斷。整個讀片討論過程由教學秘書進行歸納、總結,待材料完善后(如病理或臨床診斷明確后),再由主持讀片醫師進行回顧性分析,即“反芻”消化,系統講解和討論相關的臨床、影像知識。特別是對前瞻性讀片中的不足及差錯進行總結,以避免重復的差錯出現。主要考評和測評方法包括:由3名高年資醫師對參與討論的規培醫師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情況、征象、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診斷可靠性等多方面進行測評、記錄。評估整個討論過程中采用量表評估討論醫師的參與性、交流能力、研討精神等。科室對規培生的入科根據教學大綱的預測評和出科測評,采用選擇題模式進行測評。
結果
分析387例影像病例討論后的總結資料,提供相應的影像學資料,當班醫師(住院醫師或2年以上的規培醫師)介紹主訴、病史及相關臨床資料;分析影像學資料的征象及異常表現,做出影像學診斷,由參與討論的醫師對當班醫師的診斷和征象的描述進行評判和分析,提出不同意見,病例討論前初步診斷,298例定位正確,275例定性正確,討論后364例定位正確,347例定性正確。討論前后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1)。討論前后比較,通過討論,征象的發現率提高了24.7%,糾正不正確的征象71個。整個討論過程,參與性最強的是臨床醫師(平均18.5分);影像??漆t師有較強的研討精神和交流能力(分別為17.8分和17.3分);規培醫師最欠缺的是研討精神(11.2分)。通過學習,每個規培醫師的參與性、研討精神及交流能力均有較顯著的提高,對三基的掌握成績平均提高了17.8分(P<0.05)。
討論
PBL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簡稱,是基于現實世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1]。此類教學法在一些世界著名院校得到了發揚[2]。特別是在醫學院校的應用,通過加強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間的協作將使得學習更為有效[3]。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PBL將學習與任務或問題掛鉤,使學習者投入于問題中;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運用在臨床醫學中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4]。
自2000年以來國內多家醫學院校試行PBL教學法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種新型教學方法正被國內外廣大臨床教育工作者所重視[5-6]。當今社會醫療體系的改革,信息傳遞的高效以及知識更新的快速程度,使原有的醫學教育體系處于低效率水平,因此,有必要要求醫學教育采取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方法,以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自學能力及創新意識,培養醫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PBL是“基于問題的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PBL教學法使臨床實習生的臨床操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自學能力、探索創新能力、查閱資料能力及溝通表達能力得到提高[7]。
但經典的PBL教學耗時太多,特別是師資力量要求太高,只能在師資力量較強的教學機構內實施。作為一個基層醫院,臨床一線工作繁忙,師資力量不足,難以有效開展。如何在不影響臨床工作的同時又兼顧了教學,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每位醫師不僅擔負著繁重的臨床工作,還要完成教學和科研等相關職責。只有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經典的PBL相比,通過改良,前期沒有固定的課件,完全采用臨床病例,學生準備時間較短,后期通過討論和其他方法獲得診斷結果后再進行歸納、總結,進行“反芻”消化,從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在工作實踐中理解和掌握了相關的知識。
醫學影像學是通過分析患者的解剖和病理圖像,結合臨床的病史資料和實驗室檢查等信息資料來診斷疾病的?,F代醫學影像技術包括普通X線、CT、MR、超聲、核醫學等各種影像學檢查方法,涉及臨床多個學科?,F代醫學影像學擁有大量的影像學數據,為了獲得準確的診斷,往往需要影像科醫師及相關專業的臨床醫師相互合作,反復討論,去偽存真,才能獲得準確可靠的診斷。
由于個人知識水平的局限性及對問題認識的程度和看待問題的不同角度,在影像學診斷中往往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和診斷的失誤,集體讀片討論可以通過相互的補充、腦力激蕩,使對疾病的認識更深入、更全面,往往可以糾正錯誤的認識,同時,在討論過程中,貫穿著臨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應用,特別是通過討論,可以發現個人的知識和邏輯缺陷。整個討論過程,主要問題在于做出準確的診斷,圍繞這一中心問題,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識,包括解剖、病理、生理、影像學技術及臨床相關資料等。通過最終反饋,往往可以舉一反三,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創造性探討。通過討論,發現主要存在的問題,如觀察不仔細,不全面,遺漏征象和病變;許多病變較細微、隱匿,不認真觀察往往會導致漏診;對所見的異常錯誤的判讀,如腫塊的定性,炎癥腫塊還是惡性腫瘤?利用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分析各個征象之間的關系可以提供許多有價值的信息。在通過討論獲得診斷的同時,必需有效地將基本知識及基本理論貫穿其中,使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在臨床得到應用,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了基礎知識,同時,將疾病的臨床、病理、實驗室、影像等各方面進行橫向系統的聯系,對該病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規培生對于基礎理論和知識掌握的程度與其研討精神是相關的,對于理論知識掌握較扎實的規培生有著較高的研討精神,因此,規培生傳統的理論學習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病例來理解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而日常工作則是靈活應用所掌握的知識和理論去解決臨床的診斷問題和治療。我們將PBL理念融入日常病例討論中并進行改良,前期討論側重于解決臨床問題,后期回顧性分析如同牛的反芻,消化吸收了相關的知識和理論,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臨床經驗。二者的結合同時保障了臨床和教學任務,并將PBL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結合,避免了單一教學不足。盡管傳統教學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缺點。醫學發展到今天,經過了許多代人的不懈努力,許多知識和理論寫進教科書,經過了臨床反復實踐,經典的教學模式系統全面灌輸給每個學生,盡管學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樣,但這種系統的學習對于今后的解決問題打下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對每位學生這一過程是不可或缺的[8]。
實踐證明,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的好的醫師對PBL這一學習模式的參與性、積極性更高。PBL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習。PBL教學模式對知識本身內部邏輯結構的整理和掌握不夠。醫學教學一方面強調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須要依托深厚的、系統的、完整的理論知識基礎。因此,PBL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中也存在缺陷:(1)PBL教學要求學生課外查閱大量資料,對于學業負擔重的醫學生來說,可能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實施效果。(2)PBL教學模式注重解決問題,忽略了知識連貫性、系統性、深入性的掌握。(3)PBL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是否設置關鍵性和邏輯性較強的教學問題,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9]。通過改良后的PBL其學習的宗旨不變,以問題為中心,同時,也發揮了教師群體的積極性,凸顯了教師的臨床能力和經驗,同時,后期反饋學習,兼顧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水平的學生,對于主動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與前期的醫療工作,對于后進的學生,后期的補課對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有更大的價值。并且,對于總結歸納的病例教案也可再用于經典的PBL教學中。
參考文獻:
[1]Barrows HS. 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 Education.1986,20(6):481-486.
[2]溫世浩,曲莉,鐘彭雋.哈佛醫學院在解剖學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J].醫學教育探索,2007,6(10):986-988.
[3]王欣萍.PBL教學法在國外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5):105-107.
[4]張東華,高岳,薄紅,等.PBL教學法在我國臨床教育中的應用及所存在的問題[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99-100.
[5]劉鑫,劉兆玉,潘詩農,等.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在放射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1):83-85.
[6]田芳,周自明,鮑虹,等.《醫學影像學》PBL教學在中醫院校臨床實習階段的應用[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5(6):15-16.
[7]李江,馬彬,楊克虎.中國臨床專業學生PBL教學臨床實習效果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4):417-422.
[8]喬宇琪,張敏紅,吳建新,等.關于PBL醫學教育的若干認識[J].醫學教育新思維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0(1):75-78.
[9]尹清.PBL+CBL雙軌教學模式在康復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2014,22(3):577-580.
Application of 'Ruminating' Imaging Teaching Method:A kind of Modified PBL Form
YANG Guo-ying,ZHAO Dian-hui,LU Qing-yun,XU Jian-guo
(Department of Radiology,Zhabei Central Hospital,Jingan district,Shanghai 200070,China)
篇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義烏醫院急診科臨床實習的217名全日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99名、女性118名;年齡20~23歲,平均(21.03±1.42)歲,每個實習生急診實習時間為2周。
1.2方法
在進入急診實習第2天開始采用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法。具體方法如下:①提前告知所有學生的講課內容,選出主講者。②要求每位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參與編寫教案、制作課件、準備問題。③主講學生上臺講課,教師聽課做筆記。④臺下學生設疑,主講學生答疑,課后老師將本次課程的內容總結、點評。教學內容選取陳灝珠、鐘南山、陸再英等主編的第八版人衛版教材《內科學》第八篇第二章“有機磷農藥中毒”。本章教學共2個學時。
1.3教學評價
①在急診實習結束前1天對所有學生就有機磷農藥中毒進行理論考核,成績使用百分制;②在進入急診實習第1天和實習結束前1天發放調查問卷對師生角色互換法教學法學方法進行評價,調查問卷[2]內容包括團隊合作、獨立思考、創新意識、學習興趣、解決問題能力、課前自學共6項,采用5分制,每項第二次評分比第一次評分高出1分即視為有提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學生理論考試成績
師生角色互換法教學后理論考試平均分為(85.61±6.86)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70分,80分以上165名,占76.04%
篇4
關鍵詞:醫患溝通;婦產科;實習醫學生;重要性
在醫院各個科室中,婦產科是一個醫療糾紛高發的科室,由于在整個醫療服務過程中,婦產科針對的人群為女性,涉及對女性生殖系統的檢查和治療,有其特殊性,處理不當容易發生醫療糾紛。近年來,各級醫療機構中,婦產科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在首位,占我國城鎮醫療糾紛的17.2%~29.5%[1]。這之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醫療糾紛是因為醫患之間缺乏溝通或溝通不當引起的,一個合格的醫生不但要有堅實的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更需要有很強的醫患溝通能力,使醫療行為能夠有效及時的實施,從而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因此,進入婦產科實習醫學生與患者溝通的教育與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1現代醫學教育的要求。
由于我國對醫患關系重視不足,在醫學課程設置上也忽略了相關醫患關系的教育。醫患溝通技術是世界醫學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婦產科醫學生未來能夠勝任自身崗位,處理好醫患關系的根本,隨著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醫患溝通教育日漸凸顯其行為醫療教育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婦產科醫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改善醫患關系,提高醫療質量,將醫患溝通教育作為高校醫學基礎課程十分必要,同時也適應醫學教育的發展。
2婦產科臨床教學對實習醫學生進行醫患溝通教育的現狀
目前國內實習的內容多為專業技能、職業道德、規章制度、實習單位簡介等,而對實習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只進行籠統的培養,由于婦產科有其檢查對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即便對實習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進行培養,也是隨意而為,并未形成一門課程,建立完整培養模式。
3醫患溝通對于婦產科的意義遠大于其他科室
婦產科涉及患者個人隱私,如婚前行為、人工流產、性傳播疾病等,存在著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在交談和檢查中,患者常常懷有害羞、懼怕心理,如果溝通不好,就會引起誤會,發生醫療糾紛。所以要當好一名婦產科臨床醫生就必須掌握醫患溝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達到與患者交流的有效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促進醫患關系的真正和諧。
因此,我們實習醫學生應從入科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自己的醫患溝通能力。
4提高醫療質量的需要
婦產科醫學生在接診每一位患者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與患者很好的溝通,如采集病史,醫生只有具備很好的溝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與信任,才能換得全面、可靠的病史;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同樣依賴醫生和患者良好的溝通,才能了解治療過程中患者對藥物和手術治療的反應,以及后期的治療效果,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生,將在醫療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提高醫療質量中發揮重要作用[2]。因此,婦產科醫學生在學校和醫院實習期間就應加強對醫患關系的認識,努力學習各種醫患溝通技巧,為以后提高醫療質量打下基礎。
5應加強實習醫學生人文精神與法制素養的培養
5.1首先培養醫學生樹立醫學人文精神——以患者為中心。教育學生要把患者作為完整社會中的人來對待,不能單純為了治病而治病,應培養醫學生樹立醫有大德,大德有大愛的醫學人文精神。培養醫學生要有真誠的同情心,用高尚的醫德情感,設身處地關心和體貼患者,待患者如親人,從自身原因減少醫患矛盾的隱患[3]。
5.2加強對醫學生醫德醫風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醫療工作作風和崇高的醫德修養,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使醫學生在掌握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注意醫德醫風的養成,成為精干專業、誠于品德、名副其實的德醫雙馨的醫學生。
5.3應加強實習醫學生的法制教育懂法是一名合格醫生的必須要求,患者有知情權、隱私權和選擇權,而醫務人員有告知的義務和保護患者合法權益的義務,由于醫務人員缺乏法律意識,不能及時告知患者關于分娩方式、病情及手術并發癥等方面的信息。同時對于疾病史、婚育史等隱私權缺乏應有的保護,極易引起醫患糾紛。
實習醫學生不僅要學習《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還應學習《刑法》、《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
6運用溝通技巧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
6.1主動傾聽傾聽,是醫患溝通的最基礎和最有效的原則和技巧[4]。只有醫者對患者由衷的關心,認真傾聽他人的語言,才能了解對方,從而選擇合適的溝通途徑和解決方案。通過傾聽患者說話,患者會在心理上得到的極大滿足與溫暖感,逐漸對醫生產生信任感并開始接納醫生和配合治療。
6.2語言溝通技巧醫學生在溝通過程中,應多用生活化的口語,少用術語,不用簡稱,讓患者真正理解醫者所傳達的信息,并幫助患者做出合適的選擇[5]。實習醫學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稱呼患者需要使用得體的稱呼語,不可用床號取代稱謂;醫患溝通要求語言表達清楚、準確、簡潔、條理清楚,避免措辭不當、思緒混亂、重點不突出等情況;要充分考慮對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6.3非語言溝通技巧醫患溝通過程中有大量信號通過非語言手段傳遞,這些信號包括肢體動作語言、言語因素和空間物體信息。婦產科接觸的對象為女性患者,對這些信息的捕捉更為敏感,所以,尤其要注意非語言信息的表達,如注意面部表情,保持目光接觸,說話語調保持溫柔,把握適當人際距離等等,給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時,醫生也要注意捕捉患者的非語言信號,比如患者的焦慮或疼痛,表達適當的關系[6]。
6.4師生交流會實習結束時,由科主任召集全科師生召開師生交流會,采取自主發言的形式,要求每個實習醫學生發言,內容包括醫患之間溝通、醫護之間溝通、醫生與患者家屬之間溝通等話題,暢談溝通中常見的問題、溝通中遇到的障礙及運用溝通技巧取得實效的分享等,談感受、提建議,并發放無記名問卷調查,提供一個無記名的溝通平臺,利于醫學生表達真實情感,科主任根據記錄進行梳理,總結好的建議,使實習生帶教工作可持續性改進。
總之,醫患溝通能力是實習醫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需要學校、醫院、實習醫學生自身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研究、總結和提高。掌握良好的醫患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對處理好日漸增多的醫療糾紛,維護醫患雙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李思琪
參考文獻:
[1]劉健.婦產科教學如何應對新的醫療環境[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倫版,2008,29(4):61-62.
[2]鐘隨平.沈玉潔.加強醫患溝通教育,培養學生醫患溝通能力[J].現代醫藥衛生,2006,2(12):1913-1914.
[3]王娟,聶秀,楊黎,等.大學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現代醫學,2010,37(1):73.
[4]饒光雄,唐承紅.淺談臨床實習生醫患溝通技能培養[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18(4):362-363.
篇5
消化內科臨床實習中實施循證醫學教育模式的方法
循證臨床實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做法如下:①提出臨床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結合臨床工作中所遇到的病例,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就該病例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對于臨床上遇到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同時又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針對病人的狀況,可相應提出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是否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的危險因素?如果是其危險因素,如何預防?老師“以問題為中心”開展教學;②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科學依據。針對所需解決的問題,指導學生通過萬方數據庫、PubMed網站及其他文獻檢索途徑,查尋最新、最佳的證據,尤其注意檢索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的結果和系統評價;③嚴格評價證據的真實性和可行性。指導學生參照循證醫學方法評價文獻的原則,嚴格評價研究證據的真實性、臨床重要性和適應性,并結合具體病例,闡述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思路;④將評價結果用于臨床實踐,作出臨床決策。指導教師組織學生集中進行點評和小結,提出最終的臨床處理原則;⑤對進行的臨床實踐作出后效評價。密切觀察和隨訪患者,及時總結臨床經驗,進一步評價已經進行的臨床實踐。
為評估上述教學效果,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對循證醫學理念指導下教學的評價。問卷內容包括循證醫學教學是否能夠將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是否有利于拓展知識面、增加學習的興趣,是否有利于提高臨床思維能力等。問卷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滿意,認為該模式有利于促進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能提高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拓寬知識面、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消化內科臨床實習中實施循證醫學教育模式的體會
首先,在實施循證醫學教育模式時,要處理好與傳統教育模式的關系。我們認為循證醫學教育模式與傳統醫學教育不同,其更加注重“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但是循證醫學教育并不是完全摒棄傳統教育,而是對既往傳統醫學模式的有益補充。通過在教學中實施循證醫學的批判性思維和科學的方法論,可以啟發學生善于發現實際問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良好的鍛煉。循證醫學教育是一種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新的高效的醫學教育模式,是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發展方向[4]。
其次,循證醫學教學能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教師都應科學地實事求是地回答,答案必須要有真實可靠的證據,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立足于學科前沿;而對于更深層次的問題,師生可以共同查找資料探討,這樣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索欲望,也是對教師的挑戰,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第三,循證醫學教學有助于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收集有關的最新證據,更新總結教材中尚未涉及的知識內容和治療新技術。如通過檢索文獻發現長期使用NSAIDs患者內鏡下潰瘍發生率可高達40%,有系統評價對前列腺素類似物(PA)、H2受體拮抗劑(H2RA)和質子泵抑制劑(PPI)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米索前列醇800μg/d比400μg/d預防內鏡下胃潰瘍的效果好,標準劑量的H2RA僅減少十二指腸潰瘍而非胃潰瘍的發生,PPI和雙倍劑量的H2RA對兩者均有效[5]。因此,通過對如何預防消化性潰瘍的臨床循證醫學教學,可指導學生應用循證醫學的思維方法主動更新知識體系。
篇6
一、積極創造條件,加快人才儲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科室成立之初就是高起點起步,設備配置先進,配有et-space全身熱療系統;6-mvx線直線加速器、模擬定位機、全自動多葉準直器、多參數監護儀、除顫儀等先進設備,從而具備綜合治療腫瘤的較高的手段??剖业陌l展,技術水平的提高,除了先進設備外,還要有高水平的技術人員隊伍,科室目前有副主任醫師1名,主任醫師3名,主管護師5名,所有醫師分別先后在山東省腫瘤醫院、三0一醫院、西京醫院進修學習,并與上述醫院專家建立良好的學術關系,為業務的進一步提高和科室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核心競爭力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剖乙每焖俪掷m的發展,必須要有不斷學習進步的團隊,只有人才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利用先進設備為廣大病患解除痛苦。因此學習型團隊的建立非常重要。內三科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在完成繁重的日常診療工作外,利用業務時間進一步學習基礎知識和相關專業的進展情況。
科室內定期舉行業務學習和病例討論,科內每位主要技術人員均先準備不同的講課題目,詳細準備好講課內容,然后在科內講課,使科內醫務人員共同提高,對疑難危重病人,鼓勵大家查資料,然后科內討論,這樣使科內人員的技術基礎比較牢固,解決疑難危重病人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同時加強對年輕醫務人員的業務培養,高年資、業務強的醫師一對一幫教年輕醫師,使他們的整體業務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剖覂让恳晃会t生包括年輕醫生一對一帶教實習醫生和進修醫生,一方面促進他(她)們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家的教學能力。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鼓勵大家不斷總結經驗,撰寫醫學論文,兩年來發表學術論文9篇,從而推動大家的科研意識。通過不斷的學習,科室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綜合治療水平處于市級先進行列,收治病人不斷增多,年收治各類腫瘤患者1000余人次,使病人足不出縣就得到高水平的診治和服務,特別是腫瘤全身熱療在我市是率先也是唯一開展的腫瘤治療方法,截至目前共治療62例腫瘤病人,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和社會效益,為廣大腫瘤患者提高了另一種治療希望,得到了醫院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揚。
三、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科迅猛發展
科室主要技術人員先后在省、國家級著名醫院進修,因此與上級醫院的專家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學術聯系,不定期邀請山東省腫瘤醫院、齊魯醫院腫瘤中心及北京三0一醫院的專家來該科教學、查房,使他們能夠緊跟腫瘤專業的最新學術動態和發展,進一步了解上級醫院的治療水平,使我們的診治水平也有了進一步提高。
6月8日—9日,由中華放射學會熱療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等承辦的第十屆全國腫瘤熱療學術會議在北京腫瘤醫院召開,我院內三科作為全國縣級醫院的唯一代表受邀出席,會上,科室劉新華護士長的學術論文《晚期腫瘤熱療患者全身熱療中臨床護理的重要性—附53例報告》一文,作為本次會議的重點材料進行交流、研討,受到與會人員和專家的高度稱贊。
篇7
關鍵詞:臨床護理;護理教學; 注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440-02
護理臨床實習是護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關鍵環節,是整個護理教學工作的關鍵。帶教老師應注重護生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尊重護生的個性,體現“以人為本,教學相長”的理念,使護生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護士。臨床護理帶教工作直接關系著護生未來的職業生涯,針對這一關鍵環節,筆者從帶教老師的角度,對臨床護生帶教工作的教學理念、方法以及對帶教老師的自身要求等方面進行探討。
1. 教學理念將“以學生為中心”的非指導性教學理念運用于臨床護理教學???羅杰斯提出了 “以學生為中心”的非指導性教學方法,是促進學生自我實現的一種教學策略。臨床實習帶教工作本身就是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過程,更應引入這種觀念。將帶教老師置于教學活動的核心地位,對護生進行填鴨式的傳統教育已不能適應當前教學的要求,不利于對他們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羅杰斯的教育理論與臨床護理教學相結合,旨在發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實踐能力,以期提高教學質量與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臨床實用型人才。
2. 教學方法
(1)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化理念。學生的創新思維往往來自于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了解學生對臨床教學策略感興趣程度,不僅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潛能,而且還能指導帶教老師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提高臨床教學質量。適當的教學策略能激發和提高護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護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提高對臨床專業課學習的興趣。
(2)重視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的培養。在實習過程中,鼓勵實習生認真思考,仔細觀察病情,提出護理措施,并將理論聯系到實際,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做好患者的相關指導工作。例如患者口服配伍藥物時,啟發學生思考:服用藥物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一起服用?不宜和什么一起服用?應該什么時候服藥?是飯前還是飯后?通過這種啟發式的學習,可以使他們將知識記得更加牢固。而且,掌握必要的理論也可以為患者提供健康指導,和患者有更融洽的關系,更容易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3)規范臨床科室的教學管理,提高臨床實踐的教學質量。各臨床科室實習貫穿護生實習的整個過程。各??谱o士長指定專科帶教老師,根據各科臨床特點結合護生實綱,制定出一個詳細的??茙Ы逃媱潯J埂敖獭庇械姆攀福怀鲋攸c;使“學”有目標,積極參與共同完成教學大綱任務。有日安排、周重點、月計劃。出科時對護生有出科小結、分析、總結。每日使護生認真完成臨床基礎護理工作及常見的技術操作;每周為護生舉辦小講課或護理查房;每月最后一周舉行科室考試,主要內容為專科常見的疾病及護理,并運用護理程序為病人作整體護理。根據護生的成績,分析護生存在的問題,并指出改進方法。
(4)轉變教師角色,為護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卡爾?羅杰斯的“以學生為中心”的非指導性教學方法,運用于臨床教學,強調轉變教師角色,創設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m。臨床中有許多操作機會,在適當的時候,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鼓勵護生接待病人,以消除雙方的陌生感,使病人在感情上接納護生,從而接受護生執行操作,減輕護生的心理壓力,利于護生的操作實習。對護生的培養目標以及具體做法:
1. 培養目標 通過實習,每個護生都應成為一名專業真正合格的護士,并在腦海中建立了嚴謹的思維模式,具備應有的溝通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有強烈的法律意識。
2. 臨床護生的主要特點及對應的教學方法
(1)基礎理論知識不扎實,缺乏把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帶教老師應抓好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訓練,帶教前將目標教學具體化,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讓護生知道自己的學習要求。以下做法可有效達到教學目的:在實習過程中不能忽視理論授課,做到崗前培訓時提綱挈領地讓護生大致了解工作和責任,實習期間結合實際操作環節具體講授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出科前進行評估考核,考核不合格重新安排實習。同時要求護生多觀察帶教老師的工作過程,并讓其啟發他們把實際工作與在校學習的理論結合,分析這樣做的原因,使其能將具體實踐熟記于心,并在實踐機會到來時充分發揮所學技能,做到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
(2)責任心不強,缺乏將技能系統化的思維。在實習的過程中隨著對臨床工作進一步的了解,神秘感、新鮮感逐漸消失,早期所表現出來的強烈責任感與小心嚴謹的心態有所缺失,易將臨床護理工作看得很簡單,認為自己可以勝任護理工作,在工作中變得不踏實,出現輕視護理工作的現象。這時應著重培養護生責任感和踏實的工作作風,使他們認識到護理工作的嚴謹性。帶教老師應正確引導護生將學習到的各種護理技能系統化,并用講、看、提問相結合的方式,使護生鞏固學到的知識?!爸v”即講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看”即看護生操作順序與操作效果;“問”即提問對操作技術的掌握程度及操作要點,使護生對各種技能做到心中有數。
(3)缺乏應有的溝通能力。與臨床執業護士相比,護生溝通能力欠佳,在語言組織能力方面存在較多問題。一方面原因是對自身臨場回答能力的質疑,表現為不敢主動詢問患者情況;另一方面由于護生忽略了患者的情感,某些不當的語言制造了潛在的護患糾紛隱患。針對這種問題,帶教老師在臨床帶教中應注意指導護生注意傾聽、觀察表情,以此來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心理狀態,使護生具備善解人意的洞察力,以此為基礎來和病患進行有效恰當的溝通。溝通時提醒護生表情要親切、真誠、富有同情心,舉手投足間要充分體現對患者的關懷,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取得患者的理解與信任,使患者愿意與其交談。帶教老師經常帶護生到病房與患者交談,同時鼓勵護生積極參與。
(4)法律意識淡薄,缺乏防范意識。作為未來護理事業接班人的護生,其所具有的法律知識和安全意識不容樂觀[3]。因此,在護理教育中必須有意識地培養護生的法制觀念,對其進行醫學法律教育。《護士條例》中明確規定護理臨床實習的人員應當在執業護士的指導下開展有關的工作。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如果脫離執業護士的監督、指導,擅自行事并損害了患者的利益,護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法律責任。因此,帶教老師應在護生上崗實習前對其進行法律、法規教育,如《護士條例》及《醫療事故處理實施細則》等,講明護生的法律身份、護士的法律責任、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及患者的權利,以此增強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在帶教過程中,通過對臨床上一些醫療糾紛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并穿插法律知識培訓講座,用法律觀念規范護生行為,更能促進護生理解和明確護理操作中的法律責任,這樣既能使患者的健康安全得到保障,又能使護生的行為得到法律的保護。同時還要重點讓護生對醫療護理規章制度進行學習,如護理核心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等,使護生進入醫院之初即養成照章辦事、遵守制度的好習慣。如此才能更好地有效保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防范臨床護理糾紛的發生。帶教老師的自身修養及對護生的影響方式:
1)隱形護理知識帶教老師的教學任務是負責將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給護生,但除此之外,隱形護理知識的傳授也是至關重要的,如工作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思維方式、與病人溝通的方法、技巧等。而隱性護理知識往往是護生在實習過程中通過觀察帶教老師的工作來獲取的,所以帶教老師一定要在這方面做好模范,通過言傳身教來潛移默化影響護生,培養護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與方法。另外,通過臨床護理實踐,通過護生的親身感受,護理帶教老師將那些非正式的、難以明確表達的技能、技巧、經驗、訣竅以及與病人交流溝通的方法傳授給護生[4]。
2)醫德醫風帶教老師應成為醫德醫風的引路人[5]。實習護生剛出校門,從未經歷過真正的護理工作,因此,護生的思想作風和醫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帶教老師的思想品德。帶教老師的言行舉止,對護生來說是最實際的示范和教育。在日常實習和交流中,帶教老師要逐步引導護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正確的人生觀,通過自身事例和周圍榜樣教育護生,使護生明白護理工作需要無私且耐心的奉獻,使他們樹立利他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醫風醫德。
3)賞識教育 賞識帶教是一種輕松快樂的帶教方式,它可以激發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產生對護理專業的認同感和熱愛,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可以有利于密切師生關系[6]。一個幽默風趣、具有獨特個性魅力的帶教老師,善于營造輕松快樂的實習氛圍,這樣的帶教方式更能使護生深刻地掌握相關護理知識,并一生不忘。賞識帶教讓護理工作充滿了生機,且使帶教工作更加高效,帶教老師應學會善于肯定學生,用鼓勵代替批評,為護生在實習過程中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4)多舉措并舉,培養實習生與臨床的溝通能力我們帶教老師首先要采取鼓勵式教學方法,在臨床醫護人員和患者及家屬面前,減少對學生的批評,多肯定他們的能力和成績。其次,帶教老師可通過建立實習溝通教學小組,當遇到特殊檢驗與臨床溝通案例時,大家一起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帶教老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溝通教學,甚至創造出更多的溝通途徑,有意識的給機會讓實習生多與臨床溝通交流。此外,在檢驗實習教學中可以采取有別于課堂教學的方式授課,多開展典型案例分析討論、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CBL(Case-Based Learning)等教學方法??傮w上,我們實習帶教中要培養實習生個體溝通能力,需要著重培養同學們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一是知道說什么,即明確溝通目的,明確所需溝通問題關鍵所在,與臨床對話中要表達確切內容。如果目的不明確,就意味著實習生自己都不知道說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讓臨床醫護人員和患者明白,更達不到溝通的目的。二是知道什么時候說,即掌握好溝通時機,把握好溝通的火候。三是知道對誰說,即明確溝通的對象。檢驗與臨床溝通中涉及醫師、護士、護工和患者等,實習生要明白溝通和對話的對象是誰,假如你選錯了對象,自然不能達到溝通目的。四是知道怎么說,即掌握溝通的方法。要用溝通對象能聽得懂的語言,包括文字、語調及肢體語言,尤其是面對護工和患者需要使用科普語言來交流,表述一些醫學專業術語。目前,檢驗科及科室帶教老師已經認識到溝通技能培訓對于將實習生培養成為合格檢驗醫師的重要性,今后應該多開設一些具有檢驗特色的溝通技能培訓課程,有針對性地提高檢驗專業實習生與臨床有效溝通的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優秀的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不拘泥于舊的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臨床帶教質量。
參考文獻
[1] 胡海燕.臨床醫學教學新理念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8):2306-2307
[2] 丁敏.護生臨床實踐中患者不配合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華全科醫學,2010,8(1):128-129
[3] 閻英梅,于振超,刑鳳梅.實習前護生法律知識現狀調查與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1):76-77
[4] 李翠華,汪秀云,徐琴,等.隱性護理知識在大專生臨床護理帶教中的運用[J].河北醫學,2010,16(1):111-112
篇8
[關鍵詞] PDCA;中t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帶教管理;思考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8-0137-03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le in teaching management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the Chinese medicine residents
HE Guonong1 LIU Hongfei2 WEI Dongmei2 ZHUANG Lingling1 HU Xuzhen2 SUN Changbo2 MAO Juanjuan3 ZHOU Lu4 YANG Weiji5
1.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Ningbo Hospital of TCM, Ningbo 315010, China; 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ingbo Hospital of TCM, Ningbo 315010, China; 3.Department of Surgery, Ningbo Hospital of TCM, Ningbo 315010, China; 4.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Ningbo Hospital of TCM, Ningbo 315010, China; 5.Department of Training, Graduate Office,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DCA cycle i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Chinese medicine residents, so as to study its process, method and function in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anag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lore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management approach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Chinese medicine resid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PDCA; Chinese medicine residents; Standardized training; Teaching management; Thinking
隨著我國《中醫藥法》的頒布,中醫學教育培訓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中醫臨床隊伍建設的基礎環節,目的是通過培訓造就一支具有良好醫德、扎實基礎、具有全面診療能力的中醫醫師隊伍。在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深刻領悟到該項培訓的生命力在于強化培訓質量,如何提高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質量對中醫事業的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因此,在培訓中引入PDCA循環方法,以尋找出一種適合我院現有條件及實際情況的培訓方式,并在實施中不斷完善,使培訓流程更優化、更切實可行,提高培訓質量。
1 PDCA簡介
PDCA循環又叫質量環,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并加以廣泛宣傳和運用于持續改善產品質量的過程[1],是一套廣泛應用于質量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循環體系[2-3]。PDCA 是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運行)四個詞的縮寫,它非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地運行,一個循環結束,解決一些問題,將未解決的事宜再重新進入下一循環,每循環一次就提高一些,總體方向是呈階梯式上升的[4-6]。
2 PDCA在我院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
我們在中醫住院醫師規培過程中依據PDCA 系統原理,將其應用到我院培訓的帶教管理中,使教學目標更明確,教學過程更流暢,教學質量得到及時監控,能使培訓質量不斷提高。
2.1計劃階段(PLAN)
根據“浙江省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案”有關精神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中醫住院醫師培訓試行辦法》、《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細則》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定目標:經過規范化培訓,使培訓對象全面具備住院醫師崗位工作的要求,達到專業技術人員任職條件所規定的醫師水平。
2.1.1 制定培訓目標和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及教學計劃 規范化培訓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它需要培養住院醫師較強的責任心及全面的技術能力。根據規范化培訓實施細則,結合我院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輪轉帶教計劃。培養受訓醫師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與職業素質;掌握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較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基本的醫患溝通技能及臨床診療技能,具有獨立診斷和處理常見病和某些疑難病癥的能力;具備科學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工作方法,增強科研和教學能力。
2.1.2 建立帶教質量雙向考評機制[7-8] 由科室教學秘書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具體由帶教老師進行落實。科教科定期對帶教科室、帶教老師、學員進行考評,建立教學管理體系,保證教學質量。
2.2 執行階段(DO)
2.2.1 加強醫德及人文教育 在醫德醫風培養上,將平時工作中醫德高尚、醫技高超、作風嚴謹的高年資主治及以上醫師挑選出來作為帶教老師,將醫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的點滴,滋養醫德的種子,使它在住院醫師的心中播種、生根、發芽,在工作中形成良性傳遞[9]。并定期組織醫德醫風教育、醫患溝通技巧及醫療糾紛防范等方面的學習和專題培訓活動。通過培訓讓每位住院醫師均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更優質地服務于廣大患者,也有利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10]。
2.2.2 強化帶教師資的培訓 對帶教老師進行一年兩次的師資培訓,提高帶教老師的重視程度及帶教能力。由醫院科教科組織召開科主任和教學秘書動員會進行師資培訓工作部署,繼而對基地的8個學科的科主任、教學秘書及帶教骨干進行培訓。再由各科教學秘書安排各科室帶教老師逐個培訓,并將培訓情況上報科教。定期召開帶教老師反饋會議,組織帶教老師進行規培結業考核模擬考試演練。師資培養是一項持續不斷的系統工程,絕不僅僅是幾次培訓就能夠完成的,需要不斷填充、更新內容,落實到每一位教師[11]。只有在教師專業能力基礎上,提升教學能力,全面促進師資素質的全面提高[9],方能圓滿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任務。
2.2.3 嚴格學員輪轉的過程管理 規培醫生必須遵守醫院及各科室規定的規章制度、請假制度,根據科室排班按時到崗。學員在臨床輪訓時,需按時填寫《輪轉手冊》,詳細記載每一個操作完成的病例數,這樣一來方便學生及時查漏補缺,也方便管理人員及時抽查學員的培訓情況。
2.2.4 培養學員傳承和創新理念 培養一名優秀的中醫住院醫師不僅需要過硬的臨床診療技能,還需具備一定科研創新和中醫傳承能力[12]。組織學員每月進行讀書報告會,敦促他們搜索文獻資料、廣泛閱讀醫學期刊,了解相應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進展,以此培養他們對醫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了解醫學科學的前沿,開闊眼界和診斷思維,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
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核心不僅體現在臨床能力培養上,對于中醫特色的把握也是至關重要[13],因此我院開展學經典活動,為學員購置經典學習圖書,聆聽黃煌老師、徐曉東老師等資深學者的經典學習講座,各級名中醫授課分享經典在臨證中的應用經驗等方式學習經典、領悟經典,挖掘前人留下的知識寶庫,使在培學員基礎能得到鞏固和提升,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為進行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2.2.5 加強人文關懷,增加學員歸屬感 針對規培醫師給予相應心理支持,進行鼓勵教育,激發規培醫師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師生溝通,了解規培醫師的心理變化,增進師生感情,培養學員對醫院的歸屬感,使其主動參與醫院及科室的各項建設。
2.3 檢查(CHECK)
建立并完善從日常培訓考核到結業考核完整的教學體系。通過各種形式的考核方式檢查是否達到了培訓目的,培訓大綱、輪轉安排是否有題,帶教老師在帶教上是否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培訓硬件能否滿足需要,培訓學員有無其他建議和要求等??己思仁菣z驗培訓效果的一種方法,也是提高培訓效果的一種手段[14-15]。凡到我院規培的學員統一使用《培訓輪轉手冊》、《跟師記錄本》、《跟師醫案、心得記錄本》,實時進行記錄,帶教老師負責督導檢查和批閱,教學秘書每季度進行審核和反饋,學員及時整改。每月帶教科室對學員進行出科考核,科教科對帶教科室進行小講課、教學查房考核。每位學員輪轉結束時,進行個人小結,并由科主任和考核組老師進行審核簽字,科教科進行不定期抽檢。每年培訓結束后參加市衛計委統一組織的理論和技能考評,合格者方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培訓。
2.4 行動(ACTION)
定時召開座談會,將平時考核的結果及問題及時反饋、總結,進入下一個PDCA 循環。在實際管理和帶教中,將行之有效的模式記錄推廣,形成標準;把存在較多的共性問題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摘錄下來, 提出整改措施,對成功經驗進行交流推廣,對表現突出的優秀帶教老師給予適當的激勵。
3應用結果
將PDCA 循環應用到規范化培訓的帶教管理中,可以優化培訓流程,抓住薄弱環節和關鍵步驟,動態監控培養質量并持續改進,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
(1)PDCA 循環應用后,學員技能考核成績有普遍的提升,2016年度結業考核基地的通過率也較2015年有所提升,達到了95%。(2)學員滿意度有所提升。學員的滿意度由原來的85%上升到94%。(3)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同上一年結業的學員相比,PDCA 循環帶教管理的住院醫師動手能力更強、人文關懷思想更豐富。
4討論及展望
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目的是培養優秀的中醫臨床人才,是醫學生成長的必經之路,是對從事中醫醫療工作的住院醫師進行的一種規范化的繼續教育形式,是整個中醫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但中醫類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起步晚,目前尚在初級階段,而中醫臨床人才又有自己獨特的規律和特點,體現整體性、系統性和實踐性,以中醫臨床實際需要為出發點,立足于中醫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重在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技能的培養,所以很多工作不能盲目照搬西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經驗。如何提高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質量,培養合格的中醫人才已是當前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點項目之一。本文從我院實際出發,將PDCA 法則運用到規培帶教管理工作中,能使培訓工作更有序地開展,促使教學水平穩步提高[16-17],同時為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構建更科學合理的體系提供思路和參考。
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我國衛生醫療培養體系中的一部分,存在醫師培訓的共性,如醫學知識要反復學習和不斷更新學習,同時也存在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接受培訓的中醫住院醫師對現代醫學的掌握程度不夠、中西醫概念知識混淆等,且由于中醫學自身的特點,如需要長期的跟師臨證學習體會;有明顯的經驗醫學痕跡,短時間內難以掌握等,由于社會文化以及社會認知氛圍的變化,使根植于深厚歷史文化中的中醫學發展舉步維艱,接受培訓的中醫住院醫師的積極性也要重要考慮。因此在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教學管理中,我們用PDCA方法著重解決這幾方面問題,通過制定科室教育計劃和學員自身學習計劃,反復學習,強化現代醫學知識;同時,通過計劃組織跟師臨證,強化中醫學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解決住院醫師現代醫學處理臨床危急重癥患者的基本能力,也能滿足中醫學學術經驗繼承的不足,符合學員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的愿景。同時接受培訓的中醫住院醫師的積極性是順利實現前者的重要一環,學習積極性的缺失使得帶教老師的積極性也隨之下降,這樣常形成惡性循環。如何解決好這一問題,讓住院醫師提高培訓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是值得重視的問題。本文的調研結果顯示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如果能像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開展般將醫學碩博士學位授予相結合,把兩種人才的培養制度相互聯系, 對學員的學習動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從而不單單被認為是“免費勞動力”,有助于顯著提高學員對該項培訓的“忠誠度”。而且已有研究表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并軌,有效促進了畢業后醫學教育的良性發展[18],對于深化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和教學改革,探索符合中醫學專業學位培養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19-20]。
住院規范化培訓是醫生成長的基礎性階段,也是一個關鍵階段,貫穿職業生涯的全過程。特別是當今社會,各種價值觀和世界觀處于交織碰撞的時期,醫患矛盾加深,醫療行業時時處于各種社會變革的風口浪尖,如何進行正確的醫學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是非常重要的,中醫學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傳統優勢領域,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在規范化培訓中用PDCA方法穿插傳統文化教育,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和理念,倡導“大醫精誠”的職業精神,引導學員自覺培養高尚的精神追求,對形成良好行業風尚、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有重要意義。目前,在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在如何促進住院醫師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提高臨床實踐技能仍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這需要帶教老師和管理人員不斷探索、實踐和持續改進。時間證明,PDCA法則可以更好地促進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同時也相信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經過社會以及各培訓基地的共同努力,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一定會更加完善,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優秀中醫人才。
[參考文獻]
[1] 馬仁杰,王榮科,左雪梅.管理學原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70-74.
[2] 陶華明,殷勇冠,朱全紅.PDCA 循環在《中藥化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114-117.
[3] 張世瓊,夏梅,王華. PDCA 循環在??茖嵙曌o生帶教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5):64-65.
[4] 黃艷,王波,楊洪波.PDCA循環管理法在我院抗菌藥物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4,25(21):2014-2016.
[5] 陳蕊,趙佳琦.PDCA 循環法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超聲臨床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R床超聲醫學雜志,2016, 18(8):563-564.
[6] 曹香,金全香,張燕紅.新入職護士技能操作培訓的持續改進效果[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10):154-156.
[7] 盧曉林,張小平.雙向評價法在基層醫院放射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2):311-312.
[8] 鄭婷,郭召友,唐光才,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影像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會[J].北方藥學,2013,10(11):146-147.
[9] 朱輝,楊進國,包紅梅,等.省屬醫學院校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探索[J].中國醫院,2012,16(8):62-64.
[10] 吳晶,唐紅.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醫學教育管理,2015,1(2):129-132.
[11] 張祺,曾輝.高校附屬醫院青年教師培訓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7(1):22-24.
[12] 肖志波,張淼波,滕雯,等.規范化培訓制度下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新思路[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30(3):103-104.
[13] 居麗,朱亮,凌慧嫻,等.強化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17):89-90.
[14] 魏暢,王建榮,張黎明.護士分層次培訓與考核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6(6):7-9.
[15] 朱麗琴.PDCA 循環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5(10):105-106.
[16] 李培杰,劉曉梅.PDCA循環法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齊魯醫學雜志,2014,2(1):83-84.
[17] 王梅,王悅,李靜,等.PDCA理論應用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質量管理的可行性探索[J].重慶醫學,2016,45(15): 2150-2151.
[18] 黃萍,徐天士,徐漫歡.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并軌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3):119-121.
[19] 劉源香,考希良,楊繼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對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的機制探討[J].中醫藥導報,2015,21(5):100-101.
篇9
【關鍵詞】 持續質量改進; 臨床; 帶教; 滿意度
Improving Role of Teaching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by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Clinical Nurse/LIN Xiao-fen,ZHANG Ci-ch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124-127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mproving role of teaching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by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clinical nurse.Method:68 cases of clinical nursing graduates were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4 to March 2016 in Haematology Department,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mod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improve group and normal group,34 cases in each group.Norma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improve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was given the model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FOCUS-PDCA),the department of examination and operation assessment were used to adopts the male nurses on clinical teaching teacher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assessment of satisfaction,analyzed different mode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Result:Clinical nursing students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scores of impro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linical; Teaching;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Guangzhou 510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34
FOCUS-PDCA是美國的ATC公司借鑒了通用電氣的“群策群力法”所形成的一種管理模式,指在全面質量管理前提下將每個環節的質量管理作為關注要點的新型質量管理模式,主要由發現問題(F)、組織(O)、澄清(C)、選擇(S)、計劃(P)、實施(D)、檢查(C)與處理(A)七個步驟組成,由于FOCUS-PDCA持續質量改進程序嚴謹,適用于各種管理環節中,在國內外各行業強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價值,現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科室中[1-2]。近年來,隨著醫療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臨床護生的帶教效果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故如何提高其帶教效果對提高醫療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對此,本研究通過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對臨床護生進行帶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廣東省人民醫院血液科實習的護理畢業生68名,依據帶教模式分為改進組和常規組,每組34名。改進組:年齡20~22歲,平均(20.35±1.69)歲,本科19名,大專15名;常規組:年齡20~23歲,平均(20.41±1.71)歲,本科20名,大專14名,兩組年齡、學歷等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臨床護生給予常規帶教模式帶教,即采取常規師徒傳承式帶教,改進組在常規帶教模式的基礎上采用FOCUS-PDCA:(1)發現問題(find,F):科室總結以往存在的帶教問題和征求帶教意見,在積極實施帶教計劃的同時不斷調整帶教方法。(2)組織(organize,O):成立質量改進小組,成員由護士長、帶教組長、帶教老師組成。打破以資排輩舊的帶教模式,開展帶教老師的競聘選拔方案,考核方法包括:理論考核、操作考核、個人述職。(3)澄清(clarify,C):明確現行血液科的帶教計劃,啟動臨床帶教路徑,并對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4)理解(understand,U):帶教老師與臨床護生的溝通:帶教老師給護生進行一周的小結,帶教組長在中期時召開護生座談會,平時有問題隨時在微信群上反映和討論?;颊吲c臨床護生的溝通,前者對后者操作熟練度缺乏信心,帶教老師必須幫助和鼓勵護生如何與患者相處,爭取獲得患者的信任和增強護生自身的信心,這樣才能創造更多的操作機會。(5)選擇(select,S):①帶教老師:在血液科工作≥3年,學歷大專以上,護師職稱,具有耐心與責任心,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臨床經驗,熱愛護理專業與帶教工作;②制定具有??铺厣膸Ы谭桨福航涍^文獻檢索、結合本院護理部的教學計劃和本科室的實際情況,采用循證醫學的方法,制定了符合具有血液科??铺厣膸Ы谭桨福?。(6)計劃(plan,P):做好帶教老師的培訓工作,讓老師們重視帶教,由護士長統一安排帶教組長與帶教老師,帶教老師必須熟悉本科室的帶教計劃,帶教目標和方法。(7)實施(do,D):①入科介紹:要求帶教老師對每位實習生進行評估,介紹科室規章制度、科室文化、紀律要求等,詳細介紹帶教計劃中需要掌握的??评碚撝R和技能操作,推薦需要重點學習的教科書目,將臨床路徑表發給每位護生;②操作示范:由經過培訓的帶教老師進行??撇僮魇痉?,并將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項發給每位護生,作為日后學習實踐的參考;③方法:帶教老師按照臨床路徑規范施教,注重護生的核對,培養臨床護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與觀察動手能力,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布置作業與隨時提問的途徑加強學習內容。定期開展課堂教學,采用開放式教學模式,強化師生互動,深化護理知識。(8)檢查(check,C):不定期檢查并提問護生在護理工作中需掌握的知R與操作要點,通過持續強化記憶,提高帶教效果。最后出科護生要進行護理查房、講小課、綜合考評。(9)處理(act,A):總結臨床護生的各階段學習情況,完善帶教老師與臨床護生的溝通,確保護生及時將學習進度反饋至帶教老師,同時護生可采用匿名方式及時向帶教工作提出建議,客觀評價帶教水平。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于干預前后由科室進行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并采用《臨床護士對帶教老師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滿意情況,統計分析不同模式的帶教效果與滿意度。出科成績:由理論考核成績與操作考核成績組成,其中兩者成績≥85分評定為優秀,75~84分評定為良好,60~74分評定為合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護生生出科各分段成績比較 改進組臨床護生出科成績優良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2=4.610,P
2.2 兩組臨床護生理論和操作考核成績、優秀臨床護生留院、執業考試通過情況 改進組臨床護生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優秀臨床護生留院率、執業考試通過率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臨床護生滿意度比較 改進組臨床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2=4.570,P
3 討論
3.1 持續質量改進模式(FOCUS-PDCA)的應用 在臨床護理帶教期間,帶教老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臨床護理教學的信息提供者、指導者與組織者,同時可作榻萄Ч芾碚[6-7]。規范的帶教能幫助護生適應角色的轉換,從而更好的走向臨床,帶教質量在保證未來臨床護理能力與職業素質中具有重要的意義[8-9]。有研究結果顯示,FOCUS-PDCA是美國醫院組織創造的持續質量改進模型,通過延伸PDCA循環,有助于更了解與分析程序中每個環節,以促進質量改進[10-12]。而胡珠等研究顯示,通過總結分析現行帶教流程的利與弊,系統化組織,澄清、選擇并計劃帶教流程,促進帶教方案的順利實施。通過檢查帶教質量,采用反饋系統由臨床護生提出帶教建議,以提高帶教水平[13-15]。
3.2 FOCUS-PDCA的優勢 帶教檢驗是FOCUS-PDCA的重要環節,帶教老師通過不定期抽查并提問護生在護理工作期間應掌握的知識,通過持續強化記憶,強化臨床護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16-18]。同時,在持續質量改進期間應總結護士各階段的學習近況,完善帶教老師與護士之間的溝通交流,并及時反饋,匿名提出建議與意見,使帶教老師能客觀評價自身的帶教水平[19-20]。因此,持續質量改進有助于顯著改善臨床護生帶教效果與滿意度。
3.3 結果分析 本研究通過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對臨床護生進行帶教,并與常規帶教模式的臨床護生比較,發現改進組臨床護生出科成績優良率、優秀臨床護生留院率、執業考試通過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前者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對帶教老師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組,表明該模式可有效改善臨床護生帶教效果與滿意度,提高理論與操作考核成績,提高優秀臨床護生留院率與執業考試通過率。在帶教過程中,常規師徒傳承式帶教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是由于以下幾點原因:(1)臨床護生對學習目標不明確,護理操作技術不合格,不能有效結合理論與操作時間,缺乏與患者的溝通交流。(2)帶教老師理論知識不足,臨床經驗不足,缺乏帶教意識,帶教方法較為保守。(3)受患者個人因素與病情影響,臨床護生的操作機會較少,臨床帶教老師由于工作繁重,難以適應帶教工作,弱化了帶教意識,從而嚴重影響帶教效果。而在FOCUS-PDCA的帶教過程中,可通過完善臨床護理帶教質量管理體系,改進帶教流程,帶教方案,提高雙向互動技巧,組織系列課堂教學與護理教學查房,可有效彌補常規師徒傳承式帶教模式可能存在的不足,從而達改善帶教效果的作用。
綜上所述,持續質量改進有助于顯著改善臨床護生帶教效果與滿意度,提高理論與操作考核成績,提高優秀臨床護生留院率與執業考試通過率,值得臨床護理帶教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程瑞蓮,禹繼敏,顏美霞,等.情景模擬綜合教學法在NCU實習護士帶教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5):118-122.
[2]馬婉芬,葉志芳,季芳.持續質量改進在急診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4):123-124.
[3]柴劍麗,吳春燕,王文娟.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70-174.
[4]鄢紅兒.操作風險等級評定在護生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5):59-61.
[5] Gjolaj L N,Campos G G,Olier-Pino A I,et al.Delivering patient value by using process improvement tools to decrease patient wait time in an outpatient oncology infusion unit[J].Journal of Oncology Practice,2016,12(1):95-100.
[6]鄭春芳.持續質量改進在神經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30(5):123-124.
[7]王依貴,王昀,李忠萬,等.手術室護理帶教方法的持續質量改進探討[J].重慶醫學,2012,41(11):1139-1140.
[8] Jin H,Hu ang H,Dong W,et al.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a PDCA-cyc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rat liver transplantation [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12,176(2):409-422.
[9]劉麗.持續質量改進在骨科護生帶教工作中的應用[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6,26(4):78.
[10]金霞,劉梅,尹春艷,等.持續質量改進在骨創傷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4,40(7):867-868.
[11] Yeon Hwa Park,Myung-Ha Lee,Seok Hee Jeong.Development of QI Activ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PDCA and Case Study on Quality Improvement Activities[J].Journal of Korean Academy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2,18(2):222-233.
[12]蔣菊娣.手術室護理帶教方法的持續質量改進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8):16-17.
[13]胡珠,謝艷梅,賴青青.持續質量改進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4,34(5):704-706.
[14] Navipour H,Nayeri N D,Hooshmand A,et al.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 on patients,satisfaction:a semi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Iran[J].Acta Medica Iranica,2011,49(1):38-43.
[15]林育英.持續質量改進在急診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8):67-68.
[16]郭依桂,鄧少華.雙向評價表發放時間對護理臨床帶教的影響[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3):316-317.
[17]陳曉萍,林覽峰,王厚亮.以PDCA循環管理提高內科臨床實習教學質量[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4,4(1):50-53.
[18]許勤亞.持續質量改進在護生臨床帶教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13,20(10):83-84.
篇10
關鍵詞:護理教學;PDCA循環法;護理管理
PDCA循環法又稱戴明循環管理法,分為計劃(P)、執行(D)、檢查(C)、處理(A)4個階段[1]。護理臨床實習是整個醫學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關鍵,是培養護理實習生獨立工作能力、綜合動手能力的第一步[2]。為了更好地規范護理教學管理工作,我院將PDCA循環管理模式應用在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工作中,取得滿意效果?,F介紹如下。
1對象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實習的所有護生。
2方法
2.1計劃(P)
2.1.1擇優選拔帶教老師
帶教老師的選拔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選拔教學能力強,有責任心,并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熟練護理技術的高年資護士擔任帶教老師,并從中選拔善于溝通、有管理能力的護理骨干擔任科室總帶教,以確保臨床帶教質量。
2.1.2制定教學計劃
護理部根據大中專院校實綱要求,結合護生特點,制定總的實習計劃,合理設計護生科室輪轉表,使護生全面掌握各??萍膊∽o理常規和基本技能操作,熟悉各種操作設備和功能,了解醫院新技術、新項目及最新發展動態??剖医Y合本專業制定教學計劃,提出科室實習的具體要求,每月組織??浦v座、護理查房等教學活動。
2.1.3簽定管理協議
通過簽署醫院、校方、護生三方協議,加強各部門監管力度,規范實習管理,增強師生的自律意識,提高臨床實習質量。
2.2執行(D)
2.2.1加強崗前培訓
①帶教老師培訓:每年度實習帶教工作開始前,護理部組織有資質的帶教老師進行培訓,明確帶教老師責任和義務,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管理,確保教學質量。②實習生培訓:每批護生臨床實習開始前,護理部統一組織為期1周的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介紹醫院基本概況,學習醫院規章制度、有關法律法規、院內感染知識等。通過培訓增強護生的職業自豪感,強化制度意識和護理安全意識,培養良好的服務意識。在培訓結束前進行入院考試,便于掌握各院校護生的知識和技術操作水平,發現薄弱環節,制定合理的臨床帶教計劃,實現個體化教學。
2.2.2實行分級管理
采取護理部—科室護士長—總帶教—帶教老師。護理部負責制定整個帶教方案,檢查和監督教學計劃實施情況、定期征求護生意見,及時解決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各科室由護士長、總帶教和帶教老師組成教學組,負責臨床教學工作的管理和具體實施,確保實習計劃的落實。
2.2.3開展形式多樣化教學活動
①護理部每月組織多媒體業務教學講課1次,由各科護士長、總帶教主講,授課內容以各科室專業特點、操作規程及新開展的護理技術項目為主,強化護生專業理論知識,了解醫院最新發展動態。②科室每月組織1次護理學術講座、護理教學查房、技能操作培訓等形式多樣化教學活動,更好地使護生掌握臨床技能。在教學方式上,改變傳統的以“教”為主的單一模式,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教學形式,讓護生學會換位思考,培養護生思維能力,提高護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③采用“一對一”帶教方式,實行責任雙簽字制度,即帶教老師與護生簽訂帶教責任書,以加強雙方自我管理。帶教老師根據每位護生的特點,進行個體化教學。由基礎的護理工作逐漸到??菩约夹g操作,放手不放眼,讓護生參與到實踐中,培養護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急能力,注重培養護生的護患溝通技巧,提高護生的實踐能力。
2.3檢查(C)
2.3.1臨床教學質量控制檢查護理部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計劃及考核標準,定期查看帶教實施情況、帶教記錄、護生排班表等;不定期檢查科室帶教方法、護生實踐能力。及時發現教學問題,反饋科室;科室針對檢查出的問題認真剖析、提出改進措施,對總帶教及帶教老師進行教學質量考核,并匯總報護理部,護理部追蹤檢查措施落實情況,及時發現新問題,進入下一循環,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3.2開展評學評教活動
①護生實習情況考評。護生出科時帶教組長對其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科護士長結合出勤情況、平時實習表現、實踐能力,認真填寫實習鑒定表;實習結束時護理部對護生進行理論技能考試,了解護生實習效果,做出綜合評價。②教學質量評價。護理部對帶教老師的專業理論、教學水平、操作規范、帶教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定。護生出科前征求其對科室、老師帶教工作意見與建議,及時了解護生的學習需求,反饋給科室,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既調動了護生學習主動性,又增強了帶教老師的責任感,提高護理臨床教學質量。
2.4處理(A)
針對教學質量日常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納入科室質量管理考核、帶教老師個人評定中。如一名新入臨床的護生,未按規定戴口罩,進入治療室,及時批評糾正,并按照教學管理條例,對帶教老師、帶教科室做出相應處罰并扣減當月質控分值,提出整改意見。每位護生出科前,進行理論技能考試,對考核不合格的護生則延長實習時間,直至成績合格后方可離開科室。通過護生和帶教老師的雙向評價,對不負責任的帶教老師,取消其教學資格。年度實習結束時,評選出的優秀帶教老師年終予以獎勵,優秀學員則在醫院聘用時優先錄取。同時,做好年度教學工作總結,吸取經驗教訓,修訂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作為推動下一循環的動力,以促進臨床教學質量的提高[3]。
3結果
通過對2013年6月—2014年3月我院實習的護生運用PDCA循環法管理,順利完成帶教計劃,每位護生均實現帶教目標,掌握應知應會內容,理論操作考核優良率從84.6%上升到92.3%,綜合素質也有明顯提高,實習結束考核合格率達100%。開展臨床教學質控檢查和評學評教,發現問題,及時改進,促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護生對教學管理和教師的滿意度從86%上升到95%。4小結PDCA循環法其特點是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大循環套小循環,互相促進,呈螺旋式上升的管理過程[4],是程序化、標準化的一種工作方法,是全面、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在臨床教學中實施PDCA循環管理法,能夠準確反映護理臨床教學中的信息和效果,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利于護生有效地自我管理,便于護理部對臨床教學做出正確的規劃和決策。
參考文獻:
[1]袁志敏.應用PDCA循環模式進行護理質量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75-76.
[2]王淑香.帶教護理實習生管理思路與實踐[J].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2008,3(1):32.
[3]賴曉娟,黃燕梅,劉向群.PDCA循環法在急診科進修護士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