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礦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4 00:06: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磨礦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才能把工學結合落到實處。學院遵循高職教育內涵屬性,認真總結企業辦職業教育50多年來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出具有學院辦學特色的“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模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創新,完善和規范管理運行機制,推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推動專業建設不斷提高。
關鍵詞: 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管理運行機制
“三融合”是指校企融合、產學研融合、雙證融合?!叭诤稀迸囵B高素質技能人才是云南錫業技術學院在認真總結企業辦職業教育50多年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具有學院辦學特色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2010年云南省教育廳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專家認定,“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模式,形成了云南錫業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特色。
一、“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內涵
云南錫業職業技術學院隸屬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云錫)。學院現設立有云錫人才培訓中心、有色金屬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第20號站、云南省第72職業技能鑒定所等教育和培訓機構,是云南省十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云錫是中國的500強企業之一,是世界錫生產企業中產業鏈最長、最完整的企業,擁有礦山勘探、采掘、選冶、錫化工、錫及有色金屬深加工縱向一體化的產業格局。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有先進的采、選、冶生產裝備,錫選冶技術和設備居世界領先水平。
以采選為核心的礦山類專業是云錫的強勢、特色專業,也是學院的傳統特色專業群。自1953年云錫辦技工教育以來,充分發揮企業辦學優勢,按照“遵循職業教育普遍規律與學院辦學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以聘用生產一線的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承擔專業技術課程教學,以技術先進、精良裝備、人才薈萃的集產學研一體大型產業生產基地為學生真槍實彈訓練的實習實訓場所,以生產項目為學生畢業設計選題或實習實訓教學項目并由生產一線優秀工程技術人員或能工巧匠指導完成等共同培養人才的辦學模式,以及通過聘用教師和學院專任教師生產崗位與教學崗位的互換和共同承擔或參與科研項目的研究等,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職業素養、教學能力和“雙師”素質,為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基礎保障,實現學生就業即上崗的教育過程。
2007年,為適應有色金屬礦業飛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對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成立了云南錫業職業技術學院,并提出“特色立校、資源共享、創新模式、提升層次”的發展思路,且把“創新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作為學院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高[2006]16號文中的“要積極推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理論指導下,將總結提煉出的礦山類專業“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作為“特色示范項目”進行具體的規劃設計,結合學院“關于迎接2010年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籌備工作建設方案”的實施,全面推進基于“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中各工作層面的探索與實踐,在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運行機制創新方面獲得積極成果,推廣應用實效顯著。
二、“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實踐與成效
(一)三個融合,相互滲透,開拓了人才培養的巨大空間,有效解決了專業與企業的對接,實現了在專業內部各方向之間、不同學科相關專業之間、專業與企業之間的相互開放、相互滲透、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使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充分體現了高職教育的開放性、實踐性和職業性特征。首先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同時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全面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高。通過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教學活動,培養、鍛煉了學生特別是實踐操作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交能力和協作能力等多種實踐能力和職業操守,培養的人才更符合高素質技能人才標準的要求,做到就業的“零距離”。2010屆、2011屆畢業生雙證獲取率100%,初次就業率96%以上,用人單位對本畢業生綜合評價稱職率達98%以上,體現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上手快”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特點。
(二)圍繞“三融合”,通過“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實訓基地”、“課程”、“運行機制 ”等共建的整合—互動模式,使專業、產業、學業、就業和創業“五業貫通”,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教學活動結構,實現就業“零距離”的教育過程。
1、教學改革特色鮮明,人才培養效果顯著
(1)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上,與云錫相應的專業委員會對接,主動適應行業和地方特色發展需要,培養面向有色金屬行業生產企業以及相關部門,面向基層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2)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以“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模式,以工學交替,訂單培養、崗前培訓、頂崗實習等工學結合為主要形式,實現了就業的“零距離”。
(3)在人才培養方案上,完善了與“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模式相適應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工學交替”課程體系,在課程建設上融合了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行業技術標準、行業技術規范,突出了職業能力培養,提升了教學水平和效果。
(4)在人才培養機制上,以工學結合運行機制為模式,建立、完善了基于“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確保各教學項目的順利實施,提高了教學質量。
(5)在實踐教學質量的監控上,構建了“5落實 4環節”(5落實——計劃落實、大綱落實、基地落實、指導教師落實、考核落實,4環節——準備工作環節、初期安排落實環節、中期開展檢查環節、結束階段的成績評定及工作總結環節)校外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升了實踐教學的效能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了實踐教學的質量,實現了課堂與實踐“零距離”對接。
(6)在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上,校園文化的企業化,有效培養了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操守和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提高就業創業能力。
(7)在教學效果評價上,以企業考核為主,有效增強了教學質量的監控力度,確保了人才培養質量。
2、實訓基地建設成果顯著
按照“相對穩定,集中管理,重點(示范)建設”的原則,整合資源,合理配置并完善了滿足支撐基于“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工作過程系統化“工學交替”課程體系的產學研融合實訓教學基地建設。
近幾年來,云錫就投資近3000萬元用于改建、擴建、新建了采礦模擬仿真實訓室、碎磨礦實驗實訓室、重力選礦實驗實訓室、浮游選礦實驗實訓室、磁電選礦實驗實訓室、選礦產品處理實驗實訓室、地質綜合實驗實訓室、測量實訓基地等校內實訓基地;專門投資700多萬元在云錫研究設計院建成了滿足教學與科研的“西部優勢礦產高效利用 教育部工程中心選礦新工藝柔性工業試驗創平臺 云錫基地”,同時與云錫中技術密集、門類齊全、特色鮮明、專業化優勢突出的云錫老廠分礦、云錫卡房分礦、云錫研究設計院、云錫大屯錫礦等27家集產學研一體的大型產業生產基地簽定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協議,并制定《云錫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兼職教師管理試行辦法》和《云錫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實習實訓基地管理試行辦法》(云錫[2009]299號)等管理制度,將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學生實習實訓教學工作納入云錫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軌道,形成建設管理與運行的長效機制。其中的云錫老廠分礦在2011年獲云南省示范實習實訓教學基地。
3、“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充分發揮“三融合”的優勢和實訓基地的輻射功能,通過共建課程、共擔教學、共同承擔或參與科研項目等,提升了師資隊伍的業務知識、職業素養和實踐教學能力,增強了科研開發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優化了師資隊伍結構,培養了一支滿足工作過程系統化“工學交替”課程體系教學,校外實踐教學和主要專業技能課程均由聘用教師擔任,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聘用教師比例≥60%,“雙師”素質教師占95%以上。
4、教學改革研究和教材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進一步深化“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模式、專業建設、課程與教學研究、實踐教學和教學管理改革,加強教育教學規律探討與研究,推動“質量工程”建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近2年來,選礦技術被列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金屬礦開采技術被列為央財支持建設專業。礦山類專業專任教師主編共建出版特色教材4部。其中的《金屬礦床地下開采》被評為省級精品教材,《重力選礦技術》被評為省級“十二五”規劃教材。礦山類專業專任教師們獨著或擔任第一作者在各類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教改論文10余篇,獲獎論文2篇。
5、科研和技術服務能力增強,提高了學生就業競爭力
(1)“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推廣應用,增強了教師的科研開發能力。近3年來,礦山類專業專任教師承擔了省部級以上教科研項目11項,參與云錫橫向科研項目5項。2008年以來,為有色行業和云錫企業員工相應崗位培訓8828人,職業技能鑒定12個工種1410人。
(2)“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實施,使得學生能夠較快的適應工作崗位和專業工作需要,深受用人單位好評。礦山類專業學生職業技能鑒定通過率100%,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在96%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評價稱職率為98%以上。2011年我院獲云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責任考核“二等獎”。
6、校園文化企業化,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
在“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實施與推廣應用過程中,將努力追求“以人為本、傳承歷史、兼收并蓄、和諧共贏”為核心理念的云錫文化和“育人為本、承載歷史、適應需求、和諧發展”為核心理念的校園文化有機融合,實施CIS戰略,從物態(VI)、制度(BI)、觀念(MI)三個層面系統推進,從而使學院辦學理念與云錫企業觀念文化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具有產業特色企業化校園文化的熏陶下,激發創業創新意識,提高創業創新能力。
(三)基于“三融合”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系統模式,深化教學領域的改革
基于“三融合”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系統模式,深入推進工作過程系統化“工學交替”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 建立了“三融合”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長效機制、實施路徑、操作規程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有效解決學生“零距離”就業的教育過程。如專業課程體系中相對獨立設置的每一次校外實踐教學環節,按照云錫[2009]299號文中規定,在學生實習前二周由學院相關系(部)將教學計劃和內容提交給實訓基地進行審核,再由實訓基地召集校企雙方所涉及的部門和人員召開研討會,針對教學計劃和內容、教學目標、重點環節、指導教師、組織形式及考核方式與考核標準等進行詳細的研討,制定實施方案,并由實訓實施,同時配套相應的“5落實 4環節”校外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使整個實習實訓過程成為一個有計劃、有方案、有明確責任目標、運行管理有序的教學過程。
“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卓有成效地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培養了一批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職業操守、較高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開展了優質的社會服務,從根本上體現了“三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制度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及運行機制創新的實績,充分體現了學院的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張燕.礦山類專業產學研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學術理論與探索.2012.1。
[2]張燕.“5落實4環節”校外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實踐與成效[J].首都教育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