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勸導活動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1 13:35: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明交通勸導活動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按照xx市文明委《關于調整xx市文明旅游工作聯席會議組成人員的通知》(XXXXXX號)要求,為提升市民文明旅游意識,營造和諧游覽氛圍,結合xx縣實際,現將工作開展匯報如下:
一、加強游客宣傳教育力度。
假期前,縣xx局錄制了十多條文明旅游宣傳倡議,用音響廣播的形式在xx公園、xx文化園內12小時輪流播報。并在公園交通要道顯眼處,設置了文明旅游宣傳欄。內容如:“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文明市民,文明游覽”、“垃圾不落地,環境更美麗”等,直觀且有效地提升了市民旅游素質。經公園管理人員反映,很多市民聽到了語音播報,不僅沒有把垃圾亂扔,還撿起了其它地上的垃圾,環衛工人相較往年,輕松了許多。
二、集中整治公園基礎設施。
在xx公園、xx文化園內充分調研,并做好記錄,發現有些宣傳欄上有被張貼小廣告的現象,一些休閑椅日曬雨淋油漆脫落,很不美觀,在假期前,集中進行了粉刷補漆。
篇2
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活動,傳承雷鋒精神,是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培養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在校內形成“奉獻、進步、互助、和諧”的良好氛圍。
二、活動主題
學雷鋒,我們在行動
三、主要內容
(一)深入開展雷鋒精神宣傳教育活動。圍繞活動主題,通過組織觀看電影、撰寫心得體會和征文、組織演講比賽、舉辦先進事跡報告會和簽名儀式等形式,緬懷雷鋒,感悟雷鋒精神,引導廣大青年將雷鋒精神融入學習生活實踐中,增強認知認同,做到知行合一,提升雷鋒精神的滲透力和感染力。
責任主體:院團委,各系團總支(至少開展一項以上宣傳教育活動)
(二)集中開展主題團日活動。以各班級團支部為單位,以“看雷鋒日記、講雷鋒故事,談雷鋒精神”為主題,引導團員青年結合實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各具特色的團日活動,分享雷鋒故事、踐行雷鋒精神,傳遞雷鋒正能量。
責任主體:各班級團支部(全院團支部均要開展)
(三)組織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各系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動員志愿者力量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學雷鋒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
1、大力開展建設文明校園志愿服務。積極開展文明進學校、美化校園等志愿服務活動,糾正陋習,增強道德意識與文明修養。抓好校園勸導志愿服務活動,定期組織前往教室、教學區(含圖書館)和宿舍、食堂等學生生活區開展文明引導工作,引導學生嚴格校規校紀和大學生行為準則。
2、大力開展創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務。根據市文明辦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實際,組織開展文明交通引導、聯點共建、社區服務、送文藝和送文化進社區等志愿活動,為鞏固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添柴加火”。
3、大力開展關愛自然志愿服務。利用 “312”植樹節、“322”世界水日等時間節點開展關愛自然志愿服務活動,提倡低碳生活,鼓勵垃圾分類,倡導資源節約,參與節水節電、義務植樹、公園綠地和旅游景區生態環境保護等活動。積極開展環境衛生清潔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深入背街后巷、社區樓院、公共場所、城鄉結合部等,清除衛生死角,營造優美環境。
4、大力開展送溫暖志愿服務。深入敬老院、福利院、特教學校和社區等地方,廣泛開展敬老愛幼、送溫暖等志愿服務活動,為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五保戶以及城市高齡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送去關愛,注重精神方面的關懷,力所能及的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責任主體:院團委、各系團總支(開展志愿活動不少于兩項)
(四)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根據各級團組織和團員青年參與學雷鋒情況,系統總結活動成效,評選學雷鋒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公開通報表揚。
責任主體:院團委
四、有關要求
(一)高度重視,提高認識?!皩W雷鋒,講文明,樹新風,宣職人在行動“志愿者服務月活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重要載體,是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重要抓手是推動學院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團員青年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徑。各系團總支要切實提高重視程度,積極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制度化。
篇3
一、教師是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的原創者
《浙江省普通高中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實施方案》指出: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以校本自主開發為主。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既沒有現成的教材,也沒有成熟固定的套路,教師必須運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課程資源和探索合適的方法。他們變成了課程開發、建設、實施的主體,由以往的配角變成了主角。那么,我們在自主開發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資源時,應遵循哪些原則呢?總的來說,教師應以學生為核心,圍繞“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這三條線索開發課程資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課程資源的開發應關注時政,抓住社會熱點、焦點事件
學生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度過的,了解社會事件的途徑很狹小,而時政恰恰又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教師應本著“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學生的實際”來搜集時政資源,讓新鮮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的濃厚興趣。如在我市積極創建生態文明城市之際,我們及時開展了“垃圾不落地”的社會實踐活動;又如2012年事件時逢紀念“九一八”事件81周年,我校推出了“我們如何理國”的問卷調查實踐活動;再如2012年隨著新上虞精神“崇孝守信、務實創新”出臺,我們開設了“上虞人看上虞精神”的調查宣講實踐課題;還如隨著十的召開,我校開展了針對青少年主題的“民生熱點問題”調查、針對虞北地區很多家長外出打工現狀的“別樣的童年――農村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實踐活動。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應關注地方的經濟發展與特色產業
深化課程改革鼓勵學校與社會機構聯合開發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地方經濟發展,特別是特色產業的形成往往在當地人民群眾中會有很廣大的基礎,社會實踐類課程的開展很容易找到實踐基地,并得到技術支持。比如,崧廈的傘業經濟已是全國有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縫傘。我校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就與這一特色產業結合起來,聯系了離校較近的幾家大型傘廠作為我校的“傘件制作”實踐基地,并開設了“傘面設計”等學生有興趣、家長很支持、企業很歡迎的實踐課程。又如上虞以“九縣通衢”的交通優勢為憑借,以鮮果采摘、農家體驗、山水鑒賞、文化陶冶為內涵,打造“上虞四季仙果游”這個宜品宜養宜游宜娛的天然旅游品牌。我校很多學生家長自身就是種植水果的專家,通過成立調查興趣小組、聘請家長作為校外指導教師,我們開設了“葡萄種植”“西瓜種植”等實踐課程,并進行了“上虞四季仙果游”的經濟學思考等調查探究課題的研究。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應結合地域,關注現實自然生活環境
經濟的發展在給人們帶來好處的同時,也使環保成為現實生活中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水資源污染、白色垃圾、企業大量有害氣體的排放……只要留意觀察,每個學生都可以感覺到這個問題的存在,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課程資源。我市地處曹娥江流域,又集中建有大型的化工園區,如何處理好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兩大矛盾是當務之急。曹娥江流域水質污染的調查、虞北地區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垃圾分類情況的調查、食鹽中含碘量的測定實驗探索、低碳生活你我見等都是我們學生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中很好的調查研究類課題。
(四)課程資源的開發應關注地方的歷史文化傳統
每一塊土地都有屬于她的悠久歷史。上虞屬河姆渡文化圈,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先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舜會百官、哲人王充、梁祝傳說、東山再起、竹林七賢、唐詩之路、越窯青瓷、春暉聚賢等故事都源于上虞。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產可以開發成很好的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我校開發的《崧廈霉千張制作技藝 烏金紙制作技藝》實踐基地被命名為上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并得到了當地政府的經濟支持。我們在假期中通過參觀非遺基地、資料查找、尋訪專家等手段,了解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收集名人典故、傳說典故、地名典故、成語典故等,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很好的愛鄉社會實踐活動。
(五)課程資源的開發應充分挖掘校園已有的資源
校園是學生的生活圈子,是值得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大大開發的一塊寶地。每所學校有自己的優良傳統、辦學理念與特色。充分挖掘自身校園文化特色,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我們定期舉辦體育文化藝術節、科普節、辯論賽、班級體育活動對抗賽、校園吉尼斯紀錄挑戰賽、主題團日活動、書香校園系列閱讀、征文活動、校園走廊文化、草坪文化的布置設計、社團成果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
(六)課程資源的開發應融入青年學生的時代氣息
據調查,在學生最愿意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志愿者服務、支教支農和公益服務等占了不小比例。這說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更樂于通過自身實踐為社會作貢獻。我們組建了班級志愿者隊、校志愿者隊,定期參加校內的“我為校園環境做貢獻”“賽會志愿服務”活動;校外的“低收入農戶青少年結對”“醫院導醫志愿服務”“保護母親河,節水環保宣傳”“假期社區學校課業輔導志愿服務”“交通勸導”等活動,學生也踴躍參加。
二、教師是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開設過程中學生的參謀、顧問
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是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是核心,這就使教師在指導具體實踐中面臨不能不管又不能管得太多的問題。
我們要切忌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放任自流型。教師只簡單提供實踐活動的主題,要求學生最后上交實踐結果,對學生實踐過程沒有任何指導。他們認為這樣是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卻沒有考慮到學生實際的能力,導致學生茫然不知自己該從哪里入手。二是包辦型。從實踐課程主題的選擇、實踐方案的制訂,到每個學生的實踐操作、形成成果及交流成果,一系列活動都由教師替學生策劃好,學生只要到實踐單位露個臉,最多動動手就行。這樣既沒有給學生任何自己選擇的機會,又扼殺了學生小組合作、團隊協助、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結果導致學生對社會實踐越來越不感興趣。這種情況完全背離了設置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的初衷。
在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開設的過程中,教師主要應擔任以下角色:
(一)學生選課的導師
關于學生選課,我校采用舉辦學生社會實踐選課現場交流會的形式,教師統一制作展板展出,將開設的各門實踐類課程詳實地介紹給每個學生,包括該課程的三維目標、活動課時及活動形式等;學生從教師開設的課程中選擇自己感興趣、適合自己的實踐課程。我們力求每一位選修實踐類課程的學生都能得到教師的個別建議與指導,以保證他們的選課符合自身的發展和需要。
(二)實踐活動的參與者
在調查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提出課題,確定研究的范圍、內容、方法與方案等,指導學生的實踐過程和研究報告的形成。在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社團小組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設計活動方案,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幫助學生聯系、協調學校及社會相關部門。在實踐進行過程中,教師要檢查、督促學生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活動情況作比較全面的了解,并給予適當的調整意見。
(三)實踐活動的促進者
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長和閃光點,看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興趣、愛好與專長,將參與實踐者的智慧集中起來。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對學生的活動作出積極性評價,不斷給學生以鼓勵,使他們獲得體驗活動的快樂。
三、教師是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評價的組織者
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的評價應充分體現深化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理念:重過程、評價主體多元化、淡化量化評定,不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我校在本課程的開設中,教師采用成長檔案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和實踐單位的評價等資料,建立每一個學生的社會實踐類課程學習成長檔案袋。
學習成長檔案袋的內容包括實踐活動安全問題說明書、實踐活動方案、實踐日記、實踐活動總結(包括證明材料)、實踐活動鑒定表(包括實踐單位鑒定意見、自我鑒定、指導教師鑒定等)、實踐成績考評表(包括自評、家長評定、學生互評、校社會實踐考核小組評定)等。
這種檔案袋反映了學生在社會實踐類活動中成長發展的軌跡,從中可以了解學生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樣,學會了什么以及在這段時期內的努力、進步、成就,有助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長期、穩定的綜合考察和較為全面的評價。通過成長檔案,教師可對學生一學期的成長記錄材料進行一次整體評價。此時,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唯一評價者,而是評價過程的組織者和審核組的成員。
(一)考評成員的多元化
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十分重視讓學生主動對自己和其他同學的活動經歷作出評價,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別人,使評價過程本身也成為學生學習、體驗、發展的過程。我校在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學分認定的過程中,首先制訂了詳細的評價細則,并在實踐活動開始前向學生公示,在活動成長檔案上交后,再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指導教師互評,最后由社會實踐審核小組評定學分。
(二)評價側重過程
完整的課程評價應包括對學生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把活動最后的成果作為評價的參考依據,但更強調把評價貫穿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關注活動中學生的策劃、參與、組織、體驗、表現、感悟等情況。
(三)考評形式的多樣化
我校教師采用社會實踐成果展、優秀社會實踐交流會、社會實踐隊QQ群等多種方式方法分享、交流他人的實踐經驗與成果,為開展學分認定奠定基礎。
(四)重視評價的激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