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秋節活動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6 01:33: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中秋節活動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中秋節活動總結

篇1

充分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如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10月13日”建隊節等節日,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開展“教師節”感恩活動,慶“國慶”系列活動,新生入隊活動等。

5、開展安全教育和自護教育。

要把安全教育貫穿到整個學期,常抓不懈, 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識,學習自護本領,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規范學生的課間活動,杜絕不安全隱患。

6、開展各種少年法律宣傳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板報櫥窗等途徑宣傳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廣大少先隊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激發他們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提升少先隊員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

7、重視德育主陣地建設。

加強少先隊陣地建設,充分利用少先隊室、圖書室、宣傳窗、黑板報等少先隊陣地作用,組織開展教育活動; 定期開展培訓,為少先隊活動添彩。做好鼓號隊員的新老銜接,使鼓號聲更嘹亮更振奮;通過建立各種興趣小組,培養和提高隊員的全面素質。

三、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濃濃尊師意

1.制定少先隊工作計劃,建立健全少先隊組織

2. 板報主題:尊師長,懂禮儀。出好第一期黑板報,做好評選工作

3. 以“慶祝教師節”為主題,開展活動

4. 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開展系列活動

5. 開展“四好少年”系列活動

6·開展書法比賽

十月:深深愛國情

1、黑板報主題:金色的十月

2.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開展“開心法典”系列活動

3.開展“慶國慶”系列活動,開展 “頌祖國詩歌朗誦會

6、行為規范抽查:衛生習慣。(班級、個人衛生)

十一月:拳拳感恩心

1. 開展“感恩”系列活動

2.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活動

3.黑板報主題:學會感恩,與愛同行

4、評選、宣傳班級、校級“安全之星”

十二月:切切遵法情

1.加強常規教育

2.黑板報主題:學知識,長技能

3.開展“聽我講那身邊的故事”道德體驗系列活動

4. 法制教育講座。

一月:歡天喜地迎新年

1. 評選優秀隊干部和優秀少先隊員。

2、黑板報主題: 小雛鷹,我能行

3.慶“元旦”賀新年

4. 期末總結工作

大二:大二的所有日子基本上都是在動漫社過的,中秋節當然也不例外。大二的中秋節,動漫社的所有人,額,好像也不是所有人,反正就是很多人吧,我們去了金漢斯吃飯,嗯,很開心呢,我還記得那天蘇航發燒了,還有就是,我和曉旭跳的阿里嘎多的舞蹈~~~嘿嘿,現在想想好傻啊~~~~貌似第二天是招新吧,嗯,好像是的,這就是我在大學過的第二個中秋節~~~~

大三:大三的中秋節好像就很是平淡了,因為她趕上了十一長假,這個節日就是在家里過的了??赡芤驗槭窃诩疫^的?所以我基本上木有神馬印象,嘿嘿嘿~~~~

篇2

【關鍵詞】數學史料 圓的知識 圓的應用 圓的魅力

數學是一門充滿智慧與理性的科學,它滲透于人類的各種活動之中,不論是對事物本質的探究,還是日常的生產生活,都與數學息息相關。用數學的視角可以分析自然界的美,用數學的思維可以探究自然界的規律,用數學的方法可以創造新的事物。同時,數學家研究數學、應用數學的事跡,也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融合數學素材,從數學教育的角度開發專題式的課例。下面是筆者開發的一則數學教育課例――“圓的魅力”。它適用于六年級“圓”的單元教學之后開展活動。

一、教學構想

為讓學生對圓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認識,我們設計了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想通過本節課的活動,進一步溝通圓的知識與圓的應用之間的聯系。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并不是像書本中所呈現的和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那么簡單;欣賞自然界中的“圓”,賞析人們制造的圓,思考富有寓意的圓,感受到“圓”的外在美與內在美。

二、教學實踐

(一)復習回顧,梳理圓的知識

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個大大的圓,問:看著這個圓,你能回憶起有關圓的知識嗎?

生:圓中心的一點叫圓心。

師:對!你還能說出圓的其他各部分名稱嗎?

學生依次說出圓的各部分名稱,教師在課件中演示。

生: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是C=πd=2πr。

生: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是S=πr2。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課件中的圓上逐步演示。當總結完成后把它整體移到左上角,同時出示“圓的知識”這幾個字。在屏幕上形成如圖1的板書。

(教學意圖:通過以上環節,回顧所學的圓的知識,為后續學習做好輔墊。)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對于圓的研究經歷了幾千年,有無數的數學家對它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才讓我們在短短的三節課中學到了這么多關于圓的知識。下面老師向大家特別介紹一位數學家,因為他發現了圓的許多特征,并且為了研究圓,獻出寶貴的生命,他就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阿基米德(這時在課件中的圓中出現了一幅阿基米德的圖片,如圖2。教師講述阿基米德專心地研究圓,而被士兵殘忍殺害的故事。教師一邊講故事,一邊依次出示圖3、圖4。

教師講完故事后繼續說:在那個年代,為了追求真理而獻出寶貴生命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所以,以后在學習數學時,同學們要帶著一種崇敬的心理來學習,因為,數學中的每一個符號、每一個公式的背后都可能包含著一段感人的故事。

(教學意圖:講述阿基米德之死的故事,起到數學的教育功能。在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率是一條基本準則。因此,為了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教師可以把很難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誠然,這是學校數學學習的特點。但是,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這樣的錯覺,數學知識就是從課本中來的,是老師教給我們的。這就如我們問城里的學生,我們吃的大米是從哪里來的,他們會天真地說:是從超市里買來的。這樣的回答當然沒有錯,但可能不是老師希望得到的答案。因此,有必要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讓學生了解一些數學的背景知識,感受到數學形成過程的曲折與艱辛。)

(二)介紹車輪的歷史,了解圓的應用

1.介紹車輪的歷史

(教師在課件中把圓變成了一個車輪)

師:在學習“圓的認識”時,了解了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車輪又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在學生無法回答的情況下,教師讓學生看一段錄像。錄像以時間為線索分別介紹了古埃及人用圓木滾動搬重物,美索不達米亞人最早發明的車輪及以后不斷改進的歷史)看完后學生概括車輪的歷史,教師把學生概括的內容在課件中用圖片加文字的形式進行演示,如圖5。

2.關于圓木的問題

(1)用圓木滾重物

教師點擊圓木圖,出示如圖6的問題。

首先讓學生推測。絕大數學生認為重物也是向前移圓木滾動一周的長度,即3.14×1=3.14(米)。學生推測后教師用教具演示。

接著教師用教具演示重物在圓木上平移的情況,學生通過觀察后得到結論:圓木向前滾一周,上面的重物向前移動了圓木兩周的距離。

學生糾正后教師引導:看來,對于一些數學結論,我們不能只是想當然地用公式做,也要動手實驗。

(教學意圖:學生有一種習慣,解決數學問題就是找數量關系或用公式計算。因此,往往根據條件想當然地得到一個結果,這是常有的事。我們想通過本題的公式推測與實踐驗證,教育學生樹立一種動手實踐驗證結果的意識,養成一種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形成一種真正的科學研究的精神。)

(2)地球上赤道的周長與直徑

教師演示地球模型,得到如下的圖示與信息:

首先嘗試用計算的方法來做,當學生感到計算困難時,教師再對題目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的思路。

(D-d)÷2=(-)÷2=(+-)÷2=÷2=2(米)

由此可見,一個身高2米以下的人不用彎腰都能通過去。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并再進一步進行推算,發現不論原來的圓周長是多少,如果增加的是同樣長的一段,兩圓半徑之差還是一樣的。

最后總結:像這樣的一種情況,我們用實驗的方法無法解決。但如果綜合應用我們的數學知識,并進行合理推理,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論。

(教學意圖:這一題與前一題形成一個顯明的對比。為驗證上面一題的正確性,容易通過實驗驗證。但這一題,不可能通過實驗驗證來解決問題,需要通過數學推理來完成。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數學思維流程: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可以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再通過實驗來進行檢驗。但是,有些情況下不可能進行檢驗,這時我們可以借助數學知識進行推理,并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發現數學規律。)

3.關于車輪的問題

師:我們已經知道車輪的發展史就是人們對圓的特征發現與利用的歷史。你還能再舉出應用圓的特征所制作的物品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先后出示圖片:窨井蓋、鎖芯。并請學生說一說各是應用了圓的什么特點。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概括,剛才我們所列舉的物品,它們都是應用了圓的特征來設計的。邊說邊投影出如圖7的板書。

教師接著進行總結:我們掌握圓的知識是為了更好地應用圓的特征。而在對圓的應用的過程中,我們又不斷地發現更多的圓的知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數學來自于生活,只要我們愛觀察、勤動手、會思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起點組織教學”“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與能力”,這些都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數學教學理念,以上的教學環節,就是試圖讓學生更好地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觀賞圓形物品,感受圓的美

師:剛才我們了解的都是人們應用圓的特征所做的物品。實際上,在自然界中,圓也無處不在。教師逐個演示自然界中的“圓”:波紋、向日葵……你有什么感受?

師:是的,正因為圓是最美的圖形,所以人們用圓作為基本的形狀,做出了各種以圓為外形的各種東西。

教師再出示以圓形為基本圖形的建筑物和藝術品。

師:正因為圓獨有的寓意美,我們國家的古人創造出了許多富有哲理的圓形物品與圖案。

教師先后出示月餅圖與太極圖。

出示月餅圖后,問月餅是在什么時候吃的?它有什么寓意?

生:月餅是八月十五吃的。它代表著“團圓”。

師:對。所以八月十五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出示太極圖后,先請學生觀察外形,再由教師講解它的基本寓意:圓寓意整個世界或一件事物,黑白兩色寓意每一件事物都可以分成正與反、好與壞、生與死等相生相克的兩個方面。交織在一起,說明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融合的,好的事情中包括著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事情中可能也包含著好的一面,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個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教學意圖:“圓是最美圖形”這是古代的哲人與詩人對圓的最高評價。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美?圓的美又是通過圓的什么特性而體現出來的呢?對于以上問題的思考,就有了我們以上觀賞自然界中的圓與圓形物品這兩個環節,以及關于月餅、太極圖的寓意解釋的教學。通過這些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對圓是“最美的圖形”有了較為深刻的感受。)

四、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