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表自我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8 11:18: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學生表自我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案例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成功地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幫助其深刻理解教學知識點。在實施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種教學法才在世界范圍內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重視,成為師資培育中的重要一環。我國教育界則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開始逐步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具有真實性、目的性、客觀性、生動性等特點。通常情況下案例教學法相較于傳統的理論講授法,學生更感興趣、注意力更為集中,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均更為深刻、運用更為靈活??梢姲咐虒W法對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其提高法律素養、培養其實踐運用能力都具有其他教學方法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二、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案例教學法在具體流程上包括引入、分析討論、總結等幾個步驟。每一個環節的有效實施、整個流程的合理安排均對案例教學法的成功有重要意義。
1.案例的選擇。對于醫學生,在選擇案例時應特別注意緊緊圍繞醫療實踐中醫患法律糾紛進行,精挑細選,選擇典型的、易于理解、便于討論的案例。在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案例與教學目標吻合。醫學生法律課程的內容安排往往緊湊而精要。因此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注意案例與教學目標的吻合,同時案例難易程度要適中,能夠讓學生通過案例的學習,最終掌握相關法律知識。(2)案例具有代表性。醫療實務中發生的醫療糾紛有各種類型。例如:診療是否合規的裁判依據往往是相關醫療記錄。實踐中醫療記錄不規范、有錯漏、隨意更正極為常見,往往導致醫方在糾紛中處于極為被動的地位。追根到底其原因是醫生法律素養不足,缺乏證據意識。因此,在對醫學生進行法律證據的教育時,需特別選擇此類實踐中真實發生的典型案例,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利其在將來的工作中對此類風險的警惕防范。
2.案例的分析討論。在案例的分析討論之前,教師應首先講解相關醫療法律規定,然后再口述及通過顯示屏詳細介紹案例。在介紹過程中注意提示學生應重點關注的內容,最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案例的分析討論是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1)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形成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面參與案例的分析討論。(2)教學中應對案例討論提出一般性的要求,如: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簡要提出理由、有效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以避免發言時觀點、內容的重復,意見相左時應相互辯論等。(3)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法律角度解決案例中的醫患糾紛,擴展學生的法律思維,幫助其從案例的主體、案例的事實、案例涉及法律等各個方面全面的分析案例,以培養學生的醫事法律素養。
3.案例的總結?!皩Π咐M行分析和討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及團隊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①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總結和評價??偨Y時要緊緊圍繞案例涉及法律知識及相關理論進行,以鞏固學生對法律的掌握,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具體化。教師在對學生討論進行評價時,不能單純分辨對錯,應重視評價的發展功能。不同的學生其能力不同、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如果單純以對錯進行評價,容易使部分學生喪失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及降低辯論的信心??偨Y的主體還應包括醫學生自身。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堂后撰寫總結報告。學生在撰寫過程中不僅將案例所涉理論知識重復記憶,還會圍繞爭議聯系法律理論與案例實際。學生的自我總結,有利于其對抽象法律知識的形象化、具體化理解。
三、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思考
1.區分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形式。案例教學包含有隨堂的單知識點案例分析,也包含需全面結合課程知識的案例討論。要提高醫學生在將來實踐中對法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勢必需要在教學中通過單位課時的案例教學引導其思考、訓練其實踐能力。因此,案例教學課程應以專門的單位課時設置。在教學的時間掌握上,也應以該門課程接近尾聲,學生對課程知識有了較為充分的了解之后再進行。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醫學生以醫生角度進入案例,身臨其境進行討論,運用法律知識正確處理醫患之間存在的糾紛。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求其嫻熟掌握法律知識,還應具備醫療糾紛法律處理的實踐經驗。
2.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進行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形成討論氛圍,調動學生的主動和積極性,盡可能的引導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參與案例的分析討論過程,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參與討論。在案例討論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案例討論,學生反而置身事外、反應冷淡,那么學生就很難融入課堂,不能積極地進入角色進行思考和表達,也就無法從其他學生的表現與教師的點評分析中獲得經驗,一節課收獲極為有限,甚至讓案例教學失去意義。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參加案例討論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發表意見,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3.注意教師的角色定位。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非常強,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盡量多采用鼓勵式、引導式語言,哪怕學生發表的意見完全不對,也不應以生硬方式進行否定,反而對敢于主動發表意見的學生應提出表揚、進行鼓勵,甚至可以考慮運用一些小的獎勵方式來激勵學生。這樣,學生才能在表達的過程中,逐漸專注于案例,對案例的最終處理與法律運用形成深刻印象。當然,為了保證討論的效率以及課堂質量,對于一些離題甚遠或是過于糾結于案例中一些無關緊要問題的討論,教師應果斷制止,從而保證教學是主題鮮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提升教師自身素養。針對醫學生的法律教育,橫跨了醫學與法學兩大專業知識體系。因此,教師首先應注重自身對兩類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同時還需具備相關醫療法律糾紛的實踐處理經驗,以避免在教學中照本宣科、缺乏實踐經驗。其次,案例教學中教師雖為主導,但是卻并非主宰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身份的轉換,從完全的講授、分析法律條文的講授者向引導學生思考、運用能力的引導者轉換。最后,教師還必須能夠駕馭課堂及反應敏捷,才能及時處理案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篇2
關鍵詞:PTC培訓;實驗教學改革;綜合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6-0252-02
麻醉學綜合性實驗課是將麻醉學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融合在一起,以實驗動物或模型模擬臨床病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快適應從理論到實踐的過度,綜合培養學生的理論結合臨床、實踐操作能力等的課程,是麻醉學本科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機械、死板,實踐操作只做簡單的演示,難以快速掌握實踐操作技能。
初級創傷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是培訓醫師第一時間內對創傷病例進行及時、規范、有效醫治的繼教項目,已在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是世界范圍內最有影響力的醫學繼教項目之一。其教學模式包括理論授課、技能教授、小組討論、情景模擬訓練、互動交流、現場反饋等環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生動有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尤其是技能教授的“四步法”,能在短時間內使學生掌握操作技能,增加學生自信心;小組討論人人發言,培養學生思考與分析、創新思維能力,教學效果好,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本研究將部分PTC教學方法應用到麻醉學綜合性實驗教學中,研究分析教學效果。
一、資料及方法
1.研究對象。選擇遵義醫學院2011級麻醉學本科生,按上學期期末成績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n=34),對照組(n=33),比較兩組學生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每組再隨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每組5~6人。
2.授課教師。選用中級職稱以上,參加PTC培訓并已取得PTC講師資格,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同一組授課教師,使用單盲法,不同組選擇不同的教案和教學方法。
3.研究方法。
(1)對照組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方式,教師用PPT簡要介紹實驗原理步驟,講解并示范實驗關鍵技術后,指導各小組學生進行實驗。
(2)實驗組采用部分PTC培訓教學方法。
①理論授課。采用多媒體PPT簡要講解實驗目的要求及實驗原理步驟,同時結合臨床提出與實驗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實驗。
②技能教授。對實驗中需要實踐操作的技能,運用PTC培訓的教學模式中技能教授的“四步法”教學。
第一步,教師操作:只示范,不講解,學生觀摩;第二步,教師操作和講解:邊操作邊講解技術關鍵及理由;第三步,教師操作,學生講解:學生重復之前教師的講解,學生說到哪一步教師就做哪一步,學生沒說到時教師不做;第四步,學生操作和講解:學生一邊操作,一邊講解這樣做的理由。
③現場正反饋。同學結束操作后,先自我總結做得好方面,以及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地方;再由小組成員發言評價該同學表現好的方面及有待提高地方;最后老師給予總結評價并鼓勵學生。
④小組討論。實驗結束后進行20分鐘的小組討論,討論前確定小組組長及記錄員各一名,組長以講座時老師提出的問題和同學在實驗中發現問題為主題組織討論,組員針對主題暢所欲言,記錄員記錄討論內容,討論結束組長總結。組長掌握討論主題方向,如有偏題時教師及時提示組長引導回主題,每位學生都要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小組學生輪流擔任下次討論的組長或記錄員。
⑤總結。教師歸納總結教學及討論內容,與同學互動,回答同學提問。
(3)教學效果評估。為了客觀評價PTC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采用理論及技能考核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形式對本次教學改革進行綜合評估。
①理論、技能考核。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由教研室統一命題考試,進行技能操作及理論考核,滿分均為100分,分別占課程期末成績的70%和30%。授課教師不參與改卷及評分。
②問卷調查。課后向兩組學生發放不記名調查問卷“實驗課教學效果評價調查表”,設有同意、一般、不同意3個等級,每項只能選擇一個等級。調查表發放67份,回收67份,發放回收率為100%。
(4)統計方法。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Ridit分析,P
二、結果
1.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采用PTC培訓教學方法的學生,理論、操作成績及總成績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教學效果評價調查情況。在快速掌握臨床操作技能、提高動手能力,培養臨床綜合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提高語言表達及領導組織能力、增強自信心方面,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鞏固專業理論知識和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方面,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三、討論
由于麻醉學專業的特殊性,病人的病情不容許學生在病人身上來實踐;要求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模擬臨床培訓。麻醉學綜合性實驗課就是完成模擬臨床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在實驗教學中,怎樣使學生快速掌握麻醉學綜合性實驗中的操作技能,提高其綜合素質,一直是實驗教學方法改革中的關鍵問題。
PTC培訓教學模式在培訓醫護人員對嚴重創傷患者緊急處置時,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快速提高學員的急救技能和急救意識。2010年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成為中國PTC培訓國家級培訓基地,為貴州省培訓了748名PTC教師。根據麻醉學綜合性實驗教學的實際情況,遵義醫學院麻醉學系將PTC培訓教學方法中的“技能教授”、“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應用到“機械通氣及心肺復蘇”、“氣管插管術及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容量監測及循環管理”等實驗課程中;尤其是實驗中的關鍵技能操作,如:在教學模擬人上教授“心肺復蘇”及“氣管插管”的方法時,采用“技能教授”教學方法中的“四步法”教學,通過“觀、聽、講、演”反復刺激,使學生在觀摩和回憶操作步驟、技巧、理解理由的同時,強化操作及講解能力,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技能及理論;操作結束后,進行現場正反饋,鼓勵學生肯定自己,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肯定并指出有待提高之處,教師當面進行肯定點評和建議,大大增強了學生自信心。結果顯示:此教學方法有利于鞏固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組學生的操作及總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