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導師制自我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1 15:40: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本科生導師制自我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本科生導師制自我總結

篇1

高校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典型模式探索

北京大學:元培模式1)改革思路.面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要求,北京大學教務部在2001年香山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中,北京大學必須肩負起培養領軍人物的責任.其目標是,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能夠在各個行業起到引領作用的頂尖專業人才.其中包括了新世紀北大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的新理念、新目標、新內容和新模式.同年秋季,元培計劃實驗班正式成立并招生.2007年,正式成立元培學院元培計劃管理委員會的專職執行機構負責日常管理.成立教學工作委員會和導師工作委員會,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管理機構負責實驗班學生四年全程管理,學生按年級分班,每班配置專職輔導員,不同專業學生混合住宿.在低年級,實行通識教育;在高年級,實行專業教育.實行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并在導師指導下自由選課的學分制、導師制和彈性學制.成立了一個跨越現有專業院系的本科生教學組織機構.2)模式內容.元培模式的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實行按院系或者學科大類招生,學生入學時不分專業,按文、理分類招生,入學后,首先學習通識教育選修課和學科大類平臺課;二是全面修訂本科教學計劃,落實通識教育課程安排,適當減少畢業總學分數,增加選修課,增加學生選擇空間;三是建設跨學科通選課,為低年級普遍實行通識教育準備師資和課程;四是改革全校公共課排課制度,由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選擇學習的時間和課堂;五是彈性學制,學生根據教學計劃在導師指導下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進度,在3~6年內修滿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六是實行導師制,學校從各院系聘請有教學經驗的教授作為導師,對學生進行選課、選專業、學習內容及方法等的指導;七是管理和生活制度上的設計和安排,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全程統一由元培計劃管理委員會管理,不同專業的學生混合居住,為不同學科學生的相互交流和學習創造條件.浙江大學:獨立學院模式1)改革思路.從1984年開始,浙江大學就開始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深入廣泛調研國內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美國MIT、哈佛大學等頂尖高校優秀人才培養計劃(HonorsProgram)的基礎上,浙江大學對優秀學生的培養進行了長期而深入的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了鮮明的改革思路[7].一是樹立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創新創業能力和開放性知識結構;二是形成自由選擇專業和個性化培養相結合的完全學分制的培養模式;三是以培養學生持久競爭力為目標,走一條寬、專、交的培養之路;四是以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和學習氣氛為重點,激發學生的熱情、激情和創造力.實行寬口徑、重基礎的前期教育和自主型個性化的后期專業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模式.2)模式內容.一是構筑寬基礎,促進學習自主化.建立重基礎、寬口徑、模塊化的新型課程體系,實行專業導師制;二是注重知識交叉復合,培育創新創業能力,在國內首創了一種全新的本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學和培養體系;三是充分統籌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用開放式的教學和實踐環境,開設研討型課程,培養學生自主研究性學習能力;四是積極開展國際交流,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五是營造競爭合作的成長空間;六是完善管理體制,從1984年至今的20年歷程中,學校5屆領導班子、3任校長親自主導,從教育理念、辦班思想、課程設置等進行全盤考慮和指導.四川大學:榮譽學院模式1)改革思路.2000年,四川大學實施了“創新人才綜合培養計劃”,對創新人才培養的新途徑進行了大膽探索.吳玉章學院以“匯一流學生,凝一流師資,融一流課程,創一流管理,出一流英才”為宗旨,以“強化責任、夯實基礎、鼓勵創新、重視實踐、深化交流”為人才培養基本原則,以造就高素質的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采用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個性化的人才培養計劃,為優秀學生的個性發展、潛能充分發掘、盡早脫穎而出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8].從人才培養實驗區管理體制上看,四川大學實行的是榮譽學院模式.學生的日常學習是在各專業學院進行,吳玉章學院只是一個管理部門,主要做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部分日常管理工作.學生實行動態管理.進入吳玉章學院對學生來說是一項崇高的榮譽.榮譽學院通過高額獎學金、科研項目立項支持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撐.2)模式內容.一是組建多種形式的創新人才培養班.根據“創新人才綜合培養計劃”,學校在入校新生中綜合選拔優秀學生,組建了聯合班、學院創新班等創新人才實驗班.二是實行課程學分與創新學分結合制.通過實踐和研究的參與,使學生體驗科學知識生成的過程,激勵學生開展科研及創新實踐.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獲取8~10分競賽或科研學分等.三是鼓勵學生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研究任務.學校每年撥款50萬元,支持學生開展自擬題目或參與老師科研的項目研究.對特別優秀的學生,幫助他們直接進入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大科研項目.中國科技大學:科技英才班模式1)改革思路.中國科技大學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科技大學充分發揮學校人才培養優勢,確立了“兩段式、三結合、長周期”的培養理念[9].所謂“兩段式”,是指科技英才班的基礎教育在大學完成,專業教育在研究單位完成.低年級階段學生著重強化數理基礎.高年級階段和研究生階段,接受優質的專業教育保證教學條件和氛圍的最優化.學生實行動態管理模式.所謂“三結合”,是指所系結合、科教結合、理實(理論和實踐)結合.學校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的教育資源,堅持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所謂“長周期”就是在科技英才班,實行本-碩-博貫通式培養.2、模式內容.一是學生選拔.在當年錄取的新生中進行遴選;嘗試在保送和自主招生中改革招生方式,發掘優秀學生;同時,從高中生中選拔優秀學生進入學習,實行動態選拔和管理機制.二是培養模式.堅持“基礎寬厚實”的傳統,在低年級基礎教育階段,強化數理教學;在高年級專業教學階段,配備學業導師,加強學術指導,聘請著名學者參與專業教學.鼓勵學生與校內、中科院相關研究院所的知名學者建立聯系.利用暑期,安排學生進入中科院相關院所的實驗室,接觸國際科學研究前沿.注重開展研討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三是教學資源配置.主要配置優秀教師,實行小班教學,推行暑假學?;虼髮W生研究計劃.四是在學生管理中,實行書院式管理和本科生導師制.低年級階段,聘請校內相關學科的專家作為學生的學業導師;高年級階段,結合學生參與中科院研究所的科研實踐,配備雙導師.

拔尖創新人才模式改革的實踐反思

拔尖創新人才科學內涵“拔尖創新人才”最早出現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周其鳳院士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型大學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報告中指出,拔尖創新人才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博專知識、創新能力,具有明確的目標選擇、長期的優勢積累和突出的創新業績,被社會承認的學術、技術、企業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精英人才[10].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楊叔子先生認為,“知識越高深越淵博,思維越精邃越巧妙,方法越有效越卓越,精神越向上越高尚,文化就越先進越精湛,由這一文化而教育而培養而造就出的人才,其素質、其層次就越高,其品位、其格調就越醇,其影響、其作用就越大.顯然,我們所要培養的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就應是這樣的拔尖創新人才.”[11]不同的學者對拔尖創新人才的內涵認識略有差異.2011年,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指出:“要注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積極營造鼓勵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努力為培養造就更多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技術的發明者、新學科的創建者作出積極貢獻.”[4]對拔尖創新人才的內涵給予清晰回答,拔尖創新人才屬于精英人才范疇,是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技術的發明者、新學科的創建者,具有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特征.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理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出現的新事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要堅持全新的教育理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理念包括:社會檢驗理念、精英人才理念和創新人才理念.社會檢驗理念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社會對畢業生的評價反饋;第二是畢業生對大學教育的反饋,為學校的人才培養提供生動形象的榜樣、示范和教學教育的反饋信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畢業生對大學教育的反饋,是學校進行教育評價、教育改革的依據.畢業生信息及其統計規律是對學校人才培養成果的有效系統反饋,有利于形成人才培養的閉合信息,是改進學校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工作的理論依據.精英育人理念,是走分類辦學的道路,由一定數量的研究型大學堅持科研育人、以學生為中心、全面育人的思路,培養研究型、高層次、高素質、多樣化、創造性的精英人才.“學術自由、追求卓越、實踐創新”是研究型高校在科學研究方面的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研究型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優勢,在于科研與教學的結合.科研與教學的結合,就是要把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寬松的環境.研究型大學的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知識創新的平臺、學術自由的環境和實踐教育的基地.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