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四級考試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10 05:44: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四級考試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四級翻譯 高職學生 公共英語教學 啟示
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報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人數逐年增加,而考試的通過率卻普遍較低。高職學生在英語四級考試各個考查項目中的得分均不理想,這其中四級翻譯的低得分率顯得尤為突出。因此,通過分析上述現象背后的原因和四級翻譯題型的特點,可以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的實施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高職學生熱衷于報考英語四級考試的原因
目前,高職院校出現了報考四級考試的熱潮。大學本科學生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之所以會受到廣大高職學生的追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大部分高職學生不滿足于僅僅獲得一張PRETCO(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或者B級證書,他們在制定下一個英語學習目標時,往往都會把目光投向具有更高含金量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其二,盡管絕大部分高職畢業生手中都握有一張A級或者B級證書,但是該證書的社會認可度卻不高。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形勢下,一些用人單位開始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入職門檻,作為社會認可度最高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了錄用高職生的優先條件。因此通過了四級考試的學生手中無疑將增加了一塊重量級的砝碼。其三,部分高職畢業生就業后,往往不滿足于基層崗位,而是想要在職業上有進一步的發展。這就要求他們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而英語綜合能力就是其中之一。那些通過了四級考試的畢業生將擁有更高的起點,具備明顯的優勢。其四,由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只對在校大學生開放,這就使得廣大高職學生更加珍惜在校期間的每一次機會,出現多次報考四級考試的情況。
二、高職學生四級考試通過率低的主客觀因素
與高職學生報考英語四級考試的熱情呈現鮮明對比的是持續低迷的高職院校四級考試通過率。這一鮮明的反差主要來自于高職學生自身和高職英語教學兩方面的不足。
(一)學生自身主觀方面存在的短板。
1.英語語言基礎薄弱
這種語言基礎的薄弱集中體現在語法和詞匯兩個方面。在語法方面,大部分高職學生在中學時期由于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忽視了英語語法的學習,因此語法知識的掌握不到位。就詞匯方面而言,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要求考生掌握4000多個詞匯,而絕大多數高職考生的平均詞匯量只有2000個左右。這兩者之間的巨大差距反映出高職考生詞匯量的匱乏。語法知識的不到位加之詞匯量的匱乏,使得大部分考生根本達不到四級考試的要求。
2.缺乏端正的態度
大部分報考英語四級考試的高職學生盡管有著通過四級考試的強烈意愿,卻大多沒有付出與之相匹配的實際行動。部分人只是報著碰運氣的心態參加考試,沒有為考試做過任何努力。有些考生甚至到了考試時對題型都還不了解,成為所謂的“裸考”一族。部分考生在初期確實為了考試自覺地進行了一番準備,但是當他們意識到自身水平和考試要求之間的巨大差距后,就逐漸失去了信心,從而放棄了后續的努力和行動。
3.缺乏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應試技巧
一些考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備考期間沒有制訂系統的復習計劃;復習缺乏持續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等。此外,部分高職考生沒有掌握科學的應試技巧,只是盲目做題,而不善于歸納總結,其結果自然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客觀不足。
1.教學目標缺乏針對性
在大部分學生通過了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之后,廣大高職院校在后續公共英語教學目標的制定上缺乏明確性,往往沒有考慮到用人單位把通過英語四級作為錄用條件的事實和高職生報考四級考試的趨勢,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沒有把使部分學生通過四級考試納入其中。
2.教材缺少合理的銜接
現行的高職公共英語教材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脫節嚴重,教材內容和難度都遠低于四級考試的要求。因此,僅僅局限于現行教材的教學對于學生通過四級考試的幫助并不大。
3.教學內容中忽略方法和技巧的傳授
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的傳授,未能很好地承擔起引路人的責任,導致廣大學生在備考時陷入茫然狀態。
正是在學生自身短板和當前公共英語教學存在不足的共同作用之下,高職院校英語四級考試的通過率才一直在低水平線徘徊不前。在四級考試中許多考生對于段落翻譯尤其感覺無從下手,甚至直接放棄,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他們考試的失敗。
三、大學英語四級翻譯題型介紹及分析
(一)英語四級翻譯的考試要求及評分標準。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翻譯題型是對一段總長為140-160字的段落進行漢譯英,分值比重為15%,考試時間是30分鐘,段落內容主要涉及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段落篇幅通常為5-8個句子。段落翻譯滿分為15分,成績分為六個檔次,具體評分標準如下:13-15分,準確表達了原文的意思。用詞貼切,行文流暢,基本上無語言錯誤,僅有個別小錯。10-12分,譯文基本上表達了原文的意思。文字通順、連貫,無重大語言錯誤。7-9分,譯文勉強表達了原文的意思。用詞欠準確,語言錯誤相當多,其中有些是嚴重語言錯誤。4-6分,譯文僅表達了一小部分原文的意思。用詞不夠準確,有相當多的語言錯誤。1-3分,譯文支離破碎。除個別詞語或句子外,絕大部分文字沒有表達原文的意思。0分,未作答,或只有幾個孤立的詞,或譯文與原文毫不相關。上述考試要求和評分標準可以總結為如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求考生能運用合適的詞匯無誤地表達原文、意義連貫,另一方面要求考生的譯文能語法結構正確、無重大語言錯誤。
(二)英語四級翻譯真題剖析。
1.題材剖析
在對2013年12月到2016年6月的四級段落翻譯真題梳理后,發現被考查的段落逐一涉及了以下題材:烹飪,中國結,茶(2013年12月真題);閱讀,核能,農村教育(2014年6月真題);互聯網,大熊貓,旅游(2014年12月真題);快遞業,經濟發展,主食(2015年6月真題);外國人漢語演講比賽,麗江古鎮,教育模式(2015年12月真題);功夫,風箏,烏鎮(2016年6月真題)。盡管涉及的題材看似豐富,毫無規律可循,但其實它們都圍繞同一個核心,即“中國”。這也體現出了英語四級考試委員會的出題意圖:鼓勵引導學生關注國情和本土文化,以促進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傳播。
2.語言點剖析
通過對每個翻譯段落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些所考查語言點的共同特征。第一,段落的篇章結構并不復雜。在翻譯時,大多數情況下只需把一句中文翻譯成一句對應的英文即可,涉及對句子進行斷句和合并的情況比較少。第二,段落中的句子結構以簡單句居多,通??梢灾弊g。即使每個段落含有1-2個長難句,但翻譯時所涉及的語法比較常見,通常為從句、倒裝等。第三,段落中的詞匯考查,既有常見的固定搭配,又涉及一些特殊數字和專有名詞的翻譯。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把四級翻譯的考查原則總結為“少量考查翻譯技巧,重點考查詞匯、常用語法和句型”。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法功底并掌握豐富的詞匯,從而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書面表達和篇章組織。同時對學生的知識面和綜合文化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四、英語四級翻譯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
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這一原則應該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材的選用、教學內容的編排等各個方面體現。只有這樣,才能突出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二)增加教學目標,使其明確化。
在制定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目標時,應該充分調研,綜合考慮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把使部分學生具備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所要求的語言運用能力作為一項新的目標納入其中,這樣才能體現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與時俱進的務實性。
(三)引入英語四級真題作為教材。
在進行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翻譯教學時,可以直接引用英語四級真題作教材。因為四級真題無論是題材、難度還是考點都能夠最直接、最真實地體現四級考試對學生翻譯能力的要求。這樣做可以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實用性也會更強。
(四)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基于高職學生語言基礎較差的事實,以及四級翻譯的考查原則,對英語翻譯教學內容的編排可以主要從常用語法結構、詞匯、應試技巧和學習方法四個方面入手:第一,在進行翻譯教學時應該重視常用語法結構和句型的講解,淡化翻譯技巧的傳授。因為強化四級翻譯常用語法的講解既能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又能提高針對性。對不具備扎實語言基礎的高職學生一味講解高深的翻譯技巧其效果可想而知,無法體現“實用為主”的原則。第二,在詞匯方面既要強調常用詞匯和固定搭配,又要適當補充“中國特色”詞匯,幫助學生積累擴充詞匯量。第三,要重視諸如解題步驟、句子結構分析、句子邏輯關系分析等翻譯解題技巧的傳授,學生在掌握了科學的技巧之后,翻譯時就不會再因為覺得無從下手而直接放棄。第四,在翻譯教學過程中要應用講解、練習、總結、背誦的方法。一方面要把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對典型譯文進行背誦。因為段落翻譯中經常會有重復考查的詞匯和句型,學生在背誦記憶后,應考時就能夠熟練自如地運用,提高翻譯的準確率。
總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要緊跟時代步伐,及時變革,推陳出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重視,從而真正體現高職教育為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而服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CET4改革;聽力教學;語言交際能力;反撥作用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2)05-0020-3
1 引言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是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廣的大規模標準化英語水平測試,其目的是考查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教學提供反饋信息。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從1987年9月開始實施,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實踐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但是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各方都不盡滿意,“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現象較普遍。因此,大學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在2007被修訂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為了促進大學英語課程要求的實施,國家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進行了從計分制到考試內容到考試管理的改革,已于2007年1月全國范圍實施。2008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又進行了考試方式的改革,在50所院校試點實施機考。兩次改革考試內容變化最大的是聽力部分?,F行的英語四級筆試考試中,聽力理解部分所占分值比例由原來的20%增加到35%,題型也變為短對話、長對話、短文、復合式聽寫四部分。機考中,聽力理解題占25%,視聽綜合題占40%,增加了聽寫、跟讀和總結評論這樣的新題型。由此可以看出,聽力在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分量及重要性更加凸顯。在此背景下,本文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型改革的理論依據、聽力改革的內容及意義進行研究,以期對聽力教學提出啟示。
2 題型改革的理論依據
語言測試從語言學、語言教學法和學習論取得學科內容(楊惠中,2003:21-29)。語言測試也有自己的學科理論。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從語言學、語言教學和語言測試本身汲取理論依據。
“交際能力”一詞最早由社會語言學家Hymes(1972)提出,認為語言能力包括從語言能力到社會語言能力的一切聽和說的能力,實際上是把喬氏劃為語言運用的某些方面納入交際語言能力,觀點與Chomsky的“語言能力”相對立。同時,以功能語言學家Halliday為代表的語言學家采用社會語義方式研究語言和說話者的語言運用,將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合二為一成“語義潛勢”。20世紀60年代初,二語習得研究者Canale和Swain(1980:1-47)提出了交際語言能力的構建模式,包括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20世紀90年代,在批評、借鑒和發展前人理論的基礎上,Bachman(1991:671-704)提出了最具影響力的語言能力觀,認為語言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機制。語言交際能力就是把語言知識和語言使用的場景特征結合起來,創造并解釋意義的能力,它由語言知識和一系列認知策略組成。
語言交際能力理論的建立和發展為教學法和語言測試提供了理論基礎,交際教學法和交際測試成為當前流行的教學和測試理論。在教學領域,越來越多語言教師認識到外語教學的過程就是語言交際能力的習得過程,交際法的特點就是將語言的結構與功能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交際教學法催生了交際測試。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提高了聽力的比重,增加了長對話題型和復合式聽寫,機考中65%的聽力理解和視聽綜合題都證明了教學和測試中重視“交際能力”的傾向。
3 四級聽力改革的內容及意義
如前所述,四級題型改革變化最大的是聽力部分,從分值比重到題型結構再到聽力材料的真實性都較以前有所改變。
以往的聽力分值只占20%,改革后的聽力分值權重為35%,突出了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對聽說能力的重視,也反映了聽力在英語綜合能力中所占的地位。Feyton(1991:173-180)認為在語言習得中,聽力是被忽視的,他通過實證研究證明聽力與外語綜合能力、聽力理解技能、口語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的統計意義上的相關性。Dunkel曾斷言,聽力理解將成為二語習得理論構建、研究、教學法的“指北針”(轉引自Vandergrift,1999:168-176)。四級考試聽力比重的增加也正是二語習得研究成果的推廣。
在題型結構方面,增加了長對話,復合式聽寫成為四級考試的固定項目。長對話的輸入形式為口語,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場景,更加注重語境,這與大學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學生交際能力的要求相一致。復合式聽寫成為四級聽力試題的固定部分,一方面有助于通過測試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進行判斷,給教學提供反饋,另一方面能促進聽寫在教學中的應用。聽寫作為有效的教學和測試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測量出聽力、詞匯、語法、語塊、語篇等綜合運用能力。經過實證研究,復合式聽寫與主觀題總分和總成績有很高的相關性,證明了它作為綜合性半主觀題的價值(孔燕平、聶建中,2002:51-57)。值得一提的是,短文聽力形式雖無異于以前,但內容上卻有變化。以前的聽力短文選材主要是書面文本,而改革后的四級短文聽力的題材有新聞、講座等,信息量更大,更具真實性。
4 對聽力教學的啟示
教學與測試是“伙伴關系”,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語言測試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提供客觀、準確、公正的評價,反映教學中的長處和短處,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楊惠中,2003:21-29)。語言測試會對教學產生一定的反撥作用,這種作用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也不例外。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實行改革就是努力減少其對教學的負面效應,增加其對教學的積極作用。聽力分值、題型、內容的改革對聽力教學必然產生一些積極影響,為聽力教學提供有益啟示。
4.1以聽力能力為依托,注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以閱讀為中心,以詞匯、語法為重點的讀寫教學。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比重的增加使得師生不得不重視聽力的地位及重要性?,F在聽力理解在促進語言習得中的關鍵作用得到普遍認可(Vandergrift,1999:168-176)。Gary認為重視聽力理解,特別是在二語教學的早期階段,有認知、效率、實用、情感四大優勢(轉引自Vandergrift,1999:168-176)。重視聽力理解是更自然的語言學習方式。人類40%到50%的交際時間都是在聽。如果聽力理解取得成績,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就會有成功感,就會有更強的英語學習動機。由于學習者認為語言技能中聽力最難,教師有必要在選擇聽力材料、設計聽力任務時考慮學習者的聽力水平,適當增加聽寫練習,通過聽寫練習提高學生辨音、詞塊組合、語法等能力。
4.2聽力策略和練習并重,增強學生聽力自主學習意識
大學英語四級聽力題型增加,學生光靠課堂上的各種練習是不夠的,要重視對學習策略的訓練。蘇遠連(2003:48-58)通過實證研究,證明策略訓練有助于提高受試的傳達式聽力理解成績,可以增強受試的策略使用意識,提高受試的學習信心。聽力教學不能只是一個教師放音、學生核對答案的枯燥過程。單純的增加聽力練習也不是有效的方法,對于一個認為聽力困難的學習者來說,更多的聽力篇章只會增加他的失敗感(Field,2000:186-195)。因此,在保證給予學生充足輸入的同時,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策略訓練,這樣不但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有助于學生聽力自主意識的培養。
4.3選擇真實的聽力輸入材料,增加視聽結合的聽力訓練
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材料更加貼近真實生活,更具有口語化傾向,提高了測試的真實性,進而提高了考試的效度。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多選擇講座、新聞、演講等口語化語言輸入形式,但應注意材料的難易程度,語速不宜過快,應該循序漸進。四級改革的趨勢是逐漸實施機考,視聽結合題也占相當的比重。因此,聽力教學應在多媒體環境下運用視覺、聽覺雙通道結合的輸入方式,通過語境、情景、體態語、字幕等因素,切實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篇3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 英語教學 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1-0021-02
1 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能夠進行基本的英語交流并了解外國文化的多樣性。然而大部分學生并沒有認識到學校開設大學英語課程的真正意圖,他們把通過考試當做學習英語的唯一目的,為通過考試而學習英語,無法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ollege English Test,簡稱CET)是由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教學考試;考試的主要對象是根據教育大綱修完大學英語四級的大學本科生或研究生。大學英語四級標準化考試自1986年末開始籌備,1987年正式實施,至今已經進行了四十多次,而題型也出現多樣化趨勢。從2006年12月開始,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將統一采用新題型。
目前,我校學生的英語四級過級率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學生英語水平并未有明顯提高,同時存在大量問題:一、對四級考試不了解。學生中最普遍的問題就是為了過四級而學英語,單純為了考試而復習,忽略了四級考試只是為了促進英語學習的一種方式。二、對考試準備不充分。大部分學生只知道死記單詞和做一些模擬試題,認為背單詞就能通過考試和提高英語水平。三、對四級改革后的題型不熟悉。學生對于改革后的四級題型分為哪幾個部分,各個部分分值是多少,每個題型規定的時間都不清楚,更不要說分析每種題型的考查知識點和對應的解析方法,以進行對應的知識點學習。四、學習英語的心態不正確。在校的大學生都死從初中開始學英語,每個人學英語都不少于六年,可是直到大學一二年級還不清楚英語的學習策略,沒有自己的一套學習英語的方法,在考試中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從沒有想過怎樣去改正這寫錯誤,以提高學習效率。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筆者欲探索大學英語四級題型改革后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的有效途徑:本文數據源于學生模擬考試,訪談,獲取了一手資料,以此探索出以下有效途徑:(1)計劃學習。為了學好英語,每個學生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學習計劃,計劃的內容包括學習的周期,內容和計劃想要達到的目的。一旦計劃列出就必須按照計劃實行。(2)獎懲分明的學習。對于在英語學習中堅持學習,具有創新精神,能為大家提出有效學習方法的學生進行獎勵,對于在學習中不能堅持,不認真的學生,給以相應懲罰。(3)團隊學習。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學生的英語水平相當,并派任一名組長,組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相互監督,組長負責監督組員完成學習任務并定期進行討論總結。(4)問題學習法。定期進行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及時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問題,教師利用一部分課堂時間或課余時間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及時掃除障礙。
(5)多途徑學習。教師在網絡上建立于學生溝通的學習平臺,用以解答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和進行學習心得、方法的交流。(6)與時俱進
2 四級題型改革后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
2.1四級題型改革
表一 舊四級考試試題組成部分
表二 新四級考試試題組成部分
從上表可見新的四級考試對考試程序進行了調整。舊四級考試程序是:聽力――閱讀――詞匯與結構(或完型或翻譯或簡答)――寫作,新的四級考試程序有了變化:寫作――快速閱讀――聽力――仔細閱讀(包括閱讀和選詞填空)――完型填空和改錯二選一――翻譯和簡答二選一??梢娝募壙荚囍型β犃Φ谋壤岣吡?,閱讀的比重下降了,以前的語法題也取消,更加注重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考查,增加了主管測試比重更切實地要求學生真正掌握英語這門語言而不是僅僅當英語是一門學科,這就給一向以考試為目的而學習英語的學生們提出了難題。。
2.2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為了有效地進行英語學習,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在復習四級考試的過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才是四級考試所要達到的目的。四級題型改革后,最重要的首先是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問題,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為此,筆者進行了資料搜集,(1)單詞問題。學生認為在英語學習中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單詞記不住,但同時又反映自己并沒有背單詞的習慣,更不用說重復記憶單詞。(2)聽力問題。聽力部分是學生在四級考試中得分最低的部分,上課時教師就算用英語講課也必須邊講邊翻譯,要么就必須講漢語,否則學生聽不懂。而問學生是否有練習聽力和每天朗讀英語的習慣,答案是沒有。發音不準確,當然聽不懂。(3)語法問題。許多學生認為不懂語法是英語學不好的原因。卻從不檢討自己課前從不預習,課后從不復習,遇到生單詞從不查字典,從不讀英語也不做題鞏固所學內容。(4)寫作問題。學生認為寫作的兩大問題是不知道如何構思和想寫的句子找不到對應的英語表達。然而自己卻從不背短語,從不閱讀英語方面的書籍,腦子里根本沒有材料。每次到四級考試時,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提筆就寫,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文章無結構。另一種是一直在腦子里構思,不知如何下筆。結果都是寫不出結構完整,構思清晰,文筆優美的好文章,有的甚至沒有寫完。(5)啞巴英語。這是長時間以來都未能解決的問題。隨讓學生都知道英語要多說多讀,但都不去做,就把原因歸結為沒有語言環境,不知道自己要下去讀和背才能練就一口好的英語。
(6)觀念問題。大多數學生認為,聽力,寫作,閱讀和口語是分開的,卻不知英語就是一門語言,它的各個方面是相通的。練口語可以促進聽力的提高,練閱讀可以為寫作增添材料,這幾個方面都是相輔相成的。
3 英語教與學策略探討
Bailey,K.M在1996年撰寫的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一文中指出測試會影響學習者對教學和學習的理解和態度,而這中理解和態度又會反過來影響學習者得學習過程和成效。這叫做反撥效應。作為一種教學水平考試四級考試在學校和社會中有著較高的聲譽和影響,那么它對英語的教與學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涉及到教與學的各個方面。
四級題型改革后,英語教學應該有更強的針對性,同樣學習策略也應有相應的變化。不能讓學生再依靠死記硬背學習英語,教與學應該更有效地結合起來,確切地說,學習策略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學則是輔助學生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更加具有學習英語的能力和主動性,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具體做法如下:
3.1糾正學習觀念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通過考試,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面對四級題型改革后更具實用性的英語學習。讓學生了解到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已經不再使用現在的英語學習,既然改革,不僅是四級題型,教學法和學習方法也應有相應的改變。目的只有一個:提高英語水平。
3.2充分了解改革后的四級題型
中國有句老話“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充分了解四級題型,對四級考查方向能較好的把握,才能正確把握英語學習的動向。當然這并不是讓學生為了考四級學習英語,而是利用四級作為英語學習的風向標。
3.3具體做法
3.3.1聽力部分
四級聽力部分的三種題型分別針對提高學生的語音音準,對英語句子的熟悉程度,以及學生的語言能力水平。那么要去學生以提高英語語言能力水平為目的進行練習,具體練習方法即每天堅持讀定量的英語文章,每周達到規定量的英語聽力練習,必須有計劃地進行。
3.3.2閱讀部分
此部分分為快速閱讀和深度閱讀、選詞填空??焖匍喿x考查學生短時間內篩選信息的能力,而深度閱讀旨在考查學生對詞義的分析和語義的辨析能力,能根據上下文把握文章大意,選詞填空考查詞匯掌握和分析。練習方法為:每天完成規定的閱讀量,兩種題型都要練習,并挑出其中的精讀文章寫出文章摘要。不懂的生詞要在做完練習后查字典,并掌握生詞的語義,搭配。
3.3.3綜合部分
包括完型填空和翻譯。完型填空考查學生詞義辨析和詞語搭配,翻譯部分則是考查短語和句子結構的掌握。三者有相同之處,但又各有特點,具體做法是,挑選每天所練習的文章中的短語進行記憶(此文章可以是每天練習的精讀文章),詞語的搭配擇需要每天練習完型填空題型。
3.3.4寫作
此部分考查學生句子組織能力和文章構思。具體方法是,用“頭腦風暴法”練習構思,即寫出一個話題,用聯想的方法迅速寫出相關詞匯,然后根據相出的詞匯寫出作文提綱。句子的組織則需要每天閱讀定量文章,并大量背誦短語。
3.4注意事項
(1)以上各個部分的練習都必須按照事先擬訂的學習計劃,計劃必須合理安排,必須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擬訂計劃,不要貪圖量,要保證質。(2)以每個周每兩個周為一個學習周期,每個學習周期結束時候教師要用各種測試方法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對達到計劃所要求效果的,繼續按計劃進行,對于沒有達到計劃效果的,及時分析問題并改進計劃。(3)在每個學習周期結束時,要對本周期內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記憶。(4)教師幫助學生在按計劃學習鍋中遇到的所有學習上的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
4 結語
本文在分析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型改革后,在對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并得出其學習特點和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在新的英語四級題型改革后,增強英語學習的針對性,提出了相應的英語學習策略。并提出了“學為主,教為輔”的理念。在英語教育不斷改進的當今社會,四級考試只是一種測試手段,如何讓學生更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能自主進行學習,并取得良好的英語學習效果,才是真正要達到的目的。筆者在本文中提出了相對應的英語學習策略,其中包括教師與學生在此學習策略中的分工,更加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提出了學習能力與學習策略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楊冬梅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部分改革對大學英語聽力教與學的及時反撥效應――個案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7.(18).
[2]文蘭芳. 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測試及其反撥效應[J]. 湖南商學院學報, 2002, (03).
[3]金雙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
應――基于川北醫學院醫學生大學英語新舊四級成績的對比研究[J]. 川北醫學院學報,2009(2).
篇4
關鍵詞: 四級聽力題型改革 教學策略 高職高專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即CET-4,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的縮寫,是由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教學考試,是全國性的權威英語考試之一。英語四級考試的目的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貫徹執行,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為提高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服務。當前,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講,英語四級已成為衡量學生英語能力優良程度的標桿。
一、英語四級聽力改革內容
近些年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不斷改革,聽力分值不斷加大,由原有的20%增加到現在的35%。2016年6月,聽力題型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革,分值不變,聽力測試時長由原來的30分鐘縮短為25分鐘。題型變化主要來自第一部分,將存在多年的短對話題型改為短篇新聞報道,占考試總分的7%。新聞材料主要來自BBC及VOA,長度約為130-190詞,時長約一分鐘,每篇新聞對應兩到三個問題,整體難度與之前的短對話相比持平。長對話和短文理解仍為保留題型,但短文理解分值有所增加,由原來的每題1分變為每題2分,整題占考試總分的20%。
二、改革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影響
聽力題型的改革發出一個直接信號:進一步強調考生的語言能力及語篇的理解能力,應試技巧相應被削弱??忌枰訌娖綍r對英語新聞、英文講座素材的練習和積累,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才能從容應對新題型。對于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講,題型改革后的難度大為增加。短對話題型相對套路性較強,經過短期的培訓及規律尋找,學生可以獲得較大進步,高職高專學生該題得分率也較高。與短對話相比,由于新聞報道篇幅較長,內容偏專業性,離日常詞匯比較遠,學生不熟悉的地名、人名、機構名稱等專有名詞大量出現,其讀音往往不好辨認,在較長語篇中對學生理解產生干擾會更強。得分困難的短文理解分值的提高,無疑給高職高專學生四級聽力部分的得分增加了難度。所以,整體來說,本次大學英語聽力題型的改革對高職高專學生通過四級考試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并且這種困難需要調整相應的教學策略,通過長期的訓練幫助學生適應新的要求。
三、應對策略
1.高職高專學生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高專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部分學生單詞量和語法上的薄弱造成語篇理解困難。有些學生來自農村,聽力培訓機會很少,不注重發音,聽說能力較差,單詞讀音與文字無法對應,造成功能性詞匯缺失,即文字材料中已掌握的詞匯,卻在聽力材料中無法辨認。不少學生高中時期缺乏系統有效的聽力培訓,接觸的聽力題型相對單一,難度不大,導致面臨四級考試時感到差距太大,從而喪失信心。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相關知識背景少,對英語聽說學習缺乏興趣,英語能力差距較大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教學方面對聽力課時的分配不夠,訓練不充分也是學生聽力學習的困難之一。
2.應對四級聽力改革的教學手段
英語聽力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本次改革給高職高專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學手段的調整勢在必行。
(1)鞏固英語基礎仍然是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尤其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詞匯量及語法方面的學習非常重要。跟讀、對照文本聽材料等手段對于這一部分學生較為有效。教學中,要強調重讀、弱讀、連讀等發音習慣,讓學生適應四級聽力材料的讀音習慣、語音語調及語速。同時,新聞詞匯的引入非常重要。新聞中會頻繁出現專業名詞、人名地名、機構名、專業術語等。教師應引導學生將這些專業名詞符號化,進一步加強語音音節構成的認知,不讓這些專有名詞在聽力過程中干擾文本的理解。
(2)Carrell和Eisterhold的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process)指出聽者通過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識,對接收到的現有語言信息能夠有效地進行分析、處理和理解。這一學習方式與策略對于新聞報道和短文理解部分會有很大幫助。根據這一理論,聽者首先存儲相關的背景知識,在獲得與之相關的言語信息后,根據其先驗知識對當前信息作出判斷,幫助聽者理解當前語境。由于本次四級聽力題型的改革偏重語篇理解的考察,相關的背景知識在解題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因此,應將新聞材料列為常規練習內容,并增加英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近期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熟悉相關話題可能的趨向,能夠對相關詞匯、事件比較熟悉,建構有效背景知識。
(3)新聞稿件有其特殊的行文方式和行文風格,所以可通過常規的素材聽力訓練,讓學生熟悉新聞稿件的形式,并能感受新聞稿件開門見山、簡潔、清晰明了的特點。只有了解題目特點,才能夠摸索出相對適合自身的解題手段。聽力內容選取應循序漸進,從生詞量不大的短篇新聞入手,例如慢速VOA中較為簡單,字數不超過200字,并且語速適中、發音清晰的材料,逐步引入較長、較難的新聞,并模仿四級考試題型出題,讓學生了解題型,總結出有效的解題方法。同時要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反饋調整相應材料的難度,在大部分學生認為難度適當的基礎上,重點練習。
(4)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多媒體教學引入語音、視頻、圖形、音樂等各方面的符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產生多方向的聯想,從而強化知識積累,增強記憶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視聽說相結合的教學手段,補充英美國家文化背景、歷史知識、文化差異等方面的短片,介紹近期優秀的美劇,有趣的廣告視頻、漫畫,打榜音樂等方面的材料,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多媒體教學能夠比較清晰直接地展示視頻音頻材料,讓學生在實際運用語言的同時增加詞匯量,增強語感,體會英語語言的魅力。
(5)在聽力材料的選取上,詞匯量和難度應盡可能接近并略高于學生的當前能力,讓學生聽取時感到有一定的障礙。通過聽取整體材料,合理推斷語篇的內容,鼓勵學生猜詞,提高整體理解力。時長、語速、實用性、趣味性等各方面因素也需要充分考慮,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下提高理解中篇材料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更有意愿積極學習。
四、結語
本次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的改革是多年來聽力題型最大的一次調整,本次改革強調整體語篇的理解,減少由于掌握出題規律而產生的應試技巧,給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通過四級考試帶來了較大困難。基于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能力,教師在聽力教學時應增加新聞報道和文化背景的知識內容,調整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對中長篇材料的理解力和整體語篇的把握程度。在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的課時比例應相應有所提高,為應對四級考試做好充足的準備,以應對題型改革給學生帶來的困難,讓學生了解英語四級考試的改革動向和變化內容,熟悉考試節奏,為通過四級考試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Carrell & Eisterhold.第二語言閱讀研究的交互模式[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第1版),2006,8.1.
[2]易雅琴.基于圖式理論的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專業聽力作業設計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
[3]唐紅梅.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的若干問題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2010,1.
篇5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級機考 聽力改革 教學方法
相比傳統的紙考PBT(Paper Based Test),機考CET4 CBT(Computer Based Test)在考查題型、分值比例、考試重點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新四級要求考生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對聽力考試中的音頻和視頻進行測試,并根據視頻內容完成作文。北京教育考試論壇培訓展覽會透漏,四級聽力考試的改革比以往加強了對英語綜合能力的考查,很多考生因為對考試話題陌生、詞匯生疏、語音不準確面臨聽力失分的嚴峻形勢,甚至在這個任務上的備考方法不知所措。
一、關于新四級機考聽力改革的內容
聽力部分是歷年考試中的一個難點,改革之后的聽力變化的比重讓在校大學生感到有壓力。那么改革是怎樣的趨勢呢?以聽力為基礎的考題占了四、六級考試的70%,閱讀部分縮減至30%,絕對顛覆了以前閱讀先行或閱讀聽力并行的狀況,之后的備考方法要緊跟形勢進行調整,對于高校之前一貫的英語學習方法來講無疑是一場顛覆式的挑戰。在目前的新題型中,聽力的比重由20%上升到35%。我們目前還處于紙考到機考的過渡階段,機考勢在必行,機考的特點主要體現為以下方面:考試形式不同,傳統的四級考試是完全的筆試,而新四級考試則是依靠網絡和計算機進行的,要求考生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和網絡設備等技術。
1.增加跟讀環節;在題型方面,機考的試題大致分為八個部分。在聽力部分后面增加了跟讀的考察,要求考生口頭復述材料的全部情景和內容,以此考查考生語音的流利度和準確性。
2.與傳統筆試相比,聽力的分值明顯加大,總比重上升到70%。寫作部分也融入了聽力的考查,考生需要結合視頻并對視頻中的思想內容進行描述并闡述自己的觀點。如果對視頻的理解模糊不清,則寫作部分對于考生來說根本無從下手。
3.四級機考過程中播放一段電視節目或實際生活的視頻,考生在觀看1-2遍視頻后回答關于視頻理解中的問題,考試中又增加了會話測試,即把視頻中的會話按句重新播放,然后要求考生完整復述,整個機考的評判使用語音識別技術。從整體來看,新四級機考的測試包括閱讀和寫作測試和語法測試也是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的,最后要求考生結合視頻材料完成命題作文。
從新四級機考的內容來看,聽力材料采用訪談、新聞、報道等形式,題材大致來源于國內外的時事,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包括教育、時事、科技、文化、社會等。值得注意的是題源增加了國外著名的英語網站,主要有BBC,VOA,The New York times,Discovery,C N N,National Geographic等。由此可見新四級聽力考試的題材廣泛,包羅萬象,考試更加體現了語言綜合能力的運用。
二、從聽力改革反思國內高校英語聽力教學方法
新四級機考帶給考生的不僅是熟練扎實的語法和單詞功底,而且對計算機和鍵盤的熟練程度也是一個顛覆式的挑戰。本文基于新四級機考的改革對鄭州師院的一部分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總結出了新四級聽力考試中出現的兩個常見的主要問題:
1.大學生的抽樣調查表示:四級聽力考試語速太快,時間太短。據考試中心的統計的數據,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的語速在130-150w/min。六級的語速為160 w/min,雅思一般為230w/min左右。考生普遍認為聽力考試中朗讀人的語速較快,但時間太短,導致不能緊跟材料捕捉關鍵單詞和句型。國內大學聽力教學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在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讓學生看得多,聽得多,記得少。尤其是歷年四級考試的復合式聽寫就出現了很多填空題,這就要求考生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一個單詞不僅要知道意思,會讀音,最要會正確拼寫。從大學聽力教學現狀看,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就要練好速記,解決辦法之一就是使用“縮略語”或“首字母縮略法”,比如administration——admin,people——pp,university——univ,government——gov.,United Kindom——U.K.包括平時在教學中呈現多媒體課件時,也會用到縮略語或首字母縮略法,目的就是讓學生總結出自己的一套速記方法。
2.國內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語音發音。語音為什么對備考聽力來說很重要?我們在觀察題型中可以發現,文章的表述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如family life(家庭生活),university life(學校生活)等。這充分體現聽力與口語的緊密聯系。聽力考查的是口頭語言,應該凌駕于聽力之上,學習水平才有可能獲得更大提高。很多文章如果能經常朗讀甚至背誦,則對培養語感、提高聽力水平的效果是顯著的。很多學生反映自己已經習慣了美式英語,而考試中會頻繁出現英式發音,是否影響做題效果。教師應該反思教學方式,捕捉不到正確答案并不是因為朗讀人的口音問題,而是因為學生在課堂上有可能把單詞的音發錯了,這導致在聽力考試中不能準確地把握答案詞匯。我們不能單純地進行聽力訓練,而要對學生進行糾音練習。很多英語學習者常說語速太快容易養成壞習慣。由于太快而模糊不清是口語考試的大忌。所以我們要精準然后才是流利,每天操練一些基本語言,從單音節開始,再練習單詞和句型。英語中發音較快的時候,經常出現失音、連讀、重音等現象,熟練掌握英語的人能夠利用英語口語中出現的發音現象進行快速準確的交流。比如英語中的重音,不同的重音表達說話人的語氣和意思是截然不同的。對于各種發音現象,最重要的是學會模仿。不僅在聽力中適用,對于提高英語口語技能也很有效。在平常的朗讀課文中要注意說英文的節奏,語調的升降,重音及停頓等問題。音素不僅是英語語音材料的重要部分,而且是交流者有效地傳達思想的重要工具。
三、應對新四級機考的總體策略
無論在考試前還是日常學習中,教師都應該輔助學生做到實力與技巧并重。所謂實力,即英語學習中的聽力功底。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該多在提高聽力水平上下工夫,考試技巧是在一定的英語水平的基礎上才能產生作用的。而且之后的改革會越來越淡化解題技巧。在練習聽力時,不妨把精聽和泛聽結合起來,精聽以熟悉口音和培養語感為目的,以準確地聽懂每一個單詞為目標。對于考生來所,聽熟材料是關鍵,在聽熟材料的基礎上熟悉常見的口語句型。要想真正提高聽力水平,在基礎階段就要循序漸進地培養訓練學生的“聽感”。每天花一定量的時間廣泛閱讀各類英語官方網站的文章,堅持收聽各類英語新聞和廣播,注意積累國外科學知識和文化常識。此外,考生還要熟練掌握電腦操作程序與方法,習慣屏幕閱讀英文的方式,每天練習英文打字,提高打字速度,從根本上提高聽力水平,在真正的機考中能更好地進入狀態,有助于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傊己玫恼Z言水平,對英語背景知識的廣泛積累,穩定的心理素質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術應用是在四級聽力機考中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要素。
參考文獻:
[1]謝麗萍.獨立學院理工科學生英語四級考試焦慮研究.考試周刊,2012(71).
篇6
關鍵詞 四級考試;心理戰術;備戰策略;解題技巧
為推動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貫徹執行,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為提高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服務。教育部設立了全國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它既要考核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要考核學生對語法結構和詞語用法的掌握程度,它不僅成為教師教學關注的方向,也是學生學習所重視的焦點。然而,不少學生會在備考期間覺得力不從心,大量的單詞語法,句型,句式,不知從何下手。通過對四級考試大綱和真題題型的研究,綜合了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較了優差生在備考期間的學習經歷,提出策略如下:
一、心理戰術,自信是關鍵
每一位學生面臨考試都會對自己施加壓力。懷疑自己復習得是否全面,懷疑自己應對考試的能力。哪怕是在練習中遇到了一個小錯誤都開始誠惶誠恐,焦躁不安。殊不知,“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想要在四級考試中發揮自己最大潛能,取得完勝,必須戒驕戒躁,排除雜念,從心理上戰勝自己,相信自己。我們不妨看看那些名人的人生經歷:牛頓小時很笨,成績很差,當他做的風車被嘲笑他的同學弄壞以后,他開始發奮學習,最終成為影響物理學界的重要物理學家;莎士比亞原是戲院門口的一個馬車夫,但他有機會便從門縫和小洞中窺看戲臺演出,進行學習,最終成為聞名遐邇的劇作家和表演藝術家。他們所擁有的并不是才華橫溢,而是對信仰的追求堅持,以及與生俱來的自信。因此,學生應該始終抱有一種信念:“我能行!”取得心理優勢,是四級考試成攻的關鍵。
二、持之以恒,注重方法和技巧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庇⒄Z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雖然不經過持續的刻苦努力便不能期望取得優良成績,然而還是有不少學習方法和技巧可以用來使這一任務變得容易一些。學生應對四級考試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有規劃性和針對性的復習。下面就每一個題型,提出一些方法和技巧。
1.作文
對于作文,相對于背范文來說,選擇背誦優美的高級短語或句子更為有益,這樣會令學生有更多的空間來容納更多優美的語段。因為作文的類型很多,如果每篇都背的話,精力有限,會有精神負擔。而每天掌握五句短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應該不是問題,日積月累便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考試時也不會無話可說。
2.快速閱讀
快速閱讀對時間的把握很重要,但答題技巧也是取勝的關鍵。多做幾套歷年的真題大家就會發現,快速閱讀的題目順序就是按照段落順序來的。因此可以在讀完題目后迅速到原文中去找答案,而且要善于發現提干中比較顯眼的詞,例如人名或機構名,因為這些詞都是大寫的,可以很快在文章中找到原話,就會有足夠的時間作出正確的判斷了。
3.聽力
對于聽力這部分,在考試前,可以通過熟讀聽力內容來提升。一套真題聽力,在規定的時間做完后,剩下來的不僅是對答案和搞懂自己錯的地方,更要從對話內容中提煉出??级陶Z和對話,多讀多記。另外在平時的練習中,要注重聽清楚問題,如果問題沒聽清,對話內容聽得再明白也是沒用的。
在考試中,可以通過預讀選項來判斷文章或對話的大致內容。通過對比選項,排除不可能選項。例如,如果有兩意思相反的選項,那其中很有可能一項是正確選項,這時可排除其他兩選項。而對于復合式聽寫,可以在放第一遍時,學生對內容陌生難以聽懂,可以把聽到的詞盡可能寫下來,而在聽第二遍時就應該可以大概聽懂意思了,然后可以把句子前半部分完整寫下來。在聽第三遍時,就可以進行進一步完善了,實在沒聽請的就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將句子補充完整。切勿聽一個詞寫一個詞。
4.閱讀
十五選十最具技巧性。首先對所有詞的詞性作出判斷,并進行歸類。根據填空處前后詞的詞性判斷詞空白處該填詞的詞性和時態,這時記住一些詞性規則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形容詞修飾名詞,副詞修飾動詞等。
深度閱讀的方法和快速閱讀是差不多的,不需要先通讀文章,只需邊做題邊到文章中去找,題目順序和文章段落順序是一樣的,在做這一部分時,考試已接近尾聲,考生一定要戒驕戒躁,靜下心來做。
5.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是對近義詞或短語以及固定搭配的考察,當然有時所選詞也有可能是文章中出現的詞句。主要靠平時積累,所以學生在每做完一套真題后,都應該對這部分做相應的總結,找出自己不太熟悉的詞或短語,經常拿出來看。
6.完成句子
完成句子主要是對語法、常用短語的考察。語法主要有虛擬語氣、強調句型等。學生在做完真題后有必要背下來,因為這里面都是較高句型的句子,對學生寫作有很大的用處;其次記住了特殊語法,培養了語感,對以后完成這部分內容有很大幫助。
古人云,“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有了良好的心態,掌握了學習方法并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再加上一點點恒心,便能在四級考試中旗開得勝,馬到功成。
參考文獻:
[1]徐玉萍. 解析英語四級考試技巧[J].考試周刊,2010(03).
篇7
關鍵詞: 三準法 新聞聽力 主題 要點 儲備
大學英語四級(CET-4)是反映在校本科生英語綜合水平的重要標尺,是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階段性總結。如今新聞聽力已加入四級考試聽力測試范疇,分值占卷面分10%,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面對全新題型,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科學方法,通過模擬的場景、地道的語言和多樣的練習,提高學生新聞聽力能力[1],進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既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又是一項緊迫的任務。為應對2016年大學英語四級新聞聽力部分的考試挑戰,我積極摸索一套教學方法,努力教會學生遵循“三準法”,力求提高大學生新聞聽力能力,效果顯著。
一、把準主題,明確大意
新增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英語新聞聽力,相比原來的復合式聽寫,難度有增無減。英語新聞作為應用文體裁,是指通過報紙、電視臺、互聯網等媒體途徑傳播的信息,涉及內容包括當前發生的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環保、教育等新趨勢、新變化、新事件,具有客觀性、公開性、針對性、時效性等特點。鑒于此,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做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注重新聞主旨的把握。如何積極引導學生快速明白文本的中心思想?首先是講究科學備課,從英語文本地道、純正出發,我特地選擇具有代表性的People’s Daily Online、BBC、VOA和CNN等媒體播放新聞材料,并吸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大量的新聞報道中選取時間性較強的語音素材,確保學生能獲取新鮮的時事動態。另一方面是講究快速反應,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聽清楚新聞材料的第一句,準確掌握里面蘊含的關鍵詞,迅速搞清楚新聞是特指日常性事件還是突發性事件,是涉及政治、經濟、民生哪方面內容,明白文本中心思想。針對新聞信息特有文章鋪排和行文結構,重視引導學生對新聞總-分-總文本結構的認識,把控聽清文本頭尾部分所指,快速聯想,激發啟發式思維,順理成章地滲透新聞的中心內涵。
二、瞄準要點,提綱挈領
新聞的結構從語用學角度分,大致由導語、主體內容和評論組成。每段新聞聽力都有各自的分論點,聽清楚各個文本關鍵環節要點,清楚核心內容,將使得學生在做英語新聞體力試題時事半功倍。因此,在大二第一學期開始就要強化學生對文本結構要點分析,逐漸積累,聚沙成塔,力促學生面對新聞聽力試題狀態由適應向順手轉變。一是有系統地強化訓練,在講授每一單元新課前,我都會安排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聽最新的新聞資訊,同步設置5-10道聽力題目,提醒學生時刻注意分段關鍵句,特別是要點詞,如but,in/at,so,therefore,hence等,快速判斷文本四W(what,where,when和who)要素,引導學生摸清各段新聞材料內容,進而弄懂整個文本內容,提高答題準確率。二是有針對性地強化認知,積極展開新聞聽力教學討論,對重大時事新聞,要求學生提升對專業新聞名詞敏感度,特別是2015年以來新聞頻繁出現的熱詞,如Anti-corruption(重拳反腐)、Breakup of Monopolies(破除壟斷)、Check of Power(簡政放權)、Four Comprehensives(四個全面)、Innovation(創新)、Jobs(就業&創業)、New Normal(新常態)、Silk Road(絲綢之路)、Alibaba IPO(阿里上市)、One Belt and One Road(一帶一路),等等,既要熟記,又要靈活感知,從而確保學生考試時提綱挈領、從容應答。三是有目的性地強化交流,在每次新聞聽力訓練后期,要求學生對當天所訓練主題展開分組討論,期間我適時參與知識點撥,積極拓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做好相關試題的自信。
三、精準儲備,提高勝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要在新聞聽力考試中出類拔萃,教師務必引導學生提高自身學習修養,博聞強記,活學活用,方能決勝新聞聽力新題型。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加強相關知識積累。大學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單詞和詞匯掌握運用至關重要,因此,課余我要求學習每天均要學習新單詞、新詞匯,每周做一個系統記憶小結,每月至少掌握詞匯達到150個以上,積極為做好英語新聞聽力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增強英語新聞的讀寫聽能力,《新視野大學英語》作為前瞻性教材,視聽說單列成冊,增加視聽光盤,全方位實現視聽的有機統一。因此,課余時間,我會從光盤軟件中精選出一些實用性、啟發性較強的視聽材料,設計大量習題,如期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課余足不出戶就擁有一個豐富訓練題庫,學生反饋表示“學習聽力還蠻有趣的,聽力水平有效提高了”。同時,全方位引導學生加強英語國家文化學習,熟知源語國語言習慣和風俗,準確把握英語語速、語調,進一步培養學生英語語感,全方位提高學生英語新聞聽力考試選擇準確率。
總之,利用“三準法”,創新教學模式[2],提升大學生英語新聞聽力水平,在2016年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中被證明是可行有效的,所教學生四級通過率明顯提高;大部分學生反映,四級考試中英語新聞聽力部分考得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 大學英語四級 教學反思 教學改革
根據教育部2007年7月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英語教學性質的定義,“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然而,就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來看,不少大學生表示,從小學到大學,苦讀十多年英語,可是真正到需要用時,依然是只會看不會說。這種“啞巴英語”的現象一直都是當代大學英語面臨的難題。所以,本文主要是根據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并適當結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型的變化和知識技能的轉移,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作出反思,并相應地提出一些創新性的改革建議。
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雖然近年來,在我國很多高校掀起了一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浪潮,并且一直在強調教學理念革新和教學方法創新問題,但是,縱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不難發現,很多高校仍然在沿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與學的成果必然不高。
1.教師依然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大學英語教育雖然沒有了高中英語教育迫于高考的壓力,但是從教學模式來看,基本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無異。教師依然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W形式單一,教師只是程序化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仍然像高中時期一樣,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課上忙于記筆記,課后忙著背單詞,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不強,與教師的互動性較低。
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知識的更新,教師應該注重自身知識的創新來滿足課堂教學革新的需要。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學英語教師在科研方面和教學創新方面并不是太理想。由于不同于中學英語教師,大學英語教師沒有了應試教育的壓力,所以他們惰性地選擇沿用傳統教學的方法,缺乏這種教學創新的精神。盡管有些高校將英語四級的通過率作為對英語教師考核的標準,激發了部分教師改革教學的動力,但是,仍然有很多英語老師認為這種教學改革和創新并不會給英語教學帶來太大的變化。甚至有些教師,在意識到大學課堂教育存在的問題之后,作出了相應的改變,但是由于收效甚微,導致了很多教師最終放棄了這種革新與嘗試,寧愿選擇傳統的教學方式,固步不前。
2.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主體性和主動性不高。大學英語課堂教與學的成果不高,不僅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性,還在于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主動性不高。根據筆者在其所在的高校學生中進行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上,無論是從興趣程度上來看,還是從學習目的上來看,都顯示出較低的數據。大部分接受調查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堂跟高中英語課堂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上課方式沒變,形式單一,死板,灌輸式的教學,對于這樣的教學課堂,學生很難產生興趣。很多學生表示,因為大學英語屬于基礎必修課程,需要參加考試才能拿到相應的學分,所以覺得學學英語完全是應付考試,拿學分,并認為大學英語還是跟高中英語一樣,屬于“打基礎”,對于以后在社會和工作中的應用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并不具備實用性。因此,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較低的積極性,與教師的互動性不強,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
3.大學英語教材偏向基礎性,實用性不強。大部分高校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是專家根據教學大綱撰寫,雖然這些教材在教學內容研究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一直在不斷地改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筆者曾就自己所在高校使用的教材對學生進行調查,很多學生表示,雖然課本的內容的布局更多樣化,課文的內容篇幅和內容深度較之高中有所深入,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更偏向于基礎性的語法和詞匯,缺乏實用性和專業性。對于目前使用的教材,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較低的滿意度,他們認為大學英語的教材應該跟高中英語教材有所區別,更應該跟專業想結合,應該符合學習者的需求。
4.課堂多媒體教學使用機械化?,F在大部分高校課堂教學要求使用多媒體,要求教師課前要準備好課件。雖然多媒體的使用對于英語教學來說有一定的幫助,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對于多媒體的使用呈現出一種機械化的趨勢,無非是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呈現在課件上,上課的時候只是點點鼠標,翻翻頁面,而學生上課只是從以前聽的狀態轉變到了一種看的狀態,并沒有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有些教師整堂課盯著電腦授課,幾乎與學生無任何交流,這讓很多學生認為多媒體的使用并沒有很好的改善英語課堂的氣氛,更有甚者認為,因為多媒體的使用,英語教師上課僅僅只是播放課件,與學生互動較少,還不如高中教師。
根據以上的幾點,我們不難看出,大學英語教學處于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無論是從大學英語教師自身來看,還是從學生學習的態度和使用的教材來看,目前的大學英語與高中英語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大學英語對自身的英語學習并沒有太大的幫助,甚至認為有些大學英語教師沒有高中英語教師授課詳細,具體,因此,很多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學習興趣缺缺,表現出一種應付考試的態度。
二、大學英語四、六級題型的變化
自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題型較之以前就發生了變化,試卷結構和測試題型都做出了局部調整。
1.聽力理解。以前的四級聽力理解包括聽力對話和聽力理解兩大部分,其中聽力對話包括短對話跟長對話,聽力理解包括短文理解和復合式聽寫,2013年12月的題型變化中,在短文的長度和難度不變的前提下,原復合式聽寫中的單詞和句子聽寫改成了單詞和詞組聽寫,要求考生在聽懂短文的基礎上,填寫原文空缺的單詞和詞組。2016年,聽力理解題型再次發生改革。為了適應新的形勢下社會對大學生英語聽力能力需求的變化,進一步提高聽力測試的效度,四級聽力取消了之前的8個短對話以及短文聽寫,并新增了3段新聞短篇聽力。
2.閱讀理解。以前的閱讀理解包括仔細閱讀理解和快速閱讀理解,其中仔細閱讀理解包括篇章閱讀理解(多項選
擇)和篇章詞匯理解(選詞填空),快速閱讀理解則是是非判斷題。而在2013年12月的四級中,原快速閱讀理解調整為長篇閱讀理解,篇章長度和難度不變。篇章后附有10個句子,每句一題。每句所含的信息出自篇章的某一段落,要求考生找出與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對應兩題,有的段落可能不τθ魏我惶狻
3.完形填空。在2013年12月的四級中,我們可以發現完形填空已經被取消,在之前的四級考試中,完形填空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語篇理解能力,以及對詞匯,語法和句式的掌握。但是從歷年的考試得分情況來看,考生在整份試卷中該部分失分較多,所以該項目的取消可以說是利大于弊。
4.翻譯。翻譯部分由原來的填空式句子翻譯改成了段落的漢譯英。以前的翻譯主要是特定語法和詞匯的考查,而現在的翻譯轉向了段落中基本詞匯、語法、邏輯考查,要求學生有更強的文章理解能力,翻譯的內容涉及了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等,考查的知識點會較之以前更加的全面,這對于英語綜合能力的運用也是一個很好的實踐。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看出,這次四級題型的改革不僅是為了改變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方法,對于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也是一種挑戰,不僅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過程和語言實際運用之間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讓教師對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作出了反思,并進行創新性的變革。
三、針對考試新題型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在以前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的主要是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聽說能力,但是,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型發生轉變之后,我們不難看出,新的題型注重了知識技能的轉移,這就讓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顯現出很多的不足之處,我們應當針對這些不足做出反思,才能使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有別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更具實用性和專業性。
1.改變單一的,程序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針對四級題型的改變,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傳統的大學英語四級,新的題型不再把重點放在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例如詞匯和語法,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篇章段落的理解和把握,這就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應在此基礎上具備一定的語言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學模式上,教師在課堂上就不能夠只是關注詞匯和語法知識的傳輸,不能再像傳統課堂那樣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地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應該在兼顧聽說能力培養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讀寫譯能力為主。尤其是像筆者所在的這種以計算機專業為主的院校,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學生的聽說能力不僅可在課堂中通過教師來進行訓練,也可由學生自己通過計算機自主學習來培養,這不僅能夠改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還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另外,在教學內容上,課堂教學不能夠只是單一的講授詞匯和語法,根據四級題型的改革,教師應該多注重讀寫譯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應該加強一些閱讀和翻譯訓練,閱讀方面,不僅要加大學生的閱讀量,還應加深閱讀的難度;在翻譯方面,由于目前大部分學生的翻譯基礎較差,翻譯能力較低,所以不可能急于求成,教師應該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多讓學生做一些句式的翻譯,然后再慢慢地練習一些知識點相對集中的段落篇章翻譯,以此來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2.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由于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大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了一種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主體性不高,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根據四級題型的變革,我們可以看出,新題型更加注重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輸,忽視了學生主體理解、分析和運用的能力。
針對四級新題型,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授課文的時候,不能夠只停留在詞匯問題和快速閱讀的層面,要讓學生自己深入地分析和把握課文的思想和結構。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將一些基礎的詞匯學習和句式運用等內容交給學生來自主學習,然后適時地進行答疑和講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四、總結
大學英語教學質量關系到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找到符合大學生需求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高校英語教師應該認識到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進行反思并結合實際需求來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提高大學英語教與學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當不斷完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使之能夠更加符合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嚴菊環.外語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J].科技信息,2007,(19):182-183.
[2]陸云.大學英語教與學現狀的思考[J].廣西高教研究,2002, (2):66-67.
篇9
關鍵詞:閱讀理解,語言基本功,閱讀方法。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革從2006年1月開始試點,在全國大學英語考試改革項目組和考試委員會推出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中,閱讀理解部分要求考生能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閱讀速度約每分鐘70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從樣卷來看,閱讀理解部分在整套試卷中的比例由以前的40%調整為35%,并且細分為仔細閱讀部分和快速閱讀部分。雖然分值比例有所下降,但考查難度加深,更加注重對學生實際閱讀能力的考查。這就要求考生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靈活運用閱讀技巧,以適應試題難度不斷增加的趨勢。
一、閱讀理解能力考查要求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閱讀理解部分考查考生通過閱讀獲取書面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大意,重要事實和細節,隱含意義,作者的觀點、態度等。
閱讀理解部分考核的技能有:A. 辨別和理解中心思想和重要細節。包括理解明確表達的概念或細節;理解隱含表達的概念或細節(如總結、判斷、推論等);通過判斷句子的交際功能(如請求、拒絕、命令等)來理解文章意思;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找出能概括全文的要點等);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度。B. 運用語言技能理解文章。包括理解詞語(如根據上下文猜測詞和短語的意思);理解句間關系(如原因、結果、目的、比較等);理解篇章(如運用詞匯及語法承接手段來理解篇章各部分之間的關系)。C. 運用專門的閱讀技能。包括略讀文章,獲取文章大意;查讀文章,獲取特定信息。
二、閱讀理解能力提高途徑
對于中國考生來講,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包括閱讀速度的提高與理解能力的增強,這就需要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與有效的閱讀方法。
1、語言基本功扎實是解題的根本。從學生的做題情況來看,反映在閱讀理解中關于語言基本功的薄弱之處包括詞匯量的不足,長難句分析理解能力差,忽視語篇水平上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缺乏背景知識等。
1)詞匯是基礎。
單詞量是體現閱讀水平最重要的尺度之一。大量的單詞,一方面能夠幫助我們清晰把握文章準確的含義,另一方面又能給予相當的速度保證。要達到適于四級閱讀的單詞量的儲備,首先必須牢牢掌握四級英語考試大綱規定的詞匯。在掌握單詞時,要靈活運用、不應死記硬背。其次應重視掌握英語短語。四級英語閱讀中會出現大量短語。很多短語的意思和構成該短語的單詞的字面意思相去甚遠,較難掌握,而這又恰恰是考試的重點。然后是適當擴充詞匯量。應通過課外閱讀英文報刊、瀏覽英文網站等方式逐步增加詞匯儲備,經過積累會在閱讀時得心應手。
當然,即使考試大綱中的詞匯都掌握了,考試中還是會遇到生詞的。因此, 培養一定的推測詞匯的能力,對于提高閱讀能力、速度至關重要。下面介紹幾種推測詞義的方法:
(1) 根據定語從句推測詞義。
例如:They are vertebrates, that is animals that have backbones.
通過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可推知 vertebrates為"脊椎動物"。
(2) 根據同位語從句推測詞義。
例如:It happened in Lythan , a town on the River Ribble , near to the place where the river flows into the Irish Sea.
通過Lythan后的同位語a town on the River Ribble 可推知這是一個小城鎮的名稱。
(3)根據同義線索推測詞義。
例如:I didn't have a roll on my play ,but I do not like bread very much anyway.
假定 roll 是生詞 ,通過下文的同義詞 bread可推知其義為"面包"。
(4)根據反義線索推測詞義。
例如:Jane was talking to others while Mike remained reticent.
假定reticent 是生詞 ,由上文的反義詞talking可推知其義為"沉默寡言"。
(5)根據因果關系推測詞義。
例如:She did not hear what you said because she was completely engrossed in her reading.
有什么原因就產生什么結果,因果之間的邏輯聯系使我們推測"engrossed"的含義, 不外乎"被吸引""全神貫注", 以致沒聽到 ……
(6)根據構詞法猜測詞義。在閱讀中會遇到一些似曾相識的詞 ,這些詞大多是由所熟悉的單詞派生或合成的詞。
例如:I didn't buy a hardback, I bought a paperback.
句中的hardback 與paperback 均為合成詞 ,我們可根據常識推測出"hardback"為"精裝書",paperback為"平裝書"。
2)句法是關鍵。
掌握充足的詞匯并不等于看懂文章。目前,四級英語閱讀理解文章中的句子結構趨向復雜化,長句多、難句多。但通過分析和總結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本文舉以下四種長難句為例:
(1)含復雜修飾成分的句子。四級閱讀中最常見的就是以增加句子修飾成分為手段而構成的長難句,其中以增加從句和非謂語動詞為主。在閱讀過程中,對于這類句式應當先將修飾成分去掉,然后再看句子的主干意思。
例如:In the early attempts, the cable failed and when it was taken out for repairs it was found to be covered in living growths, a fact which defied contemporary scientific opinion that there was no life in the deeper parts of the sea. (在早期的嘗試中,電纜鋪設失敗了。當人們把它拿出來修理的時候,發現上面布滿了生物,這樣的發現挑戰了當時認為海底沒有生命的科學觀點。)
這個句子中,出現了三種主要從句:時間狀語從句、定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時間狀語從句由when引導,而主句是it was found to be covered in living growths。而a fact之后又由which引導了一個定語從句用來修飾a fact。在這個定語從句中,不難發現,在scientific opinon之后又跟了一個同位語從句。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先去掉這個句子中的所有修飾成分,于是在這個從句套從句的長難句中,句子的主干實際上就是the cable failed and it was found to be covered in living growths。其
(2)含插入語的句子。在四級閱讀中,經常會碰到一些用逗號或破折號分開的句子,而這些處于兩個逗號或破折號之間的內容通常被稱為插入語。閱讀時,一旦遇到插入語,最好將插入語部分跳過不讀,先看主句部分,回過頭再來看插入語部分。
例如: Man, however much he may like to pretend the contrary, is part of nature. (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盡管他可能喜歡假裝不屬于自然。)
在這個句子中兩個逗號之間的however much he may like to pretend the contrary是插入語,而它的主句實際上Man is part of nature。
(3)改變語序的句子。改變語序主要以提前與倒裝為主。這種打破常規語序的做法主要是為了強調句子中的某個成分或意義。
例如:Only because there were some cancelled bookings did he get some tickets in the end.(只是因為有些預購取消了,他才最后買到了票。)
在這個句子中,由于only一詞位于句首并修飾狀語because there were some cancelled bookings,所以后面的句子采用了倒裝。這種句式的倒裝一般都有較為明顯的標志詞,例如這里的 only和四級閱讀中經常涉及的 no only...but also, hardly.等。正確掌握這些倒裝詞對于把握倒裝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含雙重否定的句子。雙重否定在英語表達中很常見。它由句子中兩個含有否定意義的單詞構成而在意思上為肯定的表達方式。
例如:Decision-making is not unlike poker-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 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 (做決策像打撲克牌,起作用的不但是你怎么想的,還包括別人對你的想法是怎么看的以及你對別人的看法是如何考慮的。)
在這個句子中,兩個表示否定意義的單詞分別為not和unlike。閱讀時,應當理解為肯定。如果一個句子中含有三四個或更多否定意義的單詞,可以總結為:含有偶數個否定意義單詞的句子表肯定,而含有奇數個否定意義的單詞的句子表否定。這樣,以后凡是遇到雙重、三重甚至多重否定句的時候,只要去數一數含有否定意義的單詞的個數就可以輕松判斷出句子所表達的意思了。
3)培養語篇水平上的閱讀
由于中學應試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學生始終擺脫不了孤立進行語句分析的習慣。因此在四級考試中,即使學生認為文章中沒有生詞,也不一定能夠正確回答一些題目。因為他們分不清文章的主次,不重視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及連接詞。做題時往往會主次顛倒或細節句與推理句混淆,致使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的題失分嚴重。
因此考生應培養通過邏輯關系來閱讀文章的技巧和習慣。英文是非常講究邏輯關系的語言。而邏輯關系并不抽象,它深深滲透到了文章的各個角落,而且這些邏輯關系同時也是文章語句得以聯系和組合的最深層次的原因。邏輯關系散布在文章的句子內部、句句之間、以及段落之間。最基本的邏輯關系有 因果關系,并列、遞進關系,轉折關系等等。表示邏輯關系的提示詞如because(表因果關系), and、in additon(表并列、遞進關系), however(表轉折關系) 不僅用來銜接文章的句子,從閱讀的角度來看,更在給我們某種提示,告訴我們哪些句子是有效信息,相對重要的信息,哪些信息是相對不重要的信息,使我們在處理文章的時候,有一條清晰的思路,不是為了完整翻譯文章而進行閱讀,而是為了獲取主旨來閱讀。
4)增加背景知識。
一般來講,讀者更容易理解以他們熟悉的語言與文化為背景的文章 ,當讀者不具備作者的背景知識時,讀者很難進入作者的世界,自然也不能按照作者的意圖去理解文章的內容。有時候,背景知識是理解特定語篇所必備的外部知識。有研究表明,在閱讀理解的高級階段,背景知識對理解的影響大于語言知識。高效率的閱讀理解要求讀者具有將語言與背景知識聯系在一起的能力,背景知識的缺乏或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但不會運用都會造成閱讀理解的障礙。
要增加背景知識,就必須通過大量閱讀來實現。通過對歷年真題試卷分析可以看到,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閱讀理解文章的題材廣泛, 主要涉及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選材新且時代感強。因此建議考生平時應該多多閱讀英文版的期刊雜志, 比如《中國日報》、《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以熟悉它們的文風,常用的詞匯和句子結構。
2、有效的閱讀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1)熟練運用略讀、尋讀和研讀等多種閱讀方法
(1)略讀(Skimming)。是指讀者以盡可能快的速度閱讀全文,迅速獲取文章大意的閱讀方法。 換句話說, 略讀是要求讀者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可以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主旨,從而加快閱讀速度。根據西方人習慣性的思維方式和寫作習慣,他們通常在文章一開始就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再一步步具體論證,所以文章的主題句往往出現在首段或段首句。因此在略讀文章時,應重點注意首尾段以及每個自然段的首尾句。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也就掌握了段落大意, 這樣就可以略去細節不讀。
(2)尋讀(Scanning)。其重點在于有目標地去找出文中某些特定的信息。尋讀時,要以很快的速度掃視文章,確定所查詢的信息范圍,同時明確查詢信息的特點。如:問題或選項中所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則主要尋找首字母大寫的單詞;有關日期、數目的問題,則主要查找具體數字;有關某個事件、某種觀點等,就需要尋找與此相關的關鍵詞,而與所查信息無關的內容可一掠而過。尋讀時,眼睛要縱向移動,而不要橫向移動,運用掃視來擴大我們的視覺范圍,從而又快又準確地捕捉到想要查找的信息。
(3)研讀(Study Reading)。在含有所需信息的段落或句子中要找到準確的內容,不但需要進一步重點細讀有關的詞語和句子,理解其表層意義,還需對句子進行分析、歸納、推理,從而了解句子的真正內涵,作出符合邏輯的判斷,回答較為復雜的問題。在研讀中,遇到不熟悉的詞語,可通過聯系上下文,根據有關常識、背景知識及利用構詞規則來猜測詞義;如果遇到難以理解或結構復雜的長句,可借助語法知識,通過分析句子的結構,搞清主、謂關系,修飾與被修飾關系等,達到更為深刻準確的理解。
通常,根據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如要了解大意需略讀;要獲取特定信息需尋讀;要掌握確切的內容需研讀。而事實上,在閱讀理解文章時這三種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應巧妙運用略讀,尋讀和研讀等閱讀方法,而不應機械、孤立地使用某一種。
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由于傳統教學法的影響,中國考生在英語閱讀中有很多不良習慣。舉例如下:
(1)逐詞閱讀。在英語閱讀過程中,讀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某個單詞上,一遇到生詞,便停頓下來,無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閱讀。
(2)指讀。為了"集中注意力",很多讀者用手指或筆尖指著文章逐詞閱讀。這種多余的動作還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從而降低了閱讀速度,也影響了對句子和語篇的理解。
(3)唇讀。有的讀者在閱讀中喜歡讀出聲來,或即使不出聲,嘴唇在蠕動,或腦子里也在想著讀音,無形當中影響了大腦的思維速度。
(4)回讀。在閱讀中讀者遇到生詞或不熟悉短語時,返回句首甚至段首重讀;如果遇到長句時,常常反復多次,從而降低閱讀速度。
(5)譯讀。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不斷地進行逐詞逐句的翻譯,通過譯成母語來輔助理解。從而習慣于在不加限定的時間內,對一小塊文章精雕細琢,導致了逐詞閱讀接受信息的習慣。
(6)過分依賴詞典。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單詞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讀者一遇到生單詞就查詞典,這樣不但會中斷閱讀,影響閱讀速度,而且會影響對文章整體的理解。
高效的閱讀活動應當是主動地用眼睛搜尋信息,同時結合已有的背景知識進行邏輯判斷推理,從而大致預見下文。預見性越高,理解的連貫性就越強,閱讀的速度和理解的能力也就越高。因此,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當培養默讀習慣,眼睛掃描文字符號,并快速地將這些符號轉換為與答題有關的信息。閱讀的時侯眼球總是不斷地移動--停頓--移動著。要使眼停的次數相對減少,就要擴大視讀的廣度,把逐詞逐句的點式閱讀變成一次掃描一句的線式閱讀,并且把看到的東西迅速報告給大腦,形成眼腦較快的直映能力。而這種線式閱讀是以意群為單位的整體閱讀。切不可在個別難懂的詞句上磨蹭,只要全篇理解了,個別難懂的詞句可以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去猜測,去推斷。
三、結束語
本文主要從建立語言基本功和培養有效閱讀方法兩個方面介紹了提高大學英語四級閱讀理解能力的途徑。然而,培養與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決非一朝一夕之事,通常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及訓練。有許多問題還有待于研究、探索,但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并嚴格地、科學地加以訓練,閱讀理解能力是一定會得到提高的。
參考文獻:
[1]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6.2-1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7.1-8。
[3]新東方四六級命題研究組:大學英語四級閱讀特訓〔M〕. 北京: 群言出版社,2005.8。
篇10
關鍵詞 大學英語 四級 聽力測試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理解部分要求考生達到《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即:“能聽懂英語授課,能聽懂日常英語談話和一般性題材講座,能基本聽懂慢速英語節目。語速為每分鐘l30詞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能運用基本的聽力技巧幫助理解。”
聽力理解是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重要考查部分,多項選擇部分占總分的25%,因此做好多項選擇部分非常重要。
1題型分析
聽力理解部分重點在于考核學生獲取口頭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主旨大意、重要事實和細節、隱含意義,判斷話語的交際功能、說話人的觀點、態度等。
1.1短對話
短對話是多項選擇題的第一部分,對話內容一般為日常對話,句子不太長,考查綜合運用語氣、語調、習語等多種因素去理解對話內容的能力,設置的問題相對難度略高于長對話與短文部分。
1.1.1事實與細節類問題
這類問題能在對話內中直接找到答案,主要測試考生捕捉要點與關鍵信息的能力。提問的內容主要涉及對話重要細節方面的問題。例如 CET-4 1412第3題:對話中女士說史密斯小姐請病假了,她得接手(take over)史密斯小姐的工作好幾天。由此可知,女士在幾天內都有額外的工作要做。C)中的do extra work for a few days 是對對話中take over her work for a couple of days 的同義轉述。
1.1.2推理與判斷類問題
這類問題通常不能在對話中直接找到答案,要求考生依據所獲的信息迅速做出合理的分析與判斷。提問的內容涉及態度與意圖、職業與身份、事件發生的時間與地點、從談話中歸納出談話的中心思想或主要話題等。例如CET-4 1412第1題:對話中女士問男士上次是什么時候打掃的公寓,男士反問說,他母親上次過來是什么時候?由此推斷,自從男士的母親上次來探望后他就再也沒有打掃過公寓。
1.2長對話
長對話是多項選擇題的第二部分由于對話內容篇幅較長,問題難度與短對話比較為簡單。問題大多涉及對話內容中的細節類問題。例如CET-4 1412長對話conversation one第9題:對話中女士提到,在斯堪的納維亞或者在美國,女性受到的歧視要少得多(There’s certainly much less discrimination in Scandinavia, and maybe in America, too.)。四個選項中僅有B)選項在對話中有提及。
1.3短文理解
短文理解是多項選擇題的第三部分短文部分信息量大,且有長句和復雜句,對考生的概念理解、信息組織和重點記憶等方面的有較高要求。同樣由于文章的篇幅較長,問題的難度相對較低。問題主要是對事實細節的考查。例如CET-4 1412短文理解Passage One第16題:短文開頭部分提到,科學家們了解雙胞胎是如何形成的,現在他們正試圖解釋同卵雙胞胎的個體對雙胞胎個性的影響(they are trying to explain how being half of a biological pair influences a twin’s identity)。A)選項中influences one’s identity就是對原文中influences a twin’s identity的重現。
2解題技巧
聽力理解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不但要求考生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豐富的詞匯量,較強的閱讀能力和話語能力,而且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辨音及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綜合分析及判斷推理能力。因此,在準備四級聽力過程中,考生除了了解各類題的特點,熟悉各類題的形式,拿捏各類題的答題對策,平時加強訓練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解題技巧。
2.1解題技巧一:預讀選項,標注關鍵
對于多數考生要在短時間內完全記憶聽力內容有相當大的難度,而多項選擇部分的四個選項多數是與聽力原文相關的,或與原文相符、或與原文相反、或與原文部分相反。因此通過在聽力測試開始之前通讀選項,并做好關鍵部分的標注對于正確理解聽力內容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長對話與短文理解部分,由于篇幅較長,要在完全無準備的情況下記憶全部的信息,對于多數考生來說是不現實的,因此在聽前熟悉選項就顯得尤其重要。例如CET-4 1412第10題:
A) More women will be promoted in the workplace.
B) More women will overcome their inadequacies.
C) More women will receive higher education.
D) More women will work outside the family.
通過聽前閱讀四個選項,標注出四個選項的關鍵詞部分。可以發現四個選項的共同之處是主語均為more women,不同之處在于A)選項為promoted in the workplace,B)選項為overcome their inadequacies,C)選項為receive higher education,D)選項為work outside the family。在聽的過程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關注四個選項不同之處。聽完對話之后可以發現四個選項中僅有D)選項在對話中有提及,work outside the family 是對話中go out to work 的同義轉述。其他三個選項由于未在對話中出現因此并非正解選項。
2.2解題技巧二:預設問題,合理推斷
在四級考試中聽力理解部分都是在聽力內容結束之后才播放問題,但是通過分析四個選項,再結合自己的猜測,考生可以對問題有個大體的了解,這樣就可以帶著問題去聽,就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對話中的關鍵信息點,從而減輕聽的負擔。同時在分析選項時,可以將四個選項進行分類比較,找出選項中的異同,排除不必要的干擾信息,縮小選擇范圍。例如CET-4 1412第4題:
A) Change her job.
B) Buy a dishwasher.
C) Open a flower shop. D) Start her own business.
在閱讀選項之后可以發現,四個選項內容都是動作行為,因此可以預測本題是要考查對話中的某人要干什么的問題。同時通過分析四個選項可以發現A)、C)、D)都是跟職業相關,唯有B)與職業無關,因此大致可以推斷答案應出自于A)、C)、D)中。
正確答案:A) 。話中女士說她每天在自助食堂洗碗的工作很枯燥,男士建議她辭職(quit)并與他一起做送花(deliver flowers)的工作。由此可知,男士建議女士換工作。
2.3解題技巧三:判斷場景,對號入座
考生要學會通過捕捉聽力題目和聽力錄音中出現的關鍵詞來判斷相關場景。四級聽力??嫉膱鼍坝校簩W習場景、工作場景、天氣場景、醫院場景、租房場景、娛樂場景、餐館場景、選課場景等。判斷出相關的場景有利于考生在解題時有據可依,提高解題正確率。例如CET-4 1412第12題: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 hotel lobby.
C) At the man’s office. D) At the woman’s place.
正確答案A)。對話開頭女士就提到了干杯(cheers)以及商務午餐(business lunch)等信息,由此可知,對話應發生在飯店。
2.4解題技巧四:把握關鍵,同義替換
在聽錄音的過程中,考生要注意把握一些關鍵詞和關鍵句。首先要注意聽表示轉折關系的詞匯,例如but、however、unfortunately、unexpectedly、to tell the truth等,同時也要注意聽關鍵詞或關鍵句。其次四級聽力測試中,多數的細節題都符合同義替換的原則,找準了聽力內容關鍵詞,注意選項中哪些部分是這些關鍵詞的轉述或釋義,就能提高選題的正確率。例如CET-4 1312第1 題:
A) The woman is now working in a kindergarten.
B) The man will soon start a business of his own.
C) The man would like to be a high school teacher.
D) The woman is going to major in child education.
正確答案為D)。這個短對話,男士先說高中畢業后他要上大學學工商管理,緊接著女士則想進入大學后研究孩子們的學習規律。在聽對話時我們可以發現女士的對話以but這一轉折詞作為開端,因此要特別關注but后的內容。選項中major in child education就是對話中college和finding out how children learn的同義轉述。
2.5解題技巧五:留意細節,作好筆記
做筆記能幫助我們及時將重要信息以書面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有助于提高理解聽力。記筆記的方式因人而異,可以在選擇項旁有選擇性地記下文中所提及的事實和理由等你認為重要的信息(如人名、地名及數據),但關鍵是要簡潔、明白、快捷??梢杂藐P鍵詞、首字母等自己習慣的方式。也可以邊聽邊快速核對A、B、C、D各項內容,用對錯號加以標示,或針對不同選項就內容做簡單筆記。例如CET-4 1312第13題:
A) About 8:30.
B) About 6:30.
C) About 5:30.
D) About 4:15.
正確答案D)。在預讀選項時可以做出判斷,這是個細節類問題,考查在某一時刻做了什么事,因此記錄與對話中時間相對應的事項就顯得尤為重要。對話中提到飛機倫敦時間6:30分起飛,意大利時間8:30分降落,因此5:40分就要辦理登機,這就意味著4:15分就要從家里出發。如果在聽的過程中不作適當的筆記的話,在對話結束后聽到問題再來回想某一事件發生在某一時刻就比較困難。但是如果在聽的過程中在相應的時間點上作適當的筆記,那么本題就非常容易。
參考文獻
[1] 龔嶸,封宗穎.大學英語四級710分最新真理剖析與實踐[M].上海:華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 周艷梅.大學英語四級聽力理解題型和答題技巧[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2(3):121-124.
[3] 王志青.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元認知策略意識的培養[J].新西部,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