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想象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01:5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三年級想象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有個樂天助人的特點。記得有一次,我們中午放學,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看見一個老奶奶身上背著很多東西,走不動了。我馬上跑過去,問了一下情況。原來今天老奶奶去走親家,由于親家給的禮物太多,老奶奶累得走不動了。于是我對她說:“老奶奶,我幫助你把東西背回家吧!”老奶奶高興地回答說:“好,好。謝謝你,小朋友。”我一邊背著東西一邊攙扶著老奶奶。不一會兒,就到了老奶奶家。我把東西放到老奶奶的屋子里,老奶奶直夸我是一個好孩子。我聽了,心里甜蜜蜜的。
我也有一個愛好,愛看書。記得有一天上午,媽媽叫我剝蠶豆,我答應了。我一邊剝蠶豆一邊看書,媽媽看見了,哈哈大笑。我疑惑不解地說:“媽媽,你笑什么?”媽媽回答說:“你自已看一看吧!”我連忙低下頭一看,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原來我把豆殼和豆肉混在一起了。當然,這是我的一個缺點。以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認真,全神貫注。
我呀,有時候也很馬虎。比如在數學這一方面,舉個例子說明:125×30=3750。用簡便的方法就是125×3=375。我先這樣算出結果,直接把“375”當成了得數,把積縮小了10倍。有時候,我還會把加法算成乘法,把乘法算成加法呢!
我寫完了作業,根本就不檢查,才造成了許多錯誤。如果我檢查了,有時候還會照著原來的抄寫一遍。當然是為了節省腦子嘛。我決定,以后要認真檢查作業,保證沒有錯誤才行。
我這個人愛看電視,所以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看電視身上了。有時候,我吃飯也要看著電視,看書也看著電視。一開始,我以為是一舉兩得,兩全其美,可是接下來一考慮,還是一件事情也沒有做好。爸爸因此還給我訂了一條規則:如果五年級上學期考考不到滿分,不準看電視。我想:我以后要少看電視,把精力要用在學習上。
篇2
關鍵詞:三年級作文教學指導探究
當學生升入三年級以后,作文要求就會提高。由一二年級的看圖說話作文轉變為真正的學生作文,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是作文的起步階段,所以,我們又稱三年級學生的寫作為“起步作文”。因為沒有任何寫作方面的經驗,所以,學生寫起來總是會對作文心生畏懼,老是感覺無從下筆。那么,如何提高三年級學生的寫作熱情,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呢?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老師想方設法地去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欲望,使學生有話可說,有物可寫,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學生感覺到寫作的好處,并且自覺地去練筆,去嘗試寫作,我想,不久的將來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得到很大提升。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做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筆者以為,應主要從三個方面去努力。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事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人們學會認識事物最基本的能力。我們要想全面了解事物就必須要學會觀察,沒有對事物進行直觀、感性的認識,就不會做出正確的判斷。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了解和認識整個世界的主要途徑就是觀察。只有讓他們自己親自去接觸事物、觀察事物、了解事物,才會對事物做出真實、有效的判斷,從而獲得最有價值的資料,寫起文章來才會感覺有話可說,有理可講,寫出的作文才會真實、感人。所以,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剛開始學習寫作文章,就要先培養自己觀察事物的能力,學會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在講授《石榴》這篇課文時,我不是讓學生先讀課文,而是讓他們先認真觀察石榴的圖片,然后告訴學生石榴的生長過程和景象,包括石榴花的顏色和形狀,石榴子兒的形狀等,讓學生對石榴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認識。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給學生提供實物,讓學生仔細觀察、細細品嘗,從而增加學生對石榴的印象。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對《石榴》這篇課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還教會了學生如何去觀察,怎樣對水果進行描寫等。講完課文后,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事物特征,掌握寫作技巧。
二、引導學生積極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
豐富的想象力是學生寫出好作文的基礎和條件,沒有想象力的作文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生氣。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時,不僅要加強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還要重視對學生想象思維的培養。要想培養三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就要努力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比如,有這樣一道題:“根據自己玩玩具的過程編一個童話故事”。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時,給學生展示一些好玩的玩具,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同時引導學生想象玩具也是有生命的,想象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讓學生給它們編出好玩的故事來。并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學生互相討論,互相補充,各抒己見,把故事編得生動、有趣、完整。在整個編寫過程中,學生的主觀意識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自主想象的空間得到了完美的展現,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引導和鍛煉,寫作興趣濃厚了,寫作能力也提高了。
三、平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累語言
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由此可見,平時的積累是多么重要?;瘜W量子結構告訴我們:量變可以引起質變。因此,詞匯量的積累可以使學生作文水平得到質的提高。但是,由于小學三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比較淡薄,缺乏耐性,教師就要對他們進行不斷的鼓勵和引導,督促他們從小養成愛學習、勤積累的好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儲備量。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每天摘抄文章中的好詞、佳句。教師對學生的積累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并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適當的加以引導、指正。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書籍和資料。比如,《古詩詞閱讀》《唐詩三百首》《兒童詩歌》等,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加以理解并學會運用。為了調動學生的背誦熱情,我定期在班里舉辦“小小讀書會”和“經典詩歌朗誦”“成語故事接龍”等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累熱情和興趣,加深了學生對優美語言詞匯的運用能力和印象。除了以上所說的幾點以外,我還鼓勵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去感悟、去積累。比如,充分運用網絡技術查閱各種資料,通過旅游和實驗,留心觀察并記錄。這樣學生的見聞廣博了,積累豐富了,語言寶庫充實了,寫作障礙減小了,作文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詞匯積累豐富了,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來嗎?如何引導學生組織語言,進行寫作就顯得尤為關鍵。第一,幫助學生樹立寫作信心。很多教師喜歡給學生提出很多要求,比如,字數不能少于多少字,寫作范圍必須是某某方面的等等,這樣學生的思維受到種種限制,加重了學生的心理畏懼感,對于剛剛學習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師要給學生選擇合適的題目,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逐步開發學生的寫作潛力。第二,引導學生挖掘寫作素材。因為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待在學校或者家里,他們接觸外界的機會很少。所以,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會去挖掘題材,給學生創設情境,演繹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帶給學生真實的感受。第三,引導學生抒發創作情感。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走進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抒發學生的創作情感。比如,教師可以布置《說說心里話》《老師,我想對你說》等方面的題目,激發學生的溝通欲望,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修改草稿的習慣,同時要不斷講解修改要點和方法,引領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提高學生寫作文采。
四、結語
篇3
關鍵詞:作文起步;聽記訓練;創設情境;激發動力;先說后寫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1-017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15
小學生三年級開始寫作文。但“作文”起步,卻是困惑許多教師多年的問題。這是因為讓學生從不會到會,要做的事情千頭萬緒。教師往往有畏難情緒,能否攻克這種心理障礙,關系到作文教學的成敗。因此,我把它視為教學重點加以研究。我認為,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其實非常平常,短短的一段,哪怕只有幾句話,不一定要有很高的立意、很明確的中心,只要是真實的,那就是作文。但如何進行作文訓練才會獲得成功呢?為此,我就三年級作文教學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激發興趣,上好作文起步課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三年級作文要側重訓練寫好一段完整、連貫、通順的話。這就要求我們指導學生練好這個基本功。在學生掌握寫好一段話的技能前,教師要“扶”他們一把:降低寫作坡度,架設“階梯”,讓學生能攀上去,摘著果子。
我的作文起步課從聽記訓練開始。我先講述了一個學生最熟悉的故事《龜兔賽跑》兩遍,然后理清這段話的三層意思:(1)小白兔自以為跑得快,瞧不起烏龜;(2)于是,烏龜與兔子比賽跑步;(3)比賽結果卻是小白兔輸了,烏龜贏了。我讓學生先練習口述,再用筆記下,只要文句通順,能寫清三層意思的都給高分。有淺顯的故事引路,學生不怕了,很快便輕輕松松邁出了寫作的第一步。
另外,我讓學生依照課文的重點段仿寫,把中心意思寫清楚,內容寫具體。例如,仿《晨讀》第一段的“時、地、人、事”四要素寫來校早讀的歡愉;仿《師生情》寫寫自己平時是怎樣尊師的。
我的另一次作文課是以《狐假虎威》為引例進行訓練。我根據兒童愛聽故事的特點,激發他們自編童話的欲望。我對學生說:“同學們,老虎本是獸中之王,上次卻被狐貍當著眾獸的面給耍了。你們想想老虎會就此罷休嗎?”學生都搖頭說:“不會?!薄澳敲?,他們之間又可能會發生什么事呢?”我這一問,學生的興趣就來了。于是,我啟發他們想象,然后在說的基礎上讓他們以《老虎和狐貍的新故事》為題寫作文。
經過兩次的淺近易學的練習,很快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我做畫龍點睛的小結和評改:作文就是用“我手”寫“我口”,怎么想,怎么說,就怎么寫,一點也不難。這樣,學生在作文起步階段就有興趣了。
二、創設情境,誘發強烈的作文欲望和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和動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動力是作文成功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欲望和動力呢?我認為,在作文教學時教師應努力創設作文情景,即進行“情景作文”,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景象和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我平常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文娛、體育、科技、參觀旅游、義務勞動等活動,豐富見聞,開闊視野,使學生身臨其境,體會深刻,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創作欲望。如有一個單元要求寫一處景物,為了便于指導,我把學生帶到一個花壇前進行觀察,讓學生按順序觀察花壇的形狀大小,花壇里種了些什么花,花葉、花朵的形狀、顏色等,再看里面的小草、花朵,花叢中間清脆的龍柏……經過這樣觀察,學生獲得的關于事物的印象是深刻的,內涵是豐富的,也為學生創造了“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情感。又如寫一次活動,為了讓學生寫好這次作文,我組織學生和同級的另一個班進行了拔河比賽。比賽時,學生既緊張又興奮,一張張小臉憋成了紅蘋果。經過“現場表演”,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這樣,學生就能在情境中寫好了這一次作文,使一起步就能有所得。
三、動筆之前,理清思路,先說后寫
學生在動筆之前,會比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得到教師的指導。而起步作文指導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按從說到寫的順序進行訓練,用口頭語言的訓練帶動書面語言的訓練。怎樣指導學生說呢?我讓學生進行“步驟層次”的講述表達,并讓學生結合作文題目,確定一個想說的中心內容,再說圍繞這個中心內容要寫哪幾個方面內容,每個方面具體說些什么事情。
篇4
關鍵詞:作文指導 起步 策略
引 言:
小學三年級正是學生剛剛邁向寫作的時間段,這時期的學生掌握的詞匯量不夠豐富,認識的事物不夠充足,普遍會有懼怕作文、懼怕寫作文或者是寫作文無從下手的問題。
一、目前三年級作文教學里具有哪些問題
1、寫作的教學模式過于陳舊
當前的新課程要求對寫作有了新的要求:不可以過于形式化,要深切的去感受、去想象,關注身邊的奇聞趣事,并將這些事情記錄下來。這也正說明了在三年級階段的寫作僅僅是練筆階段,培養自己記錄生活、記錄感受的能力??墒窃趯嶋H教學過程里,老師依然具有圈定范圍、限制字數、框架的習慣,學生在這樣的情況里進行寫作,思想難免會被束縛。
2、思想上過于急功近利
很多老師都希望學生可以透過自己傳授的方法在短期內提升寫作能力,導致過于急功近利。在作為的教學過程里,很多老師為了讓學生的寫作“有模有樣”,就會讓學生反復背誦、練習一些優秀作文,所以,在作文寫作上,老師沒有成為學生的引導者,“作文選集”卻成了學生的“老師”。
3、不注重積累語言和素材
學生處在三年級階段,其閱讀量以及詞匯量都過于缺乏,沒有積累豐富的語言。因此,要讓學生通過閱讀來開闊自己的視野、積累語言和素材、開發思維、提升鑒賞能力。
4、沒有及時做批改,對評語不重視
老師在進行作文批改時,由于數量較多,很多時候,學生要過很久才可以看到老師批改的意見,而評語上通常只是一個分數、等級或者僅僅只有一個“閱”字,由于老師的評語過于空洞,學生也僅僅是看個結果就將本子收起來,因此,老師批改作文并沒有給學生帶來任何益處。
二、針對具體問題,給予策略指導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激發出來,讓學生可以自發的練習寫作,才可以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的開始階段一定要關注學生培養寫作的興趣和信心。因此,老師在布置寫作題目時,可以先創設一些情景,例如提出一些有趣的謎語、講述一段感人的故事等等,來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例如,老師可以以“我的偶像”為題,先繪聲繪色的講述一下自己的偶像,然后讓學生猜猜看這個人是誰,這便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搶答學生答出自己心中的答案,趁此機會,老師就可以告訴學生本次寫作的要求,描述一位自己的偶像,如果大家通過你的描繪猜出了這位偶像是誰,就證明你的寫作是成功的。然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了解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提升寫作的能力。
2、循序漸進,從模仿開始
老師切不可對學生的寫作過于心急,可以在安排寫作的同時,讓學生先看一些例文,讓學生通過例文可以很好的對自己的寫作進行指導。因為例文都是以當前時期的學生口吻寫作,內容也是以當前階段的學生經歷為主,感嘆的也是當前學生的情感,篇幅雖小,格調卻極好,可以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在作文的初始階段,要有一個攙扶的階段,然后再放手。老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指導,將例文的特點抓住讓學生進行模仿。讓學生了解到這篇例文是通過哪些方面進行描述的,學生在例文中學到了什么。將學習例文的目的放在實處,讓例文起到應有的效果。
3、積累寫作源泉,多讀多寫
水滴石穿、鐵杵成針。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語言,才能讓學生真正寫好作文。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自覺性都不夠強,只有通過老師的不斷督促和鼓勵,才可以讓學生提升語言的儲存量。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摘抄好的句子,定期進行檢查。在課外時,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古詩詞、名言警句等,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誦,運用在寫作當中。通過閱讀可以打好寫作的基礎,學生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里吸收養分,提升寫作的能力。要想將寫作提高,就一定要多讀多寫。不但要完成每周的固定作業,還要不斷挖掘寫作的給予,讓學生通過多讀多寫的方式來完善寫作能力。只有通過不斷的累積和完善,才能不斷豐富學生寫作的語言,也會讓寫作的困難逐漸減少,讓寫作真正豐富起來。
4、給予適當的指導,通過不同的方式給予鼓勵
學生在三年級階段,正是作文起步的階段,因此,老師要通過指導將學生的寫作進行改進。那么,老師要對學生做哪些指導呢?首先,要找出學生作文當中的錯別字,以及錯誤明顯的句子。當然,要讓學生在寫作完成時就先進行閱讀,自行將錯誤找出,并將其改正過來,自己檢查不出來的,就要請其他人幫忙檢查。有的學生并非自己不會寫,所以只要通過自己檢查以及其他人的幫忙就可以立刻改正錯誤。有的詞語錯誤較為明顯,所以很容易就會被找出來并給予改正。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對于學生的寫作有很大的益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可以自覺改正錯誤,還可以在下一次寫作的過程里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
可以通過評語對學生給予鼓勵。在教學過程里,老師對學生作文的評語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和學生進行溝通的良好途徑。在作文的評語里,老師要盡量使用商量、鼓勵、啟發的語句進行點評,要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期望,也可以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在老師的評語里進行改正。而且這對于成績不好的學生作用會更大。
可以通過全班范讀的方式給予鼓勵。老師要用一種欣賞的角度來對待學生的作文,將學生作文里的優點找出來,并讀給全班學生聽,讓學生具有一種成就感,激勵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通過創辦班級的寫作園地,將優秀的作文貼在上面,供學生相互學習、鑒賞。
結束語:
綜上所述,老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對作文給予指導,激發出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和對創作的熱情,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打好寫作的基礎,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真正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玲艷.創設活動情景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
2.王瑛.把握教材學情,提高教學設計有效性[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
篇5
關鍵詞:小學習作;三年級;興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小學三年級學生剛學寫作文,會感到困難、吃力、束手無策,教師也感到很棘手。但只要教師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傳授恰當的寫作方法,充分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自發自覺的經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激發興趣,樂于寫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先導”,可見有了興趣就有寫作的動力。濃厚的寫作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寫作主動性的發揮,當學生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比如,小學生比較喜愛、熟悉小動物,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可以安排學生一次習作,講清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一種動物,有重點地觀察這種動物外形特點及活動情況,到作文課時,大家一起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學生的興趣瞬間就能提起來……老師對學生習作里用得好詞好句、好段都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學生的一丁點兒進步,都要及時肯定,使學生感到作文并不難,從而產生對作文的莫大興趣。
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作文要做到觀察、思維、表達密切結合,教師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學生作文的內容來自對生活的觀察、感悟。作為語文教師,要有勇氣打破傳統的課堂作文教學的模式。可以帶學生走向大自然;積極引導學生去認識、探索、思考與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物,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觀察的指導途徑很多,例如:課內閱讀教學中結合課文,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再者根據訓練的需要指導課外系列觀察活動,并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分析、思考,選取材料。
無論是看圖學文還是閱讀課文,都可用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在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找出作者觀察的順序:水面――海底――沙灘――海島上,告訴學生這是按空間順序來寫的;再引導學生學習觀察的側重點:水面主要觀察了顏色及變化來表現其美麗的特點,海底主要觀察了海洋動物的樣子及活動來說明西沙群島的富饒,海島上則是抓住樹多、鳥蛋多、鳥糞多來表現起鳥多。在教學之后,及時讓學生練習。再如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又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按時間順序來觀察和描寫景物,以及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來表現特點的方法。教學后教師讓學生按時間順序來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景點,使他們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引導學生觀察身邊所熟悉的景物。提起植物,小學生腦海里會出現許許多多的花草樹木的樣子,但是如果要將平時所熟悉的植物寫成作文,極多數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有的會覺得無話可說,有的三言兩句就寫完了。怎樣才能寫好植物呢?首先要細心觀察縮寫的植物,并做好觀察記錄。觀察時,先看整體的特征;再看顏色、枝葉及生長環境。接著,安排好寫作順序。
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之外,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激發想象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創造能力。讓他們在想象中感受習作的快樂。
四、拓展閱讀,教學生學會積累
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簿褪钦f要多讀書,讀好書。那教師怎樣教學生讀書積累呢?教師可以介紹相關書目給學生讀,如《格林童話》、《中國成語故事》、《伊索語言》以及一些本年段的優秀作文等,引導學生認真地讀,反復地讀,直到把它讀懂。學生閱讀時需要在書中畫出關鍵詞語和精彩的語句。并把優美的詞語和精彩的句段都摘抄下來,豐富他們的詞句庫,胸中有積蓄,以便在習作中能隨手拈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讀了文章之后,有什么感受、想法,讓他們想清楚,理清楚,再寫下來,并且能夠聯系實際生活談點體會。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只有書讀多了,積累的多了,練筆多了,作文才能寫得好。
五、結語
篇6
一樣,習作對于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樂趣。一般我都是越往下寫我就越想寫,也就覺得越有意思,還可以增加我對寫作的喜愛。
可為什么我們班同學就那么不喜歡寫作文呢?可能是他們和我的興趣不同吧!但是也不至于這么差吧,都是20或30分甚至0分呢!
我晚上應該多看些作文的書,還應該多寫一些日記。我覺得寫作文沒什么不好的,既可以增加我們到寫作水平,還可以鍛煉我們的意識,也可以把我們內心深處豐富的想象發揮出來。
篇7
一、尋找精彩語句練寫作
教學中,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尋找課文中在遣詞造句、修辭方法等方面有特色的精彩語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內容的,感受語言魅力,然后進行仿寫。例如在教學《槐鄉的孩子》時,文章描寫女孩撿槐米特別具體、細致、生動:“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蓖瑢W們品讀這一句時都會心地笑了。我順勢問學生:“你們這么開心,因為――”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答道:“她邊塞槐米邊點頭像覓食的小鴨子……”我馬上點撥:“作者觀察真細致,既觀察到一個女孩彎腰撿的動作,還觀察到了辮子飛舞的動作;作者還會想象,把兩條辮子想象成蜻蜓的翅膀,把邊塞槐米邊點頭的小女孩想象成小鴨子。那我們也來試著觀察并展開想象寫一寫?!蔽艺堃粌擅麑W生上臺表演踢毽子,再讓學生寫話。學生筆下流淌著靈動的文字:“王欣儀把毽子用力向上一拋,那毽子就像翩翩起舞的小鳥一樣,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周之笨手笨腳地用手拎著毽子,把毽子往上一拋,腳一踢毽子沒踢著,反而自己隨著‘咚’的一聲,一屁股跌在地上,人仰馬翻?!?/p>
二、精選典型段落練寫作
教師應精心選擇那些層次分明、構段典雅的段落,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如《風箏》中的放風箏片段是典型的總分式。作者先總寫“同學們放風箏”,再分述“同學們剛剛放風箏”和“風箏越飛越高”的情景。作者重點抓住一系列動作并展開想象把當時的情景寫出來。我引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了解段的結構特點,然后請同學上臺吹泡泡,最后要求同學們仿照這一段寫吹泡泡的情景。由于有章可循,我現場觀察指導,同學們寫作的片段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教材中不少課文都有典型的構段形式,除以上的先總后分以外,還有先總后分再總式,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第三自然段,我讓學生仿寫了象山湖;并列式,如《黃山奇石》第三自然段;還有先分后總式、因果式,我都及時地引導學生仿照練習寫片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看圖說圖議圖練寫作
小學語文教材幾乎是一文一圖,甚至一文幾圖,所配插圖色彩鮮明,形象生動。但插圖因限于“圖”的特點,既是明顯的,又是隱蔽的;既是有形的,又是無聲的。教學時,教師可抓住這些特點,通過看圖、說圖、議圖豐富和再現圖畫所表達的內容,讓學生寫片段。如學習《翠鳥》這篇課文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思考,如果要描繪翠鳥的外形,把它的特點寫出來,你會怎么寫?學生動筆寫外形之后,再讓學生對比課文第一段,說一說課文描寫精彩在哪里,并修改自己的片段。這樣一來,學生對描寫外形要抓特點、從整體到局部具體生動地描繪就有了一個很深的感悟。
四、把握空白延伸練寫作
不少課文,具有供讀者想象的語言空間。在教學中,可以巧妙把握教材延伸點,引導學生進行內容的延伸、情感的升華。例如在教學《荷花》這一課時,為了從“冒”字感悟荷花的生命力,我引導孩子們設身想象并相機采訪:“你就是一朵潔白的荷花,為什么急著從荷葉底下冒出來?”學生們入情入理地想象:“我是一朵潔白的荷花,從荷葉底下冒出來,我多想看看外面這個精彩的世界啊……”學生們用一串的排比句,組成了一首詩。多么可愛的白荷花呀!大家看,抓住一個“冒”字,通過想象不但把白荷花寫活了,而且使白荷花變得更美了。
篇8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提高認識水平。
學生開始覺得寫作難,一個主要原因是觀察能力不強,認識水平不高。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認識事物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學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并且仔細地觀察,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這就需要認真觀察。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交給學生一些觀察事物的方法:觀察要根據對象的不同,選擇恰當的觀察方法,確定觀察的重點。如觀察一朵花,就可以采取分層觀察的方法,從花的形狀、顏色、氣味等方面去觀察;如觀察一座建筑物,就可以指導學生可以運用從上到下或從遠到近的方法,抓住建筑物的樣式、構造、功能等重點觀察,學生掌握了觀察方法的基礎上在進行觀察就比較有效了。這只是就提高觀察能力而言,要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還要引導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多思考。比如上面提到的,觀察一朵花時,就可以通過聯想和比較,找出此花和彼花之間的異同,經常這樣觀察、思考,自然就會提高認識水平和思辨能力。另外,語文教學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辯論,也是提高學生認識水平的有效途徑。經常這樣訓練,學生寫作時就會有內容可寫,寫出的文章也自然就生動形象了。因此,作文教學應從觀察入手,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
二、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
閱讀教學和寫作的結合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好閱讀與積累的關系,二是處理好閱讀與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關系。
1、閱讀教學和積累。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①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好詞佳句,并鼓勵和督促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運用到作文中去;②學習課文句式仿寫。語文課本中,有豐富多彩的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反問句、雙重否定句、感嘆句,長句、短句,連動句,比喻句、擬人句,等等,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范例。比如將普通的陳述句變為擬人句、比喻句,或夸張,或排比,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感染力。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重點講清各種句子的表達特點和作用,并創設適當的情景,讓學生在練習中學會根據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句式來恰當表達。以便日后作文中能夠自覺熟練地運用。
2、在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之外,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很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中的留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如有些課文敘述事情與眾不同,富有新意。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與課文不一樣的情境,安排他們進行改寫;有些課文的結果出乎意料,讓人驚嘆:或戛然而止,讓人深思。這些課文都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結尾進行補寫,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都很有幫助。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了,寫起作文來就容易“有話可寫”,就容易“文思泉涌”。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科中的主體內容,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借鑒,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和創造。因此,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訓練,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人總結的“習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三、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作文教學課堂。
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剛剛起步,教學中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鼓勵。如果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都是照本宣科、刻板講解,會妨礙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作文教學課堂:①營造氛圍,激發寫作熱情。教師可以采取生活再現、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讓所有的學生進入“我要寫”的精神狀態;②放寬學生表達的空間。教學中,教師明確寫作要求后,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材立意,自己命題,不限體裁,充分展示學生的寫作個性;③鼓勵學生交流合作。既可以在寫作前交流想法,也可以在習作初稿完成后,合作互評互改。
四、重視即時評價,激勵為主,激發寫作動機。
篇9
記得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就非常羨慕在馬路上騎自行車的人們。于是。我向爸爸提出要學騎自行車的想法。爸爸欣然同意了。
在一個星期天的傍晚,我推著自行車和爸爸一起來到廣場上。爸爸當我的教練,在旁邊扶著我的肩膀保護我。我的心“砰砰”地跳著。剛開始因為我的平衡不好,騎著車搖搖晃晃、東倒西歪,像是喝醉了酒似的。有一次,我只顧著看腳下,沒發覺前方有根風箏線,我被絆倒了。我重重地摔在地上,膝蓋都摔破了。我不禁感嘆:原來學騎車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簡單呀!于是心里想打退堂鼓,就告訴爸爸我不想學了。爸爸說:“別害怕,你要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呀!”聽了爸爸的話,我再次雙手握緊車把,雙腳踩上腳踏板,繼續學騎自行車。正當我平穩地向前行駛時,忽然聽到爸爸驚呼起來:“兒子,你會騎車了!”這時我才發現爸爸的手不知什么時候松開了我的肩膀。我興奮不已——我終于學會騎車了。
我就是這樣一個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人。在學習中我也會這樣做,使自己更加優秀!
篇10
字母在我的心中,簡直就是個不起眼的小玩意兒,因為我覺得它實在太普通了,和別的東西沒什么兩樣。
今天這堂作文課上,剛開始老師叫我們天馬行空,隨便想象,然后再根據想象寫篇作文,同學們樂得不知該如何形容。過了一會兒,老師又變了,她讓我們通過具體的字母來想象,同學們又再一次地興奮起來,“我會把字母Q想象成斷了線的氣球!”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了,如果是我?。∥視炎帜窤想象成正沖向你肚皮的子彈頭,把字母O想象成考試考了個大鴨蛋,我還會把字母D想象成被切了一半的蘋果。
過了一會兒,老師又讓我們用字母來畫畫,并取一個題目。這么簡單??!小菜一碟!沒過一會兒,我就畫好了,你們猜我的題目叫什么?叫《太陽下的老爺爺》,嘿嘿!要不要我通過這幅畫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從前,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在太陽高照的一天,他想把潮濕的衣服拿到太陽底下曬曬,可是他怎么也夠不著晾衣繩,他想去買掛衣服的鉤子,可他又沒錢,他只好再一次鼓起勇氣,蹦??!跳?。±鄣醚贾辈黄饋砹?,可他還是一點收獲都沒有,就這樣,老爺爺忙了一早上,最終還是無勞而返,氣喘吁吁地坐在地上直嘆氣。故事講完了,哦,我忘了告訴你們了,我整幅畫里融合了O、M、W、I、Y、X、T這些字母,怎么樣?你們能夠想象出來嗎?
真沒想到,這些小小的字母竟然這么有趣??!居然還可以有這么多種玩法,看來它也不是個小玩意??!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三年級:徐至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