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彩云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30 07:19: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應彩云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應彩云教案

篇1

[關鍵詞]不同術式;絨毛取材;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71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6(c)-055-02

Safety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rocedure of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in early prenatal diagnosis

YUE Xiao-mei,YANG Meng-xuan,LUO Yu, QIAO Ting

(Center of Reproductive, Pingdingshan Matern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Pingdingshan 46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safety of two methods of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CVS). Methods:105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transcervical CVS(TC-CVS) and transabdominal CVS(TA -CVS).Results: The tissue contaminate rate,sampling insufficient rate, abortion rate,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in TC-CV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A-CVS group.The difference of tissue contaminate rat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01).Conclusion:TA-CVS is more safe, feasible than TC-CVS and should be spreaded.

[Key words] Different procedure;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Security

孕早期產前診斷主要以絨毛為胎兒的遺傳研究材料。目前絨毛取材(chorionic vilus sampling,CVS)主要有經宮頸CVS(transcervical CVS,TC-CVS)和經腹CVS(transabdominal CVS,TA-CVS)兩種術式。我院2000~2006年對105例宮內孕6~12周、單胎妊娠孕婦進行B超引導下絨毛取材產前診斷,現將不同術式絨毛取材安全性比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與分組

105例孕婦均具有染色體檢查的適應證,其中孕前和孕早期接觸明顯致畸因素者36例,占34.28%;高齡孕婦(≥35歲)21例,占20%;不良妊娠史者23例,占21.9%;分娩過染色體異常兒者9例,占8.57%;夫婦一方有染色體異常攜帶者4例,占3.8%;自然流產史者7例,占6.67%;其他因素5例,占4.76%。將以上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用TC-CVS和TA-CVS方法。病例詳細資料見表1。

1.2方法

1.2.1儀器使用日本產 Aloka SSD-1000型B超儀、線陣及專用穿刺探頭,頻率3.5 MHz。

1.2.2經宮頸絨毛取材(TC-CVS)術孕婦膀胱適度充盈,取仰臥位,腹部B超查明子宮位置、大小及胚胎著床部位,消毒外陰及陰道,用長20 cm、外徑1.5~2.0 mm、內徑1.0~1.5 mm帶有軟質金屬(如鉛質)軸芯的無毒空心塑料導管,在B超引導下由陰道進入宮頸,選擇距內口最近、組織較厚的胎盤部位,將導管準確送至胎盤植入處,當管口觸及胎盤組織時退出管芯,連接10 ml注射器緩慢抽吸絨毛組織10~30 mg。若組織量不足可重復操作,但不能多于2次。

1.2.3經腹絨毛取材(TA-CVS)術孕婦取仰臥位,術前腹部B超查明子宮位置、大小及胚胎著床部位,進行初步定位。常規腹部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后,用已消毒、裝有穿刺架的B超探頭持續引導,選擇適宜部位作為穿刺點,將專用腹穿針通過穿刺架沿B超穿刺線呈切線方向刺入胎盤絨毛組織,連接含有培養液的10 ml注射器,反復前后移動穿刺針緩慢抽吸絨毛組織10~30 mg。若組織量不足可重復操作,但不能多于2次。

1.2.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軟件精確概率法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TC-CVS組53例,成功51例,取出絨毛組織不足10 g者5例,被母體組織污染13例,流產3例(其中1例為染色體異常47,XY,+18),足月出生先天性心臟病1例,術后感染(腹痛、發熱)抗感染治療后人工流產2例。

TA-CVS組52例,成功51例,取出絨毛組織不足10 g者3例,流產1例(為染色體異常46,XY/47,XXY),未出現母體組織污染和術后感染病例。

兩種術式安全性比較:由表2可見,兩種術式取材成功率、絨毛組織不足率、胎兒畸形率、流產率、術后感染率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母體組織污染率有顯著性差異(P<0.001)。

3討論

CVS的最大優點是妊娠極早期就可進行產前診斷。但有報道絨毛取材后可導致流產、胎兒畸形等并發癥[1],并且存在取材失敗、絨毛取材量少無法診斷、母體組織污染、術后感染等風險[2,3]。本研究中兩種方式絨毛取材成功率相近,TA-CVS略低于國內報道[3,4];由于取材量不足無法進行產前診斷的發生率TC-CVS組高于TA-CVS組,而TA-CVS組5.76%的發生率遠遠高于國外報道[5],分析與病例樣本小及操作經驗不足有關;TC-CVS組與TA-CVS組的流產率分別為5.66%和1.92%,但因兩組各有1例與胎兒受累有關,故與操作相關的自然流產率應分別為3.77%(2/53)和0(0/52),與Papp等[6]報道及國內報道[3]相接近,且經宮頸絨毛取材的流產發生率遠高于1%的人群自然流產率。20世紀90年代人們發現CVS可能會引起橫向截肢缺陷[7],也有文獻報道絨毛膜絨毛取材并沒有明顯增加肢體畸形的危險[8],本研究中TC-CVS組足月出生先天性心臟病1例,其染色體核型正常(46,XX),考慮發病與CVS無關。TC-CVS組2例術后出現輕微腹痛、發熱癥狀,未引起流產,但因使用了抗生素,患者堅持行人工流產術終止了妊娠。TC-CVS組與TA-CVS組母體組織污染率分別為24.52%和0,有顯著性差異(P≤0.001),受污染的組織對實驗室診斷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均有較大影響。

絨毛細胞是胚胎外胚層細胞,其遺傳信息與胎兒相同,故可作為孕早期產前診斷材料。提高絨毛取材的安全性是開展孕早期產前診斷的保證。通過兩種術式安全性相關指標比較,TC-CVS組的組織污染率、取材不足率、流產率、術后感染率均高于TA-CVS組,其中母體組織污染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比較結果顯示,經腹絨毛取材安全性高、并發癥少,熟練掌握該技術有助于孕早期產前診斷的廣泛開展。

[參考文獻]

[1]Firth HV,Boyd PA,Chamberlain P,et al.Severe limb abnormalities after chorion vilus sampling at 56-66 days' gestation[J]. Lancet,1991,337:762-763.

[2]周容.產前診斷技術及其在臨床的應用[J].現代臨床醫學,2007,33(4):209-211.

[3]戚慶煒,向陽,郝娜,等.早孕期經腹絨毛活檢及細胞遺傳學分析在染色體疾病產前診斷中的應用[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6,15(7):538-541.

[4]戚慶煒,向陽,黃尚志,等.早孕期經腹絨毛取材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41(9):620-621.

[5]Brun JL,Mangione R, Gangbo F, et al. Feasibility,accuracy and safety of chorionic vilus sampling: a report of 10 741 cases[J].Prenat Diagn,2003,23:295-301.

[6]Papp C,Beke A,Mezei G, et al.Chorionic vilus sampling:a 15-year experience[J].Fetal Diagn Ther,2002,17:218-227.

[7]王清,黃醒華.超聲引導下的產前診斷和宮內治療技術[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6,14(12):177-179.

[8]Kuliev A,Jackson L,Froster U,et al.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safe Report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URO meeting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ly prenatal diagnosis of genetic disea[J]. Am J Obstet Gynecol,1996,174(3):807-811.

篇2

關鍵詞:公共選修課 高職 問題與對策

公共選修課是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開設的以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綜合類教育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旨是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知識面,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公共選修課在各高校開設歷史并不長,特別是在高職院校中更是近幾年才出現。公共選修課有其現實意義和作用,筆者在長期教學管理過程中調查研究認為,目前公共選修課教學及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加強公共選修課的教學與管理。

一、高職院校開設公共選修課的意義

1.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國高職教育是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興盛起來的,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專門教育。高職教育是兼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這兩種類型和層次的本質屬性的一種教育模式。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也要了解掌握相關學科和不同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適應時展和社會變遷的需要。公共選修課的開設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其選課的自由也給予了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構建知識技能結構的自主性,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每個階段的學習過程都是規定的課程和內容,沒有選擇的余地。通過公共選修課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傳統的單一性教學模式改變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自主選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人才培養的差異化。

3.開展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前沿陣地

公共選修課相對于必修課程相對獨立,從課程的設置到教學內容與方法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梢愿鶕鐣l展一定時期的熱點問題和大學生開展的實際需要開設一些新的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可以綜合多專業多學科的知識,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可以靈活運用專題講座、活動式等形式。公共選修課的相對獨立性和靈活性為開展課程和教學改革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高職院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

雖然各高職院校在近幾年的公共選修課的運行和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選修課的質量有待提高

在選修課的設置上,供學生選修的科目太少,一些專業課被搬上了選修課課堂,學生在短短的15周時間內在沒有前導課程和后續課程的支持下,要想掌握某一門跨專業跨學科的專業課程,其難度可想而知。由此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聽不懂到最后干脆逃課。在教學上,部分教師敷衍了事,有的教師甚至課前不備課,課上信口開河;個別教師為了吸引選課人數,課堂上以播放影碟為主,學生學到的知識很少。

2.選修課開設門類有限

美國高校公共選修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到50%,而我國高職院校不過幾十門甚至十幾門。原因之一是一些高職院校缺乏能開設公共選修課的優秀教師,特別是跨學科,跨專業的優秀教師。原因之二是部分學校教務部門沒有科學合理的設置公共選修課,課程的開設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連續性不強。原因之三是部分學校對公共選修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造成教師認為公共選修課可有可無。

3.缺乏合適的教材

公共選修課的時效性比較強,更新的速度非??欤虼艘粫r難以找到合適的教材,學生在缺少參考資料的情況下,利用有限的課時記錄大量的筆記,勢必影響教學效果。

4.學生認識不足

開設公共選修課是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而有的學生認識不足,完全為了應付考試修得學分,課堂出勤率不高,上課不專心。

三、提升高職院校公共選修課質量的對策與建議

1.提高高職院校有關領導對公共選修課的認識,教務部門要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及學生的需要,指導設置選修課,有的放矢組織教師開出豐富多彩的選修課。

2.鼓勵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開設選修課,并聘請校外專家開設選修課程。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比較了解專業前沿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學術動態,教學效果較好,課程深受廣大學生歡迎。聘請校外專家可以將校外好的教學方法帶入本校。

3.要注意選修課門類的全面、均衡,適度增加“實用”型公共選修課的數量,以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設置選修課時,要注意學科結構的合理化。美國哈佛大學選修課構成狀況是“自然:社科:人文= 29∶31∶40”,學科結構比較合理。各高職院校要不斷調整不同類別公共選修課的比例,使其盡量均衡。當今社會充滿了競爭與挑戰,上崗與就業是學生不得不面臨的社會問題,學校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多為學生考慮,加以正確的引導。

4.要加強選修課課程建設、管理與監控。首先從教師抓起,只有高質量的課程,才能吸引學生的選修興趣。開課前,檢查教師的一部分教案,開課后,不定期抽查教師的教案。同時,組織專家,深入課堂聽課、評課,進行檢查、督導,隨時監督公選課的授課質量。組織學生,以適當的方式,對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測評,并將評課、測評的情況匯編成冊,放到校園網上,教師、學生均可以隨時查閱到某教師的教學資料。

5.為提高教學效果,鼓勵教師編寫高質量符合本校學生特點的校內講義、輔導資料和課外讀物。對于多輪開設并且生命力強的課程,可以自編一部分高質量的教材。

總之,公共選修課的開設有效地開闊了當代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知識面。各高職院校要勇于面對開設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讓課程兼具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生動性。學生要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提升自身素質為目標,認真選好、學好每一門課程。只有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夠真正提升教學質量,使公共選修課的目的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余瓊. 普通高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1)

[2]貢福海,胡效亞. 改進公選課教學管理 推動素質教育不斷深入. 中國大學教學, 2007(02)

篇3

唱歌課中的一次“意外”

執教音樂課《彩云追月》時,我知道班上有很多的留守兒童,于是就讓學生聆聽音樂,想想遠方的親人,體會歌曲的意境。可能是被音樂感動了,也可能是想到了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大部分的孩子眼里都包含著淚水。

這時,平時不太遵守紀律的男孩東東還在座位上嘻嘻哈哈,他也是一個留守兒童,他難道不想念遠方的父母嗎?他正游離出課堂,于是我用談話的方法和同學們聊聊打工在外的父母,這時我看到東東臉上似乎掃過了一絲強裝的快樂,我就緩緩走到他跟前,繼續說著:“爸爸媽媽在外面打工賺錢,他們吃的、住的都不如家里的好,但是為什么還要出去呢?”教室里安靜了下來,一個小手舉了起來“為了我能生活的更好”,又一個小手舉了起來“爸爸媽媽省吃儉用,每個月都會給我和爺爺奶奶寄東西、寄錢”。“你有什么話想對你的爸爸媽媽說嗎?”班上很多小手都高高的舉了起來,這時候我把發言權給了東東,他低著頭說:“爸爸媽媽在外面很不容易,我要好好學習?!蔽颐哪X袋對他說:“老師相信你肯定能做到的,跟老師拉鉤,每天都和爸爸媽媽打一次電話,告訴他們你在學校的表現和進步,好嗎?”停頓了幾秒,東東伸出了他的小指和我拉鉤了……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備是課堂的基本要求,音樂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師要做好預備工作,包括孩子們可能在課堂發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設想。這個偏離軌道的小“意外”,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孩子的小意外有可能會打亂教學的節奏,但也有可能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不曾預約的精彩,也許這份精彩還會延續到課后。

欣賞課中的一次“意外”

執教欣賞課《動物狂歡曲》時,我和孩子們正討論各種動物的外形特征。這時,兩個坐在角落里的男孩正在不停地竊竊私語,于是我輕輕地走了過去問:“請問你們倆剛才在說什么?能告訴老師嗎?”兩個男孩似乎都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什么,低下頭不作聲。“哦,我知道了你們是不是在悄悄模仿各種動物的聲音?”(我故意放低聲音,以神秘的語氣問男孩。)兩個男孩先是一愣,但立即明白了我的用意,于是點點頭,并有些不好意思?!霸瓉砟銈円呀泴W到我們的前面去了。老師正準備讓你們學一學小動物的聲音,并且模仿它們進行表演呢。你們能不能給大家示范一下?掌聲鼓勵一下他們吧。”兩位男孩高興地走到臺前,大聲地模仿了各種動物的聲音,并且結合音樂把動物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他孩子看到他們的表演也很快融入其中,整堂課不僅精彩,而且有趣。

表演中的一次“意外”

在表演舞蹈《雨中花》時,領舞的孩子玲玲有個搬后腿的動作,平時她都能很完美地完成,但在初次登臺演出中,她失誤了。從舞臺上下來,她已經哭得像個淚人了,我摸著她的頭說:“沒關系,老師相信下次肯定會更好的?!蓖nD了一會兒,我又問她:“告訴老師,你為什么會失誤?是緊張嗎?”“嗯!”“不要緊張,就像平時在舞蹈房訓練時那樣跳就可以了,而且下面觀看的人都特別喜歡你們,老師剛在下面都看到了。”玲玲半信半疑地看著我:“真的嗎?”“真的,他們都很期待你下一次的表演呢。”安撫完孩子難過的心理后,我認真地說:“知道奧運會上哪些人會拿冠軍?是平時最刻苦訓練的人,時間花得最多的人。跳舞也是一樣,練得越多,出錯的概率就會越小,你說對嗎?”接下來的舞蹈訓練,玲玲都是第一個來舞蹈房,不用我布置,她都會很自覺地一遍又一遍的練習著基本功。

玲玲第二次登臺表演了,上臺之前我又一次幫她減壓,“沒事的,就像平時訓練一樣”,加上她這段時間刻苦的訓練,每個動作都非常到位,輪到她搬后腿了,她慢慢地拉住自己的腳后跟,右腿慢慢地由彎變直,左腳穩穩地站在那里,看到了她如此完美的展示,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此時她的笑容比任何一次都要燦爛……失敗只是人生道路上最平常的事,面對學生的失敗,教師需要適時地引導、鼓勵、幫助孩子,讓他們走過失敗,走向成功。

呵護師生相遇的每一次“意外”

篇4

關鍵詞: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學習;管理

收稿日期:2006―05―08

作者簡介:許彩云(1977-),女,漢族,安徽太和人,江蘇南通大學文學院行政秘書,本科,主要從事:辦公室工作和成教工作。

成人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普通高等教育并行,共同推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工作的壓力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那些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涌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洪流中。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自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國家對人才質量及人才層次的培養,是衡量整個國民素質好壞的主要依據。

一、當前我國成人教育存在的弊端

近年來,由于市場經濟的需求,普通高校的擴招,成人教育,特別是專科、本科的成人教育競爭日趨激烈,其中??埔炎呦蛉找嫱呓獾倪吘?#65377;成人教育生源不足,辦學形式化,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1.學校以盈利為目的

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一些學校為了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提高教職工的福利待遇,把創收放在第一位,把教育管理作為“副業”來抓,辦學思想不端正。近兩年來,一些省份的成人高考專科分數線已下滑到150分(總分450分),以百分制來計算平均每門課和33分;本科分數線部分高校也下滑到220分(總分450分),這樣連年降低分數線的目的是什么呢?無非是便于招生更多的生源,增加收入,創造更多的財富。其次,辦校方從各個方面作宣傳,夸大其詞,更有甚者與下面小學乃至私人聯合辦學,不管他們有沒有辦學條件和資歷,只要能招收到學生就可“聯合辦學”。以盈利為目的,把成人教育商業化。

2.學生學習熱情不高

現實社會中,學歷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工作、職稱、地位等,這使得成人學習的目標只是為了片面的提高學歷而形成“功利主義”。成教生不僅只是一個學生,他們大都在社會上還擔任另一個角色。這使得一部分人不能轉換他們的定位,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他們上課只是為了應付,有的甚至不來聽課,考試了,給老師套近乎,請老師吃飯,有的班級集體給任課老師送“紅包”,要老師畫考試范圍等,學習無一點積極性可言。

3.管理不夠嚴謹,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普通高校一般把師資隊伍、辦學資金、教學評估等方面都放在普通高等教育上,成人教育這一塊管理比較松散。教師教學水分大,教學不按教學計劃走,教學課時嚴重不足,更有甚者,一本教案用上十幾年不更新;學生上課來去自如,課堂上接聽電話等現象普遍存在;缺課、漏課無人問津,考試時考場紀律不嚴謹,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

4.社會認可度不高

雖然成人高等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都是國家承認學歷,原則上同等待遇,而事實上,成人教育無法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抗衡。成人教育入學、教學、畢業等標準遠低于普通高等教育,而且是其標準越來越低,其質量也就難以保證,其社會認可度也就越來越低。在求職過程中,一般用人單位只看第一學歷或最高學歷,對函授、業余等畢業的???#65380;本科的學生根本無暇顧及。這種成人教育只能作為在職人員評職稱、晉級等需要的一張紙文憑。

二、重視和加強成人教育的對策

面對我國當前成人教育種種令人深憂的問題,提高成人教學質量的管理水平,確保人才質量是解決目前我國成人教育的迫切需要。

1.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學制度

當前成人教育應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加大力度對成人教育統一有效的領導,建立健康的教學管理機制,保障機制和約束機制,責任落實到人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和專門人才結構不斷地調整,在不斷地改進教學機制的同時,應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以適應社會需求,培養更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各行各業的人才,使之健康有序的發展。

2.結合社會需要,實行教學改革

針對我國長期以來的教學模式重理論培養而輕能力培養的現實狀況,成人教育應加強認知實踐培養,注重成教學員學習過程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欲望和學習熱情,實行教學改革。比如,針對成人函授教育集中教學,有的學員由于工作需要不能堅持上課的特點,學??梢圆捎脤W分制,允許學員采用多種學習形式以修滿學分為標準,這樣就解決了工學矛盾問題等。

3.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

保障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優化教師隊伍。成人教育不像普通高等教育,成教學員每節課都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上課的,要使他們每節課都有收獲,有所值,這就要求教師上課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確,重點突出,針對性強,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因此要培養選配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態度認真,最好能熟悉成人教育規律和特點的優秀教師。以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加強學生的危機感,建立淘汰制

為確保教學質量,學校主管部門應組織教學檢查,一方面檢查教師的執教情況,另一方面檢查學生的到課情況,堅持每日點名制度,確保出勤率。嚴格考場紀律,嚴肅考風,使考試真正起到檢驗學生學習質量的目的。對缺課嚴重,考試作弊,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進行淘汰――延緩畢業或不予畢業。以增強學員的迫切感和危機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和造就合格人才。

5.提高成人教育的含金量,以確保社會地位

成人高校畢業生特別是在就業問題上遭受不公正的待遇,這是不容置疑的社會事實。但導致其被社會歧視的主要原因是成人教育自身發展的不完善和教學質量不高。所以要解決這一根本原因就是加強自身的管理,提高成人教育的含金量。當前社會是一個重文憑更重水平,重學歷更重能力的社會,因此成人教育一定要狠抓質量與效益,樹立成人教育良好的信譽。讓事實證明成人教育畢業的學生不遜于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的學生。

總之,為保證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必須加強成人教育的管理,狠抓成人教學質量,培養造就合格人才,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推動社會的發展的進步。

參考文獻:

〔1〕余俊生,勞漢生.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5,1.

篇5

關鍵詞: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381(2013)06-0106-05

新媒體環境下,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興起和應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載體、方式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任務和新興網絡載體相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向虛擬空間延伸,實現從一對一單向教育模式向一對多、多對多互動教育模式的轉變,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徑轉向。作者以“微博”為關鍵詞并含“互動”為限制條件在中國知網上查詢到相關文章還較少,可見,當前學界對此研究還存在“對微博的教育功能挖掘不夠;教育實踐應用還處在摸索階段,應用形式還比較單一;尚未形成明晰的系統工作模式”[1]等問題。如何充分利用微博的互動功能,構建一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 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模式的內涵

微博以其特有的互動功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種基于信任關系的互動教育模式。其基本內涵就是教育主客體充分利用微博的互動功能,在特定教育情境下進行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交往性活動,進而實現教育主客體的循環、多向互動,在全方位有效溝通的基礎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 互動的范圍要延伸

從互動范圍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范圍應從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延伸至虛擬課堂。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改變以教師為主體和中心、以灌輸知識為主的現狀,應充分利用微博等網絡媒介,與教育對象進行課上課下的互動,力圖“將教育引導和道德體驗滲透緊密結合,將知識點傳授和價值觀引導緊密結合”,“引導大學生認同和接受社會主義政治信仰和價值目標,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應通過各種網絡媒介緊密聯系社會現實,把第一課堂教育逐步延伸到微博為媒介的虛擬課堂,用更生動的事例、更具親和力的語言、更平等的方式和學生互動交流,真正把教育者的教育目標轉化為日常生活中促進學生道德自律和提升的動力和牽制力。

(二) 互動的類型要多樣

從互動類型看,互動可分為信息互動、情感互動、社交互動、自我互動。微博可以滿足大學生多元化的需求,甚至是實現自我對話和互動。微博所構建的話語空間既可以是一個哈貝馬斯定義的“公共領域”,也可以是個“私人空間”。就“公共領域”而言,使用者可以在這個“公共領域”中和他人進行信息分享和情感交流,滿足其社交需求;就“私人空間”而言,微博也是使用者自由表達情感、展示個性、自我對話的平臺,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

(三) 互動的功能要拓展

從互動的功能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模式至少要在思想引領、學業指導、就業幫扶、心理疏導4個方面發揮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真正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使教育內容入耳、入腦、入心,就必須結合學生多方面需求和實際,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價值理念潛移默化至教育對象。因此,在以微博為媒介的互動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將其互動功能拓展至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學業指導、就業幫扶、心理引導等方面,用多樣化服務滿足大學生多元化需求,全方位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四) 互動的對象要全面

從互動的對象來看,互動模式應全方位實現師生互動、朋輩互動、生校互動、家校互動。高校要借助微博構建一個多維互動的教育模式,充分實現教育者、教育對象、學校、家庭四者之間的交叉、多向互動。教育者可通過使用生動的“微”語言和適宜的“微”方式與教育對象展開全面又深刻的交流,充分展示教育者的親和力和感召力,讓教育對象在融洽又平等的氣氛中感受春風化雨般的心靈觸動;學生可以利用這個互動平臺架起和其朋輩群體進行思想交流的橋梁,“讓學生在同輩群體的互動影響中獲得教益,更好地實現朋輩教育,提升學生自我教育能力”[1];高??山⒓倚;游⒉┥鐓^,及時學校教育管理的最新動態,實現學校與家長“點對點的信息互動交流”,“更好地實現家校聯合互動、共同教育引導”[3];高校也要開通官方微博,建立一個學生和學校對話溝通的平臺,校方要對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及敏感話題、關乎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做出及時回應和處理,特別是對于意見型和發泄型輿論予以特別關注,以保證校園輿論環境的安全和穩定。

二、 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模式的積極影響

(一) 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轉向

微博的特征之一就是大眾化和草根化。教育主客體在微博提供的開放、自由的對話平臺上都以平等姿態出現。但網絡天然的反權威性也不可避免地消解教育者的權威地位,使教育主體逐步走向泛化和虛擬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沖破后傳媒時代的“眾聲喧嘩”,在傳統話語方式解構的同時,重新建構新的話語空間,牢牢把握主流話語權,這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樹權威,就必須摒棄“政治化”、“知識化”、“抽象化”的施教方式,立足現實生活世界,借助諸如微博這樣的互動交流工具,深入教育對象的真實生活世界,實現教育主客體雙方全方位互動和交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目標和教育對象的生活實踐和體驗相結合、“文本話語”和“生活話語”相結合,真正做到“關注人的生活世界,關心人的生活體驗”[4],規避脫離現實的理想化、抽象化的教育范式,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二) 可實現單向度向互動情境化轉變

微博可實現教育雙方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互動和對話,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面對面”的單向度教育模式,教育主客體可在以微博為媒介的話語空間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境化教育,可在這個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對話情境中建立新的互動對話機制,在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基礎上構建一個主客體雙方可進行深度溝通、理性反思、大膽批判的“公共領域”。教育主體通過這個互動平臺把社會“公共生活”和學生“個人生活”相結合,盡可能把抽象的教育“文本話語”轉化為易接受的“生活話語”。教育者通過與教育對象關于某個問題的探討、辯論、互動,將教育對象引入預設的教育情境中,并加以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教育,最終實現教育目標和現實生活世界的互動、互通、互融。教育者只有改變抽象化、教條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代之以回歸現實生活世界的情境化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可信度。

三、 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模式的實施前提

(一) 高校要構建和諧有序的“微”生態

要充分發揮微博的教育功能,高校就必須要構建和諧有序的“微”生態輿論環境。微博內容的碎片化、微博群體的草根化等特征導致使用者對于某問題的輿論評價帶有不可避免的盲從性。對大學生而言,這種無序化傾向可能更為嚴重。在開放、虛擬的網絡空間中,失去約束和規范的個人極易喪失在現實社會中應有的道德約束和責任感,如勒龐所言,大眾群體是無名氏,因此,不必承擔責任[5]。正是這種無需承擔責任的“集體活動”使以微博為主導的網絡輿論環境充滿了危機和不確定因素,極易導致“馬太效應”產生。高校要利用微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必須有機制完善、技術完備、監管到位的保障監管體系做后盾。這是構建和諧有序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微”生態的應有之義。

(二) 輔導員扮演引導教育的“微”角色

微時代,輔導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同時扮演好參與者、傾聽者、教育者等幾種“微”角色。輔導員首先要作為“劇中人”平等參與到以微博為媒介構建的對話情境中,盡量拉近教育主客體的距離,用“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真誠對話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和戒備,引導學生有話能說、有話敢說、有話可說。其次,教育者在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后,通過強化“自己人”效應對學生進行及時干預和引導,使學生在彼此信賴的基礎上自覺接受教育者的勸導和教育,將教育寓于輕松平等的溝通中。

(三) 學生要培養正確理性的“微”態度

微博作為一個多維互動的交流工具,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管和約束,極易造成群體輿論“暴力”和“集體失責”情形出現。所以,教育者要引導大學生以正確理性的“微”態度使用微博,提高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和信息研判能力,要求學生做到理性圍觀、謹慎評價、關注正能量、傳播真善美。只有這樣,微博才能成為學生汲取心靈營養、自我塑造和提升的有效工具和平臺。

四、 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 以思想政治教育“微”課堂為輔助,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方互動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主動從第一課堂拓展至虛擬課堂。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缺乏必要的人文氣息和人文關懷,缺乏直面社會現實的批判精神和反思勇氣,因而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高校要提高思想教育效果,就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主,輔助以開放性和包容性更強的互動“微”課堂教育,做到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現實課堂和虛擬課堂相結合。同時,教育者要完成身份轉變,由授課者轉變為“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參與者,借助微博與教育對象進行對話和交流,“建立起師生‘關注和被關注’的互動關系”[6]。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通過組建“微”課堂,將生活感悟、教學心得、課堂隨想、教案課件等通過微博上傳,和學生進行共享和交流,將“平板化”的理論教育寓于更生動、更有說服力的社會實踐和反思中,把理論教學和日常生活相結合,正面灌輸和側面引導相結合,實現師生課上與課下、真實世界與虛擬課堂的互動、融合和對接,最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導向和內容逐步內化為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準則。

(二) 以校園“微”文化建設為抓手,重構校園文化生態格局

校園文化環境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高校的形象和軟實力評價,對引導青年學生的行為趨向和價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更關乎高校文化育人的效果。在全媒體時代,正如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所說:“媒體會改變一切,不管你是否愿意,它會消失一種文化,引進另一種文化”[7]。新的媒介改變了原有的校園文化格局,也改變了文化的傳播途徑、傳播方式、傳播內容、傳播對象、傳播場域等。作為一種集視頻、圖片、文字為一體的社交對話工具,微博使用者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等這些符號本身就構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同時也成為構建社會文化(包括校園文化)的核心。因此,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以“微”文化建設為抓手,增加并擴展“微”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分量和比例,充分借助微博平臺做好黨建、團建工作,建立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黨建、團建微博平臺,建立“微”校園信息對話平臺、“微”課堂(講座)教育平臺、“微”社團、“微”沙龍及其他“微”文化平臺,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方位融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微”文化中,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享受內容鮮活、形式靈活、貼近實際、風格清新的文化盛宴,進而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文化認同感和身份歸屬感,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得以更好貫徹和實施,實現“微校園、博天下”、“微博客、大教育”的理念和目標。

(三) 以服務型“微”平臺建設為重點,實現學校和學生無障礙溝通

當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會借助微博關注并表達個人對學校熱點、敏感事件的看法和觀點。學校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任何環節存在的問題和漏洞都可能引起學生的關注,而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力或不及時,極易在短時間內引發網絡輿情危機,給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造成負面影響。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有序、文明的學習生活環境,這是高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保證校園輿論環境穩定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高校要借助新媒介手段,完善并加強各類管理、服務“微”平臺建設,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實現和學校與學生的無障礙、零距離的實時溝通。如學生管理,學工部門和輔導員可建立用學生常用“微”語言命名的各種服務“微”平臺,為學生提供學業指導、就業幫扶、心理疏導等服務;再比如學生關心的后勤餐飲管理,可以通過“微”餐廳及時公布菜品及價格更新、新增菜品介紹等,并建立專門的“微”信箱,廣泛接受學生的監督和建議,以提高服務水準,等等。如此一來,學校和學生雙方溝通的渠道增多,學生的抱怨就會減少;不穩定因素減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也就相應提高。

(四) 以班級模塊“微”管理為基礎,實現學生日常管理的精細化

高校輔導員是學校和學生聯系的紐帶和中間環節,也是和學生接觸最多、關系最為密切的教育群體。他們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體現最為直接和快捷。如何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教育目標入耳、入腦、入心,把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做精、做細、做實,力爭覆蓋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需要作為學生“貼心人”的高校輔導員能夠借助多種媒介與途徑和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深入溝通和交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態勢。比如,輔導員可以建立班級微群,并作為管理員實行班級模塊“微”管理:班級通知、班級信息、各類電子資源共享、在線班會等。除了這些班級管理所需的信息咨詢服務功能之外,還可以設置學生之間的互動平臺,如“青春在線”微博群,為同學們的相互交流提供空間,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一對一、一對多的對話平臺,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思想的難題和困惑。學生也可以通過如“老班微信箱”、“心靈加油站”、“成長驛站”等人性化板塊和老師進行一對一的互動和交流,把自己不愿說、不敢說的困惑向輔導員或班主任傾訴。在這種自由、平等的對話語境中,師生雙方可以拋開身份、地位等束縛暢所欲言,“就連思想也從自己那些等級分明的封閉的巢穴里掙脫出來,在絕對性對話(即不受任何約束的)的親昵氛圍里交往起來”[8]。自由的氛圍、平等的交流“進一步凸顯了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使教育對象“由被動接受教育變為主動參與”[1]。通過這些看似閑聊的對話和互動,教育者可以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輿情趨向,進而將教育意圖巧妙地隱含其中,最終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微博作為一種適應信息時代的新型網絡媒介,它帶來的不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轉變,更是教育話語、理念和內涵的革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積極、主動地將微博等新媒介應用于實際工作中[9],建立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逐步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和機制,全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魅力”,牢牢把握主流話語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紅明,王永燦.微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00104.

[2] 李恒川.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8588.

[3] 黃丹琳.基于微博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模式[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5):102105.

[4] 張國啟.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發展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09(7):2831.

[5] 崔偉萍.微博的社會學視角解讀[J].黑河學刊,2011(5):140141.

[6] 吳學滿.微博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沖擊及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258260.

[7] 埃里克·麥克盧漢,弗蘭克·秦格龍.麥克盧漢精粹[M].何道寬,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