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6 15:05: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動物園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安海幼兒園召開園務會,準備開展以下幾個有意義的活動:
1、大力加強教師思想道德建設。擬于4月20日組織教師交流《教師的20項修煉》學習體會,并于4月29日選派教師代表參加安海教委辦開展的讀《教師的20項修煉》讀書沙龍活動。
2、扎實推進中青年教師業務精進行動。擬于4月24日各年段推薦出兩名教師參加音樂優質課評選。
3、倡導自我關愛,提高保健意識。擬于4月27日組織教職員工聽取原上海安平醫院張少清院長關于《中青年教師養生保健》講座。
4、樹立典型,廣泛宣傳。團支部“五四”前夕評選出“xx市優秀團員”,對榮獲安海教委辦“我最喜愛老師”十佳稱號的顏麗莎老師及時在園內公開表彰,并請她為全體教師演講從教感言。
篇2
l.理解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能推導、應用半徑公式和周期公式。
2.進行思維方法教育訓練、培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重難點: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軌跡、半徑和周期的分析確定。
教具:
洛侖茲力演示儀,洛侖茲力紙板模型。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討論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洛侖茲力。下面請同學們確定黑板上畫的正負電荷所受洛侖茲力的大小和方向(勻強磁場B、正負電荷的q、m、v,課前畫在黑板中央)。
一學生上講臺畫f方向,寫出f大小,另一學生指正,如圖1所示。
師:通過作圖,我們再一次認識到,洛侖茲力總是與粒子的運動方向垂直,這樣一來粒子還能做直線運動嗎?
生:不能。
師:那么粒子做什么運動呢?有怎樣的規律?這就是我們上節課沒有解決,今天要研究解決的課題。
板書(課題):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師:帶電粒子包括電子、質子、α粒子等帶正負電荷的粒子,我們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研究正、負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
板書:研究q在B中的運動規律。
二、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師:研究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應從哪里著手呢?我們知道,物體的運動規律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物體的受力情況;二是物體具有的速度,因此,力與速度就是我們研究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出發點和基本點。
黑板上畫的粒子,其速度及所受洛侖茲力均已知,除洛侖茲力外,還受其他力作用嗎?嚴格說來,粒子在豎直平面內還受重力作用,但通過上節課的計算,我們知道,在通常情況下,粒子受到的重力遠遠小于洛侖茲力,所以,若在研究的問題中沒有特別說明或暗示,粒子的重力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此,可認為黑板上畫的粒子只受洛侖茲力作用。
為了更好地研究問題,我們今天來研究一種最基本、最簡單的情況,即粒子垂直射入勻強磁場,且只受洛侖茲力作用的運動規律。
板書:條件
下面,我們從洛侖茲力與速度的關系出發,研究粒子的運動規律。洛侖茲力與速度有什么關系呢?
第一、洛侖茲力和速度都與磁場垂直,洛侖茲力和速度均在垂直干磁場的平面內,沒有任何作用使粒子離開這個平面。因此,粒子只能在洛侖茲力與速度組成的平面內運動,即垂直于磁場的平面內運動。
板書:平面(f、v)B
第二、洛侖茲力始終與速度垂直,不可能使粒子做直線運動,那做什么運動?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回答。
生:勻速圓周運動。因為洛侖茲力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對粒子不做功,根據動能定理可知,合外力不做功,動能不變,即粒子的速度大小不變,但速度方向改變;反過來,由于粒子速度大小不變,則洛侖茲力的大小也不變,但洛侖茲力的方向要隨速度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因此,帶電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由洛侖茲力提供。
師:說得好,下面請同學們觀看紙板模型演示(剪兩片硬紙板如圖2所示,在表示正、負粒子的圓板中央挖一個可插入粉筆的小孔,把表示負粒子的模型按在黑板的相應位置上,使紙片上畫的負粒子與黑板上畫的負粒子對準,在小孔里插入粉筆,教師邊講解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原因,邊操作紙板統固定轉動,畫出粒子的圓形運動軌跡)。
師:分析推理得出的結果是否正確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實驗來驗證。教師介紹洛侖茲力演示儀的構造、原理,然后操作演示不加磁場和加磁場兩種情況下,電子射線的徑跡。
師:從演示中,同學們觀察到的現象是什么?
生:在不加磁場的情況下,電子射線的徑跡是直線;在加垂直于速度的均強磁場情況下,電子射線的徑跡是圓。
師:對,這就證明了上述的分析、推理是正確的。到此,我們就可下結論了:帶電粒子垂直射入勻強磁場,在只受洛侖茲力作用的情況下,粒子在垂直于磁場的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
板書:結論:勻速圓周運動
師:既然粒子是做勻速圓周運動,那么它的圓心在哪里?半徑有多大?周期是多少呢?這就是我們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從上面紙板模型的演示中,你能看出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圓心在哪兒嗎?
生:在紙板的固定點,即洛侖茲力作用線的交點上。
師:對,圓心一定在洛侖茲力作用線的交點上,正因為此,解題時可通過作兩洛侖茲力作用線的交點來確定圓心。
板書:圓心:洛侖茲力作用線的交點。
師:半徑、周期應怎樣確定?根據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基本條件,洛侖茲力可提供所需的向心力,由此可確定半徑、周期。
板書
(教師板書時,故意漏掉2次方讓學生糾正)
師:由半徑表達式可知,當進入磁場的粒子確定后,其半徑r與v成正比,與B成反比,這一規律可用實驗來驗證。
通過改變洛侖茲力演示儀的加速電壓和磁場電流,定性驗證r與v、B的關系。
師:由周期表達式可知,周期T與v、r無關,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遺憾的是我們無法用實驗驗證它,但對這個規律必須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憑經驗我們知道,跑步比賽時,跑得越快經歷的時間就越短。為什么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與v、r無關呢?它與跑步比賽有何不同呢?
生:跑步比賽時,跑的是大小相等的圈,速度越大,時間就越短。而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圓大小是隨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的。從半徑公式可知:速度增大一倍,半徑也增大一倍,圓周長也增大一倍,所以周期不變,因此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周期與v、r無關。
板書:T與v、r無關。
三、鞏固練習,反饋矯正
師:當然,靜止的粒子不受洛侖茲力作用,不會運動起來,則無周期可言。周期是對運動的粒子而言的。那么粒子的運動速度又是怎樣獲得的呢?
一般粒子的速度是通過電壓加速獲得的,下面我們在黑板圖上加一個加速電壓。
板書:畫圖3。
師:使帶正電的粒子加速,則哪板接正極,哪極接負極?
生:左板接正,右板接負。
師:若加速電壓為U,粒子帶電量為q,質量為m,勻強磁場磁感強度為B。大致畫出正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軌跡、圓心位置,求出半徑大小。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學生回答。然后,教師操作把表示正粒子的紙板模型按在黑板的相應位置上,畫出正粒子的運動軌跡)
師:圓心一定在f線上,若以料子剛進入磁場點為坐標原點,以v方向為坐標x軸,向上為y軸,則圓心坐標為(0、r),那么半徑有多大?
板書:
師:若把上式變形可得:
板書:
師:同學們對這個式子有什么發現嗎?
生:有的。只要測出加速電壓、磁感強度及偏轉半徑,就可測定粒子的電量和質量比。
師:對,我們把粒子的電量和質量比叫做粒子的荷質比,質譜儀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來測定粒子的荷質比的。很多同位素就是在質譜儀中首先被發現的。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的課到此結束,下面進行課堂小結。第一,這節課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生:解決了帶電粒子垂直射入勻強磁場、且只受洛侖茲力作用的運動規律。其規律是粒子在垂直磁場的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其半徑,周期,T與v、r無關。
師:第二,這節課運用了哪些方法?
生:1.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必須從力與速度的關系出發分析、研究。
2.研究勻速圓周運動的、出發點是:提供的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
師:第三,還有哪些問題有待解決?
1.粒子不是垂直射入磁場的問題。
2.粒子除受洛侖茲力外,還受其他力作用的問題。
3.射入非勻強磁場的問題。
師:第四,說明三點:
1.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與其他運動一樣,都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又是可以認識利用的,這就是我們要樹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分析推理得出的結果是否正確,必須用實驗加以驗證,因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就是我們應該追求、堅持的態度。
3.粒子的運動具有對稱性、簡潔性。
篇3
幼兒園漢語拼音aoouiu教案一
【學習目的】
1、學習復韻母a u iu及四聲,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習聲母與a u iu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
3、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句子,會讀兒歌。
【教學設計】
在新教材中,編者有意將漢語拼音安排在一個有機的整體中,在a、u、iu中教材設計了三幅情景圖,隨圖的內容出現相應的句子,還有一首兒歌。根據教材的這些特點,我將第二課時設計成快樂動物園的百年慶祝會,讓學生在快樂的童話世界里復習拼音,認識生字,朗讀句子兒歌。
在教學設計中,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了使學生的學 習 更具有趣味性,我加強了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利用中的識字提示幫助學生小組合作認字,運用中的動物園游覽路線圖引領學生朗讀句子,通過動物捕食的視頻演示讓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同時增長了見識。
由于面對的是入學剛幾個星期的孩子,使得這堂課在設計時還只能停留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階段,而無法更充分地發揮網絡的信息量大、多媒體、交互性等優勢。但是多媒體已經為學生開啟了一個圖文并茂、聲色具佳的虛擬現實世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養自己的語文素養。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今天是快樂動物園成立100周年的紀念日,快樂動物園的快樂園長想邀請一些小朋友來當嘉賓,快樂園長說了,他為小朋友們設置了三個難關,如果大家能齊心協力順利闖關,就能和動物們一起慶祝這個百年紀念日。小朋友們,你們想去嗎?
2、那我們就出發吧,大家準備好了嗎?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我們走呀走呀,你瞧,快樂動物園到了,這就是快樂動物園的游覽路線圖。如果你能拼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這些可愛的動物伙伴將會邀請你到它們的家去作客的,你瞧,這些紅色的拼音都是以a、u、iu為韻母的拼音。
二、學句識字
1、你們太聰明了,第一關順利通過。走進動物園,我們除了能見到各種各樣的動物,還能看到有關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的介紹,這就需要小朋友們認識更多的生字。(出示生字)
2、樂園長設置的第二關,就是請小朋友們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想辦法把這些字記下來。能行嗎?請大家回到你們的六人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學一學,認一認這些字。(小組學習)如果,你們需要池老師的幫忙,可以舉手,我很愿意幫助你們一起闖關。
3、看到小朋友們這么能干,池老師真替你們高興。現在我們就來比一比,看看一組過關最順利。(出示詞語)哪一組愿意先來試試。
4、你們真是太棒了。小動物們看到大家這么合作,這么努力地闖關,想請大家先到它們家里坐一坐,歇一歇。你們想去嗎?我們先到小貓家看看,小貓家門口的牌子上寫著一句話,(出示句子)你會讀嗎?小狗家門口也有一句話,誰來讀一讀。小牛和小馬是鄰居,兩家的門口也掛著一塊牌子,誰會讀。
5、其實在我們的課本上也有這么三句話,你能把它連起來讀一讀嗎?(了解句號)個別讀,全班讀,同桌互讀。
6、前面兩關,大家已經順利通過了??鞓穲@長設置的第三關題目是請你幫動物園編一份動物食譜,說一說小動物們愛吃什么?編寫之前,我們先去看看動物們平時吃飯的情景。(播放視頻)
7、(播放)誰愿意來試一試。
三、學習兒歌
1、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通過了快樂園長的考驗,成為這次活動的嘉賓。你知道嗎,今天的100年慶?;顒又羞€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評選出了今年的動物園禮貌之星,讓我們一起去瞧一瞧。
2、大家可以自己試著讀一讀兒歌。讀的時候,可別忘了讀準字音。
3、誰愿意讀讀第一句,讓我們認識認識禮貌之星──大公雞。接著我們要認識今天活動的評委太陽公公。誰來讀讀第二句。
4、我們把整首兒歌連起來讀一讀,看看哪組小朋友讀的最好聽。
5、小朋友們,如果其他人也想看看這次評選活動,你能自己設計動作,一邊讀,一邊演嗎?同桌之間一位扮演大公雞,一位扮演太陽公公,大家自己先試一試。
6、頭飾演一演。
7、全班齊讀。
四、擴展識字
小朋友們,你們今天真是太能干了。快樂動物園的快樂園長為大家準備了一份小禮物,請小朋友們看看你的抽屜,有的里面藏著一張小紙條,誰找到了。快樂園長想請大家給這些字找朋友。
五、小結
小朋友們,動物園我們就先逛到這。今天,大家不僅認識了這么多的動物朋友,學會了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還懂得了不少的識字好辦法,希望大家以后繼續做生活的有心人,從生活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本領,好嗎?
幼兒園漢語拼音aoouiu教案二
【教材分析】
本課由四部分內容組成。
第一部分是a、u、iu三個復韻母,每個韻母配有一幅圖。第一幅圖是棉襖,借“襖”的音學習a的讀音。第二幅圖是藕,借“藕”的音學習u的讀音。但“襖和藕”都是第三聲,要變為第一聲才是“a和u”的讀音。
第二部分是a、u、iu的四聲。
第三部分是聲母與a、u、iu的拼音練習。
第四部分是帶調拼音與三拼音練習。
【教學要求】
1、學會a、u、iu三個復韻母。能認清形,讀準音,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2、學會a、u、iu的四個聲調,能正確讀出帶調韻母。
3、練習與聲母拼音。
【教具】
聲母尺、四聲盤、四線格絨板、活動字母a、、i、u和調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學會a、u、iu三個復韻母的音、形、四聲和標調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本課有關的舊知識
1、用聲母尺復習與a、u、iu拼音的聲母。
2、用四聲盤復習單韻母及四聲,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口形變化。
二、新課
1、明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復韻母。第10課。(板書10)
2、看圖提出a、u、iu三個復韻母:
第一幅圖
提問第一幅畫的什么?“襖”的音讀平是什么音?(老師用手勢引導)出示拼音卡片a,齊讀a。
提問為什么說a也是復韻母?觀察老師讀a時的口形變化。 (先讀a的音,逐漸過渡到的口形)
提問老師讀a時,口形有什么變化?講解復韻母是兩個單韻母組成的,讀音時,口形變化要快。
看卡片練習讀音。(開小火車,分組讀,老師檢查口形)
第二幅圖
提問誰知道第二幅圖畫的是什么?“藕”的音讀成第一聲是什么音?出示拼音卡片u
讀后提問復韻母u是怎樣組成的?怎樣讀?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小結兩個單韻母快讀就是復韻母的音。開小火車正音。
第三幅圖
提問第三幅圖畫的是什么?郵票的“郵”讀成第一聲是什么音?出示拼音卡片iu(老師檢查讀音)
3、復習a、u、iu三個復韻母:
⑴用卡片按順序和打亂順序認讀。(齊讀、分組讀、指名讀)
⑵找卡片。(讀后把卡片放在黑板槽里)
提問誰能找出a?誰能找出u?剩下的字母念什么? (學生從黑板槽里拿出老師念的卡片,全體同學讀后,交給老師)
課中休息唱《上學歌》和做傳口令游戲。
4、練習a、u、iu的四聲:
提問復韻母和單韻母有什么共同特點?誰能讀出a、u、iu的四聲?用四聲盤順讀四聲和打亂順序讀。
5、學習標調位置。提問:
⑴誰還記得標調的口訣是什么?(有a標a上,無a找、e、i、u并列標在后)
⑵a的四聲調號標在哪兒?u呢? (指名學生把調號寫在小黑板的a、a、a、a、u、u、 u、u上)
⑶iu的調號怎樣標?為什么?
6、區別iu與ui的讀法和寫法:
板書ui、iu
提問第一個復韻母讀什么?怎么知道它念ui?第二個復韻母呢?為什么?iu和ui有什么不同點?有什么相同點?調號為什么都標在后面的韻母?
用卡片快讀辨別ui與iu。
7、認讀帶調韻母:
⑴用四聲盤打亂順序讀a、u、iu的帶調韻母。說說平時說話用得著這些音節嗎?
篇4
一、更新教學觀念,做好復習準備
學生是課堂上一切活動的主人,因此,在課堂中我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復習課教學環境,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理解學生間的差異,培養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不再是復習課中的“專制者”、“講學者”、“供應者”、“評判者”,而是復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與促進者,是學生復習過程中的伙伴與朋友。體現“教”為“學”服務的思想,復習中,不只是讓學生學會句型,更注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復習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協商探究,滿足不同學生的各種需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在進行復習之前,我先做好復習準備工作,使復習具有條理性和針對性。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已經學過那些句型,句型之間有什么聯系,學生在哪些方面容易產生混淆,哪種句型學生比較薄弱,在復習句型中應該注意什么等。對這些情況,努力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復習過程中,才能夠做到步步到位,使學生在復習中不至于盲目無從。
二、精心設計教案,提高復習效率
擬好復習計劃后,備出教案,設計好復習過程,使復習變得具體、有序、易于操作。在教學中,我努力把復習課上成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課。改變過去以教師的串講為主的傳統做法,做到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生氣勃勃;結構合理。復習課力求上得輕松愉快、又有實效。如在4A,5A的教材上,Can句型、To have、There be等句型都是教學的重點,在組織復習這三種句型的設計時,我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分成了四個組,采用四個“導游”帶領“游客”去動物園參觀的形式,把每種句型有機串聯。Can句型比較簡單,我就設計成在去動物園的路上,“游客”對所見所聞進行交流。I can see/hear…在There be的操練中,通過展現各種動物,讓“游客”用There is/There are…來介紹。在此基礎上用猜謎的形式復習Is there/ Are there…?How many …are there…?讓學生在使用中了解some、any的關系。接著讓學生猜猜相互之間所帶的東西來復習…have/has…. …haven’t/hasn’t…。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動口、動腦的機會,做到人人參與,互幫互助。并通過四個組進行比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為自己小組爭光。最后在對自己喜愛的動物的描述中,讓學生學會三種句型的綜合運用,理解There be 和To have的相互聯系。通過這樣的設計和處理,學生開動腦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
三、注重習慣養成,促進整理能力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小學英語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傳統的復習課中,由于教師過多的主觀能動,使學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活動的參與率。因此教師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在平時學習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養成整理自己做錯的題目的習慣,把自己容易做錯的句型題目進行整理紀錄,便于復習時共同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在復習時,采取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再現知識點、知識的內在聯系,用不同的方法串成線、連成片,建立起合理的認知結構,便于記憶。在整理和理解中,學生的能力會得到提高。
四、設計分層練習,縮小學生差異
通過復習,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的目的,可是面向全體與適應個別差異存在著一定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可以打破班級授課制的局限,采取分層遞進,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實處。
學習要求上的分層。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學會做一些基礎題目,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如肯定句改否定句。讓學習中等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需認真思索的提問,會做一些難度適中的綜合練習。讓學習較好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智力運用性的提問,會運用知識解決一些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題目。
篇5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階段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這就要求體育教學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側重從學生的情趣特點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游戲形式滲透在教學中,寓教于玩。
一、創設游戲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創設學生喜歡的情景,可以不同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創設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歡愉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充分體驗運動的樂趣。
我們結合學生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的生理、心理特點并與生活中實際的走、跑、跳這些動作,設計了“參觀動物園”這一教案,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教師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引導學生去“參觀動物園”,一路上趟“小河”、過“高山”、走“獨木橋”、爬“山洞”,此時學生興致勃勃地進入到教師設置的各個游戲場地――這里放了體操墊、呼啦圈、體操棒等各種運動器材,這時教師啟發學生看了這些器材以后想說,動物園的動物們拿著這些器材會怎樣玩耍呢?并鼓勵學生大膽地拿起器材模仿動物玩耍的動作。此時,教學達到,學生自由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利用各種器材模仿動物的跳、爬、跑、鉆、走等各種動作,教師也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玩耍并給予糾正指導動作,鼓勵模仿性強,反應靈敏,協調能力強的學生。學生們在虛幻情境的活動中,不僅心情愉快,而且身體各部分得到鍛煉。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引導,把開心還給了學生,以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演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各種游戲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特別濃。
二、設計游戲形式要寬泛多樣,培養學生的興趣
小學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因此,要采用變換游戲方法,游戲的形式在一節課中應體現多樣性,動靜結合、手腦結合,在活動中突出“玩中學,學中玩”,不斷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
比如,跑動中的“聽數報團”“蛇形跑”“螺旋形跑”“鉆山洞”“拉網捕魚”“傳球觸人”“老鷹抓小雞”等,可使學生跑出歡樂、跑出興趣。再如,在教學“投準”時,可以設計各種不同方位的投準練習,可以面對前方的固定物投準,也可以利用活動筐進行投準,也可以是投準地面上的物品等。在形式上盡可能多樣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鍛煉身心的作用。
三、游戲材料要靈活設計,提升學生興趣
要使學生在短短的幾十分鐘的教學時間內,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探究,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精心設計并提供“有結構的材料”十分重要。選擇材料有幾個要求:一要典型;二要有結構;三要安全有效。
低年級游戲教學一般以單向傳遞和簡單的情節為主,他們最喜歡模仿動物的樣子做游戲。在體育教學時,可以精心設計把教學內容同動物游戲結合起來,讓他們通過模仿動物形象進行教學。例如,在教立定跳遠時,可以采用“青蛙過河”的游戲;前滾翻可創設為“猴子鉆山洞”的游戲。此外,“小鳥飛飛”“老鷹捉小雞”等,都是低年級小學生易接受且非常喜愛的游戲。在游戲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很興奮、情緒很高、從而培養了他們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奔跑、跳躍、耐力等身體素質。
因此,我們在體育游戲的設計上,充分考慮靈活性,盡可能的將各類游戲資源挖掘出來,加以靈活“處理”,使游戲發揮出真正的作用。另外,體育游戲要時常更新,這樣才能保證它在教學活動中的“動力作用”,以及趣味性和娛樂性。
四、要充分體驗游戲過程,喜歡游戲中的體育課
即要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活動分成若干層次,要體現遞進性,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獲得或悟出一定的道理或方法,不應急于追求結論。讓兒童在良好的探索情景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適當的善于誘導學生研討,讓學生一步一步自己去解決問題。游戲教學的設立無非是為了使一些較難、不易掌握的內容在游戲過程中讓學生得以順利地去體驗領悟,它只是多種課堂教學方法的一種,必須針對具體內容適當地安排,切忌為游戲而游戲,否則牽強附會,反而浪費了時間,影響了效率。
1.注重情感體驗
新課程關注的核心,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和情感體驗。教師在各學科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體驗成功、失敗等各種情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強調技能發展
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是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它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小學生的情趣,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和游戲相結合。在游戲教學中,通過情境的創設,通過游戲的設計,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團結互助、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等優良品質,并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體育游戲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可以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活躍,促進學生不斷地學好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時展的需要。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發揮游戲的作用,把游戲教學教好、教活,充分發揮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關槐秀.體育游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5-18.
篇6
一、利用課堂教學,進行環境教育的滲透
1.把握滲透課
此類課涉及環境內容不突出,或是間接的反映。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課程內容與環境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例如:結合植物學部分的教學,介紹植物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教育學生要綠化環境,自覺愛護一草一木;結合動物學部分教學,介紹青蛙、鳥類的益處,提倡愛護動物,不要亂捕濫殺;結合“人體生理衛生”部分的教學,介紹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學生認識到關心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每一個人自身的健康。在滲透課進行環境知識教育時,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第一,找準與教材的結合點,避免牽強附會。第二,掌握好滲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過分展開,上成專業課。第三,老師應列出滲透教育提綱,做到備課上有要求,教案上有體現。
2.上好典型課
這類課涉及的環境內容比較多。初中生物第二冊第三章“生物與環境”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重要章節,是進行環境教育的極好素材。教師在這一章的教學中要注意:第一,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環境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而不是專業技術教育。所以教學方法應由傳統的灌輸式講授知識,轉為啟發的探究式教學??沙浞掷矛F代教學手段,如用幻燈、圖片、錄像來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課前組織學生收集資料,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適當使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組織學生表演科學小品,例如:在講“生態系統”時,選8位同學上臺,他們代表草、動物(包括兔、蟲、蛙、鳥、羊、狼、鷹),要求每位同學用繩將與自己有食物關系的生物連接起來,呈現一個食物網,體現生態平衡的狀態。然后一位同學代表“人”上臺,抓走了鷹、狼,問問學生有什么變化?再把草拉走,結果又會如何?這種游戲的方法,很生動、形象,增強了趣味性,學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間的聯系,初步樹立了生態學的觀點。第二,重視數字的作用。在講“人口與環境”時,列舉:當今世界每日增加21.6萬人,目前已接近60億人。我國在1949年時有5億左右人,建國40多年增加到12億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學習“我國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時,列舉全世界每年滅絕的野生生物達4萬余種,現存的我們熟悉的大熊貓不過1000頭左右,朱■不超過100只,云南的亞洲象不足50頭,野生華南虎不足30只等等。
二、豐富課外活動,強化環境意識
要真正地將環境教育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之中,僅靠課堂的4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借助其他媒體,利用課外時間共同輔助完成。我們開展的課外教育活動主要有三類:
1.宣教文藝活動
每學年都要就環境教育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無煙日”“人口日”“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都是我們傳統的環境教育日。配合有關主題,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利用黑板報、墻報進行宣傳展覽,排演環保節目,進行環保知識問卷調查等,這樣使學生對環境保護有了新的認識。
2.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順德一日游和游覽附近的風景名勝,參觀植物園、動物園。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產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從而升華為熱愛大自然,以增強學生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組織學生調查附近的工廠、小河、垃圾處理場、生活小區等,當他們看到污濁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廠排出的廢氣、公路上的塵埃,自然就會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自覺行動起來,保護環境。
3.環保興趣小組活動
成立環保興趣小組,參加生物園的建設,培植各種植物,學習飼養小動物,進行小實驗。如香煙對蚯蚓生活的影響、洗潔精對小魚生活的影響、青蛙食物觀察等。學生們對這些活動都有濃厚的興趣,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動手能力。
篇7
[關鍵詞]符號意識 創設情境 數形結合 靈活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0-070
課程標準把符號意識作為課程內容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它要求我們理解符號所表示的數、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能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并且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因此,作為數學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運用符號化思想教學,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理解、歸納和應用數學符號。
一、巧妙創設情境,理解符號意識
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可以聯系身邊的事情,通過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符號以及關系式、表達式的意義,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和邏輯思維。
如教學“認識負數”時,我就從氣溫入手設計教案。
師:這是中國三個城市12月份某天的氣溫情況:哈爾濱-15℃~-3℃,北京-5℃~5℃,深圳11℃~23℃。氣溫的表示中有正數也有負數。在數學上,我們規定-15℃表示零下15攝氏度,根據你的經驗猜猜5℃表示什么呢?
生1:5℃表示零上5攝氏度。
師:(課件出示沒有刻度數的溫度計)你能在這個溫度計上找到-15℃和5℃所在的刻度嗎?為什么?
生2:不能。因為溫度計上沒有刻度。
師:(給出溫度計的刻度數)現在你能找到-15℃和5℃所在的刻度嗎?請你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3:先找0℃,然后在它的下面找到-15℃,在它的上面找到5℃。
師:仔細觀察溫度計上的刻度和數字,你有什么發現?
生4:我發現溫度計上面的0℃很關鍵,它把這個溫度計分成了兩部分。零上溫度都用正數來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來表示。
該案例中,我通過讓學生在沒有刻度和有刻度的溫度計上表示零上5攝氏度和零下15攝氏度,引發學生思考如何來區別這兩個溫度,從而順利引出負號“-”,讓學生充分感受符號的簡潔之美。
二、借助數形結合,樹立符號意識
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在分享合作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允許學生創意性、個性化地表現符號,體會用數、形將實際問題符號化的優越性,感受符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如教學“1~5的認識”時,我是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
師:(課件出示動物園的圖片)請你看看動物園里有什么?數一數,你數到了有多少?
生1:我看到了2只鹿……
師:是的,我們可以用兩個點子表示2只鹿,也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2)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能找到用“2”來表示的事物嗎?
生2:我的身上有2只手,2只眼睛,2只耳朵。
生3:我們教室里有2塊黑板,2幅對聯。
師:是的,你們觀察得很仔細。兩件同類物品都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接下來我們練習寫數字“2”。
該案例屬于一年級“認數”單元,各個版本的教材都十分注重加強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經歷從“實物――點子――數”的抽象過程,幫助學生感知符號的簡潔性和一一對應的思想。
三、靈活拓展運用,強化符號意識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應當把學生原有的常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數學符號意識的形成同樣應該依照這樣的規律。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出示例題“已知三角形的面積為4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為20厘米,求三角形的高?!?/p>
師:接下來我們就要用三角形面積公式來解決問題了。
生1:這里不能直接用三角形面積公式求解,需要先變形。S=ah÷2S×2=ahS×2÷a=h,則三角形的高為40×2÷20=4(厘米)。
師:很好,你們知道式子中的“S×2”表示什么嗎?
生2:“S×2”表示先根據三角形的面積求出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S×2÷a”又表示什么呢?
生3:“S×2÷a”表示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底等于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
該案例中,我結合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幫助學生實現符號運算,簡化了復雜的計算過程。同時,利用符號化公式去推導出一般結論后再計算,提高了學生對符號的靈活使用,也增強了學生的符號意識。
篇8
在前一階段的數學新教材實驗中,我們以新的課改理念為指導,認真學習、理解、使用并驗證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不斷實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推進教師成長與學生發展的進程。通過一階段的實驗,教師知識觀、質量觀發生了變化,教師明確了數學的價值所在,由原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到注重學生態度、情感、人格、能力等的發展;由注重學習的結果到注重學生實踐探索和交流的主動學習,從而帶動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學習。我們在使用這套教材時,遵循共同研討取長補短的原則,對一年級數學新教材作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F談談我們一年級教研組教改以來遇到的問題、做法及體會等:
一、遇到的新困惑。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新教材存在著不足之處,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不便。如:
1.教材把1—5的書寫安排在一起,這對剛剛學會拿筆的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2.有些插圖編排有些零亂,不利于學生觀察。
3.有些練習題難度較大,如50頁11題數圓形的個數,空間感很強,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較難。
4.8和9分成幾和幾合在一起教學,學生也容易混淆等。
5.學生生活經驗參差不齊,聯系生活實際的練習題正確率差異較大。
6.相應的教學軟件、教具學具等不配套,班級多、教具少,老師演示、學生全員動手操作的機會相對要少,學具準備較困難。
7.學生年齡小,班額太大,實行小組探討、合作交流有一定的難度,這也給課程改革帶來很大的阻力。
二、我們的做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新的教學理念和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和實踐,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充滿活力。這一點,我們全體教師達成共識,采取多種新的措施和方法,加強新教材使用的教學研究,保證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首先,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注意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既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又淡化對教材的依賴,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空間,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來創設活動,提供機會,促進學生情感愉快、態度主動地學習,使學生獲得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既注重教師的教,更注重學生的學,真正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的新路子。教材多用故事或精彩的生活畫面引入,緊密貼近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兒童的天真世界。如:學習數字1—10的認識時,插圖是兒童喜歡的野生動物園、值日生、和平鴿等,這些色彩明麗的插圖,不僅能吸引學生去觀察,還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體現數學學科的綜合性。這樣,就使得數學與生活和其他學科緊密聯系,而不在是孤立存在的單一數學知識。如新教材把4、5的組成分開來教學,而把6、7的組成,8、9的組成合著學,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完全可以發揮老師的創造性,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靈活安排,不必今天講4的組成,明天講5的組成。
其次,我們加強集體備課,采取先個人,再集體,最后再個人的備課方式,每個教師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分別備出某一單元或幾課時的教案,然后利用每周統一的集體備課時間進行說課,本備課組教師聽后找出優點和不足,共同修改,形成教案。每位教師在使用這一教案時,再根據自身特點和學生需要,在教案一邊進行修改補充,體現自身的特點和創造性。這樣我們的備課真正代表了一個備課組的水平,促使每個教師都能精心鉆研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
最后,我們注意加強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實驗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我們不斷交流對新教材使用的認識、體會和教法。如:新教材的每一課時都有生動活潑的主題圖,我們在教學中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自編故事或發現提出問題,進行討論解決。在教學7、8、9可以分成幾和幾時,我們決定放手讓學生選擇學習方法,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想怎樣分就怎樣分,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既發揮了學生個性,又挖掘了學生創造潛能。再如教材中根據不同內容分別安排了“想一想”“做一做”“擺一擺”“填一填”“認一認”“涂一涂”“分一分”“比一比”“說一說”等題目,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的流學習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觀察、操作、實驗、探究,使學生在獲得良好體驗的同時,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積累學習方法。
篇9
幼兒園小班的語言技能作為家長及幼兒園教師評價小班幼兒智力水平增長的重要指標之一,業已收到廣泛關注。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幼兒園小班下學期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工作總結范文一光陰似箭,一轉眼又一個學期結束了,本學期是小班孩子入園的第二個學期了,在穩定孩子情緒的基礎上,我們較好地開展了方案教學的活動,現在一個學期的工作已經接近了尾聲,下面把各方面的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原有幼兒25人,這學期有9名新生插班,現共有幼兒34人,其中男21人,女13人,最大的4歲半,最小的還不到3歲,平均年齡3歲左右。男女比例分布很不均衡,加上年齡差別大,也存在較大能力差異??傮w來說,大部分孩子回園后生活自理能力有較大進步,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很多,但由于新生插班后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情緒焦慮,部分舊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因此開學后一段時間幼兒生活學習方面的常規還沒有很好地形成,到中期才漸漸穩定下來。
二、兒童健康狀況
本學期本班幼兒的身體健康狀況波動比較大,開學初回園率達到98,4月回園率下降到了75,5月開始才慢慢回升。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班內出現的“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表現癥狀為咳嗽、嘔吐間斷續的發熱,起病急,退熱慢,從發病到痊愈需要2—3天或是一個星期的時間。由于孩子年齡小,抵抗能力差,易受感染,在病情發生時,老師加強了與家長的電話聯系,并向已痊愈的幼兒家長請教治病的良方,同時主動在家長來接送孩子時向他們介紹了治病的良方,讓家長深受感動。
從體育鍛煉方面來年,總的來說我班幼兒參加晨間鍛煉的積極性比較高,對各種類型的體育游戲有濃厚的興趣,即使在下雨天我們也堅持在室內組織早操活動,這一點深受家長們的好評。
本學期配合園醫對全班幼兒進行了一次體檢,從結果來分析,幼兒身高體重達標率達84,有4的孩子偏瘦,其中尤藝霖輕度貧血。分析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外,最主要還是因為飲食方面挑食現象比較嚴重,有的孩子至今還未學會自己獨立地進餐,飯量也比較小,如曾凱文、黃嘉琳等,在下學期的工作中重點要訓練這一部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進餐方面的不良習慣要配合家長一起給予糾正,并鼓勵他們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
三、教師工作狀況
本學期小班級組開展“方案教學”的嘗試,以整合課程為主要指導思想來組織各項教學活動。上學期末我們已經制定出了本學期的教學計劃,本學期的教學活動共分為“跟動物做朋友”、“花兒的世界”、“誰來幫忙”、“逛逛街”、“水真好玩”、“娃娃穿衣”六個主題,每個主題活動初定分三周來完成,并把具體的內容制定成冊。本班三位工作人員由始至終團結協作,能做到事事有商量,教育目標一致、常規要求一致、教育方法一致、對孩子態度一致。在工作中分工合作,各司其責,保證了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
與以往不同的是,傳統的教學都是在課堂里進行,孩子比較被動的接受知識,這個學期我們把各種教學活動延伸到了社區和大自然中,從環境布置到學習知識,都真正做到了讓孩子作環境的主人,讓他們主動地學習、探索,并且讓家長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來,對老師的工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這一點教師將以專題論文的形式進行總結,這里不再贅述。
四、衛生保健工作
本學期在園醫的指導下,本班堅持做好衛生保健工作,能嚴格按要求對幼兒餐具、寢具做到每天消毒,玩具定期清洗;從2月開始每月尾便要求孩子把床上用品拿回家清洗;3、4、5月每天早操后、午睡前和臨放學時都幫孩子換衣服;每天早餐后、午睡前、下午起床后都檢查孩子有無發燒現象;對孩子做好自我保護及不傷害別人和衛生安全常識的教育,每天餐前嚴格督促孩子用流動水洗手等等。每天毛巾發放以后,又教孩子學會了正確的擦嘴方法,并做好毛巾的消毒工作,在每個月尾的大檢中,我們的衛生情況都是滿分。
五、家長工作
學期的家長工作與上學期相比又再上了一個新臺階。因為經過了上學期,在老師的積極鼓勵下,本班大部分的家長都比較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而且對老師能給予充分的信任,這給我們開展各項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這個學期,除了做好家訪、電話聯系、手冊發放等常規的家長工作之外,我們在“家長園地”原有欄目的基礎上開辟了一些新的欄目,如“專題論壇”、“育兒經驗”、“教師手記”、“教師答疑”、“重點關注”等,經常組織家長們進行討論,了解他們的需要。
如開學初組織家長們討論“抽簽的方式安排床位好不好”、根據家長們在手冊中的提問教師整理了名為“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睡眠習慣”的文章等等,這樣通過老師和家長的互動,來解決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還要結合整合課程的實施方案,把“單元活動設計意圖”、“親子活動方案”、“活動網絡設計”、“單元活動計劃”等內容詳細地公布出來,讓家長對我們新的教學方案有所了解。
另外,我們還根據活動開展的情況,開辟了三個專欄,一個是“親子同樂”,用來張貼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的親子活動單,本學期我們一共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探索完成了三份親子活動單,分別是“水的作用”、“沉和浮實驗”登記表,均張貼在這個專欄里;一個是“寶寶看世界”,用來展示孩子們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對話實錄,我們一共展示了四份孩子的對話,分別是“我對‘動物’的認識”、“遇到困難找誰幫忙”、“小貓咪洗澡”、“迷路了”等等,孩子的對話張貼出來后引起了家長們的關注;還有一個是“活動剪影”,用來張貼孩子們參與各項社會性活動的照片,如集體去太空作物園參觀、認知活動“到動物園里看看”、“送給媽媽的禮物”等等,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成長的喜悅。
因為整合課程的很多活動開展都需要家長們動手為孩子們提供教育資源,因此我們更注重各項活動開展的質量,只有讓家長們真切地體會到了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以后,才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對我們開展教學活動需要提供的資源給予大力的支持。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很多家長都對教師的工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如“花兒的世界”主題里很多家長為孩子們提供了鮮花,干花等。
在“跟動物做朋友”的主題里張子悅、張為亮的家長提供了小烏龜、小白兔和玩具動物讓孩子們實地觀察;本學期本班三位工作人員都注重了與家長的溝通,尤其是在水痘期間和組織外出親子活動中分工合作,在密切與家長的聯系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我們最大的感觸就是:與家長相處要以心換心,要堅持長期一點一滴的情感積累,家長和老師之間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才能讓家長覺得把孩子交給老師放心,才能充分地調動起家長的積極性,關注我們的教學工作,科學、積極地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中來。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工作總結范文二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個學期的時間飛快的就過去了,看著孩子們花朵一樣的笑容和永遠也不肯停下來的小小身影,我的心中有著許多的感慨。
想想剛剛開學時,面對一群從來沒上過幼兒園正在不??奁男〔稽c,我真的有點不知該怎么辦好。當時,我看著他們傷心可憐的樣子,我多希望我就是他們的媽媽,就是他們的親人,是他們的安慰的天使,那樣,我就可以更好的安撫他們了。
現將本學期主要工作任務進行簡單匯報:首先
(一)教育教學方面
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使幼兒喜歡幼兒園集體生活,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愉快地參加各項活動,消除膽小、怕生及分離焦慮的情緒。認真學習業務,改教法、改學法。在制定活動方案時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和幼兒的鮮活的生活自主設計(十月份開展主題活動—“我愛我的幼兒園”、十一月份開展主題活動—“認識我自己”、十二月份開展主題活動—“可愛的小動物” 一月份開展主題——冬天來了),創造性地使用教師教育用書。強調以幼兒生活為軸心,以幼兒經驗為切入點,以游戲活動為主要形式,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我們強調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普遍水平,同時關注幼兒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的個體差異,強調以幼兒發展為本,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倡導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關系。我們兩位老師從各方面充分了解本班幼兒,盡量做到面向全體,照顧個別,讓幼兒掌握更多的知識。
建立班級一日生活常規,初步培養幼兒能遵守集體生活中的各種行為規則,使幼兒懂得應輕拿輕放玩具桌椅,不防礙別人游戲,不搶同伴正在玩的玩具,積極、認真參與集中教育活動等行為規則。
延時班教育工作也開展的很順利,幼兒對英語都比較喜歡,喜歡唱英語兒歌,在英語我的教育活動后孩子們會經常不知不覺中說出一兩個英語,而且每次英語課他們都很盼望,幼兒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會使用簡短的問候語以及英語單詞,并且能夠在生活中簡單的運用??梢娝麄儗τ⒄Z十分的熱愛。
(二)保育工作
我時刻抓好班級常規工作,嚴格按照一日生活時間,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還指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擦嘴、漱口、洗手、洗臉。飯前、便后要將手洗干凈,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幼兒進餐時,教師要精力集中,注意觀察,精心照顧幼兒,輕聲和藹地指導幫助幼兒掌握進餐的技能,進餐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飯菜,學會用筷子,進餐時不大聲說話,不亂扔殘渣,飯后收拾干凈,培養文明行為習慣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安靜就寢。獨立、有序、迅速地脫穿衣服和鞋襪,會系鞋帶,會整理床鋪。保持儀表整潔,咳嗽、打噴嚏時會用手捂住口鼻或把臉轉過身,不對著別人打噴嚏。保持公共場所的衛生,不爬不踩桌椅,不亂涂墻壁。如喝水、飯前便后洗手、說話輕輕、拿放椅子輕輕、看書、玩玩具、禮貌等習慣,幼兒每天不用老師再提醒,都能主動完成好。
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教幼兒學習穿脫衣服、鞋襪,練習整理自己的著裝和床鋪,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認真做各項清洗消毒工作,室內物品有序擺放,窗明地凈,地面整潔、無死角,廁所無污垢、無臭味,節約水電,并培養幼兒節約的好習慣。
(三)家長工作
1、建立“家園聯系欄”,每周向家長公布教學計劃、家教知識及教師傳授的新知識。
2、教師每月與家長交流幼兒學習、生活情況,并且有事保持電話聯系。
3、每月根據主題活動需要邀請家長與孩子、教師一起體驗活動的快樂,在家園活動中家長體驗到了快樂,同時也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
4、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聯系活動,開展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況,為家長接除后顧之憂,并請家長對我們的工作給予監督,并提出寶貴的意見。
5、結合節日,開展家園同系活動,運動會親子活動,慶圣誕等游戲活動,家園共同參與活動,增進了家園之間的情感交流。
我想只有扎扎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讓幼兒健康活潑地成長。希望在大家的幫助下,下學期繼續努力,能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工作總結范文三班況分析我們2班一共有34個孩子。這些孩子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不同,發展水平也不同。雖然他們都有著相似的肌體發展水平,但是在自我服務能力、適應能力、語言發展能力、思維能力等等諸方面都存在較大的不同。因此,面對這樣一個層次不一的班級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入手協調。首先我們要創設一個亮麗、溫馨、和諧的環境,幫助個別幼兒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順利度過心理上的斷奶期。其次要從每一個細節入手,建立起一系列良好的常規,以保證日后各項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同時要加強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提高自我服務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各科教學活動中從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入手進行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孩子的不同發展水平進行施教,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地發展。
一、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務水平。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獨立性發展的第一步,由于現代家庭的特殊環境,使得不少幼兒失去了發展自理能力的機會,只有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為基礎,才能讓他們在幼兒園愉快地開展一日活動。
二、加強德育教育,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觀念及習慣。幼兒的行為,充分反映了他們參與社會交往,適應周圍世界的能力,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對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身心發育和成長有著重要而長遠的影響。
三、轉變教學觀念,在活動中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打破了各個科目領域的劃分,根據新課程教材的要求,結合班級實際情況,有機地將各個領域知識加以融合。課改的核心是讓課程適應并促進孩子的發展。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能依賴教材,抓住日常生活中隨時發生在幼兒身邊的有價值的事情,用整合的觀念對教材、教案進行選擇、創造,不斷拓展教育活動的資源。
篇10
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在“目標——過程——結果”的演變過程中,除了預約的精彩外,還會“生成”出許多無法預知的精彩。教師善于抓住契機,及時捕捉和善于利用,那些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點點滴滴會呈現出詩一般的美麗。
一、“激趣”迸發精彩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币虼?,教師在課堂上應通過創造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觸發他們的興奮點,此時學生心情愉快,學習效率極高。如在學習《WHAT COULOUR IS IT》一課時,一上課,我就用英語告訴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蔽夷贸隽艘粡堊厣暮镒訄D片,介紹故事的主人公——Monkey,a brown monkey。出于對故事的好奇,學生很快就學會了brown這一生詞。然后我又介紹說:“The brown monkey is a fruit seller.Do you know what does he sell?”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激活了,掙著搶著要說出自己的猜想。我一邊肯定著學生:Yes,he sells apples,bananas and water-melons.一邊拿出了蘋果、香蕉和西瓜的圖片貼在黑板上,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yellow banana.green water-melon三種事物,red.green.yellow這三種顏色學起來也格外輕松。后來,隨著小偷white fox(白狐貍)、警察black cat(黑貓警長)和警車blue car的一一出現,學生一方面被故事的發展所吸引,一方面又急于知道這些他們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的顏色該如何用英語表達,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都達到了。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記住了其中出現的七個事物以及它們的顏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七個顏色的單詞具體清晰了起來,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隨機”綻放精彩
課堂不是春晚,“謝絕彩排”。及時捕捉課堂信息,促成動態調控,能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趣味,讓師生生命的活力真正在課堂上煥發出來。
如關于職業單詞的學習,課前我讓學生準備了他們各自父母的相片,待我介紹完自己地教師職業后,學生便迫不及待的介紹自己父母的職業,一時間教室里像炸開了鍋。有的說:“我爸爸是店員?!庇械恼f:“我媽媽是教師?!薄鎸@樣的情景,我腦子里一下子閃現出這樣的想法:平時總是千方百計尋找課程資源,這不就是活生生的課堂資源嗎?何不來個就地取材?
T:Hi,Peter.What’s your father’s job?
S:He’s a公務員。
T:Oh,your father is an office worker.
(Learn to say“an office worker”,“a housewife”,“a hairdresser”,etc.)
(出示一張明星相片)
T:Is he/she a driver?
S:No.
T:Yes,he’s/she’s a singer(an actor/an actress).
T:How many actors/actresses do you know? 轉貼于
And who’s your favourite…?
Ss:(自由回答。)
面對學生的各種回答,教師應該靈活地調整教案,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列為學習內容。只有迎合學生的口味,學生才會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錯誤”蘊育精彩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說:“學生的錯誤都是有價值的?!毙碌恼n程改革倡導新的課程觀,它要求教師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教學中的“錯誤”是一個重要的課程資源,善于挖掘并運用“錯誤”將會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
如:我要求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以“超市”和“動物園”為假設,用“There be”句型來辦一張小報。一天后,學生們迫不及待地將作品張貼到墻壁上。見學生品頭論足,我因勢利導地對學生提出了要求:“讓我們當一回公正的評委,在挖掘每一份小報優點的同時,看誰能夠找到其中的錯誤?”此時,學生們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生怕疏忽了任何一個細節。很快,有幾個學生就開始向我通報錯誤的數量了。第二天的課堂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聞會”,學生在糾錯的同時,又給予分析與訂正,真正做到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四、“細微”折射 精彩
在課堂上,我們可喜地發現,無論在哪個教學環節,都會有學生思維的頓悟、靈性的迸發。面對學生情不自禁的“插嘴”,老師應該給予支持與關注,認真傾聽他們的“高談闊論”,因為在學生的“插嘴”中能挖掘出豐富的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