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3 14:56: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糖果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elective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 Grade level:
Mixed with sixth and seventh grade
*My own elective class.
What challenging situation I met is: Let me tell a story.
I have three periods of lessons every day and an elective class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very other day. What makes me feel tired is that the school schedule which makes me give the 3 or 4 lessons continuously, I mean non-any-break, even one minute,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we have been used to for many years. You know biological clock works! So every day I feel tired especially when I start my 4th class, unfortunately it is the one-hour long elective course with mixed 6th and 7th grade students.
The three regular classes are quite good though there are some small questions but I’ve controlled well, I believe so.
But the elective class was not. After the first day’s excitement and politeness, the kids became less patient, and they didn’t understand their dear teacher was very tired after the three very non-break lessons, and a few boys became trouble makers.
Take one boy as example: he was a typical question maker. When I introducing something about the lesson, he raised his hand, began his first question. I stopped talking to answer his first question happily though this was not close related to the topic we were covering but it was about Chinese culture or China. We always encourage students to find questions. It was good, I believe so. After answering the first question, I went on my former introduction. The guy gave another question to me to answer before I finished the same sentence! I patiently answered the second question, forgetting my tiredness. It was OK. Then I went on my former topic. Even before I finished the very same sentence, a third question was put on in front of me by the same guy, still about Chinese culture or at least what ever about China but obviously not related the topic I was covering! But I still answered the third question patiently! Then I went on teaching.
This kind of questions happened very often, Oh, too much! You can’t imagine how I felt myself stupid when I was so busy answering this kind of questions, which certainly interrupted my planned process and I suddenly found the guy was enjoying watching me being in a flurry. I was weary and exhausted but the guy himself smiled leisurely and some other kids seemed to be dissatisfied while some others smiled even laughed. At that time I began to realized that actually he didn’t really want to ask these questions, maybe he just enjoyed watching me being so busy and even being upset!
I talked about the situation with my host family. Both the host and hostess are teachers. They said that once happened in their classes too and suggested that: “Next time the kid plays the same trick, you just give him a piece of paper and tell him ‘Please write down your questions. Maybe we will cover this topic later in class. If not, give me the paper after class, I’m very glad to talk about them after class.’”
I did as their suggestion. Guess what? The guy wrote nothing on the paper! And obviously other kids were in better order and still involved in class. It works! And the class went on smoothly!
〖中文附錄〗
筆者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委派,于2006年8月赴美國進行教育國際交流,在麻薩諸塞州布羅克頓市的Gilmore Academy中學教授中國語言和文化,為期一年。
與在中國的情況相似,在美國做教師也是不容易的,作為一名交流教師則更不易。別的不提,單是課堂教學紀律的掌控,就是個難題。往往令初來乍到的中國教師無所適從,無論在中國你是從教多年的經驗豐富,成績卓著的名師,還是朝氣蓬勃的年輕才俊,在美國都是一樣的,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難就難在國情、文化的不同。
以課堂紀律為例。要嚴格的話,可不能用中國式的方法。松的話,學生會爬到你頭上,這樣的課是沒法上下去的。筆者遇到有挑戰性的課堂問題是不少的。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教學形勢越來越好。這期間也得到了美國同行的不少幫助。以下就是一個例子:(英文教學案例的中文譯文)
學 科:選修課,“中國語言與文化”。
年 級:6、7年級混合
筆者自己的選修課
遇到什么樣的情況呢?請讓我講個故事吧。
我每天有三節課加上每隔一天上一節“中國語言和文化”課。讓我疲憊不堪的是學校的課時安排。我每天得連續不停地三節課甚至4節課連上。我的意思是,一點兒休息時間,哪怕一分鐘也沒有。(其實,美國教師的課時也很多,甚至比我們更多,但他們似乎體力精力比我們中國教師更好。)這一點與我們多年養成的習慣非常的不同。大家都知道生物鐘可是起作用的!因此每天都挺累的,尤其是每當開始第四課的時候。雪上加霜的是,第四課可是長達一小時的選修課,來上課的是6、7年級的學生!
三節必修課(6年級的中文課)相當得不錯,雖然課上有些小問題,但我相信自己已經處理掌控得很得體了。
本文以英文寫于紐約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總部,作為全美中國交換教師交流和培訓的材料,現附上中文譯文和感悟。
但是選修課情況完全不同。在經歷了最初的新鮮和興奮,以及禮貌之后。孩子們開始變得沒有耐心(別指望美國學生像中國學生那樣耐心)。他們當然不會理解他們親愛的的中文老師在經歷了一分鐘不停地連續上三節大量消耗能量的外語課后是多么的疲憊。其中有幾個學生成了“麻煩制造者”(搗蛋鬼)。
其中有一個七年級的男生,他是個典型的“問題制造者”(對“麻煩制造者”的委婉的稱謂)。當我開始介紹有關本課的內容(中國文化――中國的節日)時,他舉手了(還算有禮貌),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問題,“在中國騎自行車的人多嗎?”我停下來,微笑著回答他的問題,“是的,很多,每個家庭都有好幾輛自行車?!彪m然這個問題沒有緊扣今天學習的主題――節日,但好歹也與中國或中國文化有點關系。我們總是鼓勵學生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我相信這好的。在我回答完第一個問題后,我開始繼續剛才的話題――中國節日,還沒等我把一句話講完,這個家伙又給我提出了另一個問題:“中國人穿的衣服都和你的一樣嗎?”我耐心地回答了第二個問題,此時已忘了自己的疲勞。這沒什么,然后我又繼續回到我剛才的話題――節日。甚至在我講完同一句話之前,第三個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在這節課上,我們可以吃到中餐嗎?”提問者竟是同一個家伙!仍然是與中國文化有一點關系,至少與中國沾了一點兒邊,但顯然不是今天老師教授的、與學生探討的話題。但是,我還是耐心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吃中餐是個不錯的主意,我們會有機會的,只要斯黛克萊女士(校長)同意?!比缓?我繼續上課。
類似這樣的問題出現得很頻繁,你無法想象。當我忙亂于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時而不可避免地擾亂了我預設好的教學進程。而后我忽然意識到,這個提問的家伙正在得意地欣賞著我的手忙腳亂呢!我都要累壞了,而那個家伙卻在悠閑地微笑著,至于其他學生,有的似乎不太滿意,而有的則會心的相視而笑,甚至大笑起來!就在那一刻,我開始認識到他實際上并不是真的要問問題,也許他就是喜歡看我忙亂、甚至生氣!
我與我的美國住家(住家相當于房東,但比房東關系更密切)談起了這種尷尬的課堂情景。住家夫婦都是當地的教師,他們說這種情況也曾在他們自己的課堂上發生過。他們建議道:“下次那個學生再玩同樣的把戲時,你就給他一張紙片,同時告訴他,‘請把你的問題寫在紙上,也許我們馬上要涉及到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提到,請在課后把紙條給我,我將很樂意在課后與你交流這些問題?!?/p>
我按照這個建議做了,猜猜如何?這個家伙在紙上什么也沒寫!另外,很顯然地,其他學生的秩序也比以前好多了,而且注意力都投入到教學中來了。這簡單的方法還真有效!課堂教學從此順暢起來了!
〖后 記〗
一年下來,筆者的竭盡全力漢語教學工作給該市帶去的不只是一門新開的學科的成功嘗試,更多的是中國老師給這個城市帶去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當地政府、媒體和老百姓給予了關注、贊譽和表彰。
漢語教學和中國老師的生活與活動增進了當地美國人對當代中國人、中國社會和中華文化的了解。從剛到美國的找不到接待家庭到現在的多個候選接待家庭的參與競爭,從有所顧慮到欣然接納,顯然,當地美國居民對中國交流教師的了解與接納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筆者的漢語教學工作和社會活動展現出了當代中國人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當地媒體的高度重視和贊譽。為此,筆者四次上了美國當地媒體的報道:一是網絡介紹(2006年9月),二是報紙采訪(2006年9月),三是電視訪談(2007年3月),四是廣播對話(2007年4月)。其別是06年9月16日的報紙報道刊出后,我似乎有點兒成名人的感覺了。而07年3月22日的電視訪談節目在當地播出后,因反響好,又在當地重播,使得我們在該市家喻戶曉了。
辛勤與出色的工作,使得當地學校對開設中文課的興趣倍增。以筆者任教的Gilmore為例,該校決定于07年起,在06年引進兩位中國交流教師的基礎上,再增聘一位美籍華人擔任全職的中文教師。使得外語教師中中文教師的人數達到3位,超過了西班牙語和拉丁文。當地的高中和其他初中學校也決定在08年開設中文課。
行之有效的漢語教學和辛勤努力獲得了美國學??隙ê彤數氐慕逃姓芾聿块T的表彰。為此,該市教育局于07年3月在教育局舉辦表彰午餐會,教育局長帶領全體中層處室的主任陪座,贊譽有加,并贈送禮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市市政府于07年4月召開表彰會,給我們對該市教育長達一年的貢獻給予表彰,并頒發了《教育貢獻榮譽證書》。筆者的房東夫婦倆也都是本市教師。他們把筆者作為他們的驕傲,并說“這份證書是許多美國老師一輩子也爭取不到的榮譽,被你得到了!”
篇2
關鍵詞:實習體育教師 教案質量 課堂效果
1.前言
教育實習是高校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是教師職前教育的必要階段和基本形式。在體育實習中,教案是實習教師上課的主要依據,課前編寫教案是實習教師備課的一項重要任務,有了教案才能根據更好的開展課堂教育。實習教案對于實習教師的課堂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結果與分析
2.1 教案編寫對實習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成長的作用
教案編寫是實習教師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基于自身的經驗和訪談調查的結果表明,教案編寫對實習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成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為:
第一、能夠提高實習體育教師把握教材的能力。
在編寫教案過程中,通過鉆研教材把握住教材的技術結構、重點和難點;其次能夠把握住教材與不同水平的銜接與聯系;再次能夠把握住教材在每次課的分配、與每次課前后的聯系、每次課的重點與本教材重點的聯系。
第二、能夠提高實習體育教師正確選擇體育教學方法的能力。
在全面掌握學生狀況的基礎上,能夠使教學手段針對性強,能夠有效地解決每次課的重點、難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練習機會。在實習過程中向指導教師詢問學生的各方面狀況。
第三、能夠增加實習體育教師組織教材教法的經驗。
在編寫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反思與總結,通過指導老師的指導與傳授技巧和方法,經驗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不斷增加。在實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向指導老師請教組織教材的技巧與方法,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與歸納總結,增加各方面的經驗與技巧。
2.2 教案編寫和實習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性分析
2.2.1實習體育教師的教案編寫的基本情況
通過對實習學生所編寫教案的查閱發現實習教師教案編寫格式和形式比較合理,但在課內容系統性不強,組織教法上顯得比較單調,缺乏新意,尤其在教學手段的安排上存在不足,很難與學生產生互動。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有超過一半的實習學生認為課前編寫教案對自己來說是一件難度較大的事情。所以學生的教案編寫能力有待于提高,在創造性與靈活性上要狠下功夫。
造成實習教案的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主觀原因:主要是實習教師對待實習的態度,通過調查得知絕大多數實習學生對教育實習很重視,態度是非常端正的,主要是由于自身編寫教案能力的欠缺。要通過不斷的實踐、不斷的鍛煉、不斷的自我總結才能提高教案的編寫能力
2.2.2 實習體育教師教案質量與課堂效果的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顯示:課堂效果好壞相對的這次課的實習教案寫的質量好壞成正比。也出現少數教案寫的一般的和差的同學的課堂效果好,經觀察分析得出課堂效果好壞與實習同學的運動技能、語言表達、課堂組織、臨場應變、合理的利用場地器材、學生對實習教師態度等因素有關;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
因次:實習體育教師在上每一堂課之前必須得認真編寫教案,認真做好課堂設計,考慮周密。
2.2.3 實習教師教案質量與學生對課堂效果滿意的調查
通過統計分析得出,實習教師教案質量寫的較高的相對應的課堂效果讓學生的滿意度就比較高,從總體上可以歸結:對于實習體育教師來說,實習教案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課堂效果的好壞。要想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第一步必須把實習教案質量提高上去。
2.3 對提高實習體育教師教案質量的思考
實習體育教師教案質量的提高需要在實習之前有足夠的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提高與反思才能夠編寫出高質量的教案,07級其中一個班級在這方面做的很好也可以說是個榜樣,這次教學習的學生總共一百多人,這個班級實習的學生12人占總人數的10%,最終評出40個優秀實習生,該班被評上的人有8人占總人數的20%,參加跟隊實習評上優秀實習生的占全班總人數的75%。優秀實習生榮譽是對實習生在實習中各方面能力的肯定。該班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獲得該項榮譽呢?通過了解得知該班級在大三開始每星期就固定有兩次出早操的時間,每次早操由該班的一名學生寫教案并代課,按學號依次輪流。早操的教案全部要交給班主任,早操期間班主任在現場觀看課后并進行指導,教案給指出問題并讓他們做修改后再次交上。在這整整一學年內該們每人都認真對待每次早操并且堅持到學年末。該們班級的這種早操是在年級里面唯一的,在這一學年里通過班主任和每位同學的努力付出,全體學生為他們這學期的實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這次實習對于該班級來說是成功的,成功是屬于有準備的人的。只有提前做大量充分的準備,當該發揮時候就從容不怕自信;就能夠很好的完成任務。只要每位實習學生對每次課認真對待考慮周全全力準備,都會寫出質量不錯的教案。在每次課前對整堂課進行周密的設計,考慮周全,認真用心。
這可以對于以后的每屆學生提供建議:能以班級的形式組織每周固定的1-2次早操,每次都寫教案上課,教案找班主任或者老師批改。提早為大四時候的實習做準備,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學校的術科老師在上課時能夠安排一些課時讓學生備課寫教案上課,提早為學生的實習和未來做準備。學生自己平時要主動積極為自己創造機會,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對自己負責。
3 結論
3.1 高質量的編寫教案能夠促進實習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3.2教案質量是影響課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取得好的課堂效果首先必須編寫高質量的教案。
3.3 83%的教案質量編寫較好的相對應的課堂效果也比較好。
3.4 提高編寫教案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的實踐,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偉健.體育教育專業實習基本能力的信息反饋與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3.30
[2] 黃利落.落實體育教育實習質量管理評價體系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建議[M].蘭州學刊.2008.6.15
[3] 趙激揚;莫超群.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教育實習的調查分析[M].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4.12.30
篇3
1 教學指導思想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提出(以下簡稱《標準》),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生物科學的研究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展過程?!稑藴省纷⒅匾龑W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并能運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
基于《標準》的這一理念,本節課將學生熟悉的水果催熟問題與教科書中還原糖的檢測實驗相結合,定量測定實驗數據。學生親眼觀察到香蕉由綠色變為黃色的生命現象,并透過現象研究本質,測定還原糖含量的變化。在《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2049計劃)》的科學概念中列出了“測量”“實驗”“模型”等,本實驗以此為啟發,著力于定量實驗與模型建構。在定量測定數據過程中,學生學會原始數據的處理與轉換、標準曲線的分析與比較、異常數據的分析等,制備各種模型的建立。學生運用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解決問題時,并深刻理解植物生長調節劑、酶、基因表達等生物學概念,培養了生命觀念、社會責任、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等核心素養。
本節實驗課的教學思路如圖1所示。
2 實驗教學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實驗是基于浙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實驗的拓展,教科書實驗是定性分析,本實驗進行量化,采用定量分析的數據更具說服力。本實驗教學也依據《標準》必修3第一章具體內容標準“評述植物激素的應用價值”,融入香蕉業普遍采用的乙烯利催熟香蕉的操作。測定還原糖的方法則借鑒生物技術實踐模塊中選修一第三部分泡菜的腌制和亞硝酸鹽的測定中的活動建議:嘗試用比色法測定其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本實驗采用本尼迪特試劑作為顯色劑,反應并比色,采用分光光度計精確測定數據。本實驗既源于課本,也是課本實驗的融會貫通與升華,是對教材實驗的再處理。
2.2 學生分析
本實驗的操作者是高二選考班學生,已經學習了高中生物全部的必修知識,完成必修模塊要求的所有實驗,具備較強的實驗操作能力;初步學習了生物技術實踐模塊的部分知識,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經過初中和高中的學習,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有了較大提升,有初步科學探究的能力。
2.3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分析實驗原理,實施可行的實驗方案;
(2) 利用數學方法處理、分析數據,聯系相關生物學知識。
教學難點:
(1) 處理數據,將實驗數據轉換成坐標系。突破策略: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制備標準曲線的原理,將實驗數據對比標準曲線進行計算。為了降低學生處理數據的難度,用辦公軟件Excel設計好實驗數據的轉換函數公式。建立坐標系時,引導學生用描點連線法,使實驗結果更加直觀。
(2) 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突破策略:用比色法定量測定還原糖的含量,學生操作起來費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培訓實驗操作,培養教學小助手來操作電動離心機和分光光度計,節約部分時間。同時注意加強各小組內學生的合作,如研磨時,要求每個學生研磨一組,加強學生對實驗的參與度。
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簡述乙烯的作用與產生部位;辨別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評述與實驗相關的酶的知識、基因表達、植物激素相互作用。
能力目標:運用分光光度計測定測定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含量;運用數學方法處理、分析實驗數據;嘗試建立還原糖含量與時間、不同乙烯利濃度的坐標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過程,培養數據分析、轉換能力;關注社會生活熱點,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水果行業的運用;養成合作探究、交流的學習習慣。
4 教學準備
4.1 學生方面
收集有關植物激素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查閱有關比色法測定還原糖的方法與步驟;學會設計實驗步驟;學會操作分光光度計和電動離心機等設備。
4.2 教師方面
多次摸索實驗過程,將繁瑣的還原糖測定流程簡化,并與學生已學的知識結合,便于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繪制相關指數極高的標準曲線(R2=0.998),供學生計算樣品中的還原糖含量。
4.3 儀器與材料方面
準備好電動離心機、分光光度計、恒溫水浴鍋、電子天平、計算機分析軟件、試管、容量瓶、研缽、量筒、移液管、洗瓶、紗布等。
5 教學過程
5.1 情境導入
教師展示圖片及資料,并提出問題:由于成熟的香蕉軟熟易損,香蕉一般都是采摘青果以便于長途運輸后銷售。青果很難完成自熟過程,在上市前往往都要人工催熟。用什么物質進行人工催熟?
學生充滿好奇,積極思考,歸納。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香蕉催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用生物學知識聯系實際的社會責任意識,培養核心素養。
5.2 復習知識
教師設置問題串:什么是植物生長調節劑?乙烯的作用與產生部位是哪里?香蕉成熟過程中外形會發生什么變化?測定香蕉中還原糖的方法是什么?
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層層遞進,復習關于植物激素的知識。
設計意圖:采用問題串的形式遞進復習知識,順利引出本尼迪特試劑測定還原糖,做好本課鋪墊。
5.3 針對假設,設計方案
教師展示兩個課題:① 探究乙烯利催熟香蕉過程中還原糖含量隨時間的變化;② 探究不同濃度乙烯利催熟香蕉過程中還原糖含量的變化。課前,學生自主分組,提出探究的問題,作出實驗假設,設計實驗方案,課堂展示。
學生根據興趣自主分組,填寫相關內容。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填寫,節約課堂時間,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思考。
5.4 評價實驗方案
教師展示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讓其他學生評價,并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教師自制Flas展示實驗原理,引導學生理解實驗原理。實驗原理:樣液中的還原糖與Cu2+反應,生成Cu2O紅黃色沉淀。藍色的本尼迪特試劑因此會失去部分Cu2+而脫色。在590 nm波長光下比色測定吸光度。隨著還原糖含量升高,Cu2+與還原糖反應形成紅黃色沉淀越多,離心后殘留在上清液中的Cu2+越少,吸光度值越小。
學生評價同學的實驗方案,歸納出實驗設計遵循的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量原則、科學性原則等,并學會分析變量。
設計意圖:教師以生為本,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科學思維,注重理性思維核心素養的培養。
5.5 實驗操作,測定還原糖含量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從外形上分析各組香蕉的變化,補充測定還原糖含量實驗的步驟,并自制PPT提示電動離心機的使用要點。
學生根據觀察,比較香蕉在硬度上與顏色上的變化,并根據實驗步驟仔細操作實驗,定量測定還原糖含量變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嚴謹地操作實驗、學會合作。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
5.6 收集數據
教師講授標準曲線的制備過程,分為5組,如表1所示。測得的吸光度值的差值(表2)即是Cu2+的減少量,與還原糖含量呈正比關系。在590 nm波長光下比色測定吸光度,脫色程度就是吸光度差值,因此可建立如圖2所示的標準曲線,推算出樣品中還原糖含量。
教師分析還原糖含量計算公式:還原糖含量=(樣品濃度×樣品總體積)/樣品總質量(g/Kg)。
學生理解標準曲線的意義,收集實驗數據,計算還原糖含量。
設計意圖:分析化學實驗中,常用標準曲線法進行定量分析。一般用葡萄糖標準曲線計算還原糖的含量。教師已經設計好Excel的輸入模式,便于學生計算。
5.7 分析結果
兩大組各派一個代表上黑板建立還原糖含量與時間或乙烯利濃度的坐標系,進行數據轉換。教師要求學生分析自己組的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對兩組數據進行橫向對比,分析數據差異的原因;對異常數據進行重點分析。
學生自主分析,講述給全班同學聽。有學生對兩組數據的差異展開分析,產生疑惑:
① 為什么不同濃度乙烯利處理的那組數據上升明顯?
② 乙烯利越高催熟效果越好嗎?
……
設計意圖:教師創造平臺,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組內合作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斷將問題深化。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建立模型、分析模型等理性思維核心素養的培養。
5.8 交流總結
教師設置問題串,總結本實驗:香蕉勻漿為什么要在熱水中加熱?香蕉在自然狀態下也能成熟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植物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什么?這樣引導學生提出想繼續探究的課題。
學生回憶酶、細胞膜的選擇透性、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等相關知識,并說出自己想繼續探究的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實驗,使學生對實驗有更深入的理解,拓展思維,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究。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看待生物體,培養生命觀念的核心素養。
6 教學反思
6.1 本實驗具有以下創新之處
(1) 密切聯系生活。本實驗將教材中“生物組織中還原糖的檢測實驗”、評述植物激素的應用、“亞硝酸鹽的定量測定實驗”進行綜合拓展,將社會生活熱點“植物激素催熟水果”融入課堂,讓學生在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情境中,帶著極強的求知欲展開實驗。本實驗既有乙烯利的催熟實驗,也有還原糖的測定。教材中關于還原糖的測定實驗是定性實驗,只是讓學生觀察有沒有紅黃色沉淀。而本實驗改進為量化實驗,引導學生觀察了實驗現象后,測量其中的還原糖的含量,用數據證明實驗預想。這也體現生物學科由現象到本質的科學思維。
(2) 選用新的材料。還原糖在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教材實驗時,一般采用還原糖含量高,但是顏色較淺的生物組織,高中生物實驗常用的材料是蘋果、梨子、白蘿卜。本實驗采用的是香蕉。香蕉比蘋果和梨子更易研磨,也更易催熟。研磨時加入少量的二氧化硅,可以使研磨更加充分。
(3) 運用先進儀器。分光光度計的使用雖然在生物技術實踐模塊中提到,但是很少有學校開展該實驗。學生感覺這么“高端”的儀器離自己很遙遠,操作的時候非常興奮。其實分光光度計的操作比較簡單,如果教師應用于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可以將許多學生實驗定量化,比如測生物組織中蛋白質的含量、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等,可拓寬學生的思維,也讓生物課堂更加有趣、嚴謹。
6.2 實驗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實驗是學生非常重要的技能,也是教師的重要技能。本實驗操作非常繁瑣,量化實驗比較精確。教師有必要在學生實驗前積極探索,發揮先行者作用,摸索出最適合學生實驗的方案。比如本實驗中還原糖的提取,教師嘗試多種方案,將香蕉在榨汁機中榨汁,在攪拌機中攪拌,雖然能得到勻漿,但是還原糖流失嚴重。最后,采取讓學生研磨的方式,盡量減少還原糖的流失。同時為了讓細胞中還原糖釋放,讓學生研磨時加入少量的二氧化硅,并放在90℃水浴鍋中水浴加熱,以破壞細胞。加熱時,錐形瓶易傾倒,筆者自制“固定裝置”,能穩定加熱錐形瓶。離心時間、轉速的控制、標準曲線的制作等都需要教師在課前摸索出最佳方案,以減少課堂上學生的實驗誤差。
篇4
一、應題設景,自主探究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探究學習是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學習環節。在這一學習環節中,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探究活動,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利于幫助學生在科學實踐和探究活動過程中建構認識,學習和掌握知識。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探究的目標、方法、要求、探究過程、實驗器材、探究時間等,確保自主探究的順利進行。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巡視,深入到各學習小組中間共同研究,發現問題及時點撥指導,確保學生能順利完成實驗探究,達成學習目標。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要強化相互合作,鼓勵他們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探索研究對象,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創新意識。
二、合作交流,展開討論
針對學案設計出的問題或學習中遇到的疑惑,教師要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間的交流,全班學生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精講點撥。教師在學生開展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是否真的在討論,討論是否有意義,督促學生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思想,幫助學生控制時間和進度,積極從諸多的反饋信息中發現學生的知識、思維和技能的缺陷。教師精心組織引導,使雙邊的或多邊的合作交流自然而深入地展開,并得到滿意的結論。指導小組成員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相互合作與交流,能夠消除分歧達成共識,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生給予個別指導。在小組的合作交流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當及時、適當地加以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 三、師生互動,多向交流
課堂上的互動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在導入階段,教師以啟動學生的學習動機為目標,是師生間形成共同目標的互動。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學生通過教師編制的學案或提出的問題自學,是師生間進行的“問題互動”。在“合作交流”過程中,除了生與生、組與組的合作與交流之外,還有在學案所創設的認知情境中,學生與書本、與社會、與大自然間的交流互動。在“師生互動”與“精講點撥”階段,是師生間、學生間的思想、方法、情感的交流與互動。在鞏固訓練階段,是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知識之間的互動。
四、精講點撥,開竅生智
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從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過程中的反饋信息中發現學生的知識、思維和技能的缺陷進行精講點撥。教師在精講過程中,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揭示規律性。不僅要講知識,更重要的是講方法,講思想。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發揮在教學活動中的組織、引導、激發和點撥的作用,而不能代替學生思維、動作的想法和行為。師生互動就是要讓課堂動起來,教學語言盡量做到生動、形象、幽默、準確、親切,對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論對錯都予以鼓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教學信息的吸收與消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鞏固訓練,加深理解
篇5
自教育改革提出科學教育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與要求之后,許多教育工作者將研究的重點轉向了這一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而忽視了科學探究最終的核心目標——科學概念的掌握與運用。我們奮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更是不例外,什么是科學概念?科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如何利用探究式的科學活動建構幼兒的科學概念?我市課題協作組開展了“幼兒如何在科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科學概念”的課例研究。
具有典型性的中班數學教案的《抓糖果》為例,在實例的基礎上進行手研究。
二、原行為階段案例分析
(一)教案簡述
目標:
1.通過抓糖果、數糖果,引起幼兒對抓握方法的關注及興趣,同時引導幼兒感知手的大小與所抓糖果數量之間的關系。
2.樂于傾聽和分享同伴、教師的觀點,共同參與探究的過程。
過程:
1.生活引出,發現問題;
以做客請吃糖的情境再現引出主題,
提問:有一位客人想得到更多的糖,但只能抓一把,怎么辦?
2.嘗試操作,收集證據;
幼兒按自己的方法嘗試抓糖果,
提問:你抓了多少糖,你是怎么抓到這么多糖的?
3.驗證方法,得出結論;
幼兒用新方法再次操作抓糖果,驗證方法。
(二)問題及問題分析
1.幼兒能做卻不會說。在第一次的抓糖果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幼兒已經能夠采用“張大手、用力按、使勁抓”等辦法盡量多地抓取到最多的糖果,但在操作前的猜想環節與操作后的交流環節中卻無法說出自己是怎么做到(抓到這么多的糖果)的三個因素,
2.科學概念非幼兒主動探究獲得。一部分幼兒能說出“張大手”,極少有幼兒能說出“用力按”和“使勁抓”的方法,使第二次的操作變成了純屬的模仿活動,嚴重違背了科學活動幼兒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
三、基于問題的理論學習與反思
1.明確概念——什么是科學概念。
基于劉占蘭博士的文獻《幼兒科學探究中的科學概念》文中指出,5~12歲的兒童應該在學習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過程中,掌握一些重要的科學概念,科學概念并非事實性的知識,而是在經驗基礎上的抽象與概括。
2.厘清思路——如何轉變科學概念。
對照文本,我們發現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手的大小與所抓糖果數量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科學概念,它只是概念形成前的一般科學經驗。案例中的核心目標是幼兒理解空間大小的基礎,教學所追求是關于“空間關系”的科學概念。概念引領經驗的轉變,經驗的轉變又受幼兒原有經驗的影響。達到次科學概念的關鍵經驗是什么;幼兒的原有經驗是什么;如何轉變幼兒的原有經驗,突破概念的關鍵經驗?教學需要進一步地調整。
四、教學的調整及實踐
(一)調整教學
生活引出,關注主題;猜禮物:個別幼兒嘗試在看不見的桶內摸抓糖果。
(二)嘗試操作,收集證據
1.教師交代規則,幼兒輪流從筒中抓一把糖果,放入碟中。
2.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數糖果并做記錄。
3. 觀察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抓得多,有的小朋友抓得少?
請抓得最多的幼兒與抓得最少的幼兒上來驗證幼兒討論的結果。
4.教師抓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組織幼兒事先猜測教師能抓幾顆糖,并說出理由。
5.討論:為什么老師的大手反而抓得少了呢?
教師總結幼兒討論出來的方法。
(三)驗證方法,得出結論
1.幼兒嘗試用新方法抓糖。
2. 數糖果的數量,記錄并觀察結果。
(四)延伸問題
生活運用策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得收拾散落的糖果?”,“為什么這么做”等。
(五)策略的具體實施
1.挖掘原科學經驗(無意識行為向有意識行為的轉變)——架橋策略 。
“對比一下你的糖果數量與同伴的數量,你們發現什么?”幼兒利用直觀的“數據對比”很快地發現不同對象抓取糖果數量不同的現象。教師緊接著拋出了關鍵性的問題:“為什么會有的多、有的少呢?”幼兒:“因為有人手大,有的人手小”。 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吸引了幼兒的注意?!澳敲矗鞘执笞サ枚?,還是手小抓得多呢?”……“怎樣才能證明你們的想法是對的?”
2.呈現關鍵經驗——反例補充策略。
“為什么我的手大但是抓得糖反而比你們少呢?”教師在“角色互換”中故意呈現出錯誤證據,從反面來引導幼兒了解“用力按、使勁抓的方法可以聚攏糖果,縮小糖果之間的空隙”的現象,用同化舊概念的方式形成完整的新概念。
篇6
法制教育主題班會教案1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基本法律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守法觀念。
2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了解并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3通過案例分析與學生的討論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觸目驚心:
據統計,在我國,25周歲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總數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漸攀升,每年新產生的少年犯人數竟高達15萬。這些犯罪行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響外,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樣才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學生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自律,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則十分必要。
二、你對國家的相關法律知道多少?
1、說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規。
2、師總結并出示課件。
法律詞典:
違法--指違反法律規定,危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利益,依法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對正常社會秩序的破壞,對公民人身權利和公私財產等合法權益的侵犯,
犯罪--指嚴重危害社會,觸犯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三、合作交流:
問題1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自己有沒有不良行為?
問題2、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自身原因還有什么?
自我預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大量事實證明,不良行為習慣正是走向違法犯罪的開始。青少年要從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堅決摒棄不良行為。
法制教育主題班會教案2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基本法律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守法觀念。
2、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了解并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3、通過案例分析與學生的討論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觸目驚心:
據統計,在我國,25周歲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總數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漸攀升,每年新產生的少年犯人數竟高達15萬。這些犯罪行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響外,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樣才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學生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自律,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則十分必要。
二、你對國家的相關法律知道多少?
1、說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規。
2、師總結并出示課件。
法律詞典:
違法——指違反法律規定,危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利益,依法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對正常社會秩序的破壞,對公民人身權利和公私財產等合法權益的侵犯,
犯罪——指嚴重危害社會,觸犯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三、合作交流:
問題1、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自己有沒有不良行為?
問題2、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自身原因還有什么?
自我預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大量事實證明,不良行為習慣正是走向違法犯罪的開始。青少年要從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堅決摒棄不良行為。
法制教育主題班會教案3
課題名稱:
學會依法保護自己。
教學目標:
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保護他們。兒童本身更有責任保護自己。教育學生有緊急避險的權利,要保護自己的生命權,生命只有一次,保護自己的生命權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隨機應變機智靈活地與壞人壞事作斗爭,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重點難點:
1、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學會用合法的手段機智靈活的處理問題,避免自己身陷險地或脫離險地。
教學方法:
事例引入,激發興趣。抓住重點環節,深入領悟。問題討論,拓展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起維權大家的話題一定很多,那你們知道自己有什么權力嗎?(使學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
2、你們還有生命的權利,有緊急避險的權利。當遇到特殊情況時要隨機應變機智靈活的保護自己。請看這樣一個事例。(大屏幕顯示事例內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問題,說說自己的理解
1、看了這個事例,你們能說說于杰是怎樣脫離虎口的?
2、于杰是個什么樣的孩子。你向于杰學習什么?
(二)結合實際。說說身邊的故事。
根據書、保,收聽廣播,上網搜索的材料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少年自護自救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三)討論(大屏幕出示討論內容)
遇到下面的情況你該怎樣辦?(可選擇2—3個感興趣的話題說說自己的做法)
1、當你獨自一人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你該不該開門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隨你,你該怎樣辦呢?
3、當陌生人送你連環畫,說是送禮物時,你該怎樣做?
4、一個人自己回家,開門如發現屋內凌亂,或有味異時,你應該怎樣做?
5、當你一人在家,有人說,你的爸爸或媽媽讓他來接你去單位,你去不去?
6、當不認識的人送給你糖果、飲料等誘人的食品時,你該怎樣做?
7、放學后,有陌生人搶你的書包,或威脅索要錢財怎么辦?
8、當你被壞人挾持后,你將怎樣想辦法逃離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保護自己懲治犯罪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請大家多關注。中央一臺的“今日說法”,天津衛視的“案與法”等法律節目并從中學到一些法律知識得到啟迪。
教學反思:
篇7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項目課程;改革
信息網絡的大面積推廣給高職包裝設計實訓課程帶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更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技能要求。因此,高職包裝設計實訓課程必須進行教育改革,改變以往課堂教學方式,引進現代化教育技術,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弱項與盲點進行完善,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
一、傳統教學弊端
(一)教學示范局限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示范比較單一,基本以掛圖、包裝實例或者書籍為主。學生在接受教學內容時,受到距離的影響,視覺刺激效果不明顯,導致視覺感覺模糊,尤其是對于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他們的自覺性不高,綜上所述,教師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1]。
(二)教學設計簡單
由于教學條件有限,導致教學資源的短缺,傳統包裝設計實訓課堂的課程設計單一,基本上都是圍繞“板書-教案-作業”固定模式,這樣簡單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教師對軟件掌握不熟練
電子技術的發展促進軟件的更新換代,部分教師由于一直致力于教學工作,對軟件的接觸較少,很多專業教師缺乏對軟件的學習,致使他們對軟件操作的指導能力有限。教師在教學中,只側重設計創意教學,而實訓方面的教學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即使部分教師存在實訓意識也是根據學生的喜好而擬定題目。這樣的實訓缺乏實際意義,而且實訓沒有針對性,導致實訓內容不符合企業實際工作的要求[2]。
二、項目課程改革
(一)教學內容改革
在教學中,教師將項目融入教學的全過程,同時控制項目推進過程,最好是由淺入深,對傳統教學結構進行改革,打破以往教學理論模式,在案例和項目教學中,教師導入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逐步深入了解知識。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進行創新,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包括包裝設計、包裝結構、印刷工藝等內容,使包裝設計課程更符合企業的要求,學生參與項目全過程,包括從設計到印刷,促使學生技能掌握更全面[3]。
(二)教學方法改革
1.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教育領域的教學改革,教師開始采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可以更直觀更立體地展現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而對于高職包裝實訓設計項目而言,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講課,通過屏幕展現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前應做好教學設計,內容形式新穎,教師可將內容做成PPT,在PPT內添加音頻和視頻配合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正確認識整個工作流程,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某高職教師在實訓課堂的教學,該課堂實訓的項目為一款糖果設計包裝,這款糖果是跳跳豆糖果,針對消費人群為兒童,教師在課堂播放PPT,PPT內容為以往糖果設計包裝流程以及相關視頻,使學生可以直觀感受整個設計過程,教師再系統進行教學,使學生學習效果提升。
2.采用啟發教學,促進學生思考
對于高職包裝設計實訓項目,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啟發式教學,傳統教學中教師灌輸知識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而不進行思考,從而使學生失去主觀能動性,現代教育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啟發式提問,再加以引導,逐步打開學生思維,實現教學的創新[4]。
三、現代教育的應用
(一)采用計算機教學,自制教學課件
包裝設計實訓項目本身是一種實踐操作的工作,它以視覺創意為主,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優秀作品以及案例。由于這些材料的來源廣泛,教師如果想將書籍上的材料進行立體展示,就需要借助投影儀、掃描儀等設備,還需要相機間接轉換,使其符合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應借助各種教學軟件,制作課堂教學軟件,提高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可將企業的包裝設計印刷整個過程通過PPT的形式進行呈現,使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整個包裝設計過程。
(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通過網絡資源收集材料,做好項目實施工作
項目化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求學生體驗項目的完整過程,因此,在項目實施前教師應該提前安排工作任務,按照實際的包裝設計程序布置任務。在設計之前,教師應該要求設計人員做好充足準備,并要進行相關市場調研,根據調研結果設計方案,學生可以分工協作,以小組的形式分工完成任務。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學員應該利用龐大的網絡資源,搜索有價值的信息,然后將信息進行整合,最終確定設計方案。
(三)幫助學生熟悉軟件,輔助完成包裝設計
1.平面圖設計
整體平面設計就是指在包裝設計中,設計者將包裝界面中涉及的內容,通過平面設計軟件進行整體排版設計的全過程,其中包括文字設計、圖形設計、圖文編排等內容,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熟練使用電腦軟件圖,使學生運用電腦軟件進行整體包裝平面設計,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2.立體包裝設計
在進行包裝設計時,立體包裝效果圖設計過程可分為以下幾點:首先,要利用設計草圖方案。在進行草案設計時需要用到的軟件是Photoshop和Ado-beIiiustrator,再運用3D軟件技術,進行包裝立體感受以及透視關系,并且營造包裝展示環境,還有包裝容器的設計與建模。然后進行貼圖設計。在三維軟件中,通過賦予模型材質并將貼圖分別對應不同結構面,確定結構圖的輸出角度,渲染輸出,對方案整體設計進行修改補充。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將設計稿進行工程設計,確定結構尺寸,使設計者能夠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
(四)制作試題庫與網絡資源,教師與學生共享
1.試題庫建設
傳統采用試卷進行理論考核的方式已經被淘汰,現代教育技術推崇的是設計試題庫的考核辦法,改變原有的學期考核制度,形成階段性的項目化考核的方式,教務人員將包裝實訓設計項目的考核做成計劃書的形式,而考核內容也摒棄了以往知識理論的考試,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考核內容以電子形式提交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計劃書的內容進行評分,最后刻成光盤保存到檔案庫里[5]。
2.電子資源建設
電子資源庫進行分門別類的建設,將教學文件在QQ群里與學生分享,教學文件涵蓋優秀案例、學生作品、教學相關要求等相關內容。這樣的資源分享形式減少了學生資料收集的時間,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項目操作。
四、結語
現代教育的發展促進傳統教學的改革,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改變原有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更加貼近工作內容。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課堂,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也促進教學的不斷進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黃艷雁.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高職實踐教學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5(10).
[2]張曉波,羅兵,徐軍.淺析包裝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與實訓[J].包裝世界,2013(02).
[3]羅兵,張曉波,徐軍.高職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究[J].包裝世界,2012(06).
[4].2012年《職業教育研究》總目錄[J].職業教育研究,2012(12).
篇8
單元教學內容: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
單元教學重難點、關鍵:
1、重點: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難點:數100以內數,特別是數到幾十九、下一個整十數應該數幾十比較困難。
3、關鍵: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別注意講清數位的意義,使學生在理解數位的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讀法和寫法。了解數位的意義包括知道數位的名稱、數位的順序、每個數位上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單元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2、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和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懂得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個位、十位的數位的概念。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夠正確地、熟練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4、能夠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單元教學準備: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課件。
單元課時安排:約6課時
模范小學教師授課教案
2018—2019年度第二學期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
設計者
***
課題
數數 數的認識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內各數的過程,感受100以內各數的大小。感受100以內務數就在身邊。
2.使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獨立地數100個物體,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對計數單位“一”“十”“百”有一個感性認識。
3.使學生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4.培養學生數數的興趣和估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數數過程中,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數應是多少。
教學難點
1、讓學生清楚地掌握數的組成,分別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2、脫離生活,學生要學會抽象地感受100以內的數,初步建立起數感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糖果、花生、小棒、橡皮筋若干個
課件鏈接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教學主題圖
1.加深理解20的多少。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大草原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大草原看一看,你們想不想參加?哪咱們就出發吧!
(2)(出示課件)瞧,藍天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多美呀! 小精靈給大家提問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來了多少只羊嗎?
(3)學生匯報答案。
3.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到底有多少只小羊呢?最準確的驗證方法還是得一只一只地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0以內數的數法和組成。
二、教學例1:數數量是100的物體
1.數100根小棒(或100塊糖果、100本練習本等)。
讓學生四人一組互相合作,共同數出100顆花生等作為禮物送給“手拉手”學校的小朋友們。
2.匯報數100顆花生的數法。
教師先表揚在數數過程中合作得好又數得正確的小組,然后請幾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本組的數法。
講解:學生 數到三十九時,注意讓學生理解三十九的下一個數是四十。然后接著數。
3.通過課件展示小精靈數100根小棒的方法,之后學生對這種數法予以評價。
4.數100根小棒。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按小精靈的數法數出100根小棒。
5.引導學生概括: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通過小精靈提出問題: 個一是十, 個十是一百。引導學生觀察數好的10捆小棒,同桌相互交流,概括出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學生說完后,教師板書,使學生在數數過程中直觀感知計數單位“一”“十”“百”。
6、練習、35頁做一做
三、教學例2:
1.擺出70、46根小棒。
邊擺邊思考,怎樣擺才能一下子看出是70根、46跟?并說說是怎么擺的。
2. 想一想七十有____個十組成。____個一 ,四十六有____個十,____個一組成。指名學生匯報 。
3、 做一做:(出示課件:35根小棒)然后提問:圖上有多少根小棒?那三十五有____個十,____個一。
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匯報。
4.讓學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說出兩位數,另一個人說說它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然后互換。
四、課堂作業
1.課件出示 先讓學生整體觀察,然后估一估“有多少個夾子”。
2. 估一估共多少塊糖?
3、38頁數數。
4、數一數、填一填
五、小結
組織學生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六、課后作業
讓學生課后數數主題圖中小羊的只數,每數十只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只羊,檢驗自己剛開始時估的對不對。
讓孩子先估算再確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也能讓學生對100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具有隨機性和生成性
板書設計:100以內數的認識——數數、數的組成
10個一是一十
10個十是一百
課后反思:
模范小學教師授課教案
2018—2019年度第二學期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
設計者
***
課題
讀數 寫數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教學難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課前準備
課件
課件鏈接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
1、開火車數數。從15起,5個5個數到100,從48起,2個2個數到78。
2、全班齊數數。從100倒數到78,從10起,10個10個數到100。
1、小游戲:分組抽簽讀數。
(1)數出尾數是0的數來。
(2)數出尾數是5的數來。
(3)數出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來。
(4)數出個位是9的數來。
“剛才我們用各種方法數數,可以2個2個數,5個5個數,10個10個數,還可以順著數,倒著數,說明小朋友們對100以內數的數法掌握得很好,小朋友們真聰明!”
2、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寫數 。
(二)學習新課:
1、出示紐扣圖:
(1)、數一數三種顏色的紐扣分別有多少顆?
讓學生說出數數的方法,表揚最快的孩子。(先圈后數)
(2)、學生匯報
(3)、師:這些數怎樣讀寫呢?(學生討論)
(4)、教師用小棒表示,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個一個地撥出40、27、33、集體訂正。
師:33中的兩個3意思一樣嗎?
(5)、學生練習寫數,集體訂正。
2、三種顏色的紐扣共有多少顆?
(1)、先算出總數,一百怎樣寫呢?
教師在計數器十位上一個一個地撥,撥到9時問“再撥一個是多少?是100)一百由幾個十組成?” (板書:10個十是一百)
“10個十是一百,應該這樣表示?”
“ 我們看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有什么特征?”(百位上只有一顆珠子,個位和十位都沒有珠子)
3、指名回答,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師板書: 百位 十位 個位 )
“誰知道這樣讀寫100?”(注意個位和十位上沒有數,所以用0占位)
指名上黑板板書,要求100的讀法和寫法都寫出來。(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讀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
百位 十位 個位
寫作: 1 0 0
讀作: 一百
(三)練習鞏固:
1、37頁做一做。
2、學生獨立完成37頁第1、2題,指名上黑板寫數,全班對答案。
3、教師指導學生看圖,再獨立完成39頁第4題。
4、完成39 頁第5-8題。
(四)、作業:40頁9—12題。
游戲是孩子們喜歡的游戲,用它激發學習興趣。
掌握數數方法,數的
既快又對。
用計數器邊播邊問,便于孩子記憶,達到全面掌握的目的。
板書設計:100以內數的認識——讀數、寫數
10個一是一十 百位 十位 個位
10個十是一百 寫作: 1 0 0
讀作: 一百
課后反思:
模范小學教師授課教案
2018—2019年度第二學期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
設計者
***
課題
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熟練數數的習慣,以及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會獨立思考,與他人合作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能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并交流思維過程、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及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比較
課前準備
課件
課件鏈接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舊知
1、一個數的個位上是6,十位上是8,這個數是()。
2、按規律填數:
0 10 () 30 () () () 70 () ()
100
二、新課講授
1、展示數字表,要求學生展示自己填好的空格,并且已經按要求涂上相應的顏色。
2、通過讀數字表,觀察涂好顏色的數字,引導學生左右、上下、交叉觀察、比較,找出有趣的排列。
學生觀察討論,“表中這些數的排列有什么特點?”(師指名回答)
生1:通過給十位上是3的數涂上綠色,發現每行中前9個數的十位上的數相同。左右相鄰的兩個數相差1。
生2:通過左右(或橫著)看,發現每行中前9個數的十位上的數相同。左右相鄰的兩個數相差1。
生3:通過給個位上是3的數涂上黃色,發現這些數的個位上的數字相同,上下相鄰的兩個數十位上的數字相差1。上下相鄰的兩個數相差10。
生4:通過上下(或豎著)看,發現這些數的個位上的數字相同,上下相鄰的兩個數十位上的數字相差1。上下相鄰的兩個數相差10。
生5:通過交叉看,發現從左上到右下這一斜行中的數個位、十位數字相同。
生6:通過交叉看,發現從右上到左下一行數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數從1開始逐漸增大到9,而個位上的數則相反,從9開始逐漸遞減到1。
3、41頁做一做
4、師小結:1—100以內數的排列非常有趣,從橫看、豎看、斜看都會發現不同的排列規律。
5、學習比較大小
(1)、出示課件,要求學生先讀數,再寫數。然后再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2)學生匯報,交流不同的比較方法。
(3)師引導:怎樣比就能很快的知道那個數大,那個數???
方法:37的十位上是3,表示3個十,42的十位上是4,表示4個十,所以37<42。
25和23的十位上都是2,表示2個十,不能比較出誰大誰小,再看個位,23的個位是3,25的個位是5,所以25>23 。
(4)師生一起總結: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時,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這個兩位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再看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這個兩位數就大。
三、各種練習,鞏固新知
(1) 42頁做一做1、2題
(2)44頁做一做1、2、3題
四、全課總結
如何比較兩位數的大???
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時,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大,這個兩位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再看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這個兩位數就大。
學生通過觀察、分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技巧。
通過自己的自學,既掌握比較的方法,又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百數圖
課后反思:
模范小學教師授課教案
2018—2019年度第二學期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
設計者
***
課題
比多少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對性,并能夠用準確地語言進行表述。
2、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對性,并能夠用準確地語言進行表述。
教學難點
相對性的理解并能進行正確地表述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件鏈接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
1、按順序寫數。
18 26
2、62后面連續的五個數是( )
62后面的第五個數是( )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師:先估計一下:紅球、蘭球、黃球大約有多少條?然后再讀一讀 。
紅球58個、蘭球15個、黃球10個
大家一起從10數到58,數的過程體會到10到5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0多得多, 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黃球多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到15,從中感受到1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黃球比蘭球少一些。
思考:紅球和黃球比呢?
2、投影出示做一做:
桃子25個 蘋果30個 梨65個
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說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畫√) (畫)
38張45張90張
32張15張56張
2、第45頁”練習:
第4題。
根據題意 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
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你能想出幾種答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區分第幾和幾個數,有利于學好后面的新
知識。
學生多說多練,有利
于知識的掌握。
各種形式的練習,在練習中做針對性講解,達到鞏固的目的。
板書設計:
比多少
35 43 多一些 多得多
78 76 少一些 少得多
45 40
課后反思:
模范小學教師授課教案
2018—2019年度第二學期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
設計者
***
課題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2、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3、感受生活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
學會能夠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口算。
課前準備
課件
課件鏈接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诖鹣旅娓黝}。
1、36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2、5個十和7個一是( )。
3、65里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4、2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 )。
二、新授。
1、教學例8。
(1)課件演示,老師買了3包書,每包10本,又買了2 本,他老師們一共買了多少本書?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0+2=32
追問:30+2表示幾個十與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引導學生說出: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
(2)從32本中拿走2本(課件演示)。
提問:還剩多少本?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2—2=30
(3)2個一加3個十一共是多少?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30=32
(4)練習:第48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擺小棒,再對著擺的小棒寫算式。學生寫完后,指定一個學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計算,并集體訂正。
(5)烤玉米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1、4題)把得數填在教科書上。
2、做練習11的第2題。教師讀題,學生明確要求。 :“有50個學生,3個老師?!苯處熖岢鰡栴}:“每人一瓶礦泉水,55瓶夠嗎?”
(2) 學生根據題目要求獨立思考:要知道55瓶礦泉水夠不夠,要先算出什么?怎樣算?
(3) 指名說自己的想法。
讀懂題,再計算
3、讀題計算(3、5、6、7題)。
4、先說組成再計算(8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復習數的組成,為學
習新課打基礎。
讓學生用數的組成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加深對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
鞏固。
利用身邊的經常發生的事作為練習,讓學生 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
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板書設計: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30+2=32 2+30=32
32-2=30 32-30=2
模范小學教師授課教案
2018—2019年度第二學期
學科
數學
年級
一年級
設計者
***
課題
擺一擺、想一想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擺小圓片,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觀察、猜想等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3、培養學生間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間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學難點
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課前準備
兩位數的數位表,4個小圓片,投影片。
課件鏈接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
教師:在數位表中,右邊起第一位叫什么?(個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師拿出一個數字卡片“1”放在個位表示多少?(一個一)
若數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個十)
教師強調:“1”放在不同的數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個一,一個十,一個百……
二、新課。
1、出示兩上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學具)現在大家四人一小組進行分工協作,三個人擺不同的數,一個人負責記錄。
2、為什么兩個圓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數不同?
因為放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不同。
3、出示三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分小組學生動手操作,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若4個小圓片呢?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4、教師提問:
(1) 兩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3個數)
(2) 三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4個數)
(3) 四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5個數)
(4) 誰能說一說五個小圓片可擺出不同幾個數?(6個數)
教師:圓片的個數和所擺出的數的個數有什么聯系呢?
圓片的個數+1=擺出的數的個數
提問:用8個小圓片,可以擺出幾個不同的數?(9個數)
這個規律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擺的過程中,通過表格找出。
圓片數表示幾個數2334455667…………三、鞏固練習。
每個同學拿出6個小圓片,自己單獨擺一擺,可擺出多少個不同的數?
板書設計:40+6=46
6+40=46
課后反思:
篇9
幼兒園外出培訓時我聽了特級教師邵乃濟講座,《解讀童心共同成長――課改實踐與思考》是關于“學科帶頭人工作室”的思考與實踐。把對“主題日”的探索作為孩子新經驗構建的重點,并在關注分析幼兒記錄、表達等現有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經驗拓展和整合的機會。講座《幼兒園的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化成長》由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朱家雄主持。內容包括:斯波代克對早期教育課程反思,兒童發展的理論,“發展適宜性教育”,“教育適合性教育”,走向生態的幼兒園的成長,幼兒課程的再思考,高品質的好操作的幼兒園課程。
舉例:消費者3?15、愛牙日,這個日子和我們的關系是什么?從而拓展自己班的特殊日子“主題日”“分享日”。案例分析《數小鳥》從故事中可獲得的經驗,能從中得到關于“數”的一些知識和經驗,確認數量有不同的分法,要努力學習與別人分享的方法,做錯了要糾正,和朋友一起互相幫助。
舉例:活動設計“微笑”,大班“小雨點這樣想”,活動“狼和人”,活動設計“有趣的植物”。分主題“樹林里”,楓樹的煩惱,落葉,樹真好,蘋果樹。
舉例:活動設計:“小熊的故事”“小熊賞月”“幸運的小熊”“小馬過河”。大班活動“比尾巴”,小班活動“秋葉伙伴”。選擇的材料要經典,目標要清晰可操作,過程明確有彈性。課程期望達成的目標。加強教育的社會責任,提高活動材料的品質。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華東師范大學主任周合教授的講座《幼兒園的藝術化教學》。內容包括:什么是藝術化教學?從本質上對兒童審美觀的教學方式,藝術化教學鼓勵兒童用視覺語言來實現他們的探索性學習活動。閱讀、音樂和美術是誘發主題學習的主要藝術媒介。學習過程充分體現互動交流和互補。實現融洽勝于差異,共性與個性的情感社會化教育。
舉例:主題“我的朋友”設計一個海報,分六組從各個方向組合,講故事講述設計的內容。有春夏秋冬的故事、地球的朋友、愛心天使、我們身邊的朋友等。音樂表演《停機坪》、美術活動《設計一個鐘》、閱讀活動《猜猜我有多愛你》。
舉例:小班活動:寶寶停車場,這節課用多媒體讓幼兒認識標志“P”,用看信號開汽車游戲開始,認識警車、救護車、灑水車。用幫助小動物的方法來進一步了解車子的特征和用途。最后播放灑水車音樂結束活動?;顒釉O計比較合理,結合了音樂、語言的整合。但教師在上課時按教案教學,灑水車的環節在幼兒認識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沒有根據幼兒的情況提前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孩子在認識灑水車時認為是油罐車。中班活動――方臉和圓臉。這節課是感知生活中許多物體是方和圓的組合,用故事的形式來鼓勵幼兒尋找、發現周圍環境中方和圓組合的物體。方臉爺爺和圓臉奶奶各自喜歡不同的形狀的東西,要分家不能分。再用尋找、記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方和圓的組合是不能分的。
舉例:小班活動:好聽的聲音。生活中的聲音,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接著玩小瓶子裝豆子,放音樂引導幼兒為大鼓和小鼓伴奏。分組大鼓和小鼓邊唱邊伴奏。教師用裝一粒豆和裝滿豆,讓幼兒體驗大鼓和小鼓聲。最后用糖果來探索大鼓和小鼓聲。這節課比較生動和適合小班的孩子操作。
幼兒園主題教學案例分析。主題活動的展開比較深入,用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開展主題活動。例:小班“我的家”布置真實的場景,幼兒操作欲望強??蛷d、廚房、臥室。“汽車主題”有汽車圖片、玩具、廢舊材料自制汽車,汽車品牌標志區域?!帮嬃习伞睕_飲料的操作流程,用具、果珍、奶粉、樂口福?!拔沂侵袊恕眱热萦酗L味小吃,少數民族、京劇臉譜、掛燈籠、放氣球、制作神舟六號、航天基地、組合畫拼畫?!胺b店”、“我們的銀行”“休閑角”等。
舉例:中班活動:我們的鞋子,了解各種各樣的鞋,體驗穿合適鞋的樂趣。幼兒觀察鞋子、穿大人的鞋子,聽音樂“大鞋和小鞋”,比較大鞋和小鞋,說說自己的鞋,鞋子分類,數鞋子,設計欣賞鞋。最后故事“皮鞋的由來”。樹立了整合的教育觀,實現教學目標的整合。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兒個性的發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動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
舉例:大班活動:蔬菜館。在游戲中積累靈活運用數數、加法運算的經驗。游戲報菜名、逛菜場、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開蔬菜館。按數序尋找蔬菜。買蔬菜,總價格不超過8元。幼兒游戲說菜名。整個活動,孩子有前知識準備,興趣很高。發展了講述能力和計算的能力,關注過程,回歸生活。
篇10
分析:想想每次午睡時,總是翻來覆去,有時還會和對床的涵涵聊天, 指手劃腳,影響午睡秩序。當老師走過去時,他就表現的老實一點, 老師一離開,就又控制不住自己,動來動去,直到午睡活動結束。
指導策略 1.觀察想想午睡習慣不好的現象,將一些客觀因素(與對床幼兒相互 影響)進行調整,使他的午睡床位及周邊環境更利于其安靜的午睡。
2.鑒于之前,想想看到老師就比較乖的現象,這次,我就重點陪伴在 他旁邊,督促他睡覺,讓他無機可乘,相信在持之以恒這樣做以后, 他會養成獨自安靜入睡的習慣。
3.利用承諾獎勵的教育方式,激勵他進步。因為大班幼兒還是很在乎 自己得到了幾個五角星,他們同伴之間也會比較的。
二 : 大班案例:教師個案記錄 幼兒情況簡介: 姓名:祝升磊 年齡:6 性別:男 班級:大一班 幼兒表現: 寶寶剛來幼兒園雖然沒有哭鬧現象,但是比較自由,沒有什么自我約 束。比如上課時沒有注意聽講的習慣,會自己在一旁玩玩具;如玩區 角游戲時會自由走動;如吃飯時間到了,同伴們去吃了,他要特別去 請;如用餐比較邋遢,沒有三凈的意識;再如睡覺時他特別喜歡講話, 有什么說什么,沒有一點自控能力。
成因分析: 1、寶寶沒有讀過幼兒園,對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及在園的常規等 不熟悉。
2、寶寶是外地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不是很好。
3、寶寶是中班年齡,在培養目標上和大班幼兒有些差距。
4、寶寶的個性比較直爽,想什么就做什么。
跟蹤培養目標: 通過家園聯手,采用多種教育方法加以引導和教育,讓寶寶逐步適應 幼兒園大班的生活,成為集體中的一員,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集體意 識。讓寶寶逐步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并逐漸適應,知道什么時候該開始 什么活動了,知道自己在集體活動及個別活動中應該如何遵守規則, 知道和同伴友好相處并初步建立良好的友誼。
具體措施: 1、教師和家長及時溝通并保持聯系,達成一致的教養共識和同一的 評價標準。
2、抓住時機及時表揚,不漠視微小的進步;不放過每一次教育契機, 及時指引其正確的做法。
3、鼓勵寶寶和同伴交往、合作、分享。
案例一: 發生情境:自由活動 情況描述: 剛過完春節,為了開展春節這一小主題站點,我們請家長配合幼兒 帶一些喜慶用品到幼兒園供幼兒學習用并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天,我 們班的心怡寶寶帶了很多糖果想分給小朋友吃,于是每一為小朋友都 得到了這份禮物。第二天,祝升磊開心地跑到我的跟前,從緊緊抱著 的小書包內取出一顆糖果,對我說:“老師,你瞧,我帶了糖?!庇谑牵?我下意識地問他:“你帶來是分給小朋友吃的還是自己吃的?”“我媽 媽說不能給其他小朋友吃的。”一邊說邊連忙將糖果放進了小書包。
分析與反思: 大多數獨生子女小孩都比較自我,好吃的好用的都會占為己有,再加 上家庭的教育如果也以自我為中心的話,小孩很容易只考慮自己而忽 視他人,在情感上相對比較冷淡些。我們不僅在對小孩方面要加強感 化教育外,也應該和家長溝通,達成一致的教養目標。
案例二: 發生情境:來園離園 情況描述: 這一天,我們紛發了部分學習用品給每一位幼兒自己保管,為了用時 及時,關照幼兒將這些學習用品放在自己的柜子里,等學期結束后再 拿回家。放學的時候,祝升磊很快地將這些學習用品放進了自己的書 包內,預備帶回家,我的搭班老師看到后進行了說教。第二天。第三 天,祝升磊一走進教室就很開心地走向我,并從小書包中取出一張蠟 筆畫,有花有太陽。我一時納悶了,為什么他那么開心?為什么他要 給我看他的畫?后來才知道,原來他第二天終于將學習用品帶了回 家,并進行了“創作”。
分析與反思: 當天放學我立即將祝升磊把應該放學校里用的一套學習用品這件事 情告訴了來園接他的爸爸,并通過告知爸爸將拿了回家的學習用品拿 來幼兒園用。
后來覺得除了跟家長說明情況外,作為教師應該多花些時間在祝升磊 寶寶上,走進他,了解他,和他也進行進一步溝通,讓他有意識地自 己將學習用品帶來。
三 : 大班 4 月個案觀察記錄: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 觀察目的: 1.能夠在教育活動中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
2.和周圍同伴的關系更友好和諧。
觀察情況記錄與分析: 片段一:活動開始了,但是心怡注意力不集中,舉手也不積極了,總 是和旁邊的樂樂、想想爭執、打鬧,他們打鬧的聲音有時甚至都影響 了活動的開展,有的幼兒開始告狀了,表示對心怡的不滿。
片段二:聽到鈴鼓聲,心怡已經坐端正了,小眼睛看著我。在教育活 動中,心怡專注地投入活動,積極動腦,舉手的姿勢也很規范,她的 回答多是令人滿意的。幾乎每個教育活動中,她都是這樣表現良好, 在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再沒有和周圍同伴爭執打鬧的現象發生了, 所以我及時的表揚肯定她,并以她的進步為榜樣,鼓勵其他幼兒班時 是個聰明、愛舉手回答問題的孩子,但是開學以來, 經常出現片段 一的情景,我想她是受到樂樂和想想這兩個調皮好動幼兒的影響,所 以應該調整她的座位。此外,應該讓她了解在教育活動中什么樣的言 行才是值得學習肯定的,并且鼓勵她,在逐步的進步中增強自信心和 榮譽感。
指導策略 1.把認真聽講又愛動腦發言的小帥調到她的旁邊,這樣就可以有效 的減少她與周圍同伴互相打鬧的行為,使她與同伴的關系逐步
大班第二學期手冊評語老師我想對你說_大班健康領域教案設計:我想對你說目標:1、通過預設的情境,讓幼兒自主、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通過講述和操作、懂得要遵守交通規則。
準備:多媒體課件、交通圖片、幼兒作業紙、交通書。
過程:一、引題 1.展示多媒體課件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一段錄象。你們來看看,是什么地方? (幼兒講述。要求幼兒說話完整) 師:馬路上有什么? 2.出示小朋友踢球的圖象。
“這是誰?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展示汽車。師邊演示邊說:突然開來了一輛汽車。很快的開過來。你們說,會發生什么事 情? (讓幼兒自由講述) 二.幼兒討論。學習 1.你們說得很對。會發生這么多危險的事。那么這個小朋友做得對嗎?為什么?你想對他說 什么? 2.汽車司機做得對不對?為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 3.小結。小朋友說得都很對。我們不能在馬路上玩耍。這樣會發生想你們剛才說的這些危險 的事。那么汽車司機呢,要在經過斑馬線時,開慢車。所以小朋友和司機叔叔做得都不對。
三.鞏固 1.我這里還有一些圖片也是關于交通的。你們也來看看,給對的打上.c 錯的上。當老師敲 小鈴時。請你們把鉛筆放在桌子上,拿著你的練習紙輕輕的坐在老師這里來。
2.提供給幼兒練習紙。讓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當發現大部分幼兒都完成時,就讓幼兒回 到座位。
3.請你們來說說。你認為誰做得不對,你想對他說什么? 幼兒講述。
四.遷移 1.你們的爸爸媽媽會開車嗎?(會) 2.爸爸媽媽在開車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你會對爸爸媽媽怎么說呢? 輔助提問:1。開車能打電話嗎? 2.開車可以穿高跟鞋嗎? 3.喝了酒后可以開車嗎? 3.小結。小朋友說得很對,所以,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現象時。我們都要提醒他們。不然的話 就會發生危險的事情。
4.那么我們在馬路上應該注意什么呢?(幼兒泛講) 你們說得都很好,老師這里就有好多交通的圖片。你們來看看。你看到哪些人做的不對,你 想對他說什么?(讓幼兒看課件去判斷) 5.說得真好,他們聽了你們的話之后。一定回注意的。
四.鞏固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