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5 04:04: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案

篇1

【關鍵詞】剪紙 問題 解決方法 高效

上《有趣的剪紙娃娃》公開課前,我一直擔心學生制作時會出現很多問題,使課堂變得混亂和低效。為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制作方法以及保證高效的剪紙課堂,我在備課階段,回憶并總結以往剪紙制作時,學生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并思考解決辦法。

首先,要明確《有趣的剪紙娃娃》的作業要求,即:1. 基本要求:能用紙材剪出對稱的娃娃形象。2. 較高要求:能用紙材剪出有裝飾紋樣的對稱娃娃形象。3. 個性探究:能用紙材剪出有創意的裝飾的對稱娃娃形象。分三個遞進的層次,可有效考慮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有的放矢。

其次,要明確制作步驟及明確每步需要注意的內容。即:①先對折(注意四角對齊,中軸線將左右對稱)――②畫圖案(先畫外輪廓再畫里面的裝飾紋樣)――③再剪(先剪外輪廓再剪里面的裝飾紋樣,注意不能剪斷,剪紙是一個整體)――④最后貼(注意顏色搭配,美觀)。此外,為了保證教學順利完成,貫穿整個美術課堂的環保和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環保觀念和安全意識。

再次,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預設。雖然教材上的剪紙的步驟很清晰,但學生在制作時還是會出現很多意外的問題,比如對折的中線是斜線――左右不對稱;或是畫圖案時沒有考慮中線的方向,結果剪紙時發現圖案居然被剪斷了等等。這些會導致老師對剪紙課堂紀律以及課堂作業的生成缺乏控制。當然,我們可能會驚嘆部分學生很聰明――一教就會,也可能會感嘆有些學生真是有點笨――怎么跟著老師一起做居然還會做錯!其實,學生的錯源自于教師對學生剪紙作業各個環節的思考還不夠周密。所以,教師要對各個有可能在課堂中出現的錯誤提前預設。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有效提高剪紙課堂的效率及質量。

下面從各個步驟再細化,并提出解決方法。

第一,折的問題,主要是折線偏離中間位置

解決辦法:四角對齊,不能松動,用力按平中線。這個比較簡單,一般同學都可以做得到。如果還有學生不懂,教師親手幫忙示范解決最好。當然,發揮同桌之間互助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第二,畫的問題

有以下六點:1. 搞錯中線的方向,使剪出的作品分成兩半。解決辦法:讓學生注意中線的位置和方向,向著折出的中線(封閉口)畫對稱的一半娃娃形象。2. 畫的人物太小。解決辦法:鼓勵學生畫的人物要大些,紙張有多大娃娃的外形盡量畫多大。這個問題需要老師經常強調,讓學生逐漸形成構圖飽滿的“條件反射”。3. 人物不夠夸張。解決辦法:鼓勵學生可以夸張或縮小頭部或身體或四肢部分,從而使人物美觀,且顯得有個性。4. 裝飾紋樣不夠漂亮。解決辦法:里面的裝飾要根據外形來設計紋樣,可以是幾何圖形或花草小鳥等圖案。注意根據外形特點來設計裝飾圖案的點線面、黑白灰的布局。注意剪下來圖案面積(正形)與留下的圖形面積(負形)要相當,不能正形面積明顯大于或小于負行面積。可以用范作講解,使美術的語言直觀化和形象化。5. 設計的圖案不能將剪紙作品“剪”斷。解決辦法:設計花紋時,要預設是否會將剪紙的中線剪斷。剪出來的作品是一個不能拆開的整體。6. 寓意。這個比較難,老實說,書中的范例《抓髻娃娃》《劉海撒金錢》,我查看了參考書及網絡資料后才對范圖中的寓意有頓悟。所以要求學生單純通過觀察范例是不可能理解到這個層面的。因此我在備課時將這個知識點安排為以教師講解為主,而且是點到為止的講解,畢竟這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理解力是有限的。但是作為教案設計中三個梯度的作業要求,作業的最高梯度中提出“寓意或有創意”這個層次,以鼓勵學生向著優秀的作品前進。因此,教師可以引導或推薦學生模仿書上《抓髻娃娃》《劉海撒金錢》的寓意設計一幅有創意的作品。其實,只剪一個對稱的或有裝飾的對稱的娃娃形象,對學生似乎挑戰性不夠。這個問題使我在備課時有點糾結,很難取舍。講,怕學生理解不了,不講又怕作業顯得簡單化。尤其在公開課上,學生優秀作業的呈現將是聽課的同行檢驗授課教師課上得好壞的一個重要的評價標準。基于此,我決定將“寓意”這個知識點作為教師講解為主,學生感受為輔,再根據學生的反應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它。具體做法是根據剪紙作品的名稱如“劉海撒金錢”來提問:劉海為什么撒金錢呢?設疑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再公布答案――為了辟邪。爭取有幾個優秀的學生能夠挑戰并且剪出幾張有點難度的作業,使課堂增色。在閱讀《有趣的剪紙娃娃》的教學參考及瀏覽其他一些優秀教師的教案時,我發現他們在備課時,都存在忽略學生理解力的問題。如“抓髻娃娃”的寓意,有些老師直接導出“吉”字,要學生從剪紙作品中找跟“吉”字有關的圖像,這個似乎有點勉強,學生看到“髻”字未必能夠聯想到“吉”,因為“髻”字是個僻字,一般教師都必須通過查字典才能夠確認它的讀音以及意思,更別提讓學生聯想到“雞”的圖像以及“吉祥”的寓意。更有意思的是,“抓髻娃娃”中雞的圖像不夠形象,這“雞”與“鳥”不相上下,這使學生的聯想增加了難度。所以我認為教參的這部分教學設計不夠合理,甚至我認為教科書的編排也有些問題。其實,通過網絡搜索,我們能夠找到許多的《抓髻娃娃》與《劉海撒金錢》的剪紙作品,它們的圖像各異但題材類似,其中也有不少以“抓雞娃娃”為名的作品。因此我在反問自己:為什么專家當時沒有采納這些作品作為教科書的范作,而是選了“抓髻娃娃”這張作品,為什么呢?專家們難道沒有考慮過“髻”字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是多么難理解嗎?難道沒有考慮過這個剪紙作品不是一次對折的對稱圖形嗎?(原作是二次對折。)包括“劉海撒金錢”也存在這個問題,書上選的這個圖像是個不完全對稱的圖像,而本節課最基本的作業要求是剪個對稱的圖形,專家為什么要編排這件作品在書上,這個有待商榷。《抓髻娃娃》與《劉海撒金錢》是我國傳統剪紙中經常剪的題材,流傳下來的好的作品不少。所以我甚至認為,嶺南版小學美術第四冊第15課《有趣的剪紙娃娃》中的范作《抓髻娃娃》與《劉海撒金錢》可以更換成兩幅同樣題材的、更加符合教材需要的、符合學生學習水平的兩幅剪紙作品。

第三,剪的問題

主要有三點:1. 里面的眼睛以及細小花紋很難剪,剪刀不好剪。解決辦法:告訴學生,有些剪紙作品需要用美工刀“刻”出來,剪紙并不是單純的用剪刀剪,一幅復雜的剪紙作品可以用刻刀等輔助工具來幫忙。比如人的眼睛部位,十分細小,剪刀不好操作,就可借助美工刀或刻刀來刻。而美術課堂,教師僅要求學生攜帶了一把剪刀,有些學生甚至還是買那種塑料做的安全剪刀,那怎么辦呢?這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可以從離 “眼睛”最近的地方剪一個口子,再剪(注意不能剪斷其他裝飾圖案);同時,也提示學生,作品不需要太復雜,盡量避免用這種方法。畢竟用這種方法對作品有一定破壞,犧牲了作品的完整性,使作品不夠美觀,此乃下策。2. 邊緣不夠光滑。解決辦法:減出的邊緣要流暢,用剪刀時注意銜接刀的接口,不要剪得過快,剪快了,剪刀自然也銜接的不好。 3. 參考書提議先剪內形再剪外形,個人認為這個步驟也是可以靈活運用的。但先畫外形、再裝飾則是不用質疑的。

第四,貼的問題

主要有三點:有些學生用透明膠直接貼,不美觀;將畫了的一面露出來了;還有的學生貼在素描紙的邊緣。解決辦法:盡量使用膠水或雙面膠,不使用透明膠,簡約貼四個角就可以了,不需要貼得很緊,以免耽誤太多的時間。貼正面(露出沒有畫過裝飾圖案的一面),這樣更美觀。最后,將剪紙貼在底色紙中間。另外,顏色的搭配問題也很重要,比如用紅色剪的作品,最好貼在綠色、藍色等對比色的色紙上,這樣的視覺效果更好。其他,如黃色――紫色、橙色――藍色。當然,基本上的色紙都可以配黑底,效果都不錯。

第五,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