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8 12:5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 鍵 詞]:質疑教學;流于形式;靈動;有效
G623.2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毙抡n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依據新課標精神,質疑教學是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教師有意識地使學生生疑、質疑、解疑,再生疑,再質疑,再解疑……的過程。在循環往復、步步推進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知識,獲得了能力?!痹诮虒W中,我們教師怎樣才能讓質疑教學靈佑行呢?下面,結合《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案例與分析,我談談自己點滴的認識和做法。
案例一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讀了課題,有疑問嗎?
生:哪里發生了地震?
生:父與子在地震中的表現怎樣?
生:為什么說父與子“了不起”?
(沒有讓學生繼續提問題。)
師:同學們都請坐,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案例二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讀了課文,你有不懂的問題嗎?
生:別的孩子的父母為什么不挖?
師:誰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別的孩子的父母認為“太晚了,沒有希望了?!?,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 。
生:為什么阿曼達的父親挖了38小時仍然不放棄?
師: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你能回答嗎?
生:因為父親心中有兒子,他愛自己的孩子。
生:兒子是死是活,父親總要找到他。
生:因為父親說過“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p>
案例三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課例:
師:同學們初讀了課文,把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學習小組中合作學習。
(學習小組成員討論、交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組長把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整理好提出來。
生::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對父與子了不起?
師:你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同學們先在學習小組中合作學習這個問題。
(小組成員合作學習,教師深入到學習小組中組織、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師:下面匯報、交流小組學習情況。匯報前,老師提出明確要求:
別的小組匯報時必須仔細聽,如果他們匯報的問題也是你們學習的問題,就想一想他們的理解和你們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比較一下誰的理解更好。別的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你們是否可以幫助他們解決。
(各學習小組匯報。)
第三小組學生:我們從“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敝械摹霸佟弊种兄懒酥坝袊^者、消防隊長和警察阻擋過他,但沒有成功。這樣更能反襯父親永不放棄的精神。我們小組成員愿意朗讀他們的對話。
師:你們學習小組不僅會斟酌詞句,還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我特別欣賞你們這種學習方法。
(第五小組的組長舉手了,似乎有不同的見解。)
師:你有更好的理解嗎?
第五小組的組長:我們組也認真讀了第12節,從“8小時、12 小時、24小時、36小時”我們知道了父親為了救孩子挖的時間長。從“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蔽覀兠靼琢烁赣H非常勞累,傷痕累累。從“沒人再來阻擋他”可以看出父親為了救孩子不顧一切。
第四小組的組長:“我們認為第12節只寫了父親的外貌和動作,還可以寫得更具體些。比如可以寫父親遇到危險時的情景。我們補充的句子是:突然,余震來襲,一塊大樓板從上面滑落下來,父親躲閃不及,大樓板的一角砸在他的腳上,頓時,腳趾鮮血直流。父親不顧包扎,搬起樓板,繼續挖起來。
師:你們能超越課文,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你們最了不起!
第六小組的學生:我們從重點詞語“不怕”中體會到兒子勇敢堅強,從一個“讓”字中體會到兒子先人后己的品質。
師:你們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體會,真會學習!
??????
案例分析:
“課例一”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課題質疑,的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然而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很多問題后,教師沒有及時組織學習,將問題置之一邊,卻按照預設教案教學生字和詞語。這樣的質疑教學只是為了體現教學中有質疑教學環節而已。
"課例二"中的質疑可以說是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教學的。但是,一邊質疑,一邊釋疑,課堂成了一問一答似的“記者招待會”現場。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更沒有合作交流,何談理解和感悟?這種模式化的質疑教學表面上看似熱鬧,實際效果不佳。
篇2
【關鍵詞】合作教學;語文;新課改
小組合作教學對于我們來說并不是很陌生,在現在的小學,初中教育中應用的十分廣泛,但是并沒有達到小組教學模式的應有效果,分析原因得知,現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應用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教學質量和相關的教學效率都處于較低階段,也沒有人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系統的評價與教育,也就是說,現在的小組合作教學仍然處于教學的初級階段,沒有實踐與理論的基礎,需要現代學校內部的教育參與者真正有效的真正參與教學和實踐,接下來,我們就以語文課堂的小組合作教學為例,從本質上分析一下小組合作教學對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與影響,真正實現現代教育教學的有效落實,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和自主成長的能力。
首先我們通過一個案例進行一下簡單的分析:
課程:《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學目標:通過對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親情的力量。親情的大愛無私的,親情的力量可以賦予我們無限大大勇氣,會使我們堅定和勇敢。
教案:1.四人為一組,第一遍通讀全文,并通過查字典的方式了解文章的生字。2.小組內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選擇優秀的團隊代表進行朗讀。3.小組進行文章中心思想的總結。4.播放視頻,重現地震的場景,讓學生結合視頻介紹對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課程:《兩小兒辯日》
教學過程:在教學《兩小兒辯日》一文時,選擇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的方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兩人扮小孩,一人扮裁判孔子,用文言文進行辯論,由朗讀到脫離課本。經過演練,從中推選出三組在全班進行辯論賽。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各自尋找自己的有利證據,很好地理解了課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反思: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并且強調,只有愿意學習,才能學得好。在排演中,學生相互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學生在趣味盎然、快樂無比的表演中產生對知識的渴求,學習自覺性就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
通過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教學方式與傳統板書教學的很大的區別。這種教學方式教師的作用是一個引導作用,更多的主動在于學生,并且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配合以及不同角色的演繹,讓學生真正的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對于提高語文課堂的高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接下來,我們研究一下如何完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提高語文的高效課堂教學。
一、 現在的小組課堂教學的現狀
1)目的不明確,不能控制課堂節奏,現在好多學校也在使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不過是在沒有對小組合作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就進行使用,是一種盲目的跟風,這樣不僅不能提高與語文的高效課堂教學,還會浪費時間,學生也不能很好的掌握課堂知識。癥狀一般有:小組合作教學沒有明確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對學生進行了簡單的分組,沒有向學生明確小組討論和研究的課題是什么,學生的討論漫無目的,即使是整節課堂,學生學的也是云里霧里。
2)小組分組過于盲目,學生溝通較少,小組合作教學本身就是一場教育教學方式的新的變革,如果真的想讓小組教學取得不錯的效果,任課教師就不能閑麻煩,學生的分組要有根據,針對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合理的分組。不能僅僅是通過學生的作為隨機而定,這也是現在學生分組的常見現象。學生的分組既要考慮的男生女生的協調,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日程學習成績,達到分組的均衡,這樣才能取得比較不錯的效果。
3)缺乏流程化,學生的討論漫無目的,組教學后期肯定會成為語文教學的一種趨勢,因此說,制定并完善一套小組教學的流程也是現在學校語文科研小組的迫在眉睫的一項工作。在合理的小組分配完成之后,要個小組分配合作的項目任務,在制定的時間內完成并進行小組匯報,確保小組內的所有成員都能在小組內找到爭取的位置,從而提高語文的高效課堂學習。
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既然我們知道了小組合作教學有這么大的優勢,通過上文的談論我們也知道了小組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點,接下來,我們就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完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使其更好的提高語文高效課堂教學。
1)小組合作教學的基礎工作,明確小組合租的內容和目的。小組合作教學是一套的完整的閉環方式教學模式,好的開始才能保證小組教學模式的順利進行,小組合作教學的基礎工作首先就是教師的課程設計,教師在課程設計的時候要充分的考慮到小組教學的特點,要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題,針對學生來設計課程,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小組教學過程中。
2)選擇正確的課題,在語文的課程設計中,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小組方式進行學習,一些簡單易懂的課程如果同樣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那么就不能充分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小組合作學習的課題一般是要選擇難理解,有爭議性的,或者文章是多角色的,這樣更便于小組的學生都能融入到討論中。
3)把握學習時機,活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使用這種防水教學的時候,要緊密的結合課程的安排,一節課堂也可以小組教學與教師講解相互結合,總之,小組合作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
4)分析學生的特點,考慮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合理的分組,教師在安排座位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到學生小組教學的模式,分析學生的家庭背景,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等綜合因素,保證學生能夠很好的融入到小組中,在小組的談論中發揮作用。
總之,創新性的小組教學模式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教學藝術,通過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的不斷研究和探索,尋找小組教學模式的真理,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這種語言類的課程可以更好的對小組合作模式教學更好的加以實踐,得出正確的結論,來完善小組合作教學的流程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法,使之更好的為提高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服務。
參考文獻:
[1] 謝霞. 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顯性合作學習活動形式[J].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 2012(08)
[2] 范歡歡. 合作教學法――尋找“流浪在外”的孩子[J]. 新課程(小學). 2012(03)
篇3
[關鍵詞]批注閱讀;快樂課堂;興趣;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6-0039-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庇捎趯W生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等不同,他們的閱讀狀況就千差萬別。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自主學習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本人嘗試采用批注式閱讀讓學生主動學習,找到學習的樂趣,使他們更加喜歡閱讀,從而提高了他們閱讀能力,提升了他們語文素養。
一、學習批注,讓學生興趣盎然
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嗣窠逃姨招兄壬舱f過:“學習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庇纱丝芍?,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批注式閱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啟動思維,積極探究各種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在閱讀教學中,我有目的地教給學生有關批注式閱讀的方法,讓他們用符號進行批注。如,用長口框“”圈出課文中的生字詞,用橢圓圈“”,畫出文中的四字詞,用波浪線“”來標注課文優美的句子,采用三角符號“”來標注文章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用“____”畫出自己無法理解的句子,用“”“/”來劃分文章段落和層次。這些符號非常直觀,學生一見就喜歡上,覺得語文課很有意思,因而興趣大增。我抓住契機,順勢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同時他們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不斷提高了閱讀能力。
一段時間過去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大漲,學會了主動獲取知識,掌握了閱讀的方法。
二、利用批注,讓學生有疑而議
學習要先學會思考。“學而不思則罔”,不思考就發現不了文章優美的語言和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英國現實主義戲劇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痹陂喿x課堂上,積極地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各自觀點、看法,他們的認識才能得到提高。
在教學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的《樹葉都是綠色的嗎》時,我這樣引導學生批注質疑:“‘女學部委員’是什么意思?‘她在醫學上一再創造出奇跡’又是什么意思?”對“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會那么簡單,你要認識它,就要親自到實際中去調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這句話,一個學生在旁邊這樣進行批注:“我覺得作者說得不對。照他這么說,老一輩的經驗就沒必要寫在書上給后人看,只要到實際中調查了解就行了?!蔽易プ∵@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正是對這一問題有了興趣,學生才不斷地思考探究,并各抒己見,最后提高了認識。
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遇到問題,學生都會大膽地發表各自的看法,對文章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三、巧用批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學術顧問顧黃初先生曾經說過:“對語文教學要進行改革,而改革的重點要貼近生活?!眰€性化閱讀就是要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深化他們的生活體驗。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學生的經驗一旦被激活,他們就能思作者所思、感作者所感,完全融入文章中,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來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從而發現文章的獨特之美。這時,學生的聯想就如開閘的泄洪口,思緒萬千,不吐不快、不寫不悅。閱讀教學就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讓他們發散思維,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教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的《桂林山水》時,一個學生聯想到自己家鄉的小河,對課文的第二段做了如下的批注:“我老家清化的河水可與漓江水比美!它甚至更清、更綠!”又如,對《地震中的父與子》中“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他不停地挖著”一句,有一個學生在旁邊寫下這樣的批注:“汶川大地震后,過了黃金救援時間,也出現了生命奇跡:如77個小時――救出廢墟中的北川縣職高學生楊彬彬,139個小時――救出北川縣醫院廢墟中的幸存者唐雄?!睂W生根據對文章語句的理解,并結合現實情況進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是語文教學的精髓所在。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個人的生活經驗融入文本中,和作者產生思想共鳴,才能迸發出思維的火花,才能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四、智用批注,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杰羅姆?布魯納認為:“知識的學習要經歷三個過程,分別為新知識的學習、舊知識的改造、新舊知識的融合?!弊x評價主要是對學生的感悟結果進行判斷和評議,它應當是多維的、開放的。想要凸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作為教師就要尊重他們的閱讀理解,讓他們更好地去進行體驗和思考。比如,在學習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第二課《金獎章》一文時,學生在“您大概弄錯了!我既不像黃鶯和百靈鳥那樣會唱歌,又不像喜鵲那樣會說好話,我怎么可能得到獎章呢?”一句的旁邊寫下精彩的賞析式評價:“默默無聞的人是最值得贊揚的人!不把自己的成績掛在嘴邊的人是最令人敬佩的人!”也有學生對文本作出否定的評價。如,在學習課文《釀》時,對文中 “她讀得不那么流暢了,還念錯了幾個字。下課鈴一響,她拿起教案就走,顯得很不開心”這句話,一個學生寫下這樣的批注:“這樣的老師怎么會是東東最敬佩的老師呀?一點肚量都沒有!我才不會敬佩這樣的老師呢?!彼脑u價給了其他同伴以啟示,同時也引起學生對文章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在《彩票》一文的第九自然段中寫了如下批注:“在五百一十八萬大獎面前毫無貪念的人除林海燕外,很難再找到第二個這樣的人了!換作我,也可能不會像她這樣做,她真是太偉大了!”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越深刻,越有助于他們閱讀興趣的提高,產生更加持久的閱讀動力,從而成為閱讀的主人。
長期尊重學生的閱讀評價,能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評價觀,使他們的理解感悟更具有個性化,也更具有開放性與多維性。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情,使他們形成自己的閱讀方式,學會主動學習,能夠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 參 考 文 獻 ]
[1] 沙士濤.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2).
[2] 岳樂.論批注式閱讀對提升閱讀水平的作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