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7 04:09: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感受火車的音樂形象,體驗歌曲歡快、活潑的歡樂情緒。

2、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X

、

X

XX

三種音符時值的感受認識,并學會在音樂活動中加以運用。

3、能夠用活潑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火車開啦》,并能夠按歌曲節奏邊唱邊進行律動和表演。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火車開了》;音樂游戲《開火車》。

教學難點:創編節奏、音樂律動。

三.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提問導入,激發興趣

[設計意圖:從感受入手,導出本課課題。通過聽音樂培養學生聽的習慣,從音樂中感受音樂形象。]

師:昨天晚上我聽到一種聲音,我想讓你們也聽一聽,聰明的小耳朵們,你們能否聽出來呢?

(播放火車的錄音)

生:是火車。

師:回答得真好!哪些小朋友坐過火車或者看見過火車呢?請舉手。

(眾生舉手)

師:這么多的小朋友啊。那么今天這節音樂課你們想不想再坐一回火車去祖國各地游覽呢?

生:想!

師:讓我們去火車站買火車票。

活動2【活動】節奏練習并編創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引導學生自己的理解來創編火車開了的節奏,充分發揮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創造思維。同時讓學生了解節奏在生活中的用途,并為新歌學習做好鋪墊。]

1、模仿火車的各種聲音

師:售票員阿姨笑地給了我們這樣幾張車票(出示節奏卡片),你能讀懂這幾張車票嗎?(請學生念念拍拍,每一張車票都要齊讀,可調換順序,能清楚掌握節奏。)

X—|X—|

XX|XX|

XXXX|XXXX|

師:看清了車票,這下我們該上車了。請小朋友們坐好了,出門在外,一定要遵守我們團隊的紀律,如果誰在火車上亂走亂跑,我們就不能

評他為文明乘客了?;疖嚭芸炀鸵_了,列車廣播站突然傳來這樣的聲音:"歡迎小朋友乘坐本次列車,我們的目的地是杭州。在列車出發之前,我們要請大家回答幾個問題,只有答對了,火車才能開走。我們的問題是:火車開動的聲音有哪些,你能把這些聲音編進剛才的節奏車票里去嗎?

師:讓我們一起來想想火車開之前,會發出什么聲音?

生:火車會發出"嗚"的聲音。

師:這是火車的汽笛發出的長鳴聲。那么給這個聲音選擇哪張節奏車票比較合適呢?你為什么這樣選擇,請你說說理由。

生:我選擇"X-|X-|"這張節奏車票,因為這個聲音很長,所以這樣先擇。

師:講得真好。誰還能說說別的聲音?

(學生回答交流,教師板書)

X—|X—|

wu

wu

XX|XX|

honglonghonglong

XXXX|XXXX|

kacakacakacakaca

2、指導學生模仿火車離站和進站的情景。

師:同學們表演得真好,余老師也要表演,請你們仔細聽聽。余老師表演的情景是火車從車站出發慢慢開遠,還是火車從遠處開向近處?(強調聲音強弱有什么變化,速度有什么變化?)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用動作和聲音一起展示:(火車的速度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弱。)

X—|X—|X

X|

X

X|XX

XX

|XX

XX|

wuwuhonglonghonglongkacakacakacakaca

師:那火車從遠處開來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討論、排列節奏

XX

XX

|XX

XX|

X

X

|

X

X|X—

|X—|

kacakacakacakacahonglonghonglongwu

wu

你們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小導演和小演員,讓我們把火車開到杭州去吧。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生再次模仿)

活動3【活動】學習并編創歌詞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引導學生按歌曲節奏來創編歌詞,幫助學生熟悉歌曲的歌詞,為新歌學習做好鋪墊。]

1、師:終于到了杭州了,這時候列車廣播站又說話了:"親愛的小朋友,下一站我們要到上海去。出發之前,請你按節奏說一句和火車有關的話。"

2、教師出示節奏并按節奏說與火車有關的話,請學生進行摹仿和創作。

XX

XX|

XX

XX

|

XX

X

|X-

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火車開

XX

XX

|

XX

XX

|

XX

X|X-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走了(……)

3、將學生創作的句子與歌詞相符的連起來拍拍讀讀,提示學生注意音的強弱。

活動4【講授】學習歌曲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重點環節,以節奏為突破點,在讀歌詞和歌唱中感受節奏。讓學生通過演唱歌曲體驗和感受歌曲的情緒、力度、速度的等音樂要素。為音樂游戲進行鋪墊]

1、師:不知不覺,上海站到了,列車廣播站送了一首歌給我們,聽一聽。(出示大歌片并播放歌曲錄音)

2、再次聆聽,讓學生輕輕跟唱,教師給以動作幫助學生記憶歌詞。(師:這是一首匈牙利兒童歌曲,名字叫做《火車開啦》,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歌曲,請大家輕聲跟唱。)

3、請學生跟著琴唱一唱,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在彈唱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

4、再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5、引導學生用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師:小朋友們坐火車你們高興嗎?讓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用活潑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吧?。?/p>

活動5【活動】音樂游戲開火車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節奏感,學會隨著節奏表演,培養學生手腳及身體的協調能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還有通過環境的設計使音樂教學貼近生活。]

1、師:唱得真好,我們的火車又要開了,這一次要開到北京去,想想這一路上會看到些什么?

2、學生交流會看到花、草、樹木、山洞等。

3、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扮演花、草、樹木、山洞,并招聘一個學生為火車司機,幾個學生為乘客,邊唱邊表演開火車。(師:現在老師請一些同學來扮演花、草、樹木、山洞,再聘請一個火車司機,邀請幾位乘客,我們一起唱著歌兒,把火車開到北京去盡情地玩吧!)

活動6【講授】結束,下課

篇2

一、樹立“教育的生命意識”是構建生命化音樂課堂的核心理念

教育應該真正把“人”作為關注的核心,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边@就要求教師要從生命的高度出發,牢固樹立教育的生命意識,切實轉變教學理念,使構建生命化音樂課堂成為可能。

觀念一:音樂喚醒耳朵,耳朵喚醒心靈。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我們不能忽略“用音樂來培養音樂的耳朵。”音樂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們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懂得欣賞每個孩子心中不同的音樂形象。

在欣賞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在鐘表店里》時,有的同學說在音樂中聽到了各種鐘表的聲音、聽到有布谷鐘的聲音、覺得音樂寫的在那里的人們生活的特別快樂,有同學說仿佛看到了小動物們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里載歌載舞……我尊重每個孩子的跳躍思維,使他們的收獲不僅是知道這段樂曲的曲名是《在鐘表店里》,而且從內心獲得一些啟迪和喚醒,獲得一種對音樂的熱忱及自信。

觀念二:精神的相遇相通――真誠地傾聽與接納。奧爾夫說:“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顆音樂的種子,教師的作用就是使這顆種子發芽?!币虼?,教師應有一種對話意識,一種呵護“種子”生根發芽的真摯感情,讓孩子們在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中雋逸才情和靈動思維,使課堂充滿音樂喚醒與精神喚醒。

“還有不同意見嗎?”傾聽是一種尊重。如果我們不懂得傾聽孩子獨特的情感,那么教學將難以激發他們鮮活的生命力。我們不需要按照自己的思想預設去“給予”他們,去剝奪他們的成長機會,如,欣賞完《森林中的鐵匠》之后,同學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老師,我聽到了鳥叫聲”“我聽到了小溪流水的聲音”“我仿佛看到了鐵匠打鐵勞動的場景”等,大家各抒己見,對于學生不同的答案我沒有力求統一,而是傾聽他們稚嫩、鮮活的感受,尊重學生的個性,從兒童的視角來審視音樂,建構課堂。

觀念三:個性的恣意馳騁――主體的凸現與解放。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張揚學生的個性是音樂教育的核心目標。對于孩子,音樂課首要的不是“音樂”,而是自我的流露和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化音樂課堂是充滿著孩子的聲音,洋溢著孩子的音樂的課堂――他們是課堂的主體。如,在進行二年級下冊活動課《郊游》時,我嘗試著打破了單一、常規性教學模式的束縛,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來激活學生的審美體驗。課堂上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去收集春天的影子,做好記錄,再集合起來小組討論,共同合作。有的小組表演坐火車,有的小組表演放風箏的情形,有的小組創編了首兒歌朗誦給大家聽,還有的小組以舞蹈的形式來表現郊游時的愉快心情……這樣,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發展、個性探究、自主“說話”的交流空間,收到了很好效果。

二、教學行為的飛躍是構建生命化音樂課堂的翅膀

構建生命化音樂課堂,僅僅有全新的理念還遠遠不夠,只有融入到實實在在的教學行為中才會讓老師與學生都獲得一種非凡的體驗,讓音樂真正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里。

做法一:把課堂更多地讓給孩子們。實驗過程中我把教學目標定在學生參與度上。首先改變了音樂授課的原有模式,不再是由老師演奏范唱之后請全體學生模仿,而是把一支歌曲先分解開來,逐句逐節地讓孩子們體會、感受里面所包含的情緒與情感。老師作為幫助者,啟發孩子們把自己已有的相關生活經驗和情緒體驗與詞曲建立起初級的聯系,進而引發孩子的進行交流。課堂氛圍變得熱鬧了:有的學生用自己的動作模仿詞曲的情緒;有的同學以拍掌模仿歌曲的節奏……這樣,就會讓孩子們自己完成自己的音樂審美構建的初步過程。

做法二:小組學習方式讓每一個孩子都獲得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我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活動方法把所教的每一個班,都分成若干個小組。根據平時教學掌握的情況,如,班里同學誰發音準、誰樂感強、誰善于表達、誰有組織能力等,同時還根據學生個性特長和能力大小進行搭配組合,使每個小組中都有一兩位各具特色的同學,讓他們帶動全組同學。這樣,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課堂的相對時間和相對空間,被小組活動方式放大了。在教學的整個進程中,每個孩子都能夠參與到音樂欣賞和自我表達的活動中來,都能體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發展自己的音樂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教學實踐的反思是構建生命化課堂的重要保障

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檢查和修復,是教師專業成長劑。音樂教育怎樣與時俱進?怎樣構建一種與“新課標”最為合拍的生命化音樂課堂?我們應以此為奮斗目標:

目標一:生命化音樂課堂是富有個性、充滿快樂的課堂。快樂是什么?快樂是一種內心愉悅的體驗,是一種愜意、幸福的感覺。我們應有一個明晰的認識,課堂也應該是快樂的,即尊重人的個性差異,建立學習共同體系。這有利于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營造出師生一起成長的快樂課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小雨沙沙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環節――多種形式表現歌曲。歌曲學會以后,我讓同學們自主分成了四個組:圖畫組、樂器組、表演組和歌唱組,充分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體現了“師主導,生主體”的作用,讓學生參與音樂體驗,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張揚學生個性,誘發學生展開思維,展現自我,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把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表達出來?!跋硎芩囆g”的理念讓孩子們精神振奮、意志昂揚、傾心投入藝術的懷抱。

目標二:生命化音樂課堂是富有想象、動態生成的課堂。我們經常討論:課堂上,老師關注的焦點在哪兒?是學生?知識?還是教案?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將精力放在了教案上,尤其是在優質課、公開課上害怕節外生枝,為了追求教學環節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設計,常常去趕環節,以至于使學生精彩的發言和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上自生自滅。教案仿佛是一只無形的手,支配和牽動著教師與學生,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課堂教學過程中依舊會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生命化音樂課堂關鍵還在于教師能敏銳地捕捉學生的信息,并做出準確判斷與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從而使教學過程得以生成和推進。

一次,在教延長記號時,對學生說:“延長記號的作用是在延長記號下的音可根據歌曲的需要適當延長?!敝髥枌W生:“你們看它像什么呀?”此時同學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有的學生說:“老師,它多像眼睛”“老師,我覺得更像眉毛”“老師,像換了方向的小括號”“像帽子下面有小眼睛”……忽然有個學生說:“老師,我用了一首兒歌就能記住它了?!鳖D時,學生興致高漲,仔細聆聽他的兒歌――“眉毛彎又彎,眼睛亮又亮,要是遇見它,歌聲要延長。”果真,學生很快就記住了,而且興趣盎然。于是就有了“大大嘴巴朝上張,要在這兒換氣啦――換氣記號”“兩粗兩細四根線,中間圓圓四個點,歌聲到此要反復――反復記號”“大大嘴巴朝左張,音要唱得重一點――重音記號”“看見黑黑倒三角,音要唱得跳起來――頓音記號”。通過編兒歌不僅清楚地了解了音樂記號的作用,而且便于記憶,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精彩源自“生成”。充滿生成的音樂課堂將成為師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奇跡將在這里誕生。

目標三:生命化音樂課堂是富有創意、充滿意境的課堂。教師的智慧體現在哪里?就課堂教學而言,教學內容的處理、導語的設計、板書的技術、提問的時機等都是教師展示“創意”的對象。教師在課堂上體現不出“創意”,教學就不可能新穎、與眾不同,整個課堂就不可能彰顯出“教者的個性”,更不可能成為課堂教學“藝術”。

一次音樂課,我給學生進行節奏練習??赡苁枪澴嗑毩暱菰锓ξ叮瑢W生們積極性不高,甚至連最基本的節奏都拍打不準。正當我一籌莫展時,突然有個遲到的學生敲響了教室門:“砰砰砰,砰砰砰?!蔽胰ラ_門時,便聽見有學生在拍凳子“砰砰砰,砰砰砰”,聽到他們拍凳子的聲音,我就對大家說:“不錯嘛!”與此同時,我將學生拍出“XXX,XXX”的節奏型寫在黑板上。忽然有個學生說:“老師,我會在門上敲出不同的節奏?!边€沒等我回應,其余學生紛紛說:“我也會……”如果我對他們的想法加以否定的話,他們會很失望。于是,我拿來一塊小黑板作為“門”,讓學生想出各種敲門節奏并上來展示。在不知不覺中,他們把幾個難點節奏問題也解決了。把枯燥的節奏練習變為活生生的生活現實,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親近感,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音樂。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享受精彩紛呈的生活音樂,進而生成智慧,促進發展,提升音樂價值。

個性和快樂,讓音樂課堂走向愉悅。

想象和生成,讓音樂課堂走向靈動。

創意和意境,讓音樂課堂走向浪漫。

篇3

一、學生是識字的主體,教師對其的尊重體現在用心研究、充分信任上,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相信認識漢字是每個孩子心中美好的愿望。

識字主體千差萬別,初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從十幾到數百,相差很大。究其原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培植了“識字”的土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經常得到滿足,愈來愈強,萌生了早期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家長有意識地教,慢慢變成孩子主動地學(認字)。不具備以上家庭環境的孩子其實也有識字愿望,只是總得不到滿足??偠灾粋€個生活經歷不同、學前識字儲備不同的復雜個體匯聚到一個語文教師這里。如果僅靠一份教案上課,以“一”當“數十”,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又“消化不了”的癥狀。我以為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兒童自己,具體做法是:

1.明確現階段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教師不要受制于教材,一味追求“數字化”,即眼光只落在“認識400個字”上。對于有基礎、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認識教材外更多的字,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樹立“我會認”的信心,肯定他們認識為數不多的漢字,從而讓所有學生感受識字的快樂,促進其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正確評價學生識字的態度和成效,為學生“主動識字”培植良性的土壤。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求知的欲望、成功的能力。忘字是正常的,千萬不要去指責:“這是學過的字,還忘啦!不長記性!”而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怎么記住漢字。教師要通過各種形式,使漢字與學生反復見面,讓兒童從整體上把握字形。

3.鼓勵學生發現、創造識字的方法,識字不是鸚鵡學舌,它應該是學生觀察和思考的過程,體現學生認知的智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正如有人說:孩子就是哲學家,他們的能力永遠超出成人的想象。

二、開放識字的課堂,讓生活成為識字的大舞臺,激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從新課程的角度看,過去提倡“在環境中識字”的“環境”是狹義的,只把識字與詞語、句子、上下文聯系起來,識字成了語文課特有的任務,成了語文教師的專利。這一狹隘的認識既不利于教師的教,也不利于學生的學。數學、音樂、美術等各門學科哪一門能完全脫離漢字呢?報刊圖書、電影電視、包裝袋、牌匾站牌、鋪天蓋地的廣告等,漢字到處都有,隨處可見。因此,識字的課堂就是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在生活這一大“環境”中識字,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有利條件,鼓勵他們隨時隨地主動識字,并提供機會讓學生交流課外自己認的字。

1.依托教材內容,從學生生活里就地取材。認姓氏字出現在語文園地里,那時學生入學已經一個多月了。如果脫離生活,書上這30個常見姓學生就會有很多不認識。我把這個識字內容提前到開學之初,在進行入學教育時,我讓每個學生自制名片卡,要求自己寫好姓名,每天上學就將名片卡戴在胸前,課間開展“交朋友”活動,向老師、同學們介紹自己,還可以說說爸媽給自己取名的意義。兩三個星期后,全班五十六名同學相互熟悉,相處融洽,同時借助名片卡認識了不少字(姓)。聯系生活識字讓師生嘗到甜頭,完成書上習題“把認識的姓涂上顏色”輕輕松松。此后,我又布置學生自制家庭檔案,由家長協助完成。學生認識的字(姓氏字)更多了。

篇4

一、變知識給予為主動探尋

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給予過程,不是教師把教材教完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不是學生把教材上的知識學完,會解答類似問題就完成學習目標的了。它應當是我們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與“教學主體”的教師通過教材這個媒介交互作用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事情都是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的內容。所以,我們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與學生的真實情況,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手段獲取他們必需的數學信息,進行思考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千克和克》時,筆者先讓學生自己回家搜集有關千克與克的知識,到商店、家里找出不同的物品,并看看它們的重量,最后自己比較千克與克有什么區別和聯系。有電腦的家庭,讓他們上網搜集千克與克的相關材料。結果,學生獲得了比教材中所呈現的數學知識多得多的史料知識與科學知識,如“千克與克是誰提出的”等等。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把要學習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實際探索與研究,通過自己的理解和經驗學完了,而課堂只是學生交流、探討自己成果的陣地,從而更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變圍繞預設為自然生成

目前小學數學教學還存在著“課堂教學必須完成課堂預設教案中的任務”的觀點,學生仍是教學中的被動接受者。新課程要求教師只需給學生搭建一個可供他們自由探索的舞臺,提供有效的探究材料,讓學生自己猜想預測、動手實踐。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人民幣》一課時,因為學生對人民幣已經非常熟悉了,所以筆者沒有進行過多的預設,而是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大家都知道人民幣可以買到東西,那么,你了解關于人民幣的哪些知識,現在就說給大家聽聽?!痹趩栴}的討論中,學生不僅把教材里的知識點學完了,而且還生成了許多新的內容。比如有的學生說:“我知道人民幣正面畫的是。”有的學生說:“人民幣的反面100元是人民大會堂,50元是布達拉宮,20元是桂林山水、10元是三峽風光,5元是泰山,這說明我們國家的風景是非常秀麗的,我們要熱愛我們的祖國?!庇械膶W生說:“人民幣有許多防偽標志,只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就可以看到,那是防止壞人造假人民幣用的。”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的直接經驗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了系統化,而且還通過課堂這個小小的舞臺,展示了學生在社會的大課堂里獲得的其他知識,學生學得既輕松愉快,又豐富多彩。

三、變單一數學為學科融合

學校開設的各門課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彼此交叉、融合、互相滲透的有機整體。以往的數學教學只是孤軍奮戰,不能夠聯系其他學科,從而造成了高耗低效的結果。通過實踐,筆者感覺如能恰當地把數學教學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數學課堂上有語文、音樂、美術等知識,那將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并不斷地喜歡上學習數學。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多數兼任多門學科的教學任務,這也為實現學科整合提供了方便。

四、變注重結果為思路表述

傳統的數學教學只重視學生做得正確于否,成績考得理想與否,忽視了學生對解題過程的探究,忽略了學生對解題思路的敘述。時間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下降。而學生的思路表述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思路表述的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上從敢于表達到善于表達,并引導學生把思路表述完整。比如,教材的許多練習最后都會有一個開放性問題,讓學生根據上面提供的材料,自己提出問題,然后自己解答。這時,筆者就會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說出自己提出的問題,并說明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然后全班匯報交流。最后才讓學生把自己提出來的問題寫出來并解答。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條理性,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