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4 17:22: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年級數學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小學一年級數學是小孩子剛接觸數學基礎的時候,也是他們認識數學原理及印象的時候,打好數學基礎,有利于孩子日后跟更好的學習數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案,希望大家會喜歡。
一年級數學教案1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了解自己的數數情況,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
2、通過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學會數數以后,能有序地數數,并能用多種方法數數。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用點子圖表示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初步體驗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工具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們,你們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從現在開始,你將和老師一起在這所學校共同學習、生活,探討許多數學問題,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
2.師生相互介紹。
教師簡單介紹我們的校園及小學生活。
3.教師拿出一份禮物——金龜子的信,讓學生隨著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聽信:“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在學校里,你們將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許許多多有用的知識,學會許多的本領,會面為一個對社會有著巨大貢獻的人,你們高興嗎?數學書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充滿了神奇,學好數學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難,你們想學習數學嗎?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數學陳老師將會把你們帶進數學的王國里,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生的,你們有信心嗎?”
我們平時有很多時候要用到數數,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數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齊數。(獨立數——互數——齊數)
二、探究新知
1.數出數量是1的。
問:圖中數量是1的有哪些?
(面國旗、一座樓房、一位老師、一個玩雙杠的同學……)
師:對,這些都能用“1”表示。
出示數字卡片,老師領著學生讀一讀,學生再自己小聲讀一讀。
2.數出數量是2的。
問:圖中數量是2的有哪些?
(有兩個同學在跳繩;有兩個同學在給老師敬禮;有兩個同學在看書;有兩個同學在進校門……)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這些都可以用“2”表示。
出示數字卡片“2”,請學生讀一讀。
3.依次數出其他數量的事物。
可以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如果答是“數出來的”,可以讓該學生到前面數給大家聽。數完后,讓其他學生評價,他數得對不對。
師:這些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做事很認真,數數的方法很正確。我們大家要向他們學習,做事認真仔細,養成好習慣。接下來,我們看哪個小朋友數得好。
4.認讀1~10各數
認讀數字卡
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1~10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按方位數數
可以順著數,倒著數,說說6的前面是幾,后面是幾等等。
三、練習提升
1.數身邊的實物
這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量能用數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來表示呢?
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頭、紐扣……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枝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2.教學數字手勢
3.開放性練習(可以放在課后)
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驗一驗
手里最多能拿幾根粉筆?
盤里最多能放幾個蘋果?
筆筒里最多能放幾枝鉛筆?
四、教學效果評價
這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量能用數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來表示呢?誰能說一說今天你都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
會數1到10。并每個寫5遍。
課后小結
談話:寫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數學王國的每一個成員都眨著智慧的眼睛在看著我們呢!你們想與它們交朋友嗎?你們打算今后怎樣做?
學生自由談論。
一年級數學教案2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3~104頁8、7、6加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的欲望
(錄像出示8個小朋友去公園買門票,然后,又來了5個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師創設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氣非常好,小文、小麗、小明等8個小朋友到公園去玩。
他們來到公園門口,正要買門票,又來了他們的5個同學。這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應該買多少張門票?他們想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同學們想幫這個忙嗎?先在小組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
生1:我們是數的,數了數這些小朋友一共有13個人。
生2: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第一次來了8個人,然后接著往下數,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們是把后來來的5個小朋友中的2個人先和8個人湊成10個人,10個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生4:我們是把8個小朋友分成5個小朋友和3個小朋友兩組,然后把這5個小朋友和后來來的5個小朋友湊成10個人,10個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這4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師:8+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小棒擺一擺。
小組匯報交流,由于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小組先擺了8根小棒,又擺了5根小棒,然后從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湊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師再請幾個小組說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
教師根據幾個小組匯報操作的情況,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由于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其他方法,如數數法、接數法便不再出現或很少出現。
2.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5=13,現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4、7+6、6+5的結果嗎?
學生匯報,因為計算8加5時,學生用擺小棒的辦法研究過了,所以用湊十法計算這三個算式應該沒什么問題,教師這時應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湊十的方法: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數,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師板書課題)
鞏固內化,發散思維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有什么關系?(一樣)那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目8+9,看哪個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匯報:
生1:從9中拿出2,與8湊成10,10加7等于17。
生2:從8中拿出1,與9湊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師對這3種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別表揚第3種方法。教師滲透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教師用課件演示9+8=17想的過程和8+9=17想的過程,以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遷移。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課件出示)1路公交車上原來有6個人,又上來了7個人,這時車上有多少人?
3.(課件出示)小兔找家:每個小兔身上有一個算式,每個小屋上有一個得數,學生做對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課件出示)寫算式。
根據圖中情景,寫出算式,看哪個同學寫得又多又好。
一年級數學教案3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認識=、>、
2.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會用=、>、
教學難點:
會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0~5的認識,今天我們將來認識“=”、“>”、“”、“
板書:“=”、“>”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提問
①圖上畫的是什么? ②圖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多少只? ③你能說說哪種動物多?哪種動物少?哪種動物的只數一樣多?
(2)同樣多。
①小兔有幾只? 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貼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幾只?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4只小猴,并用線連一連。
板書:4 4 1.“想想做做1”。
在圓圈里填上“>”、“
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數哪個多?哪個少?(同樣多) 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學生說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樣多)④4和4同樣多,我們就說4=4。(板書:4=4) 老師指著等號說明:這個符號叫做等號。
(板書:等號) 讀作:4等于4。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讀。
⑤書寫等于號,在書上第18頁上先描后寫。
2.教學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學生回答后老師在黑板上貼上5只小松鼠,并板書: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學生回答,老師一個對一個地貼上3只小熊。(并板書:3) (3)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小松鼠和小熊誰多誰少呢
(教師邊連線,邊提問)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樣?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樣?(板書: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書:5>3) 指著大于號說明,這個符號叫做大于號
(板書:大于號) 讓學生齊說大于號,再指名說。
大于號開口一頭向哪邊? (向左) 尖的—頭向哪邊?
(5) 觀察式子5>3,提問:大于號的開口一頭和尖的一頭,哪頭大? 哪頭小? 開口大的那頭對著大的數還是小的數? 尖的那頭對著什么數?這個式子讀作“5大于3”,板書;5大于3。
老師領讀、齊讀,同桌互說。
(6)回顧一下,剛才學習了“大于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 結果怎樣?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說成5大于3,寫成5>3。
3.教學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樣?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書:3
(板書:小于號) 指導寫“
(3)觀察式子“3
(4)剛才我們學習了小于號。這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怎樣?
老師小結:這道題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說成3小于5,寫成3
(5)同樣一幅圖,為什么可以說成5>3,也可以說成3
(比的標準不同,所以結果不同。)
4.小結
這一節課學習了“=”、“>”和“”還是“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題圖。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指名說一說每道題是誰和誰比,結果是多還是少?圓圈應填什么符號?
2.“想想做做2”。
在圓圈里填上“>”、“
四、全課小結
篇2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小數與分數之間關系的過程。
2、了解小數與分數的關系,能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改寫成小數,會進行分數與小數之間的轉化。會用分數和小數表示一些簡單的量。
3、感受小數和分數的內在聯系,能在已有知識背景下自主學習,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改寫成小數。
難點:會進行分數與小數之間的轉化。
三、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單位之間是怎么換算的?
(預設)生: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
(二)自主學習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學生完成下表。
取出的份數(份)
長度(分米)
長度(米)
分數
小數
1
5
7
學生匯報:(重點說一下每個數是怎么得到的)
取出的份數(份)
長度(分米)
長度(米)
分數
小數
1
1
0.1
5
5
0.5
7
7
0.7
師:請同學們觀察寫出的分數與小數,你發現了什么?
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表示成一位小數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學生完成下表。
取出的份數(份)
長度(厘米)
長度(米)
分數
小數
1
9
25
學生匯報:(重點說一下每個數是怎么得到的)
取出的份數(份)
長度(厘米)
長度(米)
分數
小數
1
1
0.01
9
9
0.09
25
25
0.25
師:請同學們觀察寫出的分數與小數,你發現了什么?
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表示成兩位小數
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學生完成下表
取出的份數(份)
長度(毫米)
長度(米)
分數
小數
1
8
45
547
學生匯報:(重點說一下每個數是怎么得到的)
取出的份數(份)
長度(毫米)
長度(米)
分數
小數
1
1
0.001
8
8
0.008
45
45
0.045
547
547
0.547
師:請同學們觀察寫出的分數與小數,你發現了什么?
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表示成三位小數
4、剛才,我們將1米平均分成了10份、100份、1000份,那么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會怎樣呢?
(出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
師:涂色部分怎樣用分數表示?
生:
師:這幾個分數怎樣寫成小數呢?寫出的小數又怎樣讀呢?
生:可以寫成0.1,0.1讀作:零點一
可以寫成0.3,0.3讀作:零點三
可以寫成0.01,0.01讀作:零點零一
可以寫成0.27,0.27讀作:零點二七
師:如果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1份是多少?8份是多少?32份呢?說說你的想法
生:一份占正方形的
,用0.001表示。
8份占正方形的
,用0.008表示
32份占正方形的
,用0.032表示
5、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你回答小數是怎么得到的
?
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1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
兔博士網站:
小數是我國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3世紀,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在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時,就提出把整數個位以下無法標出名稱的部分稱為微數。
小數的名稱是公元13世紀我國元代數學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紀,我國出現了用低一格表示小數的記法。
在西方,小數出現的很晚。直到16世紀,法國數學家克拉維斯才首先使用小數點作為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分界的記號。
(三)
鞏固練習
(四)
篇3
新知總結
1.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2.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讀作“百分之…”
3.百分數讀作要寫成大寫。分數表示具體的量時后面可以帶單位,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時后面不可以帶單位,百分數屬于分數的后一種情況,不可以帶單位。
知識講解
例1
百分數的概念和意義。
例2
58%,49%,23.4%的讀法。
例3
一本書看了25%,還有(
)沒看。
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
新知總結
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需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把分數化成百分數,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化成百分數;百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先變成分數,然后分子除以分母。
知識講解
例1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分數化成百分數,百分數化成小數。
0.85=
1.74=
0.9=
6=
=
=
=
45%=
78%=
=
對點練習學.科.網Z.X.X.K]
1.28÷40=(
)%=(
)。(填小數)
3.
在3.14、、、34.1%和3.41這五個數中,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5.
把0.64化成百分數是(
),化成最簡分數是(
)。
6.20÷(
)
=(
)
:75
=
=(
)
%=(
)
(填小數)。
7.
把10化成百分數是(
)。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新知總結
常見的百分率的計算方法:
①
合格率
=
②
發芽率
=
③
出勤率
=
④
達標率
=
⑤
成活率
=
一般來講,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確率能達到100%,出米率、出油率達不到100%,完成率、增長了百分之幾等可以超過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知識講解
例1
科技小組進行玉米種子發芽實驗,結果有973粒種子發芽了,27粒種子未發芽,求這批種子的發芽率。
例2選擇
A.18÷22≈81.8%
B.22÷18~122.2%
C.18÷40=45%
D.22÷40=55%
六(1)班共有40名學生,其中女生有22人,男生有18人。
(1)男生人數約是女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
(2)女生人數約是男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
(3)女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
)
(4)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
)
對點練習
1、勝利小學學生種了500棵向日葵,有25棵沒成活。求成活率。
2、在一場棒球比賽中,小李在10個球中擊中4個,小張在30個球中擊中9個,誰的擊中率高?
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解題思路:單位“1”的量×分率=所求的量
例1
一匹駱駝的體重是240
kg,一只羊的體重是這匹駱駝體重的20%。這羊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有95%的雞蛋孵出了小雞
我這次我這次用2400個雞蛋孵小雞
例2
一共孵出多少只小雞?
對點練習
1、一本故事書,張強讀了50頁,剩下的頁數正好是這本故事書的60%。這本故事書共有多少頁?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
新知總結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
兩個數的相差量÷單位“1”的量
×
100%
或:
①
求多百分之幾:(大數÷小數
–
1)
×
100%
②
求少百分之幾:(
1
-
小數÷大數)×
100%
知識講解
例1
看圖填空。
(1)
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
(2)
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
(3)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
);
(4)女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
)。
例2
果園里有桃樹300棵,比梨樹少200棵。桃樹比梨樹少百分之幾?
對點練習
1.甲數是10,乙數是40,甲數是乙數的百分之幾?乙數是甲數的百分之幾?
2.150米的50%是多少米?一個數的50%是63米,這個數是多少米?
3.
把5千克糖平均分4份,每份占總重量的百分之幾?每份重多少千克?
用百分數解決問題
新知總結
1、已知單位“1”的量(用乘法),求單位“1”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數量關系式和分數乘法解決問題中的關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單位“1”的量×分率=分率對應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單位“1”的量×(1分率)=分率對應量
2、未知單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單位“1”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單位“1”。
解法:
(1)方程:
根據數量關系式設未知量為X,用方程解答。
(2)算術(用除法):
分率對應量÷對應分率
=
單位“1”的量。
[來源:學科網]
知識講解
【例題1】一臺音響改進了功能,每臺提價20%,現在售價是840元,提價多少元?
【例題2】一件衣服售價240元,現在按90%銷售商家還能賺50元,這件衣服實際進價是多少元?
對點練習
1.一種商品,先提價10%,再降價10%,售價與原價相等。(
)(判斷對錯)
2.果園里有桃樹和梨樹共440棵,其中梨樹的棵樹比桃樹多20%,果園里桃樹有幾棵?
3.某縣去年造林160公頃,今年造林200公頃。去年的造林面積是今年的幾分之幾?
篇4
教學目標:
1.
認識平面圖及平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對位置。
2.
認識平面的路徑,并能通過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繪出所走的路徑。
3.
嘗試設計路徑,知道從同一出發點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徑,并能通過比較,從各種不同路徑中選擇較合理的路徑。
4.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并獲得平面圖和客觀空間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表達等能力。
5.
初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按要求描繪出所走的路徑,根據路徑尋找目的地。
教學難點:
正確的描繪方法。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創設情景,導入學習。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公園里去玩,進了公園后你們想到哪里去玩?這里有一張公園導游圖,(出示導游圖)你們看得懂嗎?
2.
認識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師:①從圖上看,公園里有什么?引導得出:“XX在左面,XX在右面,XX在前面,XX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應該怎么走?我想去XX,應該怎么走?……
3.
動手操作,加深認識。
師:①用雙色片代替自己在平面圖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練)
②把雙色片放在大門位置,聽口令:
(1)向左X格、向右X格、向前X格、向后X格;
(2)先向左X格,再向前X格;先向前X格,再向右X格。
③在這張圖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學看平面圖
師:(出示圖)
①在這張圖上,這里是什么位置?(在圖上標出前、后、左、右。)
②圖上有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在圖上出示花圃、游船碼頭、兒童樂園、養馬場的標記)二、認識、描述路徑。
師:小巧、小亞、小胖也在這兒玩,這些點代表他們所在的位置。
1.
根據路徑,語言描述。
(1)出示圖題1。
①小亞錄音:我想去花圃,我是這樣走的:你們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幾格,說說我是怎樣走的?
②小亞請你們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幾格來說說她走的路線,(板書:前后,左右)可以數一數、說一說;也可以用雙色片走一走,再說一說。
(2)生操練,師巡視。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3)反饋交流:根據反饋情況,引出“起點格不要數?!?/p>
2.
根據描述,畫路徑,找目標。
(1)出示題3/1。
①小亞錄音:現在我把走的路線告訴你們,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碼頭?還是兒童樂園呢?
②學生討論、猜測。
③驗證:畫一畫、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據小胖、小巧說的路線,找找他們去了哪里?
①出示題、學生練習題3/2、3。
②生操練,師巡視。
③反饋交流。
三、設計、選擇路徑。
1.
設計路徑:
①小巧錄音:我想去游船碼頭,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們,能幫幫我嗎?
把剩下的路線畫出來,并記錄下來。
②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③反饋交流。(對不同的路線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認為還可以怎么走?
⑤學生練習,完成練習紙第4題。(要求:畫出路線并做好記錄)
⑥反饋交流:還有其它設計嗎?
⑦師小結:只要能到達目的地,各種各樣設計都可以。
2.
選擇路徑。
①師:老師從小朋友的設計中選了幾種,畫在一張圖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條?為什么?(同桌討論)
②交流小結:一般情況下我們選擇最近的路線走。
3.
鞏固提高。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①小胖也想請你們幫他設計,他想到兒童樂園去。
②請你先設計一種路線,并記錄下來。如果你還有其它路線就在下面的圖中畫出。
③生練習,師巡視。
④反饋交流:(展示學生作品)從這里出發到兒童樂園還有好多路可以走,課后大家還可以設計。
四、總結歸納,完整課題
師:今天玩的開心嗎?在玩的時候你學會了什么?(板書:路)
五、聯系實際,拓展運用。
1.
出示學校平面圖。(師介紹)
2.
XX在校門口,XX在教室前,XX在操場邊。他們都想到歌唱室,該怎么走呢?大家來設計一些路線。
學生練習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題,自己設計。
篇5
教學內容: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五年級第一學期
P49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等式、方程,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感受生活中的等量關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會用方程來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3.在學習過程中,加強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方程的意義,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了解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曹沖稱象的故事
同學們,曹沖稱象的故事你們都聽說過嗎?
他是利用同水位測量得出:大象的重量=石頭的重量(等重)
2、如果拿走添加上一塊石頭:大象的重量
3、如果拿走一些石頭:大象的重量>石頭的重量
其實生活有各種儀器來表示兩個物體的重量關系。
(二)
教學新課
1、方程的意義
(1)認識天平:
今天我們要借助天平來學習《方程》。(板書)
(2)操作天平:
當天平的一邊放一個10克物體后,有什么現象?
用一個式子表示:
(3)繼續在左邊盤內放20克的物體,天平會繼續
算式?【10+20>0】
(4)這時在右邊的托盤內放50克砝碼?你觀察到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算式?【10+20<50】
(5)要想讓天平,該怎么辦?
你會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種關系?【10+20+20=50】
(6)看圖,左盤放一個20克草莓和80克的蘋果,另一邊放100克砝碼,天平平衡。用一個式子表示:【20+80=100】
2、觀察兩邊算式,你有什么發現?說出你的理由。
指出:這些用大于、小于號連成的式子左右兩邊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
如:10>0;10+20>0;10+20
這些用等號連接成的表示【兩邊相等關系的式子都叫等式】。
如:10+20+20=50;20+80=100
3、繼續觀察天平:左盤有2個同樣重量的積木,用字母x表示,右盤放了(100+50)克砝碼,猜一猜天平哪邊重?
(1)用式子表示這種關系:2x=100+50
2x>100+50
2x<100+50
(2)看圖,用式子表示:
90+60=100+50;60+x=100;
90+2x
100+2x=50×3
這幾個算式寫到板書上哪個部分合理?說說你的依據?
(3)觀察這幾個等式,你能不能再分分類,也說一說你分類的標準?
10+20+20=50;20+80=100;90+60=100+50
2x=100+50;60+x=100;100+2x=50×3
這些等式中都含有“未知數”,我們把【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手勢表示
①35+65=100
②175+3m=382
③5x÷32=47
④n+24
⑤x–14>72
⑥c+24+y=100
⑦x=29
2、學了今天的知識,小胖認為等式一定是方程。小巧認為方程一定是等式。你認為呢?
3、填入相應的圈內:
①135+65=200②178-4k=382
③320÷5t=47
④n–136
⑤78-14x
⑥1.6x=6.4
方程:(
)
等式:(
)
(2)再次驗證(師板演)
(3)小胖列了兩個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臟了。猜猜他原來列的是不是方程?
(1)6X
+
(
)
=78
(2)36
+
(
)
=42
3、了解方程的知識
4、先說圖意,再列方程:
(1)小丁丁站上木凳后,就和爸爸一樣高了。如果小丁丁的身高是y厘米,能否列出相應的方程呢?
(2)積木圖,根據圖意列出方程。
12
x
7
(四)
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拓展:
方程
等式:表示
兩邊
相等關系的式子。
不等式
左
右
10+20+20=50
10>0
20+80=100
10+20>0
90+60=100+50
10+20<50
含有未知數的
2x=100+50
2x>100+50
等式叫方程。
60+x=100
2x<100+50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經歷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使學生在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理解數學本質,體會“轉化”思想在探索新知過程中的價值,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探索新知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樂趣和體驗,進一步增強探索意識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異常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必須先通分的道理
設計理念:
1.依托已有經驗,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學生在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之前,已經學會了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認識了分數單位,會根據分數的性質對分數進行通分和約分。本節課重點在于創設沖突,使學生發現分母不同,即分數單位不同無法直接相加減,必須轉化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把時間讓給學生,通過交流、辨析自主探究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
滲透轉化思想,體會數學思想價值。
掌握科學的數學思想方法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以及學生的終身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正是利用了“轉化”思想將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轉化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計算的,轉化思想是本課的靈魂,必須讓轉化貫穿在課的始終,使轉化這一思想牢牢扎根在學生的頭腦中。
【設計思路】
課始通過讓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并說說各有幾個分數單位,接著出示幾組圖形讓學生將這些圖形兩兩合并,說說哪些圖形可以合并在一起,為什么?使學生發現只有單位“1”相同的才好合并在一起,并寫出合并后的算式,通過比較將算式分成同分母分數相加和異分母分數相加。在探究異分母分數相加時,充分放手,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自主獲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最后總結方法,感悟轉化思想在探究新知過程中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數形結合,找準關鍵起點
1.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并說說每個分數里各有幾個分數單位。
(
)
(
)
(
)
(
)
(
)
(
)
(
)
(
)
2.如果要把某兩個圖形的涂色部分合并,你覺得哪兩個合并比較合適?如何列式?學生討論后,教師板書如下幾道算式:+、+、+、+。
3.你能將這四道算式分一分類嗎?
板書:分母相同的分數相加:+、+。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
指名回答兩道同分母分數加法算式怎樣計算?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結合分數的意義說說理由。
4.揭示課題:分母不同的分數我們稱為異分母,猜一猜異分母分數怎樣相加或相減呢?(學生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并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將兩個圖形的涂色部分合并,直接將問題引向相同的單位“1”,相同的計數單位。通過比較發現分數加減法不僅有同分母分數相加減還會有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在回顧同分母分數相加的計算方法時再次強調相同的分數單位,也引出了新知,使學生自然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動中,有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二、由淺入深,把握流程節點
1.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方法(例1)
師:研究問題要先從簡單問題入手,先來看這道題:
(1)出示教材第80頁例1,指名讀題,并說說自己從題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回答)
提問:怎樣列式?(板書:+)為什么這樣列式?
(2)
學習計算方法。
談話: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應該怎樣計算呢?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并匯報。
學生探究方法預設:
A、
用折紙的方法,在長方形紙上折一折、并涂色分別表示出它的和。
B、
畫圖,先畫一個長方形,再平均分成2份,涂色表示出它的,再將剩下的平均分成2份,得到。
提問:根據折紙或畫圖的過程,說一說+的得數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得數是的?(涂色部分一共占這張紙的)。
C、將和化成小數再計算:0.5+0.25=0.75。
D、先通分,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數后再計算。用算式表示為:+=+=(教師相機板書)
追問:把這兩個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過程,應用了什么知識?(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個過程也叫什么?(通分)想一想,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時,為什么要先通分?
2.討論交流,提煉優化方法
學生獨立計算+、+。
師:剛才有同學用折紙的方法,有同學用畫圖的方法,有同學說化成小數進行計算,還有同學說將異分母分數進行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再相加,這兩道題你們覺得用哪種方法更方便、快捷呢?
通過討論讓學生發現畫圖或折紙的方法比較麻煩,而化成小數計算又會遇到除不盡的情況,因此還是將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再相加更實用。
3.比較同化,遷移整合方法(“試一試”)
課件出示:-
1-(學生獨立計算)
匯報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算的?為什么要先通分?計算時還要注意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
4.回顧小結,發展元認知能力
教師拋出問題:“你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了嗎?你覺得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些什么?”
討論后小結:轉化成同分母分數是為了將不同的分數單位轉化成相同的分數單位,只有計算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把1轉化成與減數同分母的假分數再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提問:想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可以進行驗算,你會驗算上面的兩道題嗎?
引導學生交流并明確:可以用差加減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減數,也可以用被減數減差,看結果是否等于減數來驗證。
總結計算方法: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進行計算;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最后別忘記對計算的結果進行檢驗。
設計意圖:從例題入手,讓學生發現在折紙、涂色的過程中已經將看成了,不由自主地進行了通分的過程。而通過對+、+兩道題的計算,發現化成小數進行計算以及折紙涂色、畫圖這三種方法的局限性,自覺優化算法,選擇將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再加減的計算方法?!霸囈辉嚒蓖耆攀肿寣W生將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遷移到異分母分數減法中,最后和學生總結計算方法,形成計算技能。
三、比較提煉,理清知識結點
1.綜合練習,形成技能
(1)完成教材第82頁“練習十二”第1題。
學生各自涂色、寫得數,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數形結合,再次理解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計算的算理。
(2)完成教材第80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在計算后匯報。
設計意圖:脫離圖形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使學生真正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3)想一想,填一填。
小結: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可以直接相加;分數單位不同的分數,要轉化成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設計意圖:層次分明的練習,由淺入深,不斷引發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既發展學生的基本計算技能,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數感,更加強化了轉化的思想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
2.自主總結,促進聯結
(1)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及學習的過程,說說你的收獲和體驗。
(2)說說轉化的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是否應用過?在哪里應用過?分別是怎么應用的?
3.溝通聯系,逼近本質
回顧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溝通整數加減法、小數加減法和分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4.
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兩個異分母分數相加,和是
篇7
2011年版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中確定小學數學的課程總體目標是學生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的整體發展與實現。新課標在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同時,突出強調要進一步促進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課程在我國基礎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目標不僅僅是使學生獲得數學本身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數學課堂上,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和定位是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實施的靈魂所在。小學數學新課改以后,究竟如何將思維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目標,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呢?在對部分數學教師進行訪談后發現,對于某些具體課程大家并不能十分確定將哪一種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便是教學目標相同的課,由于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不同,導致教學效果可能千差萬別,學生在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技能、思維能力也不盡相同。
那么,如何確定小學數學課程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哪些數學思維,如何以這些思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來進行教學設計,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又如何按照教學設計來進行課堂實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操作?本文以小學數學六年級《扇形》一課為例,系統展現了如何明確某一節課教學內容的主要思維能力,如何設計與完善教學問題,如何組織教學任務的研究與實踐過程。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扇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 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相關內容的調整,“扇形”由選學變為正式教學內容。扇形的內容是學習扇形統計圖的必要基礎,是學生在學習了圓的認識、周長和面積的基礎上進行認識學習的,屬于圖形與幾何的范疇。學好扇形這部分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不同版本的教材對本節內容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如圖1)。人教版和北師大版的教材首先呈現了名稱中含有“扇”的物體,引出問題:什么是扇形?然后結合圖示,以直接介紹的方式,把扇形這個數學名詞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建立聯系,目標是使學生認識扇形,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而臺灣部編版的教材則是在介紹“弧”“扇形”“圓心角”等術語的含義以后,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弧長或圓心角的計算。通過對幾個版本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的特點,本節課的設計考慮重點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扇形,通過圓和扇形之間的轉化關系來促使學生掌握扇形的特征。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已經掌握了角的度量,比較熟悉平角、直角等知識。在六年級(上)第五單元里已經認識了圓,學會了用圓規畫圓,掌握了圓的基本特征,理解和掌握了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夠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同時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習慣,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
為了深入了解學生,設計了下面的問題:
圖2中涂色的部分,哪些是扇形?
通過調研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已經在課前都了解扇形會有“兩條直的邊,一條彎的邊”,說明學生對于扇形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為扇形的認識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極少數學生能感覺到扇形與圓心角和半徑相關,而扇形的大小與半徑和圓心角怎么相關,學生全然不知。
(三)設計思想
在“扇形”的教學中,更多的教師在課堂中是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出現的類似“扇形”的物品,然后直接介紹“扇形”“弧”“圓心角”等術語的含義?!稁缀卧尽分羞@樣定義扇形:由頂點在圓心的角的兩條半徑和這兩條半徑所截一段圓弧圍成的圖形叫做扇形。但是如果這樣按照定義直接介紹扇形的各個組成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扇形和所在圓的關系更是難以理解,學生也不知道扇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實際的用途。因此,在充分研究學生認知特點和教材的基礎上,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遵循從猜測、探究、驗證、結論到應用的規律是本節課設計的主要特點。
為了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出扇形的概念與特點,我們設計三步探究活動來突破難點?;顒右唬和ㄟ^生活中真實發生的關于扇形灌溉的問題,讓學生利用圓規畫出扇形,初步感知扇形的特點。活動二:求出扇形相關的面積,理解扇形與所在圓、圓心角和半徑之間的關系?;顒尤河蓪W生討論、總結出扇形的定義和各組成部分。
三個探究活動的設計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讓學生自然地利用扇形和圓的關系來探究扇形,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化歸”數學思想,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逐漸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
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理解扇形的定義,能夠計算一些簡單的扇形相關的面積。
思維能力:能夠利用扇形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能夠自主探究發現扇形的定義和扇形與所在圓、圓心角和半徑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學會細心觀察、大膽猜測、有序操作、抽象概括;能了解推理問題的一種思路,即猜測、探究、驗證、結論、應用;理解“化歸”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激發創新意識,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感悟探究的樂趣;增強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扇形與所在圓的關系計算簡單扇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活動探究扇形與所在圓的關系,并能利用結論解決問題。
(三)教學實施
1.情境引入,問題準備
師:同學們,見過這樣的噴灌裝置(如圖3)嗎?
生:見過。
師:誰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種噴灌裝置是怎樣工作的?
生:那個噴嘴轉的時候,水就澆灌,噴嘴轉多少度,水就一直澆灌多少度。噴嘴澆過水的地方應該是個扇形。
師:很好,既然大家都見過類似的噴灌裝置,今天我們就來解決一個和噴灌有關的問題。
2.問題探究,自主發現
(1)初步感知扇形
師:某小區有一塊草坪(如圖4),現在B點處安裝一種噴灌裝置,噴頭可旋轉120°,最遠噴射距離為10米。哪些地方還需要人工澆灌,請用陰影部分表示出來?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找到圖中哪些地方是自動澆灌,哪些地方是需要人工澆灌的?
生:噴射距離為10米,就先在將圓規兩腳的距離量成AB那么長,然后以B點為圓心畫個大圓,圖中在圓里的部分是自動澆灌的,剩下的是人工澆灌的,就涂成陰影。
(2)理解扇形與圓的關系
師:你們能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嗎?趕快把你的思路寫下來。
學生交流匯報。
生:陰影部分面積=梯形面積-扇形面積師:你們是怎么求出扇形面積的?
生:扇形這個角是120°,是圓360°的1/3,所以扇形的面積就占所在圓的面積的1/3(如圖6)。
師:那大家說說扇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
教師出示半徑不同、圓心角相同的扇形和半徑相同、圓心角不同的扇形。
學生討論匯報。
(3)認識扇形
師: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了新的圖形——扇形。誰來準確描述一下什么樣的圖形是扇形,或者說扇形有哪些特點?
學生匯報交流,認識各部分名稱。
教師板書:扇形、弧、半徑、圓心角。
3.觀察比較,聯系鞏固
師:請判斷,圖7中的陰影部分是不是扇形?
學生匯報總結。
師:求圖8扇形的面積。
生:扇形的圓心角是60°,占所在圓的1/6,所以這個扇形的面積是所在圓的1/6,所以扇形的面積=3.14×6×6÷6=18.84。
4.拓展提高,解決問題
師:你能求出圖9陰影部分的面積嗎?
生:用大扇形的面積減去小扇形的面積。或者大圓的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再除以4。
5.課堂小結,感知收獲
師:同學們,這堂課大家覺得有什么收獲?
生: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扇形,扇形是由頂點在圓心的角的兩條半徑和這兩條半徑所截一段圓弧圍成的圖形。扇形有半徑、圓心角和弧。
生:我們還知道了利用扇形的圓心角占所在大圓的幾分之幾來求扇形的面積。
師:很好,大家收獲了這些知識,還有其他的嗎?我們是怎么研究扇形的?
生:我們就是先畫圖,然后比較扇形和所在圓的圓心角,在求扇形面積的時候,都去找圓心角,看它和所在圓的關系。
師:總結一下同學們剛剛說的,在今天的扇形的研究過程中,動手畫圖是我們的第一步,我們確實經歷了猜想、探究、驗證、結論、應用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聯系舊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把不會的知識轉化成之前學習或研究過的知識。那么今天這節課大家學習的開心嗎?
生:開心!因為知識都是我們自己研究出來的!
師:數學知識很有趣,他們之間的聯系很有規律,只要去探究,就會有發現。
(四)教學評價
本節課的教學評價以教學目標的落實為依據進行設計和實施,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探究觀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應,適當提示、啟發引導學生探究思考,關注學困生的發展,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給予正確評價與引導。學生利用圓規畫圖,找出扇形和所在圓之間的關系。
練習拓展:在學生做練習拓展題目時,巡視指導,對解題有困難的學生適當點撥。教師巧妙利用學生的現場生成,捕捉到良好的教學資源為我所用。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遇到困難聽取他人意見或交流合作解決問題,對新知進行再思考、再創造。
課后交流:教師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課后交流, 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對推理、化歸等數學思想的體悟和收獲。
思維能力教學一學年前后測對比試驗結果選取北京市門頭溝區四所小學的四個班級參與實驗,兩個為實驗班,兩個為對照班。實驗班實施為期一年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學,對照班按照常規講授式進行教學。為排除前測中各班級的瑞文成績差異性對結果的影響,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前測與后測的瑞文成績進行處理。首先使用K-S檢驗驗證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的正態分布性,結果如表1所示。
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瑞文成績的K-S檢驗結果表明,這四組成績數據符合正態分布性(Sig>0.05),且這四組成績間沒有關系,相互獨立,可以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瑞文量表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前測時,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瑞文成績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F=0.96,Sig>0.05);經過一個學年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學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瑞文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F=2.63,Sig<0.05)。
雖然實驗班與對照班前測成績在差異,但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可排除這種差異性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前測兩組數據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后測時實驗班成績高于對照班,且達到顯著性差異,說明經過處理因素(即思維能力教學)的影響,學生的推理能力比常規的講授式教學取得更好的發展。
總結與反思
篇8
8、7、6加幾
一、單選題
1.
6+9=(
)
A.?12?????????????????????????????????????????B.?15?????????????????????????????????????????C.?17?????????????????????????????????????????D.?3
2.6+9=(
)
A.?5???????????????????????????????????????????B.?9???????????????????????????????????????????C.?15???????????????????????????????????????????D.?3
3.草地上原來有8只羊,又跑來6只,現在有多少只?列式計算正確的是(
)
A.?8-6=2(只)????????????????????B.?8+6=14(只)????????????????????C.?14-6=8(只)????????????????????D.?14-8=6(只)
二、判斷題
4.
一共有16只鴨。
5.判斷,正確的填“正確”,錯誤的填“錯誤”.
一共有幾枝鉛筆?
8
-
4=4(枝)
6.樹上有8只鳥,又飛來4只,現在一共有13只鳥。
三、應用題
7.看圖列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個)
8.小剛給小云8本書后,兩人的書同樣多,小剛原來比小云多幾本書?
四、填空題
9.把得數填在橫線上.
10.我們的包干區.
一共有幾盆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盆)
11.算一算。
________
________
12.比8米多5米的是________米。
五、解答題
13.
14.看圖列式計算
六、綜合題
15.班上的同學有的7歲,有的8歲,同桌的兩個小朋友的年齡相加是幾歲?
(1)最大是幾歲?
(2)最小是幾歲?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B
二、判斷題
4.【答案】
錯誤
5.【答案】
錯誤
6.【答案】
錯誤
三、應用題
7.【答案】
8;+;5;13
8.【答案】
16本
四、填空題
9.【答案】
11|13|12|15
10.【答案】
8;6;14
11.【答案】
10,17,12,15;11,13,14,16
12.【答案】
13
五、解答題
13.【答案】
6+5=11
14.【答案】
7+5=12
六、綜合題
15.【答案】
(1)8+8=16(歲)
答:最大是16歲。
篇9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金屬與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初步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一些置換反應進行判斷。
一.課前預習
1.金屬的活動性:K
Ca
Sn
Pb(H)
Pt
Au
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金屬與其他物質反應的難易程度
(1)金屬的位置越靠_______
,它的活動性_________
(2)位于________
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______________
。
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生,能的寫出化學方程式,不能的打“×”
①Ag+H2SO4
===
②Al+HCl===
③Fe+H2SO4
===
④Cu+HCl===
(3)位于______________
的金屬能把位于______________
的金屬從它們的______________
里置換出來。
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生,能的寫出化學方程式,不能的打“×”
①Fe
+
CuSO4
===
②Al+Mg
Cl2===
③Cu+
AgNO3===
④Ag+Zn
Cl2===
二.針對性練習
1.下面四種金屬中,有一種金屬能與其余三種金屬的鹽溶液反應,則該金屬是(
)
A.Ag
B.Cu
C.Al
D.Zn
2.下列各組物質不能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
A.汞與硝酸銀溶液
B.銅與硝酸鎂溶液
C.鋅與硫酸亞鐵溶液
D.鐵與硫酸銅溶液
3.有甲、乙、丙、丁四種金屬.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單質形式存在.丁鹽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甲>乙>丁>丙
B.丙>?。疽遥炯?/p>
C.丙>乙>?。炯?/p>
D.乙>?。颈炯?/p>
4.將過量的鐵粉投入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濾出剩余的鐵和生成的銅,在濾液里含有的物質是(
)
A.FeSO4
B.CuSO4
C.Fe2(SO4)3
D.H2SO4
5.不法分子販賣的假銀圓大多是鋅的某些合金。鑒別真假銀圓時,可以將其浸入
(
)
A.澄清石灰水
B.硫酸銅溶液
C.氯化鈉溶液
D.糖水
6.有X、Y、Z三種金屬,如果把X和Y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產生氫氣,Y不反應;把Y和Z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在Y表面有銀析出,而Z沒有變化。根據以上實驗事實,回答下列問題:
(1)X、Y和Z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2)舉出符合上述金屬活動性順序的三種常見金屬(寫化學式)
;并寫出在Y表面有銀析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7.把相同體積、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分別滴到等質量、顆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種較活潑金屬中,生成H2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右圖所示。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假如X、Y、Z都是+2價金屬,則相對原子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檢測
8.廢舊手機的某些部件含有Mg、Al、Cu、Ag等金屬。為了回收重金屬,將舊手機部件浸入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所得固體含有的金屬是(
)
A.Cu、Ag
B.Mg、Al
C.Al、Cu
D.Mg、Ag
9.某金屬單質R,不能跟稀硫酸發生反應,但能與硝酸汞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則R可能(
)
A.Fe
B.Mg
C.Ag
D.Cu
10.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四種方案,每種方案所需試劑如下,你認為不可行的是(
)
A.
Fe、Ag、CuSO4溶液
B.
Cu、Ag、FeSO4
C.
Fe、Cu、稀鹽酸、AgNO3溶液
D.
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11.化學小組為探究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下圖所示實驗方案.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由實驗甲可知金屬活動性:Al>Cu
B.由實驗乙可知金屬活動性:Cu>Ag
C.由實驗甲、乙、丙可知金屬活動性:Al>Cu>Ag
D.實驗甲中的CuSO4改為CuCl2不能完成本實驗探究
12.小新拿來一片黃色的金屬向同學們炫耀說他撿到了黃金。小寶說他曾在網上看到過,有一種銅鋅合金外觀和黃金相似,常被誤認為是黃金。于是他與小新開始探究。
提出問題:這塊黃色的金屬是黃金?還是銅鋅合金?
猜想:①小新認為是黃金;②小寶認為是銅鋅合金。
查閱資料:合金中的金屬保持各自的化學性質,金在高溫下不與氧氣反應,鋅在高溫下與氧氣反應生成白色固體。
設計實驗:①小新設計的實驗是:截取一小片黃色的金屬放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②小寶設計的實驗是:截取一小片黃色的金屬放入硝酸銀溶液中。
現象與結論:①小新在實驗中觀察到黃色的金屬變黑,則他的猜想______。黑色物質是_______________。②小寶在實驗中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只寫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2.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
3.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純金屬具有更廣泛的用途。
4.了解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并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金屬材料。
過程與方法
1.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實物性質的討論入手,讓學生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
2.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金屬制品材料選擇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并形成正確的認識。
3.通過實驗比較黃銅片和紫銅片、鋁合金和鋁的性質,認識合金的特點以及合金具有更廣泛的用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2.在了解金屬性質的基礎上,了解材料選擇要考慮的問題。
教學重點
常見金屬以及其合金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銅片、黃銅片、鋁片、硬鋁片、收集到的金屬用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912年,英國斯科特探險隊的船只,在去南極的途中,用于取暖的煤油卻漏光了,由于天氣十分寒冷,以致探險隊員全部凍死在南極冰原。最后調查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原來造成煤油泄露的罪魁禍首是焊接油桶用的錫。
講解:人類使用和制造金屬材料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商代使用的青銅器到如今各種各樣的金屬制品,每發現一種新的金屬,人類社會就會產生一個飛躍性的進步。可以說沒有金屬的廣泛應用,就沒有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就沒有我們的現在生活。比如,沒有金屬,就沒有現在的交通工具、電腦、電視、大樓等等。
二、新知探究
一、幾種常見的金屬
(一)1、金屬材料包括
和
。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金屬,銅、鐵、鋁三種金屬被發現、使用的先后順序依次為:___________;目前世界上年產量最高的金屬是____________
2、大部分金屬常溫下為
態(汞為
態),有
光澤;大多數呈
色(銅為
色,金為
色),有良好的
性、
性、
性。
3、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在選擇使用哪種金屬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因為物質的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
,但這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還需考慮
、
、
、
,以及
和
等多種因素。
4、課本第四頁“金屬之最”(資料卡片)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3)目前世界年產量最多的金屬(鐵>鋁>銅)
(4)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銅>金>鋁)
(5)硬度最高的金屬
(6)熔點最高的金屬
(7)熔點最低的金屬
(8)密度最大的金屬
(9)密度最小的金屬
5.合金定義:
鐵的合金包括
和
,它們的
不同,因而性能不同。
(二)實驗
1、取出鐵絲,銅絲,鋁絲,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每小組的學生代表說出實驗和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補充。
①觀察它們的顏色狀態
;②用力試試是否可以彎曲、折斷
;
③用小刀割一下
;
④用鐵錘錘一下
;
⑤用酒精燈加熱
;⑥用電池、小燈泡測試它們的導電性
。
2、歸納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
注意:不同金屬也有本身的特性,如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熔點、硬度等物理性質
差別也較大。例如:多數金屬都是銀白色的,但銅卻呈
,金呈
(三)課本3頁:表8-1,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課本第4頁的“討論”
1.為什么菜刀、鐮刀、錘子等用鐵制而不用鉛制?
2.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么電線一般用銅制而不用銀制?
3.為什么燈炮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如果用錫制會出現什么情況?
4.為什么有的鐵制如水龍頭等要鍍鉻?如果鍍金怎么樣?
提問:物質的性質是否是決定物質用途的唯一因素?
結論:物質的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這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還需要考慮
、
、是否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廢料是否易于
和
等多種因素。
二、合金
提問:
1、我們在生活中所見到的金屬是不是純金屬?
2、合金與純金屬組成不同,性能上有沒有不同呢?
3、對比思考:
(1)為什么我們在生活中不用純鋁做門窗,而是用鋁合金?
(2)為什么不用純鐵制作湯勺,而用不銹鋼?
(3)根據下表提供的數據,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溫馨提示:焊錫是錫與鉛的合金;武德合金是鉛、鉍、錫和鎘組成的合金)
鉛
鎘
鉍
錫
焊錫
武德合金
熔點/℃
327
321
271
232
183
70
4、歸納
(1)合金一定是
物;
(2)合金性能較純金屬:硬度
、熔點
,性能更好,應用更廣泛。
5.
和
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
優點:(1)熔點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機械性能好
(3)抗腐蝕性能好
用途:
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共性:
物理性質
特性:
金屬材料
性質決定其用途:
鐵合金有:
合金
常見合金的成分、性能、用途
鞏固練習
(一)完成課本第8頁練習與應用
(二)增補練習
1.下列應用在高鐵列車上的材料,不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
)
A.不銹鋼
B.玻璃
C.鋁合金
D.銅線
2.食品包裝袋中經常使用到鋁箔,鋁能制成鋁箔是因為鋁具有良好的
(
)
A.
導電性
B.
抗腐蝕性
C.
導電性
D.
延展性
3.選擇鑄造硬幣的金屬材料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
A
硬度
B
價格
C
耐腐蝕性
D
導電性
4.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是(
)
A
生鐵和鋼的主要成分都是鐵,但二者的含碳量不同,性能也不同。
B
生鐵和鋼都是碳的合金
C
生鐵就是含雜質較多的鋼,鋼就是含雜質較少的生鐵。
D
生鐵是混合物,鋼是純凈物。
5.下列各組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一組是(
)
A.不銹鋼、黃銅B.24K金、銅導線C.生鐵、鋼D.錢幣、銅鐘
6.下列關于合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合金中至少有兩種金屬
B.合金缺少金屬光澤
C.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鋼的含碳量比生鐵的低
7.鈦和鈦的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它們具有很多優良的性能,如熔點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等。根據它們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實際的是(
)
A
用來做保險絲
B
用于制航天飛機
C
用來制造人造骨
D
用于制造船舶
8.下列鋁制品的用途主要利用了鋁的哪個性質?
A.導熱性B.導電性C.延展性D.密度較小
(1)鋁鍋燒飯
;(2)鋁錠壓成鋁箔
;
(3)鋁線作電纜
:(4)硬鋁制飛機。
9.下表列出了五種金屬的一些資料:
金屬
在地殼中的含量
(%)
每千克的價格
(¥)
相對的抗腐蝕性
(1=最低;4=最高)
金屬的相對強度
(1=最低;3=最高)
Al
8.1
170
3
1
Cu
0.005
5
140
3
3
Au
0.000
000
4
1
100
000
4
2
Fe
5.0
20
1
3
Zn
0.007
160
2
2
(1)
(1)雖然金在地殼中上含量極低,但人類很久以前就發現了金。為什么?
(2)
(2)在上表中,哪幾種金屬最適合用來制造輸送熱水的水管接頭?解釋你的答案。(提示從抗腐蝕性、強度、和價格三方面考慮)
(3)
(3)鋁是制造飛機的主要材料,但它的相對強度很低。試建議如何改進鋁的強度使其符合制造飛機的要求。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