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7 21:14: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目標研究課案研究問題研究高效課堂群文閱讀為了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我校強力練唱“教研三部曲”,努力使其成為教師成長的加油站、高效課堂的奠基石,進而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助推器。
1.“目標研究曲”。同科同級段內集體通覽、學習當冊教材某單元或某章節,理清知識點、能力點、實踐點、創新點及教學重點、難點提升點或拓展延伸點,然后依據“三維目標”進行梳理、歸納、整理為教學目標(自學目標、合作探究學習目標,講授提升目標),此為課堂教學中的綱、自主互動學習的方向。
2.“課案研究曲”。即融集體智慧于一起編制精品課案,方法是:“研前人人備課――研中人人說課(說后中心發言人整合成精品課教案)――研后人人上精品課――上后人人寫教學反思”的鎖鏈式互助教研模式,此為高效課堂的保證。
3.“問題研究曲”。針對教與學過程中出現的困惑、難題或瓶頸問題,舉行專題教研沙龍活動予以破解。此為提高教師解決教學問題能力的起博器。
現以我校名師姚小平主講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為例,談談對“三部曲”研究的操作實踐過程。
第一部曲:目標研究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西師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冊第八單元的一首古詩。本單元旨在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熱愛祖國山河之美?!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芬辉姡娙送ㄟ^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眷戀。此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使人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通過本詩,我們體會到古代詩人在描繪自然景物時,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詩,隨物賦形,敷色設彩。根據學生實際,圍繞新課標的精神,我們研究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自學目標:
(1)查閱相關資料,說出并理解畫圈的字詞意思。
(2)按照標準讀音和詩句聲調的特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
(3)在深刻領會詩句內涵和熟讀的基礎上,有感情的誦讀課文。
2.小組合作學習目標
(1)說說你對家鄉夏日早晨的印象,同時討論比較與西湖夏日的早晨有什么不同,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2)探究作者是借什么景,抒什么情,用什么方法來表達?
(3)試著根據自己對詩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系統地說說整首詩的意思,并把作者對友人的情感恰當地表達出來。
3.拓展延伸目標
(1)詩文中的西湖美在哪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要想讓清澈的湖水、碧綠的荷葉永葆鮮亮之美景,我該做點什么?
(3)詩文之美,手法之妙,意境之深你從“文化”角度感受到了中華古文化什么?
(4)學習運用本詩的寫法寫一、兩句表現家鄉美景的話。
第二部曲:課案研究曲
基于教學目標,教研時主題發言人先將自己設計的教案與同組教師交流,然后同組教師分別談自己對教學這一課的構設和建議,最后由主題發言人整合為精品教案。
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是:1.自學:(1)先由學生自學老師提供的《飲湖上初晴后雨》《絕句》《江南春》等寫景詩,讓他們通過朗讀發現寫景詩的特點并找出相關詩句來佐證,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最后集體交流達成共識:寫景詩常用的方法是“典型形象入詩,隨物賦形,敷色設彩”。(2)學生自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老師重點加強朗讀指導,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理解詩人的心情及表達的情感;2.合作: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合作學習目標,老師重點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寫景詩的特點:“典型形象入詩,隨物賦形,敷色設彩”,從而表情達意;3.展示評價:將小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展示評價。4.拓展運用:學生嘗試運用“典型形象入詩,隨物賦形,敷色設彩”的方法自己寫一、兩句表現家鄉美景的話。
這節課的教學方法是: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本課有關的西湖實景和夏日清晨美景。學生通過自學探究、互動交流,去感受美景,品味意境,感悟場境,鍛造心靈。
時間分配:自學解疑(8分鐘)――合作探究(7分鐘)――展示、交流、評價(15分鐘)――歸納總結、拓展延伸(10分鐘)
由于課堂設計精美,思路清晰,方法靈活,程序合理,學生參與率高,預設的教學目標全部完成,學生收獲頗多,課堂效果較好。
第三部:問題研究曲
在小學生積累較少的情況下,怎樣上出高效的古詩教學閱讀課,這是語文教師普遍存在的最大困惑,為此我們進行了專題研討并大膽嘗試用古詩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方法來予以解決。群文閱讀就是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最終達成共識、掌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