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自然資源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4 15:14: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村自然資源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鄉村自然資源考察報告

篇1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進入2013年,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爭先恐后想成為“森女”、流行服飾將“小碎花”打得火熱、地產商將田園小區作為噱頭等等,無一不表達著人們對鄉村生活和鄉村文化的向往。吃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的早期農家樂,已難以滿足都市人的休閑需求,國內許多生態農莊已經走向產業化、集群化的發展路徑。在追求個性化的時代,如何在保證農業產業效益遞增的基礎上,將農業產業和旅游產業進行融合發展農莊旅游已經成為很多學者們研究的熱點。

1農莊旅游的核心價值

農莊旅游的核心價值體現在經濟、文化、教育、科學等多個方面,具體體現如圖1所示:

1.1農業產業支撐價值

農業產業支撐價值主要體驗在3個方面,農莊旅游全產業鏈價值,農莊旅游是以農業為本,將農業產業與旅游休閑業全面結合的旅游方式。全產業鏈體現到與第一、三產業集成,拓寬到食、住、行、游、購、娛的各個方面,使各產業鏈得以延伸,共同發展;農莊旅游產業融合價值,農莊旅游主要是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是農莊旅游發展的主要特征,以農業產業為本的相互融合,并不會使旅游產業的功能產生弱化,反而會通過合作達到共贏的效果,產生更多的發展機會;跨產業價值,農莊旅游打破了傳統的產業嚴格劃分的界限,更智能的將產業進行柔性融合,體現出了跨產業的超額價值。

1.2農耕文化傳承價值

農莊旅游是以農耕文化為靈魂,將傳統的農耕文化融入到旅游產品的開發中,使得鄉土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旅游產品的開發離不開文化的挖掘,農莊旅游也同樣不能脫離農耕文化而開展旅游活動,鄉土特有的農耕文化是本農莊區別于其他農莊最根本的元素。農莊旅游產品在規劃開發的過程中對農耕文化進行深度挖掘,賦予其旅游功能,才能在旅游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掌握特有的目標市場群體。使得鄉土文化資源得到深度的開發;也使得農耕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傳統文化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珍稀文化再一次得到人們的重視,也賦予了農莊旅游更高的文化價值。

1.3農業科普教育價值

現代人對于休閑體驗的重視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扶持,農莊旅游從觀光農園不斷的向廣度和深度進行演化。農莊旅游在整合農業資源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自然、生物、人文等科普教育價值,人們在試探性的開發中賦予其特定的教育意義,結合特定或不特定的教育目標,能夠將農業觀光、鄉村度假和科普教育很好的結合,寓教于樂,達到農業科普教育的目的。在科學合理系統的規劃之下,許多觀光農莊都將科普教育體驗活動融入其中,使農莊在進行農業生產的同時具有科普教育價值。

1.4農業科技創新價值

農莊旅游要求立足于科技生態農業,將科技農業生產活動與田園休閑生活方式以及鄉村野趣的生活環境等作為賣點進行深度包裝和策劃,這樣從主觀層面上需要農業科技創新來滿足游客的需求,從客觀層面上需要農業科技創新來增強農莊的旅游競爭力和經濟實力。農業科技創新是農莊旅游的核心競動力,離開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撐,農莊旅游很難實現轉型升級來滿足文化素養日益提高的當代游客的需要。

1.5鄉村生態環境價值

生活在鋼筋水泥土中的都市人群,期望回歸自然、親近田園的愿望日益增強,對優美的山水田園有著強烈的憧憬和向往。都市人群到農莊旅游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利用農村優美的自然環境、迷人的田野風光和新鮮的空氣來舒緩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緊張的情緒,達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因此,為了滿足游客的需要,農莊的發展在對生態環境和景觀美度等方面都不斷的提高要求,這樣大大推動了農村的村容改造、衛生條件的改善、環境的治理以及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對鄉村生態環境的建設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1.6城鄉一體化建設價值

農莊旅游的發展,能夠有效的整合農村旅游資源,將農業旅游產品引進市場,通過自身的特色產品吸引著城市的人流、物流以及外來投資者的資金,促進我國新農村的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城鄉一體化是新時期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需要,將城市與農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化經濟結構,使整個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核心價值的轉化路徑

農莊旅游的核心價值是通過將農業資源轉化為具體的旅游產品來實現的,進而探索農莊旅游發展的不同發展模式,目前國內農莊旅游發展主要圍繞以下模式進行開發:

2.1觀光農莊

觀光農莊是依托農莊內優美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交通優勢,通過規劃建設成為具有觀光旅游功能鄉村生態農莊。農莊內提供觀光游客所需的各種服務設施,使游客在觀賞生態的田園風光的同時,對農莊內的農產品進行收集采摘,來達到增加游客停留時間的目的。觀光農莊旅游主要側重于觀光旅游產品的開發,將休閑度假類旅游產品和其他旅游產品作為輔助產品進行包裝,本身要求農莊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農莊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的主要吸引物。

目前,越來越多的游客對于農莊旅游的需求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單純的觀光基礎上,他們希望能夠更長時間的停留在農莊內體驗農業文化、享受鄉村生活,因此越來越多的觀光農莊不斷地將其單一的觀光旅游功能進行豐富,通過建設休閑度假設施,達到農莊轉型的目的。觀光農莊的類型一般包括觀光果園、觀光蔬菜園、觀光茶園、觀光花卉園、觀光瓜園等等。

英才農莊在旅游規劃中,特別強調讓游客“動手”,項目建設在充分利用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在食、住、行、游、購、娛等全方位通過活動的設計增加消費者停留時間,提高農莊經濟效益。在活動策劃中,既設計了諸如農事體驗、蔬果采摘、花卉手工藝品制作、果林捉雞、魚塘捕魚等農業體驗活動,也設計了植物迷宮、生態垂釣、抓泥鰍、植物尋寶、體能運動等戶外休閑娛樂活動,還設計了專業化的植物科普體驗活動,全方位多角度的為游客創造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英才農莊活動中。

3.4整合資源,總體布局

農莊旅游的空間布局是依托農莊內原生態的自然資源以及鄉土的人文資源基礎上,對資源進行整合開發,面向目標人群,進行功能分區、合理布局的過程。合理的空間布局有助于將零散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發揮其“1+1>2”的整體優勢,提高農業旅游產業的發展效率,因此科學的空間布局問題是旅游區旅游健康發展研究的重要內容,必須以發展為本,立足于可整合、可優化、可持續的戰略思想,對農莊旅游功能的空間布局進行合理安排。

英才農莊總體地勢西高東低,海拔從西南方向的30余米向東部、北部逐漸降低至武湖畔10余米?,F狀用地主要是苗圃、果樹、魚塘和養雞場。從西部、南部的規劃區外道路沿線向東部、北部有種植大面積桃樹,中間夾雜有一塊將近1.4hm2的橘園。北部地區主要是苗圃,多為10幾厘米高的小苗。養雞場布置在規劃區東南部。魚塘散布在規劃區中心低洼區域和沿武湖地帶。沿武湖畔多為灘涂,漲水時部分低洼處會被淹沒。果樹用地和苗圃用地在景區內占較大比例。根據英才農莊地形地貌趨勢、旅游資源特征及分布,結合規劃主體構想,將英才農莊旅游總體布局為“一環四區多點”的空間結構,形成獨具老黃陂鄉韻特色的農莊休閑度假空間?!耙画h”是指由景區環路串通5個不同功能性質的分區而構建的鄉村田園風景游覽線;“四區”分別是入口服務區、生態教育區、濱水度假區和濱水休閑區;“多點”是指在各個功能分區的旅游景點和旅游服務點。這種“一環四區多點”的旅游空間布局,在開發中能夠揚長避短,通過種植結構的調整、區域功能的地位以及種植養殖產業的規劃整合能夠完善區域功能,樹立區域形象,豐富了英才農莊農業產業鏈,提升了英才農莊旅游產業地位,以實現農莊旅游開發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負面效應的最小化,為英才農莊旅游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5設施配置,滿足需求

農莊旅游服務設施,在旅游開發投資中占很大的比重,如若設施配置不當,會對巨額資金造成很大的浪費,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農莊旅游服務設施規劃是根據旅游接待體系規劃所提出的要求,配合旅游線路組織規劃、土地利用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要求,科學的安排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為農莊滿足旅游消費者接待服務提供依據,為農莊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通過對近中遠期的游人量的科學預測,得出高峰日分別為500、1600、2800人次,旅游設施建設必須滿足遠期游人和工作人員的需求和生產活動需求。英才農莊旅游服務體系由游客綜合服務、旅游住宿設施、旅游餐飲設施及旅游商店構成,共需31個服務點;旅游基礎服務體系由供電設施規劃、給排水工程規劃、環衛設施規劃、通訊設施規劃以及防災設施規劃構成。規劃中通過科學的預測高峰期游客及居民水、電、環衛設施、通訊設施等需求量,合理提出建設要求,不僅能夠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時也能夠為當地居民服務,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是獲得當地居民支持旅游建設、投身旅游開發的有效手段,為農莊旅游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硬件基礎和群眾基礎。

3.6深挖文化,注重傳統

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是農莊旅游的靈魂,文化挖掘的深度決定了旅游發展的深度,對原汁原味的鄉土民俗進行挖掘包裝,能夠很好的提高農莊旅游品位,突出農莊旅游產品的特色性和差異性,以提高農莊的吸引力。

武漢市黃陂區英才農莊圍繞“農”來做文章,將農業文化和鄉土風情貫穿旅游規劃的始終,使鄉土文化資源得以保留、傳承。文化在英才農莊旅游規劃中是通過3個方面展現出來:在旅游產品開發中增強農業文化內涵,將黃陂地域特色的農業文化因子疊加在農莊旅游活動項目上,將農業生產體驗活動做大做活,將農業科普教育活動做精做細,使游客能夠在英才農莊旅游活動中體會到豐富的農業文化和鄉土民俗;通過農莊景觀的打造展現黃陂濃郁的農耕文化,調整種植結構,采取多選本土品種、少量引進優質育種的方式體現本土生態文化,合理建設農業科普長廊,將農耕文化和傳統農業知識通過景物景觀的打造展現給游客,使游客漫步英才農莊,遍布是景、處處有“農”;通過各種旅游節事活動的策劃體現黃陂農耕文化,特別打造以英才農耕文化節為核心,以若干主題旅游節為內容,時間覆蓋全年、活動覆蓋全區、文化覆蓋全域的英才農莊節事旅游產品體系。

4結語

農莊旅游發展之路漫長,武漢市黃陂區英才農莊不應一味進行盲目開發,而應該注意抓住資源特色、突出核心主題、進行科學分析、滿足消費者需求、立足長遠發展的基礎上,走以農為本,農旅結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農委赴臺農業旅游考察團.赴臺農業旅游考察報告[J].上海農村經濟,2009(01).

[2] 呂明偉,郭煥成.臺灣農業旅游與休閑產業的發展經驗[J].海峽科技與產業,2006(06).

[3] 林銘昌,林敏雄,丘秀珠.休閑農業體驗教學市場發展的探討[R]. 臺南縣:中國地理學會,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06(05).

[4] 呂明偉,郭煥成,孫藝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體的臺灣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與建設[C].郭煥成.休閑農業理論與案例實踐,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