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導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13:34: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聯網導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物聯網導論論文

篇1

關鍵詞:車聯網工程;導論課程;整體設計;綜合素質

TN0-4;G642

隨著物聯網產業的興起、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拓展、云計算等計算模式的應用、泛在服務的推廣,物聯網被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在2013年5月的預測報告中認為是12項顛覆性技術之一[1]。車聯網是典型的物聯網,涉及汽車業、通信業和信息業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車聯網的發展,必然會帶動全新的產業鏈的建立和快速成型。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以下簡稱“我?!保┪挥诤笔∈呤校撌幸蜍嚩?、因車而興,不僅是東風汽車公司的發源地,而且擁有國家級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和國家商用車零部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汽車工業在十堰市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2]。因此,在我校專業建設規劃中,學校依據自身的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大工程背景優勢,緊密圍繞“汽車產業鏈”,優化專業結構,拓寬專業面,按照“調整結構,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注重內涵,提高質量”的專業建設與發展路徑,分層次、分類別的開展專業建設,并提出要圍繞“汽車產業鏈”積極培育汽車產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急需的新專業,如: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車聯網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或專業方向。

因此,我校結合當前車聯網發展的大趨勢和在科研、教研中積累的科研和教學資源,設置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車聯網工程方向)。在車聯網專業方向的綜合改革過程中,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對新生進行專業教育,激發學生對本專業方向的興趣,進而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導論課程將承擔這一任務[3]。《車聯網導論》課程首次對2011級學生開課。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借鑒了國外大學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經過4年的教學過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車聯網導論》課程整體設計

(一)內容和方法并重

《車聯網導論》課程是本專業方向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具有專業內容的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十分重要。不僅要能夠全面概括本專業方向所涉及到的大學四年的教學內容,而且要能夠清楚地說明大學四年的教學課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對本專業方向的專業相關課程有一個有機整體的概念。

因此,設計本課程的目的和內容是“車聯網是能夠對車用信息進行采集、識別、傳輸、融合和利用的一種物聯網,能夠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被認為是最容易形成系統標準、最具備產業潛力的物聯網應用。本課程從車聯網的感知層、傳輸層、支撐層和應用層這四層分別進行闡述,使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車聯網工程)專業學生對車聯網的基本概念、技術框架、應用范圍具有初步認識,為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p>

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對教學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本門課程中,對學生的考核方法是“課程報告(60%)+課堂匯報(40%)?!边@個考核方法要求學生在課后發揮主觀能動性,查閱資料,針對一個主題,以正式的科技文獻的形式完成相應課程報告,同時,還要以PPT演示的方式對課程報告進行匯報。這對學生來說,不僅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而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挑戰性體現在,學生剛剛從高中被動式學習向大學的主動式學習轉變,課程考核要求學生從查、思、寫、講等多個方面全面挑戰自己以前的學習方法;趣味性體現在,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完成考核,不僅能夠在合作中找到樂趣,而且能夠在PPT匯報過程中,體驗評價他人和自我對比的樂趣。

(二)前后知識貫穿

《車聯網導論》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要清楚地說明本專業方向的專業相關課程之間的關系[3]。為了能夠組織教學課程關系,本課程在感知層、傳輸層、支撐層和應用層等四層的車聯網分層基礎上,通過把專業相關課程和車聯網體系結構各層進行分學期的對應,使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未來所學專業相關課程在車聯網中處于什么位置。專業相關課程與某層的分學期對應關系如下圖所示,其中,左圖分類課程中紅色字體的課程表示該課程與車聯網直接相關。

另外,本門課程在大一上學期開設,同期,學生正在學習《計算機操作基礎》課程,其中包括Word和PowerPoint等內容。本門課程要求學生用Word軟件完成課程匯報,用PowerPoint軟件完成課堂匯報的演示文稿。這不僅鍛煉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且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的成就感。

二、培養綜合素質

在《車聯網導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了培養。這種培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學生文獻檢索和科技寫作能力的培養。由于課程考核要求學生以正式的科技文獻的形式完成相應課程報告,因此,不僅需要學生在課外查閱大量資料,而且需要學生對科技寫作進行實踐。文獻檢索能力的培養過程以中國知網CNKI中的文獻檢索為例,給學生演示了如何從學校主頁找到圖書館主頁,進而一步步找到所需要的數據庫并進行關鍵字檢索。盡管演示很簡單,但是學生了解了文獻檢索的基本過程,為學生后續的文獻檢索工作打下了基礎。在科技寫作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為例,給學生演示了如何查找期刊主頁,進而一步步找到所需要的投稿模版和論文撰寫要求。這里面涉及到的內容包括論文格式、論文組織方式、參考文獻,以及摘要、引言、結論等各個部分的撰寫要求等。同樣地,盡管演示很簡單,但是學生了解了科技寫作的基本要求,為學生未來的畢業論文以及科技資料撰寫打下了基礎。特別令人欣喜的是,通過任務式的教導方法,學生對文獻檢索和科技寫作的目的有了深刻的認識,不僅能夠找到所需要的參考文獻,而且撰寫了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頗為專業的課程報告。

二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由于本門課程還要求學生以10分鐘PPT演示的方式對課程報告進行匯報,因此,學生還要準備正式的課堂匯報。這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清楚地表達課程報告內容,而且在匯報內容組織、課堂過程、儀態等方面都要做精心的設計。雖然部分學生是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完成課程考核,但是都認真對待,順利完成了課堂匯報。每一屆學生的都能夠帶來驚喜,例如,有的學生充分利用圖文并茂、視頻穿插的設計,使得匯報內容豐富多彩;有的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有的學生語言幽默,結合當前時事和網絡語言,提升學習興趣。教師對每一組同學的課堂匯報都要即時點評,包括PPT的內容和形式、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課堂組織等;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點評要突出優點,使得學生增強自信,但同時也不能回避缺點,但是要注意語言表達,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另外,還有一個附加效果是在最初設計課程教學時所沒有想到的,即學生對站在三尺講臺的教師課堂教學有了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即這并不是一件隨意可以完成的事情,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夠真正上好一堂課。

三是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本門課程要求學生分組完成課堂匯報和課程報告,學生可以自由組合。在任務分配過程中,學生也需要自己選擇主事人,分配各個任務。只有大家分工合作才能夠出色地完成課程考核要求。在學生提交課程報告時,需要注明本組成員的分工,在考核成績上,會根據分工給予考慮。從對2011級學生開設本門課程開始,學生基本都屬于90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通過本門課程的小組任務,學生們理解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三、課程教學效果

盡管《車聯網導論》只有16個學時的授課時間,但是課程信息量大,同時盡可能地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圖2所示。

四、結束語

《車聯網導論》課程是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車聯網工程方向)新生進行初步專業教育的重要課程。本文對該課程的課程教學進行了研究和實踐,主要包括課程內容和考核方法的設計,如何通^本門課程把前后知識貫穿起來,并闡述了在課程教學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特別強調了學生課堂匯報的有益效果。通過上述方法,課程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未來還需要在學生自我評價方面進行改進和探索。

參考文獻:

[1]盧錫城;顛覆性創新與信息技術――兼談高水平計算機人才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 2015(8):4-8.

[2]楊風.全力推進“國際商用車之都”建設――記十堰市汽車產業基地[J].專用汽車, 2015(10):72-75.

篇2

1962年――1992年,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要從事天體物理設備研制。如天體物理探測設備的研制,如天文電子照相機的研制、軍用微光探測系統的研制、天文CCD系統、天體物理光導纖維系統的研制、光電成像器件的研制、高真空及超高真空系統的研制、光導纖維及光導纖維傳像束的研制、工程測繪及橋梁、筑路工程等。自1985開始,主持我國最大的2.16米天文望遠鏡終端探測系統,即光纖與CCD課題的研究工作。1986年赴英國Durham 大學工作,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高級研究職稱,1989年赴美國國立光學天文臺(NOAO)工作,均從事天文纖維光學系統的研制工作;1991年赴澳大利亞悉尼參加世界天文纖維光學應用研究的進展會議,在會上報告了我國在這個領域內的研究成就,受到國際、國內同行專家的贊揚和好評。發表研究論文20多篇,獲得光導纖維應用與研制系統國家專利1項。

1993年直今,從事信息技術(IT行業)工程規劃、設計、實施工作,親自主持規劃、設計、實施的工程多項,并撰寫了《體育場館智能化系統建設導論》專著,發表了《中國智能交通信息系統大集成方案總體框架》、《信息在智能建筑及其他領域的內涵》等論文。一句話,總結我一生整整50年的科技工作,均沒有離開《信息》,只不過工作在不同領域的信息和不同的信息環節上,所以至今《信息論導論》論文的發表,是水到渠成的結果?,F任同方數字城市產業本部顧問。

【摘 要】本文回答了信息的簡明廣義定義;解釋了信息在在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中的地位與其他要素的關系;提出了信息的6+1理論;分析了智能化、信息化,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明確了智慧型地球、智慧型國家、智能城市、智能社區、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的判別標準及其內涵,例舉了軌道交通建筑、軌道交通系統智能化/信息化的規劃與實施工程圖解;指出了目前最熱門的與信息化有關的物聯網的實質,及與互聯網的關系,以及它在信息論中的地位等問題。

【關鍵詞】 信息 信息化 智能化 醫院裝備

[Abstract]This article give the brief definition of the word "information" and explain the important connection that being built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 Bring up the "six plus one" theory, analysis the definition of intelligentization、infomationization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What's more,this article also give the specific standard in Intellectual Earth,Intellectual city, Intellectual community,Intellectual architecture, Intellectual transportation,Intellectual security. Giving the examples in the blue print of Track traffic construction and the Informatization that used on Internet .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t brings up the problems exist in internet.

[Key words]information; Informatization; Intelligentization; hospital equipment

引言

在我國“2006-2020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在十二五規劃中指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23”浙江勇溫線鐵路動車追尾特別重大事故的發生,就其原因而言,從已報道的資料看,恰巧問題就出在信息設施(硬件)與信息管理平臺(軟件及活件)上,這里指的活件就是操作硬件設備和管理軟件的人。教訓是深刻的,這讓我們又一次認識到深刻理解和掌握信息論的精髓之重要!說信息是軌道交通和一切交通系統的靈魂完全不為夸張!

信息化是智慧型地球、智慧型國家、智能城市、智慧型社區、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城管、智能安防等等領域追求的目標,或是目的,總而言之,信息化是目前人類社會走向智慧型生活的先導、靈魂,這個論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經是無可置疑的了。但更為理性地認識智能化/信息化的理論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地探討這個當今世界人們都甚為關注的問題。本文既然定名為“信息論導論”,自然就不是針對其細節進行討論,而是試圖在這方面給出一個相對較為全面的,但又是十分明確概括地來描述信息論中所涉及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可以給業內人士在規劃自己本部門,或自己工作方面的信息化工作時,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途徑,不為當前一些商業炒作而夸大某些還不夠實際的東西而迷惑,是本文的目的。

信 息 的 定 義

談到信息,當今社會人們無處不把信息這個詞掛在嘴邊,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其定義是什么,恐怕并不是很多人能夠簡單明了地回答出來。這是一個哲學名詞,到目前為止,信息這個名詞還沒有一個權威的準確的定義,這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謂“香農”理論,這個理論說,信息就是“確定性的增加”,這個定義是使人費解的,至少說不夠通俗、不夠全面和不夠廣義,是狹義的,這個定義是香農在貝爾研究所任職時針對通信行業而下的定義。

有關“信息”的定義,不下N種,太多版本了,這種局面,本身就反映了人們在認識“信息”概念方面的不確定性,不夠有把握,不能一針見血地說清楚,才造成各種解釋都有!有點象在天文學中出現的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人類有史以來有各種版本的宇宙起源學說,如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哥白尼的“日心說”、到今天的“大爆炸說”等等,這些學說,不斷被天文學家用新的觀測事實所否定,然后又出現新的理論來解釋宇宙的起源,即使今天的“大爆炸理論”,仍然還有解釋上的矛盾之處,需要科學家繼續去進一步地探索之;“癌癥是怎么產生的?自癌癥這個詞出現以來,也有各種解釋癌癥產生的原因的版本,但都還未見到權威性解釋的報道,所以才出現人們對癌癥恐慌癥,才在人們中流傳著這也致癌,那也致癌,其實可能就是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致癌病因,才會出現這種局面;“光的本質是什么?人們開始認識光的時候,只知道光是直線傳播的,產生了基于光是直線傳播的幾何光學理論,但隨著不斷地發現新的實驗和觀測事實,又才明白,光還具有波動性,和衍射性”等等,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其實這些重大的科學問題,人們認識它,的確有一個認識過程,要求從一開始就有一個確切無誤的定義,那是脫離人類認識自然規律的,只有當人類累計了大量的觀測事實和實驗事實之后,不斷地從認識,到否定,再認識,再否定,直到得到一個比較接近于真實的那樣一個定義或解釋,才是比較全面而肯定的結果。

盡管如此,到目前為止,作者比較贊同較為靠譜的簡單而明了的信息定義是:信息就是可被主體感知的附著于各種客體(載體)上的自然界物質或能量存在的一種形式及其運動變化呈現出的狀態,例如通過感覺通道(如人或動物、植物的眼、耳、口、鼻、肢體)的神經系統能感知的某種物質或能量存在的形式或其運動變化呈現出的狀態,我們稱這種“存在形式或狀態”就是一種信息。

信 息 的 6+1 理 論

信息論要研究的內容就是這些可被感知的物質或能量存在的形式及其變化狀態的產生、采集、傳輸、處理、存儲、、利用等環節的一切手段和范疇。如圖1所示:

智能化是現代人類對任何物質或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變化狀態的前6個環節(側重技術層面)在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集成化層面在規模上做到了最大化,也可以這樣認為,智能化就是這6個環節的最優的技術狀態,所以說智能化是信息化的技術基礎,技術支撐,就是這個意思;而信息化則是現代人類對任何物質或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變化狀態在數字化、網絡化和集成化層面在利用上實現了最優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智能化與信息化的辯證關系就十分清楚了。它們兩者是同一事物在“信息”這個概念之下的前后不同環節而已,我們稱之為信息的6+1理論!

物質、能量、信息是組成自然界的三大要素。物質是什么,物質就是人類能夠感知的實體東西(小到組成物質的分子;大到組成宇宙的星球、星云、星系等);而能量則是使物質產生運動的原因,是力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類能夠感知但不是實體的東西;信息既不是物質,又不是能量,而是反應這兩者的存在形式和它們發生變化的狀態。這三者不是一個概念,但又是有內在聯系的組成自然界的三大基本要素。

當了解了信息的意義及其重要性之后,我們才能談得上去利用它。利用信息是人類的目的,是根本。但為了利用信息的目的,則首先要做好信息的產生、采集、傳輸、處理、存儲、等6個技術環節。所以我們可以總結為1個使用目的和實現該目的的6個技術環節。根據信息的6+1理論,智能化是為信息化服務的,那么如果智能化系統做得很好,而由于利用它的人為因素,我們可以稱之為“活件”,如政治原因、人的操作技術水平、組織管理水平等原因,使得智能化所具備的優異功能沒有得到應有的充分發揮,打了折扣,我們就可以認為信息化不盡人意,這是“利用”環節出現了問題,是“活件”出了毛病。例如一個建筑智能化工程做得很好的小區,小區的中心控制機房,即智能化的集成中心,它的技術含量是相對比較高的,但由于使用它的人――“活件”是一些技術水平較低的保安人員來操作管理,其結果是事過不久,由于操作不當,造成軟件的丟失,硬件的損壞,致使其功能不能做到應有的發揮,這種例子在許多智能建筑領域,不在少數;“7.23”勇溫線特大軌道交通事故,恐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活件”出了問題;反過來,如果“利用”信息的需求,即信息化的需求來勢兇猛,要求甚為迫切,在資金和人力都具備良好的條件下,那么也將是推動智能化發展的積極動力。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信息6+1理論,但其中傳輸、處理、存儲、等4個環節在當今技術水平下有大致的共同點,做法差異也不大,所以撰寫成書本或教材,有一定的共同性,因而在目前出版的一些《信息論》的專著或教材中,多以此4個環節來描述,很少提及信息的產生、采集、利用這三個環節的內容,其原因就在于此。當然在同一個行業或領域的《信息化》專著中,會將信息論的7個環節都要涉及到,才能成為一本實用的著作。然而對于信息的產生、采集和利用,在人類社會的各行各業中的差異就太大了!內容也太多了!可以說,對于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行業來說,這三個環節,都可以寫一套專著,成為一個領域!就以信息采集這個環節舉例而言,天體物理研究中,我國1991年落成了直徑為2.16米的光學望遠鏡,配備了自制的光導纖維分光系統來收集來自天體的光譜信息,以供進一步處理來解密天體演化的本質;2010年又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以光導纖維為引導的6米級的大天區多目標光譜施米特望遠鏡;目前世界多個國家(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歐共體等)正在討論將聯合建造一臺直徑30米的巨型光學望遠鏡、等值口徑約1公里的射電天文望遠鏡等,用來探索來自宇宙的更多信息的秘密;而在醫學領域,用1mm左右直徑的纖維透鏡和5-10微米直徑的相關光導纖維束作成的多種內窺鏡(如胃鏡、腸鏡、腹腔鏡等)被廣泛用來采集人體內不同器官的各種醫學上所需要的信息、還廣泛采用各種各樣的顯微鏡來采集人體內部導致疾病的微生物或病菌的信息;高倍顯微技術用于科研等等領域的例子,也是舉不勝舉;人類在智能建筑領域,樓宇自控系統中安裝在樓宇機電設備上的各種傳感器被廣泛用來采集智能建筑內部各種機電設備的工作信息,以保證其安全正常地運行;在平安城市領域,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安裝了幾萬臺甚至幾十萬臺監控攝像機采集安全圖象信息,傳至公安部門的各級指揮中心,用以保證整個城市的安全;在新聞領域,各電視臺、廣播電臺的記者到世界各地發生新聞的現場,用攝像機、拾音設備采集各種新聞信息發回自己的電視臺或廣播電臺,進行報道;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領域,均已產生或正在產生著各種不同的信息,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都需要我們去采集,就這一個信息環節,就可以寫成一部百科全書;還有信息的產生和利用這兩個環節,也如同采集環節一樣的,其內容之多之廣,不計其數。真是太豐富了,內容太多了!

因此在已發表的有關《信息論》專著或教材中,很少去觸動這三個環節(信息產生、采集、利用)的大內容,過去那些《信息論》專著也好,還是教材也好,都具有很大的狹義性和局限性!

智 能 化 / 信 息 化 的 判 斷 標 準 和 內 涵

智慧型地球、智慧型國家、智能城市、智能社區、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安防、電子政務等的判斷標準和內涵是什么?其實對于上述這些智能/信息化領域,簡單明了地可以用10個字就能完全給它們定義其判斷標準,即只要做到安全、舒適、高效、節能、環保這10字標準就可以全盤滿足這些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用這10字標準可以解釋一切智能領域的功能要求,這10字標準本來是起源于給智能建筑定的標準,可是仔細想一想,它又何嘗不是其他智能/信息化領域的判斷標準呢!標準定了,那么用什么技術手段(即內涵)來保證這些標準的的實現呢,那就是在智能建筑中我們最開始提及的只要我們設計的系統,在軟、硬件的配置上能保證在該智能領域,實現了設備自動化、辦公自動化、通信自動化(BA、OA、CA)等功能,就談得上實現10字標準了。如圖2所示:

這10字標準里,我們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有其特殊而深刻含義的,只有在一切為了安全的前提下,才談得上后面的8字標準,如果人都沒了,大樓被燒了,鐵路火車撞車了,城市被炸了,還談什么高效、舒適、節能、環保???。“7.23”浙江勇溫線鐵路動車追尾重大事故,車毀人亡,再一次給人們說明了這一道理的正確性。最近鐵道部頒發的動車降速措施,就是以人的安全為本,在重視安全的前提下,腳踏實地地發展我國干線軌道交通的正確舉措。

為了保證這些內涵功能的實現,我們舉幾個實例參考說明一下:

圖3A、3B是實現醫療系統智能化/信息化功能的姊妹圖,是互為補充的圖解。從圖3A看到,這是所述領域智能化/信息化的總體規劃圖,對于不同的智能化/信息化領域,圖中綜合電子信息系統(CEIS)的內容是有所差別的;而圖3B則是前者的細化內容,一目了然!以此類推,任何智能化/信息化系統均可按此方式進行規劃,和細化,只不過改變其中的專業設施和應用信息軟件系統就可以了。這一對姊妹圖的圖解格式,高度總結和概括了業內智能化/信息化各領域內,各系統之間的關系和功能定位,具有很強的普遍性和實用性,是業內可以為之借鑒參考的實用圖解格式。

1、醫院是人類社會保障生命安全的救護、醫治、保健的場所,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使得醫院的裝備更加現代化,這些裝備可以使得醫務人員能夠從人類身體上采集到各種健康的、病理的信息,為醫生提供準確的治療方案;時間就是生命,遠程視頻會診,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夠不出遠門,就地享受到眾多國際、國內著名醫學專家的會診,得到更好的正確的治療措施;網上預約掛號、中國人口重多的龐大醫療保障體系的管理等,均需要具有智能化/信息化的醫療管理平臺,所有這些涉及與人類生命、健康的問題,無不與醫院智能化/信息化有關。

2、在智能建筑中,體育場館的智能/信息化系統建設是甚為復雜的,我們以它為例,看看怎么來實施,下面圖4A、4B是一對實現體育場館智能/信息化系統的姊妹圖,是互為補充的圖解:

軌道交通系統是智能交通系統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子系統,圖6B是更加細化了的軌道交通系統的可能工程內容。圖6C和圖6D是一個軌道交通樞紐系統的宏偉概念圖和一個真實的指揮調度中心實例圖(北京城市軌道交通指揮調度中心)。

物 聯 網 的 實 質 及 在 信 息 論 中 的 地 位

當今的物聯網把信息的產生和采集這兩個環節發揮到了極值。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什么,其實就是互聯網的延伸,它的核心內涵(與互聯網的區別)就是采用了所謂RFID(射頻認證)的芯片感知技術和無線網絡技術,使得任何事物的信息都可以被感知,也就是任何事物的信息的產生和采集,均可通過RFID感知芯片和無線(或有線)網絡技術得到,余下的環節就可以交給互聯網來承擔了,所以說它是互聯網的延伸,互聯網是它的基礎,它離不開互聯網。為了實現RFID芯片產生的無限多個信息的認證和處理,隨之而來的就是要發展IPV6的無限網絡認證技術和超大規模的云計算處理、存儲技術。這是物聯網時代交給互聯網需要解決的重大技術問題。物聯網是我們人類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又一次革命,但要清醒地認識到,它的特點也僅僅是前面所提及的6個信息環節中的頭兩個,即在信息的產生和采集上與互聯網相比,有著更大的規模罷了!物聯網不是我們的目的,而是我們人類在實現信息化過程中使用的更為廣泛、更大規模的信息產生和采集技術手段罷了!但是商家看好這個環節,做了比較大的商業炒作,人們應該腳踏實地地去促進這個領域的健康發展,防止一哄而上形成的泡沫經濟。

【參考文獻】

【1】王順德 《信息在智能建筑及其他領域中的內涵》 2011年 第8期 P83-88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同方數字城市工程公司

【2】王順德 《體育場館智能化系統建設導論》 2007年 同方數字城市工程公司 內部專著

【3】王順德 “智能交通信息系統大集成方案總體框架” 《智能交通》 2010年 第09期 P86-88 同方數字城市工程公司

【4】王順德 “光纖技術及其天文應用現狀” 天文學進展 第4卷 第二期 1986(4-6) P136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5】王順德 “Fiber Optics Feed At Beijing Astronomy Observatory (BAO)”A.S.P. Conf.Ser.Vol.3 1988 P183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6】王順德 “Working System in Fiber Optics on The BAO 2.16m Telescope”A.S.P. Conf.Ser.Vol.37 1991 P119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7】王順德 “我國2.16米望遠鏡的光纖耦合分光系統” 自然雜志 1992 第15卷 第7期 P500-504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篇3

關鍵詞:算法設計與分析;教學研究;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算法設計與分析”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核心課程之一,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對于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好算法課是必要且是必須的?!八惴ㄔO計與分析”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不僅是講授計算領域中不同問題的標準算法,更重要的是分析其算法復雜度,并且在諸多可行算法中選擇一種時間或者空間效率最高的方法。美國著名算法大師Donld Knuth認為“計算機科學就是算法的研究”,他主持設計的TeX排版系統被譽為是“不存在Bug的系統”,這是以大師嚴密的算法設計基礎為保證的。前微軟高級副總裁李開復博士認為“計算機科學實質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則是模擬人類思維的一種算法科學。計算機算法的應用已經遍及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計算機軟硬件機器學習、電信及互聯網、一般制造業、經濟與金融業等。算法技術不僅在計算機領域,而且在其它理工及社會科學領域都有極其廣泛的應用。任何問題的求解,都離不開一般性的算法設計原則,在筆者執教的學校,數學和信息安全兩個非計算機專業已將該課程列為必修課程。因此,提高“算法設計與分析”課程教學水平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作用。

2教材選擇

近年來,國內引進了一些優秀的國外教材,其中的《算法導論》是國際上被引用頻率最高而且知名度也最高的專著,但是由于它篇幅過長,在國外多用于兩個學期的教學課程,因此難以將該教材系統地用于學時有限的本科教學;《算法設計與分析》是美國工程院院士UIIman等三位大師合著的優秀教材,該書的目的是將算法領域的基礎研究結果進行綜合,重點在于對算法思想過程的理解,而不是算法的實現細節和具體的編程技巧。但是該書內容和習題難度都較大,因此更適合作為研究生教材。國內的專家王曉東和周培德所編寫的教材也很優秀。這些教材都被我們重點推薦給學生作為參考書。

出于上述考慮,我們最終選擇了沙特學者M.H.Alsuwaiyel所著的《算法設計技巧與分析》作為教材,該書基本覆蓋了傳統算法設計的主要內容,此外還包含了概率算法和近似算法等一些基本內容,這些內容在傳統教材中并不多見,是一些高端算法經常使用的方法。雖然該書不是歐美傳統名校教材,但作者在南加州大學攻讀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因此該書吸收了歐美優秀教材的風格,且文筆簡潔流暢。該書的內容及習題難度適中,便于課堂教學及自學,是一本適合本科教學的好書。

如果一個本科生能夠學好本教材,并在后面的碩士階段,學好UIIman的《算法設計與分析》,之后再將《算法導論》學習好,則必將打下堅實的算法理論基礎,為終身的職業生涯所受用。

3興趣培養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大學理工科三年級學生,要求他們不僅具備數學分析、概率及線性代數的基礎,而且具備離散數學和數據結構等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很多學生剛學過數據結構,翻開算法教材,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教材中確實有部分章節如數據結構,排序算法,圖的遍歷等取材于數據結構課程。因此會有些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認為是在學習重復的課程。

針對這一情況,首先我們會教育學生兩課程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數據結構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如果對現實世界中的事物及對其信息處理過程建立數據模型;而算法設計課程的重點是算法的效率問題,其主題是算法的空間和時間復雜度,主要論述如何運用算法技術改進已有一些算法的效率,或者對復雜問題進行求解。

近年來,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發展迅速,CPU、外存、內存的性能在持續提高,價格卻大幅度下跌。因此有很多人認為,軟件的效率已經不再重要了,只要提高計算機系統的配置就足夠了。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我們在第一節的緒論課中引用《算法導論》的例子,深入淺出地闡明了算法效率的重要性。設有兩個排序算法:其一是插入排序,時間復雜度為c1 n*n, c1是一個不依賴于n的常數;其二是歸并排序,時間復雜度為c2 nlog n,c2是一個不依賴于n的常數,一般情況下c1< c2。n是待排序數列的長度。對于這兩個實質上屬于不同數量級的算法,很多人并未真正感覺到log n比n優化多少,甚至當n較小時,插入排序比歸并排序還要快速一些。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當n逐漸增大到一定數值以后,無論c1比c2小多少,歸并排序均比插入排序快速。在大規模數據集上排序結果的對比,則效果更為顯著。假若在高性能計算機A(10億指令/秒)上運行插入排序,而在低速計算機B(1千萬指令/秒)上運行歸并排序。此時硬件條件是機器A比機器B快了近100倍;軟件先決條件是 c1值為2, c2值為50;數據集的規模n為100萬。

計算得到:

機器A運行時間為2*(100萬*100萬)/10億=2000秒

機器B運行時間為 50*100萬*lg(100萬)≈100秒

結果是驚人的,用了快100倍的機器處理相同的數據集,反而慢幾乎20倍。如果數據集大10倍為1000萬,那么機器A要算2.3天,機器B只要20分鐘,這一差距是令人震驚的。

事實上,算法技術的發展沒能跟上硬件的發展,其發展空間還很大,盲目崇尚硬件建設而忽視算法技術的觀點是錯誤的。

在電信應用中,雖然硬件和軟件技術發展很快,但是用戶的需求更是呈爆炸式增長。一個國家網內就可能有成百萬實時在線用戶,每秒幾十萬次用戶交互發生,夜間有成千萬的話單記錄要處理。當一臺內存中存放近百萬用戶資料,則浪費16個字節就是浪費16M空間。如果記錄的數據結構及處理算法設計不合理,則內存很容易不夠用,大量工作任務會被拋棄。要在這樣的平臺軟件上構建軟件,必須對每個字節空間、每個計算機指令的使用優化到位。否則,即便有先進的計算機系統,一般的軟件技術是無法承受高性能、高容量計算的需要的。算法技術能支持開發人員在軟件設計階段從理論層面保障系統的效率達到最優。

經首次引論性教學,絕大多數同學認識了算法課程重要性,明確了學習目的,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理論教學

課程教學組在教材內容上選擇了以下內容:

(1) 算法分析基本概念,數學預備知識。這些都是本課程工具性方法。

(2) 堆和不相交理論。介紹了能有效實現優先隊列的數據結構。

(3) 歸納法、分治、動態規劃。介紹了計算機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遞歸為主題的設計技術,遞歸要求能夠將待解問題抽象為遞推表達式,確定初試值和遞推終止條件后就能將復雜問題化解為嵌套的簡單問題。

(4) 貪心算法。介紹了如何求解最優化問題。

(5)NP完全問題。介紹不確定性圖靈機在P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這類論題對于培養學生將來思考問題復雜度是個導論。

(6) 回朔法。介紹有組織的窮盡搜索算法,對一些問題尤其是解空間很大的問題有效。我們介紹了3著色、8皇后等經典問題。

(7) 概率算法和近似算法。一般性介紹近20年來算法研究迅猛發展的領域,以擴展學生知識面,但不做考核要求。

其他內容如數據結構、圖遍歷等是數據結構和圖論課的內容,本課程內不做講解,供學生預習課程時選讀;對于域指定問題的迭代改進和計算幾何技術等高級課題,推薦學生根據興趣自學。

近年,越來越多的國內高校主張雙語教學。我們也有這樣的規劃,但是考慮課程有一定深度,三年級本科生英語運用還有限,為此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先采用中文教學。但是我們鼓勵學生同步閱讀英文版教材,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科研和國際化軟件研發的需要。

5科研方法及實踐能力培養

科研式教育并不是新生事物。在二十年前,我國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名校就對高年級學生講授研究生課程,并進行導師制研教結合型教學,使得很多學生讀研時就能取得優秀的成果。作者所執教的是重點工科院校,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便于我們展開科研式教學:一是有超過60%的學生主觀上有本科畢業后繼續深造的愿望;二是學校有豐富的圖書館資源,能全文檢索CNKI、碩博士論文、IEEE、ACM、ELSERVIER、SPRINGER等中外優秀電子數據庫。在教學中,作者也將在科研中讀到的一些新穎實用且難度適中的論文摘錄下來介紹給學生,并將自己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方法介紹給學生。除了閱讀教材,我們還鼓勵學生讀一些高端的雜志,例如計算機學科領域的四大學報,ACM期刊,Softwar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等刊物,從其中檢索感興趣的論題。讀核心期刊有幾點好處:這些刊物審稿嚴格,文章無論是學術性、前瞻性、理論正確性及寫作水平都有保證;減少檢索的開銷。讀者可以先在這些高水平雜志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后,再廣泛檢索與主題相關的其它刊物或會議文章。引導學有余力的本科生讀高水平論文并不是過高要求,算法設計及數據結構教材中大部分章節內容其實也都是來源于前二十至五十年的國際知名算法學術期刊,其中選擇ACM、IEEE及ISAM雜志內容的比例最高?,F在的一些學術期刊中刊出的優秀算法,過幾年就會被大量的引用或實際應用,也許再過十至二十年后就會被引入未來的教材之中。

我們認為,在本科高年級展開研究式教學對學生長遠發展有好處。對打算深造的同學,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思索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很多成功的學者就是在大學受到某門課程老師的影響而走上科研道路的??茖W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工科博士生學習到第三、四年后才開始發表一級論文,很多碩士生畢業前才急忙撰寫可發表成果。而同時有些博士生入學兩年就能取得豐碩的成果,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們在本科高年級階段就培養了研究型思維,為以后深造明確了方向并作好了理論準備。如果本科階段就培養研究型學習方法,那么在日后深造過程中多出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而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研究習慣,正是我們教師要不斷探索的論題。

重視理論而實踐不足,是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國際上,知名的軟件鮮有來自中國人的原創。所以我們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實驗環節,我們布置了基本的排序、遞歸、貪心、回溯等論題的實驗,鼓勵學生用不同的編程語言實現,不僅僅是單純的算法實現,最好能夠編制出實用美觀的界面,將算法更友好地呈現出來。無論以后的工作或者深造,目標是可應用或者可發表的成果,都需要研發者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我們認為實踐與理論教育是并重的。

6結束語

通過四年的教學實踐,學生對此課程實踐的參與度越來越高。通過教育方法的不斷改進,學生的課程成績也一屆好于一屆。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啟發引導式教育,很多同學開始萌發研究型思維,課余經常向老師提問,有的問題有較高難度,老師都要回去研究資料才能解答。在來自本校新入學的碩士生中,不少同學反映受益于此課,有些同學讀研究生后不久就在一級學報上發表了算法類論文,這也正是我們當初所期待的。我們教師仍然要不斷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并將研究成果及方法引進課堂,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教學中,還發現一個現象,數學系的學生比計算機系的考試成績要高一些。最簡單的因素,是他們理論思維能力更強,如何因材施教,改進教學方法及增強工科學生學習本課程能力,是我們課程教學組今后要探索與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M.H.AlsuwAIyel. 算法設計技巧與分析[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篇4

世界發達國家的高職教育起步早、成熟度高,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會計教育的首要問題是確立教育目標,它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學方法是實現目標的重要手段。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是該領域方面具有一定三個有代表性的國家,通過歸納總結了他們在會計教育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方面的特點,可以對我國高職會計教育找出一些改革的思路和辦法。

1、美國會計教育的特點

(1)會計教育的目標

美國是會計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會計教育仍承襲英國的師徒制。在20世紀二十年代,美國會計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能通過注冊會計師(cPA)考試,大學開設的會計課程與CPA考試課程緊密相關。到1950年,美國會計教育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建立起會計專業,但是會計教育的重心仍是為學生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做準備。

20世紀80年代以后,由于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發展、經濟的全球化和大公司經濟權力的空前集中等環境因素,社會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會計教育與會計職業界的需求發生嚴重背離,會計教育改革已是大勢所趨。1989年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Ace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簡稱AECC)成立。1990年9月AECC在《會計教育的目標》(Obiectives of Education for Accountants)中明確指出:學校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于培養學生能夠在將來成為職業會計師,讓學生掌握終身學習(Lire-long leaming)的技能。也就是說,會計教育不可能傳授職業會計人員應掌握的所有知識,但應教會學生如何學習(Learning to learn)的技能,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

2008年1月31日美國商學院聯盟(Association to AdvanceCollegiate School of Business,簡稱AACSB)明確指出會計教育目標應多樣化。目前最盛行的會計教學目標為:專業勝任能力、溝通技能、團隊技能、道德規范、企業管理知識、批判性思維、有效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要求會計人員能全面分析事物的各個因素,并不斷進行反思,實現對事物的正確理解或做出合理的決定。

在美國,會計教育界必須根據會計職業界提供的需求信息,訂立會計教育的目標。會計職業界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信息,能通過一定的渠道反映給會計教育界,并不定期地對會計教育狀況進行評估。因此,美國會計教育總能培養出符合會計職業界要求的會計專業人才。

(2)美國會計教育非常重視會計入門教育

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AEEC在1992年6月公布的《會計教育狀況公報》中強調第一門會計課程的重要性,建議各大學在開設會計專業課程之前。應開設一門對會計學做總體介紹的課程,名稱可以叫《會計學導論》。它主要介紹會計的環境、歷史、發展、未來、會計信息在企業管理者、投資人和政府管理人員決策過程中的作用。會計入門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會計專業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會計專業的認同感,也為學生日后學習其他會計課程奠定了基礎。

2、英國會計教育的特點

作為會計職業起源地的英國,在會計教育方面一直以注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而著稱。會計專業多隸屬于商學院、經濟學院、經濟與法律學院,會計通常與經濟學、管理學學位結合在一起設置專業,很少設置單純的會計專業學位。英國本科會計專業學制一般為三年,每個學年均包括兩個長學期和一個短學期,短學期經常開設一些課時較少的專題課程,聘請客座教授、實務界人士講授,開拓學生眼界。

(1)會計教育的目標

英國各大學會計專業都會在英國高等教育質量委員會規定的質量框架下,圍繞著專業知識的構建、認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轉換能力、實務操作能力4個方面提出自己的教學目標。專業知識主要包括學生應知應會的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道德修養教育。認知和智力技能主要指學生的分析、綜合、評價和運用能力。核心和轉換能力主要包括學生團隊合作、學習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管理信息能力、自主能力、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實務操作能力指學生的運用能力和自主技巧。

(2)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

篇5

關鍵詞:社會化電子商務;社會化媒體;驅動機制

一、 導論

論文首先將梳理社會化電子商務的概念,識別出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內涵要素與外延范圍;接下來將基于科技接受模型提出社會化電子商務中用戶參與行為的驅動機制理論模型,為后續研究提供借鑒價值。

二、 理論背景與模型提出

社會化電子商務的重要驅動力量來自于用戶的不斷參與,如何驅動用戶不斷地參與社會化電子商務便成為了研究的重點問題。已有研究表明,虛擬社區成員的參與行為能給企業帶來積極的營銷效應,如提升品牌關系、建立社區承諾、創建忠誠顧客的友誼群組、促進購買行為和社區推廣、激勵新產品開發中的創意貢獻等。四位學者在《虛擬社區成員參與心理機制研究述評》一文中,對近十年來有關虛擬社區參與行為的實證研究進行了系統回顧,并認為在后續研究中應當加強對虛擬社區參與行為心理機制的理論解釋。而已有研究表明,一種電腦科技越能被成員所接受,成員參與使用該科技的行為意向就會越高。同時,當成員認為某個博客網站更容易使用,更具有樂趣時,他們對博客的參與意向也更高。鑒于“容易使用”與“更有樂趣”都屬于科技接受模型的范疇,而博客與虛擬社區之間存在諸多關聯之處,本研究將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視角分析虛擬社區成員參與行為的驅動機制。這一視角在我國當前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大背景下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原因在于,社會化電子商務在我國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社會化電子商務中的虛擬社區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一個接受過程。因此,在已有研究視角的基礎上,基于科技接受模型視角的研究能夠拓展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加強相關領域的理論解釋。

科技接受模型源于理理論(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理理論由Fishbein和Azjen所提出,主要用以探討實際行為,行為意向,行為態度,主觀規范與信念之間的關系,目的是為了預測個人的實際行為,兩位學者在理理論中對于個人行為提出了兩項基本假設:第一,個人行為在自我意志的控制之下而發生。第二,個人采取特定行為的意向是該行為發生的立即決定因素。

理理論被廣泛運用于各領域之行為研究,以預測并解釋個人的行為。Davis將理理論簡化,并聚焦于電腦科技研究領域提出了科技接受模型。該模型延續了理理論中對于個人行為的兩項前提假設,但是刪除了理理論中的“主觀規范”及其前因變量“規范性信念與動機”,并以“感知有用性”與“感知易用性”作為使用態度的前因變量。

科技接受模型自提出后,便在實證研究中廣為應用,并為本研究墊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也進一步支持了基于科技接受模型視角研究虛擬社區成員參與行為的合理性。原因在于:第一,科技接受模型的產生,便是為了了解使用者對于信息科技的使用行為;第二,科技接受模型架構簡單易用,并具有較好的解釋能力;第三,科技接受模型運用的量表在信度和效度上都獲得了支持,同時,科技接受模型也經過許多學者的探討、實驗與修正,不需要針對所涉及的科技的差異而特別制定衡量工具;第四,科技接受模型獲得了許多實證研究的支持,驗證了科技接受模型對于信息科技使用行為的解釋力與重要性;第五,科技接受模型的提出者Davis曾提出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在模型基礎上納入其他新變量進行探討。多位學者在此后的研究中,均發現科技接受模型如能夠加入其他的影響因素,將可以提升整體的解釋能力。

社會化電子商務在我國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社會化電子商務中的虛擬社區對于大多數使用者來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一個接受過程。本課題據此選取科技接受模型的視角,研究如何提升使用者對社會化電子商務的接受度與參與度,并進而促進社會化電子商務中虛擬社區成員的參與行為。基于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結果,本文整合知識共享因子、知覺行為控制與社會影響等變量,最終構建出社會化電子商務中用戶驅動機制的主效應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7個假設,這7個假設全部呈現出變量間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如圖1所示。

假設1:科技接受因子顯著正向影響社會化商務中虛擬社區的使用態度;

假設2:知識共享因子顯著正向影響社會化商務中虛擬社區的使用態度;

假設3:便利條件顯著正向影響社會化商務中用戶的知覺行為控制;

假設4:虛擬社區自我效能顯著正向影響社會化商務中用戶知覺行為控制;

假設5:社會化商務中虛擬社區的使用態度顯著正向影響用戶的參與意向;

假設6:社會化商務中用戶知覺行為控制顯著正向影響用戶的參與意向;

假設7:社會影響顯著正向影響用戶的參與意向。

三、 實證分析

1. 變量操作性定義與測量。本研究的科技接受因子指的是影響科技接受的因素,參考已有研究的觀點,本研究中科技接受因子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享樂性三個構面;知識共享因子指的是影響知識共享意向的因素,以利他主義,預期互惠、聲譽、信任、期望關系作為知識共享因子的構面;便利條件定義為“使用虛擬社區的外在基礎條件限制”,即“欲使用虛擬社區時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包括網絡設備、電腦軟硬件設備或他人的協助等特定資源”;虛擬社區自我效能定義為“成員使用虛擬社區時,對自己使用虛擬社區表現能力的自信程度”;虛擬社區使用態度定義為“成員對于虛擬社區使用行為的正負面評價”;知覺行為控制定義為“虛擬社區成員在使用過程中感知到的難易程度,或是對于使用虛擬社區所需資源與機會的信念”;虛擬社區參與意向定義為“使用者認為自己使用虛擬社區的可能性”;此外,本研究還以“關鍵多數”與“主觀規范”作為社會影響因子的構面。關鍵多數的定義為“認知周圍使用虛擬社區人數將會增加的程度”;主觀規范的定義為“具有影響力的他人對某成員使用虛擬社區的看法”。變量操作性定義與測量詳情如表1所示。我們統一將構面下的題項得分將進行平均化處理,以進行之后的數據分析。

2. 數據收集、預處理與檢驗。本研究的數據收集工作基于某網絡社區平臺展開。我們在社區平臺成員庫中隨機抽取成員,然后在時隔半年的兩個時間點進行數據收集,使被挑選的成員在線填寫問卷,此過程將滾動進行,以實現有效問卷數量2 000份的保證。數據的預處理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內容:第一,剔除問卷填答不完全及有明顯遺漏與錯誤的問卷;第二,剔除問卷填答時選擇某一數字比例超過80%的問卷;第三,剔除網齡在3年以下,或者每天上網時間平均在2小時以下的問卷;第四,剔除在虛擬社區中沒有上傳或下載行為的問卷。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各構念的信度都在0.8以上,表明本研究的量表具有高度的內部一致性;同時,本研究中使用的量表,都來自于已有學者的研究成果,且已經被多次使用,因此,這些量表具有內容效度;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擬合結果優良(χ2/df:2.95;GFI:0.95;AGFI:0.92;RMSEA:0.056),在這一結論的基礎上,我們再觀察各個測量問項與構念之間的t值,所有的t值都達到了顯著水平(p

3. 模型分析。模型的擬合指標如表2所示,表中路徑系數為標準化路徑系數,以便于比較不同變量發揮影響作用程度的大小。

表2分析結果顯示,模型擬合情況良好。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構念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實證分析的結果無法證明本文提出的7個假設有誤,顯示出我們提出的驅動機制模型獲得了很好的支持。根據實證分析結果,論文將社會化商務中顧客參與的驅動機制闡述如下:科技接受因子與知識共享均顯著正向影響了顧客對于虛擬社區的使用態度,便利條件和自我效能均顯著正向影響了顧客的知覺行為控制;顧客對于虛擬社區的使用態度以及顧客的知覺行為控制進一步同時顯著正向影響著顧客對虛擬社區的參與意愿;此外,顧客在虛擬社區中受到的社會影響也會直接顯著正向作用于他們對虛擬社區的參與意愿。在這一過程中,使用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作為兩個重要的中介變量而存在:對于使用態度而言,其直接效應與中介效應的對比情況為:0.55 VS 0.72(0.65*0.55+0.66*0.55),顯示出強中介效應;對于知覺行為控制而言,其直接效應與中介效應的對比情況為:0.22 VS 0.13(0.29*0.22+0.30*0.22),顯示出弱中介效應。即,顧客對于虛擬社區的使用態度在顧客對虛擬社區參與意愿的作用過程中,更能發揮其引導作用。

四、 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已有文獻基礎,對社會化電子商務的概念進行了界定,識別出其核心的內涵要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會化電子商務環境下用戶參與行為的驅動機制,進而提出了相關研究假設,并獲得了實證分析的支持。論文的研究結論對本領域的研究成果是一個重要的補充,并將成為未來研究可以考慮的一個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對社會化商務實踐活動的參與各方提出如下實務建議:第一,社會化商務虛擬社區平臺的運營者應當將科技接受情況、知識共享水平、用戶獲得的便利條件作為創建并運營虛擬社區的重中之重,確保上述三者能夠達到較高的水平,以提升顧客的參與意愿;第二,在虛擬社區中展開各類社會化商務活動的企業,應當重視顧客自我效能的提升,通過有效的溝通策略,使顧客在心智中形成良好的自我評價,在客觀條件還存在改善余地的大前提下依然能夠對社會化商務保持充足的信心;第三,各方還應長期保持與虛擬社區用戶的實時互動,多傾聽,重反饋,使顧客的使用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做到愿意登陸虛擬社區,并熱衷登陸虛擬社區的程度。對于后續研究,我們建議應當重視調節變量在驅動機制中的效應發揮,考慮將虛擬社區成員的人口統計學特征(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互聯網使用情況(網齡、日平均上網時間、社會化媒體使用時間、好友數等)、成員實際參與的時間長度等作為模型的調節變量。調節變量的引入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社會化商務中虛擬社區成員參與行為驅動機制在不同類型成員間的區別與聯系,以進一步深化社會化電子商務中用戶參與行為的驅動機制模型,對開展社會化電子商務活動的各方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Wang, C.,and Zhang, P.The Evolution of Social Commerce: The People, Management, Te- 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Dimension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 rmation Systems,2012,(31):105-127.

[2] Zhou, L.Zhang, P., and Zimmermann, H.D.Social Commerce Research: An Integrated View[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3,(12):61-68.

[3] 樓天陽,褚榮偉,李儀凡,和陸雄文.虛擬社區成員參與心理機制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1,33(5):33-40.

[4] 胡隆基,唐月,毛勇.基于技術接受模型的小型純電動汽車使用影響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2015,(5):122-125+130.

[5] 蘇君華,董宏志.面向搜索引擎的用戶接受模型研究[J].情報科學,2013,(11):64-68.

[6] 宣亞雷,王子彥.風險技術公眾接受模型拓展及CCS技術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1):1-5.

[7] 代寶,劉業政.基于技術接受模型和感知流行性的SNS使用意愿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4):47-51.

[8] 吳亮,邵培基,盛旭東,葉全福.基于改進型技術接受模型的物聯網服務采納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2,(3):66-74,131.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項目號:71202136);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號:14CGL015);北方工業大學青年拔尖人才項目(項目號:BJRC201316)。

篇6

數字城市的概念來源于數字地球,是數字地球的城市信息化的必然發展趨勢,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簡而言之,就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網絡上進行數字化虛擬實現?,F在城市的生活發展離不開信息服務,城市信息化的建設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城市的發展。

1、建立信息化服務平臺的意義

隨著數字城市的初步建設,數字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就被提了出來,并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同。2001年建設部組織有關專家編撰的數字城市導論中就給出了一個經多次討論修改的數字城市框架體系,該體系中列出了三個公共平臺,分別是城市綜合信息平臺,城市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城市電信基礎設施平臺。

通過建設數字城市信息化服務平臺,不僅能提供城市統一的基礎信息平臺,實現整個城市的各類信息可視化查詢、顯示和輸出,而且可以滿足城市各政府職能部門的日常辦公及其專業應用需求,在空間上優化配置,在時間上合理利用,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交流、綜合和合作;同時還能宏觀性的全局性的制定城市整體規劃和發展戰略,、為城市的建設、管理和服務等提供綜合決策的現代化工具和手段,。

2、數字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的作用:

數字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的作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基于程序專用或公共網設施,為城市信息共享和應用提供高效率的網絡環境支持。實現城市的網絡化,即電話網、有線電視網與Internet,三網實現互聯互通;通過網絡將分散的數據庫,信息系統連接起來,建立互操作平臺,建立數據倉庫與交換中心,數據處理共享平臺;二是通過建設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庫,為社會經濟等信息基于位置的整合與集成提供支持。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既是一座城市的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也是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的基本組成部分,它是信息集成的載體,是數字城市賴以實現的不可或缺的基礎支撐;三是在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庫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和擴展城市公共社會經濟等信息,建立信息管理與應用服務系統,實現城市公共信息的共享,為基于公共信息平臺開發各種信息應用系統,開展綜合或專題應用提供保障。

3、數字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的內容:

早在2002年中國GIS協會完成的測繪科技發展基金項目,構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總體戰略研究中,數字城市框架系統基本上被完全接受,并被擴展為數字中國基本框架,上述提到的三個平臺被分別表述為:社會經濟信息平臺,地理空間基礎框架和寬帶網絡基礎設施,盡管用詞不一致,但在城市層面上提及意思是一致的。它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網絡基礎設施主要為數字城市的運行提供基礎保證,是國家和地方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任務,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或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平臺一般由城市最基本的空間信息及其管理和服務系統構成,是空間信息應用以及實現社會經濟信息與空間信息整合的基礎;城市綜合信息平臺和社會經濟信息平臺,就是在城市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平臺的基礎上的一個服務于城市應用的整合性公共平臺。這三個方面實際上也是城市公共信息平臺所應包括的基本功能和應起到的核心作用。

城市公共信息平臺要建設起來,并能發揮其作用,首先需要合理確定城市公共信息的內容及質量。地理信息提供與地理位置有關的空間信息與屬性信息,是其他各類信息的空間定位基礎載體,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比如目前所謂的基礎地理信息實際上是基本地形信息,不能滿足大多數應用的需要。地理空間框架數據是一級有最廣泛用戶群的空間基礎數據,主要包括行政區劃、道路、水體、地名、建筑物、地下空間設施、地址、地籍、數字影像高程測量控制點,土地利用現狀規劃用地園林綠地,特殊管理區域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等數據。

城市公共信息除包括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外,還應包括一些基本的社會經濟和統計等信息,這些信息的質量取決于數據本身的特征及應用需求,同時還需要認真研究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的服務模式,北京、武漢等城市在信息平臺服務方式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嘗試,他們可以提供基于專用網絡在線信息租賃服務,傳統意義上的數據提供或拷貝服務以及面向公眾的信息和瀏覽服務等等。

4、數字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的成果:

應該說在十五期間,我國在數字城市和城市信息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比如,眾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地理空間框架數據與空間信息平臺和城市信息應用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積極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和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對城市空間信息給予了較大力度的支持,研究開發了一批關鍵技術,并形成了若干示范應用工程,多項城市空間信息應用方面的國家和行業標準等等。而與此同時,人們對數字城市及城市空間信息應用的認識更加理性化,科學化和合理化。

5、數字城市公共信息平臺面臨的挑戰:

數字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的廣闊數據平臺,充分實現了城市信息的共享,為城市建設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為政府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民眾提供了工具。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數字城市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在整個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既有技術上的局限,也有體制機制方面的制約,比如核心技術的國產化程度較低、信息獲取與處理的時效性相對滯后,海量公共信息的存儲維護更新問題,地理信息的保密與公開服務的矛盾問題,具備處理公共信息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缺乏等等,使信息平臺的發展和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整個數字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的推廣和發展還需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但是信息平臺包含著的強大功能和應用價值,只要在未來采取措施著重解決這些問題,信息平臺還是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6、結語

數字城市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是城市發展和社會信息化的必然趨勢,也是城市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智慧城市、云中心、物聯網建設的興起,城市信息化建設又將掀起新一輪的,通過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建立,提高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及服務水平,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雖然面臨一些挑戰,必須轉換觀念,以戰略眼光認識城市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意義,以發展眼光看待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內涵與前景,以務實的態度處理好長遠規劃與近期目標的關系,通過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培養和共享機制,實現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邁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建華.羅名海.Xiao JianHua.Luo MingHai 城市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期刊論文] - 城市勘測 2010(5)

篇7

[關鍵詞]人因工程行為運作管理

電子商務用戶體驗

[分類號]F724.6

1引言

在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的今天,商務網站只有從用戶角度出發,考慮用戶的需求,才能設計和運營用戶滿意的商務網站,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而用戶滿意度直接影響網站的盈利,因此迎合用戶對系統各方面的需求,提高用戶體驗,是電子商務網站努力的目標。

行為運作是結合認知和社會心理學理論來研究運作管理的新方法。它研究人的行為和認知對運作系統的設計、管理與改進產生影響的相關屬性,并研究這些屬性與運作系統及進程的相互作用。當前許多領域如經濟學、金融學和市場營銷的運作管理等都已開展對人的行為的研究,而運作管理的工具和技術是否成功,理論是否精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人的行為的理解。

結合以上背景,本文提出基于人因角度進行商務網站的用戶體驗設計。人因工程是一個追求人一機一環境相互作用的管理科學,本文試圖從這種新的角度去量化用戶體驗度,研究網站設計的各個因素對用戶體驗的影響。

2文獻回顧

2.1國外有關用戶體驗的研究綜述

用戶體驗對信息服務的作用已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相關學者在理論研究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包括用戶體驗的定義、內容、特征、模型及評價等。

James Garrett認為用戶體驗包括用戶對品牌特征、信息可用性、功能性、內容性等方面的體驗;而Nor-man把用戶體驗擴展到用戶與產品互動的各個方面的內容;Hassenzahl M和Tractinsky N認為用戶體驗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超出設備(整體的、美學的和享樂的)、情感與影響(主觀的、積極的、前因與后果)、體驗(動態的、復雜的、獨特的和暫時有限的);SaschaMahlke提出了基本的用戶體驗過程模型,如圖1所示:

2.2國內關于用戶體驗的研究現狀

國內關于用戶體驗的研究主要在產品設計層面上。在“產品服務”時代,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及體驗服務是企業優化用戶體驗的最佳方式。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忠誠度,也更多地來自良好的體驗帶來的用戶粘性。國內近年在互聯網自主開發、設計產品的流程中,已經自覺地認識到產品“易用”、“好用”的重要性,但設計和實施這些因素的主導者卻仍為工程師和產品經理,這令設計對人因的思考局限于可用性的基本層面。高層次的“融合”中包含人類復雜的“情感”因素,而情感因素需要通過“藝術”而非“技術”的方式解決,因此,工程師注定不能成為用戶體驗設計師。當今,國內大多數設計師受限于對自身職業的認知和行業定位,并不能完成用戶體驗設計的職責。

以“用戶體驗”作為關鍵詞,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2003-2011年)進行精確的文獻檢索,得到248篇學術論文。這些論文涉及電信、印刷、裝飾、信息技術和圖書情報等領域,多數是介紹某一領域新推出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并沒有對用戶體驗進行深入、細致的理論研究,只是抽象地利用概念。其中22篇文獻是關于電子商務這一主題的,它們基本上是從國外的用戶體驗研究巾得到啟發,在網站設計、信息構建和信息資源整合中引入了用戶體驗的相關理論和技術方法,并進行了初步研究。

當前相關研究的不足之處表現在:①缺乏完整的用戶體驗的理論體系;②當經濟從以工業為主導轉向以服務尤其以信息服務為主導時,用戶體驗成為體驗經濟的重要構成要素,但我國缺乏對體驗經濟的深入研究;③信息服務領域對用戶獲取信息過程中的反饋、跟蹤等后續行為缺乏研究,導致技術的提升并不能帶來積極的用戶體驗。

3理論基礎

3.1用戶界面的人因工程學設計原則

網站頁面的界面設計屬于人機軟件界面設計中的一類。從人因學的角度去研究商務網站的用戶體驗,把人作為網站設計的出發點,能使網站的功能分布、色彩搭配等更好地適應和滿足人類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從而使商務網站更加人性化,貼合用戶的需求。用戶界面的人因工程學設計應該基于一定的原則:

?確定用戶。用戶對界面的使用情況會受到個體因素和背景的影響,如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知識和經驗等,因此確定用戶是進行系統分析和沒汁的第一步,即確定使用應用系統的用戶,不同的用戶會有不同的經驗、能力和要求。

?減少用戶的負擔。在設計人機系統來完成一定的任務時,應該讓計算機發揮更多的作用,更積極主動地完成更多的工作,讓用戶盡可能少做工作。

?應用程序和用戶界面分離。數據的存儲組織、查詢、管理由數據庫管理系統完成,應用程序不處理與數據管理相關的工作,而集中實現應用功能。

?一致性。用戶界面的一致性主要體現在輸入、輸出方面,即是在應用程序的不同部分,甚至不同應用程序之間,具有相似的界面外觀、布局、人機交互方式以及信息顯示格式等。

?提供反饋。人機交互系統的反饋是指用戶從計算機一方得到信息,表示計算機對用戶的動作所做出的反應。

?及時的糾錯和幫助功能。系統設計應該能夠對可能出現的錯誤進行檢測和處理,出錯信息應清楚、易理解,其內容應包含出錯位置、出錯原因及修改建議等方面的內容。

3.2基于人因角度的商務網站用戶體驗評價

用戶體驗評價是一種用戶感受的量化,這種量化需要一些因素作為評價參考指標。總結基于人因角度的用戶體驗文獻,得出影響用戶體驗的因素有以下兩項:①認知因素。包括人機互動的技術因素和非技術因素,技術因素的標準如系統的有用性和易于使用性;非技術因素的標準,如享受性、視覺的美感性和內容的吸引性。②情感因素。一方面包括直接和間接的情感反應;另一方面包括由認知評價過程產生的更為復雜的情感結果。

在商務網站中量化用戶體驗還有4個互相關聯的重要因素:①品牌,體現在網站名、域名方面,是用戶對網站品牌的認可;②可用性,體現在網站設計風格是否為用戶所容易接受;③功能性,體現在網站的功能設計上,是否為用戶提供方便齊全的功能;④內容,網站的內容也是影響用戶體驗度的重要因素,是用戶對網站是否感興趣的根本原因。

4調查與結果分析

商務網站中,用戶的購物過程包括吸引進入、決定購買、執行購買、等待4個階段。而在不同階段,用戶會與網站發生一系列的交互,為對商務網站的各個方面結合人因工程進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以網購次數較多的用戶作為調查對象,抽取了300人進行問卷調查,以便更加清楚地了解用戶需求和更客觀地進行客

戶滿意度對比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中男性183人,占總數的61%,女性117人,占總數的39%;從年齡段來看,20歲以下的占7%.2l-30歲的占8l%,31-40歲的占8%,41歲以上的占4%。這個數據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目前網民各年齡段的網購比例。

調查問卷涉及網站名長度及域名長度、頁面設計、流程設計等問題,從而得到基于人因角度的用戶體驗度數據(調查數據網址:省略/report/745366.aspx)。網站名長度用戶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對調杏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如表1所示:

5調查結果驗證與結論

根據基于人因工程的商務網站設計原則以及用戶調查得到的結論,基本上可以得出一套評價商務網站用戶體驗的標準。為驗證該標準,以新蛋網與凡客誠品網為例,進行基于人因工程的用戶滿意度的評價并作對比分析,見表2。評分標準為1-5分,分數越高,表明網站項目越符合人因角度的用戶體驗原則)。

通過以上評分,可以總結出新蛋網在用戶體驗方面的總得分為68,平均得分為4;凡客誠品網總得分為81,平均得分為4.8。凡客誠品網的客戶體驗滿意度比新蛋網高出19.1%。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2010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在網絡購物市場上,凡客誠品網的用戶滲透率為1.5%,新蛋網的用戶滲透率僅為0.3%;凡客誠品網用戶單一度為23.3%,新蛋網用戶單一度僅為2.9%;凡客誠品網的品牌轉化率達54.8%,新蛋網的品牌轉化率為45.3%;購物網站新增用戶中,10.9%的新增用戶最近半年開始使用凡客誠品網,僅1.1%的新增用戶最近半年開始使用新蛋網。可見,凡客誠品網的認知、情感、品牌、可用性、功能性、內容各方面指標均高于新蛋網,體現為凡客誠品網的整體用戶滿意度高于新蛋網。

總結以上分析與驗證結果,可以得出基于人因工程的商務網站用戶體驗的用戶滿意度評價標準,如圖

3所示:

如圖3所示,商務網站的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品牌、可用性、功能性以及內容影響著用戶滿意度。根據以上6個因素,調查用戶購物過程中影響用戶滿意度的具體指標,歸納為網站品牌、網站頁面設計、網站流程設計以及網站功能設計4個維度。根據基于人因工程的商務網站用戶體驗的評價用戶滿意度標準,可以分析得出商務網站當前的用戶滿意度水平,并為商務網站提出建議,提高用戶滿意度。

6南周商城的網站用戶體驗方案

南周商城(shop.省略)是南方周末新媒體有限公司依托南方報業的強大資源以及南方日報出版社的優質圖書出版體系搭建的在線商城,提供南方周末報系-報兩刊――《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和《magazine[名牌》的訂閱、過刊零售服務,還提供圖書網絡首發、在線訂購服務;同時是南方周末報系周邊商品的唯一指定在線銷售平臺。

從以上評分中,可以知道南周商城的總得分為62,平均得分為4.1;根據建議改進可提高總得分至82,平均得分為4.8,與凡客誠品網接近。因此,根據基于人因工程的商務網站用戶體驗的評價用戶滿意度標準,對南周商城進行改進后,在認知、情感、品牌、可用性、功能性、內容等各方面指標均會得到提高,并最終體現為用戶滿意度的提高。南周商城的網站用戶體驗方案見表3。

7結語

7.1總結

Web2.0時代的核心理念是真正以用戶為中心和提供豐富的用戶體驗,這種新的理念直接促使業界采用新的網站設計方法。本文提出從人因角度來分析和評價商務網站的用戶體驗,提出從網站品牌、網站頁面設計、網站流程設計和網站功能設計4個方面構建用戶檢驗的具體要素,基于相關結論對新蛋網和凡客誠品網從用戶體驗角度進行較全面的比較,驗證了本文提出的用戶體驗標準;并以南周商城為例,進行用戶體驗研究,總結出南周商城用戶體驗優化方案。本文從行為運作管理角度,提出商務網站的量化用戶體驗要素對于提高商務網站的用戶滿意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7.2研究局限與展望

在提高用戶滿意度方面,永遠不存在完美用戶體驗的終點。本文基T用戶體驗的調查數據,從人因的角度去研究商務網站的用戶滿意度,沒有考慮整個B2c電子商務服務流程,而只著眼于網站的用戶體驗方面。另外,調查中個別題項設計得較為抽象,這些都是本文研究的局限所在。隨著交互設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商務網站用戶體驗的研究將得到更多的重視,B2C電子商務服務流程用戶體驗的評價體系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參考文獻:

[1]Nielsen J,Loranger H.網站優化:通過提高Web可用性構建用戶滿意的網站[M].張亮,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2]Gino F.Pisano G.towald a lheory 0fhehavloral operatm’ns[J]Manufactudng Servl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8,10(4):676-691

[3]劉作儀,查勇.行為運作管理:一個正在顯現的研究領域[J].管理科學學報,2009(4):64-74.

[4]威肯斯.人因工程學導論(第二版)[M].張侃,譯.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鄧勝利.國外用戶體驗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08,52(3):43-45.

[6]Gan'ell J.The elements 0f user expenence:user-eentered desigTlfor Ihe web[M].New Y0rk:New Riders Publishing,2003.

[7]Norman D A.the jnvisl‘ble computer[M]

New Y0rk:MlT Press,1999.

[8]Hasenzahl M,Tractinsky N.User experienee-A l'esearch agend8[J].Behaviom hffomaation nchnology,20G6,25(2):9l-97.

[9]MahIke s.cogrlltlve components of emotion[M].New York:Ox-fbrd University Press.2004.

[10]孫林巖人因工程(修汀版)[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11]楊明朗,王紅.人機交互界面設計中的感性分析[J].包裝工程,2007,28(11):11-13

[12]孫林巖,李志孝,金天拾.認知綜合模型及其在人機界面設計中的應用[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97(sI):74-81.

[13]賈增歲.數字圖書館用戶界面設計探析[J]現代情報,2007(2):92-94

[14]特里斯,阿伯特.用戶體驗度量[M].周榮剛,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5]Rubinoff R.How to qutlfy the ilser experi’ence[EB/0L][2011-03-20].http://sltepoInt corn/tint/quantify-user-experience.

[16]張海昕,郭丹,劉正捷,等.中國c2c電子商務網站的用戶體驗[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3):71-75.

[17]科特勒,阿姆斯特朗.市場營銷原理(第11版)[M].梅清豪,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18]張鳳榮,李清華人因工程學在互聯網站用戶界面設計中的應用[J].電大理工,2002(4):33-34.

[19]常廣庶.電子商務環境中的服務質量[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4(1):28 30.

[20]鄧明明,張哲輝.網站主頁界面的人因設計[J].包裝工程,2009(11):213 214.

[21]斯科特,尼爾.web界面設計[M]李松峰,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2]王巍.圖形藝術在網頁設計中的應用[J]電影評介,2007(4):70-71.

篇8

論文首先將梳理社會化電子商務的概念,識別出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內涵要素與外延范圍;接下來將基于科技接受模型提出社會化電子商務中用戶參與行為的驅動機制理論模型,為后續研究提供借鑒價值。

二、理論背景與模型提出

社會化電子商務的重要驅動力量來自于用戶的不斷參與,如何驅動用戶不斷地參與社會化電子商務便成為了研究的重點問題。已有研究表明,虛擬社區成員的參與行為能給企業帶來積極的營銷效應,如提升品牌關系、建立社區承諾、創建忠誠顧客的友誼群組、促進購買行為和社區推廣、激勵新產品開發中的創意貢獻等。四位學者在《虛擬社區成員參與心理機制研究述評》一文中,對近十年來有關虛擬社區參與行為的實證研究進行了系統回顧,并認為在后續研究中應當加強對虛擬社區參與行為心理機制的理論解釋。而已有研究表明,一種電腦科技越能被成員所接受,成員參與使用該科技的行為意向就會越高。同時,當成員認為某個博客網站更容易使用,更具有樂趣時,他們對博客的參與意向也更高。鑒于“容易使用”與“更有樂趣”都屬于科技接受模型的范疇,而博客與虛擬社區之間存在諸多關聯之處,本研究將基于科技接受模型的視角分析虛擬社區成員參與行為的驅動機制。這一視角在我國當前社會化電子商務的大背景下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原因在于,社會化電子商務在我國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社會化電子商務中的虛擬社區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一個接受過程。因此,在已有研究視角的基礎上,基于科技接受模型視角的研究能夠拓展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加強相關領域的理論解釋。科技接受模型源于理理論(The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理理論由Fishbein和Azjen所提出,主要用以探討實際行為,行為意向,行為態度,主觀規范與信念之間的關系,目的是為了預測個人的實際行為,兩位學者在理理論中對于個人行為提出了兩項基本假設:第一,個人行為在自我意志的控制之下而發生。第二,個人采取特定行為的意向是該行為發生的立即決定因素。理理論被廣泛運用于各領域之行為研究,以預測并解釋個人的行為。Davis將理理論簡化,并聚焦于電腦科技研究領域提出了科技接受模型。該模型延續了理理論中對于個人行為的兩項前提假設,但是刪除了理理論中的“主觀規范”及其前因變量“規范性信念與動機”,并以“感知有用性”與“感知易用性”作為使用態度的前因變量。科技接受模型自提出后,便在實證研究中廣為應用,并為本研究墊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也進一步支持了基于科技接受模型視角研究虛擬社區成員參與行為的合理性。原因在于:第一,科技接受模型的產生,便是為了了解使用者對于信息科技的使用行為;第二,科技接受模型架構簡單易用,并具有較好的解釋能力;第三,科技接受模型運用的量表在信度和效度上都獲得了支持,同時,科技接受模型也經過許多學者的探討、實驗與修正,不需要針對所涉及的科技的差異而特別制定衡量工具;第四,科技接受模型獲得了許多實證研究的支持,驗證了科技接受模型對于信息科技使用行為的解釋力與重要性;第五,科技接受模型的提出者Davis曾提出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在模型基礎上納入其他新變量進行探討。多位學者在此后的研究中,均發現科技接受模型如能夠加入其他的影響因素,將可以提升整體的解釋能力。社會化電子商務在我國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社會化電子商務中的虛擬社區對于大多數使用者來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一個接受過程。本課題據此選取科技接受模型的視角,研究如何提升使用者對社會化電子商務的接受度與參與度,并進而促進社會化電子商務中虛擬社區成員的參與行為。

三、實證分析

1.變量操作性定義與測量。本研究的科技接受因子指的是影響科技接受的因素,參考已有研究的觀點,本研究中科技接受因子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享樂性三個構面;知識共享因子指的是影響知識共享意向的因素,以利他主義,預期互惠、聲譽、信任、期望關系作為知識共享因子的構面;便利條件定義為“使用虛擬社區的外在基礎條件限制”,即“欲使用虛擬社區時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包括網絡設備、電腦軟硬件設備或他人的協助等特定資源”;虛擬社區自我效能定義為“成員使用虛擬社區時,對自己使用虛擬社區表現能力的自信程度”;虛擬社區使用態度定義為“成員對于虛擬社區使用行為的正負面評價”;知覺行為控制定義為“虛擬社區成員在使用過程中感知到的難易程度,或是對于使用虛擬社區所需資源與機會的信念”;虛擬社區參與意向定義為“使用者認為自己使用虛擬社區的可能性”;此外,本研究還以“關鍵多數”與“主觀規范”作為社會影響因子的構面。關鍵多數的定義為“認知周圍使用虛擬社區人數將會增加的程度”;主觀規范的定義為“具有影響力的他人對某成員使用虛擬社區的看法”。變量操作性定義與測量詳情如表1所示。我們統一將構面下的題項得分將進行平均化處理,以進行之后的數據分析。

2.數據收集、預處理與檢驗。本研究的數據收集工作基于某網絡社區平臺展開。我們在社區平臺成員庫中隨機抽取成員,然后在時隔半年的兩個時間點進行數據收集,使被挑選的成員在線填寫問卷,此過程將滾動進行,以實現有效問卷數量2000份的保證。數據的預處理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內容:第一,剔除問卷填答不完全及有明顯遺漏與錯誤的問卷;第二,剔除問卷填答時選擇某一數字比例超過80%的問卷;第三,剔除網齡在3年以下,或者每天上網時間平均在2小時以下的問卷;第四,剔除在虛擬社區中沒有上傳或下載行為的問卷。

四、研究結論

篇9

時間 10月18日(星期六)

10月19日(星期日)

課程 上午

9:00—11:30

下午

14:30--17:00

上午

9:00--11:30

下午

14:30--17:00

專業名稱 金融

020106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76國際金融

00054管理學原理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77金融市場學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00079保險學原理  國際貿易

02011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00國際運輸與保險

00045企業經濟統計學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01外經貿經營與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0102世界市場行情

00055企業會計學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1214培訓管理

00098國際市場營銷學

00099涉外經濟法  農業經濟管理

020114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30作物栽培學(一)  00054管理學原理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28農業技術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00134農業統計學  經 濟 學

02011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00143經濟思想史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42計量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38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餐飲管理

02011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989國外飲食文化  00986中國飲食文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987餐飲美學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調查與分析

020121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42計量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628管理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工商企業管理

0202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4企業管理咨詢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00152組織行為學  會計

020204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58市場營銷學

00162會計制度設計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9高級財務會計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00158資產評估

00161財務報表分析(一)  市場營銷

02020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85商品流通概論

00186國際商務談判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5企業會計學

00184市場營銷策劃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

00098國際市場營銷學  旅游管理

02021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0058市場營銷學

00163管理心理學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0198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96專業外語  01214培訓管理00152組織行為學00197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  電子商務

020216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910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  00915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

00995商法(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906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  00015英語(二)

00997電子商務安全導論

01214培訓管理  電子商務

(移動商務管理方向)

020216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910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  00995商法(二)

00054管理學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82公共關系學  00015英語(二)

00098國際市場營銷學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人力資源管理

02021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6091薪酬管理  03325勞動關系學

00261行政法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82公共關系學

06093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00015英語(二)

00152組織行為學

06090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  物流管理

02022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05963績效管理

03601服務營銷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01214培訓管理00043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公共事業管理

02023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63管理心理學

00147人力資源管理(一)

03312勞動和社會保障概論  00261行政法學

05723非政府組織管理 03335公共管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82公共關系學

05725文化管理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015英語(二)

02382管理信息系統

05722公共經濟學

00034社會學概論

00040法學概論  工程管理

02027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2194工程經濟  00054管理學原理

07138工程造價與管理

01854工程質量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1856建設與房地產法規  00015英語(二)

00122房地產評估

01853工程項目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采購與供應管理

020282  00009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05374物流企業財務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銷售管理

020314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5企業會計學

00181廣告學(一)  00015英語(二)

00043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中小企業

經營管理

02032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04經濟管理

00154企業管理咨詢  00015英語(二)

00043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法律

030106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42民法學  00227公司法

00262法律文書寫作 

00257票據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63外國法制史

05680婚姻家庭法

00167勞動法  00015英語(二)

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0169房地產法

00233稅法  律師

03010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27公司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993法院與檢察院組織制度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67勞動法

00229證據法學

00924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  00015英語(二)

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0233稅法

00917民法原理與實務

00925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  行政管理學

03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67財務管理學

00320領導科學

00024普通邏輯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0319行政組織理論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015英語(二)

00034社會學概論

00322中國行政史

00323西方行政學說史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公安管理

030401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372公安信息學  00235犯罪學(一)

00354公安學基礎理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860公安行政訴訟  00015英語(二)

00373涉外警務概論  偵查學

03040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24普通邏輯

08029國內安全保衛

01426犯罪心理學  00235犯罪學(一)

08032物證技術學

08033擒敵技術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29證據法學

08035劫持人質案件處置  00015英語(二)

00376現場勘察學

00382刑事偵查學導論  學前教育

0401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24普通邏輯

00401學前比較教育

00409美育基礎

00398學前教育原理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883學前特殊兒童教育

00881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02學前教育史

00885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

00884學前教育行政與管理  00015英語(二)

00403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00886學前兒童心理衛生與輔導  教育管理

040107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4教育預測與規劃00459高等教育管理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

00457學前教育管理

00458中小學教育管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015英語(二)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453教育法學  教育學

04010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64中外教育簡史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469教育學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468德育原理  00015英語(二)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453教育法學

00471認知心理  體育教育

04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98體育統計學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0500體育科研理論與方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501體育史

00499體育游戲  00015英語(二)

00503體育教育學

00497運動訓練學  秘書學

050104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320領導科學

00523中國秘書史  00261行政法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0524文書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015英語(二)

00312政治學概論

00526秘書參謀職能概論

00525公文選讀  漢語言文學

05010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540外國文學史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813外國作家作品專題研究

00816文藝心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015英語(二)

00541語言學概論  英語

050201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00高級英語

00087英語翻譯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830現代語言學

00836英語科技文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833外語教學法  00603英語寫作

00840日語

00841法語

00842德語  日語

0502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09高級日語(一)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0611日語句法篇章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838語言與文化  06042日語寫作

00845英語

00841法語

00842德語  廣告學

05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62新聞事業管理00642傳播學概論

00639廣播電視廣告  00107現代管理學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641中外廣告史  00015英語(二)

00034社會學概論

00040法學概論00244經濟法概論  新聞學

05030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62新聞事業管理00642傳播學概論

00529文學概論(一)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659新聞攝影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82公共關系學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015英語(二)

00312政治學概論00244經濟法概論00660外國新聞事業史  音樂教育

05040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734中外音樂欣賞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733音樂分析與創作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124西方音樂史  00015英語(二)

07123中國音樂史  美術教育

05041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98素描(四)(理論)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0742美術技法理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125色彩(2)(理論)  00015英語(二)

00747美術教育學  服裝藝術設計

05041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520服裝材料(一)  07537服裝CAD(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540服裝色彩  00015英語(二)

07539時裝畫(理論)  室內設計

05043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58市場營銷學

05340室內空間組合與理論  05342室內環境與設備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6216中外建筑史  00015英語(二)

06217人機工程學  藝術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方向)

050437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94設計素描(理論)   00695設計色彩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5546系列書籍裝幀設計  00015英語(二)

05712藝術設計基礎  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

方向)

050437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94設計素描(理論)   00695設計色彩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4839材料成型工藝  00015英語(二)

05712藝術設計基礎  動畫設計

050438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512劇本寫作  03513影視編導

03430動畫技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887平面設計  00015英語(二)

11733動畫視聽語言  數學教育

0701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018數學教育學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342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

02009抽象代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010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

02015偏微分方程  00015英語(二)

02013初等數論  生物工程

070404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537發酵工藝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6709微生物遺傳與育種  00015英語(二)

06711生物制藥學

07732普通物理學  采礦工程

08010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11887采礦優化設計  03095系統工程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8線性代數  00015英語(二)

08146礦井提升運輸  光伏材料

應用技術

080206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4工程經濟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11552光伏建筑一體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04經濟管理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  機械制造

及自動化

08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213精密加工與特種加工  02207電氣傳動與可編程控制器(PLC)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04經濟管理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0015英語(二)

00420物理(工)

02241工業用微型計算機  機電一體化工程

080307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4工程經濟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2240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0015英語(二)

00420物理(工)

02241工業用微型計算機  模具設計與制造

080313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513塑料成型技術  02609互換性原理與測量技術基礎

05508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5509成型設備概論  00015英語(二)

05510模具工程材料  電廠熱能

動力工程

0805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67熱工過程自動控制  02265汽輪機原理及運行

02261傳熱學(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8線性代數

02264鍋爐燃燒設備  00015英語(二)

00420物理(工)

02262機械設計基礎及電廠金屬材料  工業自動化

080603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297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93檢測與轉換技術04737C++程序設計

02291自動控制理論(一)  00015英語(二)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7732普通物理學00420物理(工)  電力系統及其

自動化

08060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310電力系統分析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2312電力系統遠動及調度自動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306自動控制理論(二)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02311發電廠動力部分  計算機及應用

080702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324離散數學

02331數據結構

04747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4735數據庫系統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4737C++程序設計

02325計算機系統結構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02333軟件工程  電子工程

08070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4工程經濟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6541現代通信技術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235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306自動控制理論(二)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00420物理(工)  計算機網絡

080709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331數據結構

04747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02335網絡操作系統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4735數據庫系統原理

04749網絡工程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379計算機網絡管理

04751計算機網絡安全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04742通信概論

03142互聯網及其應用  軟件工程

080720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324離散數學

07169軟件開發工具與環境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07029軟件項目管理

07172信息安全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4737C++程序設計  00015英語(二)

07732普通物理學07028軟件測試技術  應用電子技術

080735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6541現代通信技術  00342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235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0015英語(二)

00420物理(工)

05691智能化儀器儀表設計  數控技術

080741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661機床數控原理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2240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20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00015英語(二)

篇10

要:本文以明確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的內涵為基礎,重點闡述了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的理論研究、常用教學工具、教學課件、教學網站、教學資源建設、課件制作技術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課件;網站;資源建設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23-0016-03

一、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的內涵

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中文電化教學、計算機輔助對外漢語教學,到90年代末的網絡對外漢語教學、E-Learning與對外漢語教學,再到當今常用的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現代教育技術用于對外漢語教學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程。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是在漢語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的有效整合來實現理想的漢語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漢語學習者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從而全面提高學習者的漢語交際能力。[1]

二、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的理論研究

主要包括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學習理論的指導、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漢語課程整合、教學知識庫、教學評價等方面。如張丹等提出了基于互聯網C/S的三維環境對外漢語教學模式;[2]仇鑫奕提出了一個虛擬現實技術支持下的課堂教學和自然習得相結合、班級授課和個別教學優勢互補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3]“長城漢語”混合教學模式是在混合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等多種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多媒體網絡課件與面授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方法,采用即時跟蹤學習進度和測試學習效果的管理模式,向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4]劉曉海等分析了建構主義在對外漢語高級階段教學設計中的體現;[5]崔永華梳理了對外漢語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各環節要素;[6]徐娟提出并實現了遠程對外漢語教學評價系統;[7]何濟玲分析了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改革;[8]蔡建永分析了ASSURE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操作流程,并結合“哥倫比亞在北京”(CIB)暑期漢語項目進行實例剖析;[9]徐娟全面解析了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硬件、軟件、人件與潛件。[10]

三、常用的對外漢語教學工具

主要包括中文輸入法、拼音自動標注工具、語音工具、手寫輸入工具、電子工具書等。中文輸入法已廣為使用,常見的有微軟拼音輸入法、搜狗拼音輸入法、紫光拼音輸入法、谷歌拼音輸入法;拼音自動標注工具是指無需輸入漢語拼音,根據漢字本身直接將拼音標注出來,當然對于多音字不能保證100%的正確,還需要人工校對。中文版Microsoft Word的拼音指南就可以實現這一功能,另外在網上可以下載使用的“漢語拼音標注工具”以及“實用漢字轉拼音”對拼音輸出可以有更多的選項,也可以方便地導入到Word文件中;語音工具主要指語音輸入、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微軟拼音輸入法中只要安裝了微軟SDK語音引擎包Speed SDK、SDK語音引擎語言包SDK Language Pack,在語言欄中就會出現麥克風的圖標,也就可以實現將語音自動轉成文本。安徽科大訊飛公司致力于開發語音合成及語音識別產品,在http:///上下載播音王軟件,可以朗讀任意的中、英文文字內容,效果可與真人發音相媲美。http:///通過語音識別可以準確評測普通話水平并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經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批準,上海、安徽等多個省市已正式采用該技術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手寫輸入工具包括用鼠標手寫輸入與外接手寫板、手寫筆兩大類。微軟拼音輸入法已實現鼠標手寫輸入,漢王科技公司(http:///)在手寫識別方面也頗具特色;電子工具書主要指電子版的字典、詞典、百科全書、年鑒等,如金山詞霸已成為了必備的裝機軟件之一,另外還有一個需要聯網的中華在線詞典(http:///)也廣受用戶好評。

四、對外漢語教學課件概覽

對外漢語教學課件的種類繁多,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有以“文本+圖像+Flas”的媒體表現形式為主的,也有以視頻為主的。這里僅舉兩個有代表性的課件,一個是“長城漢語”,另一個是“行知中國”?!伴L城漢語”(http://)是一套大型的、成體系的、用故事串編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產品包括互聯網、局域網、單機版以及紙版本教材,全程用Flas演繹,集人物、情境、話題于一體,并且整合了語音識別技術及手寫漢字識別技術,使其具有很強的交互性。目前國內已有15所高校、兩所中學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國外已有海外230多所孔子學院(課堂)申請長城漢語賬號或單機版,其課件基本結構及學習流程如圖1所示;“行知中國”是一套30集漢語學習情景劇互動課件,以一名來自加拿大的留學生借住在一個中國家庭為背景,利用視頻技術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國家庭的日常生活情景,以及外國人在中國生活的見聞和感受,課件功能主要包括字幕選擇、定點復讀、跟讀模仿、角色扮演、重點講解等,如圖2所示。

五、對外漢語教學網站

近年來對外漢語教學網站可謂層出不窮,政府的、高校的、公司的、個人的,集教與學、考試、教務管理于一體,大致可分為綜合類、速成類、輔助課堂教學類、文化類、資源類網站。劉麗對因特網上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網站進行了概括和介紹,[11]而目前網絡教學平臺學習資源的交互性不強或缺少有效的社會互成為影響留學生遠程學習動機激發與維持的重要原因。[12]

六、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建設

主要包括語料庫、素材庫、題庫等。由于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資源建設同樣存在著低水平的重復,對可共享的、規范化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庫的需求日趨強烈,當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語言大學鄭艷群教授研制的對外漢語教學多媒體素材庫、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與首都師范大學合作推出的、在海外發行的《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庫》、北京語言大學崔希亮教授主持研發的“HSK動態作文語料庫”等。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制定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統一開發者的行為,達到教學資源基本屬性結構的一致性,以實現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內的資源廣泛共享與互操作,為教師或學習者查找、評估、獲取和使用教育資源能獲得最大效率提供支持。

七、對外漢語教學課件制作技術

包括多媒體素材獲取與處理、課件整合兩大部分。多媒體素材獲取與處理又包括文本制作(手工錄入或掃描、識別)、聲音制作(常用CoolEdit軟件)、圖像處理(常用Photoshop軟件)、動畫制作(常用Flash軟件)、視頻編輯(常用Windows Movie Maker軟件);課件整合又分PowerPoint與Dreamweaver網頁兩種版本,相對而言,PowerPoint版本更適合課堂上輔助教師的教學,Dreamweaver網頁版本更適合學生隨時隨地地自學或復習。

八、現狀總結

對外漢語教學數字化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當前的主要問題包括重技術、輕理論;重硬件、輕軟件;重課件、輕資源;重制作、輕應用。理論方面需要挖掘對外漢語學科理論與實踐探索的創新特色,在多元化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加強研究與建設,根據培養目標和學科內容的特點來構建數字化信息技術與對外漢語課程良好的整合模式,不斷完善與發展本學科數字化理論體系;軟件建設應以需求為導向,大力推動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資源庫(多媒體素材庫、聲像資源庫、課件資源庫、電子圖書館等)的開發與維護,走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高之路,加強整合,鼓勵共享;應用方面需要從政策與制度上加以引導與扶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漢語教師數字化技能培訓,逐步將數字化教學的應用和研究成果納入到漢語教師評價體系中。

九、未來發展方向

1.從“通用型”向“國別化”、“個性化”轉變

隨著海外孔子學院的快速發展,“國別化”已經是勢在必行。要做到“國別化”,數字化的理念就要符合所在國漢語學習者的思維和習慣,數字化的產品就要符合所在國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特點,數字化的技術就要符合所在國第二語言學習的學習手段。而理想的數字化資源更應該滿足每一個漢語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充分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保障高效率地提高學習者的漢語交際能力。

2.從“展示型”向“交互型”轉變

數字化學習資源不僅僅是內容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實現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因此要更加重視教學活動與學習情境的設計,使導航系統更加清晰,評價與反饋更加科學與及時。另外利用博客、播客、微博等平臺,會更有效地促進對外漢語教學交流非正式學習共同體的協調發展。

3.從“平面型”向“立體化”轉變

對外漢語立體化教材是指由不同用途的傳統紙介質教學用書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組成的對外漢語教學支持系統。就內容而言,包括了主教材、教師參考書、學習指導書、試題庫等,從表現形式上分為紙介質教科書、音像制品、電子和網絡出版物等。電子和網絡出版物又可分為電子教案、電子圖書、CAI課件、試題庫、網絡課程和資料庫六類。立體化資源突破了現有傳統對外漢語教材僅停留在紙質教材為主、音像制品為輔的“平面型”模式,使得媒體呈現立體化、教學設計一體化、教學應用多元化,從而最終實現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劉曉海.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學習者評價系統[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5.

[2]張丹,鐘紹春,程曉春,嚴小衛.基于互聯網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

[3]仇鑫奕.虛擬現實技術支持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06(2).

[4]呂宇紅,許建紅,姚遠.“長城漢語”混合教學模式及應用[C].數字化漢語教學進展與深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7.

[5]劉曉海,徐娟.建構主義在對外漢語高級階段教學設計中的體現[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4(2).

[6]崔永華.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導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12.

[7]徐娟.遠程對外漢語教學評價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7.6.

[8]何濟玲.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改革[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6).

[9]蔡建永.“哥倫比亞在北京”(CIB)暑期漢語項目的ASSURE模式分析[J].海外華文教育,2011(3).

[10]徐娟.論數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硬件、軟件、人件與潛件[J].現代教育技術,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