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材料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11 16:47: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裝飾材料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特色;裝飾;設計;元素

廣西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地區,文化資源豐富多彩,銅鼓、花山壁畫、劉三姐的山歌聞名遐邇,還有與當地的生存環境相關的干欄式建筑。由于國外各種新思潮的涌入和滲透,動搖著固有的價值觀與審美觀,沒有重視民族特色與現代教學的應用與研究,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沒能體現出來自己處在民族地域的特色。在這種形勢下,教師面臨著一個如何把廣西特色裝飾元素與現代設計相融合的問題,現代設計教育不斷快步發展的今天,設計教育也應具有自己的教育特色,培養具有現代設計理念和民族藝術素質的設計人才,適應當今的市場經濟的需要。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的召開,對外交流的擴大,將廣西豐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資源開發出來,對促進文化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設計上強調要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設計人員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特色為教學改革發展的出發點,保障建設特色鮮明、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教學理念,營造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育人環境。

1廣西少數民族傳統裝飾元素的內容特點

少數民族傳統裝飾元素能反映出不同地域文化的風格特色,將廣西傳統的文化元素比如圖騰崇拜、織錦、崖畫、銅鼓、繡球等借鑒引用到現代設計中,可以提供豐富的設計元素。廣西少數民族傳統圖形多為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魚蟲走獸,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對自然的崇敬,許多裝飾元素都寄托著寓意和象征,如壯族以“螞拐”為圖騰崇拜,視為“雷神”,將“螞拐”圖案裝飾在祭祀的銅鼓上寄望風調雨順及部族人丁興旺,銅鼓上常見有太陽紋、云雷紋、蛙紋等幾何紋樣,織錦里的鳳凰圖案,象征吉祥如意。廣西少數民族圖形單純、簡練,多以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方式出現,用點、線、面的形態來進行裝飾和突出整體形象。這些圖案附著于各種載體,如巖壁、陶瓷制品、祭祀用品、紡織品、服飾等。廣西少數民族圖案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以及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的積淀中形成的。其常見的題材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1動物紋樣

動物紋樣體現了本色美,大多為鳥紋、蛙紋、魚紋,以及龍、鳳、蛇、蝴蝶、蝙蝠等,如廣西少數民族有對蛙的崇拜,以青蛙為豐收的保護神供奉起來,織錦中有許多的龍紋、蟒蛇花、鳳鳥紋,現代廣西的大型室內外設計也常用龍鳳等圖案象征幸福美好愿望。

1.2植物紋樣

植物紋樣以太陽花、梅花、八角花及樹紋、果紋等居多,深受人們喜愛。傳說壯族信奉的女神米洛甲是從花朵中出生,所以在壯錦中??椨性S多花紋圖案,這些植物紋樣以抽象為主,簡潔大方,經過提煉的紋樣裝飾性極強。在現代設計中適合與瓷磚、玻璃、織物等載體上。

1.3人物紋樣

廣西少數民族人物紋樣通過添加、簡化、夸張、分解等裝飾手法來表現,在崖畫和銅鼓中出現較多。代表是著名的寧明花山巖崖畫,壯族先民用紅色顏料繪制的人物紋樣有概括的造型、夸張的動態,表現生動。

1.4幾何紋樣

廣西少數民族圖案中常見的幾何紋樣主要有雷紋、云紋、水波紋、回形紋、卍字紋、圓圈紋、羽狀紋、鋸齒紋等,這些紋樣概括了通過點、線、面等基本要素表現了自然界的景象或天象,也有基于古文字的變形,大多采用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構圖形式。幾何圖案容易加工,在現代設計中應用非常廣泛,墻面、家具、燈具、地磚等也都可以采用,具有一種理性美。

2強調基本理論的學習和基本功的訓練

傳統廣西特色裝飾元素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需要傳統特色裝飾元素為其提供教學內容的支持;另一方面,傳統特色裝飾元素也需要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來傳承。通過教學環節,應該要學生理解本土元素的文化內涵,深入挖掘出廣西歷史文化之經典,包括駱越文化、歷史典故、傳說故事等,引導學生探索傳統廣西特色文化的精髓,有了文化元素為依托,今后學生才能設計出獨具特色的作品。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課堂教學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注重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

教師對廣西傳統民族特色元素的形式、特點并加以歸納與整合,通過賞析、寫生、觀察、討論等多種設計教學方法的結合運用,對基本理論進行講授,向學生們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傳統裝飾元素的歷史,演變、寓意表達,并分析優秀的民族傳統裝飾元素作品,使學生們廣泛的接觸廣西裝飾文化并汲取其中的精華,立體地、全方位地了解裝飾元素的文化背景,將少數民族文化自然的融進課堂教學中,由淺入深的啟發學生,有效地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民族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

2.2調研考察

廣西的自然風景、民族風情獨具一格,一是可以利用《少數民族建筑實踐教學》等課程,組織安排學生到廣西地區傳統民居歷史遺跡的地域,進行有目的性的寫生考察,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少數民族傳統裝飾藝術的魅力,真切而直接地接受少數民族傳統裝飾藝術的學習。對所在區域的地域性文化調研考察之后,結合考察內容分析研究和匯總,對特色裝飾元素從歷史、形式、色彩、寓意等各個方面進行整理、歸納和提煉,教師指導學生做出有價值的考察報告并繪制相應圖案。二是學生通過網絡與圖書館,搜集相關的資料,對掌握的資料進行更進一步的進行歸納整理,把收集到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經過簡化、抽象加工整理后形成自己的符號語言,加強對傳統元素本質的理解。在調研考察課程教學總結與展示交流環節中,每位學生都要用文本、圖片、視頻和作品實物來做課程的學習報告,指導教師除了對課程完成的情況、效果進行總結,對每個作品效果、優點、創新點及不足之處應做出客觀評價。

2.3臨摹裝飾元素作品

對于學生來說,臨摹不僅能夠幫助體會民族裝飾元素表面背后歷史發展根源和藝術特色,還能學習傳統裝飾元素的構成和形式,研究其地域性和文化性。臨摹可以加強對廣西特色裝飾元素研究的力度和認識,幫助學生迅速學習特色元素創作上的優秀方法和經驗,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應用于自己的設計創作中。教師要求學生全面觀察并分析元素符號的特點,在臨摹中學習、體會傳統民族風格的精髓,而不只是流于表面,為今后創作做準備和積累,以便今后能夠具體應用。

2.4傳統裝飾元素的提取和重構

提取傳統裝飾元素中的要素,在此基礎上對裝飾元素的形態進行簡化、分解和重組,融入現代設計的創新思維,并與新的設計相融合,從而創造出具有民族寓意的新設計。設計以圖形為基礎,以寓意為生命把幾個元素巧妙地組合起來,然后將其改造變形。廣西少數民族裝飾元素具有獨特的審美韻味,對這些元素進行提取與重構是傳統民族元素與現代藝術結合的創新方法,對現代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例如可以單獨提取廣西民族元素打散、錯位、切割、變異后,運用點、線、面重新組合,形成在色彩、構圖、造型上創新的圖形。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學生對傳統元素在設計中的生搬硬套,強調現代審美觀,裝飾元素要與設計的風格相統一。

3廣西傳統裝飾元素應用訓練

傳統特色裝飾元素通過整合、提取和藝術加工,具有精神層面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何把廣西的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既要有傳統文化元素的形似和神韻,又派生出新的文化元素,讓學生們研究裝飾元素并能夠不拘泥于元素本身,將觀察角度擴展、延伸,把歷史文化的圖形元素,然后再通過家居工藝品、裝飾飾品、生活用品等為載體來展現出來。學生做練習的時候可循序漸進:

3.1裝飾元素的直接應用訓練

廣西特色裝飾元素經過千年的歷練演變,其中好的裝飾形式和處理手法,可以直接應用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建議學生在這個階段可把裝飾元素直接截取,不作太大的變化,對圖案和造型進行加工處理,重新設計組合以新的形式出現。如在一個室內設計當中可以將傳統裝飾元素以浮雕、室內陳設品、或是墻面裝飾的形式出現,在室外環境設計中,則可以擺設一些少數民族特有的生活用具、家具、燈具等等。廣西少數民族織錦圖案中的許多造型及表現形式已經相當成熟,將圖案中某個特征或審美表現形式直接應用到現代設計中,只要稍加整理就可為現代設計所用。圖案的造型、構圖、色彩、紋樣等可直接運用在旅游產品、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通過這種方式來直接體現現代設計的民族性,符合現代社會對美的需求,形成獨具民族特色的現代設計。

3.2裝飾元素的間接應用

將裝飾元素進行變化并間接運用到現代建筑與室內設計中,可引導學生設計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作品。將傳統元素內容融入環境藝術設計課程中,比如壯族的壯錦、侗族的鼓樓、苗族的刺繡、京族的獨弦琴都是極富地方特色的,這些都是我們做本土風格環境藝術設計的豐富素材。少數民族族的裝飾圖案通過音樂舞蹈、雕刻、織錦等傳承下來,尤其是服飾中的圖案非常豐富,題材有傳統的禮儀風俗和活動、民間傳說,充分體現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各個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性圖案,這些圖案大多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有的象征吉祥如意,有的期盼多子多福,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設計師要對民族裝飾元素中的雙關、象征、借喻、比擬及諧音等文化理念進行聯想、創造及借鑒。

3.3裝飾色彩的借鑒應用

色彩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廣西少數民族就有黑衣壯、紅瑤、白褲瑤等。在現代設計中巧妙地運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搭配,能呈現民族韻味的個性美。廣西少數民族服飾多以黑、藍等深顏色為底,上面飾艷麗的桃紅、橙黃等色彩構成的圖形,進行刺繡、挑花;各個少數民族色彩的喜好也不同,壯錦、瑤錦、侗錦等色彩對比強烈比較絢麗,苗錦相對素雅。將相間交錯的織錦圖案色彩經過塊面對比和分割運用在環境藝術藝術設計中,可表現出強烈的民族風,同時也具有簡潔明快的時代感。

3.4裝飾材料的應用

裝飾材料因氣候條件、地理環境而有所不同,教師通過對本土材料進行深刻的研究來體現地域性特色。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強調表達文化內涵的同時要充分發掘當地工藝和材料,注重材料與具體環境的結合,表現出因地制宜的特色。在現代環藝設計中如燈罩、家具等室內陳設品的材料中可采用藤條、麻、草席、竹木等綠色環保材料。欽州坭興陶、北海的貝雕、博白的藤編等都是廣西民間工藝的代表,博白盛產藤條,在形式、設計和加工手法上注重創新,編織技術相當高。通過對每種材料的形態、紋理、色澤等進行研究,挖掘材料的特性,結合地方性工藝,以此創造出富有特色的設計。

3.5啟發式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通過對作品進行分析點評并制作實物等手段,實現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加強實踐環節提供實驗場地,與企業和公司建立長期的實習基地,讓學生進行市場化的訓練與實踐,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地研究與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民族元素應用》課程中,教師讓學生收集傳統特色裝飾元素,然后根據各個元素不同的特點和文化內涵,設計相應的作品,學生把方案通過實物制作展現出來,比如T恤、燈具、手機套,學生學習興致很高,實物制作出來以后除了自己使用還在淘寶網上銷售以驗證作品的市場性,該作業設計可以和陳設設計、燈具設計和家具設計等課程橫向融會貫通。

4結語

歐美日等國家的作品能承襲自己文化及傳統藝術風格特色,民族文化氣息強烈。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是以包豪斯體系為基礎的課程體系,過去多是引導學生學習西方的簡約的設計風格,只學習西方設計的表面形式意味,而忽略了本土的優秀文化特色和民族藝術風格。結合實際,利用民族地區的教育資源弘揚本民族文化、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建構一個重視民族傳統文化和對市場具備應變能力的教學體系,研究和發展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設計教育,將廣西特色裝飾元素融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之中,必定會使設計更具文化性、社會性和民族性。

【參考文獻】

[1]康捷.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傳統裝飾元素的運用[J].中華民居,2012(3):2.

[2]舒永濤.談當代中國室內設計中傳統裝飾元素的運用[J].美術大觀,2010(10):184-185.

[3]崔笑梅.傳統圖案臨摹與圖案教學[J].裝飾,2013(7):103-104.

篇2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城市園林化建設進程的加快,特別是裝修業的蓬勃發展,對建筑裝飾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為發展磚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本研究旨在緩解傳統技藝的生存困境,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愛傳統文化技藝,同時加大科學技術的支持,對原料、燃料進行開發,嘗試使用新型生產技術,盡量減少污染并提高產量,不斷創新制作出綠色環保,深厚的文化內涵、有競爭力的價格和安裝方便的磚雕產品。

關鍵詞:磚雕;制泥;雕刻;燒成;打磨;傳統工藝;現代工藝

中圖分類號:J5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9-0206-02

一、傳統磚雕工藝與現狀

作為一種傳統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磚雕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優秀的傳統建筑裝飾材料。但由于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各種現代新型建筑材料的運用,傳統磚雕的工藝技術面臨了尷尬局面。首先掌握優秀傳統技藝的磚雕藝人越來越少,較低的社會需求量與低廉的工資,無法吸引年輕人對此行業駐足下來并且投入精力。其次大量的原料開采、燃料使用,對環境資源造成很大的影響。資源越來越少,使生產成本相應提高。為了降低成本,有些廠家便在燃料成本上進行縮減,但低質量的煤炭使燒造過程延長,環境污染問題嚴重,低質燃料也會影響產品質量。

傳統磚雕生產工藝流程:設計―造泥―制坯―雕刻―燒制―打磨

(一)制出好泥,是雕出好磚的基礎。澄淀制泥工藝是傳統磚雕工藝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方法,它是一種質地細密含沙量少而且質地均勻的澄漿磚。在泥池中注入2/3的水,然后投入1/3 的土,接著進行耙搭棍攪,待沉淀后撈出泥塊,用濕草簾蒙蓋嚴實。整個制泥流程需7天左右。傳統澄淀制泥工藝燒成的坯磚硬度與強度較低、韌性差,且內部材質不均勻,多數存在氣孔,致使加工時極易出現蹦屑現象。

(二)制坯是用特定磚模壓制成型,晾干在常溫通風狀態下陰干20至30天左右。作雕磚用的磚材一般比普通磚厚,通常要 6 cm 以上,以防止在后續的施工階段出現開裂破碎的情況,所以通常傳統磚雕工藝的磚材比較笨重。

(三)手工雕刻,從構思設計到粗精加工都依靠工匠手工完成,是工匠將圖樣描畫到青磚上,分為打、鏟磨、齊口、捅道、凈地等工序。一個技術熟練的工匠完成一平方雕刻圖案需要2個月左右。

(四)傳統磚窯一般使用龍窯、倒焰窯、隧道窯等窯爐,燒成制度比較緩慢,屬于間歇式窯,生產效率不高。燒一窯時間一般一共為15天左右。一年一般要燒13至14 窯,平均每20天燒一窯。

(五)打磨是最后的環節,一般般靠手工用石頭、砂輪、刻刀進行修整、磨光。

二、改進后磚雕工藝與特點

本研究就傳統磚雕工藝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傳統磚雕工藝大多數是通過匠人經驗的積累,很難進行產業的擴大規模生產,本研究通過科學標準化可以適應批量化生產以滿足裝修市場的需求。2、傳統磚雕工藝一件完整的作品的生產制作周期為4至5個月左右,而本研究將大部分原傳統工藝中須大量人工勞動力的部分使用的電氣機械化,一件完整的作品的生產制作周期僅為2至3周左右。3、本研究技術成果可以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相較傳統磚雕的生產價格而言具有成本低價格低廉的優勢,產品市場競爭力強的特點。4、隨著建筑裝潢市場對綠色環保材料的需求,本研究成果相較傳統磚雕的生產工藝的粗放型生產模式向生產過程無污染、環保、產品堅固耐用的集約型轉變。5、本研究在傳統磚雕生產工藝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思考,是在符合社會現代化的進程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最佳繼承與保護。

本研究磚雕生產工藝流程:客戶與市場需要―可塑坯料―壓制磚坯―機床雕刻―電窯燒制―電動砂輪機打磨

可以通過以上流程圖可以發現本研究在最主要的制泥,雕刻、燒成、打磨四個方面進行改進。

三、現代磚雕工藝技術改進方案

(一)可塑泥料制備流程

取土―重量稱量―濕球磨―沉淀池―抽清水―儲漿池―壓濾―真空練泥―陳腐―可塑坯料

具體流程如下:

1、重量稱量配比。將己粉碎的料泥進行重量稱量。

2、使用機器為球磨機,球磨機的作用就足研磨與混合配比好的泥料,以獲得泥漿。

3、過篩。將磨出的泥漿通過具有定大小孔徑的篩面進行過濾,泥漿料必須經過兩道篩。過篩之前先將泥漿稀釋以易于過篩。第一道篩的目數為40目.主要過濾掉草根等較粗的雜物。第二道篩為100目的振動篩。主要過濾掉較粗的顆粒。

4、沉淀脫水。過篩后的泥漿靜置水泥砌成的沉淀池中,待泥漿沉淀于池底后,使用抽水設備抽去上層清水,以使泥漿料變稠。

5、壓濾脫水。壓濾脫水采用壓濾機,這種設備主要是由許多雙面凹入的方形或圓形濾扳所組成,每兩片濾板之間形成一個過濾室,在凹入的表面上刻有環形的溝紋,泥漿受壓從進漿孔進入過濾室,脫出的水通過濾布從溝紋中流向排水孔排出,剩下的泥漿在兩濾板之間則形成泥餅。當再無水分排出時即可打開濾板,取出泥餅。

6、練泥與陳腐。使用真空練泥機除泥料中的殘留空氣,并陳腐以促使泥料中的水分均勻。陳腐要求儲泥庫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因此儲泥庫通常需要關閉。

7、用切割機將泥料切割成高約50厘米,底面直徑約15厘米的圓柱形泥柱。切割好的坯料要存放在水泥砌成的儲泥池中,用薄膜覆蓋且不可陽光照射,以免坯料的水分散失,儲泥池要建在陰涼的地方。

(二)計算機輔助機械雕刻工藝流程

市場客戶的需求―計算機設計素材圖案―圖案結構分析―雕刻機模擬雕刻路徑―執行雕刻―手工修整

1、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在設計階段,基于CAD/CAM磚雕軟件建立豐富的三維浮雕圖庫,可任意調用和擴充,實現個人浮雕寶貝資料庫,有效縮短設計產品周期。還可做到資源共享,這樣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雕刻的品質,加強后處理工藝及資源的合理運用。

2、磚雕軟件可通過輸入由其他程序產生的矢量或位圖數據設計三維產品,也可直接調用圖庫里的矢量和位圖設計工具繪制的數據設計三維產品。CAD/CAM應用到磚雕技術中,可改變手工雕刻素材僅有手工硬筆簡畫的現狀,通過繪圖、掃描、轉入文檔3種方式此外, CAD/CAM磚雕軟件也可直接將掃描或轉入的位圖圖像設計為三維模型,即使由位圖直接生成的磚雕存在輪廓不明確的缺陷,但它可完成70% ~90%的雕刻工作量,從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

3、手工雕刻中上樣工藝是工匠將設計者繪制的手工圖描畫到青磚上,由于多數工匠對藝術理解的不足,上樣往往會丟失圖案的部分信息,同樣,在刻樣和雕刻過程中也會造成信息丟失,因此造成磚雕藝術效果的不足。CAD/CAM磚雕軟件包括CAD模塊和CAM模塊。計算機輔助機械雕刻可使用CAD模塊完成二維圖案及三維磚雕模型的設計,設計人員利用CAD/CAM磚雕軟件完成從圖像到三維磚雕、選擇刀具、再到生成NC代碼、進行刀具路徑仿真的全過程,修改完善后的NC代碼輸入數控雕刻機床,驅動刀具在磚坯上加工出所設計的圖案。加工出磚雕,可省掉上樣和刻樣工藝過程,從而彌補了手工雕刻中圖案藝術信息可能丟失的缺陷。

4、在機床雕刻加工階段可以選擇粗加工和精加工來提高工作效率,粗加工在保留一定加工余量的前提下選用端面銑刀來提高工作效率,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時,則選用用于復雜曲面加工的球面立銑刀,利用該刀具結構的特殊性可有效減小加工中對材料的沖擊力,防止蹦屑的出現。另外在精加工時還可借鑒玻璃機械雕刻采用磨削加工。在生產中可通過合理選用刀具及切削用量以減少蹦屑,而對未能避免的蹦屑及加工后表面露出的磚坯本身的氣孔等缺陷??衫们啻u的易修復性,由工匠進行修復完善,最終得到滿足要求的成型磚雕。

3、電窯燒成工藝流程

裝窯―通電燒制―智能控制調溫―窯變―出窯

(一)安裝陶坯時,坯板要保持平衡,坯體要嚴格處在同一水平面。裝好之后,遵循“橫縫要對、豎縫要通、外緊中空、上密下稀”原則檢驗陶坯安放位置是否合量,不合理要馬上調整。

(二)通電燒制,通斷電都為自動控制,一般通電時間是從第一天的1O時到第二天的8時。

(三)電窯的溫度控制采用智能控制技術,應用微機單向控制窯溫、窯壓、排煙溫度、窯內氣氛、裝載量和進出料量等各種參數。因而使窯爐的調節控制更加精確。對節省能源、穩定工藝操作和提高燒成質量十分有利, 同時還為窯微處理器應用在窯爐燒成控制技術方面,顯示出很大的優越性。一方面微處理系統采用多頻道的程序設計器和控制器,為溫度控制器變化記錄指示。另一方面, 微處理器能使燒成周期盡可能地縮短, 準確地保持加熱速度,每小時的誤差小于0.1%。當窯內實際溫度停滯后于預先調整的記錄指示數據時, 儀器的均熱性能仍能保持制品在燒成溫度范圍內, 有充分的時間, 因而可以保證燒成質量。

(四)產品冷卻后準備出窯驗收產品,驗收合格產品準備拋光打磨。使用現代電窯燒成技術后,燒成率高達90%以上。

4、現代磚雕磨光工藝流程

粗砂輪磨―油石手工磨―細砂輪磨―上蠟―布輪拋光―驗收入庫

(一)粗金剛砂輪打磨,打磨機主要由馬達、轉軸及金剛輪或靠輪組成,金剛砂輪分為租砂輪和細砂輪兩種,粗砂輪用180號金剛砂制作,用粗金剛砂輪去凈表皮及產品上的淺小砂瘦或小孔洞.保持產品輪廓.線條的清晰。

(二)用油石手工磨砂輪機磨不到的部位,特別是一些雕刻部件細小比較容易斷裂的部分通過手工用油石沾水仔細打磨。

(三)接著用200號細砂輪再磨一次以增加產品的光滑度。前一次粗金剛砂輪打磨的局部還較粗糙和“啞色"等地方,經細砂輪機可以很好地磨出磚的質感。

(四)對川蠟加熱使其溶化,保持磚雕表面略為燙手時用臘掃沾蠟均勻地涂抹于表面。使用川蠟的目的一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磚雕,另一個是傳統磚雕的細節不容易顯現的地方使用川蠟后會更加的精彩耐看。

(五)最后用布輪拋光,柔軟的白帆布制作的布輪可以將磚雕作品表面和凹凸不平等地方的灰塵清除干凈,還可以提高產品的光澤度。

四、本研究的有益效果

(一)磚雕屬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典型代表之一,對它的保護發展研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利用現代工藝技術對傳統產品進行改造提升,并使之產業化,既繼承保護了文化遺產,又為發展地方經濟做出了貢獻,這是種值得提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法。

(二)本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種制作雕刻產品的新技術和新工藝。采用本技術制作的雕刻產品具有成本低,工藝簡單、生產過程無污染、環保、產品堅固耐用等特點,技術成果叫以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三)本研究技術開發的磚雕產品競爭力強,具有外型美觀、價格低廉的優勢。產品市場競爭力強。隨著建筑裝演市場對綠色環保材料的需求和對傳統民間工藝品的青睞磚雕產品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市場需求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