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器工程及自動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9:19: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器工程及自動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器工程及自動化論文

篇1

1.1電氣工程

電氣工程,作為一門頗為引人關注的技術學科在現代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了,尤其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越來越深了,并且其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也做出了最為突出的貢獻,在不知不覺中逐步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在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同時為我們的工作也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值得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1.2電氣自動化技術

電氣自動化,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從名稱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和電氣工程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電氣自動化技術的開發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并且其對于電氣工程的推動作用最為明顯,可以說電氣自動化技術的開發使用給電氣工程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使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2.電氣工程中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方向

2.1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遠程監控中的使用

遠程監控系統的應用范圍是比較廣泛的,在電氣工程中的很多地方都可能會用到遠程監控系統,而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系統中的一個主要的應用方向就是在遠程監控中的使用。在遠程監控系統中合理的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節約成本的同時還能夠提高遠程監控的效果,使得監控變得更加靈活,更加有效,尤其是在一些對于通訊信號要求較高的遠程監控系統中更是能夠發揮突出的效果。

2.2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集中式監控中的使用

相對于原有的監控設施的散亂性和獨立性,當前監控設施主要體現出了集中性,這種集中式的監控對于電氣工程來說是極為合適的,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改變原有的監控模式對于電纜數量和處理器數量的高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投資成本,雖然原有的監控模式能夠很好地對于整個的電氣工程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并且予以解決或者報警,但是相對于其高額的資金投入也是很不劃算的,一直是困擾著電氣工程負責人員的重要問題,而現在集中式監控模式的使用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其不僅僅投資小,在監控效果上甚至比原有的監控模式更好,這主要就是得益于電氣自動化技術的合理使用。在集中式監控中合理的使用電氣自動化技術能夠更為簡便的發現電氣工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能夠自動化的給予解決的辦法,這些都是以往的傳統監控模式所不能達到的,也是現代化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一個重要應用方向之一。

2.3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現場總線監控技術中的應用

現場總線監控技術可以說是當前電氣工程中應用最為頻繁的一種技術,其應用的效果也頗為受人歡迎,應用這種技術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這種技術的使用能夠有效減少隔離設備的使用,還能夠有效的控制端子柜的應用,最終能夠起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這種現場總線監控技術在各地電氣工程中都有應用,尤其是融入了電氣自動化技術之后其效果更為突出,也更為明顯,更為受人歡迎,使得電氣自動化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展。

3.電氣工程對電氣自動化技術的融合使用措施

3.1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網調度中的應用

電網調度是電氣工程的主要工作之一,在電網調度中融合使用電氣自動化技術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電氣自動化在電網調度中的應用離不開自動化設備的參與,因此,融合了電氣自動化技術的電網調度設備都是采用的一些自動化系統裝置的顯示器、打印機、計算機網絡設備等,這種自動化設備的應用能夠更好地進行全網電力的調配,更加科學合理的進行電網調度,通過自動化的分析和計算,針對整個的電網中電力的需求狀況進行合理的調度,確保整個電網的正常運行,避免電力調度事故的出現。

3.2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發電廠分散測控系統中的應用

發電廠是電氣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發電廠中合理的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發電廠的生產效率,有效減少發電廠發生事故的概率,尤其是在發電廠分散測控系統中融合使用電氣自動化技術的話能夠直接監控到每一個的執行單元,進而對于整個的電氣工程流程進行監控,并且所獲得的各種數據和效果圖都是高質量的,在確保發電廠正常運行的同時提高了整個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3.3電氣自動化技術在變電站中的應用

變電站是電力系統中電力運輸過程中不可獲取的一部分,在變電站中應用電氣自動化技術能夠完全取代電力人員的作用,采取全自動化的裝置來進行電力的轉換,在確保安全的同時提高了電力轉換的效率,并且其多層次的監控模式還能夠為變電站的高效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4.結語

篇2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他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例如人們平時使用的插座、開關都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由于人們在電氣工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所以電氣工程的發展也越來越快,現今,電氣工程自動化已經進入到高校的教學課程之中,隨著學生們對電氣工程自動化知識的學習,也會使得未來工業的發展有著源源不斷的復合型人才。

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的設計

在現實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設計應該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來考慮,在一般情況下,硬件的設計要放在軟件設計的前面,根據實際電氣工程的需要,對電子元器件進行針對性選擇,第一步,應該設置一個中央服務器,將先進的計算機系統作為整個電氣工程自動化的核心;第二步,對的輔助設備進行選擇,比如控制器以及傳感器;第三步,對所有設備進行連接,組成一個完整的具有發出指令、傳達指令、接收指令以及完成指令工作程序的電氣工程自動化設備。然而在實際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設計時,不僅要遵循以上說的理論,還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包括環境、空間等因素,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設計進行合理化更改。由于生產線是現實已經存在的,電氣自動化設計必須依靠原本的生產模型進行設計,因此,對硬件的安裝也有著相當高的要求,設備的體積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過大會導致空間的擁擠,過小又會影響操作,所以設計人員一定要到安裝地點進行實際的考察,然后,根據實際的數據,對設備的型號進行最終的確定。在硬件設計順利完成之后,還要設計相應的軟件系統,現進市面上,有著很多不同類型的自動化控制系統軟件。但是為了將自動化水平提升到最大化,企業都會選取優質的軟件公司,這些軟件公司將會根據企業生產情況以及硬件安裝情況對自動化軟件進行設計。

3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應用

3.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在變電站的應用電力設備運行的平穩、安全以及可靠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的基本保障,所以對電力設備進行在線監控、系統保護以及調動控制等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變電站的電力設備也逐漸增多,并且電力設備之間的聯通方式也越來越復雜,為了確保電網的安全運行,電業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將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引入到了變電站的設備控制之中,應用全微機化設備代替了原有的常規電磁式設備,應用計算機光纜或者電纜作為了電力信號電纜,使得變電站控制中心對變電站設備的控制變得快速而又安全。所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也成為了變電站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保證了變電站的自動化調控模式的高效率,所以對變電站實施自動化改造是必不可少的。

篇3

1.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現狀缺乏較強的系統集成性對于電氣自動化的整體功能而言,系統集成為主要的發展趨勢,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對于當前的電氣自動化,存在多島自動化的結構,其特點為相互獨立、互不影響、性能單一、信息具有較高的集中性,很難發揮電氣機動化的整體功能。電氣自動化的網絡架構存在不一致性對于電氣自動化的發展,其主要目標是形成便捷、有效的電氣工程師,建立完善的自動化體系。但是,在當前的行業內,缺乏完善的架構,對網絡的認識不深入,網絡架構存在差異性,使得借助網絡結構而發展起來的電氣工程自動化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受到嚴重阻礙。同時,不同的主體在使用信息軟件的過程中,出現接口不匹配的問題,給信息的有效交流造成的障礙,影響了數據在不同主體之間的分享,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系統運行中的實際效果。

2.對電氣自動化進行的積極改進立足科技,電氣自動化要充分運用新技術,注重實用性,開發新產品,運用新材料。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側重自主研發和創新,將節能作為重中之重,提出節能降耗,在運行中使用新工藝和新工具,重視思想的創新,尤其是注重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更新,促進與自動化技術的有機整合。從信息方面進行考慮,電氣自動化的信息化主要突出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對于設備的研發和制造要廣泛采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加快智能化的發展速度,在電氣工程中,加重網絡通信技術的使用。

二、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中節能技術的體現

選擇合理的變壓器變壓器的損耗會造成電能的浪費,但是,其使用范圍有很廣,因此,要注重對變壓器的類型的選擇。首先要注重變壓器自身的能耗,其次,要注重節能性,減少有功功率的耗損。降低傳輸進行中電能的損失電能在傳輸的進行中,能量損耗無法避免。但是,根本的方式是減小電阻。首先,要重視導線的布局,防止出現彎路,縮短導向的長度;其次,導線材料要進行電阻率較小;再次,在統一的條件下,選擇橫截面積較大的導線;最后,靠近負載中心,減少實際供電的距離。選擇有源濾波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借助對諧波的去除,降低誤操作的頻率,其根本途徑就是使用濾波器。

三、節能設計在電氣自動化中的具體應用

1.不斷提升電氣系統的運行效率在進行電氣設備選擇的時候,要注重其節能的特性,目的是為后期的節能功能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對無功功率進行補償,對運行負荷進行有效均衡,減少電能輸送過程中的損失,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為了提升節能的效果,也可以在設計中,對負荷值進行合理調整,運用科學的設計參數。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系統安裝和運行進行中,電源的高效、綜合地運用,增強設備運行效率,降低能耗。

2.對配電系統的設計進行不斷優化電力系統的功能就是為系統安裝提供必須的動力。因此,在具體的配電設計中,最基本的就是充分考慮適用性,保障對電氣設備的有效控制,與此同時,要達到用電設備對供電設備的綜合要求,對各種不良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在配電工程中,在達到設備有效運行的基本要求外,還要保障整個電力系統的全面、可靠、穩定的運行,促進系統的靈活性,保障操作的便捷性。另外,要全面考慮系統運行的安全性。要重視導線的絕緣性能,在進行布線的過程中,要保障合理的絕緣距離,以提升導線的穩定性,提升配電和用電的安全性。另外,要做好接地,安排和設置防雷設施。

四、結束語

篇4

關鍵詞:自動化生產線;教學方法;電機與電氣控制;PLC;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2-0027-02

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設置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工業企業生產現場,電氣控制系統制造公司、機電設備制造公司、機電設備、電氣設備、工控設備制造公司或公司、科技開發公司,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全面發展,適應本專業相對應職業崗位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主要崗位群定位是自動化設備安裝員、自動化設備調試員、中高級維修電工等,本專業有五個主干學科:電氣工程、電子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都是為了崗位需要設置的專業知識。其中《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作為一門核心專業課在第四學期進行了貫穿和綜合。

1自動化生產線的課程設置

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能力有:識圖繪圖能力、機電安裝調試維修能力、電控系統調試檢修能力、自動線調試維護能力、機電設備管理能力及機電產品營銷能力等?!蹲詣踊a線安裝與調試》前序課程有PLC技術、傳感器技術、電機與控制,后序課程有機床維修等。在我們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中知識目標涉及到:機械手工作原理、握機械手控制原理、機械手氣動原理、熟悉安全操作規程;能力目標有:對已安裝的機械手機械部件進行測量;對機械手的氣路進行基本調試;根據故障現象判斷故障部位;檢查分析、找到故障點并分析解決故障;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素質目標有嚴謹的職業態度、規范的操作習慣、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精神及溝通能力。

此核心課程以項目驅動教學開展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具體自動化生產線為載體,融合認知、安裝、調試和檢測等內容,實現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突出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以自動化設備改造為工作過程,涉及電路圖分析、電氣圖設計、程序設計、設備組裝、設備運行調試、設備檢測、設備維護等行動領域,設置六個學習情境:零配件拆裝、傳感器檢測、氣路檢測、異步電機檢測、步進電機檢測、整體檢測調試,分成20個任務。

項目一:供料站的安裝,有機械拆裝、氣路拆裝、電器拆裝三個任務;項目二:加工站的安裝,設計任務有加工站組裝、光電傳感器檢測、限位傳感器檢測三個任務;項目三:裝配站的安裝,設計任務有裝配站組裝、電磁閥檢測、氣缸檢測三個任務;項目四 :分揀站的安裝,設計任務有分揀站組裝、傳送帶的檢測、異步電機的檢測、變頻器的檢測四個任務;項目五:輸送站的安裝,設計任務有輸送站組裝、光纖傳感器檢測、機械手檢測、步進電機的檢測、溜板檢測四個任務;項目六:整體運行調試,有PLC控制網絡構建、程序編寫、綜合調試三個任務。

2自動化生產線的教學方法與評價設計

2.1教學方法。

(1)講授法:講解項目任務,傳授項目任務相關的知識點,針對學生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不足進行知識點的說明。

(2)現場教學法:在符合生產要求的工作環境中進行操作技能和維修應用能力實踐,提高職業氛圍,在工作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和崗位適應能力。

(3)任務驅動法:將教學過程融入項目任務中,讓學生自主討論分析實施,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得到知識。

(4)小組討論法:學生每六~八人為一個小組,小組討論分析,討論解決,分工協作完成項目任務。

六步教學實施:明確任務、討論分析、制定方案、檢測故障、檢驗效果、總結分析。老師交代目標,注意觀察和記錄小組對現象分析情況,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跟主題分析偏離太遠的小組予以引導,讓學生自行摸索,在后期對學生可能會引起事故或損壞設備和工具的異常操作給予糾正,最后老師組織小組進行故障排除工作匯報,互評,并對每組進行考核評價,再引導學生自行總結。

2.2評價設計。

課程采用過程考核與期終考核相結合、企業考核與校內項目考核相結合、教師考核與學生考核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創新和思考,更督促他們到實際中去發現和改進,去尋找合適自己的項目和課題。

課程考核為:校內項目,企業,綜合實訓三大類。當堂課的考核有:教師考核、小組互評、小組自評;教師考核內容為五項:任務分析情況,實施方案制定,任務完成質量、分工協作精神、故障檢測手段、安全操作規范、小組總結。

和很多專業課一樣,多種教學方法和全面的評價方案,有效保證了教學效果。

3相關課教學

3.1電機與電氣控制的教學。

本課程以發電機為主題,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工廠實用型電氣控制系統設計、安裝、調試與維護情景教學為主線貫穿全課程,用實物進行直觀性教學,使學生感性認識強,理性認識夠。

典型的教學任務有三相異步電動機全壓啟動、三相異步電動機長動控制、三相異步電動機正反轉控制、三相異步電動機延時啟動控制(或三相異步電動機Y-降壓啟動)、機械手控制等。

課程特色是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網絡資源、閑瑕時間作為期三個月的“繼電控制課程設計”。任務書要求能夠根據功能要求選擇個元器件的類型及其型號;了解個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把各元器件連接起來實現本課程設計的要求。設計內容和要求:兩臺電動機都存在重載啟動的可能,任何一級傳送帶停止工作時,其他傳送帶都必須停止工作,控制線路有必要的保護環節,有故障報警裝置。課程設計書要有課題介紹、題目、摘要、總體方案設計、設計目的、控制要求、設計要求、 硬件選型、主電路原理圖的設計、 控制電路原理圖的設計、重載保護電路設計、欠壓保護電路設計、總結。

3.2PLC教學。

PLC是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簡稱,早期是一種開關邏輯控制裝置,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其控制核心采用微處理器,功能有了極大擴展,除了最廣泛的取代傳統的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的開關量邏輯控制外,還有過程控制,數據處理,通信聯網與顯示打印,PLC接口采用光電隔離,實現了PLC的內部電路與外部電路的電氣隔離,減小了電磁干擾。

PLC有5種編程語言:

(1)順序功能圖(SFC)。

順序功能圖常用來編制順序控制類程序,包含步、動作、轉換三個要素。順序功能編程法是將一個復雜的控制過程分解為小的工作狀態,這些狀態按順序連接組合成整體的控制程序。

(2)梯形圖(LD)。

梯形圖沿襲了繼電器控制電路的形式,是在常用的繼電器、接觸器邏輯控制基礎上簡化了符號演變而來的,形象、直觀、實用,電氣技術人員容易接受,要求用帶CRT屏幕顯示的圖形編程器才能輸入圖形符號,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種PLC編程語言。

(3)功能塊圖(FBD)。

功能圖編程語言是用邏輯功能符號組成的功能塊來表達命令的圖形語言,與數字電路中的邏輯圖一樣,極易表現條件與結果之間的邏輯功能。

(4)指令表(IL)。

采用經濟便攜的編程器將程序輸入到可編程控制器就用指令表,使用的指令語句類似微機中的匯編語言。指令表程序較難閱讀,其中的邏輯關系很難一眼看出,所以在設計時一般使用梯形圖語言。如果使用手持式編程器,必須將梯形圖轉換成指令表后再寫入PLC,在用戶程序存儲器中,指令按步序號順序排列。

(5)結構文本(ST)是文字語言。

編程語言的學習是PLC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中間加以不同的應用實例:順序控制電路、常閉觸點輸入信號的處理,使用多個定時器接力定時的時序控制電路、三相異步電動機正反轉控制電路、鉆床刀架運動控制系統的設計,LED數碼管顯示設計,還經常根據繼電器電路圖設計梯形圖。

增加的學習情境還常有如下任務:洗手間的沖水清洗控制、進庫物品的統計、競賽搶答器裝置設計、彩燈或噴泉PLC控制;尋找數組最大值并求和運算、電熱水爐溫度控制等。

3.3單片機。

單片微型計算機就是將CPU、RAM、ROM、定時/計數器和多種接口都集成到一塊集成電路芯片上的微型計算機。用于示波器、報警系統、移動電話、彩電等日常方面,在智能儀器儀表、工業控制、家用電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領域、醫用設備領域、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國防航空航天等領域也都有廣泛應用。

數據大都在單片機內部傳送,運行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微型單片化集成了如看門狗、AD/DA等更多的其它資源。教學內容以80C51為核心講授單片機的的引腳、存儲器組織結構、典型語句,以實例應用為線索:單燈受控閃爍、P1口外接8只LED發光二極管模擬彩燈、單片機做加、減、乘、除運算等項目。各子任務都作硬件電路及工作原理分析、主程序流程圖設計、源程序的編輯、編譯、下載、單片機的I/O接口分配及連接。

教學采用ISP-4單片機實驗開發板,可以完成大量的單片機學習、開發實驗,對學習單片機有極大的幫助。該板采用在線可編程的AT89S51單片機,有程序下載功能,可將編輯、編譯、調試好的單片機代碼下載到AT89S51單片機中。

3.4變頻器技術及應用。

變頻技術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電力電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參數、驅動電路與保護技術;掌握交-直-交變頻器、交-交變頻器、諧振型變頻的工作原理和應用范圍;掌握脈寬調制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轉矩控制等先進技術;了解變頻器與感應電動機組成變頻調速系統、變頻器與雙饋電機組成調速系統、變頻器與同步電動機組成變頻調速系統,掌握電力電子電機系統的組成、工作原理、控制方法、運行特性等,是強電應用和現代技術推廣的有力體現。

3.5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

傳感器技術代替人的感觀,在各種環境下應用,檢測技術是一套有效的反應體系,包括信息的獲得、測量方法、信號的變換、處理和顯示、誤差的分析以及干擾的抑制、可靠性問題等。因此掌握常用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結構、性能,并能正確選用,了解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和自動檢測系統的組成,對常用檢測系統有相應的分析與維護能力。對工業生產過程中主要工藝參數的測量能提出合理的檢測方案,能正確選用傳感器及測量轉換電路組成實用檢測系統的初步能力。

教學過程進行小論文制作,讓學生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使學生從文字處理水平提高到辦公處理水平。對分節、目錄、文獻標識作嚴格要求。題目如數字顯示電子稱、基于霍爾傳感器的轉速表、單片機電子秤研究、光纖測溫儀、煙霧報警器、小車尋跡設計、電熨斗自動恒溫系統、電渦流探傷、電感測厚儀等。

4畢業論文指導分析

畢業論文專業聯系實際,通常小型自動化系統以單片機為主,大型自動化生產線以PLC為主,系統運行動力離不開電機,觀察離不開傳感器,調速可用變頻器,綜合所學,學生的論文涉及廣泛,有效教學可對應從如下方面側重指導。

4.1立意選題。

根據實際和研究方向做好側重和體現,如“觸摸屏控制的堿液配置系統”和“兩種液體混合裝置的PLC控制系統”的系統性和方向性,“車庫自動門的PLC自動控制”和“測速雷達信號處理系統”的檢測指標要求等。

4.2材料整合。

在任務要求明確的基礎上,首先確定相關技術指標,對應查找并列出論文結構,一份畢業論文至少含有三到五門課的內容,對應于研究方向進行相應編排和取舍。

4.3技術處理。

所搜集圖片的背景往往有水印,要去掉,圖片按要求進行不同方向的剪切。圖表里的文字應是五號或小五,注意表格標題要單獨標出等等格式要求。流程圖、梯形圖的設計與表現。

多種教學方法和理論聯系實際教出具有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系統的學習與應用創造練就出具有競爭力的學生,專業課的有效教學和畢業論文的順利設計將顯示本專業沉甸甸的含金量。

參考文獻

[1]呂景全.《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中國鐵道出版社,2010年7月

[2]馬玉春.《電機與電氣控制》,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3]李建新.《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年9月

篇5

關鍵詞: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0 引言

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將自動化學科專業分為“研究主導型”本科自動化專業、“工程研究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應用技術主導型”本科自動化專業和“技術技能型”專科自動化專業。而“應用技術主導型”本科自動化專業分布在地方非重點院校和新升本院校,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應用技術主導型”本科自動化專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畢業生的適應能力,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是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對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來培養出“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創新人才,是高校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高校要發展,必須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而實踐教學環節是影響當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最突出的環節。因此,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高等院校教學基礎建設的重點。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包括:系統科學的實踐教學模塊構建、內外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等等。

近年來,我校在切實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與實踐,效果明顯。本文結合我校自動化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就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闡述。

1、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對實踐教學環節作精心梳理和研究,使各個實踐環節和相應的理論教學密切銜接。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遵循實踐教學先基礎后應用、四年實踐連成線的原則,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增加集中實踐周數,構建各個環節優化組合的新體系,實現實踐教學的層次化。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1.1入門層。入門層大學物理實驗是學生進入大學后接受系統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訓練的開端,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基本訓練的重要基礎,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素質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電工電子實訓安排在大學一年級結束后,在學生還沒有學習專業技術基礎課電工、電子技術前進行。通過有趣的且貼近生活的“電工電子實訓”項目,如家用電器安裝;簡易電子產品焊接、制作及安裝調試;計算機組裝(DIY);繼電控制柜裝配等項目,建立對電工、電子元器件、工藝流程、電器設備、電子儀器等的初步認識,激發學生學習電子電路工作原理、設計技巧的熱情,熱愛所學的專業,對后續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1.2基礎層?;A層以獨立設課的教學形式學習電路和電子技術,完成系列電工實驗、電子技術實驗。該層次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完成嚴格的電工、電子實驗技能訓練。該層次中增加設計型、綜合型實驗內容的比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為后續拓展層的實驗教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基礎層的基本要求是:培養學生基本工程素質、基本實驗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拓展層。拓展層是學生試驗和小型設計環節的核心層。學生要完成嚴格的專業課程的實驗技能訓練和設計能力鍛煉。

本層實驗系列主要包括:過程控制系統系列實驗、、計算機應用技術系列實驗。

過程控制系統系列實驗完成《自動檢測與儀表》、《過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控制技術》、《現場總線》、《自動控制系統》、《工業計算機網絡》和《自動化綜合實訓》等主干課程和教學環節的基本課程實驗和綜合實驗。

控制技術系列實驗完成電機與拖動實驗、電氣控制實驗、電力電子實驗、自動控制原理實驗、交流變頻調速實驗、檢測技術實驗、計算機控制技術實驗等。

計算機應用技術系列實驗完成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實驗、嵌入式系統實驗、EDA實驗、DSP實驗、微機原理與應用實驗、程序設計實驗等等。

各課程的實驗內容可分為基本型、設計型、綜合型三種類型的實驗,可以有機組合,滿足實驗學時增加和設計型、綜合型實驗比例增加的要求。

本層課程設計系列主要包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小型電子系統、電子產品的設計與制作)、PLC綜合設計、自動化技術綜合實訓、微機控制課程設計、控制系統課程設計、過程控制課程設計等。

拓展層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扎實的專業實驗技能,具有系統分析、設計、應用的能力,特別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強調自主學習、自主實驗。

1.4提高層。提高層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開發、技術應用研究的高層次實踐教學環節。包括開放性設計項目、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也包括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全國電子設計大賽的培訓、參賽科技制作的實驗研究等。

提高層基本要求:自主設計、設計實驗、自主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工程設計和綜合應用素質。

2、結語

自動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自動化實驗室的建設也在逐步前進。經過幾年來的實踐,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創新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一批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活動且獲獎,多位教師指導的畢業論文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電子技術協會獲“全國高校甲等A級優秀社團”、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社團”榮譽稱號。雖然我們已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但和我們制定的建設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仍然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勇于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才能圓滿完成自動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任務。

參考文獻

[1] 李祖欣.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年6月,第26卷第3期

[2] 謝克明.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

[3]吳萬滎. 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探察與實踐[J].中國職業教育,2007年2月1日,總第260期

篇6

論文關鍵詞:電氣控制及PLC;項目教學;教學效果

電氣控制及PLC應用課程是電氣控制及自動化專業的主干課程,其內容與工程應用緊密結合,在工業自動化控制、智能儀器儀表、精密加工、數控機床以及機電一體化技術等領域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本課程是浙江工業大學(我校)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教育專業和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教育的專業必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除了讓學生學習電氣控制和可編程控制器應用技術基本知識外,還以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全面能力為宗旨。具體教學要求是熟悉常用低壓電器的結構、工作原理、特性及應用,掌握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基本分析和設計能力,掌握典型電氣控制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方法,掌握可編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結構特點,熟練掌握基本邏輯指令的應用,掌握步進順控指令編程方法及應用,了解PLC網絡及通訊基本知識,繼電接觸器控制系統基本分析能力,特別是掌握典型電氣控制電路的分析能力,重點是S7-224/S7-300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編程技術、通信模式及調試技巧。

項目教學是以項目實施為主線有效組織理論和實踐知識,師生共同實施并完成一個“項目”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和情景學習理論基礎上體現行動導向教育理念的教學方法,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完成項目、職業體驗和解決問題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通過項目實施過程,讓學生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及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突出知識的學習服務于職業能力的建構。

一、電氣控制及PLC應用項目教學模塊

實施項目教學,項目的選取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全面性,以往的教學選取的項目經?;谛№椖縼斫虒W,僅能說明一個知識點或某個問題,綜合知識無法體現,這樣各知識點之間彼此孤立,章節的聯系比較匱乏,彼此的知識點無法連貫,邏輯關系無法得到梳理,不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鍛煉。然而學生畢業后往往面對的是比較綜合的工程項目,而他們的知識結構是孤立的,面對綜合設計一個項目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尤其是既需要分析、設計又要安裝調試的復雜的項目無從下手了。學生不能立即投入到生產實踐中,無奈還要從頭學起。

基于以上的問題,在展開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中,選取一個比較綜合典型的真實項目——節能環保中水回用水處理廠智能控制系統來進行教學設計。參照教學大綱和緊扣教材內容,根據項目組成設計以下主要教學模塊:(1)項目教學實施前準備工作及模擬招投標介紹;(2)中水回用水廠供配電介紹及用電安全;(3)中水回用水廠的用到的低壓電器設備教學及知識點學習;(4)提升泵房、反沖濾池、加礬加氯、送水泵房儀器儀表的電氣控制原理圖、元器件布置圖及施工圖紙設計;(5)提升泵、鼓風機、反沖泵、送水泵的不同啟動形式設計;(6)S7-200(含7個從站)和S7-300(含2個主站)PLC設計及編程;(7)主站PLC與各從站的Proface-Bus及中控制室的通信實現;(8)主站PLC觸摸屏編程及中控室的主機系統組態;(9)整個中水回用系統與Intenet通信;(10)項目的竣工及驗收—課程總結。隨著自動化生產的發展,該課程涉及到許多新知識、新技術領域。我們以加強實踐教學為突破口,以創新為契機,構建以項目為載體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符合技術師范本科專業的培養特點和定位,既要具備工程性,又要具備師范性,通過課程和專業訓練使學生成為具有“講師”、“工程師”等知識和能力結構的“雙師型”人才。

二、項目教學設計

1.項目教學設計

(1)選擇合適的配套教材。我們將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教育和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教育的專業崗位對電氣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需求為目標,以就業單位人才需要為基準,結合技術師范培養標準選擇教材。以現行主流PLC為參考,以必需、實用知識為主,加強學生電氣控制技能的培養,教材的內容包括常用低壓控制電器、電氣控制線路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環節、可編程控制器基礎、S7-200PLC的系統配置及質量系統、SETP7-Micro/WIN32編程軟件、S7-300和S7-400PLC系統配置與編程及通信及網絡等;被選取的項目與教材結合緊密,涵蓋的知識比較吻合,也是現在自動化行業及大學競賽的主流技術。

(2)項目實施前,先完成模擬投標及中標過程,讓學生明白項目實施過程中必經的流程和步驟,體會真實項目的投標中標和方案實施的過程。標書設計就是按項目模塊來分類,每進行一個模塊就是完成標書方案中的一部分。 ?。?)項目教學模塊借助組態軟件給出系統結構組態圖,標出了每個模塊應完成的項目任務,根據模塊工作量和知識的多少合理安排課時。每個模塊預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先思考,鼓勵學生發揮與創新,根據學生人數,恰當分組,每組模擬為一個施工團隊,選出隊長,由其對整個組的人員進行協調分工,課前每組先設計一套實施項目模塊的方案,課間展開討論,老師甄別或指出最佳方案及實施方法,課后留給學生擴展的空間。

(4)對要完成的項目教學任務要提出具體要求。如基本的工廠供配電;常用的低壓電器;基本的電氣控制及啟動方式;電氣原理圖、元器件圖、施工圖繪制;PLC編程、通信、組態等。課后要求學生提交項目教學實訓報告,電子圖紙,學生團隊自己評價,教師講評驗收。

(5)師生共要明確項目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鍛煉和加強的知識點。力求既全面又重點突出,能最大限度的鍛煉技能;對于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要及時為學生重點講解及輔助突破。

(6)每個項目模塊怎么實施,什么時間實施計劃要詳盡、人員分工要明確。幫助學生完成各個項目模塊的實施內容及計劃表,開學二周制定好計劃,同時要及時拓展學生視野,項目團隊制定良好激勵機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立爭協調高效的完成項目任務。

三、項目教學具體實施

(1)在理論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電機拖動及自動控制原理的基礎知識,分析PLC專業課程編程內容,強化閉環控制模型知識的掌握,使學生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體會PLC的智能控制思路。

(2)強化實踐教學,以實際的節能環保中水回用水廠電氣設備的基本功能、結構組成及電路工作原理的分析為重點,讓學生學會分析復雜的實際電氣設備的工作原理,具備識讀電路圖、繪制電路圖、設計電路圖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安裝、調試、維修及維護自動化常用電氣設備的能力。對重點應用知識在實訓室訓練,學生自評,教師嚴格考評,直到達到教學目標為止。

(3)教師將自動化現場實際搜集的智能電氣設備及相關資料補充到課堂中,并從網絡搜索相關智能電氣控制系統新技術,利用組態軟件做成展示項目,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展示工程項目的技術細節,如煤礦絞車提升系統、遠程恒壓供水系統、電廠脫硫智能控制系統等,使學生直觀、方便地學到先進的專業技術知識。

(4)將計算機輔助軟件的使用引入教學中,如Pro/e繪制電氣原理圖,SETP7-Micro/WIN32編程軟件、組態6.53的使用、GP-2500觸摸屏的軟件編程等,使學生既學到知識的理論知識也拓展了知識面,使他們明白現代化的電氣控制系統是很多先進技術協調服務和集成的綜合效果。

四、教學考評方法

(1)設置學生自我評價機制,其包括學生自我評分,也包括組長對每個成員的打分。

(2)設計項目教學驗收表格,細化子項目注意事項的考評。

(3)每人必須對項目調試通過,并撰寫實驗報告。

(4)考評計入平時成績,同時加大該項考核在總成績的比重。

篇7

關鍵詞:閘門;PLC;監控系統

中圖分類號:TV66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水工建筑物的固定式和移動式機械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閘門啟閉機械,早期以繩毅式、鏈條式、多節拉桿式為主,但由于其操作的不是自由懸掛的重物,而是沿導向門槽作上下移動或者是繞著支絞作旋轉運動的閘門。可靠性,安全系數低,很難精確的控制。

隨著經濟和液壓技術的不斷發展,傳動穩定的液壓啟閉機逐步取代了那些比較落后的繩毅式、鏈條式、多節拉桿式的啟閉機。作為一種比較完善而又經濟的先進的傳動裝置,其動力機構為油缸,由于油缸能夠產生很大的下壓力,所以,當采用液壓啟閉機操作閘門下降時,閘門就無需加重,因此也就可以減少驅動裝置的額定啟升容量。

一種典型的水閘自動化監控系統,其現地控制單元LCU(Local Control Unit)有的采用8位或16位單片機,致命的缺點是不便于擴充;而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因其具有邏輯判斷、定時、計數、記憶和算術運算、數據處理、聯網通信及PID回路調節等功能在閘門監控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PLC更符合工業現場的要求:高可靠性、強抗各種干擾的能力、編程安裝使用簡便、低價格長壽命。

由于傳統的液壓啟閉機控制系統存在控制線路復雜,維護工作繁重,可靠性低,不能對整個水電站進行自動控制,遠程通訊能力欠缺等缺點和局限性,所以越來越不能滿足水電站的生產發展。

1分布式監控系統的介紹

在我國的自動化控制領域中自動化控制系統主要分為分布式監控系統和集中式監控系統。分布式監控系統以控制對象分散為主要特征。以控制對象為單元設置多套相應的裝置,構成現地控制單元,完成控制對象的數據采集和處理、電機機組等主要設備的控制和調節以及裝置的數據通信等。每孔閘門或一定數量的閘門配置一個現地控制單元(Local ControlUnit,簡稱LCU),每個LCU可構成一個獨立的控制回路。其中某一個現場控制單元發生故障不會影響其他現場控制單元的正常工作。

2分布式系統在閘門監控系統中的運用

控制系統采用分層分布式結構,一個較標準的PLC閘群控制系統的總體結構圖,其可分為三層式結構:現地控制層、集中控制層和遠程監控層。

現地控制層的每孔閘門配置一個現地PLC,收集閘位、水位和各種現場開關量、模擬量信息并上傳至集控層PLC,同時接受集控PLC的命令并通過接口執行。集控層PLC主要目的是作為上位機和現地PLC交互信息的硬件中轉站,有著速度快、功能強大和穩定性高等特點。集控層上位機的人機交互系統一般由相應的組態軟件構成,在監控閘群系統的同時,肩負著與遠程監控層交互信息的功能,因此遠地監控層也可通過公眾網絡或專用網絡實時監測閘群控制的狀況。

具體來說,該控制方案有著以下顯著優點:

(1)現地PLC功能強大:由于是工業級產品,現地層PLC均為模塊化結構,設計、安裝、維護非常方便;且功能強大、穩定性高、可擴展性強;設備接口種類的選擇面也很廣。

(2)集控層功能增強:集控層在上位機和現地PLC之間加設了高性能的主控PLC,作為硬件的信息中轉站,使得集控層工作更穩定;同時,由于分擔了上位機的大部分工作,因此上位機可增加上傳通訊的功能,使得建立更高級的遠地監控層成為現實。

(3)增加了遠地監控層:在閘群控制的發展方向上,江河流域控制以及跨流域控制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因此,遠地監控層的建立成為必然趨勢,而PLC系統的強大功能為其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閘門監控系統的主從站PLC選擇

3.1閘門監控系統從站PLC的選擇

閘控系統從站PLC主要用于接受主站命令和上傳現場信息,因此較強的實時通訊能力是必備的。由于現場的閘位信息、荷重信息和水位信息需要在本地計算和顯示,所以從站PLC不能只具備輸入/輸出功能,還必須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即現場智能設備必須具備CPU單元。另外,由于閘控現場需要一些必要的開關量輸入/輸出的信號交互,因此如果從站PLC能集成一定數量的Dl/DO點。

3.2閘控系統的主站PLC選擇

閘控系統的主站在整個控制系統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中樞作用。對于下級的現地層設備來說,它負責實時收集全部閘門現場設備的狀態信息,并下達相應的操作命令;對于上級的上位機操作系統來說,它負責處理各種現場上傳的狀態信息并將相應的信息上傳給上位機用于顯示和判斷,同時也接受上位機下達的命令。因此,在主站PLC選擇上,選擇S7-400 系列PLC。

4閘門控系統的通訊方式

閘控系統在現場控制層面,采用了PorfiBus一DP工業現場總線作為集控層與現地層之間的通訊方式。從站PLC通過ProfiBus一DP總線與集中控制層的主站PLC采用主――從方式連網通訊,現場各種設備的狀態信息均通過從站上傳到主站中,同時主站也通過分布在相應閘門旁的從站向現場控制和保護設備發送命令。在集中控制層面,采用的工業以太網的通訊方式。主站PLC通過以太網口直接與上位機連接,采用以太網通訊的方式與上位機交互信息。上位機采用WinCC軟件對現地控制層和集中控制層進行組態和建立人機交互界面。

ProfiBus-DP經過優化的高速、廉價的通信連接,專為自動控制系統和設備己分散的I/0之間通信設計,使用ProfiBus-DP模塊可取代價格昂貴的24V或0~20mA并行信號線。ProfiBus-DP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統的高速數據傳.輸。

PROFIBUS-DP的基本功能有:DP主站和DP從站間的循環用戶數據傳送;各DP從站的動態激活和解除激活;檢查DP從站的組態;強大的診斷功能,三級診斷信息(本站診斷、模塊診斷、通道診斷);輸入或輸出的同步;通過總線給DP從站分配地址:保證每個DP從站最大為246字節的輸入和輸出數據:通過總線給DP主站進行配置。

與傳統的控制方法相比,Profibus 閘門監控系統有以下突出優點:①用一條電纜實現現場設備和現場控制了系統的轉連以及現場控制了系統和集中控制級系統及中央控制級系統的轉連,使用數字化通信代替了4~20 mA或24V DC信號,增強了現場級信息集成量;②系統的開放性、可操作性、轉換性大大增強,不同廠家的產品和專長技術只要使用同一總線標準,即可進行系統集成;③系統的可靠性、可維護性好,采用Profibus連接方式替代一對一的I/ O連接,減少了由接線點造成的不可靠因素,同時系統具有現場級設備的在線故障診斷、報警、記錄功能,可完成現場設備的遠程參數設定、修改等參數化工作,增強了系統的可維修性;④降低了系統及工程造價

對于大范圍、大規模I/ O的分布式系統,Profibus節省了大量的線纜,I/O模塊及電纜敷設工程費用,從而減少了工程成本.綜上所述,Profibus現場總線技術對于閘門監控系統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代表著控制技術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5總結

本論文主要淺要討論基于PLC的閘門控制系統,水電站閘門的傳統繼電器控制和卷揚啟閉機正反轉控制閘門升降的模式,采用PLC和液壓控制的模式對閘門進行控制。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繼電保護;設備選型

Abstract: with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all sorts of transformer substation of voltage level, the realization of microcomputer integrated substation autom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lection of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main principle. By TranSys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to eliminate hidden dangers an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e, realizing the relay protection, 35 kV substation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normal accident record and analysis, switch process operatio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data storage, processing, the sharing of various kinds of functions, good economic benefit obtained.

Keywords: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The relay protec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中圖分類號: TM7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引言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生產的發展,對電力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對電力供應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之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等相關學科的高速發展,使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在變電站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傳統的35kV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站的二次回路部分是由繼電保護、當地監控、遠動裝置、故障錄波和測距、直流系統與絕緣監視及通信等各類裝置組成的,由此不可避免地產生各類裝置之間功能相互覆蓋,部件重復配置,耗用大量的連接線和電纜。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集微機監控、數據采集、微機保護和計算機網絡和現代通信技術集成為一體化的自動化系統,該綜合自動化系統實現了變電站實時數據采集、電氣設備運行監控、防誤操作、電壓自動調節、小電流接地選線、數據遠程通信、保護設備狀態監測、以及繼電保護定值的檢查與修改,是變電站自動化控制方式的發展趨勢。

1 國內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發展概況

(1)變電站自動化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是我國電力行業中的熱點之一。近10多年來我國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無論是從國外引進的,還是國內自行開發研制的系統和設備,在技術和數量上都有顯著的發展。80年代由于微機技術的發展,遠動終端、當地監控、故障錄波等裝置相繼更新換代,實現了微機化。這些微機化的設備雖然功能各異,但其數據采集、輸入輸出回路等硬件結構大體相似,是國內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的第一階段。90年代初研制出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是在變電站控制室內設置計算機系統作為變電站自動化的心臟,另設置一數據采集和控制部件用以采集數據和發出控制命令。此類集中式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可以認為是國內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第二階段。90年代中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及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結合變電站的實際情況,各類分散式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紛紛研制成功和投入運行。此類分散式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可視為第三階段。

(2)國外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是從80年代開始的。以德國西門子公司為例,1985年投運了第一套變電站自動化系統LSAO678,此后陸續在德國及歐洲投運的該型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達300多套。LSAO678的系統結構有兩類,一類是全分散式的系統,另一類是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系統。日本在90年代亦新建和擴建了多座高壓變電站,采用了以計算機監控系統為基礎的運行支援系統。其主要特點是繼電保護裝置下放至開關現場,并設置微機控制終端,采集測量值和開關接點信息,通過光纜傳輸至主控制室的后臺計算機系統,開關及隔離開關操作命令亦由主控制室通過光纜下達至終端執行。主控制室計算機系統采用雙以太網,配置有2臺主計算機和1臺培訓用計算機。美國變電站自動化目前投運的大體有三類。一是以RTU為基礎進行實時數據采集,配置微機作當地功能,并和上級調度中心通信;二是以通用計算機為數據采集設備,不但采集實時數據而且建立歷史數據庫,并通過計算機網(以太網)與遠程工作站聯絡;三是采用MODBUS-PLUS(1Mbit/s),保護監控I/O等部件均通過規約轉換器(gateway)接入該網,并通過RTU 與調度中心聯系,網上標準計算機建立實時、歷史數據庫和提供人機聯系畫面等。

總體看來,國外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國內發展趨勢基本上是一致的,技術差距不大。

2 35kV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及應用

2.1一次系統概述

2.1.1平面布置及設備分布

該35kV變電站是一座獨立的三層樓。一樓主要由主變壓器室、電容器室組成;二樓主要由6kV開關室組成,三樓主要由35kV高壓開關室和主控制室組成。2.1.2電氣主接線及運行方式

運行方式: 35kV李化線線路供電,35kV李化線10614開關運行,供35kVⅠ、Ⅱ段母線;35kV南化線線路帶電,35kV南化線10612開關熱備用,投入35kV南化線備用自投裝置,35kV分段10610開關運行,保護停用。1#、2#主變分列運行,供6kVⅠ、Ⅱ段母線,6kV分段106。

2.2二次系統配置

2.2.1原二次系統

該35kV變電站運行10多年,由于處于高度污染的惡劣環境,保護單元采用電磁式繼電器的絕緣強度大大降低,每年夏季雷雨季節都要發生因繼電器絕緣不良造成的直流接地故障,而且電磁式繼電器由于接點抖動、簧片疲勞等原因造成誤動、拒動故障時有發生;另外要全天候配備人員對變電站的各種數據抄表、報表、人工監視等,誤差大、占用勞動力多。

2.2.2改造后的二次系統

用微機型二次設備替代了普通二次設備,利用不同的模塊化軟件實現了各種功能。用計算機網絡通信對所有的35kV和6kV電氣設備進行了監測和控制(UPS除外)。與以前的變電站相比,取消了信號裝置和信號屏,將其全部在微機屏幕上顯示和告警,取消了各種常規模擬測量儀表,用高精度的智能儀表測量并遠傳,取消了常規的電氣模擬盤,采用類似DCS控制界面的電氣系統模擬圖,可同步顯示電氣一次設備狀態。在此界面上可以進行模擬倒閘操作,計算機同步監測其正確性。整個系統采用 TranSys綜合自動化系統,結合本變電站特點,功能簡捷方便,靈活易懂。

2.2.3 TranSys綜合自動化系統配置原則

TranSys綜合自動化系統采用單元結構,以帶遠程通信接口的單元式SEL微機保護裝置和PMC監控裝置為核心,采用雙前置機、后臺機的雙機雙網系統結構,采用帶雙遠程通信接口的單元式SEL微機保護裝置和PML監控裝置,接入兩臺前置機,兩臺前置機與后臺機通過公司局域網,用Windows NT操作系統聯網,使用TCP/IP協議與工程師站通訊。

1)保護配置:考慮到電網安全運行的特殊性和對繼電保護的可靠性、靈敏性、選擇性、快速性要求,微機保護裝置的選擇必須做到功能完善、運行獨立、保護裝置動作后,應向上級監控裝置發送報警信號及根據各回路保護的要求選擇了SEL保護裝置,分別接入SEL-2030通訊處理機,與兩臺監控微機通訊。

2)監控裝置:全部選用560PMC單元式智能監控裝置,組成RS-485網與主機通訊。這些監控儀表對現場電壓、電流信號測量準確,精度可達0.25%FS,參數設定方便,即可面板設定,又可從上級主機遠方設定。能自動計算有功、無功、功率因數、電能等電力數據,實現了一表多功能。

3)開關量輸入部分:斷路器、隔離開關、接地刀閘的分合狀態和位置表示了電網的運行方式,是變電站綜合保護必不可少的信息。選用了9600DIT開關量輸入模塊,采集所有現場的開關信號,編碼后送至上位機。

4)系統的通訊連接采用屏蔽雙絞電纜(STP)。STP安裝方便,造價低廉,而且具有完全滿足要求的抗強電磁場干擾的能力。綜合自動化系統整體的可靠性主要取決于微機保護裝置和微機監控裝置本體的可靠性和系統結構的可靠性,PMC監控裝置和SEL微機保護本身具有數據和事件的存儲和記憶功能,不依賴于通信方式,因此與前置機之間的通信連接選用了屏蔽雙絞電纜。

2.2.4設備配置及選型

1)35kV南化線進線和35kV李化線進線保護配置:SEL-351A綜合保護測控裝置,實現過流、速斷、低電壓等保護功能,利用SELogic實現35kV南化線備用自投功能。

2)35kV母聯保護配置:SEL-551微機型電流保護裝置,實現過流、速斷等保護功能。

3)1號、2號主變保護配置:SEL-587微機型變壓器電流差動保護裝置,實現變壓器差動保護,共2臺。

4)1號、2號主變高壓側后備保護配置:SEL-351A復合電壓電流保護,共2臺。主變的輕重瓦斯保護由SEL-351A出口。

5)1號、2號主變低壓側后備保護配置:SEL-351A復合電壓電流保護,共2臺。利用SELogic實現6kV進線備用電源自投。

6)6kV母聯保護配置:SEL-551電流保護,實現過流、速斷等保護功能。

7)6kV電動機保護配置:SEL-351A復合電壓電流保護,共7臺,實現過流、速斷、過負荷、過電壓低電壓等功能。

8)6kV變壓器保護配置:SEL-551電流保護,共16臺,實現過流、速斷、過負荷等功能。為提高通信速度和通信可靠性,以上33套SEL保護共配置3個SEL-2030通信處理器,并通過雙RS-232口同時與兩臺監控主機通信。所用回路監控全部選用560PMC-TRAN(無就地顯示)單元式監控裝置,直接測量U、I、P、Q、kWh、kVarh、COSφ、f等所有三相電量參數,實現56次諧波監視、36周波故障錄波、電量越限監視等高級功能。

9)整個系統在主控室內設置兩臺監控微機。監控微機選用HP工作站(PIV1.7G/256M/40G),配備兩臺高速寬行打印機,打印各種圖形畫面、報表、事故報告、負荷曲線等,配兩臺Powerieading 2KVA/1小時在線式不間斷電源(UPS)。

10)組屏方式:35kV進線及主變的保護和監視裝置共組兩面屏。其它SEL保護裝置與PMC監控裝置全部分散安裝在開關柜上。

2.3二次系統功能

2.3.1保護功能

1)電源進線保護設置:本站兩條進線設置:電流速斷保護、過電流保護、失壓保護、絕緣監視和PT二次回路斷線報警、南化線備用電源自投功能。備自投條件為:主供電源失壓,主供進線電流保護未動作,由進線失壓保護斷開進線斷路器,而備用電源電壓正常,則備用自投裝置動作,經一定時間延時,合上南化線斷路器,保證失壓母線的正常供電。

2)35kV母聯保護設置:電流速斷保護、過電流保護。

3)變壓器保護設置:變壓器差動保護、過電流保護、過負荷保護、輕重瓦斯保護。

4)6kV母聯保護設置:電流速斷保護、過電流保護、備用自投功能。

5)6kV電動機保護:過流保護、速斷保護、過負荷保護、低電壓保護。

6)6kV變壓器保護:過流保護、速斷保護、過負荷、輕重瓦斯保護。

2.3.1數據采集功能

1)每一回路或設備的V,I,P,Q,Cosφ,f,kWh,kVarh、諧波、變壓器溫度等各種實時數據。

2)開關和隔離刀閘狀態、保護信號和接點狀態等各種狀態量。

3)圖形CAD提供實時主接線圖、主要參數趨勢曲線、設備運行狀態等顯示。

2.3.2事故報警和記錄功能

1)1ms順序事件記錄(SOE)。

2)上位機設定V,I,P,Q,Cosφ,f,的限值,越限報警。

3)開關量變位報警。

4)分類記錄報警事件的日期和時間。

5)控制操作記錄、保護動作記錄、系統設置記錄、通信故障記錄。

6)電壓、電流故障錄波(36周波)。

7)56次諧波測量和越限監視。

2.3.3統計分析、報表、打印等

1)提供計算工具,分類整理實時采集和記錄所有電量。

2)小時、日、月、年電量統計。

3)自定義的最大值、最小值、電壓合格率、負荷率統計。

4)自定義報表格式和計算方法。

5)所有畫面打印、報表定時和召喚打印、事件打印。

6)實時數據庫和歷史數據庫保留兩年記錄。

2.3.4定值設定功能

上位機顯示和設定保護定值、保護投入和退出情況。

2.3.5遙測、搖信、遙控、搖調及遠動功能

多級口令、控制五防閉鎖功能,各項操作均有確認信息,經確認方能動作。

2.4系統主要特點

2.4.1雙網結構提高系統可靠性

1)保護和監控裝置分開設置,采用不同的通信網絡,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2)TranSys系統采用雙微機、雙通信網結構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從系統結構圖可以看出,每一個保護和監控裝置都通過完全不同的通信網絡與兩臺微機獨立連接,監控微機是雙冗余的,任何一個通路出現故障,或者任何一臺微機出現故障,均不影響系統的可靠運行。由于兩臺微機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完全相同的運行條件,在操作使用中,通過操作員口令設置不同的操作級別體現差別。

2.4.2監控裝置提供了獨特的事故分析記錄功能

監控選用了560PMC,除獨立完成一個回路或設備的所有監控,每個560PMC可記錄36周波的故障錄波,并能連續監視56次諧波。有效防止事故的發生,在事故發生后準確查找事故原因,便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2.4.3系統的硬件、軟件設備都具有自檢和聯機診斷校驗的能力

軟件有備份,便于工程師安裝啟動,應用程序易于擴充,數據庫存取為用戶程序留有接口并提供二次開發的數據庫資料,便于自行編制的程序加入系統中運行。

2.4.4軟、硬件設備具有良好的容錯能力

當各軟、硬件功能與數據采集處理系統的通訊出錯,以及當運行人員或工程師在操作中發生一般性錯誤時,均不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對意外情況引起的故障,系統具備恢復能力。

3 結語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集微機監控、數據采集及微機保護于一體,取代了變電站的常規儀表、常規操作控制屏及中央信號系統等二次設備,減少了控制室面積,實現變電站實時數據采集、電氣設備運行監控、防誤操作、電壓自動調節、小電流接地選線、數據遠程通信、保護設備狀態監測、以及繼電保護定值的檢查與修改。這次35kV變電站的改造,采用了分層分布式結構和智能保護器,不僅節約了大量的控制電纜,取消了保護屏、信號屏、電磁式繼電器等傳統的設備,消除了設備隱患,降低了誤操作率,提高了變電站的安全經濟運行水平和供電質量;而且實現了無人值班,降低了人工成本;省去了一年一次的繼電保護教驗,節約了費用,與改造前相比,節約直接費用約30萬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參考文獻

[1]陳德樹.計算機繼電保護原理與技術[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5-11

[2]王中元.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有關繼電保護問題[J].電力自動化設備,1995,(03)

[3]楊奇孫.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發展趨勢[J].電力系統自動化,1995,19(10):7-9

[4]俞壽南,陳飛,呂曉峰.綜合自動化變電站設計中若干技術問題探討[J].電力系統自動化,1995,19(10):30-31

[5]唐濤.國內外變電站無人值班與綜合自動化技術發展綜述[J].電力系統自動化,1995,19(10):10-17

篇9

關鍵詞:自動控制系統 發展方向 節能 網絡化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b)-0231-01

在工廠建設規模不斷快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不斷加快的情況下,生產工藝對工廠控制系統的開放性、綜合性、操作及監控水平、規模性、擴展能力、可靠性、運算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工廠自動控制系統未來發展方向將向顯示電子屏幕化、網絡化、集成自動化、節能降耗等方向發展。

1 工廠自動控制系統未來發展方向

1.1 向顯示電子屏幕化發展

在機算機多屏技術及大屏幕體現器應用技能共同更新與發展的背景之下,在工廠自動控制體系支持下一個獨立運行的操作站通??梢灾苯优c多個體現屏相互毗連。體現屏所提供的每幅畫面可以將整個工廠自動控制體系運行狀態下與歷程變量相對應的實時數據及關連設置裝備部署的運行狀態加以全面的體現,且數據信息均可以借助于一整套外聯操作設置裝備部署實現次序操作。更為重要在于:整個工廠自動控制體系中全部測點(輸出與輸入、計算值等數據信息)均可以在整個畫面當中及時體現。在傳統模擬屏幕體現方法漸漸被電子屏幕體現方法所取代背景作用之下,整個工廠自動控制體系操作臺站可以借助多層體現結構實現對整個生產作業流程及運行要求簡單確定。在當前技能條件支持下,操作臺站所實現多層體現包括總貌體現、成組體現以及回路體現這三個方面。在這種多層體現方法應用于工廠自動控制體系的背景作用之下,控制體系操作人員可以依托于電子屏幕有效完成行動,從而獲取整個工業生產操作所需的細節數據信息,并且可以針對工廠自動控制體系運行狀態下的特定工況加以綜合控制。

1.2 向網絡化發展

在當代互聯網絡技能和通信技能共同發展的情況下,企業為了滿足市場競爭需求,勢必要依托于整個工廠自動控制與以太網結構構建相適應的企業局域網絡。借助于企業局域網絡應用與構建,企業通常謀劃管理歷程當中包括交易、管理及財務在內的各項業務活動均可以借助于終端機實現高效互聯,因而到達關連數據信息的高效分享,這對于企業生產謀劃管理水平綜合的提高而言有著非凡意義。在當前技術支持下,企業管理層級網絡毗連可以借助于當前以太網結構的標準得以實現,通信級數的外網絡毗連可以借助于包括星型、環型以及總線型在內的網絡拓撲結構予以實現。在未來工廠自動控制體系的網絡化生長轉型歷程當中,關連事情人員應當注意對星型網絡拓撲結構的連接方法。此種網絡連接方法所體現出優勢極為突出。同時,工廠自動化控制體系須要針對車間級終端機互聯網網絡接納獨立運行的工業以太網結構舉行毗連。

1.3 向防雷接地與過壓保護發展

當前的技術的條件支持下電子設置裝備部署在集成化程度上得到了極為顯著的提升,但與之相對應的過壓的防護措施并沒有出現出同等的提升趨勢。電子設置裝備所面臨的這種不均衡性對整個工廠自動控制體系的歷程當中所發生的最為不利后果在于控制體系出現障礙的增多以及造成嚴重的損失。過壓問題通常是電子設置裝備部署的開關行動切換以及靜電或是雷電發生放電過程的情況下所發生。過壓問題產生可以借助于電波或放射方法,以數據傳導導線作為載體并直接接入電子設置裝備。雷擊作用于電子設置裝備的歷程當中很有可能會在一瞬間釋放大量的電流,進而引起沖擊電壓并造成電子設置裝備不同程度損毀。在工廠自動控制系統施工計劃階段就需要針對整個控制體系防雷接地及過壓安全防衛問題予以關注,經過加裝雷擊電流放電器、過壓放電器及終端設置裝備部署安全保護器等多種方法確保工廠自動控制體系在運行狀態下的可靠性、安全性。

1.4 向節能降耗發展

市場經濟發展使得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各方參與主體――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有顯著加劇趨勢。在這一背景下,企業對產品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具體到工廠自動控制體系的發展角度上來說,節能減耗與工廠自動控制體系的融合可謂是重中之重。針對此問題的研究應當將重點放在變頻調速裝置應用角度中。有數據表明,變頻調速可以借助于對既有電源頻率的轉變而實現對交換電機轉動速度的轉變,進而達到實現同步轉速與頻率呈正比例關系的應用,將其應用于工廠自動化體系中最為顯著的優勢在于可以在確保很高自動控制效率之上達到對電能的合理使用。尤其是將變頻調速裝置應用于風機、水泵實現的電能節省效率達50%左右。因此隨著變頻調速器價格的下調,變頻調速技術節能將得到更普遍的應用。

1.5 向全集成自動化發展

自動化技能持續發展還有計算機引入的配置作用之下也發生著全新發展。對于傳統意義上工廠自動控制體系自動化管理方案來說,自動化控制通常是由多個相互分散且運行獨立的產品結合而成。這一歷程當中所涉及到包括歷程控制體系、計算機監控體系、現場控制儀表以及可編軟程序控制器在內的設置裝備,部署裝置對配合控制的實現通常需多種范例的接口硬軟件裝備部署,其巨大工程量可想而知。然而在全集成自動化控制的理念下,傳統意義上需要借助于多種體系組合才可以實現的綜合性功效可以借助一類體系或是一類自動化平臺實現。經過這種全集成自動化管理方案可有效簡化整個工廠自動控制體系結構設置裝備部署,從而合理縮減不需要的接口部件。更為重要一點在于:將全集成自動化控制方法引入并應用于工廠自動控制體系當中或許可以最大限度上的制止上位機與工業控制器之間、會合控制模式與疏散控制模式之間以及一連控制模式與邏輯控制模式之間的界限問題。同時,關連實踐研究效果評釋:借助于全集成自動化管理方案應用,整個工廠自動控制體系可以得到包括數據管理、通信、組態以及編程軟件在內統一化情況。這種統一化技能情況可以使種種差別范例的技能本領融合在同一個用戶接口當中,從而使其會合在一個有全局數據庫總體工廠自動控制體系當中。

2 結語

自動控制體系主要的是指無需人為因素干擾運行的控制系統,主要有主控體系以及被控體系這兩個方面構成。自動控制體系與工廠運行的融合使得工廠生產設置裝備對勞動力的需求得到了有效降低,同時也減弱了人為因素在參加生產設置裝備歷程中的微小差別影響,其應用優勢是極為顯著的。本文簡要探究了未來現代化工廠自動控制系統的發展方向,望可以引起各方技術工作人員的重視。

參考文獻

篇10

自動化認識實習報告一

一、實習目的和任務

認識實習是實踐性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本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實習使學生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和主要設備,以及自動控制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有一個全面、感性的認識,提高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任務是:通過參觀了解工廠的生產概況及生產組織和管理的一般情況,了解自動控制在工業生產中的作用,了解工廠電氣控制設備生產狀況,了解電氣控制技術的新工藝,新設備及電氣控制的新方向,了解工程技術人員、生產管理人員在生產和試驗過程中的作用和職責。

二、實習時間

20xx年6月21日-20xx年6月25日

三、實習地點

湘潭市各有關工廠企業【湖南京電開關廠、世通電氣、雙馬電氣、超宇科技和凌天科技】

四、實習內容

20xx.6.22 星期二 多云

今天我們參觀湖南京電開關廠,該廠位于湘潭市雙擁路27號火炬創新創業園,早上8:10后,我們坐車奔赴了目的地。

湖南京電開關廠是隸屬于國家電網公司中興電力實業發展總公司的全資企業,于1995年成立,廠房面積約7200平方米。注冊資本人民幣壹仟貳佰萬元整,是電力、冶金、礦山、煤炭、化工等行業高低壓電器和高壓低壓電氣成套設備的專業生產廠家,是湖南省電器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

該廠子分為兩層,我們首先參觀了第二層,我們去的時候,有些工人正在工作,那里的一個師傅給我們介紹了一些產品的性能、結構、原理等方面的知識,限于專業知識還沒有學到,部分東西還不能理解。但對這些產品有了感性的認識,同學們參觀時興趣盎然,都對這些以前沒有見到過的東西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們幾個同學走到一個接線工人的工作臺觀察她接線,只見他技術嫻熟,接線速度很快,而且美觀。我們很多人在旁邊看了好久,都對她的接線技術贊不絕口,自嘆不如,我們覺得自己在以前的電工實習上接的線都比這個差了很多,同學們表示自己一定要多動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的美觀,就像接線工人接的線一樣結實、漂亮!

參觀完了第二層,我們來到了第一層,這里沒有工人在生產,有很多的開關都擺在這里,我以前總覺得開關是個非常簡單的東西,不就一開一關嗎?能有什么高級的開關么?事實證明我錯了,開關很多,我之所以這么想,就是以前接觸過的都是生活中見到的簡單的開關。在這里,我們看到了VSI型戶內高壓真空斷路器、KYN28A(GZSI)-12戶內交流金屬鎧裝抽出式開關設備、VJD中壓固封式真空斷路器、GCS型低壓抽出式開關柜和MNS型低壓成套開關裝置等設備。

在這里,我具體GCS型低壓抽出式開關柜的一些情況,我從掛在那個柜子上的說明書上了解到:這種低壓抽出式開關柜的主構架為兩種,全組合式結構和部分焊接式結構;裝置各功能室嚴格分開, 各功能室主要分為單元式、母線式、電纜式,各單元的作用相對獨立;水平母線采用框后平置式排列布置,以增加母線抗短路電流電動力的能力;電纜間采用上下進出線方式;按三相五線制或三相四線制;一個抽屜為一個單元, 抽屜尺寸分為一單元、二單元、三單元、二分之一單元、四分之一單元, 五個尺寸系列, 各單元回路額定電流在630A及以下。抽屜尺寸的變化僅僅為高度的變化, 其寬度、 深度不能變化,相同功能的單元可以互換。

MNS型低壓成套開關裝置我也了解了一下,它適用于發電廠、變電站、石油化工、冶金軋鋼、輕工紡織等廠礦企業和住宅小區、高層建筑等場所,作為交流50~60Hz,額定工作電壓交流660V及以下的電力系統的配電設備的電能轉換、分配及控制之用。

VSI型戶內高壓真空斷路器我也仔細地看了一下產品說明書,它有很多優點,其優點之一是:它的觸頭常采取對接式觸頭。因為一般的真空斷路器在分閘狀態下動靜觸頭的距離只有16mm這么小的距離很難制作出其他形狀的接觸面,而且平直的接觸面瞬間動作電弧的損傷也較小。真空斷路器的優點之一是體積小,動靜觸頭要在一個絕對真空的空間內動作,如果制作成其他的對接方式也會增加斷路器自身的體積!

說實話,我還不太懂得這些高級開關設備的原理,這次在京電開關廠的參觀使我對電器原理產生了更大的好奇,我一定在大三的時候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立志以后從事電氣行業,為電氣事業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自動化認識實習報告二

一、實習目的

1. 通過親身接觸自動化設備和實驗器材,并且通過老師及工廠人員的講解,對自動化專業進行初步的認識,在實踐中驗證、鞏固和深化已學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

2.加強對企業技術操作的理解,將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運用已學的專業基礎課程理論知識,對實習單位的各項技術操作進行初步分析觀察和分析對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處,靈活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發現并提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見識電子控制類產品的設計、開發及維護等過程,理解自動化專業的發展動態與專業前景。

4.通過一定的實踐認知實習,為以后的畢業設計及論文撰寫做好鋪墊。

5. 讓我們了解到知識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提升自己實際的工作能力,領悟到現實工作中我們需要什么,我們應該朝哪一方面發展,對我們以后的發展指明了道路,為今后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二、實習地點及時間安排

1.實習地點:

中冶連鑄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時間安排:

8:30 由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出發

9:20 到達中冶連鑄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參觀

11:00 返回學校

三、實習單位介紹

中冶連鑄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冶連鑄,CCTEC),是由中國冶金科工集團(MCC)發起設立的科技型股份制企業。xxxx年,中冶集團在美國《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80位。中冶連鑄總部設在武漢,是國內最大的以連鑄、板帶冷軋與表面處理為特色的冶金專業化技術工程公司;xxxx年7月,中冶集團宣布,中冶南方合并中冶連鑄,自此,中冶連鑄成為中冶南方的全資子公司。

公司主營業務為:方坯、板坯和薄板坯連鑄連軋工程,板帶冷軋與處理工程和工業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自動化專業認識實習心得。中冶連鑄現依托集團各項優勢在北京設立了分支機構,從事國內外海水淡化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連鑄核心業務有:EPC工程總承包,事業部具有專業化連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設備制造能力的優勢,可以為客戶提供各類連鑄機(大小方坯、圓坯、矩形坯、異型坯、扁坯、板坯、薄板坯等)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一條龍工程總承包及單項服務;技術服務,事業部依靠專業化連鑄技術研發實力,為客戶提供連鑄生產工藝、品種開發、生產工藝訣竅、鑄坯質量問題診斷等相關技術服務;設備維護服務外包,事業部具有專業化連鑄設備制造、供應鏈管理能力,能夠提供連鑄設備維護服務外包,為客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公司人力資源實力:xxxx年初,公司已有職工854人,其中技術管理人員496人,擁有博士學位11人、碩士學位101人、高級工程師以上職稱83人。公司在北京設有自己獨立的研究院,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每年研發費用占營業額的5%#from 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gkstk.com end#,研發實力強大。中冶連鑄擁有專業的設備制造基地中冶易新科技,設備制造能力強大。主要機械、電氣設備在公司內部制造完成,產品質量和交貨期有保證。

事業部/子公司:連鑄事業部、海外事業部、北京科貿、斯瑞普科技、中冶易新科技、中冶重工。

四、實習內容

1月5日我們到了中冶易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實習開始,由公司員工李華剛師傅帶領全班同學對公司各個車間進行專業性的參觀,在車間里李師傅對同學們參觀中的疑問進行了專業、技術性的講解。在參觀過程中,李師傅針對我們專業對他們車間采用及開發的新技術、新設備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這對我專業知識的認識更深了一層。各個車間各司其職,但又緊密聯系,比如做一臺軋鋼機,它需要各個車間的配合,從最初的圖紙設計到最后的零件組裝要求毫無差錯,精密準確。

對于李師傅介紹的一些簡短又新鮮的名詞如銅排總、分控制機PID等,同學們疑惑百出,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而李師傅耐心的為我們在專業技術與知識方面進行了解惑,電子產品本來就更新速度快,在技術研發方面需要什么,大學生需要具備什么,專業的發展前景怎樣等問題他都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因為他做該公司工作了挺長一段時間,所以對大學生他很了解,對我們在大學中應掌握的技能都做了一些要求,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以及在他們產品中占據的地位進行了解惑,讓我受益匪淺。

五、實習心得與體會

通過此次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更本學不到的東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學習的意義。我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讓我認識到了從事電子工作應支持仔細認真的工作態度,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創新的精神,應該擁有一顆隨時接受考驗的心,迎接未知的世界。

實習期間,我謙虛謹慎,認真聽取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講解,并能夠仔細觀察、切身體驗、獨立思考、綜合分析,也培養了我的耐心和素質,能夠做到服從指揮。感受到了提出疑惑和疑惑解決后的。對自己的專業也更喜愛,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