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申報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25 17:33: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特級教師申報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潘文彬,南京市中華中學附屬小學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中小學正高級教師,國家級骨干教師,國家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編委,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多年來,致力于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形成了“靈動而實在”的教學風格。筆耕不輟,先后出版專著《走在語文路上》《潘文彬講語文》《守護兒童的天性――潘文彬講作文》《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潘文彬教學主張與實踐智慧》。

當一名人民教師,是我兒時的夢想。初中畢業時,我報考了師范。經過曉莊師范的三年學習,我懷揣著對教育的美好憧憬走上了教書育人的崗位。讓我感到榮幸和自豪的是,工作的第一個年頭的9月10日,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教師節。因而,我對教師節有著別樣的情愫。

1985年9月10日,第一個教師節。對于我這個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來說,這可謂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節日。

記得那天早晨,我一走進教室,同學們個個綻開笑臉,大聲喊著:“老師,教師節快樂!”同學們那飽含童心的祝福好似一股涓涓溪流,從我的耳畔流入我的心間,涌遍我的全身,讓我體悟到了一種初為人師的幸福。那燦爛的微笑,那真情的祝福,就是同學們獻給我的最珍貴的教師節禮物。直至今日,那種情景仍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

上午第一節課是我的語文課,讓我始料未及的是,校長來聽我的課了。

那堂課,我上的是四年級的《珍貴的教科書》這一課。課堂上,我的教學完全是按照教案亦步亦趨地走下來的,課堂氣氛極其沉悶,學生思維不夠活躍,我感覺整節課上得相當吃力。這堂課的時間,我也覺得特別漫長。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課,一種疲憊之感頓時彌散我的全身。心想,校長肯定要訓斥我了。然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校長非但沒有指責我,反而表揚了我,說我語文功底扎實,對教材的把握很準確,分析得也很深刻,將來一定是個很不錯的語文老師。校長也語重心長地指出:“小潘啊,這節課,你太拘泥于教案了,對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關注不夠。課堂上,老師講得太多,學生練得太少。這不奇怪,每位新教師都會遇上這些問題。你如果能夠注意到這些細節問題,相信你的課一定會上得更好的?!?/p>

校長的話語鼓舞了我,指引了我語文教學的方向,也堅定了我當好語文教師的信心。今天想來,校長選擇在教師節這個特別的日子來聽我的課,是有著一種特別的意味和特別的期待的。這或許就是校長為年輕教師精心準備的一份最特殊的禮物吧!

1994年9月10日,這是我工作的第10個年頭里的第10個教師節。這個教師節,我獲得了首批“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的稱號。這是經過層層選拔、考核,“考”出來的一種榮譽。這個榮譽的獲得,使我更深地體會到教學就是一種探索實踐,一種改進優化的過程。

記得我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那幾年,盡管我對語文教學抱著一絲不茍的態度,然而,我的課堂教學總是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這讓我苦惱不已。

我問學生為何對我的語文課興趣不濃。

學生說:“你上課總是老一套,沒有什么新鮮感?!?/p>

學生率真的話語讓我感到汗顏,同時也讓我茅塞頓開。

于是,我就下定決心,有意識地去尋求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際,我在圖書館里讀到了俄國形式主義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的《作為手法的藝術》這篇文章。什克洛夫斯基在文中提出了一種叫“陌生化”的理論。所謂“陌生化”,就是指把與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現象從身邊推陳出新,以造成似曾相識的生疏感,使喪失了感覺的語言變得生動起來?!澳吧笔址ㄊ且砸环N新穎的、獨特的信息,引起人們無意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斷打破或修正人們的心理定勢,使人們的感受從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驚醒過來,從而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一種新的感覺和新的發現。

“陌生化”理論,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于是,在市區專家的指導下,我嘗試著把“陌生化”理論,引進我的語文課堂,讓我的語文課能夠產生一種“陌生化”效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因為尋求教學的“陌生化”,我的學生愈來愈喜愛我的語文課了;因為尋求教學的“陌生化”,我的學生體會到了語文學習的無窮魅力;因為尋求教學的“陌生化”,我感悟到了教學語文的真諦――備課要更加深入,目光要更加敏銳,思路要更加靈活,語言要更加鮮活,設計要更加新穎;因為尋求教學的“陌生化”,我感受到了做一個語文教師的幸福。

是的,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僅需要有一種自我反思的習慣,也需要有一種自我解剖的勇氣,更需要有一種探索的智慧和實踐的定力。

2002年9月10日,這是我任教第18個年頭里的第18個教師節。這個教師節,我獲得了第8批“江蘇省特級教師”的殊榮。

提起這次特級教師的評審,真的讓我感動不已。

2001年下半年,我脫產在東北師范大學參加為期3個月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然而,就在此期間,江蘇省第8批特級教師開始申報。

一日午后,校長打來電話動員我申報特級教師。這讓我頗感意外和為難。我覺得自己比較年輕,在教學上還有許多需要提升的地方,自己離特級教師還有一段距離,于是我就想放棄這次申報的機會。校長知道我的心思后,就在電話那一端耐心地開導我:“你申報特級教師,不只是你個人的事情,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年輕人要善于把握機會,塑造自己,提升自己。你要有夢想,還是嘗試著報報看吧?!毙iL的這番話語,觸動了我。這樣,我就抱著嘗試的心態申報了。

當時,我在長春,無法回南京整理自己的申報材料。邢躍武、祝瑞松、劉荃三位青年教師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后,就主動給我打電話,要我一定珍惜這次機會,并說我的成功,也是他們的成功,申報材料由他們來幫我整理,保證讓我滿意。

2001年12月初,評審組的專家要來學校聽我的課、開座談會。時間緊急,而此時我又在東北,校長就又給我打來電話,讓我乘坐飛機趕回南京,準備上課和有關備查材料。我對校長說:“乘飛機,代價太大了,我還是坐火車回來吧?!毙iL說:“火車太慢,飛機快。早點回來,準備得可以充分一點?!?/p>

讓我意外的是,評審組在進行民意調查時,老師們說起我的成長事跡,個個情濃意烈,如數家珍。有的老師竟然還在座間落下眼淚……

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申報我通過了,成為當時南京市最年輕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

這一次次的意外,這一次次的感動,溫暖著我的心房,蕩滌著我的靈魂。是呀,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怎能離得開領導和同事的關愛和幫助??!

2006年9月10日,這是我工作以來的第22個教師節。這個教師節前的9月6日,《中國教師報》在頭版以《一個好漢三個幫,團隊的力量有多大?》為題報道了我和我的團隊的成長故事。這是該報在教師節期間,首次向全國隆重推出的一個優秀教師團隊。這也是我們繼2004年5月被《江蘇教育》作為“典型”推介(《南湖一小的語文教學“M4”》)之后,又一次被媒體深度報道。因而,這個教師節對于我來說,便有了一種別樣的感受和特別的意義。

提起團隊建設,我是一個積極的倡導者,更是一個其中的受益者。

早在1993年,我們學校先后來了三位年輕的男教師任教語文。這三位青年教師很有才情和悟性,對我也很尊敬,都親切地叫我“老大哥”。他們在教學上遇到問題時常會來問我,我也總是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解決,久而久之,我們四個人就成了最親密的朋友。于是,“M4”語文教學團隊就這樣在一種極其自然的狀態下產生了。

把課上到學生的心里去,這是我們四個人的共同追尋。我作為老大哥總喜歡把他們召集在一起“磨課”。我們四個人當中,不管誰要上公開課,集體“磨課”是每一次公開教學前的必修課。上課者選定教學內容之后,我們總會坐下來研讀教材,探尋教學的最佳路徑。一個思路不行,再換一個思路。接著上課者再將這些意見吸收進去,第二天進行試教,然后繼續提出意見。如此反復琢磨,仔細推敲,直到把課上得大家都滿意為止。一個人上課,其余三個人比上課者更忙碌,更辛苦。課上好了,大家都很開心。這或許在別人看來,不就是上一堂課嘛,犯得著這樣嗎?然而,我們卻認為,上課是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對學生的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負責,容不得一絲輕視與怠慢,一堂堂好課就應該這樣來磨。一次次的磨課,讓我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合作的甜頭。磨課,讓我們擁有了研讀文本的智慧;磨課,讓我們積累了課堂教學的經驗;磨課,還讓我們釀造出了團隊的精神。

我們四個人成功合作的故事,在南京乃至江蘇的教育界被傳為佳話,不少學校也在學習、效仿。

俗話說,一樹難成林,一花難成春。凝聚才會產生強大的力量,合作方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團隊精神應該是當下教師必備的一種素養。

2010年9月10日,第26個教師節。這個教師節,我的徒弟劉荃被評為第11批“江蘇省特級教師”??吹揭粋€個年輕教師成長起來,我倍感自豪和欣慰。

2013年9月10日,第29個教師節。這個教師節,我作為剛剛履新的校長,為全校老師精心策劃了一個簡樸而特別的教師節慶祝儀式。

任教近30年,即將迎來第30個教師節,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運和最好的財富?;仡欉^去30年的教育歷程,我愈發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節對于我來說,是有著諸多特殊意蘊的。它就像是一個個里程碑,記錄下我教育之路上探索的足跡;它也像是前方的那道地平線,引領著我上下求索,奮力前行,去追尋自己的教育夢想。

鏈接一:教師節故事

傳承

因為我的小學語文老師,我立志并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踏上教師崗位的第一個教師節,我收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那是我同學轉贈我的一封信,是我們畢業時由她保存的語文老師給我們的最后一封信,也是老師給我們上的最后一堂課。他在信中告訴我們,“世界給予我們每個人最公平的,那就是時間”,“做一名教師,生活是比較清苦”,但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的學生健康成長”,所以“住進陳舊的居室無怨;生爐子的煙火熏得流淚無悔”。他在信中還教導我們,“凡事要主動、積極,因為‘我長大了’”;要“牢固樹立勞動觀念,因為勞動創造了一切”;要“勤于學業,博覽群書,掌握過硬的科學文化知識,做學習的小主人”;要“像‘第二個徒弟’那樣,用自己的筆桿、用自己的錘子、用自己的鐮刀、用自己的雙手在人們的心里刻下一個名字”……

我在成長過程中深感一名優秀教師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也逐漸體會到為什么大家把教師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所以當我帶著老師的期望和祝福飛向更為寬廣的藍天,在經歷了又一個六年后,像小鳥一樣飛回來時,我牢記老師的叮嚀和教誨,帶著同伴的期望和祝愿,接過了老師手中的粉筆,停靠在老師的腳下,傳承著老師的教育夢,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小學,魏麗琴)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于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全體參與、重點培養、集中評估、整體提升”為理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培養一批師德高、造詣深、有影響的名教師;創建一批管理好、有特色、質量高的名學校;造就一批有思想、善管理、敢創新的名校長。

二、目標

從2009年開始,用5年時間,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重點培養名師600名,其中高中名師200名、初中名師180名、小學名師200名、幼兒園名師20名;創建高中階段教育(含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名校10所;培養名校長100名,其中高中15名、初中25名、小學50名、幼兒園10名。自2009年至2013年五年間,每年按照目標數的五分之一進行評選。

三、范圍對象

名師、名校長評選工作范圍是全市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初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含民辦各類學校)在職在崗教師和校長。名校評選范圍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

四、評選條件

(一)名師名校長入選條件

1、基本條件

(1)熱愛祖國,堅定信念,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2)熱愛學校,依法執教,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3)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4)敬業愛崗,為人師表,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5)治學嚴謹,學風端正,具有團結協作、改革創新的精神。

2、具體條件

(1)名師

①男55周歲,女50周歲以下,中學教師具有高級職稱,小學、幼兒園教師具有特高級職稱;在職在崗的中小學特級教師為當然“名師”人選;

②中學教師具備本科畢業及以上學歷,小學教師具備專科畢業及以上學歷,幼兒園教師具備中專畢業及以上學歷;

③獲得過市(地)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優質課獎勵或由市(地)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授予的綜合榮譽稱號;

④對所教學科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教育思想端正,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突出的教育教學專長,教學水平高,教書育人成績突出,在本市有較高知名度;

⑤具備較強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發表或出版過較高水平的教育教學論著或教材;承擔過省級以上課題,并用以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取得較大成效。

(2)名校長

①男55周歲,女50周歲以下,具有中、小學高級教師職稱,擔任校長(正職)3年以上;

②中學校長具備本科畢業及以上學歷,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具備專科畢業及以上學歷;

③獲得過市(地)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授予的綜合榮譽稱號;

④具備較高的教育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學校管理經驗,掌握國內外教育發展動態,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較強的教學能力和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兼任一門課程的教學,作風民主,公正廉潔,辦學實績突出,在本市有較高知名度,所在學校受到省級以上表彰,在全市起示范作用的先進學校;

⑤掌握現代教育管理理論,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積極開展學校管理研究并取得顯著成果,發表或出版過較高水平的教育教學論文或論著。

(二)名校評選條件

1、管理水平高。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治校;校長素質高,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學校班子團結合作、科學民主、和諧高效;學校管理內涵豐富,管理效果好,社會認可度高,辦學行為規范。

2、教育教學質量高。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學主體,注重健康協調發展;注重培育全體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合作的綜合素質,并在一定的文化知識領域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3、師德師風正。教師為人師表,師德高尚,教風濃厚,學歷達標;教師能模范執行行為規范的要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堅定素質教育的觀念;具有敬業愛生、樂于奉獻、以身立教、以德育人的精神境界。

4、教育科研創新能力強。重視科研工作,廣大教師積極參與科研工作;有科研工作機構和科研經費,科研成果獲地市以上獎勵和同行公認;加強繼續教育,在提高學歷層次的同時,抓好校本培訓和群眾性科研,創造勇于創新氛圍,爭當創新型教師,造就一批德高業精、同行公認的名師。

5、校園文化氛圍濃。學校建筑布局合理,色調和諧,功能齊全;校園環境潔凈、優美,積淀濃郁的文化特質,展現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6、教學設施完備。具備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各項辦學設施達到省頒標準。

7、社會滿意程度高。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無亂收費、亂補課現象;學校的教育質量、服務態度、綜合實力、精神風貌、辦學特色,贏得了社會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

成立宜春市中小學、幼兒園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教育局局長徐暉同志擔任組長,市教育局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市教育局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的日常工作。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聘請若干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過硬的市內知名教師、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組成市評審委員會參與評審工作。

各縣(市、區)教育部門和各中小學校、幼兒園應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負責本單位參選工作的組織實施。

(二)統籌規劃

各地各級教育部門和各中小學校、幼兒園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相對集中人力、財力用于參加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工作;要堅持標準、寧缺勿濫,各縣(市、區)對轄區內學校辦學情況要作出評估,揚長避短,精心組織,確保質量;要緊密圍繞教育教學這個中心,強化各項工作舉措,帶動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創新和發展。

六、評選辦法

(一)評選程序

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工作于2009年年初正式啟動,由市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標準,采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的方式遴選。具體辦法為:

1、推薦。各縣(市、區)教育(文教)局(教委)在學校開展評選活動的基礎上,按市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工作領導小組下達的指標推薦,由申請者填寫推薦表,連同有關證書、材料,經所在學校、縣(市、區)教育(文教)局(教委)逐級審核蓋章后,交市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初審。市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據評選標準,對申報者進行初審,并在宜春市教育信息網上公示,接受社會投票,確定初選對象。

3、評審。市評審委員會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評價,提出書面評審意見。

4、審批。市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工作領導小組對評審委員會評審意見進行審核。

5、認定。對審定的對象公示一周,期內無異議者,由市名師名校名校長評選工作領導小組報請市政府正式授予名師、名校、名校長稱號。

(二)表彰獎勵

對認定為名師、名校、名校長的,由市政府頒發證書;并對入選的名師、名校長予以相應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