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人物事跡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31 07:36: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誠信人物事跡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公平教學;學習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7006302
課堂教學中的公平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平等的基礎上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學生。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證明,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w作用有機統一,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到自己怎樣教,而且要考慮到學生怎樣學,努力擺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使教學真正從學生的學出發,能順著學生的思路來設計教學過程,隨時根據學生學的情況調整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全體學生開展閱讀、觀察、討論、辯論、比較、概括、欣賞、表演、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彰顯公平,讓學生在活動中豐富知識、碰撞思維、啟迪智慧、升華品質。本文就以《價值與價值觀》一課為例,談談自己對政治課教學中學習活動設計的一些做法。
一般來說,活動設計要圍繞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資源分析以及教學目標分析等方面進行。本節課學習活動的設計,筆者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一、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公平教學首先必須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和要求,因材施教。教學內容的分析主要是對內容結構以及教學重點與難點進行分析。筆者對生活與哲學中《價值與價值觀》一課的教學內容做了如下分析。
1.從內容結構上看,有價值、人生價值、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等具有遞進關系的三個方面。
2.從重點、難點上看,有人生價值的含義;如何正確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的分析,有利于教者理清不同內容在教育教學方面所承載的功能和發揮的效用。此時,上課教師要注意的就是必須將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素養的積淀融入各種活動之中,從學習的深度、理解的難度和掌握的效度等方面設計不同的活動方式。要避免教與學的人為分離,防止出現“滿堂灌”“填鴨式”的現象。
二、對學情的分析
公平教學必須尊重學情,因材施教。學情分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學習興趣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是有個性的,他們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生活與哲學教材有三個突出特點:貼近時代,貼近實際生活,貼近學生?!皟r值”“價值觀”又是高中生在學習生活中經常碰到但不易判斷和選擇的問題,因此他們會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價值”的概念時,筆者設計了案例分析――“分享快樂事”,讓學生交流進入高中以來感受最深的快樂事,引導學生思考:“這件事為什么會讓我們感到快樂、開心?”原來,我們的生活總離不開有價值的事物,每天都做一些有價值的事,總會有獲得感、滿足感,因而感受到開心、快樂甚至幸福,這說明,事物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功能和屬性。這就是哲學上所講的價值。這一活動設計,先從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說起,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寓于具體生活之中,一方面使得深奧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而且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的道理。 因為這些事例切合學生實際,所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在交流過程中,學生暢所欲言,七嘴八舌,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不乏真情流露。
2.認知水平分析
高二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日常生活中,經常通過各種媒體了解甚至接觸到一些有關價值和價值觀方面的人和事,比如“扶不扶”“我爸是李剛”“魏澤西”“酒駕”“有錢就任性”“小悅悅”“道德模范”“土豪”“明星吸毒”“感動中國”等等。在當下,不同的價值觀念不斷碰撞和沖突,青年學生該如何判斷和選擇?這就需要教師站出來,給予他們必要的引導和正確的指導。
例如在學習“人生價值及其評價”內容時,筆者設計了“最美鄉村教師”學習探究活動。首先筆者選擇了2016年“感動中國”人物――“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的事跡。之所以選擇該事跡,一方面是想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增強公民意識,另一方面是想引導學生尊敬老師,懂得感恩,而這兩點正是當今高中生普遍缺乏的。為此,筆者將朱敏才、孫麗娜的事跡材料分為兩個層面,突出人生價值包含的兩個方面。筆者還設計了兩個問題:1.概括“最美鄉村教師”的主要事跡。2.朱敏才的人生價值表現在哪些方面?活動設計遵循了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事件到抽象道理的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為先進人物事跡所感動,被無私奉獻的精神品格所感染,育人潤物無聲,目標水到渠成。
又如,為了強化學生對 “如何正確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認同感,澄清學生在貢獻大小以及貢獻形式上的誤區,筆者特地增設了一個互動環節:說說我的價值。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價值,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反思和感悟,懂得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積極意義,給他人多一分理解,自己增一分責任。
3.知識基礎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在高一階段學習過經濟生活中“價值”的有關內容,但對哲學意義上的價值和社會意識范疇的價值觀沒有多少了解,對評價一個人的價值、樹立什么樣的價值觀缺乏足夠的認識基礎,對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缺乏深刻的認同感。因此,選擇什么樣的學習活動方式對澄清學生的認識誤區、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至關重要。
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時,筆者選擇了四個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生活中的困惑,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在激烈的思維碰撞中得出正確的答案,從而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①今天你值日,可你生病了,身體不舒服,你怎么辦?
②今天天很冷,你想開空調,坐在空調下方的同學極力反對,你會怎么做?
③接送校車來了,本周你是站票,但車上還有空位,你會坐嗎?
④適逢期中考試前夕,學校要求你參加?;@球隊集訓,你會參加嗎?
這四個“思想困惑”其實包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克服困難,做好工作其實就是“敬業”的表現;顧及他人感受,不開空調就是一個“友善”的問題;即使有空位也不坐那是做人要誠信;為了集體參加訓練則是“愛集體、愛校”的體現。從這四個事例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空中樓閣”,它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實際生活中,只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每件小事做好,其實就是在自覺遵守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對教學資源的分析
公平教學必須合理選擇教學資源,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要選擇不同的教學資源。一般來說,教學資源包括課堂教學時間、教學資料(包括課程內容和輔助資料)、教學設備、教學環境、教學群體、教學技術(教法學技、應用技術、信息技術)等。
設計本節課的學習活動過程中,筆者選擇和利用了教材、音像資料、多媒體設備、新聞資料等多種教學資源,有些資源還進行了二次利用。例如,“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的事跡材料,本節課根據教學的需要就利用了兩次。由此P者的感觸就是資源的選擇要精,不貪多,對它的使用務必要充分。
四、對教學目標的分析
公平教學必須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因材而異。高中思想政治課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又決定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應是第一位的目標。教師在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時,要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貫穿于知識和能力目標之中,促進整個目標的實現。